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旗袍艷婦水瓊在桌子上

旗袍艷婦水瓊在桌子上

發布時間:2022-09-01 15:22:22

❶ 海南師范大學怎麼

海南師大總的來說不錯,省重點,師范類門檻不高,估分不高的都可以進,學習氛圍還是不錯的,愛學習的沒人打擾,不愛學習的不會搗亂,總的來說還算可以。

而宿舍環境方面,很乾凈,有空調,有熱水(但是基本上不用怎麼開熱水,曬開的水都需要和一下冷水才能洗)

周邊景點很多,海灘近,周末可以經常遊玩,重點是憑學生證有些景區可以免費或是半價,這就很劃算了!

❷ 待我拱手河山討你歡 萬眾齊聲高歌千古傳 江山萬里 書卷相獻 紅顏相映 碧山瓊水 這是哪首歌

鳳於九天 很早的一個cosplay作品。

❸ 下列植物中可以用來提取瓊脂的是()A.海帶B.石花菜C.衣藻D.水

工業上用來提取碘的植物主要是海帶.石花菜可以用來提取瓊脂.衣藻在水域里是魚類的天然餌料.水綿具凈化水質作用,能吸附水中塵污的作用.
故選B

❹ 項水瓊拼音怎麼拼

你好:
項水瓊的普通話漢語拼音這樣拼:
項(xiang)水(shuǐ)瓊(qióng)
在寫拼音時,要注意音調。

❺ "一灣椰影三面海,水瓊天碧處處花".是什麼意思

美麗天地,美麗身影,這是一個海灣,有著椰樹的影子婆娑,這里交匯著三面水流的涇河。水是紅色的,天是綠色的,那什麼是藍色的,花兒燦爛嗎,美好嗎?

❻ 有哪些適合在三亞旅遊時發朋友圈的句子

海南三亞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地方,每年的夏天有很多遊客到那裡遊玩,我們可以發一些關於三亞的風景、美食和景點,分享旅途的快樂~

風景篇

  1. 陽光、海水、沙灘構成了三亞旖旎的熱帶風光,能讓人的身心得到最充分的放鬆。

  2. 超喜歡三亞的椰子樹,三亞之旅簡直不要太開心。

  3. 三亞天空很藍、太陽很暖、心情很美。

  4. 海邊有風浪,心裡有晴天。

  5. 一灣椰子樹三面環海,水瓊天碧處處。
  6. 婀娜的蒼翠椰樹,像一幅剪貼畫般貼在以蔚藍的海天為底色的陽光下。

  7. 午後近黃昏,陽光開始柔和,此時,斜倚在椅子上,目光穿過平靜的海面,三亞市就在海那邊的海平面線上。

  8. 三亞,是個被大自然寵壞了的地方。

  9. 三亞很好,風景優美,碧草如氈,是一個很好的休閑場所。

  10. 三亞是一個仙境。如果神話中的仙境是真實的,那就是三亞。不管蓬萊、方丈、瀛洲,但我敢說,三亞是海仙山。

  11. 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飽飲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漲溢出光與彩。

  12. 碧藍的大海,遠眺浩渺南海,波濤起伏,海闊天空、征帆片片。

  13. 玫瑰你拿才浪漫,大海和你才好看

  14. 喜歡花喜歡海,喜歡日出日落,三亞很曬,但是很值。

  15. 大海深處是平靜的,花朵的一生是無聲的,巍峨的山巒是緘默的。大自然中許多蔚為壯觀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

  16. 在這里棲息,面朝大海,在溫暖的陽光中醒來。海浪聲聲,簾卷海風。

  17. 來三亞,你就是哪裡都不去,每天就呆在這沙灘上,都不會吃虧。


美食篇

  1. 三亞的椰子飯很有特色喲。

  2. 來三亞,怎麼能少得了抱著一個椰子喝天然的椰子水,味道太贊了。

  3. 文昌雞是絕對要打卡的食物之一。

  4. 清補涼是三亞地區的特意甜品,來一碗超滿足。

  5. 今天的美食篇--菠蘿炒飯、加積鴨、文昌雞、雙層椰子凍~


景點篇

  1. 蜈支洲島浪漫海島游,然後去潛水勝地大東海體驗潛水,超好玩的一天。

  2. 美麗的漁村海島西島,感受漁村風情後去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感受寧靜和新鮮空氣。

  3. 亞龍灣天堂森林公園+全海景玻璃棧道+南山觀音/天涯海角,照片都拍不過來了。

  4. 天堂森林公園,我們此次旅行的打卡地之一。

  5. 玫瑰谷,景色如其名。

  6. 今天,我們到達了真正的天涯海角!

  7. 灣長沙細水波瀾,椰夢長廊瑞碧寬。淡淡清風承醉意,髦髫愉悅享華年。

  8. 一卷金書渡眾生,晨鍾暮鼓誦禪聲。婆娑世界多歧路,春雨秋霜濯冠纓。--南海觀音

❼ 水究竟是不是生命之源

是啊
現在我們倒杯水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一下。

或者無須親自動手去倒水,只需靠想像就可以。那麼在你的杯中,或你想像的杯中,映照出了什麼?

