漢服,就是漢代開始流行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漢族人的服飾,他的服飾和造型比較繁雜,讓人感覺到穿著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這種寬大的服飾是不利於日常生活的,所以,漢服和唐服在明清時期就逐漸消失了,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服飾是清代推行的服飾,這些服飾比較適合人生的日常生活。
漢服現在看不到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實用價值,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製作工藝太差,現在定製一套最高級別的漢服不到萬元,因為實在是做不出來好的漢服了。這個也是客觀上制約了漢服的發展,你覺得漢服的發展還有哪些障礙?
2. 唐裝和旗袍的由來
1、旗袍
這一被當代國際服裝界譽為「東方女裝」的代表,如今不僅受到我國廣大漢族婦女的愛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歐美婦女的青睞。其實,提起旗袍,它還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滿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從前鏡泊湖畔有個滿族漁家姑娘,因為長得臉黑俊俏,心靈手巧,人稱她「黑妞兒」。她覺得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打魚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種連衣帶裙多扣拌長衫,既省布合體,又勞動方便。後來,她被選進宮中封為黑娘娘,因過不慣官廷生活,穿不慣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從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長衫。皇上認為她擅自改變官廷服飾有罪,就趕她出宮,並一腳踢中她後心而死去。關東滿人聽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還穿起她剪裁的那種長袍來紀念她。後來,在旗的婦女認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為「旗袍」。說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俊美,據說那是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暗中幫她們打扮哩。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但也說明這種滿族的民族服飾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多少的漫長演變。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因為,滿族貴族婦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們的旗袍過腳,以便將腳蓋住。清世祖入關,遷都北京,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清統一中國,也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以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統一,旗袍不僅被漢族婦女吸收,並不斷進行革新。特別隨著辛亥革命的風雲,旗袍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隨之變短,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漸漸變長甚至曳地,兩邊的權開得很高,裡面襯馬甲,腰身變得極窄,以至貼體,更顯出女性的曲線。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縮短,而袖子則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幾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長馬甲時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輕便適體,變成流線型。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肩縫旗袍,暗褶式開衩旗袍、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2、「唐裝」的興盛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它們的回歸可能通過另一種形式,就是元素。
3. 旗袍和茶服有何區別
茶服是根據旗袍演變而來的,兩者區別不大。
新時代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
隨著傳統文化重新被重視,旗袍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不但領導人夫人、女性外交官員在外事活動中身穿旗袍,在中國舉辦的歷次大型國際會議和體育盛會禮儀小姐的服飾也多選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當今時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4. 唐裝、旗袍是不是漢服漢服和唐裝的區別是什麼
唐裝和旗袍都是漢服,它們都是漢服的一種,是經過了時代的演變,慢慢改良而來的。而漢服和唐裝是由很大區別的,像是兩個歷史不同、概念不同、文化也有所不同,這兩種服飾雖然都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瑰寶,但是本質上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唐裝和旗袍,還有漢服和唐裝的區別:
