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86歲旗袍奶奶走紅網路,她的事跡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老奶奶太值得點贊了,畢竟願意用畢生的精力來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業中,真的是太難得了。那麼,你知道這位老奶奶的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提前退休只為了發展旗袍事業。
靳玉霞在50多歲時就萌生了要提前退休干服裝事業的念頭。不過當時她做這個決定時,還是遭受了愛人的反對。好在她並不改初心,始終要堅持完成自己的夢想。後來她就白天在家做活,下午去接訂單。再到後來她還開了自己的服裝定製店,這一開就是好幾十年。哪怕現在是快節奏年代,靳玉霞依然堅持要用手工製作旗袍,每一件旗袍從畫圖到剪裁製作,歷時半月有餘,但她還是有著自己的堅持。不得不承認,這樣度過自己餘生的靳玉霞,還是很有人格魅力的。
2. 染奶奶是誰
現在隨著小視頻時代的發展,各種有猜疑的年輕人都開直播做網紅,而最近抖音平台上卻出現了另一種靚麗的風景,他們就是四位白發的老太太,這四位老太太不是普通的奶奶,他們雖然滿頭白發,年齡加起來都超過300歲了但是卻身著旗袍走出自信大方的身姿,那麼這四位如此受歡迎的老奶奶到底是誰呢?
3. 抖音有個精緻的奶奶叫什麼
抖音網紅千千萬,帥哥美女佔一半。但最近4位年齡加起來超過300歲的奶奶們卻爆了個大冷門,短短12秒的出街視頻,讓她們脫穎而出,火爆抖音,狂吸200萬點贊與6萬多評論,真真是「姜還是老的辣」。視頻中,奶奶們雖然都已年過八十,雪鬢霜鬟,但窈窕多姿的身材、自信大方的步伐、優雅端莊的氣質分分鍾讓網友們折服,大家紛紛表示這批旗袍麗人們完全「不輸年輕人」、「太美了!必須點贊!」、「活出了女人該有的樣子」……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年齡的確是那標注著頁碼的數字,但當你一頁一頁地讀下去的時候,注意到的絕對不會僅僅是那冰冷的數字,而是書中能帶給人無限驚喜的內容。正如這些優雅自信的奶奶們,在她們這兒,所謂的青春不是膚淺的桃面與丹唇,而是堅韌的意志、大方自信的態度與熱愛生活的心境。除了12秒的出街視頻,這個抖音號上傳的其他內容更是完全打破了大眾對老年人們的刻板印象,他們不再是顫顫巍巍、脆弱又膽怯地活著,反而活出了不輸於年輕人的精彩。在視頻中,奶奶們會一起聚會玩自拍,爺爺奶奶會一起合拍抖音段子,甚至會穿著統一的「戰袍」組團參加中老年人的模特大賽、走時裝周……看著這樣一批朝氣蓬勃、越活越年輕的老年人們,讓人不禁覺得他們那滿頭的銀發反而成為了一種新的時尚。
4. 白發也擋不住優雅,陶玉玲身穿旗袍真耐看,你覺得呢
無論在那個年齡,衣服都很重要,服裝不僅能為年輕人提供更漂亮的外表,還能幫助老年人改善氣質,呈現更好的狀態,很多老年人對服裝的搭配有一定的困惑,或多或少覺得能夠控制的服裝款式和顏色少了,但其實,即使是老年人也能穿得很有氣質,86歲的藝術家陶玉玲總是穿著簡單的款式,但搭配粉色和穿搭式是一位優雅的老奶奶,她說奶奶一代不能穿鮮艷艷麗的顏色,懂得選擇合適的款式和類型,就連粉色系也能很好的駕馭,粉色是女人一輩子都可以穿的顏色,帶有強烈的少女氣息。
無論是什麼樣的體型,都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老藝術家陶玉玲穿著旗袍,他看起來不錯,他那張素凈的臉即使有真正的皺紋也很漂亮,他可以看出他年輕時是個美人,現在他的白發擋不住他的優雅,他的脾氣藏在骨子裡,旗袍很有女人味,旗袍版很靈活,腰部造型自然不做作,它沒有太多的限制,但它可以顯示圖形曲線,黑色旗袍非常適合老年女性,黑色具有非常深沉穩重的氣質,能很好地展現老年人的內在魅力。
5. 都市劇流金歲月奶奶火了,扮演者吳彥姝為什麼如此優雅
在流金歲月中這個奶奶的演技也是獲得了一致好評,因為劇情需要剛開始奶奶的家庭還算是比較富裕,吃穿用度上可以吃的好穿的好,再這樣的一個家庭里老人家還是很優雅的,算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太太,後來因為劇情的發展,他們家破產之後兒子自殺,兒媳婦在女兒的鼓勵下去國外散心,自己那也就跟著孫女以及孫女的好朋友住一起,這個時候條件就比較艱苦了,但是就算經歷了變故,這個老太太依舊活的很優雅,每天穿著喜歡的旗袍和衣服,看上去也還很光鮮亮麗。那麼這個奶奶的飾演者吳彥姝在現實生活中年齡也已經不小了,那麼為什麼還能始終保持優雅那?下面我們來說一下。
最後他的優雅來自於一生的堅持,她並沒有因為一時的出名而沾沾自喜放縱自己,她這一生也是在不斷提升自己,越老越優雅。
6. 年獸的傳說20字
傳說:
