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高考過後的悲劇,你怎麼看
每年高考結束,總結諸多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以下總結了八類在高考中容易折戟的同學,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下列情況需要警惕!
1、基礎不扎實的同學
這種同學最典型的表現是小題丟分嚴重。主要原因就是復習時沒有落實學習要求。比如老師要求必背的沒有真的背下來,連符號都不會寫;比如該掌握的沒有真的掌握,老師反復強調還是出現錯誤。
2、慣性思維做題同學
這樣的同學表現為喜歡說「這題我做過」,但是做完就錯。因為這種同學會受以往熟題思維的影響,思考問題比較偏面,易受做過題的題干擾,導致解題出現偏差。甚至有的同學只是機械的記住了題目和答案,其實並未理解題目,掌握方法!
3、答題不規范的同學
這樣的同學通常數學特別好,文科不好。比如在回答物理、化學實驗題的時候答題語言不規范,用口頭語言描述答案,導致實驗部分頻頻失分。再比如的學生書寫潦草,塗改隨便,評卷教師看不清難給分,都是典型的表現。
4、不會審題的同學
這種同學通常的表現就是說自己粗心,答題答非所問。比如語文,有些同學拿到文章,還沒有完全讀懂文章,甚至還沒讀完,就著急答題。由於找不出或找不全試題中的關鍵詞,造成答題失誤和缺漏點。還有很多所謂的「難題」,都是因為學生沒有讀題導致的。
5、缺乏考試技巧的同學
這樣的同學最典型就是做不完試卷,還有就是在一道題上花大量時間,結果得不償失,後面的題都沒有解出來。當然,做不完試卷,也有可能是基礎不扎實,不熟練造成的。
6、計算能力差的同學
數學、物理、化學三科都有計算題,計算能力弱的同學,在做演算類的試題時不能計算完整,計算結果總是出錯,會導致三科都有計算性的失分加在一起相當可怕!
7、「眼高手低」的同學
這樣的同學一般成績在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有時候比較浮躁,復習中怕麻煩,解題過程過於簡單化。復習走馬觀花,點到為止。
8、心理素質差的同學
不少同學每逢考試心理就緊張,更不要說是高考。走進考場面對試卷,頭腦空白,手心出汗,就連很多平時非常熟悉的概念,公式定律也記不清楚,但一旦走出考場情況又恢復。
Ⅱ 關於熱愛的作文高中
熱愛是每一次失望迷茫時心底亮起的微光,是灰暗世界裡的清澈月光,是滿地荒蕪里的一支百合,是世界角落的小小美好。熱愛是最美的希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熱愛的 作文 高中,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於熱愛的作文高中1
人心的幽暗之處需要文學來點亮,人生的許多夢想也需要文學來點亮,艱苦的歲月蒙上的陰影更需要文學來點亮。
每當我接觸文學,總會想起我那從未上過學的奶奶對我說的一句話:黃金不比烏金貴!一開始聽,我覺得奶奶非常傻,笑奶奶沒見識,這個世界上哪裡有黑色的金呢?後來,爸爸告訴我說:「烏金」指的是筆墨上的字。這才發現讀了那麼多年書,還不及奶奶人生 經驗 中的萬分之一,受到了奶奶的影響,文學在我人生的道路中啟迪很大,我身邊那些親愛的人,帶著我一步一步的走向未來,我熱愛它,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夜晚當萬物都已經睡去,殘缺的月亮如鉤高掛在空時,我總是睡不著,桌燈下,一杯綠茶,一本陳舊的圖書,我便進入了一個奇妙的文學世界:在其中,我和蘇軾對月高歌;和白居易遊山玩水;和魯迅學生共思國事;和毛爺爺一起下鄉看望貧困的人民,安撫那些在戰爭中少去了父母,受了傷的孩子們……
我努力的在「咀嚼」著那些令人銷魂的 文章 ,渴望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包含在文字里的一切情感,或喜或悲。我更渴望文學中的知識,我喜歡作者在文學中創造的美好世界,沒有戰爭,沒有哭喊,沒有貪婪,只有快樂,幸福,還有發自內心的笑聲。
