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民族舞的特點
淺談民族舞的特點
中國民族舞蹈個性鮮明,藝術味道濃烈,受到不少外國友人的熱愛和推崇,那麼民族舞蹈有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淺談民族舞的特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族舞蹈的特點:
(1)載歌載舞。
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勤勞的勞動人民用他們聰明的才智和對生活不斷的追求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這些民族舞蹈具有了載歌載舞的傳統,比如,漢族的秧歌,東北的「二人轉」,南方的「採花燈」,滿族的「莽式」,維吾爾族的「麥西來普」,藏族的「弦子」,這些都是載歌載舞的民間舞蹈。
(2)利用道具歌而舞之。
這些道具有:手絹、扇子、花綢、頭上戴的帽子、面具、腰裡綁的腰鼓、腰鈴、腳踏的高蹺,以及各種道具如:傘、燈、刀、劍、棍等。
(3)形象鮮明、情節生動。
在民間,民族舞蹈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通常是以一個故事為依據,在舞蹈中刻畫出來的人物形象生動有趣,充分的體現出該民族的自身特色,姿態動作栩栩如生。
(4)自娛與表演的統一。
我國的民族舞蹈有著很鮮明的特點,表演的人在表演的同時他自身也是個娛樂者,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情緒調動到位時,通常也會情不自禁的翩翩起舞。
例如,在「世青節」獲金質獎的楊麗萍的《孔雀舞》,魏鍾會《孔雀賦》:「有炎方之偉鳥,感靈和而來儀。稟麗精以挺質,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綠蕤之森。裁修尾之翹翹,若順風而揚麾。五色點注,華羽參差。鱗交綺錯,文藻陸離。丹口金輔,玄目素規。或舒翼軒峙,奮迅洪姿;或蹀足踟躕,鳴嘯郁咿。」(《藝文類聚》九十一)孔雀一直被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徵,舞者通過以女性的魅力來展示孔雀的美麗,在服裝上也進行了改變,以墜滿孔雀羽毛的寬擺長裙配以細長的指甲,顯得舞者手部線條更加柔美,表演起來更加生動,使得「孔雀」栩栩如生,給人以視覺盛宴之感。
虛擬表演在民族舞中也十分常見,如群舞《採茶舞》,表現一群少女結伴同行去茶山採茶,而舞台上是沒有茶山、茶林。這時候就需要舞者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以及生動的表情來表現出一路上山、下山、過橋、到茶林採茶的情景。這種無實物的虛擬表演更加考驗舞者對舞蹈本身的認識、啟發以及體會,這時就不是單純的跳舞了,調動觀眾的情緒,讓他們走進舞蹈中,體會舞蹈的魅力。
一些典型民族舞蹈的舉例分析:
1、漢族民間舞蹈
漢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在民間中廣為流傳的有龍舞、獅舞、燈舞、綢舞、秧歌等等。現經專家整理加工已進入課堂的有東北秧歌、雲南花燈、安徽花鼓燈、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特點為南燈北歌,即南方的花鼓燈北方的秧歌
2、藏族舞蹈
藏族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並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造就了藏族古老、獨特而又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各地區的藏族民間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風格與流派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剛柔相濟人民在歌舞中歡慶佳節,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禱,用歌舞來伴隨勞動,也以歌舞贊美愛情與生活,歌舞活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與歌唱藝術密切結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獨特藝術風格著稱。
3、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匯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他們的民間舞蹈熱情奔放,穩健有力,節奏歡快,具有粗獷、剽悍、質朴、莊重的鮮明特點,洋溢著來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呈現出一派豪放與自信的「天之驕子」的氣概。
4、維吾爾族舞蹈
