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張青旗袍

張青旗袍

發布時間:2022-12-18 18:28:42

① 中國旗袍歷史時間及創始人

中國旗袍歷史時間及創始人
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② 一百單八將的綽號和名字

一百單八將是專指《水滸傳》中108個在梁山落草為寇的好漢。

一百單八將根據上位天罡星三十六星,下位地煞星七十二星來排定。

三十六天罡星 座次 星名 綽號 姓名
1 天魁星 呼保義 宋江
2 天罡星 玉麒麟 盧俊義
3 天機星 智多星 吳用
4 天閑星 入雲龍 公孫勝
5 天勇星 大刀 關勝
6 天雄星 豹子頭 林沖
7 天猛星 霹靂火 秦明
8 天威星 雙鞭 呼延灼
9 天英星 小李廣 花榮
10 天貴星 小旋風 柴進
11 天富星 撲天雕 李應
12 天滿星 美髯公 朱仝
13 天孤星 花和尚 魯智深
14 天傷星 行者 武松
15 天立星 雙槍將 董平
16 天捷星 沒羽箭 張清
17 天暗星 青面獸 楊志
18 天佑星 金槍手 徐寧
19 天空星 急先鋒 索超
20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宗
21 天異星 赤髪鬼 劉唐
22 天殺星 黑旋風 李逵
23 天微星 九紋龍 史進
24 天究星 沒遮攔 穆弘
25 天退星 插翅虎 雷橫
26 天壽星 混江龍 李俊
27 天劍星 立地太歲 阮小二
28 天平星 船火兒 張橫
29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30 天損星 浪里白條 張順
31 天敗星 活閻羅 阮小七
32 天牢星 病關索 楊雄
33 天慧星 拚命三郎 石秀
34 天暴星 兩頭蛇 解珍
35 天哭星 雙尾蠍 解寶
36 天巧星 浪子 燕青
七十二地煞星 座次 星名 綽號 姓名
37 地魁星 神機軍師 朱武
38 地煞星 鎮三山 黃信
39 地勇星 病尉遲 孫立
40 地傑星 丑郡馬 宣贊
41 地雄星 井木犴 郝思文
42 地威星 百勝將 韓滔
43 地英星 天目將 彭玘
44 地奇星 聖水將 單廷圭
45 地猛星 神火將 魏定國
46 地文星 聖手書生 蕭讓
47 地正星 鐵面孔目 裴宣
48 地辟星 摩雲金翅 歐鵬
49 地闔星 火眼狻猊 鄧飛
50 地強星 錦毛虎 燕順
51 地暗星 錦豹子 楊林
52 地輔星 轟天雷 凌振
53 地會星 神運算元 蔣敬
54 地佐星 小溫侯 呂方
55 地佑星 賽仁貴 郭盛
56 地靈星 神醫 安道全
57 地獸星 紫髯伯 皇甫端
58 地微星 矮腳虎 王英
59 地慧星 一丈青 扈三娘
60 地暴星 喪門神 鮑旭
61 地默星 混世魔王 樊瑞
62 地猖星 毛頭星 孔明
63 地狂星 獨火星 孔亮
64 地飛星 八臂哪吒 項充
65 地走星 飛天大聖 李袞
66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堅
67 地明星 鐵笛仙 馬麟
68 地進星 出洞蛟 童威
69 地退星 翻江蜃 童猛
70 地滿星 玉幡竿 孟康
71 地遂星 通臂猿 侯健
72 地周星 跳澗虎 陳達
73 地隱星 白花蛇 楊春
74 地異星 白面郎君 鄭天壽
75 地理星 九尾龜 陶宗旺
76 地俊星 鐵扇子 宋清
77 地樂星 鐵叫子 樂和
78 地捷星 花項虎 龔旺
79 地速星 中箭虎 丁得孫
80 地鎮星 小遮攔 穆春
81 地羈星 操刀鬼 曹正
82 地魔星 雲里金剛 宋萬
83 地妖星 摸著天 杜遷
84 地幽星 病大蟲 薛永
85 地僻星 打虎將 李忠
86 地空星 小霸王 周通
87 地孤星 金錢豹子 湯隆
88 地全星 鬼瞼兒 杜興
89 地短星 出林龍 鄒淵
90 地角星 獨角龍 鄒潤
91 地囚星 旱地忽律 朱貴
92 地藏星 笑面虎 朱富
93 地伏星 金眼彪 施恩
94 地平星 鐵臂膊 蔡福
95 地損星 一枝花 蔡慶
96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立
97 地察星 青眼虎 李雲
98 地惡星 沒面目 焦挺
99 地丑星 石將軍 石勇
100 地數星 小尉遲 孫新
101 地陰星 母大蟲 顧大嫂
102 地刑星 菜園子 張青
103 地壯星 母夜叉 孫二娘
104 地劣星 活閃婆 王定六
105 地健星 險道神 郁保四
106 地耗星 白日鼠 白勝
107 地賊星 鼓上蚤 時遷
108 地狗星 金毛犬 段景住

③ 那位可以高訴我《水滸傳》中人物的雅號嗎

水滸108將(按出場順序)