開心時,我拾起神聖的筆桿,向那純白的紙張傾訴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這些文字都是我對生活最深刻的感悟。我喜歡聽筆尖在紙張上摩擦的聲音,我知道那是文字在吶喊,在尖叫,它是興奮的,我靜靜的享受著這種內心情感一瀉而出的感覺。難過時,我會大聲的朗讀郭沫若的《雷電頌》感受一切痛苦,和沉重壓力釋放出來的快樂。那是真正的快樂時光,真正的享受,因為那是最真實的,最真切的感受。
那篇篇文章,句句文字,時時刻刻拍動著我澎湃的心潮,柔美的文章讓我沉醉;勵志的文章讓我奮發向上。我的心臟連著文學的血脈,我的心就是文學之心,文學精神就是我的精神。
這就是我熱愛的文學啊。
關於熱愛的作文高中2
草,臘月孕育,三月抽芽,六月生長,十月進成熟,走進生命的晚秋,花了一生的時間在默默詮釋著:「生如夏花燦爛,死如秋葉靜美」的意義,風吹雨打,野火搖曳,卻春風吹又生。沉澱一季荒蕪,只為走進秋野繁華。
人其實和草一樣,所謂熱愛生活,只不過是該抽芽時抽芽,該生長時生長,驕傲地倔強地活著。
我們賞析著前人,被一個個堅毅的生命所打動。
失明音樂家阿炳的生活沒有任何色澤,卻用《二泉映月》繪出人間最美的畫卷;聾啞人海倫·凱勒獨自熬過87年無光、無語、無聲的孤獨歲月,卻悄悄打開了所有聾啞人的心房;殘疾人張海迪大面積褥瘡時,還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高位截癱的霍金頭被劃破後逢針治療48個小時,又重新投入辦公室工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只是這片刻,有人頹敗,有人精彩。對於生活,有人荒蕪,有人熱愛。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當代少年卻不小心被暗流沖向布滿礁石的隘口,總是在新聞中聽到這樣的報道「--市一中學生割腕自殺。」「--學校一學生跳樓身亡。」你心裡只裝得下憂傷,看不見世界有多美好。你的憂傷只是不羈的乖張,跟著時代的潮流用最酷的語言交流,排斥校服,嘲笑中規中矩;反對平庸,追求標新立異;拒絕被管束,要求放飛自我。現在的你抽煙喝,未來只能流浪街頭。
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厭惡的現在,是未來的自己回不去的曾經。你只報怨自己披星戴月地上學,夕陽西下才回家,被老師訓斥便恨不得跳樓自殺,卻不曾看見每一株草都在努力地尋找陽光,陰雨的天氣里也會驕傲地抬起頭。
有更多努力的人,在生活這口熱鍋里撲騰,他們朝五晚九地工作。清潔工首先出現在空盪盪的大街上。當你起床時,已經有很多汽車在公路上飛速地馳行;而你睡下時,還有很多人沒回家;他們都在為了自己的牽掛而奔走,為了這唯一的美麗的人生。
修路工人不得不和電鑽共振;漁人不得不將冰冷的雙手伸進臭水裡摸魚;服務員不得不洗凈無數臟兮兮的盤子。
他們願意,因為人們熱愛生活,當你付出等量的代價,生活也會反饋給你等量的陽光。年輕的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或浪跡天涯,或志存八方,在麗江的小巷喝茶,在成都的街頭散步,或是找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你渴望的年老,是銀杏葉那樣紛紛落下時,也能有優雅的顏色,在兒女中享天倫之樂,圍著火爐坐著,也能寫出《詠雪》那樣的文章。
生活是一個個渴望譜起來的,譜成嚮往,嚮往生活被點綴得春有百花秋有葉,夏有涼風冬有雪。只是有些人在嚮往裡倔強,將嚮往譜進了人生,也有一些人,一輩子也只有渴望。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嚴夏中積攢能量,為了在下一個秋季也能綻放屬於自己的璀璀,永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寧。記住,只要熱愛生活,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關於熱愛的作文高中3
因為喜歡這片土地,所以肆意奔跑;因為喜歡這片天空,所以盡情歡笑;因為喜歡這片綠蔭,所以放肆伐取。但,別忘了——因為愛著這個世界,所以努力生活!