維吾爾族自古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新疆,其歌舞藝術絢麗多姿,在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樂舞的傳統基礎上,又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過歷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藝術創造和長期發展與演變,不斷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深受人民喜愛的民間舞蹈藝術。
5、傣族舞蹈
傣族多居住在群山環抱河谷平壩地區的亞熱帶地區。傣族的舞蹈豐富多彩,其中,最富盛名的象腳鼓舞的特點是動作節奏性強具有最廣泛的群眾性。孔雀舞更是表現了孔雀的婀娜多姿,活潑優美,同時,「佛在舞中」的現象也是傣族舞蹈風格的一大特徵。
6、彝族舞蹈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他們能歌善舞,有著豐富多彩的舞蹈形式,民間舞一類是產生於生產勞動中的舞蹈如蕎子舞、包穀舞、織氈舞等,大多是模擬勞動動作和表現生產過程。另一類是在節日或在婚嫁歡樂場面中常見的舞蹈如跳鍋庄、跳「都火」、對腳舞、被氈舞、蘆至舞。動作簡練明快,音樂悠揚流暢,鄉土氣息濃郁,時代色彩強烈。其中涼山彝族舞蹈更是其中之最。
7、朝鮮族舞蹈
朝鮮族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等地的朝鮮族人民,勤勞朴實,能歌善舞。他們自古從事農耕勞動,酷愛大自然。他們特別喜愛白鶴,把白鶴作為長壽、幸福的象徵。這種民族性格與審美觀直接體現在他們的歌舞中,便形成了瀟灑、典雅、含蓄、飄逸的獨特風韻。
拓展內容:跳民族舞有什麼好處
1、跳民族舞的好處
1.1、塑造優美形體。經過民族舞舞蹈訓練(如挺胸、抬頭、收腹)能使他們站得直,形體優美,且能糾正駝背、端肩等形體問題。
1.2、增加肢體靈活性和柔韌性。由於學跳民族舞需要經常練習壓腳、劈叉、下腰等基本功,因而學跳民族舞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性,增加動作靈活性。
1.3、增強吃苦能力,磨練心智毅力:無論學哪一種舞蹈都需要進行基本功訓練。而眾所周知基本功的訓練常常伴隨著疼痛的。因而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能培養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練堅強意志。
1.4、提高身體素質。舞蹈需要一定的體力消耗,常常在練習後能促進食慾、增強消化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生病機會。
1.5、提高合作能力和集體榮益感:舞蹈有獨舞、雙人舞、集體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訓練了合作精神,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紀律,培養了協作的觀念。
2、兒童學跳民族舞的好處之一
訓練形體,提升氣質,舞蹈能改善人的體制,有著明顯改善形體的功能,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挺拔,並對孩子氣質的'養成起到重要作用。我們的教材可使幼兒和青少年在舞蹈學習中達到運動效果,進而培養他們的動感與自信,並可通過學習傳統舞目,增強孩子對民族文化藝術的興趣,形成內外兼修的高雅藝術氣質,有了健康的身體和優美的氣質做後盾,他們就能對每件事物保持興趣與活力,相信未來不管他們在哪個領域,都能無往不利,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
3、兒童學跳民族舞的好處之二
傳承民族文化,提升綜合素質,「民族民間舞蹈是舞蹈藝術之母」,它取材民間、易於模仿與傳承,表現形式生動鮮明,能夠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在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單單是隨著音樂舞動,而且將接觸到這些舞蹈背後蘊含的民族的音樂、服飾、風俗、傳說。讓孩子們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民族傳統文化和藝術,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民族舞的特點是什麼
載歌載舞,自由活潑。中國民間舞蹈很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舞蹈與歌唱的緊密結合。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自由、生動、活潑,可以比純舞蹈易於表現更多的生活內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巧用道具,技藝結合。
