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戰斗裝備有哪些
美軍特種兵標准單兵裝備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美國特種部隊的單兵裝備也在不斷更新。目前,一名美國特種隊員的單兵裝備包
括戰斗裝備、服裝及日用品三大類,共有40餘件,總重量約70千克。其中戰斗裝備主要包括:①「柯爾特」
MOD733型5.56毫米突擊步槍;②M9多功能刺刀;③手榴彈2枚;④防毒面具;⑤鋼盔;⑥防彈背心;⑦急救包
;⑧夜視眼鏡;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部分特種隊員裝備);�10.攜帶型電台(部分特種隊員裝備);11.
排雷服(部分特種隊員裝備);�12.化妝油;�13.水壺和飲用水。服裝主要包括:①睡袋;②迷彩服;③戰斗靴
和防寒靴;④內衣褲;⑤防寒手套。日用品主要包括:①口糧(標准為兩天);②雨衣;③洗漱用品;④保健
手冊。
這里將著重介紹:美國特種部隊常使用的M9多功能刺刀;防毒面具;夜視眼鏡;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
攜帶型電台等單兵裝備。
M9多功能刺刀
這種刺刀附有刀鞘,可同隨身攜帶的「阿爾特」MOD733型突擊步槍及其他M16型步槍配套使用,其特點
是鋼質好、鋒利、韌性強。即使從1.5米高處垂直落在水泥地上時,刀刃不卷;刀身被外力輕微扭彎後,仍可
恢復原狀。此刀重0.82千克,全長31厘米,刀背呈鋸齒形。刀鞘與刀背合起來,可作鋼剪使用。
M40型防毒面具
M40型防毒面具是美國部分特種隊員剛換上了新式防毒面。較原來M17型防毒面具的不同點在於:①防毒
性比M17型提高3~5倍,因為M40型防毒面具的用料已由硅橡膠取代了異丁橡膠,其密封性能大大提高;②增
加了可進行內部通話聯絡的語音增音器及保護眼睛免受激光傷害的眼罩。但這種新式防毒面具的不足之處在
於,其防激光眼罩雖能保護自己的眼睛不受對方激光瞄準具所發出的激光之害,但自己無法使用激光瞄準具
或激光測距等來進行觀察。
夜視眼鏡
美國特種隊員配備的夜視眼鏡品種不一,其中新式被動紅外熱成像夜視鏡的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一
般為0.4~1千克),具有識別偽裝,穿透雲、煙、霧的功能,可以觀測到400~800米遠的人影,1500~4000米遠的
步兵隊形、坦克和步戰車等目標;與頭盔、射擊、測距、指揮器材組合,可形成保護、觀測、瞄準、射擊一
體化。如AN/PVS�5.7夜視眼鏡(僅重170克),可與AN/PAQ�4紅外指示器和夜間瞄準器配套使用。安裝在手槍、
步槍等輕裝武器上後,經校正使其發出紅外光束與槍膛軸線平行,射手便可通過夜視眼鏡看到目標上的瞄準
器發出的紅外光點,當光點照到目標時,便可扣動扳機,瞄準射擊。
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打得最熱鬧時,我們常常在電視畫面中看這樣一幅令人迷惑不解的畫面:一名全副武
裝的美國士兵低著頭逍遙自在地擺弄著一個形似游戲機的玩意。其實,這是美國首次在戰爭中動用的全球定
位系統(GPS)的微型接收機。
所謂「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國防部自70年初以來專為美軍建立的一個統一的全球軍用衛星導航系統,
由空間、控制和地面用戶三部分組成。空間部分是均勻分布在距地面約2000公里遠的6個傾角55°,周期(即環
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12小時。各衛星上安裝有高精確度的原子鍾,3萬年才誤差1秒,有可用1575.42兆赫和
1227.6兆赫頻率傳輸導航信號連續發射L波段的載皮發射機,以保證地面作戰部隊無論何地都能接收到4顆GPS
衛星所發出的電波。各衛星可調制3種偽隨機雜訊嗎:P碼(精碼)、G/A碼(粗碼,或稱S碼)及Y碼(加密的P碼)。P
碼和Y碼僅限於美國及其盟國軍事部門或授權的民用部門使用。P碼一次定位精度為±10米,多次定位可達亞
米級甚至厘米以內;。C碼可供民用,一次定位精度±25米,多次定位可達8米。控制部分是分別位於大西洋
阿森松島、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太平洋的關島、夏威夷和誇賈林島等5個固定地面站。總站位於美國科
羅拉多州的斯普林斯。地面用戶部分是用來接收衛星信息,可進行計算處理,以便確定自己在位置的GPS接