喜歡和愛或許僅僅只是一條小道上的分岔口,但它通往截然不同的方向。一個因為放肆而短暫,一個因為克制而深長。
父母或許只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愛自己孩子的人之一。他們會寵溺孩子,會疼愛孩子,會盡力給予他所想要的。正如那部電影《遇見你之前》所詮釋的那樣,當威爾因忍受不了身體上,甚至心理上的折磨時,他選擇了死亡,一條看似「合理」的路。父母做了一系列的挽留,卻毫無效果。他們妥協了,尊重兒子的決定,剋制著自身悲痛,微笑著成全兒子。即使最後,他們都哭了。這大概就是父母的偉大,愛的偉大。因為愛,所以縱容兒子的肆意;因為愛,所以克制自身的悲痛。
愛,這一概念是那麼貼近生活。即使在童話中,也被我們所熟知。國王的花園里有一隻夜鶯,它歌唱得那樣動聽,以致國王將它關在籠子里,命令它歌唱。國王因為那少得可憐的喜歡而肆意得佔有它。佔有或許是喜歡的態度。人們總固執地認為喜歡就要佔有,卻忘了佔有式的喜歡只是一種傷害。國王也忘了,但他後來明白了。他放走了夜鶯,讓它自由自在地飛翔、歌唱。這一刻,國王的喜歡變得並不淺薄,他學會了放手。或許只有當佔有轉變成放手,喜歡才能升華,愛才會洋溢。
如果說愛就是克制,那麼熱愛呢?大概就是愉快地剋制吧。福樓拜曾說:「我拚命工作,每天洗澡,不接待來訪,不看報紙,按時看日出……」他大概是熱愛這生活的吧。即使生活中有跌跌撞撞,有 摔跤 ,有失敗,他仍然努力工作。在洗澡後,將一天的壞心情抹去,以美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即使疲勞睏倦,卻仍按時看日出,這不僅是積極生活的標志,更是熱愛生活的理念——克制自身不愉快,剋制一切困苦,以微笑面對生活。
喜歡就是浮雲,隨風飄散;愛卻是磐石,堅定不移。浮雲肆意遊走,而磐石克制艱難。熱愛生活,熱愛一切!
如果熱愛,請學會克制!如果熱愛,請努力生活!