情節生動,形象鮮明。中國的民間舞蹈很著重於內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傳說為依據,因此,人物形象鮮明、人物性格突出。雖然有的舞蹈僅是表現某一種情緒,但它也多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片斷而出現的。
自娛娛人,意旨統一。中國很多民間舞蹈常常是自娛性和表演性的統一。有些舞蹈活動,對於舞者來說,他是自娛,同時也是為了表演給觀眾看,因此舞者很注意自己舞蹈技藝的提高,故而中國的民間舞蹈得到了較高程度的發展。
民族舞和古典舞有什麼區別
1、技巧要求不同
古典舞要求技巧性更高,而且對演員的軟度要求也更高。
民族舞由於舞種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的需要對器械有較強的控制力(如蒙古舞的頂碗),有的需要較好地把握身體姿態(如傣族舞的「三道彎」)。
2、模式化程度不同
古典舞的成型時間較短,雖然已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但是隨著新的思想不斷地湧入,它的可變性很大。
民族舞歷史悠久,各民族的舞蹈彼此之間的差異很大,但是模式化程度很高。
3、舞蹈演員表現的感情基調不同
古典舞演員在舞台上需要更多的情緒的變化,有喜、有悲,處理感情要更加細膩。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要相當地到位。
民族舞的整體感情基調是高昂的、活潑的、奔放的,充滿喜氣,不帶憂郁。
4、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不同
總的說來古典舞表現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深度,而民族舞表現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廣度。
;❷ 舞蹈中的劍是怎樣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唐宋舞蹈。因執劍器而舞,故名。劍舞 又稱劍器舞,是手持短劍表演的朝鮮族女性舞蹈。古代中原地區也有。短劍的劍柄與劍體之間有活動裝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動、 旋轉短劍,使其發出有規律的音響,與優美的舞姿相輔 相成,造成一種戰斗氣氛。舞蹈節奏為「打令」。劍舞 原為男性舞蹈,經長期流傳,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緩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種類較多,一般為4人舞。還有一種 由流浪藝人流傳下來的少年劍舞,其風格似武術,具有戰斗性。 劍舞舞姿矯健而奇妙,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描繪此舞:「燿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一說,舞者僅是「雄裝,空手而舞」;一說劍器類似流星,即兩個圓鐵球系以丈余彩帛之類。亦有人認為劍器是雙劍。但晚唐、宋代的《劍器舞》確是舞劍,宋代大麴隊舞即稱為《劍舞》,舞者還有擊刺動作。晚唐時舞具除劍外還有旗幟、火炬。《劍器舞》原為獨舞,晚唐時已是群舞,至宋發展為宮廷隊舞,按大麴形式演、奏,即有勾念、自念、對答、歌舞等,演者輪流出場,並有「鴻門宴」、公孫大娘舞劍、張旭等一類簡單的故事情節。也有男女對舞。大麴中的歌辭,有《劍器曲破》和《霜天曉角》兩種。 劍舞,sword dance 中國漢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漢唐時代最為流行。由於劍術動作英武、韻律優美,自古就有搏擊、健身和抒情表演的功能;不僅有長劍之舞,還有短劍之戲(百戲中的跳劍弄丸)。據《孔子家語》記載,子路戎裝見孔丘時,曾拔劍起舞;《史記·項羽本紀》中也記載了在鴻門宴上,項伯與項庄對舞長劍的故事。四川漢畫像磚有長劍獨舞的畫面,山東嘉祥秋胡山的漢畫像磚上有兩人擊劍對舞的場面。這些足證劍舞在漢代已很流行。 漢以後,劍作為兵器,漸漸被長兵器所代替。劍舞作為健身和抒情的技藝,有了很大的發展。到了唐代,劍舞的流行更為廣泛,而且水平極高。著名詩人李白、岑參等都有十分雄渾悲壯的詩句描寫自己以劍舞抒情的情景。其中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千百年來,更是膾炙人口,我們從這首詩中能窺見劍舞的神彩和氣派:「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而且劍舞對其他姊妹藝術也有很大影響,據說書法家張旭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草書大進,畫家吳道子看了裴將軍的劍舞,「揮毫益進」。 中國近代戲曲舞蹈中,梅蘭芳借鑒太極劍創造了《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中國舞劇《小刀會》、《盜仙草》中的劍舞,有獨舞,也有群舞,舞蹈編排豐富多變。 劍舞中的劍有單劍、雙劍和刀型短劍之分。單劍一般都帶有劍穗,劍穗又有長短之分,長的達1米。舞動起來,劍與穗剛柔相濟,變化多端,使劍舞生色不少。劍舞舞姿瀟灑英武,形式絢麗多彩,從動作變化上看,大體可分為「站劍」和「行劍」兩大類。「站劍」動作迅速敏捷,靜止時姿態沉穩利爽,富有雕塑感;「行劍」動作連綿不斷,如長虹游龍,首尾相繼,又如行雲流水,均勻而有韌性。 除了這些基本關於劍舞的資料之外,姑娘們可看一下一下關於《霸王別姬》視頻 http://you.video.sina.com.cn/b/14868835-1223083637.html