杯中映照出的可能有房間的布置、窗外的景色,還有你湊近的臉龐。水能映照出各種顏色、光線、形狀和風景。

此刻,你已經知道水的秘密了。而當你凝視水的時候,其實水也在凝視你。不僅如此,你心中所想的,包括你心中的"風景"所營造的那種氛圍,一切的一切,水都留存在了自己的記憶里。

那麼就讓我們多想一想水的事情吧。

各位是不是因為水離我們的生活太近了,而很少會想到它呢?在生活當中,我們會喝水、洗臉,洗澡要用水,做飯也要用水,水在方方面面關心、照顧著我們,但是我們卻很少有人會去想水到底為何物。

其實,沒有比水更不可思議的物質了。而對水來說,最不可思議的是冰浮於水這種現象。一般物質,只要從液體變成固體,構成它的分子以及原子的密度通常就會增加,重量也隨之增加。但水結成冰的時候,其分子結構雖然排列規則而整齊,但其中還是留有很多空隙。而一旦變成液體時,水分子就會以10萬倍的速度劇烈運動起來。由於運動劇烈,分子之間的空隙越變越小,密度則相對增加,因此與冰相比,液體的水要重得多。

當溫度為4℃時水的比重最大。如果在充滿空隙的水分子結構中加入活潑的水分子,這時溫度又恰好是4℃的話,其重量就會增加。若再將其溫度提高,水分子就會因為更加活潑而使密度再度變小。

因此,即使外面天寒地凍,湖底的水溫也肯定保持在4℃,這對生活在水底的生物而言,確是一個非常容易生存的環境。

如果水不具備這種特性而和其他物質一樣,也就是說固體的冰沉沒於液體的水之中,真不知道這個世界將又是什麼樣子。也許因此人類就無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如果氣溫下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海底或者湖底的水完全結凍,就會將生存於其中的所有生命逼上死亡之路。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因為有冰浮於水的特質,海面及湖面上雖然覆蓋著厚厚的一層冰,冰面之下的生物卻仍能得以延續生命。

另外,水還有易溶於其他物質或者令其他物質懸浮在其表面以便搬運的特點,這也獨具特色。

我們從自海水中提取純凈水之難這一點上就可以知道,水是多麼易溶於其他物質。半導體工廠或制葯廠使用的基本上是純度非常高的"超純凈水",但只要我們將這種水放進塑料等容器中,馬上就會溶入不純凈的物質,所以說要保持水的絕對純凈狀態相當困難。大家也都知道,即便看似很清澈的地下水或者山間的小溪水,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礦物質以及其他不純凈物質。

由於水的這種特性,令大海中不斷溶進生命所需的種種元素,從而形成了"生命之源"。現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幾乎全都誕生於大海之中。

所以說,水是創造生命之源,沒有水,物質與物質之間便無法相互融合,也無法循環再生。水還創造了空氣,創造了一種令生命延續下去的秩序,創造了這個生機盎然的綠色的地球。

人類自古以來便認為水是有生命的。在世界上,通常都認可泉涌之地就是生命力旺盛之地的說法,還會在這樣的地方修建神社,更有很多人前來參拜。而在古代,會有某些土地非常肥沃,被稱為所謂"肥沃之土",其實這種土地肥沃的地域,地下大都有很乾凈的水源流過。

水是孕育生命之母,也是生命的原動力。這一切全都有賴於水異於其他物質的特性。

當我這樣思考著不可思議的水的時候,在心裡卻總是無法讓自己相信,水也是存在於地球上的一種物質。

至於為什麼地球上會有如此多的水,目前公認的說法是,大約46億年前,地球形成時所噴出的水蒸氣變成了雨,落到地面上,積聚成了海洋。

那麼地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在太陽系誕生之時,氣焰似的火球飛速旋轉,在其中心部位誕生了紅色的太陽,而剩餘的塵埃和大氣則匯集成地球以及其他星球。這時的地球,還只是一塊燃燒著的熔岩,然而其中已經包含著最原始狀態的水,也就是氫。在熔岩冷卻形成岩塊的過程中,這些氫便轉變為水蒸氣噴發了出來。

當然也有大膽的學者對此提出反對意見。俄亥俄大學教授路易斯·法蘭克博士認為,水原本並不存在於地球上,地球上之所以有水,是自宇宙飛來的冰塊形成的。

也就是說,水來自宇宙。

這一說法源自於,法蘭克博士在人造衛星攝影儀所拍攝的圖片中發現有幾個非常可疑的黑點兒,他在調查後認為,這些黑點兒是落到地球上的小彗星。

而這些小彗星原本是一個個由水和冰組成的重約100噸的球狀物。它們以大約每分鍾20個,一年大概有1000萬個的數量飛臨地球。以此推測的話,這些冰塊早在40億年前就已經開始"光臨"地球,是它們形成了海洋,直到如今,仍然持續地向地球搬運著水和冰。

冰塊一樣的彗星是因為地心引力才落到地球上來的,但太陽的能量使之蒸發成了氣團。它們在降落到地球的過程中,到達距地球約55公里處時,便與大氣層的空氣混為一體,隨著風變成冰狀的顆粒繼續下落,再進一步轉化成雨水,落到地面。

數年前,美國太空總署與夏威夷大學承認法蘭克博士的說法可信度很高,並通過媒體予以了大篇幅的報道。但世界上大部分學者仍然非常頑固地否認這種說法。

而如果公開承認這種說法,恐怕世界上所有圖書館的藏書都必須要改寫,人類起源的進化論以及其他與地球生命、歷史相關的學說都要重新解釋了。

眾所周知,假如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的誕生。如果說作為生命之源的水的確來自宇宙的話,那麼就相當於承認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外太空的產物了。

