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牡丹亭旗袍

牡丹亭旗袍

發布時間:2022-09-13 16:40:57

㈠ 京劇 清朝戲為什麼穿明朝的行頭麻煩告訴我

戲裝滿化的概念這個提法比較奇怪
首先,主角服飾,只要不是番邦異族人都是以明代漢族服裝式樣為主,男子的衫、袍、巾、帽都沒有問題。
關於女性角色的立領衫,這是明代中後期以後流行起來的,並不是滿族的服飾,更不會是旗袍。女子頭面,尤其大頭,是前面片子後面綰髻式樣,這個和清中晚期後的漢族女子發式有關,但絕不是旗頭,旗女漢女的發型差別之大,是一眼能明的。
但是戲曲服裝中確實有滿裝,首先,這和戲曲在清代的發展有關(元曲扮相中亦有蒙元貴族裝)。其次,和角色需要有關,滿清服飾中的馬褂、馬蹄袖、旗袍等,戲曲中用來表現番邦異族人,且一般不是正面角色,如宋金遼題材的金人遼人。再者,戲曲服裝中還有清代當世的民間服飾,如那些裹腳纏腿的婆婆、猾吏走卒甚至乞丐頭兒(見金玉奴中)等。這些一般都是由丑角扮演的一些插科打諢的角色,用「時裝」無非是不必再置行頭,也能增加現實諷刺意味。真正看戲的人能明白,滿裝、清裝其實在戲中的地位很微妙的。
崑曲以其高雅在清中葉後不能和花部亂彈們的民間影響力抗衡而逐漸衰敗,後來幾乎失傳,萬幸之中被傳承了下來,崑曲服飾和京劇服飾沒有區別,很多劇種,尤其是大劇種是在崑腔(崑曲)以及餘姚、海鹽、弋陽腔的基礎上結合地方音樂特點發展起來的,服飾上本沒有按劇種劃分的,到後來各有特色也是發展必然的。
《牡丹亭》是傳奇劇本,崑山、餘姚、海鹽、弋陽四大聲腔是用來表演傳奇的音樂表演方式,除崑山腔能演牡丹亭外,弋陽腔等同樣能演,但可惜其他三大聲腔逐漸失傳,但其特點被各地方劇種吸收。
說戲曲服裝滿化的朋友,估計看戲不多或基本不看戲的,對戲曲服裝的發展和分類不甚清楚。《牡丹亭》如果即使在明代演出,裡面也會要出現異族服裝,因為劇中有表現金國使臣的場面,金人肯定不能著漢裝,如果今天要表演這出,那就是宋人(杜麗娘、柳夢梅等)著明裝而金人及流寇(李全等)著滿清裝,這豈不是很合適?也不能要求演牡丹亭就另作宋代金代服飾吧?這也是違反戲曲服裝規律的,若要演列國三國殘唐五代,那戲班怎麼辦?這同樣也是,要求戲裝裡面不用滿清當時的「時裝」也是苛責。
另外,現在不管是牡丹亭摺子戲(游園驚夢等)還是青春版「全本」牡丹亭等,我所見的,還沒有滿裝出現,大家可以放心觀覽。同時些小建議,既然研究漢服就要整體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戲曲戲裝也是此中大類,不可不接觸,與此相類,僧服道袍等宗教服飾當年也是在十不從里倖存下來的,亦不能不留心一番。

㈡ 用煙花和霎時怎麼造句

聲巨響突然一響,煙花霎時綻放煙花霎,天空都亮了登時整個,麗的花灑落下來就變成了一朵美。

煙花又稱花炮、煙火、焰火、炮仗,根據《中國煙花爆竹標准—安全與質量》對煙花爆竹的定義為:以煙火葯為原料,用於產生聲光色的娛樂用品。中國勞動人民較早發明,常用於盛大的典禮或表演中。

煙花其實和爆竹的結構類似,其結構都包含黑火葯和葯引。為了達到好的表演效果,焰火和禮花彈中填充了大量用於發射以及爆炸的火葯,例如,一個直徑為20厘米的禮花彈在發射後,要上升到大概200米的高空才會爆炸,而這些星星點點覆蓋的半徑大約可以有80米左右。

1.霧靄中的花。

南朝梁沈約《傷春》詩:「年芳被禁籞,煙花繞層曲。」

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八:「其四序雲:『 葛氏侄女子告歸,作《少女游》送之:2「雨晴雲斂,煙花澹盪,遙山凝碧。驅車問征路,賞春風南陌。」

清魏憲《西湖春曉》詩:「十里寒塘路,煙花一半醒。」

2.泛指綺麗的春景。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杜甫《清明》詩之二:「 秦城樓閣煙花里, 漢主山河錦綉中。」

3.[prostitutor]指妓女或藝妓。

唐黃滔《閨怨》詩:「塞上無煙花,寧思妾顏色。」

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只教那媒人往來……早將一個潑賤的煙花娶過來。」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奶奶是名門宦家之子,奴是煙花,出身微賤。」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 蘇揚各地之煙花,亦都因上海富商大賈之多,一時買桌而來。」

