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問題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為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系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洩或凈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裡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系實際上在標志著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系在一起,而這一聯系的橋梁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藉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遊記讀後感
取經的時候連太上老君的牛和書童都打不過,干嗎能大鬧天宮的?
還要殺猴用牛刀,請如來佛祖才能搞掂.
太上老君隨便找只寵物或者扔個皮帶錢包鐲子什麼的都可以把他擺平了.
所以這個小說前後出現很大的自相矛盾.
(教育博士網www.bosse.com整理)
1,
可見天宮是官僚體制,天兵天將替玉帝賣命的時候,其實是出工不出力.
當他們真正為自己的個人事業打拚時,一個比一個勇!
2,
這個故事證明,體制決定態度.所以出來單干比拿工資強很多.而且更
重要的是少了很多束縛.很多下凡的不是都結婚,吃肉,喝酒了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這個後台,這樣翻船的時候最少不會被立即
打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六耳彌猴.跟孫悟空一樣才華的人,被揭穿馬
上就被幹掉.
3,
孫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壓了500年,武藝荒廢了不少,銳氣大減,加上唐僧
掣肘,時不時神經衰弱鬧頭疼,已然不復當年大鬧天宮時的神勇無畏了.
4,
諸位可能還沒有看過書中有這么一段:佛祖因師徒四人沒有經歷81難,
為求圓滿而追加一難.還有在平頂山蓮花洞,那兩個童兒被孫悟空擺平
後,太上老君過來說是這兩個童兒是被觀音借去的.還有路上的很多妖
怪,並不是真想吃唐僧,抓住唐僧後總是找了個借口等孫悟空來救,否
則唐僧早進他們的肚子了.這說明什麼?
5,
在取經途中遇到的妖魔,幾乎都不是孫悟空獨立解決的,無非是查出怪物
來源,找到其原來的主人,加以降伏.主要原因有幾個,孫悟空原來就是
一個怪物,和其他後來妖魔的區別就是出道比較早一些,且屬於平民出身,
沒有什麼社會背景,(天庭各派系不會因此而深究),本來天地之間很平
靜,他一鬧問題就出來了,玉帝按照能力完全可以制伏猴子,但如果使用
武力難免會引起平級的宙斯等其他神靈的異議,且猴子除了棒子外並不具
備大規模殺傷武器,最終選擇了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再則猴子保護師傅取
經,一路和新生的妖魔爭斗,正好起了以怪制怪的作用,這也是菩薩從戰
略角度出發布下的妙棋.取經途中猴子的心情是很復雜的,周圍的工作環
境很不理想,師傅多疑,經常加以體罰,同事中八戒常有貪污行為,且作
風不好,不能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沙和尚雖然老實些但不思進取,滿足專
科文憑不去充電,戰鬥力低下.再則路上的妖魔即使猴子可以制伏,他也
不會利索的加以制伏,還是要到天上去轉轉,求各路神仙出面,主要是在
師傅和同僚面前展現他非同小可的社會關系,還有在山下壓了500年,這期
間多少變化啊!當時威力無窮的金箍棒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了.
6,
因為王母娘娘很器重悟空,是她讓悟空能夠健康成長的,後來特地舉
行"王母娘娘杯馬王大賽",悟空得了冠軍,所以被封為齊天大聖的.
後來悟空取經,也是王母娘娘在暗中幫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7,
其實那些妖魔鬼怪武藝都不是孫行者的對手,只是靠寶貝才能支撐,再
有唐僧再哪裡搗亂,猴子投書忌器,否則,猴子打爛某個山洞妖魔小菜
一疊,只是大鵬金翅才能與猴子有一拼,至於什麼青牛,金銀童子聽見
猴子的名字都害怕!
8,
這些下來作亂的妖怪,有幾個是沒點背景的?最後實在不行了,還可以
去干老本行,絕無性命之憂,以前的事也就看在主人的面子上一筆勾銷
了.