不過,水來自地球之外的說法,倒比較容易解釋水所具有的幾個不可思議的特性。

為什麼冰能浮於水?水為什麼具有如此易溶於其他物質的特性?拿一條毛巾,把一角放入水中,又為什麼能反地心引力而將水吸上來呢?這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如果從水原本就不屬於地球的觀點來解釋的話,便好理解得多。

水來自宇宙--這一似乎有違常規的理論,或許很難令人信服,但確實是一種充滿魅力和讓人興奮的說法。水在結束了它在宇宙的漫長旅行後,接著又開始了它在地球上的小小旅行。

自宇宙飛臨地球的大冰塊,先是化為了雲,爾後變成了雨。雨在洗凈山巒後,沁入泥土,攝入豐富的礦物質後,成為了地下水,然後變成湧泉,重新回到地表,匯流成河川。從河川流入大海的水,再經過太陽的蒸發,又回到大氣中變成雲,並形成雲層後,重又以雨的形式回歸地表。

在這個"旅行"期間,水帶著地球上的種種礦物質,通過循環而孕育了生命。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很神奇地溶入海水中,促進了光合作用,並維持了大海中生物鏈的非常微妙的平衡。

生命是在海中誕生的。誕生的過程據說是在距今38億年以前,生物開始進化,經光合作用後形成了藻類,並釋放出地球上最初的氧氣。氧氣通過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創造出了環繞地球的生命面紗,那就是臭氧層。

據稱,生命在4億2000萬年前開始在陸地上出現。這些生命全都依賴氧氣及臭氧層,才能從幽暗的海底世界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人類的始祖,也就是原始人則在約200萬年前誕生於非洲。如果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換算成一年的話,那麼人類基本上是在一年即將過去的除夕晚上8點才終於呱呱落地的。而臭氧層及氧氣的形成,才最終造就了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由此可知,孕育地球生命的是水,水通過溶解各種物質,扮演了從山川到海洋源源不斷輸送生命能量的角色。而水能扮演這種角色,全都依仗於它具有其他物質所不具備的特性。

然而這一雄壯的生命誕生之旅的展開,難道真的是一種偶然嗎?每每想到這段始於遠古時代的生命誕生史,我便總是覺得水飛臨地球,引導進化,並造就完整的生態體系,一定有其偉大而神秘的意義。

日本築波大學名譽教授村上和雄,因為解讀了人體內被稱之為"瑞寧(renin)"的氧氣遺傳基因密碼而聞名於世。他曾說,越是進一步地了解這一遺傳基因的信息,越是不能不承認,其實是某種特定的存在,在如此細微的空間里,竟然蘊涵了如此豐富、縝密的信息。村上教授說,這讓他對此充滿了深深的敬意。於是他將這一偉大存在稱之為"something great"。

圍繞著水所寫就的壯麗詩篇,讓人感覺如果不提到"something great",似乎就無法詳盡其豐富的內涵。於是生命就這樣沿著大宇宙的意志不斷地拓展著它的宏偉藍圖。

那麼,來自宇宙的水又是帶著一些什麼樣的信息降臨地球的呢?也許它的目的就是想在地球上展開其所蘊涵的生命模式,而那恰恰也是生命的一種實態。

從天而降的雨水經過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歲月滲入泥土而成為地下水。瑞士研究河水長達30年的原蘇黎士工業大學教授瓊安·戴維斯將這樣的水稱之為"wise water",也就是"智慧之水",而剛剛落下的雨水則被稱為"幼稚之水"。

自天而降的雨水在經過泥土向下滲透的過程中,會獲得很多來自礦物質的信息,從而成為"智慧"之水。

瓊安·戴維斯女士曾經擔任大學教授長達30年,退休之後仍在從事著對河水的研究,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我曾在瑞士的研討會上做過以"水"為題的演講,就在那次會上,瓊安教授也發表了自己卓越的研究成果。

瓊安教授正在研究關於水資源處理的問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基本上都採用管道供水的方法,這種供水系統其實對人體並無益處。水經過高壓處理後再由管道輸送到每家每戶,其分子結構就會受到破壞,讓水損失很多礦物質。

如何把結構沒被破壞的水提供給更多人,如何才能建立窮人也能用得起的簡易的供水系統,都是瓊安教授正在不斷研究的課題。例如,瓊安教授曾經提出一種使用水晶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在水中放入小水晶,這樣便能長久地保持水中的礦物質不至於流失,而且如果用這種水灌溉植物,植物也會生長得非常好。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磁鐵,或者在水龍頭的出口處加裝可以使水呈渦狀旋轉的裝置,這些都是瓊安教授長年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說,瓊安教授研究的目的在於,如何讓飲用水更加接近天然水,從而讓人獲得更多對身體有益的東西。

對於水結晶的研究,瓊安教授說:

"我聽說很多人都在從事水的研究工作,相信這樣的研究能給人帶來一些啟發。其啟發之一就是我們要對水心懷更多的敬意;其二是通過這樣的實驗我們才知道,水其實對許多非常纖細而敏感的物質都能產生一定的反應,因此我們通過更進一步的對水結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學家或有關單位,我們現有的水資源並未得到相應的保護。