在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平時基本都在海中生活,因為體型龐大動作遲緩,在海中很難捕獲到食物導致經常挨餓,年獸就把目光投向了陸地,最初經常到陸地尋找實物食物,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空手而歸,時間一長年獸就知道冬季的時候人類儲存了很多糧食,年獸決定固定在每年的冬季與春季更替時,就到人間搜刮食物,把人類的房屋毀壞,弄得人間不得安寧。
這年又到了冬季,村民都在找地方藏糧食,村裡來了一位老奶奶,並告訴村裡人不用懼怕「年獸」,我今晚會將它收復,村民看了看這位穿著紅色旗袍的老奶奶,搖了搖頭就自顧自地找地方藏糧食去了。
天快黑的時候,村裡所有人都趕著往山上跑去,有一位好心的小姑娘叫這位穿著紅色旗袍的老奶奶跟他們一起上山躲避年獸,老奶奶揮了揮手不用跑,你就在家好好待著,看我怎麼收拾掉年獸,心地善良的小姑娘打算跟這位老奶奶待在村子裡,要是奶奶打不過也有一個幫手救她。
夜幕降臨整個村子漆黑一片,只看見一束微弱的燭光,燭光映襯出一高一低的兩個身影,沒錯村子裡就剩下老奶奶跟小姑娘了,年獸如約而至將剛要踏進村子,只聽見村子裡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嚇得年獸一個激靈,正准備開溜,誰知老奶奶縱身一躍跳到了年獸的背後。
與此同時一塊巨大的紅布應聲散開,擋住了年獸的退路,只見年獸兩眼睜大,好像見到了魔鬼一樣,趴在地上不敢動彈,老奶奶喊道:「孽畜還不快快進到我的玉瓶中來」,年獸聞聲化作一股青煙進到了老奶奶手中的玉瓶中。
老奶奶原來是觀所化,來到人間幫助收復年獸的,收復年獸的整個過程都被小姑娘看到了,小姑涼告訴村裡人鞭炮、紅布能夠驅趕年獸,就這樣一傳十傳百,就有了過年的習俗,過年也必須放鞭炮和貼對聯,象徵吉祥安康。
7. 南潯古鎮:尋一處煙雨江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古鎮夢。古鎮之於我,有著近乎偏執的情愫。
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磚烏瓦始終是我嚮往的地方,也由衷地喜歡那些深藏其中的舊時建築、實木雕刻,喜於探尋古鎮的美景與文化,並樂此不疲地輾轉留連。
喜歡一個地方,有時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而是因為,它安靜得可以讓你與自己的靈魂相對,讓心境如流水般舒展和閑適。
大概十年前的仲夏,在杭州去往烏鎮的火車上,從一本畫報上認識了南潯,那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石板深巷和寧靜悠閑讓我魂牽夢繞,念念不忘。這次恰逢路過南潯,終於抑制不住對它的嚮往,來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同於名聲在外的烏鎮、西塘和周庄,南潯古鎮是內斂低調的,彷彿靜靜盛開在時光里的一枝蓮,暗香盈袖。景區門口除了三三兩兩的遊客,一切是那麼地靜謐和樸素,沒有喧鬧,只有時空里留下來的安靜的陳年印記。
真正走進這里才發現,南潯古鎮雖身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更是我國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鎮,卻低調得讓人似乎忘記它的存在。這樣的低調,卻讓我心中激盪起偏愛的情愫和久違的感動。
踏入南潯古鎮,走在青磚鋪成的幽徑,彷彿一腳踩進了舊時光。 白牆黑瓦,斑駁的石橋,錯落有致的古舊陋屋,閣樓里舊時光的影像,時隱時現。這是一個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地方,佇立期間,彷彿能傾聽到舊時吳儂軟語的清唱。
相比於其他古鎮,南潯還算是一方凈土。曾經的繁華雖然盡作雲煙,它深居閨中,卻依然不乏有心人尋香而來。南潯並不大,卻如江南女子一般精緻耐看,中西合璧的建築是它區別於其他古鎮的獨特之處,盡管久經風雨,仍是別有一番風味。
對於江南最初的印象,是戴望舒的《雨巷》,是那一襲溫婉柔美的旗袍,亦或是一幅水墨江南的山水畫。漫步南潯,恰逢煙雨朦朧,撐一把油布傘,在青石古道上信步而行,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緩緩地舒展開來。
南潯的美不在那些知名的景點里,不在那些名人的宅院里,而是在街頭巷尾、在晨間日暮。幾百年來,這里煙火人家依舊,古樸的民俗依然,舊時的江南風貌也從未改變,它的一草一木都展現出悠然自得,沒有沾染一絲市儈和嬌貴。
江南的雨下起來,能讓人思緒萬千,何況是下在南潯古鎮的雨,更多了幾分迷離和韻味。午後,放下行李,走出客棧,迎著這樣的雨,走在潯河兩岸,那擱置在心頭的江南情結,就這樣被一場春雨打開,順著屋檐上的青瓦緩緩落下。