9,
孫要給大家面子,自己的家人自己收,沒主的領導(觀音)收,領導不管的才自
己收,不然這種出國機會,早就被開掉了.
10,
大鬧天宮前托塔天王用寶物照不住孫悟空,只是太上老君用金剛圈把孫
悟空套住,最後送進丹爐都沒死,最後被如來用山壓著.取經的時候,
孫悟空制服不了妖怪是事實,被寶物暫時困住並不致命,因為孫悟空是
金剛不壞之身,別人也制服不了他,三昧真火之類的只不過導致皮外傷,
主要是要救師傅,先要制服妖怪,這與大鬧天宮是不同的,且大鬧天宮
也沒說他把眾仙怎麼樣了,只是鬧的眾仙拿他沒轍.
11,
沒後台的妖怪都灰飛煙滅了,有後台的妖怪,哪怕作孽再多,也傷不了半
根汗毛!比如那個大鵬怪,把一個國家(好像叫獅陀國)的人都吃光了,
最後如來佛也沒敢把自己這個娘舅怎麼樣嘛!
12,
兵法雲:夫戰勇氣也!大鬧天宮時它只是只頑礪的猴子,有自由的勇氣!
當然所向披靡!取經路上他是個受制於人的行者,勇氣大減!自然昔非
今比了!自由的勇氣無敵!
(教育博士網www.bosse.com整理)
13,
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是40多級,其他的神仙,妖怪都只有20來級,
不過孫悟空有500年沒有練功升級,等他出來,人家都是70,80級了,而
且爆了不少好東西出來.孫悟空怎麼打.
14,
什麼打不過,那些妖怪大都拿著仙界一頂一的法寶啊!或是妖怪逃躲有
方不用某位神仙所特有的仙術法寶就拿不住,要不就是不長眼的唐僧無
能的師弟所累他不可能在像大鬧天宮那樣無牽無掛.
15,
其實佛祖要孫悟空保護唐僧的目的不是取經,這只是一個幌子,真實目
的是佛家利用收編流氓孫悟空的大棒橫掃屬於道家勢力的三產,(孫悟
空滅掉的大部分是道家領導委託自己身邊親信如小童,牛什麼管理的三
產).如果沒有這個幌子這么做就會佛道火並.
② 太上老君隨便一件法寶就能治住孫悟空為何五百年前對他卻無計可施
大鬧天宮一回中,孫悟空與觀音舉薦的二郎神大戰雖然落了下風,卻一時難以收拾,就是被太上老君用金剛鐲打了一下,才失去抵抗之力的。
縱觀整部西遊記,直接與太上老君有關系的法寶有六件,芭蕉扇,金剛鐲,紫金紅葫蘆,羊脂玉凈瓶,幌金繩,紫金鈴,兵器有三件七星劍,如意金箍棒,上寶沁金鈀,而能拿到這些兵器法寶的,分別是平頂山金角銀角,拿了五件,金兜山獨角兕大王拿了金剛鐲,賽太歲拿了紫金鈴,再好好想一下就有意思了,金角銀角是老君的童子,獨角兕是老君的坐騎,賽太歲是觀音的坐騎金毛?輳?轄鵒逶?揪褪搶暇?送給觀音的人情,而九齒釘耙是老君送給玉帝的,賜給了豬八戒的前身天蓬元帥使用,能拿到老君法寶的,不是至親,就是至尊之人,孫悟空為什麼能拿到金箍棒,才是真正耐人尋味的事情。
?1?
