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中國的戰爭動員制服

中國的戰爭動員制服

發布時間:2022-09-26 17:12:29

『壹』 67.什麼是戰時兵員動員

戰時兵員動員指在國家發布戰爭動員令以後,迅速徵集預備役人員,按戰時編制將軍隊補充滿員,擴編現役部隊,組建新的部隊,保證軍隊和其他武裝力量由平時體制轉入戰時體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九章戰時兵員動員第四十九條:為了對付敵人的突然襲擊,抵抗侵略,各級人民政府、各級軍事機關,在平時必須做好戰時兵員動員的准備工作。

(1)中國的戰爭動員制服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九章戰時兵員動員第五十條,在國家發布動員令以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軍事機關,必須迅速實施動員:

(一)現役軍人停止退出現役,休假、探親的軍人必須立即歸隊;

(二)預備役人員、國防生隨時准備應召服現役,在接到通知後,必須准時到指定的地點報到;

(三)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負責人,必須組織本單位被徵召的預備役人員,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報到;

(四)交通運輸部門應當優先運送應召的預備役人員、國防生和返回部隊的現役軍人。

第五十一條:戰時根據需要,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決定徵召三十六周歲至四十五周歲的男性公民服現役,可以決定延長公民服現役的期限。

第五十二條:戰爭結束後,需要復員的現役軍人,根據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復員命令,分期分批地退出現役,由各級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貳』 專武幹部服裝樣式

一般就是這個樣子。

佩戴人武部的肩章,陸軍領花,佩戴姓名牌(是幹部,區別於戰士),但不佩戴資歷章(因為工作年限不計入軍齡),佩戴「國防動員單位」臂章。

『叄』 預備役部隊和民兵一樣嗎

有區別
預備役部隊的性質和任務與民兵有所不同,民兵是我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戰時要配合部隊作戰,堅持游擊戰爭,保衛地方,支援前線。同時,它又是戰時兵員動員的基礎。而預備役部隊是以現役軍人為骨幹,預備役軍官和士兵為基礎,依照現役部隊的建制組建起來的,是戰時我軍實施快速動員的一種組織形式。預備役部隊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授有軍旗、番號,實行統一的編制,戰時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建制地動員集結,轉為現役部隊。
民兵不穿統一的制服,不穿軍裝,而預備役呢,是裝制服的。在兵役法中民兵是群眾性武裝組織,而預備役組織是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序列的。
民兵和預備役的一個區別,簡單的講民兵是就地執行任務,預備役部隊作為戰爭動員的一種形式,一有情況馬上就成建制的拉走,轉服現役。

『肆』 人武部如何做好戰爭動員准備

這個比較全面http://ndm.jsol.net/law/gfdongy.htm

國防動員

國防動員,是國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到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關繫到國家的安危。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全面戰爭,還是局部戰爭;常規戰爭,還是非常規戰爭,都離不開動員。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動員工作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作用越來越明顯。沒有充分的動員准備,就難以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動員工作,不斷完善動員法律規范。如法國,經過多年的積累,目前已有各種動員法令法規40餘個,主要包括《法國總動員法》、法國人力動員法》、《法國物力動員法令》等。再如美國,1935年2月,國會通過了《克拉克法案》,對戰時動員狀態下的資本發行、戰時資源管理、戰時貿易、海戰保險等作出規定,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動員法規。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在總結戰時動員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並修改了一系列動員法律規范,見諸於《1947年國家安全法》、《美國國防生產法》、《武裝部隊後備役法》、《戰略與重要物資儲存法》等重要法律之中。

我國對於動員法律制度建設也比較重視。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故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就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動員方面的規定。如1932年7月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關於戰爭動員與後方工作的訓令》,對動員機構的建立,人力物力動員的內容和許可權等,作了明確規定。此後又頒布了《陝甘寧邊區政府關於動員及代雇民夫牲口的規定》、《陝甘寧邊區戰時動員物資辦法》、《陝甘寧邊區戰時各級動員委員會組織規程》等,這些規范性文件的頒發實施,對於保證人力、物力動員的順利進行,支持革命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加強我國的動員工作,我國最高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軍事機關曾先後制定頒發了大量法律性文件。現在,國防法又以專章對國防動員作出了明確的規范。