收機。現有接收機分6類,即單兵單通背負式,地面車載式,直升機用雙通道式,戰斗機、轟炸機和核潛艇
用5通道式等。最小的接收機,形似游戲機,如香煙盒大,重1.5公斤,使用十分靈活方便。
全球定位系統的特點是:可在全球范圍24小時連續定位,並向各類作戰部隊或其他用戶連續提供三維
位置、三維速度和時間信號。
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速射機槍格林(Gatling)7.62毫米彈葯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 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目前,這種速射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鍾,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該機槍於60年代初,原通用電氣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軍械繫統公司)在機載M61Al「火神」6管速射機炮上發展而成,系列口徑從5.56毫米 (0.223英寸)一直到25毫米(1.0英寸)。最初美國空軍在此基礎上重新設計發展出7.62毫米口徑6管GAU-2型航空機槍,採用電力驅動,由一名乘員操作,用於美國空軍的輕型飛機和直升飛機上,極高的射速威力驚人,並曾在越南戰爭期間廣泛使用。
⑵ 各軍種制服顏色為什麼都是特定顏色的,例如海軍是白色的,陸軍是綠色的,有什麼具體的解釋嗎拜託各位了
因為軍服的設計標准一般是根據當時當地的背景條件、靈活合理選擇服裝顏色。如在雪地,則只有白色才能與背景協調一致;在海上,則只有藍色才能與之融為一體;在沙漠地,則只有黃褐色與背景比較接近。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中國軍隊的軍服出現了大檐帽、士兵套頭衫和女軍人連衣裙。海軍則採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頭軍服,無檐帽上綴有兩根辨風向的飄帶,等等。空軍、海軍、裝甲兵等技術兵種也都有了自己的專業特種服裝。
(2)海軍特種兵制服擴展閱讀:
軍裝採用的是一種制式服裝,透過一個國家、一個時期軍服的質地、顏色和款式,不僅可以品出時代的審美,同時可以讀出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內容。
世界上的軍裝大多數是綠色的(草綠、深綠或黃中偏綠)。軍服不約而同地朝綠色發展,是從實戰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為了在野戰條件下較好地隱蔽軍隊的行動,人們首先從服裝上著手,不斷改進軍裝的顏色,盡量使之與自然背景的顏色接近。
⑶ 為什麼我軍的特種兵的制服和普通士兵的制服沒什麼區別
現在解放軍同一軍種的軍裝,不管是常服還是作訓服,從外觀上無法區分是普通部隊還是特種部隊,具體標識是通過臂章來識別的,特種部隊作戰一般都很低調和隱蔽,除了執行任務時可能增加一些特殊裝備以外,平常一般無法直接從軍裝上區分出來的。
⑷ 短袖制式軍裝是什麼樣
自1950年以來解放軍制服統一的標准,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1962年生產定型,「六一」式軍服。此後,人民幾置換術後解放軍制服,已經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
「規劃」式軍服1965年6月1日取消軍銜制,後的「規劃」式軍服,全體官兵的解放都戴著帽子,裝飾著紅五角星帽徽和一個紅色的項圈。
「七一」式軍服在1969年,隨著中國化纖工業的發展,三元的發展融合了聚酯和尼龍棉單衣,1973部隊,被稱為「七一」風格的服裝。合成紡織品服裝和滿載著彈葯,這在發達國家軍隊在服裝史中的應用,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
「七八」式制服「七八」風格的服裝是「七一」式的提高,這是減肥的目的,新的合成紡織品的全部應用程序的結果。
「八五」式軍服「八一」輸入統一的基本格局其次在1955年,隨著「七八」式服裝相比,完全提升其明顯的不同之處在於面料和款式。