滿意請採納
❸ 舞蹈父子中出現的道具是
扇子、手絹、手鼓、水袖、劍。
1、扇子
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傳統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
2、手絹
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也叫手帕,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現正逐步被紙巾替代。另外,手絹是部分劇種所用的道具,用雙手舞動或轉動以增加戲的效果。
3、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個大類別,是一種打擊樂器。各地、各民族稱謂不同,製法也稍有差別,其中最為典型的維吾爾達卜。在中東和中亞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手鼓樂器。其中"達卜"是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於新疆。
4、水袖
水袖功是中國戲曲的特技之一。水袖是演員在舞台上表達人物感情時放大、延長的手法。基本簡介它來自於戲曲舞蹈中,今天的中國古典舞借鑒和繼承了戲曲舞蹈獨特、鮮明的風格和形態,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5、劍
在東方和西方文明中,劍都是一種地位比較高的武器。在中國古代,劍被稱作「百兵之君」,常常被當作一種高貴的裝飾品。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歡佩劍以顯示身份。
❹ "道具"在民間舞蹈中的運用
舞蹈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雖然有音樂、服裝、燈光、幕布景等輔助手段的支持,但是如果編創人員和舞者如果要准確而形象地表現其舞蹈作品,有時必須藉助道具的作用才能完成角色的定位與環境的提示。一條紅綢、一朵荷花、一把劍、一把扇子、一條絲巾等等都烘托和反映了編創者增強作品效果的意圖,也烘托和提示了舞蹈者的角色身份以及所處的時代和環境,顯示了此時此刻舞者所要表現的意境和心情。道具在舞蹈中的運用豐富多彩,因此,我想以個人的觀點來闡述道具在民族民間舞蹈中的運用。
[關鍵詞]道具 民族舞蹈 風格特點 發展趨勢
舞蹈所用的道具幾乎囊括了生活中可以用到、見到的各種工具和物品.從古至今,我國的道具是特別豐富多彩的。例如:器物方面的勞動工具、戰鬥武器、樂器禮器、餐具玩具等等;服飾方面的袖帶巾帽等,手持小件日用品的扇帕傘杖等等;自然界植物方面的花啊枝啊、樹葉啊、稼禾啊、條藤啊,凡是世上有的,舞蹈中幾乎都有。只要你想的到,舞蹈編導也都能通過想像並創造出來用於舞蹈之中。在民族民間舞蹈中,道具運用的種類繁多,而且形象生動,富有內涵。無論哪種道具,都來自生活,並經過藝術加工。它們從生活中提煉的舞蹈動作與表演是協調的,並起美化舞蹈形象的作用。
一、道具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運用的種類
中國民間舞蹈中所涉及的道具種類十分繁多,由於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要了解各個民族民間舞蹈的特殊性,同樣要了解舞蹈背後以及在舞蹈中使用道具的淵源、背景。服飾與道具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標志。(1)漢族。山東鼓子秧歌中的「鼓」、「棒」、「傘」 ;安徽花鼓燈中的盤鼓;東北秧歌中的手絹花和扇花;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等。(2)藏族。藏族舞中的熱巴,是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中的氂牛尾和鈴鐺,單柄手鼓和長鼓槌都是主要道具。(3)蒙族。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舞者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盅碗舞,亦稱「打盅子」 。技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筷子舞,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兩臂鬆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4)維族。盤子舞,俗稱「頂碗小碟舞」,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手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並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5)朝鮮族。象帽舞,舞者戴特別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轉和飛舞。技巧越高,頭上的長纓就越長。有時舞者手中擊打著小鼓來作表演。長鼓舞,表演者身挎杖鼓,左右手持竹鍵敲打鼓面,擊鼓起舞。 這些無不體現各民族運用道具的種類之多,且更可見的是民族特殊性決定道具運用的特點。