第一節 國防動員的內涵和分類

一、國防動員的內涵

國防動員,亦稱戰爭動員或動員,在1916年法國的《軍語詞典》即出現這一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各國對戰爭動員活動的不斷改進,動員這一概念也就不斷被賦予新的涵義。今天,動員作為各國公認的固定概念,國際上通行的軍事術語,已被普遍地使用。中國的情況略有特殊,即「動員」這一概念有兩種涵義:是在軍事用語上指戰爭動員或國防動員;二是在普通用語中格動人們參加某項活動。為了區別起見,在一些情況下應用「戰爭員」或「國防動員」,以便對其涵義加以限制,避免與第二種涵義相混淆。但在有些情況下,由於大的前提明確,不會產生異義,為避免累贅,也往往使用「動員」。這樣,在軍事術語中就出現了「戰爭員」、「國防動員」和「動員」並用的情形,但它們涵義相同,只是由於使用的場合不同,有時加以限制,有時不加限制。在國防法中如使用「動員」一詞,顯然屬於不加限制的情況。我國兵役法第48條中所用的「動員」,也是指「戰爭動員」或「國防動員」。

當前,世界各國的辭書對「動員」的解釋不盡相同,《中國軍事網路全書·戰爭動員分冊》對動員的解釋是:「國家採取緊急措施,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戰爭服務。」根據這一定義以及其他國家的有關解釋,我們對動員可以作如下幾點理解:

第一,動員的主體,通常是國家(或政治集團)。動員是一種高度體現國家意志,維護國家利益,在國家的授權下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行為,是國家履行職能的特殊表現。無論實行何種社會制度的國家,所進行的戰爭動員活動都反映著國家統治階級的政治目的。

第二,動員的對象,是一切能夠為戰爭服務的「人力、物力、財力動員涉及到與戰爭相關的所有因素。首先,動員的主要對象是人。人是進行戰爭的主體,人的素質和條件、狀態,直接影響到動員的質量。在人的動員中,武裝力量的動員又是核心,並且是全部戰爭動員活動的重點。動員的初始涵義,原本是使軍隊由平時狀態轉為戰時狀態,使後備役人員轉為現役,後來隨著「動員」涵義的擴展,不再僅僅限於武裝力量,但兵員動員仍然是整個動員的中心。因為武裝力量是戰爭的直接參加者。武裝力量動員之外的其他動員,基本上都是圍繞武裝力量進行並為其服務的,最終也要通過武裝力量才能對戰爭發生影響。其次,是物力的動員。武器、裝備和物資的生產、儲備、籌措,早已成為戰爭動員的重要內容。現代戰爭特別是高技術戰爭,對物力的依賴更強,對物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再次,是財力的動員。戰爭是經濟實力的競爭,要靠強大的財力支撐,財力是戰爭賴以進行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現代戰爭特別是高技術戰爭條件下,財力的巨大消耗,使戰爭對財力的依賴性大大加強。一個國家財力的強弱,對於國民經濟動員能力的高低及其動員程度消長,對於能否堅持戰爭,奪取戰爭的勝利有重大影響。

第三,動員的手段,是國家(或政治集團)「採取緊急措施」,通過轉變體制而形成的動員機制。由於戰爭具有突然性、緊迫性、危急性等特徵,因而動員必須採取緊急、特殊、非常的手段。由於戰爭與和平是兩個不同條件下的特定狀態,為適應戰爭要求,動員必須將平時體制轉變為戰時體制,以保障戰爭機器的運轉。具體而言,就是要將法制措施、行政命令、政治發動、教育宣傳等各種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實施高度集中的領導與指揮、周密而嚴格地計劃和部署。統一掌握、調動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發揮其效能。附員的手段中,既有發動、調動、調整、發掘的一面,又有統制、管制、限制的一面,前者為主,後者為輔,二者相輔相成.

第四,動員的實質,是將戰爭潛力轉化為戰爭實力。在動員之前,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方面的力量,雖然具有影響戰爭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畢竟是潛在的,不是現實的。動員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採取特定的手段將其轉換為戰爭實力,一切為了戰爭,一切服務於戰爭。在有些情況下,動員也可能不是為了直接參戰。比如為了威懾敵對國家而進行「引而不發」的動員,為了防止意外而進行「備而不戰」的動員。但它們並未改變戰爭動員的實質,因為它們同樣進行了從戰爭潛力向戰爭實力的轉換。可以說,它們是戰爭動員的特殊表現形式。

第五,動員的作用,在於奪取戰略主動權,全力保障戰爭的實施。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①動員是確定戰略目標的依據之一。制定戰略目標,必須考慮國家的動員能力。只有加強平時的動員准備,重視開發和積蓄戰爭潛力,增強戰爭實力,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駕馭戰爭全局。②動員是國家迅速實現平戰轉換的關鍵。通過動員,軍隊才能由平時狀態轉為戰時體制,實施戰略展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各個領域才能迅速轉入戰時軌道,形成強大的戰爭實力。③動員是奪取戰爭主動權的重要條件。戰爭是雙方實力的對抗,也是雙方綜合國力的較量。奪取戰爭主動權,不僅與軍事戰略直接相關,而且與綜合國力的消長也有很大關系。通過動員,才能及時形成戰爭所需要的各種力量,為奪取戰爭的主動權提供基本條件。④動員是保障戰時軍需民用的根本措施。通過動員,才能重新分配與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統籌安排軍需民用,重點保障軍隊所需要的兵員,保障擴大軍工生產所需要的勞動力和原材料等。