"另外,在保健或者醫療領域,這項技術也應該得到應用。過去我們不太重視水的物理性質。例如,大家都普遍認為富含礦物質的水就是好水,卻不知礦泉水中的礦物質也會造成動脈硬化,關於這一點,很少有人向人們做過相關的說明;另外,在礦泉水中加入碳酸,因為碳酸的酸性較強,其實對人體並無益處。不管怎樣,人要小心的不應該是天然流動的水,而應是裝在瓶子里的水,因為一切水都有流動的慾望。"

瓊安教授還說: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回對水的崇敬之心。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水的敬意已經微乎其微了。而在古希臘的時候,人們對水的尊敬程度則要深得多。為了守護水神,甚至還產生了很多神話故事。但是曾幾何時,以非科學的名義,神話被拒絕在神聖的殿堂之外,人們只是將它視為一種單純的物質,認為只要以科技手段凈化它就可以了。可是被凈化過的水絕不同於清澈的水,通過科技手段凈化過的水,根本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其實水需要的不是凈化,而是徹底的被尊敬。"

如果不是與水長年打交道,恐怕是說不出這么一席話的。像瓊安教授這樣具有非凡的研究成果的學者,能對水滿懷敬意,並對我的水結晶研究充滿興趣,對我來說真的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瓊安教授後來又給了我這樣一些鼓勵:

"假如能夠確立水結晶研究的物理性,肯定將成為具有相當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到那時就完全可以大聲地告知全世界了,就像瑞士在水的相關研究上受到世界的重視一樣。"

我剛好也正想以瑞士為據點,架構一個以對水結晶的研究為主題,並進一步把文化性研究作為重點的中心,得到瓊安教授這樣一番鼓勵,我頓時對此充滿了信心。

上圖:聽到美好祝詞的水結晶;下圖:聽到「渾蛋」的水結晶。

水能記憶信息,還能通過在地球上的循環來傳達信息。由此可知,來自宇宙的水包含著很多關於生命的答案。而解讀水的秘密的惟一方法,就是觀察它的結晶。

在目睹了很多很多水的美麗結晶後,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生命的真諦。看到"謝謝"二字的水結晶整齊而美麗,看到寫著"愛與感謝"字樣的水結晶庄嚴而素美。這都是水所呈現出來的生命的光輝,也是來自靈魂深處的生命的真實形態。

更進一步說,我們所見到的水的結晶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生命創造的過程。水會因為我們的注視而隨時變化它的表情。我們的視線就是它變化的動力。當我們對它投以善意的注視,也就等於我們給了它某種勇氣。而當我們的目光充滿敵意或惡意時,它頓時會失去動力。

以前,我曾經在我負責的雜志上,讓讀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兩個瓶子里裝上米飯,每天對其中的一個瓶子不斷說"謝謝",對另一個瓶子則每天不斷地說"渾蛋",一個月後,看看它們都會發生一些什麼樣的變化。於是,不少小學生們每天放學後便開始和兩個瓶子里的米飯說話。

過了一個月後,"謝謝"瓶子里的米飯呈現出一種發酵似的樣子;而"渾蛋"瓶子里的米飯,則腐臭變黑了。

我在數年前出版的水結晶攝影集里介紹了這個實驗,結果全國幾百個家庭也做了同樣的實驗。每個家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果,但是其中有一個家庭嘗試著做了與別人不盡相同的實驗。

這個家庭除了分別對兩個瓶中的米飯說"謝謝"與"渾蛋"外,還另外准備了一個放進了米飯的瓶子,但是既不貼標簽,也不和它說一句話。總之就是對它置之不理。

結果如何呢?對它置之不理的那個瓶子里的米飯,甚至比罵它"渾蛋"的米飯還更快地腐爛了。這個實驗被很多人重復了很多次,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也就是說,對它置之不理比鄙視它傷害更大。

這個實驗也會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那就是要多關愛孩子,多和他們說說話。所以,現在正處於孕期的婦女,請多關心你們腹中的胎兒,要經常用溫柔的聲音和他聊聊天。

對放在自己房間里的綠色植物也一樣,如果能多注意到它的美麗,同時多贊賞它幾句,相信它會更加茂盛、更加迷人。對自己養的寵物或昆蟲之類的,也要記得和它們多說說話才好。

我真心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更多人關注水,對水充滿敬意,那樣的話,水一定會在我們眼前呈現出它更美麗的結晶。那時,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結晶體,都讓你擁有了一個異常美麗的世界。

相信我們都期待著那樣一個結果。大自然賦予人們和自己一樣的創造力,讓人們擁有並自由地使用它。此刻,我們每個人肯定被那溫柔的眼神默默守護著。

而生命的記憶隨著它的載體——冰塊自宇宙而來,然後誕生出生命,再誕生了人類,創造了我們。那麼,現在就讓我們面對水,為它注入生命的力量吧。你的意識、你的視線、你的愛心、你的微笑……這一切都能為水注入新的生命的活力,從而不斷地創造一個全新的宇宙。