《人民文學》1981年第2期:「快去皇城壩茶館泡碗茶,專門聽煙花小妹唱段清音!」

《元曲選》:「我怕你迷戀煙花,墮你進取之志。」

《一枝花·不伏老》:「天哪,那期間才不像煙花路上走。」

4.猶風月。指情愛。

明湯顯祖《牡丹亭·診祟》:「病躲在煙花,你葯怎知?」

5.焰火,一種燃放時能發出各種顏色的火花而供觀賞的東西。

許地山《空山靈雨·公理戰勝》:「那邊預備放煙花了,我們過去看看罷……那紅黃藍白諸色火花次第地冒上來。」



㈢ 京劇 清朝戲為什麼穿明朝的行頭

戲裝滿化的概念這個提法比較奇怪
首先,主角服飾,只要不是番邦異族人都是以明代漢族服裝式樣為主,男子的衫、袍、巾、帽都沒有問題。
關於女性角色的立領衫,這是明代中後期以後流行起來的,並不是滿族的服飾,更不會是旗袍。女子頭面,尤其大頭,是前面片子後面綰髻式樣,這個和清中晚期後的漢族女子發式有關,但絕不是旗頭,旗女漢女的發型差別之大,是一眼能明的。
但是戲曲服裝中確實有滿裝,首先,這和戲曲在清代的發展有關(元曲扮相中亦有蒙元貴族裝)。其次,和角色需要有關,滿清服飾中的馬褂、馬蹄袖、旗袍等,戲曲中用來表現番邦異族人,且一般不是正面角色,如宋金遼題材的金人遼人。再者,戲曲服裝中還有清代當世的民間服飾,如那些裹腳纏腿的婆婆、猾吏走卒甚至乞丐頭兒(見金玉奴中)等。這些一般都是由丑角扮演的一些插科打諢的角色,用「時裝」無非是不必再置行頭,也能增加現實諷刺意味。真正看戲的人能明白,滿裝、清裝其實在戲中的地位很微妙的。
崑曲以其高雅在清中葉後不能和花部亂彈們的民間影響力抗衡而逐漸衰敗,後來幾乎失傳,萬幸之中被傳承了下來,崑曲服飾和京劇服飾沒有區別,很多劇種,尤其是大劇種是在崑腔(崑曲)以及餘姚、海鹽、弋陽腔的基礎上結合地方音樂特點發展起來的,服飾上本沒有按劇種劃分的,到後來各有特色也是發展必然的。
《牡丹亭》是傳奇劇本,崑山、餘姚、海鹽、弋陽四大聲腔是用來表演傳奇的音樂表演方式,除崑山腔能演牡丹亭外,弋陽腔等同樣能演,但可惜其他三大聲腔逐漸失傳,但其特點被各地方劇種吸收。
說戲曲服裝滿化的朋友,估計看戲不多或基本不看戲的,對戲曲服裝的發展和分類不甚清楚。《牡丹亭》如果即使在明代演出,裡面也會要出現異族服裝,因為劇中有表現金國使臣的場面,金人肯定不能著漢裝,如果今天要表演這出,那就是宋人(杜麗娘、柳夢梅等)著明裝而金人及流寇(李全等)著滿清裝,這豈不是很合適?也不能要求演牡丹亭就另作宋代金代服飾吧?這也是違反戲曲服裝規律的,若要演列國三國殘唐五代,那戲班怎麼辦?這同樣也是,要求戲裝裡面不用滿清當時的「時裝」也是苛責。
另外,現在不管是牡丹亭摺子戲(游園驚夢等)還是青春版「全本」牡丹亭等,我所見的,還沒有滿裝出現,大家可以放心觀覽。同時些小建議,既然研究漢服就要整體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戲曲戲裝也是此中大類,不可不接觸,與此相類,僧服道袍等宗教服飾當年也是在十不從里倖存下來的,亦不能不留心一番。