❺ 贊美舞蹈的佳句
朝鮮族舞蹈朝鮮族舞蹈優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裊娜,如仙鶴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剛勁跌岩,活潑瀟灑,反映了明朗激昂與細膩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因為朝鮮族歷來受漢族的儒家「中庸」思想嚴重,「禮」學這潛意識的體現出,朝鮮族舞蹈具有風韻典雅,含蓄等特色.「對稱」關系更是朝鮮舞蹈中的重要體現.首先,從動作上看,朝鮮族舞蹈動作多是圓形的.手臂是圓形的,身體是圓形的,路線也是圓形運動,因此不管是靜態造型還是動態運動軌跡都體現出這種完美的對稱方式.例如朝鮮族舞蹈中的典型動作「劃圓手」.即是由小臂帶動經手腕到指尖的劃圓動作.又如「翻攤扛手」:雙手交替做扛頂手時,兩只手運動路線是對稱的,一隻手頂起後向下落,另一隻手抽起向上,頂起的手油手心向上轉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則手心向下轉至手心向上,最後落於橫開手位時已經變化為一陰一陽相互平衡的狀態.從舞蹈形態角度看,朝鮮舞蹈在形態上體現為圍、檸、含、曲、圓,主要的動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態由主要體現在手臂、手位上.然而,不論是折臂行,還是各種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對稱」關系.在舞蹈中體現為一種整齊、沉靜、穩重、和諧之美感.從表演形式上,特別是氣息運用上朝鮮舞蹈也體現出「對稱」關系.氣息運用是朝鮮舞蹈表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動律與風韻、內在美與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過特有的節奏形勢,經由呼吸方法及氣息運用達成的.每種節奏都有其特定的鼓點和鼓擊方法,亦有與其特點相應的舞蹈動作,而且要求舞者的呼吸必須與節奏相吻合.。
1、那踏節的盤和鼓已經擺好,舞人從容而舞,形舒意廣。她的心邀游在無垠的太空,自由地遠思長想。開始的動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來、又像是往。是那樣的雍容不迫,又是那麼不已的惆悵,實難用語言來形象。
接著舞下去,像是飛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傾。不經意的動作也決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應著鼓聲。纖細的羅衣從風飄舞,繚繞的長袖左右交橫。絡繹不絕的姿態飛舞散開,曲折的身段手腳合並。
2、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於杳遠幽冥。志在高山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盪盪之情。
3、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彷彿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雲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冷於耳畔,手中摺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雲若龍飛若鳳舞。
4、蕊宮間苑。聽鈞天帝樂,知他幾遍。爭似人間,一曲采蓮新傳。柳腰輕,鶯舌疇。逍遙煙浪誰羈絆。無奈天階,早已催班轉。卻駕彩鸞,芙蓉斜盼。願年年,陪此宴。
5、忽如間水袖甩將開來,衣袖舞動,似有無數花瓣飄飄盪盪的凌空而下,飄搖曳曳,一瓣瓣,牽著一縷縷的沉香。
描寫舞姿優美的句子
1、芭蕾舞演員精彩的單腿飛轉,那是力的旋律;健美運動員塊塊隆起的肌肉,那是力的線條;賽跑健將風馳電掣般的沖刺,那是力的速度。
2、她們熱情萬分,默契十足的與舞伴邁著優雅的步子。
3、她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白凈的瓜子臉,彎彎的眉毛下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她愛唱歌,更愛跳舞,還參加了校舞蹈隊呢!她穿著那件紅地白花的連衣裙,跳舞時,動作優美極了!