❽ 求七堇年的文章 在路上 新概念第六屆

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
——羅曼·羅蘭
我提起筆在柔軟的紙上書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感到前所未有的由疏離而生的想念。我永遠都記得我的第一篇文字,它叫」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已經過去了很久的事了。對我說這句話的那個又高又漂亮的女孩子已經休了學准備去澳洲了。她現在在天天練習高爾夫球,聽說很厲害,一場下來只比職業選手多打了十桿。偶爾她會回學校來看看舊同學,人緣甚好地被圍個里三層外三層,最近一次看到她的時候是上晚自習之前,麥色的皮膚,高挑而迷人。是那種天生就很有魅力的女孩子。我遠遠地和她打招呼,沒有走近。畢竟誰都不會記得我們剛剛認識的時候,在軍訓的大營百無聊賴地玩過的游戲。和一些小得不能清晰記起的愉快往事。
可是我怎麼無法忘記她對我說的,被窩是青青的墳墓,以及她那個時候肆意綻放的年輕笑靨。
雖然這么快這些人就在你的世界中遠去,並預備不再重現。但還是會很想念。這些都是最真誠的想法。彌足珍貴。
我翻開看以前寫的文字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輕淺地笑起來,裡面矯飾而玄虛的表達顯得稚嫩無比,雖然我明白我現在亦是如此。可是它於我的意義,像一個城市被圍困了十七年。它在其中血脈賁張地瘋長,最終抵達逃逸的邊緣。有個被這一代的學生作者用爛了的詞叫物是人非。其實真的是這樣。我們躺看,唱著,年復一年,時代在我們身後舞蹈著飛奔,而我們蜷在靈魂的圍城裡面坐井觀天。這真是形象,比如我明白我將滿十八歲並坐進五樓高三的教室里受刑的時候,我心中這樣悲哀地清楚,像愛默生說的那樣,因為要每個人住在自己的家裡,所以這樣的世界廣大無比。但我想也許我終其一生無法觸及它的一隅。
我覺得我再也寫不出那麼多堆積的詞藻了,這幾年的高中時代跌跌撞撞地爬進來,人都覺得疲倦。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張床我就願意倒下,管它兵荒馬亂地從我身上碾過去。深夜倒在床上,突然想不起到底有沒有刷牙,一直想一直想,想到自己沒有力氣想了,就睡著了。甩開CD的耳機,懶得去按OFF鍵。聽見聲音在夜色里盤旋。感到時光迢迢而去。淡入淡出。
離我第一篇文字,已經過去兩年多的日子。
轉眼到了一個畢業的季節,學長們在考完試後的日子常常回到學校來。我喜歡他們生動的表情,帶著欣欣向榮的自由的味道。我從他們的笑容中間穿過,直上五樓。那是最安靜最棒的教室,從高大的窗子望出去是南方濕潤的天空,或者夜晚疏朗的星辰,這都是獻給這個寂寞的高三的禮物,在這寂寞得年復一年的年少歲月里。
高二的暑假我看了最後一部電影,是巴爾納多·貝托魯奇的《夢想家》,電影里是巴黎的一九六八。一九六八的少年。我不知道一個中年人會拍出這么充滿年少激情的電影。我相信這些都是不能被提起的往事,否則他們會不可遏制地熊熊燃燒在已經干癟軀體里。學生運動,五月風暴,文化大革命,布達格之春。世界的一九六八是瘋的,是少年的。如今我從鏡頭里遠遠地看著那個遙遠的時代,一直在懷疑它的真實性。
高三之前最難過的事情,是童走了。我記得那天她在教室收拾東西,誰也沒有注意到她,可是上數學課的時候我發現桌子上有一隻袋子。打開來,裡面是岩井俊二、斯坦利庫布里克、安東尼奧尼和安東尼·明格拉的四部電影,還有一張字條,就是小七我走了。DVD要好好保存喔。我眼淚一下子就落了。
一點預兆都沒有,童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拿著字條,想起這些影碟是我很久很久之前開玩笑時拜託她買的,她就這樣念念不忘。我心裡難過得要死。後來問另外一個她很好的朋友,才知道她已去了英國。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這個不愛說話的總是一個人快快行走的孩子,這個在這兩年多里對我最好的孩子,這個走遍城市給我找我想要的電影的孩子,這個善良的孩子。再也不會有了。
我想起她走之前一直找我要照片,我還一直鬧著不給,還有她纏著我要我寫我家的地址我也不寫,心裡狠狠地疼起來。是不是一定要收到一封貼著外國郵票並寫滿英文的信我才懂得記憶和珍惜。我一回頭看到那個空盪盪的座位,想起這個孩子的單純和善良心中就無限寂寞。童是我見過的最善良的孩子,在現在這個時候,像她這樣的孩子已經很少很少了。
而我們甚沒有真正道別。
如今我坐在這間大教堂里,一眼望出去就見沉沉的天空,偶有鳥兒扇動翅膀的聲音。我做題做累了就停下來,想想童,想想她在臨走之前依然認認真真完成每一張作業卷,每一道數學題,一絲不苟,平平靜靜。這是單純而善良的孩子才有的姿態。於是對著高三的天空說,只有一年,沒有什麼不可忍耐。然後回到座位上,心平氣和地繼續做。心裡卻隱隱地疼,一直延伸至記憶深處,後消失不見。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像成長。
不知道童是不是還好,呼吸著大西洋彼岸潮濕的空氣,一抬頭見得到教堂的尖頂和落葉喬木在輕輕地抖動。深秋里的杏樹,只剩沒有繁花的骨骼,卻樸素得美。
而我還會留在這里,等待前途未卜的下一次逃離。
進了高三之後我和蘇和調了座位。我和她同桌近一年,其實我很想對她說我們不要換座位好不好,但是我覺得不好開口。於是我們分開了,從此我坐在她後面,只見她埋頭看書做題的背影,再也不見她明亮的容顏。我們依然是放學之後在教室里做題,一直做到人去樓空,然後再晃悠悠地去食堂。走過空盪盪的走廊的時候,我們吹起響亮的口哨,或者大聲唱起《國際歌》,蘇和笑我唱國際歌矯情,但我不覺得。在走路的時候這樣放肆唱歌的年紀,過了這一年就不會再有了。走廊里留下我們的腳印和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頭也不回地向前走,像是決定不再回來。
那天晚上我和一個很好的朋友從教室走出來,一路上頂著沉沉夜色,走了很久都沒有說話。然後突然開口說,小七,我覺得你是不是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你跟我們走到一起的時候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是在抱怨,都是發牢騷……你自己可能不會覺得……我們也是這么久的朋友了,什麼話跟你直說,你自高三以來變得太多了,你知不知道以前你是什麼樣子的?……你知道蘇和的桌子以前貼著「牢騷太盛防腸斷」,雖然……你知道並不一定是說你的……但你這樣真的對自己不好……你跟蘇和走得很近的時候性格真的變得太誇張了……她是她,你是你,你何必一定要把自己弄成這個樣子……
我聽著聽著,完全說不出來一句話。
回到寢室的時候,洗完澡,悄悄地鑽進被窩里,突然眼淚就瘋一樣地沸騰,我嚇得趕緊把耳機塞進耳朵,Evanscence低迷的聲線似海岸一樣。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咬著被子一直在哭一直哭,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就沉睡過去,三點的時候突然驚醒,發現耳機里仍然放Evan的歌。盯著天花板覺得呼吸都很壓迫。一個Yesterday的尾聲被混音效果拖得無限漫長。
就這樣我開始想念起蘇和,就這樣我從床上起來打著手電筒在白紙上一行一行地寫下去,寫蘇和教我隱忍下來的憂傷。
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這個真正不會長大的孩子,坐在教室窗檯邊上的座位上想曬太陽但又怕臉會立刻被曬得像番茄一樣紅腫的孩子,這個賴著皮要我她打水的孩子,這個在愚人節用牙膏夾心餅整得我半天沒理她的孩子,這個愛冰激凌愛得海枯石爛的孩子,這個連打開手機都要忘記的健忘的孩子,這個總要我提醒她記著拿應急燈回寢室的孩子,這個用了我的杯子幾天不洗還心安理得的孩子,這個下樓做操時要牽著我袖口的孩子,這個是持以為自己是國家主席並招攬了班裡一群諸如總理小秘之類幕僚的孩子……我想,我們在數學課上對翻白眼,在語文課上一起整理課桌,為生物書上一張猴子的照片吵得你死我活的日子不會再有了,我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依她的記性該一個月後就什麼都忘記了,可是每次我回想起來我就會暗暗地快樂起來,因為在所有傷春的悲秋的日子裡我們都是以不妥協的願望和倔強的姿態走過來的。「所有丟失的東西都是擁有過的,多麼好」,朴樹這樣唱。
我看著自己寫下的一行行字跡,不可救葯地與蘇和的字體變得有些想像,這可以看作我強趨向性性格的一個縮影。我總是想得起她在文科班無聊的課堂上拿著一個大本子大段大段地寫文字時的樣子,嘟嘟的嘴唇,眼鏡架在鼻樑中部,和做針線活的老奶奶一模一樣,特別慈祥。和她看見漂亮姐姐就流口水的色相判若兩人。她也就是憑著這張欺騙性的臉,不知道逗了多少beautiful sisters。其實包括我在內,也常常覺得她是那樣任性得理所當然,而且很容易就能得到寬容和寵溺。這是令人艷羨的事情,你拍拍她的腦袋喊:「肥兔,來吃冰激凌」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她的這種小幸福。而蘇和亦總是以任性的姿態享受其中,快樂得理所當然。不知今夕是何年,無謂天上人間,成長是這樣的美麗而漫長,也因此永不復回。
是什麼時候我們就只能埋頭於《數學精析精練》的苦海中,看著Nr.Snake在台上激情的肢體語言思考他說的是哪一國語言。我總是覺得這樣的抑鬱,覺得找不到答案,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一時間什麼也找不到,唯看見天亮天黑。這種時光迅速流逝的感覺令我深感惶恐。後來我才意識到蘇和真的很不喜歡這樣子,她後來對我說過很多次冷暖自知的道理,我後來知道自己的性格中有太多脆弱,抱著過分的期望,總是對生活苛求和失望。也許天平座的人特別容易不快樂,有時候一小點事情,我會難過得無以復加,好幾天沉溺在低調的情緒里。蘇和對我說,安慰捉襟見肘,記得冷暖自知。

