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分別解釋一下漢服,唐裝,旗袍
漢服:就是漢民族的服飾,在滿清被易服之前,漢人幾千年的服飾都叫漢服。
唐裝:正確稱呼是「唐人裝」,是本來是外國人對唐人(華人)的服飾的稱呼,被引入回來。其實就是旗袍。和唐代一點關系都沒有。真正的唐裝就是唐代的漢服而已。
旗袍:旗人(滿族)的民族服飾。但是清代時候,漢人的旗袍和滿人的旗袍還是又差別的。滿人的旗袍是連身的,看宮廷戲就知道,而漢人的旗袍保留了漢服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例如《橘子紅了》。
B. 漢服和旗裝/旗袍的區別
漢服是漢族人的傳統服裝,是漢族人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衣著服裝的總稱,主要特徵為交領右衽,衣間多系帶。風格可素雅可端莊(注意漢服不是漢朝的服裝,漢服的漢不是漢朝的漢。漢服也不是影視劇中的服裝(更不是古裝),影視劇中的服裝不符合漢服的形制規定,稱為影樓裝。)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而旗袍、唐裝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代表不了漢族),二者概念不可混淆。
C. 漢服與旗袍,哪個更能代表中國
在我看來,旗袍和漢服都可以代表中國,只要是中國的東西都可以代表中國。而不僅僅只是旗袍漢服,我想說的是漢服可以代表的是漢族。
而我自己,目前僅僅希望在未來的某年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之類的傳統節日中,會有更多喜歡漢服的人會穿著漢服度過,讓這些傳統融入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傳承。我期待那樣有儀式感的日子。
D. 旗袍和漢服,哪個更能代表中國
我對於旗袍和漢服的了解都不算是很深,可能只是聽過或者看過而已,在我看來這兩者都是非常美麗的,各有各的韻味,也都是值得傳承的,只不過兩者相比較,其實我覺得還是漢服更能代表中國。
漢服的產生要比旗袍久遠很多,漢服,顧名思義,就是漢朝時候的服裝,而漢朝距今都有2000多年了,所以可以想像漢服該有多麼悠久的歷史。但是旗袍的時間其實是很短的,旗袍產生在民國時期,也算是一種比較新興的服裝了,但是旗袍比較值得稱贊的就是它是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傳統服裝,這也是非常讓人自豪的。而漢服正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所以讓我覺得它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而且漢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個朝代了,也是中央集權開始正式形成的一個朝代,那個時候我們的朝代發展是特別好的,繁榮昌盛,很多周邊的小國都向我們學習,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我們的民族才被稱為漢族,我們也才是漢人,穿的衣服也叫做漢服,所以漢服才是更能代表中國的。
只不過雖然說我覺得漢服更能代表中國,但是漢服文化的流傳並沒有那麼的廣,還沒有旗袍使用的多,很多人覺得漢服是很奇怪的衣服,如果在大街上看見有人穿漢服別人可能都會投去怪異的目光,很多喜歡漢服的人都只能在自己家穿穿,而不敢穿到外面去,有的可能家人也會反對。但是這畢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值得發揚光大的,而不是當做一種奇怪的服裝,所以我們更應該支持我們的漢服。
E. 漢服與旗袍的區別
漢服,就是漢代開始流行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漢族人的服飾,他的服飾和造型比較繁雜,讓人感覺到穿著非常不方便。而旗袍是民國建立後進行服飾改革後的產物。
旗袍講究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地體現女性優美的身姿和流暢的線條。而漢服則恰恰相反。
所以說,不論是從文化背景還是服飾外形上兩者都有很大區別,一個是漢文化幾千年的傳承,一個是時代的縮影。
F. 漢服和旗袍,哪個更堪稱古典一絕
漢服,幾千年的歷史,而旗袍是民國時期的產物,根據旗裝再加上西方文化的結合。
G. 漢服和旗袍同樣作為傳統服飾,為何喜歡穿漢服的人更多
漢服,即中國古代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被稱之為漢裝、華服。近幾年來,漢服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我們走在大街小巷之中,總是會遇見很多人穿著漢服。旗袍與漢服同樣是作為我國的傳統服飾,為什麼穿漢服的人比較多呢?