關於熱愛的作文高中4
清晨,打開半掩的窗戶,透入清晨第一縷陽光,照亮屋內,點亮惺忪的睡眼。盯著那一束觸手可及卻又望塵莫及的陽光,它穿過的塵埃粒粒分明,時刻在滾動,寧靜而熱鬧。這樣可以靜靜的看上一刻鍾。
遠離城市的喧囂,偶爾去鄉下感受一下清新的空氣,這時總會有這樣的體會,沒有嘈雜的汽笛聲,沒有混沌的空氣,自己彷彿置於世外桃源,前面是望不到頭的綠樹,兩邊是各種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還有從未見過的昆蟲,無憂無慮的爬著飛著。盡管寂寞常與大自然為伴,駐足於一朵沾有露珠的葉子前,一陣風擦過臉頰,連煩惱也一並吹走。不禁感嘆:生活如此恬靜美好。
人們生活在物慾橫流而又喧鬧的世界裡,那些自然的聲音總是被掩蓋,充斥著生活的煩惱。中學生為升學擔憂,大學生為找工作擔憂,員工為薪水擔憂,老闆為公司盈利擔憂,因此總要面臨著各種壓力,有人就因此選擇逃避甚至放棄生命,以為這樣的就是一種解脫,是生活唯一的退路,卻不知道通往人生的路不止一條。當我們忠於自己堅持的初心,正視人生,改變對生活的看法和生活態度,將抱怨不滿換個角度,也許就能將這種不快轉變為對生活的熱情。就好比我們被刺劃傷,以為那是荊棘,當低下頭才錯愕的發現那是玫瑰。
生活中,絆腳石經常會出現,第一次絆倒了,堅強的站起來笑一笑,繼續前進,成功就在你面前。而你絆了一下,就再也站不起來,用悲傷抱怨這個絆腳石,那你永遠也不會成功。相反,那個成功的人會把絆腳石想成是磨煉自己意志的幸運草,你不但得到了它,你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人生就是這樣,它不是一帆風。沒有風雨,沒有坎坷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生活充滿了歡笑、陽光、淚水……它是絢麗多彩的。我們用微笑面對它,它會賜予我們最大的回報。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日抱怨生活反而會更加糟糕,更會增加自己的不知足。
當最美媽媽吳菊萍在千鈞一發之際用雙手托舉墜樓孩子;當最美女孩何玥得知生命只剩三個月時毅然決定捐獻自己的器官;當高考少年面對持刀男子凜然奪刀……這不僅僅是人對自己生命的敬畏,更是對他人生命的敬畏。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對於我們是必然的,人活著要歷經滄桑,但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活,而這種偉大的靈魂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畏。
關於熱愛的作文高中5
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因為執著所以突破,小雞因為熱愛嶄新的世界而努力地破殼出生,鷹因為熱愛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強大而忍受痛苦拔毛斷喙,蝴蝶因為熱愛美麗而去努力突破蠶繭的束縛,而我因為熱愛藍天,而去努力拚搏當一名民航飛行員。
每天都為中考而擔憂,害怕自己會落榜,但卻沒有真正的去努力過,這一次疫情瞬間拉近了與中考的距離,看到眼前的日歷被一頁一頁的翻過去,心中開始無比的擔憂。
當一名民航飛行員,是有困難,但必須攻破困難而去突破自我,這個寒假從以前七點起床改變到五點半起床,起床後進行30分鍾的晨跑,加強體能,跑步是我最不擅長也是我最不熱愛的一門運動,但為了夢想而去努力奔跑,而去突破自我去熱愛跑步,熱愛運動。
從以前的不熱愛到現在的熱愛跑步,從以前害怕到現在的不害怕,可能這就是熱愛與夢想相結合的力量吧,讓我突破自我去收獲一個嶄新的我。
每天清晨,從家出發跑到田野,看著即將升起的太陽,吸著新鮮的空氣,空氣中那青草與小麥的芳香,心中有一絲快樂和開心,跑步既是鍛煉身體,鍛煉體能,也是一項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運動,跑步時拋掉所有念想,感受著大自然的氣息,真的讓人舒適至極。
清晨跑完步後,回到書桌旁,背誦著語文課本上的古詩文,感受著田園生活的舒適,敬佩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生活的精神,這種舒適的精神生活是無法與物質生活相媲美的。
