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啥空姐一年四季都要穿短裙不怕冷嗎
如今飛機是人們出行時必備的交通工具之一,由於飛機又方便快捷,成為了很多人士出行的不二選擇。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無論春夏秋冬在飛機上,飛機的空乘都穿著及膝裙,上身也都是比較單薄的制服。而很多乘客都是穿著大衣或者羽絨服上飛機。看著空姐只穿著絲襪的腿,很多旅客可能會擔心空姐是不是會感覺到冷,畢竟許多航班,不管飛到世界各個角落,面臨何種天氣都要穿裙子。
空姐經常要在於在世界各地跑,實際上這樣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很多時候中途都沒有多少休息的時間。假如說飛機兩個航班之間的時間較短,甚至可能就在機場休息。雖說平時空姐在飛機上全程都保持著這個微笑,細心耐心為乘客講解各方面的知識,在危險發生時保持鎮靜,臨危不亂也是難能可貴的。
2. 《中國機長》主創制服亮相,服裝的選擇是否符合實際
這部電影的主創服裝就是空乘人員的制服。我覺得這個沒什麼不符合實際的,作為空乘人員也本來就應該穿這樣的制服。4月13號晚上,《中國機長》收到了邀請去參加第九屆北京電影節的開幕式,制服形象也首次亮相。
這部電影的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並且這部電影也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而且,這種情況實在是太特殊了,在執行飛行任務的時候很少會遇到,因為全體機組人員的正確處理,使得飛機上的人都安然無恙,也算是創造了飛行史上的一個奇跡。
3. 亞航新推出的空乘制服為何讓人看了不敢坐飛機
2020年4月27日的時候,亞航推出的空乘制服看起來就像是“隔離服”,整套制服穿上之後,感覺坐飛機就是去疫區……這樣的感覺太恐怖了,本來沒事的都要嚇出毛病來,誰還敢坐呢?
另外,這樣的服裝,也讓人感覺航班的終點站疫情情況已經很嚴重了。航班公司已經在通過這樣的制服,讓大家知道疫情的嚴重性,用實際行動勸阻乘客不要飛,或者在飛的時候要做好防護措施。
畢竟登機的時候就需要“被隔離”,落地可能還有個14天的隔離檢測,沒問題之後才能再出行。這樣的出行,怎麼都無法給人一種愉快的體驗吧。
當然,亞航推出這樣的空乘制服也無可厚非,畢竟空乘也是人,他們也想好好保護自己,如果能夠從制服方面幫助他們增強防疫能力,何樂而不為呢?不過設計師可能在考慮的時候,忘記了乘客看到這樣制服的反應了。
4. 乘務長和空姐的區別是什麼
1、職位不同
飛機中旅客服務的人員級別分為:普通艙乘務員、兩艙乘務員、區域乘務長、主任乘務長,可以說,乘務長是空姐當中最高的職位。
2、職責不同
空姐的職責主要在維護飛行安全和照料乘客。除了處理偶發的機上緊急事件外,空姐基本上是在提供乘客各種機內服務,如飛機餐和飲料的准備和供應、機上娛樂系統的管理、免稅商品的販售以及協助旅客在機艙內能舒適搭乘等等。因為空姐是第一線接觸乘客的人員,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航空公司,形象非常的重要。
而乘務長要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要對各種安全規定、文件規章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對客艙的掌控能力要強。這其中包括靈活的處置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對事物的預見能力,乘務長在航班上不僅僅上管理者,有時也是組員之間的潤滑劑和調和劑。
3、薪水不同
普通崗位的空姐月薪為5000多元左右,乘務長的月薪為普通崗位空姐的2-3倍。
空中乘務員的制服:
制服是作為一種職業識別的專用服裝,初期空勤制服是根據耐用度、實用性及以激發旅客向心力而設計的,也有禮服之類的,或許由於早期民航多帶有空軍背景的延伸;
空勤制服都具有濃厚空軍軍裝的特徵;都是灰暗色,如頭帽、外套、裙裝多是直線剪裁同時附有銅扣及袖口軍銜縫條。許多設計也分有冬裝及夏裝兩種,以顏色和布料材質做區分。
隨著空姐角色的演進發展;許多航空公司開始了解到自家空姐形象的公眾價值。
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開始加入了更多女性化的線條剪裁以及顏色的選擇;往後更常委由知名品牌設計師製作;付予空服人員一種尊榮與秩序統一的專業形象。
5. 南航空姐制服顏色有什麼區別
乘務長為天青藍色,乘務員為玫粉紅色。中國南方航空空中乘務員(空姐)的制服正式啟用於2006年,為南航歷史上的第四套制服。
這套制服由法國設計師Stephane Soh(史提浦·蘇)設計,內容包括夏裝、春秋裝、冬季大衣和圍裙多個款式,品種包括西裝、襯衣、馬甲、褲子、外套、風衣等。制服採用兩種基調色,其中,乘務長為天青藍色,乘務員為玫粉紅色。