插播一段小知識,講講幾件法寶在西遊記中的出處
老君道:「葫蘆是我盛丹的,凈瓶是我盛水的,寶劍是我煉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繩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帶。那兩個怪,一個是我看金爐的童子,一個是我看銀爐的童子。——三十五回
老君道:「我那金剛琢,乃是我過函關化胡之器,自幼煉成之寶。憑你什麼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兒,連我也不能奈他何矣。」——五十一回
妖王老實,便就說道:「我這鈴兒是——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爐中久煉金。結就鈴兒稱至寶,老君留下到如今。
?1?菩薩又望項下一看,不見那三個金鈴。菩薩道:「悟空,還我鈴來。」行者道:「老孫不知。」菩薩喝道:「你這賊猴!若不是你偷了這鈴,莫說一個悟空,就是十個,也不敢近身!快拿出來!」行者笑道:「實不曾見。」菩薩道:「既不曾見,等我念念《緊箍兒咒》。」那行者慌了,只教:「莫念,莫念!鈴兒在這里哩!」這正是:?晗罱鵒搴穩私猓拷飭迦嘶刮氏盜迦恕!??呤?換?/p>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七十五回
此是鍛煉神冰鐵,磨琢成工光皎潔。老君自己動鈐錘,熒惑親身添炭屑??
名為上寶沁金鈀,進與玉皇鎮丹闕。因我修成大羅仙,為吾養就長生客。敕封元帥號天蓬,欽賜釘鈀為御節。——第十九回
真正的秘密在這里
我想題主真正想問的,其實是在《西遊記》里太上老君為什麼沒有展現出自己的實力,是不是作者揚佛抑道故意貶低道教呢?
這首先要明確太上老君在《西遊記》中的定位,其實關於這一點,書裡面講的已經非常清楚了。
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道佛一體,既是道祖,又是佛陀。
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第六回
?1?
西遊記中道佛一體的人物並不多,諸天神佛門徑分明,真正道佛一體的只有兩位,一個是太上老君,一個是菩提祖師,很有意思的是菩提祖師原型是如來的弟子須菩提尊者,卻選擇了道家所推崇的出世之道,隱居方寸山,而原為道祖的太上老君,卻選擇了如來所宣揚的入世之道,在師徒四人取經路上,太上老君雖然沒有親自出手,身邊人卻下了不少黑腳,所謂道佛之爭,其核心並不是道士和和尚誰比較能打,而是救自身苦和救眾生苦的觀念之爭。
道教是出世的宗教,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成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同時道教也主張無為,天道自有定數,對於人間的紛紛擾擾不應干預,所謂佛道同源,道教修仙所追求的這個目標和小乘佛教所追求的自身圓滿是一致的,但是在《西遊記》裡面,作者更贊成如來所主張的大乘佛教普度眾生這一觀念,這可以理解為對道教和小乘佛教狹隘性的批判,很顯然在這一點上,《西遊記》裡面也是有佛教的自我批評的,只看做佛道之爭,多少有點兒不客觀。
?1?從另一個角度,《西遊記》裡面引入了老子化胡這一傳說,而這一觀點原本是道教門徒提出來用於貶低佛教的,說老子去西方教化胡人(在這個傳說裡面老子去的地方就是指天竺)之後,才有佛教誕生,老子是如來的老師,從這一點來看,其實也沒有一味貶低道教的意思。
從我個人的觀點,《西遊記》大的創作背景其實是講佛道融合,而不是講斗爭,比如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既代表了佛教三毒嗔,貪,痴,也對應了道教五行學說,孫悟空屬金,豬八戒屬木,沙和尚屬土,只不過這種創作上的貼合並不完善,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不過《西遊記》畢竟是一本小說,不是宗教學專著,有錯漏之處,在所難免,無需過度糾纏。