「87」式制服在1987年的「87」式軍服,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定型。從1988年10月1日列裝部隊。這套服裝除了禮服,制服,訓練服,而且還設置了和軍樂團,儀仗隊禮賓服務服裝特殊的藝術團成員。此外,地勤服務,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務,近10種特種服裝。 1990年配發87式制式襯衣。 1992年,中央軍委決定:文職幹部配發的制服,戴著徽章的平民,領花。與「87」系列制服的軍隊,是我軍軍服史上的一個突破。
在1993年初「99」式軍服,我軍開始研製新一代的21世紀軍服。保留了新一代軍服服飾「87」式的優點,借鑒了國際軍服的先進國家的長處,與87式軍服,在該結構有較大的改進,材料,顏色比較,以及相關方面的服飾。尤其是樣式,顏色更加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海軍藍,白色和深藍色的顏色,根據顏色藍色系空軍武裝部隊。 99分禮服制服,校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制服,毛衣,服裝鍛煉,戰士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和其他品種相比,加色帶,軍種胸標記,姓名徽章,臂章等服飾標志。
駐軍99式軍服首次嘗試自1997年5月1日之後,2000年開始逐步裝備部隊。
自2000年5月1日,解放軍開始以統一的軍隊配發99長,短袖襯衫和貝雷帽的標准,而軍隊已被取消87年式長,短袖的制式襯衣。 99制式襯衣採用先進的技術,如紡織和印染液體,具有標準的87式襯衫相比,有很大的改善的款式,材質,顏色和加工工藝等方面的結構,提高了穿著的舒適性。標准襯衫長袖中山裝式的士兵;袖衫標准軍官和文職幹部為夾克式,中腰式士兵。武裝部隊襯衫的顏色為軍隊服務的基本色,淺綠色陸軍,海軍為白色,淡藍色的空軍,反映了軍隊的特點,形成了一個系列。本次配股以陸軍貝雷帽一檔的所有官兵。採用國際通行的風格的貝雷帽,用於細羊毛材料,顏色是深褐色軍綠色,深藍色,海軍,空軍深藍色。貝雷帽配發解決了過去的夏天大檐帽的官兵穿著厚重,熱,不便攜帶的問題。
07式軍服,由中央軍事委員會從2007年起07服裝批軍隊的重建。這是最大的我軍歷史換裝,涉及禮服,制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四大系列644多個品種。陸軍制服顏色調整是松綠色,深藍色和白色調海軍軍服,空軍制服訂做一個合適的基礎上加深暗灰色。大檐帽調整外傾角,軍官增加了帽檐(牆)花;夏常服為束腰式,陸,空,白春獵型海軍制服,使身體更加苗條;資歷章,國防服務章,臂章等水平的提高,重新設計的帽徽,領花,體現了軍人榮譽,強化了統一的美感。傳統是重要的識別國旗,國旗,長城,天安門等中國軍隊,簡單地集成到了隊長袖標,花領,胸前和其他標准標志服裝。
⑸ 中國建軍以來共有幾種制式軍服分別是什麼
7種。
1,中山裝八角帽
1928年紅軍利用戰場繳獲的幾架縫紉機在江西寧岡挑寮村的一座破廟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裝廠,也就是說,這時起紅軍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這一時期紅軍的服裝樣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裝、八角帽,綴以布質的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
2,五零式
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陸海空三軍幹部夏服均用棉平布製作,以服裝顏色、大檐帽帽徽圖飾區分軍種。全軍幹部、戰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陸軍幹部夏服有兩個上挖袋,褲子為西式褲,設有後槍袋。海空軍幹部夏服有四個挖袋。海軍幹部設有上白下藍和全藍服兩種。
3,五五式
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首次突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禮服配發校以上軍官,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著穿,同時還設有海軍艦艇尉官禮服和水兵禮服,以及軍樂團、儀仗隊、文工團、體工隊禮服。軍官禮了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