㈣ 求中國風的歌曲

不知算不算,個人認為好聽。

《惟愛伊》-許嵩

落月無影 靜候佳音 西湖殘影水若竹蘭汀
北去薄雲 點點孤星 千杯離別入酒苦寒凝
殘朵凋零 秋風蕭瑟冷溪潺潺伴空琴
橋邊松蔭 年過千旬枯葉冉冉為誰聽

卧舊亭 望遠景 萬籟俱寂孤芳何能寢
月漸明 照窗欞 形單影只落寞把誰尋
念仙境 思笑顰 亘古不變為伊而傾心

惟愛伊 象童年的竹笛 思念在漫溢 那遺失的美麗
惟愛伊 象浪漫的晨曦 時間在更替 那彩虹的羽翼

驟雨後的初霽 是屬於心靈的清晰 四處尋覓 我們的故事該以何為題
三月的芬芳桃李 那種感覺叫心有靈犀 不離不棄 我會用回憶填補昨天的惋惜

我就是惟愛伊

《桃花源》-羽泉

前世一杯水君子未相見
枉做了凡人百年
看他鄉千張臉
若有緣不擦肩
換得今朝面對面
無意間輕描淡寫小悠閑
掏出心中地與天
談笑間情誼無邊
任月光舞窗簾
恍如遁回桃花源
忘卻了世間的塵與煩
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
真情他哪兒來的借與還
邀得一壺清酒濃半山
再多滄桑還是塵與煩
再多風雨換來湖海泉
曾經推窗望月獨自參
今日秋寒朋友知冷暖
無意間輕描淡寫小悠閑
掏出心中地與天
談笑間情誼無邊
任月光舞窗簾
恍如遁回桃花源
忘卻了世間的塵與煩
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
真情他哪兒來的借與還
邀得一壺清酒濃半山
再多滄桑還是塵與煩
再多風雨換來湖海泉
曾經推窗望月獨自參
今日秋寒朋友知冷暖
忘卻了世間的塵與煩
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
真情他哪兒來的借與還
邀得一壺清酒濃半山
再多滄桑還是塵與煩
再多風雨換來湖海泉
曾經推窗望月獨自參
今日秋寒朋友知冷暖
今日秋寒朋友知冷暖

周傑倫的後弦的很多很多啊~~~

㈤ 游園驚夢作品採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四個貴族夫人的個性特徵

小說不但繼承、開拓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技巧,而且吸收、融入了西方現代派文學的表現手法,表現出獨特的寫作技巧:

一、傳統技巧

「以戲點題」手法。他在《<紅樓夢>對<游園驚夢>的影響》一文中說過:「以戲點題的手法,是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小說技巧里一項至高的藝術成就。」【2】並且自認《游園驚夢》就向《紅樓夢》學習了這一手法:「就以戲點題這一手法來說,《游園驚夢》無疑繼承了《紅樓夢》的傳統。」 【3】《游園驚夢》崑曲戲劇,源自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最有名的一部作品《牡丹亭》,是由《牡丹亭》的第十齣《驚夢》改編而成。「《牡丹亭》這出戲在《游園驚夢》這篇小說中佔有決定性的重要位置。無論小說主題、情節、人物、氣氛都與牡丹亭相輔相成,甚至小說的節奏,作者也試圖比照《游園驚夢》崑曲的旋律。」 【4】在小說中,藍田玉一生命運的興衰,與演唱崑曲《游園驚夢》有著重大關聯:錢將軍因聽其清唱《游園驚夢》,被她的才藝傾倒才娶她為夫人;更重要的是在南京一次清唱聚會上,錢夫人演唱《游園驚夢》時,猛然發現其情人鄭參謀與她的親妹子月月紅有私情,急怒之下頓失嗓音;在竇夫人的宴會上,當她重聽《游園驚夢》時,再次勾起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她再度失聲。古典戲劇的情節、氣氛與小說主人公的內心處境和悲劇命運相互對照。

意象的成功選擇:詞曲意象——崑曲,白先勇在《為逝去的美造像》演講中說:「崑曲是我們表演藝術最高貴、最精緻的一種形式,它辭藻的美、音樂的美、身段的美,可以說別的戲劇形式都比不上,我看來之後嘆為觀止」。【5】《游園驚夢》這出戲,是崑曲類型的代表。而崑曲是中國戲曲的精華,也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小說中錢夫人終於「啞掉」,不能把此戲唱完,就是作者暗示中國的古典文化,到今日而戛然中斷。

人物姓名意象。白先勇在清華大學演講《為逝去的美造像》時,有人問道:「藍田玉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時,他答道:「玉,中國來講是最珍貴、最美的一件東西。我對那女主角大概滿喜歡她,所以給她取了『藍田日暖玉生煙』典故中最好的玉『藍田玉』。名字取的時候,就覺得她像一塊玉。」 【6】另外藍田玉的姐妹淘如桂枝香、天辣椒、月月紅等,也有暗示性:月月紅即月季花,每月開,賤花也。天辣椒,影射蔣碧月之潑辣性格。錢夫人不同於得月台那些姐妹,只有她一人是「玉」。玉,本來就代表一種高貴氣質或精神。可是身為玉,是否就能永保華美光澤?錢夫人入竇公館前廳,站在一株「萬年青」前面照鏡子的一幕。鏡中出現的是褪了色的藍田玉——一塊已經黯然失色了的藍田美玉。在這里,藍田玉成了崑曲藝術衰微的意象。

比喻修辭手法運用。在《游園驚夢》中描寫蔣碧月的眼神是「一雙眼睛鉤子一般,直伸到台下去」,把勾魂攝魄的眼風比喻為「鉤子」,突出了它的犀利。「整個飯廳銀素裝飾,明亮得象雪洞一般」渲染飯廳的潔白。「他那張黑紅臉早已喝得象豬肝似的了」誇張醉後臉的顏色。彈胡琴的楊票友約五十上下,「一雙手指修長,潔白得像十管白玉一般。」用白玉比喻潔白的手指,突出了其對手的保養與愛護。錢夫人嗓子啞掉時,「兩腮滾熱,喉頭好像猛讓刀片拉了一下,一陣陣的刺痛起來」,渲染了喉嚨的疼痛,也顯示出花雕酒的辛辣。小說最後描寫露台上桂花時寫到「香氣卻比先前濃了許多,象一陣濕霧似的」用「濕霧」比喻桂花的香氣。這些比喻都是為了增強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鮮明性所運用的修辭手段,為語言增添了色彩。