如果從佛道融合這個角度去切入理解《西遊記》,就會發現,唐僧、孫悟空原本就都是佛教體系的一部分,而他們所謂的求正果,就是脫離小乘而入大乘,西遊九九八十一難,不過是如來設計好的一場考試,最後為了湊夠八十一難,觀音甚至直接指示護法金剛把師徒五人從天上扔了下來(見第九十九回),而太上老君和菩提老祖、鎮元大仙相比是贊成入世的,只不過太上老君貴為道祖,達到了佛陀的境界也不能改換門庭,真去了西天,就會出現一山難容二虎的局面,而菩提之所以歸隱山林,其實也是因為佛教是典型的一神教,不能再出現另一位佛陀動搖如來的地位。
太上老君既然贊成入世,對於唐僧和孫悟空的成佛之路,自然不會強行阻攔,而身邊人下屆為妖,也只不過是配合如來做一場好戲,平頂山是明說的,金角銀角下屆是應觀音菩薩之邀,測試取經組的決心,獨角兕一段是三難,九十九回裡面總結為「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難,普天神難伏四十難,問佛根源四十一難」,這么多神佛就算不認識青牛怪,起碼也應該認識金剛琢這么霸道的寶貝,說穿了,大家不過是看破不說破,本分做神仙,所以《西遊記》真正的細思恐極之處,其實是滿天神佛配合如來搞這一場取經弘法的大戲,既然是演戲,該下手要下手,但是肯定不能下死手,該收手也要收手,老君把孫悟空放到八卦爐裡面煉丹,也只是演戲給玉帝看,要不然只需把金剛琢拿出來,後文中可見,這件寶物是太上老君的本命法寶,需靠能滅火的先天寶物芭蕉扇克制,可見最大的威能就在於放火,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很可能就源於此寶,而孫悟空屬金,最怕火,恐怕根本用不著七七四十九天,當場就能把孫悟空煉成一塊兒玄鐵。
所以太上老君不去料理孫悟空,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說到底,他也贊成如來搞這一場大戲。
③ 菩提祖師和太上老君孰強孰弱,孫悟空說了什麼
孫悟空說太上老君是“開天闢地之祖”,但這句話歷來被網友誤解;論實力,菩提祖師遠勝於太上老君。在西遊記中,有著這兩位大神:一位是魔武雙修,親手教導出孫悟空一身修為的大仙菩提祖師,一位被尊為三清之首,堪稱天庭文臣第一人的太上老君。這兩位大仙都是位高權重,法力高深,到底孰強孰弱呢?據說孫悟空曾經對太上老君有過一句極高的評價,這句評價是什麼?
綜上所述,孫悟空曾經說過,太上老君是一位開天闢地就存在的老祖;但是如果真論打架的話,太上老君遠不如菩提祖師。
④ 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心得體會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⑤ 《西遊記》太上老君化胡為佛,想問一下,這里化胡為佛是什麼意思
老君化胡為佛,其實是老子「化胡為佛」。就《西遊記》而言,是老君改造佛教的意思。而在一些道教傳說中,卻是老子創立佛教。我覺得,道教的傳說是一種自我寬慰的精神勝利法。《西遊記》中的「化胡為佛」,雖然也有這樣的寓意。但是,卻又賦予了新的內涵境界。那麼,《西遊記》中的「化胡為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然而,老君是道德真君,最終還是接納了佛法東漸。這也是《西遊記》的一大主題,贊同佛道合一。因而,老君知道佛已成氣候,八卦爐也難以「化佛」,便乾脆贈送孫悟空一壺金丹,一對火眼金睛。以《西遊記》這樣的寫法,其實也是升級版的「化胡為佛」。胡、佛原本也是近音,唐朝的時候,佛門也承認自己是「胡」。
⑥ 太上老君用什麼寶貝制服了孫悟空
金剛琢。西遊記原文,第六回。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
⑦ 太上老君的能力到底是怎樣的為何他能制服孫悟空