每當在作業遇到問題,無法解答時,便會上網查閱資料,一一弄懂或者請教知識比我豐富的姐姐,在請教或者查資料的過程中,也是補充知識的途徑。
因為熱愛我會更加的堅持,堅持運動,堅持學習,堅持對知識的積累。
每當晚上結束一天的學習時,看著自己喜愛的航空圖和航空知識,簡直無比舒適,這種舒適來源於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喜歡,因為喜歡所以突破自我。
這次疫情的到來,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也讓我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來源於熱愛,這種熱愛來源於夢想,只有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才能收獲自己的夢想。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在不斷的熱愛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夢想,不斷地去突破自我,去改變自我。
Ⅲ 石家莊二中怎麼樣
二中的清華北大錄取率是河北省第一,絕大多數人都是一本,大學優秀率也很高,但二中最美好的地方在於,那裡的老師對學生是真心付出,亦師亦友,記得我剛到二中時,成績在年級一千三百多名,但三年時間,我沒聽見過任何一位二中老師說「差生」這個詞。所有老師都說,「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在最開始的一年多,是這句話支撐著我,拼了命的努力,最後有了一個對我來說還不錯的結果。同學之間關系都很好,二中從來沒有小偷,我有時返校回去晚,箱子往走廊里一扔就去了教室,教學樓外邊的車子三分之二都沒上鎖,從來不用擔心被人拿走,還記得冬天時我們一起喂那隻賴在教室門口不願離開的小狗,後來大家乾脆在走廊里為它搭了個窩[笑],二中的硬體也很好,高三的教室里有兩台空調,一台櫃式一台掛式,夏天熱了年級會發冰糕和水,還記得那年夏天的西瓜好甜好甜。宿舍有獨立衛生間,條件比很多大學的要好,二中的食堂也是很棒的,做的飯很好吃,我去了二中之後一下胖了六斤[汗]。還記得高考那天,班主任頂著暴曬的太陽走遍整個學校,為班裡的每位同學找到了一片四葉草,發給大家,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好溫暖。還有二中的禮服,和漂亮的西裝和裙子哦,我們喜歡把裙子卷啊卷,卷到膝蓋以上穿[哈哈],還有就是二中的活動好多好多,籃球賽,拔河比賽,每年一次趣味運動會一次競技運動會,齊心跑,還有好多記不清了,高一高二每周四節體育課,高三每周兩節,女生可以留頭發,我們那屆是周一到周四穿校服,在那裡從來不用擔心壓力過大,那裡的老師都學過心理學,會幫同學們把心裡情況調節的很好,各種聯歡會大家也是邊吃邊玩的很開心~
說不過來的好。
總之,去二中是我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那三年是我最幸福的三年,說他是世外桃源一點都不為過。我不知道未來的我會不會優秀到讓二中以我為榮,但我會盡最大努力不負二中學生的稱號。
Ⅳ 雪域童年鄉村假期讀後感
「我的家鄉在茨中村,那裡有條瀾滄江,阿媽尼說牛羊滿山坡,那是因為菩薩保佑的,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美麗江水泛清波……」這是八年前東方早報雪域童年第二期支教團在瀾滄江邊的雲南省德欽縣燕門鄉茨中小學支教時改編的歌曲《家鄉》。
八年前在告別支教半個月的藏族鄉親與孩子們前的晚上,熱情的鄉親們專門在操場上點起篝火,把壓箱底的鮮艷藏裝給支教組成員換上,然後,在悠揚的弦子聲中,唱起改編的《家鄉》,與孩子們圍火歌舞。而真正離別時那天早上,當與站成一排的相守了半個多月的孩子們話別——這時才看到,孩子臉上都是淚痕,以至最後終於哭抱成了一團。「雪域童年」支教組的車終於開離了學校,孩子們無奈停下腳步,靜止在那裡,不再往前。那個家中一貧如洗卻秀氣聰敏的李秀英,臉哭紅了,整個身子似乎是無力的,只是無奈木然地望著遠去的我們……