1 九紋龍 史進(史家莊少莊主)
2 神機軍師 朱武(少華山大寨主)
3 跳澗虎 陳達(少華山二寨主)
4 白花蛇 楊春(少華山三寨主)
5 花和尚 魯智深(魯達,提轄)
6 打虎將 李忠(賣藝,史進第一位師傅,後為桃花山寨主)
7 小霸王 周通(桃花山寨主)
8 豹子頭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
9 小旋風 柴進(柴大官人,周世宗之後)
10 旱地忽律 朱貴(梁山耳目,「忽律」即鱷魚)
11 摸著天 杜遷(原梁山二寨主)
12 雲里金剛 宋萬(原梁山三寨主)
13 青面獸 楊志(殿司制使官,管軍提轄使,楊家將之後)
14 急先鋒 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管軍提轄使)
15 美髯公 朱仝(鄆城馬兵都頭)
16 插翅虎 雷橫(鄆城步兵都頭)
17 赤發鬼 劉唐
18 智多星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
19 立地太歲 阮小二(阮氏三兄弟老大,石碣村)
20 短命二郎 阮小五(阮氏三兄弟老二,石碣村)
21 活閻王 阮小七(阮氏三兄弟老三,石碣村)
22 入雲龍 公孫勝(一清道人)
23 白日鼠 白勝
24 操刀鬼 曹正(屠夫,林沖徒弟)
25 及時雨 宋江(表字公明,呼保義,「黑宋江」,鄆城押司)
26 鐵扇子 宋清(宋江之弟)
27 行者 武松(武二郎,打虎武松)
28 菜園子 張青(十字坡黑店)
29 母夜叉 孫二娘(張青之妻)
30 金眼彪 施恩(小管營)
31 毛頭星 孔明(孔家莊,白虎山,宋江徒弟)
32 獨火星 孔亮(孔家莊,白虎山,宋江徒弟,孔明之弟)
33 錦毛虎 燕順(清風山大寨主)
34 矮腳虎 王英(清風山二寨主)
35 白面郎君 鄭天壽(清風山三寨主)
36 小李廣 花榮(清風寨知寨)
37 鎮三山 黃信(青州府都監,秦明徒弟)
38 霹靂火 秦明(青州指揮司總管兵馬統制)
39 小溫侯 呂方(對影山寨主,方天畫戟)
40 賽仁貴 郭盛(方天戟)
41 石將軍 石勇(大名府人士,放賭為生)
42 催命判官 李立(揭陽嶺黑店主)
43 混江龍 李俊(揚子江梢公)
44 出洞蛟 童威(私鹽販子)
45 翻江蜃 童猛(私鹽販子,童威之弟)
46 病大蟲 薛永(賣藝)
47 船伙兒 張橫(梢公,李俊義弟)
48 沒遮攔 穆弘(揭陽鎮一霸)
49 小遮攔 穆春(揭陽鎮一霸,穆弘之弟)
50 神行太保 戴宗(江州兩院押牢節級)
51 黑旋風 李逵(鐵牛,江州小牢子)
52 浪里白條 張順(漁家,張橫之弟)
53 聖手書生 蕭讓(擅長書法)
54 玉臂匠 金大堅(擅長制印)
55 通臂猿 侯健(薛永徒弟,擅長裁縫)
56 摩雲金 歐鵬(黃門山)
57 神運算元 蔣敬(黃門山,精通書算)
58 鐵笛仙 馬麟(黃門山)
59 九尾龜 陶宗旺(黃門山)
60 笑面虎 朱富(朱貴之弟)
61 青眼虎 李雲(沂水縣都頭,朱富師傅)
62 錦豹子 楊林
63 火眼猊 鄧飛(飲馬川寨主)
64 玉幡竿 孟康(飲馬川寨主)
65 鐵面孔目 裴宣(飲馬川寨主)
66 病關索 楊雄(劊子手)
67 拚命三郎 石秀(楊雄義弟)
68 鼓上蚤 時遷
69 鬼臉兒 杜興(李家莊主管)
70 撲天雕 李應(李家莊莊主)
71 一丈青 扈三娘(扈家莊)
72 兩頭蛇 解珍(獵戶,孫立表弟)
73 雙尾蠍 解寶(獵戶,解珍之弟)
74 鐵叫子 樂和(小節級,孫立妻弟,擅唱曲)
75 母大蟲 顧大嫂(孫立弟孫新之妻)
76 小尉遲 孫新 (孫立之弟)
77 出林龍 鄒淵(登雲山頭目)
78 獨角龍 鄒潤(登雲山頭目,鄒淵之侄)
79 病尉遲 孫立(登州兵馬提轄)
80 金錢豹子 湯隆(鐵匠)
81 雙鞭 呼延灼(汝寧州都統制,呼延贊之後)
82 百勝將軍 韓滔(陳州團練使,呼延灼討梁山軍正先鋒)
83 天目將軍 彭圯(潁州團練使,呼延灼討梁山軍副先鋒)
84 轟天雷 凌振(大宋第一炮手)
85 金槍將 徐寧(金槍班教師,湯隆表哥)
86 混世魔王 樊瑞(芒碭山首領)
87 八臂哪吒 項充(芒碭山副將)
88 飛天大聖 李兗(芒碭山副將)
89 金毛犬 段景住(盜馬賊)
90 玉麒麟 盧俊義(北京大員外,河北三絕)
91 浪子 燕青(小乙,盧俊義家童,擅長相撲)
92 鐵臂膊 蔡福(大名府兩院押牢節級兼劊子手)
93 一枝花 蔡慶(小押獄,蔡福之弟)
94 丑郡馬 宣贊(關勝討梁山軍後合)
95 大刀 關勝(蒲東巡檢)
96 井木犴 郝思文(關勝義兄,討梁山軍先鋒)
97 活閃婆 王定六
98 神醫 安道全(建康府太醫)
99 沒面目 焦挺(擅長相撲)
100 聖水將軍 單廷(王玉)(凌州團練使)
101 神火將軍 魏定國(凌州團練使)
102 喪門神 鮑旭(枯樹山強人)
103 險道神 郁保四(曾頭市)
104 雙槍將 董平(東平府都監,風流雙槍將)
105 沒羽箭 張清(東昌府)
106 花項虎 龔旺(張清副將)
107 中箭虎 丁得孫(張清副將)
108 紫髯伯 皇甫端(獸醫)

④ 《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是誰

《108將人物詳細簡介》

001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宋江,人喚「及時雨」。早先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整日舞文弄墨,書寫文書,是一刀筆小吏。
002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
北京城裡的員外大戶,綽號「玉麒麟 」,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被梁山泊吳用用計騙到梁山,盧俊義與梁山英雄大戰,不敵而逃,乘船逃走時被浪里白條張順活捉。
003天機星智多星吳用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
004天閑星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河北薊州人。公孫勝是羅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與高廉鬥法,大獲全勝。高廉駕起一片黑雲想逃走,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後殺死。
005天勇星大刀關勝
關勝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使一把青龍偃月刀,精通兵法。原來是蒲東的巡檢,後被蔡太師調往梁山泊攻打宋江。關勝一人大戰林沖、秦明兩人。
006天雄星豹子頭林沖
林沖,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第二。早年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
007天猛星霹靂火秦明
秦明,使一條狼牙棒,武藝高強,在梁山泊英雄中排第七,馬軍五虎將第三。秦明性情急躁,外號「霹靂火」,有勇無謀,同花榮鬥了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後折兵損將。
008天威星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梁山泊第八條好漢,馬軍五虎將第四。使一雙銅鞭,騎一匹踢雪烏騅馬,武藝高強。

009天英星小李廣花榮
花榮,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一員。原是清風寨副知寨,使一桿長槍,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楊功夫。

010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柴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是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後代,人稱柴大官人,專愛結交江湖好漢。江湖上有「小旋風」
美稱。

011天富星撲天雕李應
李應,梁山泊第十一位好漢,同柴進一起掌管錢糧財物。李應原是李家莊莊主,江湖人稱「撲天雕」,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後藏有五口飛刀 ,能夠百步以內傷人。

012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六名。原是鄆城縣巡捕馬兵都頭,人稱「美髯公」,有一身好武藝。

013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魯智深原名魯達,是經略的提轄,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發為僧,改名魯智深。

014天傷星行者武松
武松家中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稱武二郎,清河縣人。景陽岡借著酒勁打死老虎,威震天下,做了陽谷縣步兵都頭。

015天立星雙槍將董平
董平,梁山泊第十五條好漢,馬軍五虎將第五名。董平原是東平府兵馬都督,使一雙長槍,勇猛無敵。宋江攻打東平府,用計騙董平到一村鎮里,用絆馬索絆倒董平。

016天捷星沒羽箭張清
張清,梁山泊第十六條好漢,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五名。宋江和盧俊義抓鬮攻打東平、東昌二府,東昌府猛將張清,善用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人稱「沒羽箭」。

017天暗星青面獸楊志
楊志,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軍馬里做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行第三。

018天佑星金槍手徐寧
徐寧,梁山第十八條好漢,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二。徐寧原來是京師金槍班教頭。

019天空星急先鋒索超
索超,梁山第十九條好漢,排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四。索超原是大名府梁中書手下的正牌軍。

020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原來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兩院節級。宋江在潯陽樓寫下反詩,蔡九令戴宗前去捉拿宋江,戴宗讓宋江披頭散發,把屎尿潑在身上,裝瘋以逃過捉拿。戴宗與吳用是舊交,自幼練就了一身行走如飛的功夫,人稱「神行太保」。

021天異星赤發鬼劉唐
劉唐,梁山英雄第二十一名,排步軍頭領第三位,使一把朴刀。

022天殺星黑旋風李逵
李逵,長相黝黑粗魯,小名鐵牛,江湖人稱「黑旋風」,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頭領。

023天微星九紋龍史進
史進是華陰縣史家莊史太公的兒子,從小喜歡舞槍弄棒。

024天究星沒遮攔穆弘
穆弘,排梁山英雄第二十四位,是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第八位。

025天退星插翅虎雷橫
雷橫是梁山第二十五條好漢,步軍頭領第四位,外號「插翅虎」。原是鄆城縣步兵都頭,打鐵出身,學了一身好武藝。

026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李俊,梁山第二十六條好漢,四寨八員水軍頭領第一位。李俊原來是揭陽嶺人,潯陽江上的好漢。

027天劍星立地太歲阮小二
阮小二,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是梁山四寨水軍頭領第四位。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邊石碣村人,個個武藝出 眾,敢赴湯蹈火。

028天竟星船火兒張橫
張橫,排梁山好漢第二十八位,是梁山水軍八寨第二頭領。張橫本是潯陽江上的好漢,專干船上劫財的勾當。

029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阮小五,梁山好漢中第二十九位,排梁山八大水軍頭領第五位。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亦是梁山有名的水中好漢,浪里英雄。

030天損星浪里白跳張順
張順,梁山英雄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員頭領第三位。有一身好水功,人稱「浪里白跳」。

