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毒校服的涉事企業
3年4次抽查不合格
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生產的「OUXIA」牌搖粒絨冬裝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該項目不合格表現為產品面料在染整過程中使用了含有該物質的染料造成的,由於這類染料含有偶氮基團,對人有可致癌性,且對人體的傷害不可逆,屬質量問題嚴重。
市質監局此次共抽查了22批次學生服產品,覆蓋本市主要生產企業,有6批次被檢測為不合格,合格率僅為73%,其中1款產品有致癌成分。
經檢驗,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生產的「OUXIA」牌搖粒絨冬裝(款號:OX2012005;規格型號:M 160/84A)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該項目不合格表現是產品面料在染整過程中使用了含有該致癌物質的染料造成的,由於這類染料含有偶氮基團,對人有可致癌性,且對人體的傷害不可逆,屬質量問題嚴重。
此外,上海飄歐服裝廠的學生服被檢出pH值超標;上海霖萱服飾有限公司、上海耕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半成人服裝科技有限公司的學生服產品標注纖維含量與實測結果不相符;上海安強制衣廠生產的學生服使用說明不合格。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內,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曾多次登上質監「黑榜」。市質監局2012年9月公布的抽檢結果中,該年2月生產的「OUXIA」學生服夏裝和春秋裝均因「使用說明」不合格被曝光;2011年8月公布的抽檢結果中,該企業2011年5月生產的學生服夏裝被檢測出pH值不合格。2009年,該企業生產的學生服夏裝也被檢測出pH值不合格。據了解,pH指標不合格主要是企業在染色與後整理工藝後續處理過程中水洗不充分,同樣影響穿著者的身體健康。
「浦東發布」表示,經核查相關情況,浦東質檢部門負責人表示,歐霞公司2009年、2011年學生夏裝被檢出ph值超標,2012年二季度學生服春夏裝使用說明標簽不合格,後經整改復查均已合格。
Ⅱ 毒校服的新聞調查
「不清楚供貨學校名字」
沒有能力為三四十所學校供貨,但他表示不清楚具體供貨的學校名字。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位於川沙新鎮川周公路7253號,注冊資本50萬元。昨日,早報記者來到位於川周公路附近的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規模不大,目前還處於放假階段,沒有工人上班,該公司有關人員王先生透露,公司本擬於20日恢復營業,不過由於此次事件,現開工時間尚未可知。
王先生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檢驗報告,該報告源自上海市紡織纖維質量監督檢驗站。據報告顯示,該批次抽樣日期為2012年11月23日,抽樣基數為50套,樣品數量為2套。檢測項目包括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使用說明等10項內容。經檢測,除了上衣衣袖上的一塊寬一厘米的黑布,被檢測出具有致癌物質的芳香胺染料,其他面料均為合格。
50套樣衣已經全部銷毀,此次檢測出的問題並非緣於加工環節,而是緣於對布料檢測工作上的疏忽。「廠家是按照校方要求確定校服款式,然後去紹興柯橋輕紡市場進貨,再拿回來加工,按照流程一般都會送往北京路上的檢測中心進行質量檢測,然而由於這批次量少,且只是樣衣,並沒有流入市場,所以疏忽了對它的檢測,不承想這么一塊裝飾用的小布料會出這么嚴重的後果。」
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發現了一塊「OUXIA」牌搖粒絨冬裝套裝(款號和規格型號同問題產品一樣)的標簽,上面顯示產品等級為合格品,由「檢驗員01」檢測。當被問及出問題的黑布購買自哪個商家,王先生表示他們沒有固定的合作廠商,看到好的就買下來,據他透露,該批次的黑布是出自柯橋輕紡市場的一家門市部,但具體的情況「自己也忘記了,並不是很清楚」。
該公司有一間備有十幾台縫紉機的加工間以及存放各種款式校服的雜物間。沒有能力為三四十所學校供貨,他表示不清楚具體供貨的學校名字。
對此,「浦東發布」表示,2012年四季度,市質監部門抽查了五三中學向歐霞公司訂購的50套搖粒絨學生演出服,演出服面料為紅色搖粒絨,里料為白色搖粒絨,三條黑色鑲邊。抽樣檢查中,2套演出服的黑色鑲邊面料被檢測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質監部門當即將剩餘的48套搖粒絨學生演出服全部扣押。50套演出服均未出售。質監部門已經對此進行立案調查。
「毒校服」事件是2013年初爆出的一起危害學生健康的生產責任事件。上海多所學校涉及此事件,此次共抽查了22批次學生服產品,覆蓋上海市主要生產企業,有6批次被檢測為不合格,合格率僅為73%,其中1款產品有致癌成分。目前對於校服生產標准,尚無統一定論,因此只要是服裝廠都可以生產,其結果直接導致了校服質量不一,危害學生身體健康的問題。此事經過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因此,應該從政府層面盡快制定相關標准、規范,以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望採納
Ⅳ 上海致癌「毒校服」事件發酵不會吧太可怕了
上海學校學生服被檢出含有致癌物,17日深夜11時,涉事的校服生產企業所在的浦東新區通過其官方微博稱,質監部門已立案調查,教育部門已要求采購該公司產品的21所學校學生暫停穿著學生服。
開學前,上海質監部門對學生服質量進行專項抽查,令人意外的是,在22批次產品中,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上海歐霞時裝公司生產的一款冬季校服更是含有致癌風險。
由於正逢學生開學季,「毒校服」事件立刻引起各方輿論關注。