古鎮很安靜,不知是下雨的緣故還是南潯本就如此,少了摩肩擦踵的遊客,偶爾碰見閑庭散步的居民,或是站在橋頭閑談的老人,讓我一時忘了自己只是旅客。站在石橋上,置身水墨中,這里的一切看上去沒有絲毫的花哨與裝飾,卻讓人覺得樸拙得深厚和美好。
南潯是特別的,在它清麗脫俗的外表下,又有著說不出的溫暖,道不盡的鄉味。它的魅力不止是一面面白牆下藏著的杏花煙雨般的風情,更是那千百年來日復一日的煙火人生。
這里沒有酒吧一條街,沒有喧嘩的叫賣聲,沒有古鎮標配的義烏手工品,更沒有所謂的羊肉串.......藏在巷子里的雙澆面、小餛飩、千張粉絲湯,似乎都可聞見兒時的味道;一條條布滿歲月痕跡的青石板路,百間樓窗前懸掛的紅燈籠,這才是古鎮本該有的模樣吧。 真正的南潯,藏在這百年不變的人間煙火中,藏在這暮春的生機盎然里,只需一眼,便久久無法忘懷。
在南潯,人們可以各取所需。如果只是來散心,可以悠然地領略古鎮風情,在閑情逸致中洗盡鉛華;若是為探尋文化,則可以在 歷史 殘垣間思索冥想,在石橋巷道里品讀江南史詩;若是為心中那份古鎮情懷,可以輕舉油紙傘,拐小巷穿胡同,在吳儂軟語中感受別樣的溫軟。
百間樓、小蓮庄、嘉業藏書樓、張石銘舊居等等,曾經的南潯養育了多少文人墨士,歲月變遷,如今的南潯依然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氣息,默默地守候著她濃厚的文化積淀。 南潯,或許並不適合遇見,更適合沉澱 ,即便是隔著千年,靈魂一樣可以有跨越時空的對話。
想要好好看看這座古鎮,最好在南潯住上一晚。夜幕降臨,踩著石板路慢慢往回走。入住的客棧是一座臨水的兩層閣樓。打開古色古香的木格子窗戶,窗下流過的潯河、不遠處的石橋,都讓我怦然心動。
夜晚的南潯沒有其他古鎮的「燈紅酒綠」,安靜得好似不食人間煙火。單單是在這里小住幾天,喝茶、聽雨、看小橋流水,就很幸福了。哪怕只是在閣樓的陽台上坐坐、吹風、發呆,也是無比愜意。
當夜幕降臨,南潯被蒙上了薄紗,這樣的煙雨季節里,微涼的雨水和南潯的溫柔倒也相得益彰。下完雨後的古鎮,充斥著雨露的氣息,站在閣樓的窗檯,透過朦朧的霧紗,望見沿河的紅色燈盞逐一亮起,水中紅色燈盞的倒影悠悠,氤氳出一種別樣的溫軟和靜謐;風兒吹動柳枝,搖曳的身姿,讓沉靜的夜晚多了幾分靈動。
此時此景,讓我不禁想起了卞之琳的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8. 石家莊86歲旗袍奶奶走紅,她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這位來自石家莊的86歲旗袍奶奶,名為靳玉霞,是當地的一名設計師,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做衣服。哪怕後來讀書時曾經是大學物理系的“學霸”,但是她依然在後來的人生中選擇改行去做服裝設計。這一轉行,就幹了幾十年。現在的她雖然已有86歲的高齡,可依然堅持每日爬樓工作,在制衣間忙碌。
三、每天連軸轉的日子讓她開心不已。
這位旗袍奶奶的媳婦表示,雖然我們認為老人家這是在認認真真工作,但是從老人家的想法來看,其實這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根本就算不得苦和累。因此,哪怕一天到晚都在做事,哪怕每個星期都在輪軸轉,但是老人家卻毫無怨言,也沒什麼憂愁。從老人所表達的情態來分析,其實這位旗袍奶奶更樂意每天都能以健康的身體來參加工作,這樣表示自己還有用,表示自己還年輕。
9. 90歲奶奶扮上海灘封面女郎,奶奶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否值得我們學習
近日,一組90奶奶穿著旗袍的照片震驚了很多人,奶奶們穿著奇葩,非常自信,臉上洋溢著笑容,活力滿滿,一點都不像九十歲的人,奶奶們這種童心未泯、熱愛生活的態度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她們沒有因為年齡大而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積極地趕潮流,學習新事物,這種精神不僅值得稱贊,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三、學習她們勇於挑戰的精神對於老人們來說,在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可能社會還沒有那麼進步,很多比較東西都沒有,但是,現在既然有了這個條件,她們會去用於嘗試,只有嘗試了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和幸福感,作為年輕人,我們有時間和精力,更應該多去嘗試,只有嘗試了,才能夠感受到不一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