031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
阮小七,綽號「活閻羅」,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條好漢,梁山水軍八員頭領第六位。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紀最小,跟隨兩個哥哥行走江湖 ,干下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032天牢星病關索楊雄
楊雄,梁山十員步軍頭領中排行第七,是梁山第三十二條好漢。楊雄原來是薊州押獄兼行刑劊子手,外號「病關索」。

033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
石秀,江南人氏,自幼父母雙亡,流落薊州賣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藝,又愛打抱不平,外號「拚命三郎」。在薊州街頭因打抱不平與楊雄結拜為兄弟。

034天暴星兩頭蛇解珍
解珍、解寶兄弟倆原是登州好漢,本州第一獵戶。登州城外山上出現了猛虎,知府衙門限獵戶三天內將猛虎捉往。

035天哭星雙尾蠍解寶
解寶,解珍之弟,同哥哥一樣打扮,穿虎皮套襖,提一把鋼叉。兄弟倆出成雙,死成對,作戰英勇。被封為梁山步軍第十名頭領,外號「雙尾蠍」。

036天巧星浪子燕青
燕青,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後一位,在梁山十名步軍頭領中排第六位。燕青是盧俊義的管家,從小死了父母,被盧俊義收養,吹簫唱曲樣樣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楊之功,人稱「浪子燕青」。

037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
朱武,定遠人氏,能使兩口雙刀,精通陣法,很有謀略。同陳達、楊春,一起在少華山落草。

038地煞星鎮三山黃信
黃信原是青州知府慕容彥手下的兵馬都督,一身好武藝。宋江受招安後,黃信在征討方臘的戰斗中建功立業,後被授武奕郎。

039地勇星病尉遲孫立
孫立原是登州兵馬提轄,精熟弓馬,武藝過人,江湖上人稱「病尉遲」。是梁山第三十九條好漢,封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二名。 受招安後,孫立被封為武奕郎。

040地傑星丑郡馬宣贊
宣贊原是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梁中書在大名府向蔡京告急,宣贊推舉關勝領兵前往圍剿梁山,宣贊和郝思文為副將。關勝被捉住,宣贊、郝思文也被捉住,三人一同歸順梁山。宣贊排梁山好漢第四十位,居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三。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41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郝思文是梁山第四十一條好漢,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四名。江湖人稱「井木犴」。早先是東京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關勝率兵圍剿梁山,郝思文與宣贊都是副將。

042地威星百勝將韓滔
韓滔,排梁山好漢第四十二位,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五名。宋江兵馬攻破了高唐州。徽宗皇帝派呼延灼率領陳州團練使韓滔為正先鋒 ,征討梁山泊。韓滔人稱「百勝將」,使一桿棗木槊,驅趕三千連環馬先打敗梁山人馬。

043地英星天目將彭紀
彭紀原為穎州團練使。隨呼延灼征討梁山時任副先鋒,人稱「天目將」,使一桿大桿刀,刀法精熟,武藝高強。與扈三娘交戰時輕敵,被扈三娘用紅錦套套住活捉,歸降梁山。封為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六名,與呼延灼、楊志、韓滔一起駐守梁山正北旱寨,是梁山第四十三條好漢。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44地奇星聖水將單廷珪
單廷珪,梁山英雄中第四十四條好漢,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七位。單廷珪人稱「聖水將軍」,善用淡水浸兵之法。關勝領兵與單廷珪交戰,宣贊、郝思文被單廷珪捉拿。

045地猛星神火將魏定國
魏定國原是凌州團練使,精熟火攻法,上陣專用火器取人,人稱「神火將軍」。與單廷珪一起奉旨攻打梁山。排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八位。是梁山第四十五條好漢。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46地文星聖手書生蕭讓
蕭讓,著名書法家,善寫當時蘇、黃、米、蔡四種字體,濟州人氏。掌管梁山行文和調兵遣將之事,是梁山的文職將領。排梁山好漢第四十六位 。宋江征討方臘時,蕭讓未出征,留在京師。

047地正星鐵面孔目裴宣
裴宣本是京兆府的一個小官,人稱「鐵面孔目」,為人正直。裴宣在梁山做定功賞罰軍政司官員,排座次時,為第四十七位好漢。一生專記人功過,鐵面無私,威望高。受招安後,被授武奕郎兼都統領。

048地闊星摩雲金翅歐鵬
歐鵬,人稱「摩雲金翅」,有一身好武藝,被官府和生活所逼,在黃門山落草為寇。歐鵬和蔣敬、馬麟、陶宗旺四人聽說宋江被困江州,被梁山好漢相救,便投降了梁山。排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九名,是梁山第四十八位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戰死。

049地闔星火眼狻猊鄧飛
鄧飛,排梁山英雄第四十九名,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名。 在征討方臘時戰死。

050地強星錦毛虎燕順
燕順,排梁山好漢第五十位,是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一名。宋江與武松在瑞龍鎮分手後,來到清風山,被一條絆腳索絆倒,押上清風山,「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面郎君鄭天壽要殺宋江。

051地暗星錦豹子楊林
楊林,梁山第五十一條好漢,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五位。戴宗奉命下山打探消息,路過薊州,遇見江湖好漢「錦豹子」楊林。

052地軸星轟天雷凌振
凌振是當時的火炮專家,他造的火炮能打十四五里遠。凌振又精通武藝,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呼延灼攻打梁山時,請來轟天雷凌振。凌振善造火炮,凌振炮轟梁山鴨嘴灘,大顯火炮神威。晁蓋用計,使阮小二在水中捉了凌振。凌振投降了梁山,專為梁山兵馬造大小火炮,排梁山第五十二名英雄。

053地會星神運算元蔣敬
蔣敬,梁山第五十三條好漢,人稱「神運算元」。

054地佐星 小溫候呂方
呂方,是梁山第五十四條好漢,被封為守護中軍馬軍驍將。花榮等清風山救了宋江,走到對影山,見兩員少年壯士,都 手拿方天畫戟,一隊人馬穿紅衣,另一隊人馬穿白衣,在路邊打了起來。花榮見兩支戟上的絨條攪結在一起,就引弓搭箭,恰好把絨條射斷,兩人便不再斗。穿紅衣的叫「小溫侯」呂方,穿白的叫「賽仁貴 」郭盛。呂方、郭盛武藝不相上下。便一起歸降了宋江,後隨軍征討方臘時,呂方被南軍滾石砸死。

055地佑星賽仁貴郭盛
郭盛,外號「賽仁貴」,是梁山第五十五條好漢。呂方原在對影山落草為寇,郭盛要來奪山寨。兩人便在山下大戰起來,幸好被花榮一箭射開,一同歸順了梁山。郭盛同呂方被令守中軍馬軍驍將。征討方臘時同呂方一起被南軍滾石砸死。

056地靈星神醫安道全
安道全醫術高明,人稱「當世華佗」,是梁山第五十六條好漢。宋江率兵攻打大名府時背上生瘡,病勢沉重,便回師梁山泊。

057地獸星紫髯伯皇甫端
皇甫端原是東昌府城內著名的獸醫,同沒羽箭張清是好友。宋江攻下東昌府,張清投降梁山,又向宋江推薦了獸醫皇甫端。皇甫端從此便歸降了梁山。皇甫端醫道高明,診治馬病,手到病除。他上樑山後,梁山馬軍更加強壯。由於皇甫端貢獻較大,排梁山第五十七條好漢。征討方臘時,皇甫端被留在京城未能出征 .