這樣的鏡頭在八年來一直成為一種定格,每每想起,總會想起洗滌靈魂的這次支教。或許可以說,支教並非付出,而是得到——得到了的是久違的淳樸與真誠。
八年後的2014年5月中旬,終於再次踏上尋訪雪域童年支教的茨中之旅。
八年前:洗滌靈魂的支教
八年前的2006年秋天,在東方早報的組織下,來自上海各行業的十多位白領、教師等組成了東方早報雪域童年支教團,支教的學校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茨中完全小學地處「香格里拉」與「三江並流」(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腹地,位於青藏高原南緣、滇藏交界處。當時,與桃源般的風景極不相稱的是這里教育條件的落後,由於德欽縣燕門鄉是雲南最貧困的鄉村之一,當時的茨中小學沒有一件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別說是學生,就連老師們也沒有摸過電腦。
對於當地孩子的貧困,志願者蘇蓓琳說:「來之前,就聽說他們的午餐之簡。當第一天中午下課後,踱步來到他們所謂的食堂,宿舍外的狹長的走廊。愕然看見孩子們或蹲或坐在地上,每個人面前是一碗米飯,一碗鹽湯,他們的目光沒有絲毫不自然或愁苦,他們朝我笑笑,害羞地低下頭吃飯。」
在為期半個月的支教活動中,支教團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帶去了大量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主要進行了美術、音樂、電腦、英語等課程的教育,並編排話劇演出,進行藝術創作比賽等,對部分教師進行了素質課培訓,並專門抽出一天時間徒步數小時崎嶇的山路進行家訪。
當時整個燕門鄉有25所小學,56名老師,其中12所是一師一校,兩所是兩師一校。在四、五年級里,來自「高山」上的學生和一直在茨中完小上學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差距。「高山」上的學生是指那些來自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一師一校的學生。一些一師一校的校舍更是破舊得厲害,由於全鄉一年的教育行政費用只有1.5萬元。鄉里財政收入更是少得可憐,根本無力翻新。
在訪問一師一校的日米小學時,當時支教團成員看到的是一處山坡間的簡陋民房,只一座房子,兩層,下面是土坯基,上面是木結構,不僅沒有窗戶,屋頂漏雨也很厲害,每逢下雨,都要在樓上放置一些瓶瓶罐罐接雨。而另一高原地區一師一校點甲日丁小學同樣也是一間危房,而重建每一所一師一校點的資金不過數萬元。
支教的系列報道在東方早報刊出後,在讀者中引起較大反響。一位讀者一次性便向支教團捐出十萬元人民幣要求用於重建一師一校點的教學樓,其後,支教團志願者金瓏所在的中原地產也投資八萬元用於對日米小學的重建。加上東方早報募集的資金,雪域童年支教活動共向茨中小學投入了二十多萬元用於校舍改造與教學設備的引進。而幾乎每一位支教團成員都認領了幾個貧困孩子,每年給予資助。
在支教團離開茨中時,孩子抱頭痛哭的一幕也讓志願者淚流滿面,在車離開茨中到達迪慶時,志願者甚至接到一些學生的電話——說很多同學仍然在哭。志願者說:「這次支教完全是一次洗滌靈魂的活動,我們並非付出,而是得到,得到的是淳樸與人間的真情。」
八年後:巨大的變化與悵惘
八年後的2014年5月中旬,東方早報聯合中國聯通,啟動重訪雪域童年支教地的活動。想起再次走進茨中村,真彷彿《家鄉》中所唱的如「回家」一般。所謂「近鄉情更怯」,雖然與當地部分老師學生仍有些許聯系,但卻似乎依然害怕走進茨中——或許所擔心的是種種變化會出乎自己的想像。依然是轉機昆明再到迪慶,依然是三江並流、高山雪峰、峽谷險灘、林海雪原,臨近香格里拉時,茫茫雪山簡直綿延不絕,清絕雄壯。
之前聽原茨中小學張老師說從德欽到茨中新修了公路,再不需要從危險崎嶇的小山路開車六七個小時了,待到來到香格里拉與老校長登品通電話才知道,這一新修公路為前幾天的泥石流所毀,只得重走盤山老路——路極窄,車輪一尺外即是深淵,讓人戰戰兢兢,好在風光壯美異常,雪山嵯峨,激流湍瀨,時時可見。經過一天的車程,到晚間,終於抵達「家鄉」茨中。
茨中小學老校長登品已調入德欽縣教師進修學校,聽聞我們重訪茨中,專程從外地趕到茨中等我。