浦東政府相關部門連夜通過官方微博「浦東發布」稱,經核查情況,被質監部門抽取的毒校服來源為上海五三中學向歐霞公司訂購的50套搖粒絨學生演出服,抽樣的兩套演出服被檢出含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有毒演出服均被扣押未出售。
該微博並稱,「已要求采購該公司產品的21所學校通知學生暫停穿著學生服,並將采購的學生服送檢驗機構檢測」。
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18日凌晨通過其官方微博公布了21所中小學的名單。
事實上,早在去年上海質監部門公布的2012年度上海學生服質量抽檢結果就顯示校服合格率已不足五成,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低。而對於此次「毒校服」事件,上海質監局告知,對於上海校服生產企業沒有明確准入機制,服裝廠都可以生產校服。質監部門只能摸索抽查,對於不合格產品會在網上公開。
Ⅳ 毒校服事件教師怎麼看
對於孩子的吃食和穿著,我覺得應該慎重之慎重,本不該發生的事情,卻發生了,毒校服多麼沉重的事件,監督部門應該更加的嚴格監督好學校里的一切。
Ⅵ 急急急!!!上海毒校服事件 對此做出 200字左右的評價
關於毒校服一事,服裝廠沒有重視,對於校服的面料首先拿到面料後送去紡織品權威機構檢測,紡織品權威機構會根據國標來進行測試。就知道檢測結果是否超標,一旦發現超標堅決杜絕不能進行生產。因為這是學生穿著,尤其是貼身皮膚穿著更要禁止生產。作為一個企業要有道德責任感對我們未來的孩子負責。
對於毒校服事件上海有線電視台法治天地欄目有資深服裝專業人士做出了合理解釋!是上海服裝企業唯一受訪報道。
Ⅶ 毒校服的預防
最近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毒校服」事件,卻讓大家憂心忡忡,尤其是學生的家長.孩子入學,學校都要求統一著裝,穿校服,每個學校都有其校服的特色.在上海卻有多所學校涉及危害學生健康的「毒校服」!個別校服產品廠家甚至被檢出致癌威脅,如何確保學生穿上環保舒適的校服,無疑十分重要的!
在生產成衣的過程中,面料是最關鍵的,應該從根本上--服裝面料的選擇上預防「毒校服」事件,要從根本上著手,從校服的面料上選購上杜絕PH值和超標和甲醛等有害化學物質的危壞!
注意事項
1.首先要根據客戶提供的品質樣,去尋找相同或相似的品質樣,供客人確認。同時記錄面料價格,規格並編號。
2.客戶確認品質樣後,會提供相應的顏色樣供打樣。通常情況下,打色卡3-4天,手織樣4-5天,手刮樣7-10天。收到色卡/手織樣/手刮樣後,與原樣對比,確保無誤後提供給客戶。
3.客戶確認色卡/手織樣/手刮樣後,會安排銷售樣。一般情況下,染色面料交貨周期7天,印花面料周期15-20天,色織面料30天。
4.根據大貨采購訂單,做面料合同,安排大貨面料生產。根據成衣交期與工廠談面料交期。及時提醒面料工廠如果在開發樣上遇到的問題,在大貨中及時調整。生產過程中時刻關注面料進度,及時跟進。收到大貨面料樣後,與銷售樣核對,確保顏色品質沒有偏差,做面料色卡寄客戶確認。同時請面料廠提供碼單,核對面料溢短裝情況。若短裝,在面料確認後通知面料供應商及時補下去。
5.面料確認後,安排時間到工廠驗貨,確保不讓有問題的面料到服裝加工廠。
Ⅷ 上海毒校服事件讓家長如何放心購買校服呢
毒校服事件的確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視,家長要讓學校擔起這個責任。而學校也應該為學生負責,畢竟孩子們還處在生長發育期。學校選擇服裝廠一定要慎重,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責任性。作為學生家長收到校服後別急著讓孩子穿著,盡可能洗二次在讓孩子穿。基本就不會有多大問題了。
Ⅸ 2013年上海21所學校采購的毒校服,使用了含有毒化學品聯苯胺的染料,其中苯胺(化學式為(C6H7N)),下
A.苯胺是由苯胺分子構成的,一個苯胺分子中含有6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和1個氮原子,共14個原子,而不是苯胺中含有14個原子,故錯誤;
B.由苯胺的化學式可知,它是一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於有機化合物,故正確;
C.由苯胺的化學式可知,其中碳元素與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2×6):(14×1)≠6:1,故錯誤.
故選B.D選項可以是:苯胺分子中C、N兩種原子的個數比為6:1.
Ⅹ 毒校服的事件調查
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生產的學生服含有有毒物質,其供貨「浦東三四十家學校」。對此,浦東新區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浦東發布」昨晚發消息稱,質監部門已經對此進行立案調查,浦東教育部門進行了排查,已經要求采購該公司產品的21所學校通知學生暫停穿著學生服,並將采購的學生服送檢驗機構檢測。有關部門將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相應的處理。
上海市質監局7日通報稱,近期對本市生產和銷售的學生服產品質量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查。經檢驗,22批次產品中不合格6批次。其中,上海歐霞時裝公司生產的一款冬季校服被檢出致癌物質,目前該廠已停工,並被立案查處。而該企業曾多次登上質監「黑榜」。一邊是校服生產企業無准入門檻,另一邊是學校「自己買」缺乏統一標准,解決校服質量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記者18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獲悉,生產不合格校服的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供貨的21所學校26444套校服已暫停使用並送檢。上海同時還將通過明確准入標准、建立「黑名單」制度等多項措施建立監管校服品質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