4,六五式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制,隨即廢止55式軍銜服裝,全軍幹部、戰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帶紅五星帽徽和全紅領章。
由於受"左"的思想的干擾,部隊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軍銜制。軍銜服裝隨即廢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樣式與55式常服相同。
5,八五式
1984年1月,中央軍委批准了軍服改革方案,並於1985年裝備部隊,定名為85式軍服。85式軍服仍然沿用55式軍服樣式。僅解放帽改為大檐帽,佩帶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和軍種肩領章。
6,八七式
系列服裝分禮服、常服、作訓服三類。
禮服是軍官在重大慶典和重要外事活動時著穿的制式服裝。分夏禮服和冬禮服兩種。禮服為西服式。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和褲中縫牙線的顏色區分軍種。
7,零七式
標志服飾主體圖案,以「八一」軍徽、長城、盾牌、鋼槍、飛翅、鐵錨為主,象徵人民軍隊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鋼鐵長城,體現全軍官兵獻身國防的堅強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戰斗精神。
(5)海軍特種兵制服擴展閱讀:
中國工農紅軍初期的服裝主要靠自製或從敵人手中繳獲而解決,沒有統一的樣式。紅軍製作軍服的材料來源:一是從城裡買來;二是把打土豪沒收來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裝。
紅軍軍裝和小八角帽的設計者是山西省榆次市西赫村人趙品三,他是榆次最早的黨員之一。
第3次反「圍剿」後,趙品三調到中央紅軍學校任俱樂部主任,時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瑞金衛戍區司令、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的劉伯承,有感於紅校學員著裝的雜亂,把設計軍服的任務交給了他。趙品三開始時仿照蘇聯紅軍軍服樣式設計,上衣是緊口套頭的,很不適合南方的氣候。
後改為開襟敞口的,並綴上紅領章,軍帽用適合中國人臉型的「小八角」式列寧帽,帽中央綴一顆紅五角星。趙品三設計的軍服,得到了劉伯承的認可,並隨之普及開來。
抗戰全面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服裝、標志基本與國民革命軍相同。理論上,除無軍銜、無「符號」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懷在內的絕大多數軍官均無大禮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葉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軍、新四軍軍服服裝與國軍中央軍和除東北軍外的其他部隊完全相同。
但實際上,八路軍軍裝色調極其混亂,骨幹部隊為繼承自中央紅軍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國軍後勤供給的部隊為仿德國灰色,後來軍服均為根據地土法生產,山東、河北製成時通常為黃綠色,穿著後逐漸褪成黃灰或灰白色。
⑹ 海軍特種部隊的作訓服為什麼是黑色的而不是海洋迷彩
海軍特種部隊有幾種,海洋迷彩作訓服的是屬於陸戰隊的特種部隊。黑色作訓服的是水鬼隊,也叫蛙人或者水下爆破隊/突擊隊。
⑺ 中國特種兵穿什麼迷彩
特種兵會根據執行任務的環境和條件來隨時更換作戰服,叢林作戰穿叢林迷彩,可是中國現在還沒有城市迷彩服,像美軍城市迷彩那樣的灰色迷彩,還有沙漠迷彩,一般是山地迷彩,還有海軍迷彩,其次,特種部隊在夜間執行滲透任務時會穿黑色作訓服,還有一種情況下不穿作戰服,直接穿便裝或在便裝上直接套戰術背心。
COSPLAY沒必要太較真,07式作訓服叢林迷彩,隨便好看點的戰術背心和07式軍靴,戰術護目或黑色墨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