(5)空乘人員制服照片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屬於軍管的民航空姐服裝色彩和款式都比較朴實,1980年中國民航從空軍分離出來,國內空姐開始穿著統一制服,而這套「小燕尾」就是當時民航部門全國統一的空姐制服。「直到1992年中國民航體制改革,航空公司獨立出來後,南航才真正擁有自己的空姐制服。
1992年以寶石藍為主色的新空姐制服取消了『小燕尾』。隨著航空運輸不斷向老百姓開放,坐飛機的普通市民越來越多,對空姐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空姐制服也必須便於工作。上世紀80年代是墨綠色、1992年是寶石藍、1997年是大紅色、2006年是玫瑰粉色。
6. 空中乘務員的制服
制服是作為一種職業識別的專用服裝,初期空勤制服是根據耐用度、實用性及以激發旅客向心力而設計的,也有禮服之類的,或許由於早期民航多帶有空軍背景的延伸;空勤制服都具有濃厚空軍軍裝的特徵;都是灰暗色,如 頭帽、外套、裙裝多是直線剪裁同時附有銅扣及袖口軍銜縫條。許多設計也分有冬裝及夏裝兩種,以顏色和布料材質做區分。
隨著空姐角色的演進發展;許多航空公司開始了解到自家空姐形象的公眾價值,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開始加入了更多女性化的線條剪裁以及顏色的選擇;往後更常委由知名品牌設計師製作;付予空服人員一種尊榮與秩序統一的專業形象。
1960到1970年代初出現許多充滿未來感的設計;每次的更換都能成為媒體的焦點。空服人員大都被期許具有更高水平的整潔度與裝扮;在穿著制服的期間有不允許展露刺青的規定;這是航空公司為了能給予旅客更正面的形象要求。
部分航空公司的女性空服員會穿著具有民俗特色的制服,如泰國國際航空、嘉魯達印尼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的東南亞風格服裝,以及中華航空使用的旗袍制服;而部分伊斯蘭國家的航空公司,如汶萊皇家航空、海灣航空、阿聯酋航空、伊朗航空、埃及航空與沙烏地阿拉伯航空,為遵守伊斯蘭教義,女性空服員得依照教義需求配戴面紗。
一部分的廉價航空業者,在制服要求上就比傳統航空公司來得隨性;如韓國真航空、新加坡酷航與日本樂桃航空等,該公司班機上的空服員穿著制式Polo衫。
7. 南方航空空姐所穿服裝紅色和藍色的職位區別
乘務長為天青藍色,乘務員為玫粉紅色。
中國南方航空空中乘務員(空姐)的制服正式啟用於2006年,為南航歷史上的第四套制服。 這套制服由法國設計師Stephane Soh(史提浦·蘇)設計,內容包括夏裝、春秋裝、冬季大衣和圍裙多個款式,品種包括西裝、襯衣、馬甲、褲子、外套、風衣等。
這套制服的製作面料均由日本和義大利進口。制服採用兩種基調色,其中,乘務長為天青藍色,乘務員為玫粉紅色。
(7)空乘人員制服照片擴展閱讀:
空姐制服:
齊膝長筒靴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因為那個年代特別注重美腿。再搭配上熱褲,這樣的絕配估計是沒有任何制服能夠媲美的,這種制服當時受到了大眾以及西南航空公司的追捧,風靡一時。
當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座右銘就是"性感才是最賣座的",空姐們的穿著也相當符合這個座右銘,是眾所周知的"愛的航班"。西南航空公司曾經一度抵制僱用男性空乘人員,直到1980年打輸了一件集體訴訟案才開始僱用男性空乘人員。
由於當時的社會越來越適應裸露的性感,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康多爾航空公司,空姐的制服往往都是無袖的。
20世紀80年代起性感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高雅、專業的美。
8. 淺藍色空姐服是什麼航空
廈門航空
三種不同明度的「廈航藍」象徵著乘務員的不同崗位,由淺到深的藍色分屬於普通乘務員、客艙乘務長和客艙經理。這套空乘制服將復古元素與現代簡約時尚進行了完美融合,勾勒出更加高雅、自信、干練的廈航空乘形象。
而帶有「一鷺高飛」航徽的俏皮小帽、深藍色的寬腰帶和「國際范兒」的七分袖等設計,突顯出連接五湖四海、通達世界各地的國際氣息,象徵著廈航對未來國際化發展的期許。
空姐制服:
齊膝長筒靴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因為那個年代特別注重美腿。再搭配上熱褲,這樣的絕配估計是沒有任何制服能夠媲美的,這種制服當時受到了大眾以及西南航空公司的追捧,風靡一時。
當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座右銘就是"性感才是最賣座的",空姐們的穿著也相當符合這個座右銘,是眾所周知的"愛的航班"。西南航空公司曾經一度抵制僱用男性空乘人員,直到1980年打輸了一件集體訴訟案才開始僱用男性空乘人員。