058地微星矮腳虎王英
王英原是清風山的強盜,捉得宋江後,佩服宋江的為人而歸順了宋江。同為梁山專掌三軍內采事馬軍頭領,是梁山第五十八條好漢。征討方臘時陣亡。

059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將,武藝高強,一雙刀神出鬼沒,更有用繩套的絕技,陣前用繩套捉人十分厲害。宋江攻打祝家莊時,扈三娘首戰便捉了「矮腳虎」王英。同掌梁山三軍內采事,是梁山第五十九條好漢。

060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鮑旭原來是枯樹山的強盜,李逵和沒面目焦挺路途中相識後,聯合鮑旭攻打凌州。鮑旭便與李逵相識。鮑旭也是一名英雄,很有些本事。江湖上人稱「喪門神」,在河北、山東一帶很有名氣。鮑旭上樑山後被封十七員步軍將校第二名,是梁山第六十條好漢。他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戰死。

061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
樊瑞早先夥同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在芒碭山佔山為王,會使魔法和飛刀、飛箭,根本不把梁山泊放在眼裡。樊瑞歸順梁山後,做了十七員步軍將校頭一名,排梁山好漢第六十一位。受招安後,樊瑞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

062地猖星毛頭星孔明
孔明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兒子。孔明投奔梁山,被封為守護中軍步軍驍將,是梁山第六十二條好漢。征討方臘時病死在路上

063地狂星獨火星孔亮
孔亮是孔明的弟弟。兄弟倆攻打青州救叔叔,孔明被呼延灼所捉。孔亮向武松、魯智深求救,魯智深聚集三山人馬攻打青州,又讓孔亮去梁山泊求救。宋江領兵馬一起打下青州,孔亮同哥哥一起,做了梁山守護中軍步軍驍將,是梁山第六十三條好漢。

064地飛星八臂哪吒項充
項充是梁山第六十四條好漢,梁山步軍將校第三名。原先和樊瑞結伙在徐州芒碭山佔山為王。梁山人馬攻打芒碭山時,公孫勝用法術破項充的妖法,活捉了項充,項充就歸降了梁山。在征方臘時,項充戰死

065地走星飛天大聖李袞
梁山第六十五條好漢,梁山十七名步軍將校頭領第四名。早先是樊端、項充的同夥,在徐州城外芒碭山佔山為王。

066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
金大堅,著名金石雕刻家,善刻當時的蘇、黃、米、蔡四種字體,濟州人氏。金大堅同蕭讓一起,都是梁山文職將領,專管造兵符印信,排梁山第六十六位英雄。征討方臘時他被聖旨召回御前聽用。

067地明星鐵笛仙馬麟
馬麟,江湖上人稱「鐵笛仙」,他是梁山第六十七位好漢,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二位。征討方臘時戰死。

068地進星出洞蛟童威
童威,潯陽江邊人,在江上販私鹽,住在混江龍李俊家,大江中能伏水,會駕船,江湖上人稱「出洞蛟」。童威和阮小五一同駐守梁山東北水塞,是梁山四寨水軍頭領第七員,梁山第六十八條好漢。

069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童猛是童威的弟弟,早先兄弟兩一起在潯陽江上販賣私鹽,水性極好,人稱「翻江蜃」。歸順梁山後,童猛是第八名水軍頭領,同阮小七一同駐守梁山西北水寨,是梁山第六十九條好漢。

070地滿星玉幡竿孟康
孟康,祖籍真定州人氏,因長得人高馬大,又極白凈,一身好肉體,人稱「玉幡竿」。孟康善於製造大小船隻。因押運花石綱,孟康奉命造大船,被負責的提調官欺侮,一氣之下殺了提調官,棄家逃走江湖,在飲馬川安身,跟隨鄧飛、裴宣。戴宗、楊林路過飲馬川時,鄧飛、孟康想要劫財,認出是楊林,一同歸順了梁山。孟康在梁山負責監造大小戰船,排梁山第七十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71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侯健,祖居洪都,做得一手裁縫好活,飛針走線,技藝高超。愛使槍弄棒,曾拜薛永為師。長得黑瘦輕捷,人喚「通臂猿」。入梁山後,他負責製作旌旗袍襖等軍服,是梁山第七十一位好漢。征討方臘時,侯健戰死。

072地周星跳澗虎陳達
陳達,鄴城人氏,使一條出白點鋼槍,江湖人稱「跳澗虎」。他同史進一起,在梁山軍馬鬧華州時歸順了梁山,為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三名,是梁山第七十二條好漢。

073地隱星白花蛇楊春
楊春,蒲州解良人氏,使一口大桿刀,武藝精熟,江湖人稱「白花蛇」。同朱武、陳達在少華山落草為寇,進攻史家莊時結識史進。宋江帶人馬鬧西嶽華州時歸降梁山,做了梁山第十四名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是梁山第七十三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楊春戰死疆場

074地異星白面郎君鄭天壽
鄭天壽,蘇州人氏,生得白凈俊俏,人稱「白面郎君」。做了梁山步軍將校第九位,是梁山第七十四條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戰死。

075地理星九尾龜陶宗旺
陶宗旺,祖籍光州人氏,莊家田戶出身,習慣使一把鐵鍬,也能使槍掄刀,人喚「九尾龜」。宋江江州被救後,返回梁山時,在黃門山遇見歐鵬、陶宗旺等四人。陶宗旺等人從此歸順了梁山,負責建造梁山泊城垣等一些建築物,是梁山第七十五條好漢。後來征討方臘時陶宗旺戰死。

076地俊星鐵扇子宋清
宋清,宋江的弟弟。宋江在江州被救,怕官府捉拿父親和弟弟,便連夜下山去宋家村搬家,卻被縣里差遣的都頭趙得、趙能追拿。宋清掌管梁山排設筵席之事,排梁山第七十六條好漢。受招安後,宋清被封為武奕郎。

077地樂星鐵叫子樂和
樂和,原是登州城裡看守監獄的小牢子,祖籍茅州人氏。樂和聰明伶俐,各種樂曲,一學著便會,又有一副好噪音,人稱「鐵叫子樂和」。做了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第一員,排梁山第七十七條好漢。宋江征討方臘正要出征,樂和被五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

078地捷星花項虎龔旺
龔旺原來是東昌府猛將張清手下的副將,外號「花項虎」,渾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著虎頭,在馬上會使飛槍。盧俊義攻打東昌府失敗,宋江前去支援,龔旺被林沖、花榮活捉,歸降了梁山,封為步軍將校第十四名,排梁山第七十八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戰死。

079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
丁得孫是張清手下的一員副將,面頰及全身都有疤痕,會在馬上使飛叉。張清與梁山人馬交戰時,丁得孫被燕青一箭射中馬蹄摔下馬去,被呂方、郭盛捉了,投降了梁山。丁得孫是梁山第七十九位英雄,被封為梁山步軍將校第十五名。後隨宋江征討方臘時戰死。

080地鎮星小遮攔穆春
穆春,穆弘的弟弟,原是潯陽江邊揭陽鎮上的富戶子弟,當地一霸。宋江被他們追殺,多虧李俊等相救。穆春兄弟從此認識宋江。梁山好漢劫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後,穆春兄弟入了梁山。穆春為梁山步軍將校第七名,排梁山第八十位好漢。受招安後,穆春被封為武奕郎。

081地嵇星操刀鬼曹正
曹正,開封府人氏,林沖的徒弟,祖代屠戶出身,殺豬剝牛手段極好,人稱「操刀鬼」。曹正在梁山負責屠宰牛馬豬羊牲口,排梁山第八十一條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曹正戰死。

082地魔星雲里金剛宋萬
宋萬是梁山泊的元老,早先和王倫、杜遷占梁山為王,武藝平常。王倫被林沖殺後,宋萬仍留在梁山,被封為步軍將校第十名,是梁山第八十二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時,宋萬戰死。

083地妖星摸著天杜遷
杜遷是梁山泊的元老,早先同王倫、宋萬一齊佔山為王,本事平平,武藝一般。王倫被殺後,杜遷在晁蓋手下擔任頭目,被封為步軍將校第十一名,排梁山第八十三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杜遷戰死。

084地幽星病大蟲薛永
薛永,河南洛陽人,靠賣葯使槍棒度日,江湖人稱「病大蟲」。宋江被發配江州,見薛永槍棒使得好,便賞了他五兩銀子,兩人因此相識。宋江潯陽樓寫反詩,被押往法場殺頭,薛永等人去劫法場,後隨梁山人馬上山,被封為步軍將校第五名,排梁山第八十四條好漢。征討方臘時,薛永陣亡。

085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施恩,排梁山第八十五條好漢,步軍將校第六名。當年武松殺了西門慶、潘金蓮後,被發配孟州城,安平寨,與小管營施恩相識,不曾吃得苦頭。施恩使得一身好拳棒,在快活林里開著一個酒肉店。蔣門神霸佔了施恩的酒店。武松替施恩奪回了酒店。後施恩被迫上了梁山。施恩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86地僻星打虎將李忠
李忠原來是江湖上使槍弄棒賣葯的,是教史進武藝的開手師父。李忠路過桃花山時,被周通攔截,李忠打敗了周通,上桃花山坐了第一把交椅。呼延灼攻打桃花山,李忠同周通請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相助,後一起歸順了梁山,做了步軍將校第八名,是梁山第八十六條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李忠陣亡