最後,旗袍雖美,但與漢服相比,似乎美得有點單一。我們所熟知的旗袍,它是中西合璧後的產物,它作為民國時期的傳統服飾,它也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芒,然而它卻並不受到年輕群體的偏愛。而漢服是男女皆可穿的服飾,漢服在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服飾花樣更是多得數不清。
H. 漢服和旗袍都屬於中國傳統,究竟哪個更堪稱古典一絕
近年來,隨著「國學」風潮的熱情高漲,漢服又重新引起國人的重視,並呈現了復興的勢頭。
這其中自然也免不了有人會拿漢服跟旗袍作比較,有人說旗袍庸俗,流露著一股風塵味。也有人說漢服受縛於傳統文化,甚難普及。
這兩者之間說不上誰比誰好,但作為廣大漢族的其中一員,小編自然也希望,漢服文化能夠發揚光大!
I. 旗袍和漢服,你覺得哪個才能算的上中國的文化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也跟著變短,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
二人漢服』」[1]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里的冠服體系[2];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3]。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4],
源自黃帝制冕服[5]。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6]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7],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8],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
是神聖的[9-10]。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復興漢服就等於傳承漢服文化,而不僅僅是一件衣服如此的簡單。
J. 漢服與旗袍哪個更能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
「她挽著簡單的小發髻,穿著一件淡雅的白色旗袍,上面是雛菊的淡淡花紋,領口、袖口與裙擺處鎖著精緻的白邊,整個人就像是一朵恬淡美麗的雛菊。」
電影《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各式各樣的旗袍在她完美身段下被演澤的淋漓盡致。每一款旗袍穿在她的身上,舉手投足間都顯得那麼恰到好處。
《花樣年華》劇照
在如今旗袍和漢服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漢服和旗袍這兩種服飾到底誰更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呢?
這個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漢服黨和旗袍黨爭論不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種不同風格的服飾相關知識。
風姿綽約、意境仙美的漢服
漢服
漢服又叫漢衣冠、華服等,是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漢服」這一詞最早見於《漢書》,「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在這裡面「漢服」是指漢代的衣冠服飾禮儀制度,現在從三皇五帝到明朝這一個這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都被稱為漢服。
漢服
漢服常見寬衣大袖,線條流暢飄逸。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袪、袖、衿、衽、帶、系。
其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漢服注重形制,有點類似於西服、領帶的感覺。這就是古人的正裝吧!
漢服衣制特徵
在這幾千年的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
漢服之美,是一種規范的美。
性感窈窕、大家風范的旗袍
說完漢服,我們來談一下旗袍。旗袍也是中國的傳統女性服飾之一,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時漢族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
這是一種東西方文化交匯融合。
民國旗袍
在濃厚的封建禮教影響的清代,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完全不可能的。
傳統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湧入中國。在民國時期,改良旗袍順勢而生,風靡一時。
在我們看到的許多反映民國時期的書籍記載、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旗袍的身影。張愛玲的許多小說中都有描寫旗袍的片段。
電影《色戒》中一眾太太身上穿的各式各樣的旗袍眼花繚亂
《色戒》·劇照
《金陵十三釵》中玉墨等人穿旗袍搖曳生姿的場景也令人印象深刻
《金陵十三釵》·劇照
旗袍將女性柔美曼妙身姿展示得一覽無遺,結合了滿族與西方服飾的特點,有著社會風氣的開化和進步意義。
旗袍的美,是一種優雅而高貴的美
漢服和旗袍都承載著文化蘊意
在中華五千年璀璨的文明中,服飾文明占據著很大一部分比重。
在《尚書正義》中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這就是「華夏」一詞的來源。
可見漢服其歷史淵源之久,承載文化之厚重。近些年來興起「國學復興」運動,隨之漢服也漸漸活躍在人們眼中,漢服和國學也經常聯系在一起,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可見一斑。
而旗袍則可以稱作是民國的一個「關鍵詞」了。西方對中國旗袍的認同感很強,在現代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義。有時候穿漢服會被一些西方人認為是韓服甚至被當成和服,但是穿上旗袍是絕對不會認錯的!
漢服的歷史更加悠久,形制規整,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旗袍雖然歷史較短,但是在國際形象中更能代表中國;中西合璧體現了中國海納百川的大氣,兩者都是中國文化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