由於當時的社會越來越適應裸露的性感,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康多爾航空公司,空姐的制服往往都是無袖的。20世紀80年代起性感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高雅、專業的美。
9. 飛機機長和空少的制服有什麼不同嗎 最好是可以配圖
衣服本身區別不大,主要是看袖口標志:4條杠的是機長,3條杠是副駕駛或者飛行新手,2條杠或者1條杠的是空少。
民用航空器運輸機長(以下簡稱機長),是依據中國民用航空規章取得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並被航空運輸企業聘為機長的飛行員。
機長又稱正駕駛,是航機內擁有最高指揮權的人,制服上擁有四條金色或白色斑紋,而帽子也會與別不同的。
10. 空姐的制服的現代空姐制服
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中文網報道,Skyscanner 網站6日進行了一份關於「亞太地區20家航空公司中最受歡迎的空姐制服」的問卷調查。亞太區1200名自由行旅客調查結果顯示,東航空姐制服最受歡迎,韓亞航空名列第二。
中國東方航空的空姐制服分為唐裝制服和現代制服。唐裝制服由中國傳統服裝旗袍和現代元素「混搭」,金邊刺綉的粉紅或藍色等色彩的上衣搭配深藍色裙子。現代制服為藏青色,搭配紅色條紋絲巾。東航制服在「融入傳統服裝元素」方面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韓亞航空以0.01分的微弱差距緊隨其後,排在第二名。韓亞航空空姐制服出自韓國著名時裝設計師陳泰玉之手,靈感來自韓國傳統服裝彩緞韓服。Skyscanner方面評價說:「韓亞航空制服以灰色和褐色為基礎色,用彩色條紋和韓國傳統圖案做點綴,吸引乘客的視線。」
排名第三的是澳大利亞最大平價航空公司維珍航空。這家航空公司的制服把紅色、銀色和紫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此外,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韓國大韓航空、韓國濟州航空等入圍前十。韓國和中國的航空公司各有三家榜上有名。
Skyscanner表示:「通過調查得知,亞太地區遊客們喜歡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相結合的空姐制服。」
空姐制服:從性感到典雅
齊膝長筒靴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因為那個年代特別注重美腿。再搭配上熱褲,這樣的絕配估計是沒有任何制服能夠媲美的,這種制服當時受到了大眾以及西南航空公司的追捧,風靡一時。
當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座右銘就是「性感才是最賣座的」,空姐們的穿著也相當符合這個座右銘,是眾所周知的「愛的航班」。西南航空公司曾經一度抵制僱用男性空乘人員,直到1980年打輸了一件集體訴訟案才開始僱用男性空乘人員。
由於當時的社會越來越適應裸露的性感,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康多爾航空公司,空姐的制服往往都是無袖的。
20世紀80年代起性感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高雅、專業的美。
國內叫空姐,國外變「空嬸」
對於國內外航空公司的航班都坐過的人來說,普遍會有一種感覺:國內的空姐普遍年輕漂亮,而國外的空姐,特別是歐美國家的空姐,很多隻能稱作「空嬸」。
實際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外空姐的地位近乎於明星:身材苗條勻稱,穿著定身製作的制服,戴著白色帽子和白色手套,在眾人的注目下昂首闊步走上飛機。連她們的私生活也備受關注。1958年,100人只有3至5人能夠受聘。這意味著在空中提供服務比進哈佛大學更難,哈佛大學錄取率為15%。
不過,隨著國外航空業的發展,飛機早已成為一種極其普通的交通工具。國外的空姐已不再是吸引旅客的「招牌」。因此,在空姐的選擇上,國外航空公司顯得比較務實,不再局限於年輕貌美的空姐。航空公司認為年紀大點的空姐更能為旅客帶來「恰當」的服務。
而在國內,航空業發展的時間相對短暫,雖然現在國內空乘這一職業已經不像多年前那樣被人認為是很高檔的,但沖著相對殷實的待遇,還是有很多人趨之若鶩,供大於求必定使甄選條件不斷加碼。國內空姐多貌美便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