第六,動員的過程,分為平時的動員准備和戰時的動員實施。動員准備是動員實施的基礎。平時做好動員准備,積蓄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後備力量,不僅對戰時實施快速動員,奪取戰爭勝利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起到遏制戰爭、威懾敵人的作用。動員的實施是依據國家發布的動員令和動員計劃組織實施的過程。在大規模戰爭中,動員不是一次性行為,而可能貫穿於戰爭的全過程,根據戰爭的需要反復進行。能否有效而持續地實施動員,不僅取決於一國的領土、人口、資源和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等方面的條件,取決於社會制度和戰爭性質、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還取決於組織動員的能力和動員准備的程度等。

二,動員的分類

對於動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按規模可以分為總動員和局部動員。按方式可以分為公開動員和秘密動員。公開動員是公開發布動員令,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實施的動員;秘密動員是在各種偽裝措施掩護下隱蔽實施的動員。按戰爭進程可分為戰爭初期動員和持續動員。戰爭初期動員是在戰爭爆發前後較短時間內所進行的動員;持續動員是在戰爭初期動員後所進行的動員。有的國家把臨戰前或遭敵突然襲擊時所進行的動員稱為應急動員。按性質可以分為戰略進攻的動員和戰略防禦的動員;戰略進攻的動員是先發制人的動員,其特點是在對方無准備的情況下組織實施;戰略防禦動員是一種後發制人的動員,其特點是在對方掌握戰爭主動權的情況下組織實施。

在我國國防法的規定中,主要從動員的規模這一角度,將動員分為總動員和局部動員。

.....................

『伍』 民兵屬於預備役嗎

不屬於
預備役部隊的性質和任務與民兵有所不同,民兵是我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戰時要配合部隊作戰,堅持游擊戰爭,保衛地方,支援前線。同時,它又是戰時兵員動員的基礎。而預備役部隊是以現役軍人為骨幹,預備役軍官和士兵為基礎,依照現役部隊的建制組建起來的,是戰時我軍實施快速動員的一種組織形式。
    預備役部隊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授有軍旗、番號,實行統一的編制,戰時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建制地動員集結,轉為現役部隊。
民兵不穿統一的制服,不穿軍裝,而預備役呢,是裝制服的。
  在兵役法中民兵是群眾性武裝組織,而預備役組織是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序列的。
民兵和預備役的一個區別,簡單的講民兵是就地執行任務,預備役部隊作為戰爭動員的一種形式,一有情況馬上就成建制的拉走,轉服現役。

『陸』 我國古代的戰爭動員是怎樣

通過保甲法動員的,古代中國五戶為一甲,五甲為一保,戰爭時,保長協助官府動員百姓,如果反戰情緒嚴重,就要動用官兵強拉壯丁,對於反抗和逃亡的要治罪,可能會觸及連坐法。

『柒』 現在中國軍事實力怎麼哪個國家的武器最好

美國《國防防務周刊》最新評估 全球軍事強國綜合實力最新排名如下: 第一名:美國 第二名:俄羅斯 第三名 中國 第四名:德國 第五名:印度 第六名:英國\日本 第八名:法國 第九名:澳大利亞 第十名:西班牙 第十一名:泰國 第十二名:以色列 第十三名:阿根廷 第十四名:巴基斯坦 第十五名 韓國 文章對中國軍力評估說:中國陸軍在戰爭動員機制上,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中國可以在短時間內,募集到超過一千萬的具有良好素質的優秀兵員。因此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含美國在內,都不可能想像在中國本土與這支軍隊地面作戰。文章還說,中國具有強勁規模的核武器二期製造生產能力。所謂二期能力是來自美國核能研究中心的理論。他是指,在國家處於被大規模侵略的時期,依舊保存有一定的核武器生產製造規模。中國核武基地,多在西南。西北的深處腹地。而這里又是很難被短時間攻陷的地區。 法國前軍官、亞洲軍事顧問專家蒙希普拉蒙迪認為(在海外不斷關於中國軍事定位問題的爭論中,他的看法獲得比較好的認同):以綜合實力全球前7名排名應該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日本和印度。 他分析:論陸軍力量,位置依次為:中國、俄羅斯、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 論空軍力量前七名: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法國和以色列; 論海軍力量依次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印度、法國和中國。 中國資深軍事評論員張召忠認為:1。就核武器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五位;2。就潛艇兵力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兩位;3.就水面艦艇而言,中國名列前八位;4.就作戰飛機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四位;5。就坦克裝甲車輛和輕武器而言,中國名列世界第一位。 總之,從綜合軍事能力上來看,中國在世界上排名近年來大大提升,基本上排在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之後,第五位左右。 日本方面則認為:在常規部隊指數方面,排名依次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朝鮮、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日本和法國;在國防開支指數方面,報告將排名順序定為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和沙特。