白描。和《紅樓夢》等古典小說一樣,白先勇的小說善於通過人物的外貌衣飾和環境描寫來烘托刻畫人物。這往往是通過白描手法的運用。「對於『白描』這一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呈現方式,白先勇顯然並不陌生,對中國古典小說的長期浸淫,使他對『白描』的藝術功效事實上早已心領神會,這種心領神會使『白描』在白先勇構築自己的小說世界的時候,幾乎是天然地獲得了一種歷史的延伸。」 【7】如小說中對竇公館正廳的描寫, 「軟墊沙發」、「紫檀硬木桌椅」、「刷著二龍搶珠的大地毯」、「烏木架流雲蝙蝠鑲雲母片的屏風」等等, 加上紫、黑、醉紅、天青、金、紅各種冷暖顏色間雜,呈現出一幅色彩明麗,動靜交織的工筆畫,這一切,不僅顯現出主人的身份、地位、愛好,而且讓錢夫人觸景生情勾起聯想,既表現出她對昔日富貴生活的懷戀,有效地表現出「感時傷懷」的主題,同時又預示今日的竇夫人靠丈夫發跡而雍容華貴,正像當年錢夫人靠丈夫而風華翩躚一樣,錢夫人今日的落魄或許就是竇夫人的明日。正廳的中西合璧的房間布局也暗示著竇瑞生是新興的官僚,而台灣也已進入到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新時代。這種將描寫融入敘述之中的寫法,正是對傳統小說的借鑒。

在《游園驚夢》這篇小說中,寫了四個貴族婦女的不同穿戴,白先勇運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幾位夫人不同的形象。錢夫人藍田玉穿的是「顏色有點發烏的過膝旗袍」;竇夫人桂枝香身穿「銀灰灑硃砂的薄紗旗袍」,手戴「一隻蓮子大的鑽戒」,「左腕也籠了一付白金鑲碎鑽的手串,發上卻插了一把珊瑚缺月釵,一對寸把長的紫瑛墜子直吊下發腳來」,使她「豐白的面龐愈加雍容矜貴起來」。賴夫人穿的是「珠灰色旗袍,戴了一身玉器」;蔣碧月穿著「一身火紅的鍛子旗袍」,兩只手腕上「直戴了八隻扭花金錢鐲」,「一頭蓬得像雞窩似的頭發」,從這寥寥幾筆中,我們就可以推測出她們不同的地位、身世、個性和心境:錢夫人的落魄和凄涼;竇夫人的雍容矜貴和志得意滿;賴夫人年老莊重;蔣碧月的佻撻放盪。

二、西方現代的表現技巧

意識流。「白先勇接受的西方文學的熏陶,對其小說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西方現代派小說中意識流手法的運用。」 【8】「意識流是西方現代派小說家開拓人們內宇宙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和途徑,是表現人們潛意識的一種創作方法和途徑。」【9】《游園驚夢》通篇貫串了女主角錢夫人的意識流。小說設置了明暗(虛實)兩條線,明的是錢夫人由台南趕赴台北參加竇夫人的賓宴,從登門一直寫到席散離去,暗的則是她整個赴宴過程中的心態,她復雜的心態是通過自己的意識流來展現的,而意識流又是借觀看《游園驚夢》台上台下心潮相呼應的手段來表現的。整個宴會的進行過程,也就是錢夫人意識的流動過程。而其中錢夫人與鄭彥青在中山陵奔馬 「活過一次」那段的意識流寫得最為精彩。而這一段文字可以認定為錢夫人與鄭繾綣交歡的性象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以這種隱晦曲折的手法描寫性活動,用一連串性象徵如「騎馬」、「出汗」等來傳達意思,藉助杜麗娘入夢與柳夢梅幽會的唱詞來表現。「白先勇筆下這段錢夫人的性之聯想,其意象之新鮮活潑、適當確切,其含義之熾烈大膽,合乎心理學理論,其連接或貫、聯的自然順暢,其統共效果與獨創性,在中國文學史上恐怕沒有先例。」

平行技巧。作者在這篇小說里大量運用了平行技巧。正如歐陽子所指出的那樣,「平行技巧(parallelism)作為一種刻意安排的呈現手段實際貫穿了整個《游園驚夢》。」小說在人物刻畫、情節安排、地點確立,敘事觀點的選擇、結構的設置,都被作者置於一種「往昔」與「現今」的平行對比之中。就人物而言:昔日富貴逼人的錢夫人與今日出盡風頭的竇夫人;兩人都搶奪過親姐姐的男人,都「專揀自己的姐姐往腳下踹」,不但性格作風一樣,連相貌打扮也相仿的蔣碧月與月月紅;殷勤細心的程參謀與英俊多情的鄭彥青參謀;拉胡琴的楊票友與吹洞簫的吳聲豪等。前後兩個宴會,幾乎是在交叉著進行,只不過在進行時人物和時空發生了變化,這兩個宴會不時交叉、重疊和相比,根本上也是作者平行技巧的潛層顯現。而作者的這一做法,無疑是要以同樣的宴會卻是不同的主人這一作品中的事實向人們昭示:錢夫人悲劇性的命運格局根本上其實是整個人類命運格局的縮影。除了以上的寫作技巧分析以外,其他如象徵、反諷、對比映襯、喻示、雙關語、順流接連等技巧在《游園驚夢》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總之,白先勇在他的小說《游園驚夢》中將中西文學的精髓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他將中國傳統小說創作的技巧與西方現代主義的藝術手法相結合,可以說是中西合璧的藝術結晶。