太上老君的能力到底是怎樣的?為何他能制服孫悟空?好像很多人喜歡看《西遊記》。最終,作為觀眾范圍最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西遊記》的原著和電視劇略有差異。《西遊記》的電視劇中,太上老君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原著里不是這樣。太上老君用一招制服了孫悟空。他制服孫悟空的原因是孫悟空偷吃了他的船隊。那麼一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因為太上老君為什麼不展現自己真正的實力,任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其中究竟有什麼緣由?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太上老君也考慮到這方面的原因,他根本不會開槍打孫悟空,野田的天花板怎麼能連制服孫悟空的人都沒有呢,還是來了如來佛祖?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雙方的讓步,所以孫悟空即使大吵大鬧,最終也沒有嚴重的後果。只是被壓了500年,500年對孫悟空來說還不算長。
太上老君能制服孫悟空,為什麼他不動手?這兩個理由很重要。事實上,太上老君之所以不動手,一方面是因為他不願意管理這些瑣事,另一方面也考慮佛教和道教的關系,畢竟道教的始祖使他也不容易輕率地出面。(另一方面)。
⑧ 《西遊記》里太上老君法力什麼樣為什麼被孫悟空秒殺
根據《西遊記》中的描述來看,太上老君的法力其實很一般,所以才會被孫悟空秒殺。事實上,在《西遊記》的世界中,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三界“大神”的法力都不高,像被譽為地仙之祖的鎮元子也是依靠著法寶打敗孫悟空的,若真要真槍實彈的打鬥,恐怕三界之內能夠打敗孫悟空的都很少吧。
綜上所述,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其實都有制裁孫悟空的辦法,但是他們的實戰能力的確是不怎麼樣。
⑨ 《西遊記》中,為什麼如來佛祖可以輕松降服孫悟空,太上老君卻做不到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降服孫悟空過程,看上去非常輕松,有人質疑太上老君為什麼就沒有這個能力。其實並不是太上老君沒有能力,而是太上老君沒有使出全力。作為道教三清之一,太上老君實力深不可測,天庭眾人無法制服孫悟空,他一出手便將其砸暈,這才有了後來斬妖猴情節出現。
如來佛祖能夠降服孫悟空得益於他的智慧,利用孫悟空爭強鬥狠這一性格,引得孫悟空主動跳上了如來佛手心。從孫悟空接受這個游戲規則開始,已經註定了他必敗結局。太上老君如果想要降服孫悟空,有更簡單辦法,只是他不願意使用罷了。
因此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二人硬碰硬降服孫悟空,還是太上老君更厲害一些。
⑩ 西遊記讀後感
取經的時候連太上老君的牛和書童都打不過,干嗎能大鬧天宮的?
還要殺猴用牛刀,請如來佛祖才能搞掂.
太上老君隨便找只寵物或者扔個皮帶錢包鐲子什麼的都可以把他擺平了.
所以這個小說前後出現很大的自相矛盾.
1,
可見天宮是官僚體制,天兵天將替玉帝賣命的時候,其實是出工不出力.
當他們真正為自己的個人事業打拚時,一個比一個勇!
2,
這個故事證明,體制決定態度.所以出來單干比拿工資強很多.而且更
重要的是少了很多束縛.很多下凡的不是都結婚,吃肉,喝酒了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這個後台,這樣翻船的時候最少不會被立即
打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六耳彌猴.跟孫悟空一樣才華的人,被揭穿馬
上就被幹掉.
3,
孫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壓了500年,武藝荒廢了不少,銳氣大減,加上唐僧
掣肘,時不時神經衰弱鬧頭疼,已然不復當年大鬧天宮時的神勇無畏了.
4,
諸位可能還沒有看過書中有這么一段:佛祖因師徒四人沒有經歷81難,
為求圓滿而追加一難.還有在平頂山蓮花洞,那兩個童兒被孫悟空擺平
後,太上老君過來說是這兩個童兒是被觀音借去的.還有路上的很多妖
怪,並不是真想吃唐僧,抓住唐僧後總是找了個借口等孫悟空來救,否
則唐僧早進他們的肚子了.這說明什麼?