我想這么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樣深刻的決絕呢。世界本來冷漠。痛苦裡因為我總是把它想像得很好。
我記得有次晚自習,我對她說每個周末留校,關在寢室,什麼也幹不成,真的很惡心很無聊……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這種總是怨天尤人的態度讓人受不了,一定是的,那次蘇和大聲對我說,若我是你,我總會找到書去讀,總會找到時間去練吉他……這純粹是你的問題!別總是抱怨沒有條件……
我聽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覺得自己難過得快要哭出來了。在我浮躁的高中時代,我常常覺得,情緒很壞,因為離家很遠,很想家,在學校生活枯燥而艱苦,壓力極大,人前人後都得應付。常常在夜裡睡不著的時候想著一些事情,忍不住就泫然淚下。那些日子我懷疑自己有抑鬱症,莫名其妙地,難以自製地感到絕望、惶恐。失去一切興趣。
還好挺了過來。那種感覺就像塞繆爾·貝克特說的那樣,一定要走下去,我走不動了,我還要走下去。
一旦蹲下來,你就會失去再站起來的慾望。
初中的時候,看見郭珊的文章里寫,也許活著就是這樣,或者毋寧說活在中國就是這樣,許多人在一條巷子里擠,有的人要進去,有的人想出來,大家默不作聲地搶路,只剩下心裡一片嘈雜。
我不知道蘇和孩童一樣明亮而清澈的眼底有沒有這些憂傷的記憶,但我想她所有的,一定比我更平靜。你可以看見她行雲流水一樣干凈明媚的文字,令人過目不忘。輕易就擺弄了你的靈魂。我承認我與她同桌的日子,不知道受了她多深的影響——她是意念極為堅定的人,任何人不可改變亦不可影響她,但她卻輕易射出光,深刻改變你——非常不可思議。
是她讓我懂得,笑比哭好。
我覺得自己真頑固。就是這樣淺顯的道理。卻需要這么長的時間來學習。
十七歲之前隱忍疼痛,十七歲之後卻麻木地感覺不到疼痛了。
以前你那麼不喜歡我難過,一聽到我嘆氣你就受不了。所以我現在只有笑容了。但是你已經走了,已經看不到我笑了。於是我最後一次覺得難過,因為我從來就沒讓你看到一個你喜歡的小七。
在難得的空閑里,蘇和寫很多的歌,編出和弦,拿吉他在熄燈之後摸索到我的寢室來用她的MP3錄音,我躺在床上聽著她童稚的聲音淺吟低唱,簡簡單單的和弦,樸素感人。那時總是特別愜意,彷彿看見灰暗的畫面突然出現一抹亮色,在眼前流淌出一夜的星光。這樣美麗的日子,也許再也不會有。我記得我唯一寫過一首叫《少年》的調調,可是因為嘩眾取寵地編了很繁雜的前奏和變奏,被一幫朋友斥為不切實際。從此再也沒有寫過。因為我不想再寫了,寫起來就覺得生活的窘迫。但從此卻熱衷給所有喜歡的歌編吉他譜,樂此不疲。包括我最喜歡的lube的一首歌。我聽了之後把它編下來。蘇和說她每次調弦都用這首歌試音。呵呵,我想因為它夠復雜。
蘇和把她寫的言情小說拿給我看,我幾乎哭笑不得,那篇言情在傳閱了一個寢室之後招來一片唾罵,理由是,文學是要有真情實感,這是理論點的說法,說白了就是沒耍過朋友的寫什麼言情小說,太乏味了,當廁所文學賣,從出恭看了都便秘。
那次她特別沮喪地迎著我們每個人的玩笑埋著頭不吭聲,後來我心裡挺難過。你看她的文字似錯落的鳥群那樣肆意而悠長,那是怎樣干凈的、漂亮的文字,不沾塵俗。可是在面對一沓沓永遠也做不完的數學和一堆堆永遠也考不完的試的時候,我們臉上的無奈,掩蓋同樣的憂傷。
「我們要有最遙遠的夢想和樸素的生活」——那是小孩子才能說出來的話。我們還是小孩子,所以我們所征服的土地,不會超出我雙腳所覆蓋的面積。
這是偌大的幸福,大到人們總是看不到它的全貌,所以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知道當我們坐在一起聽天殺的數學課,什麼也聽不懂的時候,當我面臨政治書上所有華而不實的論調的時候,當為害怕答不出來《等待戈多》是哪些流派哪些一年的作品而背盡歷史書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我會記得我的遙遠的夢想,它們引導我遠行,在我們不得不以生存的名義踐踏學習的真諦與知識的骨骸之時,告訴自己這是黎明之前的所謂黑暗,並且隱忍地過下來。就像蘇和,你只看到她咬冰激凌的怡然姿態,看不到那個在天黑的路上踽踽前行,並不斷停駐,等待有人來帶她回家的小孩。
她總是喜歡教導我:安慰捉襟見肘,你要冷暖自知。
其實,這與世界的冷漠保持同調。
後來換了座位,我知道我也許再也不能和她坐同桌了,雖然我想她也許比較希望這樣。但我挨著年級第一名坐,當看到她沒日沒夜地做數學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殺了我算了。
四月十日凌晨,我剛剛讀完關於介紹導演讓·雷諾阿的章節,收到她的簡訊。
「都十年了。」
末了好一會兒又有一條。
「永遠的柯本」。