㈥ 牡丹亭·驚夢的探討賞析

本文主人公遊了什麼園,驚了什麼夢? 守寡多年而已喪失青春年華與富貴社會地位的錢夫人,遠離舊日的相知朋友,獨自居住在台灣的南部。《游園驚夢》的小說情節動作,便是錢夫人應邀來台北參加桂枝香(竇夫人)所開宴會的始末。游園醉酒時回憶起了她以前和鄭參謀的一次偷會。
花雕和「游園驚夢」 桂枝香 蔣碧月 參謀
為了經營製造「今即是昔」的幻象,作者使竇夫人宴會里出現的一些人物,和錢夫人往日在南京相識的人物,互相對合。首先,今日享受著極端富貴榮華的竇夫人,便相當於昔日的錢夫人自己。竇夫人「沒有老」,妝扮得天仙一般,銀光閃爍,看來十分「雍容矜貴」。「竇瑞生的官大了,桂枝香也扶了正」,正如昔日錢鵬志是大將軍,而藍田王是「正正經經的填房夫人」,不比「那些官兒的姨太太們」,竇夫人講排場,講派頭,開盛大宴會請客,恰似往日「梅園新村錢夫人宴客的款式怕不噪反了整個南京城,錢公館里的酒席錢,『袁大頭』就用得罪過花啦的」。桂枝香有一個佻達標勁、風騷潑辣的妹妹——天辣椒蔣碧月。藍田王也有一個同樣性格的妹妹——十七月月紅。和「正派」的錢夫人一樣,竇夫人也是一個正經懂事的姐姐:「論到懂世故,有擔待,除了她姐姐桂枝香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桂枝香那兒的便宜,天辣椒也算撿盡了。」
蔣碧月,當然就是月月紅的投影。兩人都搶奪過親姐姐的男人,都「專揀自己的姐姐往腳下踹」。兩人不但性格作風一樣,連相貌打扮也相仿:在南京梅園新村錢公館開的宴會里,「月月紅穿了一身大金大紅的緞子旗袍,艷得像只鸚哥兒,一雙眼睛,鵑伶伶地盡是水光」,今日在竇夫人的宴會里,「蔣碧月穿了一身火紅的緞子旗袍,兩只手腕上,錚錚鏘鏘,直戴了八隻扭花金絲鐲,臉上勾得十分人時……愈更標勁,愈更桃達」,「一對眼睛像兩丸黑水銀」。
程參謀——今日竇長官的參謀——顯然就是往日錢將軍的參謀鄭彥青之影像,兩人同是參謀身份,而「程」「鄭」二姓,在發音上也略同,程參謀和錢夫人說話,正如鄭參謀以前那樣,開口閉口稱呼「夫人」。他的軍禮服外套翻領上,「別了一副金亮的兩朵梅花中校領章,一雙短統皮鞋靠在一起,烏光水滑的」;他笑起來,「咧著一口齊垛垛凈白的牙齒」。而錢夫人記憶中的鄭彥青,籠著斜皮帶,「戴著金亮的領章……一雙帶白銅刺的長統馬靴烏光水滑的啪咻一聲靠在一起」。他也「咧著一口雪白的牙齒」。
小說的地點背景或布設,亦呈今昔平行或相等的現象。竇夫人今日之盛宴,富貴豪華的程度,可比十多二十年前錢夫人的那些「噪反了整個南京城」的華宴。而此盛宴又特別和錢夫人臨離開南京那年,替桂枝香請三十歲生日酒的那次宴會,遙遙平行相對。竇夫人宴會的氣派和金光閃爍、華麗無比的景象,作者用極端細膩的筆觸,予以精彩描繪,讀者自當細品慢賞,這里無法引例。這樣的排場,派頭和宴客款式,正是當年把「世上的金銀財寶……捧了來討她的歡心」的錢鵬志,百般慫恿著藍田玉講究耍弄的。今昔二宴,都有名廚設席,名票友吹苗,這點剛才已經提到。兩個宴會都喝花雕,都有唱戲的余興節目,而且都唱崑曲《游園驚夢》。
在這篇小說十分復雜的情節構造中,作者更是大量地運用了平行技巧。宴會里,竇夫人把錢夫人交由程參謀陪伴伺候。錢夫人顯然立刻對這個「分外英發」、「透著幾分溫柔」的男人,另眼看待,暗中細細打量他。我們所以知道,是因為,始終跟隨錢夫人觀點的作者,在錢、程二人被竇夫人介紹相識後,立即細細描述程參謀的長相儀態,衣飾打扮,和一言一舉。程參謀確實觸動了錢夫人的記憶之弦。可是開始的時候,她很可能只在潛意識里把他和鄭彥青聯想在一起。她覺得有點不安,不自在,「觸到了程參謀的目光,她即刻側過了頭去」,卻又不大明白何以如此。
白先勇在人物名字上頗具匠心,不同的名稱表達了不同的含義,這是什麼寫作手法?你對人物姓名有何看法?
這是象徵手法。其實,「藍田玉」這個名字,就有相當明顯的象徵含義。藍田之玉是中國神話中最美最貴的玉石,李商隱就有一句詩曰:「藍田日暖玉生煙」。(其他月月紅、天辣椒等藝名,亦有暗示性:月月紅即月季花,每月開,賤花也。天辣椒,影射蔣碧月之潑辣性格。)錢夫人不同於得月台那些姐妹,只有她一人是「玉」,而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玉,本來就代表一種高貴氣質或精神。可是身為玉,是否就能永保華美光澤?錢夫人入竇公館前廳,站在一株「萬年青」前面照鏡子的一幕,深具反諷意義。鏡中出現的,當然,是褪了色的藍田玉——塊已經黯然失色了的藍田美玉。
這篇小說的最終主題,是「人生如夢」。所以作者處處採納「夢」的比喻和意象,使人產生「夢幻境界」的聯想和印象。首先,小說題《游園驚夢》,就有一個「夢」字;此戲內容亦是杜麗娘入夢。而錢夫人在宴會進行過程中,真的跌入了舊夢。錢夫人過去享受的那種富貴榮華,今日回想起來,好比一場夢。竇夫人的盛宴,其富麗堂皇氣派,其輝煌鮮明色彩,在今日台北的現實狹窄環境和污染空氣里,簡直好像不可能存在。是夢境!是天堂!
大門兩側站崗的衛士,好比保衛天宮的天兵神將。鑼鼓笙蕭和饒鈸琴弦,使人聯想到餘音繞梁的仙樂。甘芳的蜜棗和醇厚的花雕,使人聯想到瓊漿玉液。「錦簇綉叢一般……衣裙明艷」的客人,合聚在「明亮得像雪洞一般」的餐廳,享受山珍和海味,該是神仙在悠然取樂吧!
白先勇藉由徐太太的演唱,把《游園》唱詞中的「皂羅袍」、「山坡羊」二折之大半,引入小說里。所引「皂羅袍」的四句是: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錢夫人耳中聽著這幾句唱詞,內心自白道:「杜麗娘唱的這段『崑腔』便算是崑曲里的警句了。」錢夫人所謂「警句」,大概主要是指戲曲的唱法。可是作者賦予的含義就不在於此。這四句唱詞的內容意義,是「世事無常」,這正是此篇小說的主題,也是中國自古以來一脈相傳的文學主題。 《游園驚夢》小說的最終主題——人生如夢
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在小說中除了「人生如夢」的感慨之外,你還讀出了什麼呢?
小說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脫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