4、她做好了准備動作,音樂輕輕的,她也隨著音樂的節奏,變化著動作。她站在教室中央,錄音機里放著孔雀曲。這位舞姿優美的同學時而腳步輕緩,像平湖裡推涌的波浪;時而又想卷在旋風里的樹葉,疾速飛轉……她的舞姿輕盈時如春燕展翅,歡快時似鼓點跳動,緩慢時如低音琴聲,高興時似小鳥雀躍,顯得十分瀟灑、優美、舒展。全教室都洋溢著她的熱情。
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
演出總會有結束的時候,但我生命中的舞蹈永不謝幕。——楊麗萍
舞蹈是有節拍的步調,就像詩歌是有韻律的文體一樣。——弗蘭西斯·培根
腳趾尖上的光輝,是歲月刻苦出來的華麗!——西里尼奧
(5)舞蹈道具變成劍瞬間被制服擴展閱讀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內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
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為目的、演員高超的技藝不以反映生活、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為其存在的前提,或容是不以舞蹈內容出發采選取相應的舞蹈動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員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發,那就會使舞蹈作品由於內容和形式的脫節,或是缺乏藝術的完整性,而陷於失敗,舞蹈演員的技藝本身也就淪入了雜技性的技巧表演,而喪失了舞蹈藝術的基本品格。
參考資料:舞蹈與藝術 網路
1 女子的頭埋在長長的水袖下,樂聲起,水袖猛然甩開,那妖艷般的臉龐展現在眾人眼前。踏
著碎步往後退了幾步,飛快地旋轉起圈來,藍色的水袖隨身起舞,一邊旋轉一邊慢慢的飛起,
在空中定格,如仙如幻,迷醉眾人。
2 那歡暢淋漓的舞姿,那優美嫻熟的動作,那千般嬌姿,那萬般變化,似孔雀開屏,似蓮花綻
放,似飛龍穿梭。台下雷動的掌聲,不單是對美的愉悅,力的喝彩,生的贊嘆,更是感化的激
動,靈魂的洗禮和放飛!
3 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
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於杳遠幽冥。志在高山
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盪盪之情。
4 指尖劃出令人痴迷的弧度。旋轉在寂寞的邊緣。發與裙角在午後微弱卻依舊溫暖的斜陽中飄
散。彷彿全世界都投入到韻律中,聽到了時間斷裂的聲音,因你的舞動。
5淺色羅裙繚姿鑲銀絲邊際,水芙色紗帶曼佻腰際,嚼著笑意,飄然轉旋,明璫亂墜,綺袖並
起。踏著細碎的舞步,輕雲般曼舞,衣袂飄飛,飄忽若神,婀娜多姿,眸光流轉間奪人呼吸。
1. 舞蹈根據音樂表演,它從音樂汲取自己的內容。
2. 舞蹈應該純潔而又堅強,使人們不得不說,我們看到的是靈魂在舞動,一個展露在光明裡的、無比純潔的靈魂。使舞蹈有了生動的形象。
3. 舞蹈家的使命就是要表現最道德、最健康、最美好的事物。
4. 舞蹈運用不同於自然界的獨特語言來表現人體的美,反過來,舞蹈又使人體變得更美。
5. 舞也者,詠歌不足,故手舞之,足蹈之,動其容,象其事。
6. 舞蹈家應該像火焰一樣炙熱而不沉重,即使是熊熊大火,也不會有絲毫重量。
7. 舞蹈,應該成為光明和純潔的美好化身。它應該純潔而又堅強,使人們不得不說,我們看到的是靈魂在舞動,一個展露在光明裡的、無比純潔的靈魂。
8. 真正的舞蹈是一種恬靜的表現,它受制於內心情感的深層節奏。
9. 沒有人在乎你跳得好不好。只要跳起來就行!偉大的舞者並不因為技術而偉大,是因為激情而偉大!