那個時候我真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個連開手機都要忘記的孩子,竟然念念不忘一個陌生的忌日。於是我試著伸手去拾起這枚陳舊的紀念,那是個令人興奮的年代。回憶里似乎每天都是仲夏,孩子們穿著背帶褲和條紋水手衫,綻放著蘋果般的笑容從不遠的地方的激情,天天播放他們的歌……除非,有些人決定早一些離去,在憤怒中離去,在音樂中涅盤。
這個搖滾樂的孩子,一個在憤怒與天真中不停矛盾的天才,一晃,飲彈自盡十年了,他們聞著孩子的氣息,從不擔心亂倫、漂泊……這是他長大後的事情,而他小時候,在自己的小屋牆上寫下,我恨媽媽,我恨爸爸,爸爸恨媽媽,媽媽恨爸爸,這真讓人難過!這個孩子終生未能逃過一座小城的桎梏。那是華盛頓的阿伯丁。這個少年在阿伯丁北橋的橋洞下流浪,崇拜詩人蘭波,人們說今天仍能在北橋橋下看到Kurt的凹坑和塗鴉。
那支該死的雷明頓M型20口徑獵槍在他嘴裡發出吶喊,於是他去了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
來像你自己一樣,像你曾經那樣,像我要你成為的那樣,像一個朋友,像一個老冤家,珍惜時間……就好似一枚陳舊的紀念,一枚陳舊的紀念物……
就這樣我知道每個人都要走,我在黑暗的角落裡看著他們離開的影影綽綽的背影,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在這些殘酷的成長中,每個日子都很焦灼。我不喜歡五個小時睡眠之後就要開始沒完沒了地做數學,我不喜歡用越來越模糊的視力努力辨認黑板上的每一個字,我不喜歡抓著一張卷子就拚命地趕……我只想快樂地在時光迢迢之中等待天亮天黑,像真正不用關心的孩子那樣飛起來——坐在飛毯上。
——但我總是處於一種對自身處境的悲憫和對生活意義的質疑之中。這種痛苦異常深刻與孤獨。就像大家笑話蘇和未老先衰,她只是低頭輕輕笑那樣。
對這些我沒有說假話。我想誰嘲笑是因為誰感受不到。真的。
蘇和坐到了我面前的左邊。而我前面坐著一個我不太喜歡的人,而我的同桌也常常因為拿不到數學巷子而抱怨半天,在我桌子上亂抓。這些日子許多小事讓我深刻醒悟到人事的冷漠,並進一步明白自身的獨立。蘇和與我已經很少說話了,那些在課堂上你給我一拳我揪你一下的打鬧的日子再也沒有了。更難過的是,只有我自已一人在懷念。
但我突然覺得自己倔強了起來,下雨的時候,抓一件衣服披著就去。跑過夜色深邃的小街,雨水沿著我冰涼的腳踝淋漓地流淌。於是突然就這樣停下來,想起菲利浦考夫曼的電影《亨利和瓊》里Uma坐在深夜清闃的小街的長椅上哭泣,裡面有句台詞是,普魯斯特說快樂不是瘋狂,如果真是這樣,我想我並沒有快樂過。好多時候,我會想起蘇和明媚的笑容,犀利的言辭,倔強的姿態。這是種懷念。我想以後不會再這樣單純地喜歡一個小孩子了,何況一個不聽話的任性的小孩子。我明白蘇和足夠自省與獨立。只是祝她快樂便夠了。