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
「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著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著大陸。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
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著深刻的認同感的,在《游園驚夢》這部小說里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沖擊。小說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余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台灣本土的人脫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裡,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脫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說里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游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游園驚夢》小說,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說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么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
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
「變多唆。」
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
「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
「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游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貼上)
一江風
小春香,一種在人奴上。畫閣里從嬌養,伺娘行,弄朱調粉,貼翠拈花,慣向妝台傍。陪他理綉床,陪他燒夜香,小苗條吃的是夫人杖。
(貼)有請小姐上學。
(旦上)
繞池游
素妝才罷,緩步書堂下。對凈幾明窗瀟灑。
(末上)
(旦)先生萬福。
(末)罷了。女學生,凡為女子,雞初鳴,咸盥、漱、櫛、笄,問安於父母。日出之後,各供其事。如今女學生以讀書為事,須要早起。
(旦)以後不敢了。
(末)罷了。
(貼)先生今夜不睡了。
(末)卻是為何?
(貼)喏 喏 喏,等到三更時分,請先生上書。
(末)太早了。
(貼)早也不好,遲也不好,小姐,這倒難了。
(末)女學生,昨日上的《毛詩》,可溫習否?
(旦)溫習了。則待講解。
(貼)先生,小姐說溫習熟了,則待先生講解講解。
(末)春香你呢?
(貼)我啊!已爛熟了。
(末)你且背來。
(貼)先生,爛熟的了還要背?
(末)自然要背。
(貼)爛熟的了還要背?小姐提我一個字。
(旦)關……
(貼)關……
(末)關關……
(貼)關關啊關關。
(末)關關雎鳩……
(貼)關關雎鳩……
(末)在啊……
(貼)在,在什麼介?
(末)在河之洲。
(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生可是爛熟的了么?
(末)一句都背不出來,還說爛熟的了,回去重讀。
(貼)這樣熟還要讀,讀它什麼介。
(末)女學生,「關關雎鳩」,雎鳩是個鳥,關關鳥聲也。
(貼)先生,這鳥是怎樣叫的?
(末作鳩聲) (貼學鳩聲諢介)
(末)此鳥性喜幽靜,在河之洲。
(貼)我曉得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對,不對,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內關著個斑鳩兒,被小姐這么一放,它就得兒一飛,飛到何知州衙內去了。
(末)胡說,此乃興也。
(貼)興個甚麼介?
(末)興者,起也。起那等窈窕淑女,是那幽閑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來求他。
(貼)為何要好好的求他介?
(末)多嘴哩。
(旦)師父,依註解書,學生自會。但把《詩經》大意,敷演一番。
(末)聽講。
掉角兒
(末)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有指證,姜嫄產哇;不嫉妒,後妃賢達。有風有化,宜室宜家。
(旦)這經文有多少?
(末)《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沒多些,只「無邪」兩字,付與兒家。
(貼)小姐,我要出恭了。
(旦)要對先生說的。
(貼)出恭還要對先生說啊。先生,學生領出恭簽。
(末)你來得幾時就要出恭?
(貼)人家來了半日。
(末)不許去。
(貼)急得緊。
(末)去去就來。
(貼)曉得。(貼下)
(旦)敢問師母尊年?
(末)目下平頭六十。
(旦)學生待綉對鞋兒上壽,請個樣兒。
(末)生受你了。依《孟子》上樣兒,做個「不知足而為屨」罷。
(貼笑介)小姐,小姐我們只管在此讀書,原來後邊有座大花園。桃紅柳綠,好耍子哩。
(末)春香,不攻書,花園去。待俺取荊條來。
(貼)先生你取荊條做什麼?
(末)打你呀。
(貼)打我啊。
前腔
女郎行、那裡應文科判衙?止不過識字兒書塗嫩鴉。
(末起介)古人讀書,有囊螢的,趁月亮的。