087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周通早先在桃花山落草為王,人稱「小霸王」。周通被封為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六名,排梁山好漢第八十七位。征討方臘時,周通陣亡。

088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
湯隆祖宗幾代以打造軍器為生。湯隆立了大功後,負責梁山軍器鐵甲的打造,是梁山第八十八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湯隆陣亡。

089地全星鬼臉兒杜興
090地短星出林龍鄒淵

091地角星獨角龍鄒潤

092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貴

093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094地平星鐵臂膊蔡福

095地損星一枝花蔡慶

096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097地察星青眼虎李雲

098地惡星沒面目焦挺

099地丑星石將軍石勇


100地數星小尉遲孫新

101地陰星母大蟲顧大嫂


102地刑星菜園子張青

103地壯星母夜叉孫二娘

104地劣星活閃婆王定六

105地健星險道神郁保四


106地耗星白日鼠白勝

107地賊星鼓上蚤時遷

108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⑤ 海清民國旗袍造型真的是讓人驚艷不已,還有哪些女藝人非常適合旗袍造型

哪些女明星的旗袍造型很好看呢?


倪妮就很適合。她的媚態帶上旗袍,稱之為風情女郎再貼切不過了。
在金陵十三釵當中扮演的玉墨,燙著大波浪卷,兩瓣紅唇,配上紅色旗袍,熟女風味十足。

蔣勤勤穿白色旗袍,端莊柔美,肌膚水嫩,簡直就是貴婦吶。
林志玲穿旗袍,就是中國版的芭比娃娃。


⑥ 談談你對旗袍的發展和演變看法

旗袍的原由及演變
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服飾,就屬女性的旗袍和男性的馬褂了.旗袍也就是滿族婦女所穿的袍服.
發源: 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 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不分上下.
二,歷史沿革: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 "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 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 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 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 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 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 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 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 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 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 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 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 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 整件衣服全用蕾絲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 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 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 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 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 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橘.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 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演變: 1.最早的旗袍是寬袍大袖的,中國婦女長期以來的束胸裹臂,300多年來都沒有改變過.
2.20年代時,青布旗袍是當時最受女學生歡迎的.之後成為全國新女性的代表服裝.
3.30~40年代的歌謠可知道旗袍已在當時的上海服裝界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旗袍最光輝耀眼的年代.因當時開港通商,上海這個商業港口變出現了許多洋式的服裝及文化習俗,旗袍變開始有了新的面貌.慢慢的,崎跑不在寬松,而傾向以合身顯現出女子曼妙而玲瓏有致的身材.但其中的花色仍帶有中國文化,花鳥,圖騰,手工刺綉…等.旗袍儼然成為服裝上的藝術品!民間,婦女,學生,工人,政商名流的太太,無人不著旗袍.甚至一度成為了交際場合的標准服裝.
旗袍的種類和款式
有單旗袍,夾旗袍,棉旗袍,有長袖旗袍,短袖旗袍,無袖旗袍, 有高領旗袍,矮領旗袍,無領旗袍,有長旗袍,短旗袍,等等.另外還可以在旗袍外面套 毛衣,馬甲,西服上衣等,搭配靈活多樣.
旗袍的造型
有連袖,裝袖,對開襟,斜襟,大圓襟,琵琶襟等. 工藝形式上,常運用鋃,嵌,盤,滾等裝飾工藝,在胸襟常飾以彩綉,雕綉,亮片,圓珠,使旗袍外觀更華麗,悅目;面料上,織錦緞,絲絨,古香緞,金玉緞,香雲紗等均可製作旗袍.
補充說明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 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 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 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滿 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 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 前身, 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
滿族 入關後成了統治者,曾強令漢人剃發易服,但是強制性的服飾同化政策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激起漢人強烈的反抗.為了緩和矛盾,清政府不得不採納了明朝 遺臣金之俊的"十不從".其中有:"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倡從優伶不從"."仕宦從而婚姻不從"等數條,才使漢族婦女得以繼續穿著顯示本民族 氣節的服飾,而戲裝,結婚禮服,死殮喪葬服也同時被允許保恃明代式樣.在清代前期一直沿續到中期,旗女著裝與漢女著裝呈現出涇渭分明的特色.
當 時區分旗女與漢女的裝扮主要有三點:
一,看發髻.旗女梳旗髻,即兩把頭,叉子頭或一字頭,因其中插入架子使之呈雙角扁平狀,故又稱"架子頭".這種假髻到咸 豐以後更為誇張高聳,演變成為"達拉翅",被漢人稱作"旗頭".漢女則梳平髻,喜戴黑絨布帽和遮眉勒,發型低矮而貼體,更顯其低眉順眼的含蓄氣質.
二,看著裙還是著袍.旗女穿袍,袍是她們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服飾.袍裡面穿褲,禮服袍還要加馬蹄袖和繁復的裝飾與附件.八旗婦女從不穿裙,即使把貴婦朝服中的朝 裙算作裙的話,也還是極少有機會穿著的.八旗婦女一般在隆重場合穿禮服袍,包括朝服,吉服和行服,而日常則穿便服袍,包括旗袍的原身--襯衣和氅衣.襯衣 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襟,有五個紐,衣長掩足.袖分有袖頭和無袖頭兩類,面料以絨綉,織花,平金為多,周身加以邊飾,常穿在裡面.夏季襯衣可單 穿,秋冬加有皮棉.氅衣穿在襯衣外面,與襯衣類同,只是左右開禊至腋下,開禊頂端飾以雲頭,且裝飾較為華麗考究.邊鑲和紋飾繁復精細,還綴有蕾絲,花絛 子,狗牙兒.氅衣多穿於正式場合.清代文康的《兒女英雄傳》中就有許多關於旗女這種袍裝打扮的文字描寫,如:"只見那太太穿一件魚白的百蝶襯衣兒,套一件 絛色二個五幅捧壽織就地景兒的氅衣兒,窄生生的領兒,細條條的身子,周身絕不是那大寬的織邊綉邊,又是甚麼豬牙絛子,狗牙絛子的,胡鑲滾作,都用三分寬的 石青片金窄邊兒,拓一道十三股里外拄金線的絛子,正卷著兩折袖兒;頭上梳著短短的兩把頭兒……."
而與旗女相反,漢 女穿裙,從不穿袍,她們仍沿襲舊時的上衣下裳制.上著衫祆下著裙或褲,上下衣不連屬.穿裙是漢族婦女的一大特點,清代漢族女裙種類繁多,如百褶裙,鳳尾 裙,月華裙,馬面裙,襇干裙等.裙前後有裙門,裙內穿褲,也有青樓女子或獨處家中時不穿裙只穿褲的.《兒女英雄傳》中寫道:"忽見旁邊兒又過來了個年輕的 小媳婦子,穿一件享肩貼背,鑲大如意兒,水紅里子,西湖色的濮縣綢的半大夾襖兒,並不穿裙子,露出半截子三鑲對靠青縐縐散腿褲兒褲子;腳下一雙過橋高底大 紅緞子小鞋兒;……"漢族女子婚嫁時穿紅喜裙,上配石青或大紅綉花襖褂,鳳冠霞帔,沿襲舊制.
三,看鞋.由於旗女無纏足陋習,她們穿寬大的高底旗鞋.木製高底位於鞋底中部,因形似花盆,馬蹄,又被稱為"花盆底","馬蹄底".而漢女則個個"三寸金蓮",著小巧精緻的綉花弓鞋,高底則位於鞋的後部.