10. 舞蹈藝術是人類文化上最崇高的,同時也是最普及的一種表現。
11. 有音樂,靈魂便不會寂莫,用美妙的音符,編出燦爛的人生樂章。
12. 我在刀尖上舞蹈,沉重也好,輕盈也罷,從腳底到心裡,終究是蔓延的疼痛。
13. 舞蹈者必須像雕刻家一樣,經常在生活中研究這種靜止時的姿態,而創造運動中靜止的美。
14. 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15. 舞蹈就是一種以人的身體為材料的藝術加工品。
1、九天舞,舞九天,一舞天地一蹁躚;二舞天昏地也暗,三舞天風徹月寒;四舞轉動乾坤力,五舞滄桑一瞬間;六舞星辰隨我轉;七舞鬼神也靠邊;八舞造化生死逆,九舞舞動九重天。九天舞,一舞一動天!——風凌天下《傲世九重天》
2、一舞傾城覆國怨 ,再舞萬世蒼生顏 ,撥琴弦傾人心醉紅顏 。——璇璣《秦時明月》
3、綻不完的笑容,溢不盡的恩寵,款款是你輕點的舞姿,是你翩翩的倩影。——簡媜《水問》
4、模糊了你的容顏,夢中傾城,一襲曼妙舞姿,搖曳的錦瑟無涯,動盪了多少繁華盛世。——《情生一念,遺落了多少紅塵荒蕪》
5、華麗的舞台上,五彩的燈光中,舞台上閃現的煙花里,兩個如仙子般美麗的身影踩著輕盈的舞步很有節奏的旋轉著,高貴無比的華爾茲被他們演繹得精彩紛呈。——丫丫《天國里的許願樹》
6、她以柳代劍,縱身起舞,妙曼的姿態如雲朵舒捲,所有人凝望著她的舞姿,只覺得此時樓前黃塵土地化為了結綺樓閣,窄袖布衣瞬間蛻變為七重錦衣。——側側輕寒《簪中錄》
7、寬大的貂裘在她那一轉之間,如同白梅一綻,她輕盈的一步落入他的眼中勝過最美的舞姿。——《錯嫁之盛世王妃》
8、虛空中的它們,如一場黑白默片時代的愛情舞劇,情意綿綿,卻又總是欲訴還休,而路燈光芒籠罩下的它們,則如一群晶瑩的自然精靈在縱舞,雖無人觀賞,卻獨自美麗,從黑暗的墟茫深處透出奢華的絢爛。——桐華《最美的時光》
9、純真一笑伴隨輕盈舞步,演繹粉紅色的少女篇章。——許可可
10、每一個晨光熹微,每一縷清風乍起,都記得你的舞步和旋律,時光會證明,夢想可棲息。——章珈琪《明媚正當時》
《駐馬聽·舞》
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
白居易(唐代)《胡旋女》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爭能爾不如。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園中冊作妃,金雞障下養為兒。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從茲地軸天維轉,五十年來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數唱此歌悟明主。
岑參(唐代)《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
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此曲胡人傳入漢,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 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 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 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 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 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可知矣。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傾動昏王室。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王暕(南北朝)《詠舞詩》
從風回綺袖,映日轉花鈿。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白樸(元代)《駐馬聽·吹》
裂石穿雲,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里欲偏斜。鳳凰台上暮雲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白居易(唐代)《霓裳羽衣舞歌》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螾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移領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祇應三度按。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鍾暮角催白頭。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答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眼前彷彿覩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我愛霓裳君合知,發於歌詠形於詩。君不見我歌雲「驚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見我詩雲「曲愛霓裳未拍時」。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薴蘿空處所。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只在人抬舉。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
左丘明(先秦)《季札觀周樂 / 季札觀樂》
吳公子札來聘。……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
1.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2.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的彩色,渲點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3.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4.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5. 舞蹈是有節拍的步調,就像詩歌是有韻律的文體一樣。
6. 腳趾尖上的光輝,是歲月刻苦出來的華麗!