(貼)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螢,把蟲蟻兒活支煞。
(末)懸梁、刺股呢?
(貼)比似你懸了梁,損頭發;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華!
(內叫賣花介)
(貼)小姐,聽一聲聲賣花,把讀書聲差。
(末)春香,你三番兩次引逗小姐,我真個要打了。
(貼)先生你真個要打么?
(末)伸出手來。
(末作打介)哎也!
(貼閃介,貼搶荊條投地介)
(末)我要辭館不教了。
(旦)先生看他初犯,容學生責認於他。
(末)好,你去責認於他。
(旦)死丫頭,唐突了先生,快跪下。
(貼跪介)小姐。
(打介,貼作假哭介)
(旦)跪下
(貼)小姐。
前腔
手不許把鞦韆索拿,腳不許把花園路踏。則問你幾絲兒頭發,幾條背花?
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末)好了,好了,不要打了。
(旦)下次可敢了。
(貼)下次是再也不敢的了。
(末)饒你這一遭兒。還不起來。
(貼起介)
(末)女學生,你們功課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閑話去。
繞池游
夢回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烏夜啼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步步嬌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
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雲偏。
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
艷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
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
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綉襪
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尾聲
觀之不足由他繾,
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瓶插映山紫
爐添沉水香。
驀地游春轉
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山坡羊
沒亂里春情難遣
驀地里懷人幽怨
則為俺生小嬋娟
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
俺的睡情誰見?
則索要因循靦腆
想幽夢誰邊
和春光暗流轉。
遷延,這衷懷哪處言?
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山桃紅
則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兒閑尋遍
在幽閨自憐
轉過這芍葯欄前
緊靠著湖山石邊
和你把領扣兒松,衣帶寬
袖梢兒搵著牙兒沾也。
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是那處曾相見?
相看儼然
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畫眉序
好景艷陽天
萬紫千紅盡開遍。
滿雕欄寶砌,雲簇霞鮮。
督春工珍護芳菲
免被那曉風吹顫,
使佳人才子少繫念
夢兒中也十分歡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雲蒸霞煥。
雕欄外,雕欄外,紅翻翠駢。
惹下蜂愁蝶戀,三生錦綉般非因夢幻。
一陣香風,送到林園。
五般宜
一邊兒燕喃喃軟又甜
一邊兒鶯嚦嚦脆又圓。
一邊蝶飛舞,往來在花叢間。
一邊蜂兒逐趁,眼花繚亂。
一邊紅桃呈艷,一邊綠柳垂線
似這等萬紫千紅齊裝點
大地上景物多燦爛!
山桃紅
這一霎天留人便
草藉花眠,
則把雲鬟點,紅松翠偏。
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
恨不得肉兒般和你團成片也。
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
我欲去還留戀
相看儼然
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行來春色三分雨。
睡去巫山一片雲。
夫婿坐黃堂
嬌娃立綉窗
怪她裙釵上
花鳥綉雙雙
宛轉隨兒女。
辛勤做老娘。
綿搭絮
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
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
潑新鮮,俺的冷汗粘煎。
閃的俺心悠步躭,意軟鬟偏。
不爭多費盡神情
坐起誰欠,則待去眠
尾聲
困春心,游賞倦
也不索香熏綉被眠。
春嚇!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集賢賓
海天悠、問冰蟾何處涌?玉杵秋空,憑誰竊葯把嫦娥奉?甚西風吹夢無蹤!人去難逢,須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別是一般疼痛。
囀林鶯
從小來覷的千金重,不孝女孝順無終。當今生花開一紅,願來生把萱椿再奉。
(老旦)恨西風,一霎無端碎綠摧紅。
(旦)這病根已松,心上人已逢。天呵,他一星星說向咱傷情重。
尾聲
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
(老旦貼,哭介)我兒,小姐。
(合)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