旗袍與上襖下裙的裝式在總體風格上區別明顯.首先,旗女的旗袍上下一體,線條流暢,漢女的上襖下裙分割線多,富節奏感;旗袍緊窄合體顯露腰身,而上襖下裙卻 異常寬肥,竭力將女性曲線掩藏於寬衣大袖之下,集中反映了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一面;旗袍更易使穿著者顯得長身玉立. 其次,旗袍的審美趣味中心在 上面,而襖裙的趣味就顯然在下面了.穿高底鞋加之袍長及地,將旗女腰線抬高,下肢拉長,重心也隨之上移;而肥大至膝的襖衫則將漢女腰線降低,拉長了上身, 重心隨之下移.基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旗人重頭而輕腳,假髻雖然誇張高聳,天足卻被掩蓋於袍擺之下.相反,漢文化傾心於"纖纖作細步","三寸金蓮"倒是無 論如何要露出裙擺的.簡約的小髻,肥大平直的衣裙更容易將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足下,這就是漢人的重腳而輕頭了.
旗袍 與襖裙在具體形制上也存在許多差異,例如旗袍有一字襟,缺襟等種種斜襟,禮服上還有馬蹄袖,襖裙卻多為對襟;襖衫上戴領抹,沿用本族的交領,而旗袍在最初 則無領,只戴領巾兌,直到清末才有旗袍立領,而且也非交領.在裝飾配伍方面,旗袍原本是相當簡朴的,入關後慢慢朝繁復的方向發展,甚至大大超過漢女的襖 裙,鑲,滾,嵌,綉,盪,貼,盤,釘樣樣俱全(這在漢女襖裙上也能見到),而且許多正式禮服袍均有接袖和箭袖,使整隻袖被分成數段,每一段的圖案風格,色 彩和面料都截然不同,這是漢裝所沒有的.
旗女與漢女著裝存在的差異,歸根結底反映了異族文化間的差異.內斂型的漢文 化造就了上襖下裙,而外向的八旗文化則產生了旗袍.在兩種服飾截然對立的時期,也是兩種文化撞擊的年比.然而,正如文化之間的沖突會逐漸磨合化解,旗漢服 飾的差異也並非不可調和.清王朝統治穩固後社會趨於安定富足,民族融合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即使是禁令也禁不住旗袍變得寬身大袖,襖褂變得越來越長,類似於 袍.清中期時旗女與漢女著裝的界限已不再那麼明確,晚期更是互借互用.旗袍採用漢族的吉祥紋飾以及刺綉工藝,袖上也出現類似半臂的深色裝飾.有穿著長坎肩 的漢女,也有穿袍身極短露出雙腳的旗女.同一時期的旗漢服裝也會反映同樣的時興做法和裝飾手段.總之,旗女與漢女的著裝已由初期的對立走向了融匯交合.
頭.
在民國前的旗袍的確不開叉,與我們印象中的飄逸比較起來,
樣式很土,這姑且可以稱為舊式旗袍.特別的是,那時旗袍領子
很古怪,高高的立領,高到腮邊,像個桀驁不遜的豪傑.舊式旗袍
仍然是被桎梏在一種意識形態裏,似乎只是城裏人以及上層社會人的
專利.現在可以認定,這些服裝的保守策略,主要是為了約束婦女
的肢體運動, 使女人顯得更加端莊和賢淑.
20世紀初,歐風美雨浸淫之下,漢族人相對比較開化,把旗袍領子改低
了.特別具有創意的是把下擺開了叉,姑且可以稱之為改良旗袍,
這種服裝的革命贏得了男人們的普遍喝彩.改良旗袍始於20年代,喇叭管袖口縮小,袖子由長變短,衣領如荷花,改良旗袍越來越瘦,緊裹腰身,將人體的輪廓曲線勾劃出來,袍叉開到了大腿,露出同樣質料的長褲,
後來則連長褲都不穿了.魯迅先生見過夜晚倚門候客的妓女,穿的旗袍開叉高到"似乎高到了腰間".風塵女人最好是"美"的,也就是說,那時的"風情",與旗袍開叉的高度成正比,開叉到了腰間,那麼風情就"盈盈一握"了. 多數人認為旗袍要搭配凹凸有致的身材,更多人認為,旗袍端莊但不講究流行.多數人認為旗袍太正式,穿起來太拘束,最重要是不少人認為旗袍不走流行路線,這是對該傳統服裝的誤解,使得旗袍不受年輕女性的青睞.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 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 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 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 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清代的衣服長袍馬褂,早先是富貴人 家才穿的服飾,到後來普遍了,變成全國的一般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 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 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 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長袍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服飾.
馬褂是穿在長袍外面的短褂子,長度只到腰際,
本來是北方人在騎馬時穿的,滿人統一中國後,
不乘馬的人也穿起馬褂,漸漸流行起來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 56 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燦爛的文化.這一衣冠古國的服飾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幾千年來,中國各民族相互學習,互相交融製造出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中國民族服飾以色彩鮮明,技藝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各民族的服飾,風格款式迥然不同,反映了各個民族的審美情趣,這可以從人們日常的穿戴和習俗禁忌中表現出來.概括來說,漢族服飾細致中體現著傳統禮教;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表現出渾厚質朴,威武粗獷;西北少數民族卻奔放瀟灑,凝重簡約;西南少數民族則秀麗多姿,豐富多彩.每個民族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生產方式和藝術傳統等特點,無不體現在衣冠服飾上.縱觀五千年的中國服飾歷史,盡管千變萬化,但在款式,紋樣,色彩,面料等方面,都融入了民族的人文精神,衣冠服飾是記載中華民族文化的光輝篇章.
中國的服裝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周代以前,為蔽體禦寒時代;周禮制定,以至清末,屬政治表徵時代;君主政體結束後,新的服裝文化特色,類屬模糊不清.中國服裝制度的大原則是「上得以兼下,下不得僭上」,故社會階級愈低的人,能選擇的服色就越小.故歷朝政府均以列舉式,規定不準使用的顏色,每一階層的人就在他能用的范圍之內發揮,雖然每一朝代均有禁用色之頌布,但隨著服裝文化的進步,政府的規定經常是跟在流行的背後,因此,有時禁用色也就意味著即流行色.一個時代之所以選擇某一顏色作為流行服色,事實上隱含著該時代的政治取向.傳統上,服裝是政治的一環,故智識份子重視,他們的好惡,向來影響時代文化取向.事實上,服裝文化與其他文化一樣,在傳統的長河中,沈甸了無數的寶藏,挖掘都來不及,向忍遺棄 但重拾它時,必探究其意義所在,琢磨出真正的精神,劣辨何不該揚棄,何不可遵循,建立我們現代的中國文化.

⑦ 水滸傳 108將其中20人綽號的由來....名字也要

001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宋江,人喚「及時雨」。早先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整日舞文弄墨,書寫文書,是一刀筆小吏。

002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
北京城裡的員外大戶,綽號「玉麒麟 」,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被梁山泊吳用用計騙到梁山,盧俊義與梁山英雄大戰,不敵而逃,乘船逃走時被浪里白條張順活捉。

003天機星智多星吳用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

004天閑星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河北薊州人。公孫勝是羅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與高廉鬥法,大獲全勝。高廉駕起一片黑雲想逃走,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後殺死。

005天勇星大刀關勝
關勝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使一把青龍偃月刀,精通兵法。原來是蒲東的巡檢,後被蔡太師調往梁山泊攻打宋江。關勝一人大戰林沖、秦明兩人。

006天雄星豹子頭林沖
林沖,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第二。早年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

007天猛星霹靂火秦明
秦明,使一條狼牙棒,武藝高強,在梁山泊英雄中排第七,馬軍五虎將第三。秦明性情急躁,外號「霹靂火」,有勇無謀,同花榮鬥了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後折兵損將。

008天威星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梁山泊第八條好漢,馬軍五虎將第四。使一雙銅鞭,騎一匹踢雪烏騅馬,武藝高強。

009天英星小李廣花榮
花榮,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一員。原是清風寨副知寨,使一桿長槍,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楊功夫。

010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柴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是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後代,人稱柴大官人,專愛結交江湖好漢。江湖上有「小旋風」 美稱。

011天富星撲天雕李應
李應,梁山泊第十一位好漢,同柴進一起掌管錢糧財物。李應原是李家莊莊主,江湖人稱「撲天雕」,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後藏有五口飛刀 ,能夠百步以內傷人。

012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六名。原是鄆城縣巡捕馬兵都頭,人稱「美髯公」,有一身好武藝。