7. 觀麗影俊俏,舞姿優美,身段苗條,風流灑脫
8. 奐秀花蕊。舞態從容意舒歸,俯仰往來態光輝。心遨遊兮思
9. 靈從夢繪。舉手望月畫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美。
10. 和舞一曲美盡現,迎得掌聲驚且嘆
11.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12.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李白《高句驪》)
13. 從風回綺袖,映日轉花鈿。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王暕 《詠舞詩》)
14. 汗浥新裝畫不成,絲催急節舞衣輕。落花繞樹疑無影,回雪從風暗有情。(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舞》)
15. 情多舞態遲,意傾歌弄緩,舉腕嫌裳重,回腰覺態妍,羅衣姿風引,輕帶任情搖。管清羅薦合,弦驚雪袖遲。逐唱會纖手,聽曲動蛾眉。凝情眄墮珥,微睇托含辭。日暮留嘉客,相看愛此時。(何遜《詠舞妓詩》)
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❻ 請問一下公孫大娘舞什麼劍
公孫大娘:盛唐時人,籍貫、身世不詳,是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安史之亂後,她的學生李十二娘仍在四川一帶獻藝。「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對公孫大娘劍舞的描寫。鄭_《津陽門詩》描寫唐明皇生日千秋節宮中舉行盛大樂舞表演時:「公孫劍伎方神奇」,並自註:「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明皇雜錄》載,「上(玄宗)素曉音律。時有公孫大娘者,善舞劍,能為「鄰里曲」、「裴將軍滿堂勢」、「西河劍器渾脫」。遺妍妙,皆冠絕於時。公孫大娘不僅舞技高超,而且擅舞多套「劍器舞」,除杜甫詩序中提及的「西河劍器」、「劍器渾脫」外,還有「裴將軍滿堂勢」、「鄰里曲」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裴將軍滿堂勢」,想來是指根據裴_將軍獨到的舞劍技藝改編的一部舞蹈,其間地位調動很大,滿場飛舞,驚心動魄,是猛厲無比的劍舞。
更多關於公孫大娘舞什麼劍,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4bfd9161582256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❼ 唐代著名舞者公孫大娘使用的舞蹈道具是什麼
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 世事浮雲,以公孫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藝,最終結局卻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終。
據傳當年草聖張旭,就是因為觀看了公孫的劍器之舞,因而茅塞頓開,成就了落筆走龍蛇的絕世書法。
❽ 舞蹈道具有哪些
扇子、手絹、手鼓、水袖、劍。
1、扇子
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傳統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
2、手絹
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也叫手帕,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現正逐步被紙巾替代。另外,手絹是部分劇種所用的道具,用雙手舞動或轉動以增加戲的效果。
3、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個大類別,是一種打擊樂器。各地、各民族稱謂不同,製法也稍有差別,其中最為典型的維吾爾達卜。在中東和中亞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手鼓樂器。其中"達卜"是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於新疆。
4、水袖
水袖功是中國戲曲的特技之一。水袖是演員在舞台上表達人物感情時放大、延長的手法。基本簡介它來自於戲曲舞蹈中,今天的中國古典舞借鑒和繼承了戲曲舞蹈獨特、鮮明的風格和形態,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5、劍
在東方和西方文明中,劍都是一種地位比較高的武器。在中國古代,劍被稱作「百兵之君」,常常被當作一種高貴的裝飾品。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歡佩劍以顯示身份。
此外,劍也被當作一種儀式道具,比如在中國道教儀式中,劍常常被作為一種降伏妖魔的法器;在歐洲,劍被用於冊封爵士與騎士,這個習慣一直流傳到今天。
❾ 簡單又好跳的古風舞有哪些
1、扇舞丹青
古典舞《扇舞丹青》是96級中國舞編導班的畢業晚會上的一段古典舞身韻表演,雖然只有一分多鍾,但一向喜歡玩扇的佟睿睿把這一普通的傳統道具揮舞得「似扇非扇」、「似劍非劍」,表現出來的藝術意象是「畫中有舞」、「舞中有畫」。
這正好被古典舞系老師慧眼所識,又恰逢「桃李杯」比賽在即,於是把小小的身韻性扇舞擴展、創作成一個參賽作品,由古典舞系大專班最優秀的學生鄒亞童表演。
❿ 古典舞男子劍舞使用的道具是軟劍,那麼舞者在運用它來完成動作的時候是哪裡發
順水推舟,一氣呵成的順勢。
舞者在完成動作時即能有順水推舟,一氣呵成的順勢,又能在動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種特定的節奏。
最常出現的曲線是圓。圓是其運動的核心規律,雖然舞者走向,動作不盡相同,但是都是在劃圓,在劃圓的同時身體的各個部位也都呈現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