唐裝是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泛指唐制漢服,它是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唐裝的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唐裝的代表代表服飾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其中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比較寬松;襦、襖有窄袖和長袖兩種而唐裝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它是一種服飾,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文化傳承。
5. 漢服、中山裝、旗袍、唐裝,哪種可以代表中國「國服」
國服既要繼承,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符合當下人們的穿衣習慣。中國自東漢始,各朝代史書上都有關於服飾制度的記載,如輿服志等。過去封建王朝用服裝來區分人的等級,辛亥革命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反對用制度性的服裝來區分貧富貴賤。因此,除了軍隊、郵政等有職業著裝要求的少數行業,國人的著裝基本趨向簡單、同一、西化。
呼籲推進服飾制度建立,他認為,1912年和1929年,都曾頒布過服飾制度,服飾制度對服飾的款式、穿著的方法、穿著的場合等等,都作出書面的規定,比如,1912年的《民國服制條例》,對於西式禮服、長袍馬褂都作出規定。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可以講點服飾制度了,通過服裝,由內到外,把國人的修養體現出來。
6. 旗袍和唐裝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
我個人更喜歡旗袍吧。當然這並不是說咱們的唐裝就不好看了,兩者都是我們中國和世界華人的傳統服飾,本來就沒有任何高下之分。這里單純只是在個人喜好上進行抉擇,每個人在意的重點不同,所喜歡的服飾自然就不盡相同了。而我之所以更喜歡旗袍,也有很多原因在裡面。
前面說了唐裝是調和不同女人的魅力,以讓她們變得符合禮儀,這里不同氣質最終被糅合成一種,那就是端莊得體。而旗袍由於遵從個性,所以你是什麼樣的女人其實可以從穿的衣服上生生體現出來。這里配合著發型,走路步伐,以及衣服裁剪程度可以讓人一下子了解到你的魅力。比如大波浪,旗袍開叉很高,步伐又比較慢慢悠悠,那麼代表這個人思想比較開放,性格活潑不拘一格,待人可能非常熱情。這些都是見一面都能感受到的東西。所以,旗袍非常能彰顯一個女人的氣質,也因此讓人深深為其著迷。
7. 旗袍和唐裝有什麼區別
旗袍是由滿人的傳統服飾逐漸演化而來,已成為東方傳統文化的代表。女人一旦穿上旗袍,都會變的婀娜多姿,風韻十足。盡管好多人的形體並不是十分完美,但都能穿出不同的韻味,或者嫻靜,或者高貴、、、
所謂的唐裝大多數是絲綢面料,傳統花紋顏色以紅、黑、褐為主,盤雲扣立領或者斜襟。
8. 為什麼網路上會有人提倡漢服,反對唐裝旗袍
這些人只是反對將旗袍唐裝作為漢民族的服飾,同時提倡復興漢服也只是針對漢民族而已。他們希望自己民族了解自己的民族服飾,民族文化,呼籲大家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而已。當我們被入關的滿人剃發衣服的時候,當我們被西方列強用火炮敲開國門的時候,當我們在白人、日本人、韓國人、黑人面前缺乏自信甚至中國的女人們被他們認為很easy的時候,當面屏幕都在給滿清歌功頌德的時候,甚至當我們面對少民的欺負無力反抗的時候,我們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漢民族難道不該做點什麼嗎?漢服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通過漢服了解我漢家文化,通過漢服了解我漢家歷史,通過漢服喚醒我漢家榮辱觀。我們國家在軍事上已經足夠強大了,不在是隨便讓人欺負卻只敢攻打人家大使館發泄的滿清了,但是我們的人民卻依然如同百年前沒有任何的自信心,頭上的辮子剪了,心中的辮子卻還在。所以提倡漢服很有必要。
提倡漢服,是提倡「將漢服作為在一些場合用於代表漢族形象的服飾」這一觀念,不是讓所有人穿,不是成為國服。那為什麼反對唐裝旗袍?不是反對人穿,而是反對(在漢服理念提出之前)相當部分人將唐裝旗袍作為漢族的民族服飾、作為漢族的形象代表。這些服飾應追溯至滿族服飾,是滿族服飾與現代審美結合的產物,可以是近代中國的代表,甚至可以是現代中國的形象,但不應作為漢族的代表。這和入侵沒關系,就像如果設計師用火星人服飾與地球審美結合設計出新的服飾,受到歡迎,被大部分漢族人穿著,我也不能承認讓這種東西作為漢族的形象代表呀。我們的包容,是樂於接觸甚至吸收其它文化,我們可以穿各種衣服,我們不排斥、不抵制其它文化,但不是用其它文化來替代我們呀。我們這個民族的形象,應由漢服代表。漢族之形象,謂之漢服,順理成章,你可以推翻我們宣傳的所有衣制,這也是好事呀,因為可以有更多專業的人加入。我們所做的也就有了意義。
9. 漢服、唐裝與旗袍,究竟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之美
相信大家對漢服,唐裝和旗袍都有一定的了解,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以及穿衣風格,所以相對來說,對於衣服的品種也有一定的差異,那麼,對於漢服,唐裝和旗袍來說,究竟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之美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
當然,其實漢服唐裝與旗袍對於不同的人穿上之後都有不同的美感,每個人也要根據自己的穿格以及合適度來進行相應的選擇,這樣子才能更好地展現出自己的身材以及風格的美感。
10. 唐裝華服旗袍漢服,各有什麼區別
現在我們說的唐裝一般是指民國時期由滿族的旗裝改良成的衣服,特徵為對襟盤扣(還有一種釋義是唐代的服裝,不過用的很少)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而旗袍、唐裝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代表不了漢族),二者概念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