013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魯智深原名魯達,是經略的提轄,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發為僧,改名魯智深。

014天傷星行者武松
武松家中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稱武二郎,清河縣人。景陽岡借著酒勁打死老虎,威震天下,做了陽谷縣步兵都頭。

015天立星雙槍將董平
董平,梁山泊第十五條好漢,馬軍五虎將第五名。董平原是東平府兵馬都督,使一雙長槍,勇猛無敵。宋江攻打東平府,用計騙董平到一村鎮里,用絆馬索絆倒董平。

016天捷星沒羽箭張清
張清,梁山泊第十六條好漢,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五名。宋江和盧俊義抓鬮攻打東平、東昌二府,東昌府猛將張清,善用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人稱「沒羽箭」。

017天暗星青面獸楊志
楊志,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軍馬里做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行第三。

018天佑星金槍手徐寧
徐寧,梁山第十八條好漢,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二。徐寧原來是京師金槍班教頭。

019天空星急先鋒索超
索超,梁山第十九條好漢,排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四。索超原是大名府梁中書手下的正牌軍。

020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原來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兩院節級。宋江在潯陽樓寫下反詩,蔡九令戴宗前去捉拿宋江,戴宗讓宋江披頭散發,把屎尿潑在身上,裝瘋以逃過捉拿。戴宗與吳用是舊交,自幼練就了一身行走如飛的功夫,人稱「神行太保」。

021天異星赤發鬼劉唐
劉唐,梁山英雄第二十一名,排步軍頭領第三位,使一把朴刀。

022天殺星黑旋風李逵
李逵,長相黝黑粗魯,小名鐵牛,江湖人稱「黑旋風」,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頭領。

023天微星九紋龍史進
史進是華陰縣史家莊史太公的兒子,從小喜歡舞槍弄棒。

024天究星沒遮攔穆弘
穆弘,排梁山英雄第二十四位,是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第八位。

025天退星插翅虎雷橫
雷橫是梁山第二十五條好漢,步軍頭領第四位,外號「插翅虎」。原是鄆城縣步兵都頭,打鐵出身,學了一身好武藝。

026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李俊,梁山第二十六條好漢,四寨八員水軍頭領第一位。李俊原來是揭陽嶺人,潯陽江上的好漢。

027天劍星立地太歲阮小二
阮小二,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是梁山四寨水軍頭領第四位。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邊石碣村人,個個武藝出 眾,敢赴湯蹈火。

028天竟星船火兒張橫
張橫,排梁山好漢第二十八位,是梁山水軍八寨第二頭領。張橫本是潯陽江上的好漢,專干船上劫財的勾當。

029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阮小五,梁山好漢中第二十九位,排梁山八大水軍頭領第五位。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亦是梁山有名的水中好漢,浪里英雄。

030天損星浪里白跳張順
張順,梁山英雄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員頭領第三位。有一身好水功,人稱「浪里白跳」。

031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
阮小七,綽號「活閻羅」,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條好漢,梁山水軍八員頭領第六位。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紀最小,跟隨兩個哥哥行走江湖 ,干下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032天牢星病關索楊雄
楊雄,梁山十員步軍頭領中排行第七,是梁山第三十二條好漢。楊雄原來是薊州押獄兼行刑劊子手,外號「病關索」。

033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
石秀,江南人氏,自幼父母雙亡,流落薊州賣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藝,又愛打抱不平,外號「拚命三郎」。在薊州街頭因打抱不平與楊雄結拜為兄弟。

034天暴星兩頭蛇解珍
解珍、解寶兄弟倆原是登州好漢,本州第一獵戶。登州城外山上出現了猛虎,知府衙門限獵戶三天內將猛虎捉往。

035天哭星雙尾蠍解寶
解寶,解珍之弟,同哥哥一樣打扮,穿虎皮套襖,提一把鋼叉。兄弟倆出成雙,死成對,作戰英勇。被封為梁山步軍第十名頭領,外號「雙尾蠍」。

036天巧星浪子燕青
燕青,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後一位,在梁山十名步軍頭領中排第六位。燕青是盧俊義的管家,從小死了父母,被盧俊義收養,吹簫唱曲樣樣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楊之功,人稱「浪子燕青」。

037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
朱武,定遠人氏,能使兩口雙刀,精通陣法,很有謀略。同陳達、楊春,一起在少華山落草。

038地煞星鎮三山黃信
黃信原是青州知府慕容彥手下的兵馬都督,一身好武藝。宋江受招安後,黃信在征討方臘的戰斗中建功立業,後被授武奕郎。

039地勇星病尉遲孫立
孫立原是登州兵馬提轄,精熟弓馬,武藝過人,江湖上人稱「病尉遲」。是梁山第三十九條好漢,封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二名。 受招安後,孫立被封為武奕郎。

040地傑星丑郡馬宣贊
宣贊原是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梁中書在大名府向蔡京告急,宣贊推舉關勝領兵前往圍剿梁山,宣贊和郝思文為副將。關勝被捉住,宣贊、郝思文也被捉住,三人一同歸順梁山。宣贊排梁山好漢第四十位,居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三。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41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郝思文是梁山第四十一條好漢,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四名。江湖人稱「井木犴」。早先是東京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關勝率兵圍剿梁山,郝思文與宣贊都是副將。

042地威星百勝將韓滔
韓滔,排梁山好漢第四十二位,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五名。宋江兵馬攻破了高唐州。徽宗皇帝派呼延灼率領陳州團練使韓滔為正先鋒 ,征討梁山泊。韓滔人稱「百勝將」,使一桿棗木槊,驅趕三千連環馬先打敗梁山人馬。

043地英星天目將彭紀
彭紀原為穎州團練使。隨呼延灼征討梁山時任副先鋒,人稱「天目將」,使一桿大桿刀,刀法精熟,武藝高強。與扈三娘交戰時輕敵,被扈三娘用紅錦套套住活捉,歸降梁山。封為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六名,與呼延灼、楊志、韓滔一起駐守梁山正北旱寨,是梁山第四十三條好漢。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44地奇星聖水將單廷珪
單廷珪,梁山英雄中第四十四條好漢,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七位。單廷珪人稱「聖水將軍」,善用淡水浸兵之法。關勝領兵與單廷珪交戰,宣贊、郝思文被單廷珪捉拿。

045地猛星神火將魏定國
魏定國原是凌州團練使,精熟火攻法,上陣專用火器取人,人稱「神火將軍」。與單廷珪一起奉旨攻打梁山。排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八位。是梁山第四十五條好漢。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46地文星聖手書生蕭讓
蕭讓,著名書法家,善寫當時蘇、黃、米、蔡四種字體,濟州人氏。掌管梁山行文和調兵遣將之事,是梁山的文職將領。排梁山好漢第四十六位 。宋江征討方臘時,蕭讓未出征,留在京師。

047地正星鐵面孔目裴宣
裴宣本是京兆府的一個小官,人稱「鐵面孔目」,為人正直。裴宣在梁山做定功賞罰軍政司官員,排座次時,為第四十七位好漢。一生專記人功過,鐵面無私,威望高。受招安後,被授武奕郎兼都統領。

048地闊星摩雲金翅歐鵬
歐鵬,人稱「摩雲金翅」,有一身好武藝,被官府和生活所逼,在黃門山落草為寇。歐鵬和蔣敬、馬麟、陶宗旺四人聽說宋江被困江州,被梁山好漢相救,便投降了梁山。排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九名,是梁山第四十八位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戰死。

049地闔星火眼狻猊鄧飛
鄧飛,排梁山英雄第四十九名,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名。 在征討方臘時戰死。

050地強星錦毛虎燕順
燕順,排梁山好漢第五十位,是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一名。宋江與武松在瑞龍鎮分手後,來到清風山,被一條絆腳索絆倒,押上清風山,「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面郎君鄭天壽要殺宋江。

051地暗星錦豹子楊林
楊林,梁山第五十一條好漢,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五位。戴宗奉命下山打探消息,路過薊州,遇見江湖好漢「錦豹子」楊林。