最近一次調座,我們移到窗邊,那天晚自習之前,夕光正好,雲天流徙。一群鳥從窗外掠過,有清淺優美的陰影從蘇和的脖頸上流過。我在後面的座位上靜靜地這不可思議的光與影,靜靜看著蘇和認真寫作業的樣子。像個好孩子那樣,一瞬間我想對她說些什麼。可是完全不知道開口第一個字該說什麼。她並不能看到她有脖頸後面島群留下的飛翔的痕跡。

一如我們看不到身後有多少形形色色的腳踵起起落落。
但這並不妨礙一切美好地存在著。
這一年蘇和十七歲了,而我已經快十八歲了,啦啦啦啦,如果有天你忘記我,我還會來提醒你。
十七歲這一年我瘋一樣地失眠。每一個夜晚躺在床上聽CD仰望空白的天花板,眼淚不由自主地流淌出來,無法停止,心中深切地疼痛。深夜的時候偶爾會給MISS Z電話,握著手機在淚水最洶涌的瞬間哽噎得說不出一個字,只聽見她的呼吸,MISS Z是我以前的老師,溫和而美麗,我們很熟悉。我時常想念她。掛電話常常正是凌晨三點。如果依然睡不著,就起來洗把臉,扭開燈一字一句地讀《聖經》。讀這些虔誠的文字,抬起頭來,窗外是彌漫的夜色,沉沉地浮在眼前。空氣冰涼而濕潤。
趴在桌上,不知不覺睡去,一會兒就天明。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中說,我做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給如今彷彿對著鏡子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會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如今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全文完————

與旗袍艷婦水瓊在桌子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包頭鞋搭配怎樣的褲子 瀏覽:58
株洲童裝服飾公司招聘 瀏覽:59
怎樣去除褲子的味道 瀏覽:719
廣州那個地方批發童裝 瀏覽:590
古縣官帽子 瀏覽:586
產後穿緊褲子肚子疼怎麼辦 瀏覽:335
童裝短袖迷彩套裝 瀏覽:710
一件睡衣能穿多久 瀏覽:635
正時皮帶一般多少公里需要更 瀏覽:436
織里童裝城和中國 瀏覽:915
怎麼製作嬰兒帽子 瀏覽:232
藍吉祥旗袍 瀏覽:716
男瘦穿什麼褲子比較顯胖 瀏覽:688
2014韓國襯衫 瀏覽:960
純白褲子和鞋子的搭配 瀏覽:726
尚城區精品女裝批發 瀏覽:815
裙子裙第幾聲 瀏覽:297
廣漢大牌女裝 瀏覽:185
最潮流女裝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710
我夢見霞姐穿裙子了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