他告知一個之前從不知道的消息——茨中小學早在兩年前已撤並到德欽縣第一小學了。2012年,德欽縣在教育方面啟動了一個龐大的工程——將全縣所有小學均並入縣城的幾所小學,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投資三億多元新建了德欽縣第一小學,而茨中村所在的燕門鄉與附近的雲嶺鄉等四個鄉鎮,只要學生入學小學,均需到這一縣城學校就讀,不僅學雜費全免,生活費、營養費以及來回交通均由國家負責。
言談間我們先到達由「雪域童年支教活動」中原地產重建的原一師一校點日米小學,這所小學教學樓重建後堅固高大,操場上的紅旗依然在飄揚,只是學生均已不見——因為都到縣城就讀了。登品介紹說,教學樓現在還空關著,村裡正在籌劃將之作為村民活動點加以利用。而由支教團重建的另一所一師一校點則因路途遙遠難以到達,登品說那一教學樓現在已成為當地村民的文化活動中心。
走到茨中村——百年茨中教堂依然矗立在村中,旁邊的葡萄園里,葡萄已有米粒大小了,而雪域童年支教團八年前度過兩周多時間的茨中小學卻真真切切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幼兒園。校址還是那個校址,教學樓還是那個教學樓,操場還是那個操場,「百年大計、教育為先」的標語仍在牆上,但那些屬於小學生特有的歡聲笑語則為一種平靜所替代。
在與登品校長與原茨中小學張老師的交談中,個人認為,當地所有的小學生「一刀切」地都到縣城去讀,對於高原山區的孩子來說,是不是合適或許還是值得商榷的——至少,那些低幼年級的孩子離家太遠,生活尚無法自理,而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教育從此也就面臨缺失。登品也認為,德欽縣里承擔對孩子教育的所有費用(包括來回接送)確實也是好事,但也確實存在著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且,由於一些家長要去德欽看望孩子,因山路較遠而危險,也增加了當地村民的負擔。
茨中村以及整個燕門鄉的小學生從2012年起遷至德欽第一小學,而茨中小學的老師也都遷到這所學校任教。學校地處德欽城郊,總投資3.6億元,從時尚堅固的五層教學大樓,到七八幢嶄新的老師公寓與學生宿舍,再到新式的操場,與八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茨中小學原教師扎拉介紹說,現在的教學條件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八年前支教團帶來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在他們眼中是很新奇的,而現在已經很普及了,低年級的學生每間宿舍都配有生活老師,四五年級則是八人一間宿舍,學生課間且有免費營養餐。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條件都可與城市裡的學生相提並論的——不過,由於屬於山區,學生實行全寄宿制,美中不足的在於家庭教育與親情的缺失。
在校園里走了一遭,拍照片時,不少孩子都圍了過來,自然都是不熟悉的,問他們中是否有來自茨中的,其中一個指著正在遠處跳繩的小女孩輕聲地說:「她就是——來自茨中!」那女孩穿著校服,跳著笑著,如一隻蝴蝶。
在茨中時走訪了部分八年前的學生吳珊珊、保羅等的家,所有當時的學生都在外面讀書(從香格里拉中學到雲南民族中學),個別沒考上更高級學校的,也在外面打工。曾經在雪域童年支教團導演的話劇《白雪公主》中飾演白雪公主的吳珊珊八年前是二年級學生,小學畢業後考上雲南省民族中學初中部,現在正在德欽第一中學。在張老師的多方聯系下,終於在德欽一中見到了她。八年時間,吳珊珊已從一個瘦小的女孩長成了一個中學生,八年後的見面,她依然記得支教團,記得我。她說支教團的影響對她的成長太大了,讓她懂得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識,也打開了她的眼界,讓她立志考入更高級的學校——後來考到雲南省民族中學初中部後,由於英語基礎差等原因,沒能考上民族中學高中部,去年又回到德欽復讀一年,感覺進步很明顯,也有信心重新考到昆明去,問及她的理想,她說:「也做你們那樣的志願者,大學後還是回到家鄉,改變家鄉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