『捌』 什麼是戰爭動員戰爭動員的作用

戰爭動員是國家採取緊急 措施 ,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戰爭服務。那麼你對戰爭動員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戰爭動員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戰爭動員的概述
動員按規模分為總動員和局部動員;動員按方式分為公開動員和秘密動員;動員按時機分為戰爭初期動員和持續動員。動員的各項准備工作主要是在平時進行。決定實施動員的許可權,屬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常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發布動員令。動員屬於戰略問題,涉及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 文化 教育 、科學技術、外交等一切領域,關繫到國家的安危,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有決定性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戰爭規模和消耗的不斷增大,動員也不斷發展,主要表現在:①動員的范圍擴大。②動員的速度加快。③動員的數量增多。④動員的准備加強。

國家動員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革命戰爭中,創造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黨動員、全民動員的 方法 ,依靠革命政權,在革命根據地,成功地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革命戰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主要做法是:①進行政治動員,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②武裝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援人民戰爭。③採取層層升級的辦法,補充和擴大人民軍隊。④自力更生,發展經濟,保障軍需民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為支援朝鮮人民抗美戰爭,進行了局部動員。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號召下,廣大青年踴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並肩作戰,奪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國家或政治集團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戰爭服務所採取的措施。簡稱動員。有的稱國防動員。通常包括武裝力量動員、國民經濟動員、科學技術動員、人民防空動員和政治動員等。武裝力量動員是將軍隊和其他武裝組織由平時體制轉為戰時體制,迅速補充兵員和武器裝備,擴大軍隊。國民經濟動員是把和平時期的經濟轉入戰時軌道,充分調動國家經濟力量,保障戰爭的物質需要。科學技術動員是國家統一組織科學技術部門和人員,從事戰爭所需科學技術的開發研究,研製新式武器裝備。人民防空動員是發動群眾,採取各種措施,防敵空襲,保護居民、經濟設施及其他重要目標。政治動員是國家對全體軍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政治鼓動,發動他們參軍參戰,支援前線,並爭取友好國家的同情和支持。戰爭動員,按規模可分為總動員和局部動員。總動員是在全國范圍內所進行的全面動員;局部動員是在部分地區或部門進行的動員。按方式可分為公開動員和秘密動員。公開動員是公開發布動員令,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實施的動員;秘密動員是在各種偽裝措施掩護下隱蔽地實施的動員。按戰爭進程可分為戰爭初期動員和持續動員。戰爭初期動員是在戰爭爆發前後較短時間內所進行的動員;持續動員是在戰爭初期動員後所進行的中後期動員。有的國家把在臨戰前或遭到敵人突然襲擊時所進行的動員,稱為應急動員。動員的全過程,可分為平時的動員准備和戰時的動員實施。決定動員實施的許可權,屬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動員令通常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發布。
戰爭動員的主要影響
戰爭動員屬於戰略問題,直接影響到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關繫到國家的安危。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無論是全面戰爭,還是局部戰爭,無論是常規戰爭,還是非常規戰爭,都離不開動員。
戰爭動員的地位和作用
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非常巨大,不僅是軍事力量的競賽,而且是交戰國綜合國力的較量,戰爭動員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1.戰爭動員是確定戰略目的的重要依據。

2.戰爭動員是國家迅速實現平戰轉換的根本措施。

與中國的戰爭動員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學校制服叫什麼意思 瀏覽:74
kz55童裝 瀏覽:43
洛陽米喜迪童裝專賣在哪裡 瀏覽:178
女裝道具哪裡買 瀏覽:347
穿校服唱歌的男生 瀏覽:582
七十五歲的退休老師穿上旗袍 瀏覽:281
童裝正品一手貨源 瀏覽:210
一看到男孩子穿格子襯衫就沖動哇 瀏覽:1
普及下高仿古馳皮帶與專櫃差多少 瀏覽:355
帶鐵環和別針的帽子 瀏覽:554
圖案酒紅色襯衫 瀏覽:760
怎樣挑選適合的羽絨服 瀏覽:66
太原外語科技實驗中學校服 瀏覽:165
校服上印奮進是哪個學校 瀏覽:378
六一兒童節童裝夏季 瀏覽:53
童裝搭配與陳列 瀏覽:808
嫩黃色西裝配什麼顏色的褲子好看 瀏覽:615
怎樣才能把衣塞裙子里 瀏覽:168
樂比悠悠童裝 瀏覽:747
男士羊衫冬季搭配圖片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