㈦ 電影《梅蘭芳》與史實有那些不符

家世與大伯的差異:

電影:

影片中梅蘭芳少年失怙,父親早亡,大伯也因在西太後壽辰中以家中出殯而未穿紅,犯了忌諱而被打死。少年梅蘭芳由家中世交、老生名角十三燕幫助撫養成人。

歷史:

在真實的歷史中,梅蘭芳的確出生梨園世家,父親早逝,主要由梅家大伯撫養長成。而這位大伯叫 梅雨田,為著名琴師,清內廷供奉,為當時京劇界最著名的老生演員譚鑫培拉琴,有「胡琴聖手」之稱。老先生一直活到梅蘭芳20歲已初步成名後才逝去,享年45歲。

(7)牡丹亭旗袍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梅蘭芳人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義的老藝人「十三燕」。

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決戰不可避免,但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說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絕。

梅蘭芳漸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陳紅飾)和可愛的孩子們,他的事業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國演出的邀請。

在京劇舞台上專門扮演男人的女藝人孟小冬(章子怡飾)第一次見到梅蘭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憂郁,而她開闊爽朗的性格感染了梅蘭芳。

他們同台演出,有了一種把自己同對方糅在一起共同分享的願望。這時,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對孟小冬說,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觀眾)的。

梅蘭芳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決定不再登台演出,在梅蘭芳多次拒絕日本軍隊對他發出的演出邀請時,卻吃驚地聽到了自己即將復出的消息,而向社會公布這條消息的,正是匿名的邱如白(孫紅雷飾)。

㈧ 著一身水袖長衫是哪首歌曲的歌詞

歌曲《夢茉莉》,具體歌詞是「著一身,著一身水袖青衫」。

《夢茉莉》歌曲演唱:王喆,詞:尹相濤,曲:孟文豪,編曲:孟文豪,語種:國語,流派:Pop。

王喆,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電視台青歌賽獲獎者; 代表作:《今夜草原有雨》、《貴妃醉酒》、《牡丹亭》、《醉了千古愛》、《夢茉莉》。

歌詞:

舞一面,舞一面桃花扇

掩不住佳人風情萬千

著一身,著一身水袖青衫

遮不住思念夢里纏綿

水中月鏡花緣

擋不住痴人魂繞夢牽

織一縷相思紅線

尋不見君心風中依戀

我一夢千年

醒來已是茉莉的容顏

輕嘆悲歡歌一闋

笑前世恩怨,紅塵如煙

水中月鏡花緣

擋不住痴人魂繞夢牽

織一縷相思紅線

尋不見君心風中依戀

我一夢千年

醒來已是茉莉的花仙

輕嘆聚散歌一闋

願情深意長,如夢似幻

如夢似幻

舞一面,舞一面桃花扇

掩不住佳人風情萬千

著一身,著一身水袖青衫

遮不住思念夢里纏綿

水中月鏡花緣

擋不住痴人魂繞夢牽

織一縷相思紅線

尋不見君心風中依戀

我一夢千年

醒來已是茉莉的容顏

輕嘆悲歡歌一闋

笑前世恩怨,紅塵如煙

水中月鏡花緣

擋不住痴人魂繞夢牽

織一縷相思紅線

尋不見君心風中依戀

我一夢千年

醒來已是茉莉的花仙

輕嘆聚散歌一闋

願情深意長,如夢似幻

如夢似幻

以上內容參考QQ音樂-夢茉莉

與牡丹亭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優雅真絲旗袍2021年新款 瀏覽:902
童裝品牌開業演講稿 瀏覽:748
浙江哪裡做旗袍 瀏覽:828
淘寶網校服閑置 瀏覽:641
文胸聚攏無鋼圈小胸多少錢 瀏覽:271
焦糖色褲子杏色和白色上衣如何 瀏覽:155
黑色體恤配灰色褲子男 瀏覽:317
瘦的人襯衫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733
紅翼搭配的褲子 瀏覽:994
中老年女廣場腰鼓服裝批發 瀏覽:815
牛仔馬甲與牛仔衣服搭配圖片 瀏覽:567
石家莊鑫源童裝 瀏覽:429
幾米的七天童裝如何 瀏覽:649
學校總是訂校服 瀏覽:384
圖中的裙子都是有意向出的 瀏覽:772
上衣棉襖短款怎麼搭配什麼圍巾 瀏覽:445
黑衛衣下面配什麼裙子好看 瀏覽:192
美麗人生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瀏覽:36
三層夾棉睡衣怎麼做 瀏覽:861
童裝皮草外套女童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