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慣用的答案是,杜絕攀比和早戀。大概是覺得眾人都穿上千篇一律、絕不合體的校服,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也記不清你的容顏。
我讀初中那會兒,學校甚至對男女生的發行有嚴格要求,男生必須板寸,女生短發不過耳。老師們諄諄教誨:把一門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對異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為了避免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牧羊人選擇了集體圈養,砍斷所有出路,一了百了干凈利落。
以攔腰折斷取代循循善誘的校園教育,與耍流氓何異?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校服,真是一個純潔的字眼。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歲的初戀......
換個校服就能預防早戀未免太想當然了。相反,這種做法,不能正確展現男女成長中性別特點的衣服,不利於青春期少年樹立正確健康的性別意識,也不利於性別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對。
學生們並沒有生機勃勃的活力。
同時,應試教育的改革也應該加速,如果學生只是考試的工具,教育機構與學校不注重個人的內在發展,即使校服再好看,卻也顯示不了任何的朝氣與校服該有的風采。
-End-
2. 中國校服大多以寬松舒適為主,校服曾經帶給過你哪些美好的回憶
中國的校服大多與寬松舒適為主,這才更加符合學生的青春氣息和精神面貌,學生時代,我們總是嫌棄自己的校服不夠漂亮不夠洋氣,但不可否認,校服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回憶,校服曾經帶給過你哪些美好的回憶呢?
還記得在畢業的那天,同學們都在瘋狂的拍照留念,希望能夠給自己這三年的青春留下一些能夠保留終身的東西,而在我們班掀起了一場校服的狂歡,很多同學都拿著自己穿了三年的校服,在班裡到處傳說,希望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校服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那個時候寫滿名字的校服,對我們來說,充滿著特殊的意義,是青春獨一無二的回憶。現在已經畢業多年,有一天在大街上偶然看到了一個穿著我們當年獨一無二的校服的人,還是感到無比親切和懷念。
3. 回收舊衣服賣到哪裡
1、從事收舊衣服行業收完之後,可以賣給服裝廠或者說往非洲出口。
2、舊衣服當中品相比較好的,經過消毒處理之後,可以在當地直接銷售。
3、把舊衣服打包之後推薦給企業,很多企業都喜歡往國外捐衣服,可以把衣服做出包裹賣給企業就可以將衣服送到非洲。
4、還可以放到網上的二手交易平台賣。
回收舊衣服分類有以下幾種:
1、舊衣服統貨:就是沒有分揀的,統收來的舊衣服。其中箱子貨和小區貨質量和價格要高於一般統貨。
2、夏季舊衣服:分揀出來的夏天衣服,通常出口到國外,或者某些市場做二手衣服。
3、舊兒童裝:6歲以下的孩子衣服。也可以按照布料分類。
4、舊秋冬裝:棉襖,羽絨等。
5、舊內衣禮服:就是胸罩,禮服,內衣內褲。
6、舊校服軍服:校服和軍服,爛的通常不要。
7、舊牛仔衣褲:牛仔布的。
8、舊羊毛衫/毛衣:可以按顏色分,居多都是白色的。
9、舊皮草/毛領:毛領就是很多冬天衣服,領上有毛的。
10、布料成品分類:廢布-無紡布-下腳料-牛仔面料-廢家紡料-編制布-擦機布-廢舊真皮-人造革-開花料-庫存布料。
11、布料分類:白布料-棉褲-亞麻-滌綸-滌棉混紡-錦綸-羊毛-腈綸-氨綸-萊卡。
4. 中國校服的由來
【中國校服發展史】
中國一百年校服的變化(19張)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咯,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鏘、鏘~~~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對於校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校服將會變得怎樣也不好下結論,我們也不妨試目以待。
網路「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運。
5. 中國的校服什麼時候出現
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6. 中國校服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校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近代學堂,當時校方已開始發給學生統一的衣服、帽子、靴子,並從傳統服裝漸變為西式制服。1920年後,中國各地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學明文規定必須穿長袍。之後標准校服演變為男生著中山裝,女生穿陰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菁菁校園,無處不張揚著春潮熱力;年輕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每一個角落。而校服——正是這飛揚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流動的風景。近百年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7. 有好多舊校服怎麼辦
如果校服尚且完好,自身又用不上,不妨捐出,用於幫助那些沒有貧苦地區孩子,畢竟,有可能你之無用衣物,卻是他人賴以生存之本!
8. 以前的老款校服現在還有的買嗎
現在很難再買到以前老款的校服,因為老款校服的材質現在已經不正常了,所以都是新款為首了。
9. 據說中國校服又大又丑不改的原因主要是有3個好處!究竟是什麼
中國的校服雖然很醜,但是它能減少成本,同時也給學生的家庭減少負擔。校服不是學生拿來攀比的工具,所以學校一直採用價格比較低廉又耐磨的布料來製作校服,因為這能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學校里的學生家庭背景都不同,有的學生家裡可能比較窮,他們根本拿不出太多的錢來買校服,所以學校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一直沿用原來形式的校服。
學校讓學生穿校服本來就是為了培養他們的團結意識。學校讓學生穿校服本來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讓學生們能有集體意識,無論什麼樣的校服穿在他們的身上都能彰顯青春的活力,而且作為學生也沒到比美的時候,只要穿著舒服就可以了。
10. 小學門衛為何每年都回收畢業生舊校服然後再出售
支持這個門衛大哥的做法,舊校服回收再轉讓給那些需要的同學,確實是一舉多得的事情,減輕了學生的家庭負擔,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還有利於環保。需要注意的是,舊衣服要洗干凈,還要做好消毒,防止傳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