5,
在取經途中遇到的妖魔,幾乎都不是孫悟空獨立解決的,無非是查出怪物
來源,找到其原來的主人,加以降伏.主要原因有幾個,孫悟空原來就是
一個怪物,和其他後來妖魔的區別就是出道比較早一些,且屬於平民出身,
沒有什麼社會背景,(天庭各派系不會因此而深究),本來天地之間很平
靜,他一鬧問題就出來了,玉帝按照能力完全可以制伏猴子,但如果使用
武力難免會引起平級的宙斯等其他神靈的異議,且猴子除了棒子外並不具
備大規模殺傷武器,最終選擇了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再則猴子保護師傅取
經,一路和新生的妖魔爭斗,正好起了以怪制怪的作用,這也是菩薩從戰
略角度出發布下的妙棋.取經途中猴子的心情是很復雜的,周圍的工作環
境很不理想,師傅多疑,經常加以體罰,同事中八戒常有貪污行為,且作
風不好,不能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沙和尚雖然老實些但不思進取,滿足專
科文憑不去充電,戰鬥力低下.再則路上的妖魔即使猴子可以制伏,他也
不會利索的加以制伏,還是要到天上去轉轉,求各路神仙出面,主要是在
師傅和同僚面前展現他非同小可的社會關系,還有在山下壓了500年,這期
間多少變化啊!當時威力無窮的金箍棒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了.
6,
因為王母娘娘很器重悟空,是她讓悟空能夠健康成長的,後來特地舉
行"王母娘娘杯馬王大賽",悟空得了冠軍,所以被封為齊天大聖的.
後來悟空取經,也是王母娘娘在暗中幫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7,
其實那些妖魔鬼怪武藝都不是孫行者的對手,只是靠寶貝才能支撐,再
有唐僧再哪裡搗亂,猴子投書忌器,否則,猴子打爛某個山洞妖魔小菜
一疊,只是大鵬金翅才能與猴子有一拼,至於什麼青牛,金銀童子聽見
猴子的名字都害怕!
8,
這些下來作亂的妖怪,有幾個是沒點背景的?最後實在不行了,還可以
去干老本行,絕無性命之憂,以前的事也就看在主人的面子上一筆勾銷
了.
9,
孫要給大家面子,自己的家人自己收,沒主的領導(觀音)收,領導不管的才自
己收,不然這種出國機會,早就被開掉了.
10,
大鬧天宮前托塔天王用寶物照不住孫悟空,只是太上老君用金剛圈把孫
悟空套住,最後送進丹爐都沒死,最後被如來用山壓著.取經的時候,
孫悟空制服不了妖怪是事實,被寶物暫時困住並不致命,因為孫悟空是
金剛不壞之身,別人也制服不了他,三昧真火之類的只不過導致皮外傷,
主要是要救師傅,先要制服妖怪,這與大鬧天宮是不同的,且大鬧天宮
也沒說他把眾仙怎麼樣了,只是鬧的眾仙拿他沒轍.
11,
沒後台的妖怪都灰飛煙滅了,有後台的妖怪,哪怕作孽再多,也傷不了半
根汗毛!比如那個大鵬怪,把一個國家(好像叫獅陀國)的人都吃光了,
最後如來佛也沒敢把自己這個娘舅怎麼樣嘛!
12,
兵法雲:夫戰勇氣也!大鬧天宮時它只是只頑礪的猴子,有自由的勇氣!
當然所向披靡!取經路上他是個受制於人的行者,勇氣大減!自然昔非
今比了!自由的勇氣無敵!
13,
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是40多級,其他的神仙,妖怪都只有20來級,
不過孫悟空有500年沒有練功升級,等他出來,人家都是70,80級了,而
且爆了不少好東西出來.孫悟空怎麼打.
14,
什麼打不過,那些妖怪大都拿著仙界一頂一的法寶啊!或是妖怪逃躲有
方不用某位神仙所特有的仙術法寶就拿不住,要不就是不長眼的唐僧無
能的師弟所累他不可能在像大鬧天宮那樣無牽無掛.
15,
其實佛祖要孫悟空保護唐僧的目的不是取經,這只是一個幌子,真實目
的是佛家利用收編流氓孫悟空的大棒橫掃屬於道家勢力的三產,(孫悟
空滅掉的大部分是道家領導委託自己身邊親信如小童,牛什麼管理的三
產).如果沒有這個幌子這么做就會佛道火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