052地軸星轟天雷凌振
凌振是當時的火炮專家,他造的火炮能打十四五里遠。凌振又精通武藝,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呼延灼攻打梁山時,請來轟天雷凌振。凌振善造火炮,凌振炮轟梁山鴨嘴灘,大顯火炮神威。晁蓋用計,使阮小二在水中捉了凌振。凌振投降了梁山,專為梁山兵馬造大小火炮,排梁山第五十二名英雄。

053地會星神運算元蔣敬
蔣敬,梁山第五十三條好漢,人稱「神運算元」。

054地佐星 小溫候呂方
呂方,是梁山第五十四條好漢,被封為守護中軍馬軍驍將。花榮等清風山救了宋江,走到對影山,見兩員少年壯士,都 手拿方天畫戟,一隊人馬穿紅衣,另一隊人馬穿白衣,在路邊打了起來。花榮見兩支戟上的絨條攪結在一起,就引弓搭箭,恰好把絨條射斷,兩人便不再斗。穿紅衣的叫「小溫侯」呂方,穿白的叫「賽仁貴 」郭盛。呂方、郭盛武藝不相上下。便一起歸降了宋江,後隨軍征討方臘時,呂方被南軍滾石砸死。

055地佑星賽仁貴郭盛
郭盛,外號「賽仁貴」,是梁山第五十五條好漢。呂方原在對影山落草為寇,郭盛要來奪山寨。兩人便在山下大戰起來,幸好被花榮一箭射開,一同歸順了梁山。郭盛同呂方被令守中軍馬軍驍將。征討方臘時同呂方一起被南軍滾石砸死。

056地靈星神醫安道全
安道全醫術高明,人稱「當世華佗」,是梁山第五十六條好漢。宋江率兵攻打大名府時背上生瘡,病勢沉重,便回師梁山泊。

057地獸星紫髯伯皇甫端
皇甫端原是東昌府城內著名的獸醫,同沒羽箭張清是好友。宋江攻下東昌府,張清投降梁山,又向宋江推薦了獸醫皇甫端。皇甫端從此便歸降了梁山。皇甫端醫道高明,診治馬病,手到病除。他上樑山後,梁山馬軍更加強壯。由於皇甫端貢獻較大,排梁山第五十七條好漢。征討方臘時,皇甫端被留在京城未能出征 .

058地微星矮腳虎王英
王英原是清風山的強盜,捉得宋江後,佩服宋江的為人而歸順了宋江。同為梁山專掌三軍內采事馬軍頭領,是梁山第五十八條好漢。征討方臘時陣亡。

059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將,武藝高強,一雙刀神出鬼沒,更有用繩套的絕技,陣前用繩套捉人十分厲害。宋江攻打祝家莊時,扈三娘首戰便捉了「矮腳虎」王英。同掌梁山三軍內采事,是梁山第五十九條好漢。

060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鮑旭原來是枯樹山的強盜,李逵和沒面目焦挺路途中相識後,聯合鮑旭攻打凌州。鮑旭便與李逵相識。鮑旭也是一名英雄,很有些本事。江湖上人稱「喪門神」,在河北、山東一帶很有名氣。鮑旭上樑山後被封十七員步軍將校第二名,是梁山第六十條好漢。他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戰死。

061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
樊瑞早先夥同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在芒碭山佔山為王,會使魔法和飛刀、飛箭,根本不把梁山泊放在眼裡。樊瑞歸順梁山後,做了十七員步軍將校頭一名,排梁山好漢第六十一位。受招安後,樊瑞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

062地猖星毛頭星孔明
孔明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兒子。孔明投奔梁山,被封為守護中軍步軍驍將,是梁山第六十二條好漢。征討方臘時病死在路上

063地狂星獨火星孔亮
孔亮是孔明的弟弟。兄弟倆攻打青州救叔叔,孔明被呼延灼所捉。孔亮向武松、魯智深求救,魯智深聚集三山人馬攻打青州,又讓孔亮去梁山泊求救。宋江領兵馬一起打下青州,孔亮同哥哥一起,做了梁山守護中軍步軍驍將,是梁山第六十三條好漢。

064地飛星八臂哪吒項充
項充是梁山第六十四條好漢,梁山步軍將校第三名。原先和樊瑞結伙在徐州芒碭山佔山為王。梁山人馬攻打芒碭山時,公孫勝用法術破項充的妖法,活捉了項充,項充就歸降了梁山。在征方臘時,項充戰死

065地走星飛天大聖李袞
梁山第六十五條好漢,梁山十七名步軍將校頭領第四名。早先是樊端、項充的同夥,在徐州城外芒碭山佔山為王。

066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
金大堅,著名金石雕刻家,善刻當時的蘇、黃、米、蔡四種字體,濟州人氏。金大堅同蕭讓一起,都是梁山文職將領,專管造兵符印信,排梁山第六十六位英雄。征討方臘時他被聖旨召回御前聽用。

067地明星鐵笛仙馬麟
馬麟,江湖上人稱「鐵笛仙」,他是梁山第六十七位好漢,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二位。征討方臘時戰死。

068地進星出洞蛟童威
童威,潯陽江邊人,在江上販私鹽,住在混江龍李俊家,大江中能伏水,會駕船,江湖上人稱「出洞蛟」。童威和阮小五一同駐守梁山東北水塞,是梁山四寨水軍頭領第七員,梁山第六十八條好漢。

069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童猛是童威的弟弟,早先兄弟兩一起在潯陽江上販賣私鹽,水性極好,人稱「翻江蜃」。歸順梁山後,童猛是第八名水軍頭領,同阮小七一同駐守梁山西北水寨,是梁山第六十九條好漢。

070地滿星玉幡竿孟康
孟康,祖籍真定州人氏,因長得人高馬大,又極白凈,一身好肉體,人稱「玉幡竿」。孟康善於製造大小船隻。因押運花石綱,孟康奉命造大船,被負責的提調官欺侮,一氣之下殺了提調官,棄家逃走江湖,在飲馬川安身,跟隨鄧飛、裴宣。戴宗、楊林路過飲馬川時,鄧飛、孟康想要劫財,認出是楊林,一同歸順了梁山。孟康在梁山負責監造大小戰船,排梁山第七十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71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侯健,祖居洪都,做得一手裁縫好活,飛針走線,技藝高超。愛使槍弄棒,曾拜薛永為師。長得黑瘦輕捷,人喚「通臂猿」。入梁山後,他負責製作旌旗袍襖等軍服,是梁山第七十一位好漢。征討方臘時,侯健戰死。

072地周星跳澗虎陳達
陳達,鄴城人氏,使一條出白點鋼槍,江湖人稱「跳澗虎」。他同史進一起,在梁山軍馬鬧華州時歸順了梁山,為梁山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三名,是梁山第七十二條好漢。

073地隱星白花蛇楊春
楊春,蒲州解良人氏,使一口大桿刀,武藝精熟,江湖人稱「白花蛇」。同朱武、陳達在少華山落草為寇,進攻史家莊時結識史進。宋江帶人馬鬧西嶽華州時歸降梁山,做了梁山第十四名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是梁山第七十三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楊春戰死疆場

074地異星白面郎君鄭天壽
鄭天壽,蘇州人氏,生得白凈俊俏,人稱「白面郎君」。做了梁山步軍將校第九位,是梁山第七十四條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戰死。

075地理星九尾龜陶宗旺
陶宗旺,祖籍光州人氏,莊家田戶出身,習慣使一把鐵鍬,也能使槍掄刀,人喚「九尾龜」。宋江江州被救後,返回梁山時,在黃門山遇見歐鵬、陶宗旺等四人。陶宗旺等人從此歸順了梁山,負責建造梁山泊城垣等一些建築物,是梁山第七十五條好漢。後來征討方臘時陶宗旺戰死。

076地俊星鐵扇子宋清
宋清,宋江的弟弟。宋江在江州被救,怕官府捉拿父親和弟弟,便連夜下山去宋家村搬家,卻被縣里差遣的都頭趙得、趙能追拿。宋清掌管梁山排設筵席之事,排梁山第七十六條好漢。受招安後,宋清被封為武奕郎。

077地樂星鐵叫子樂和
樂和,原是登州城裡看守監獄的小牢子,祖籍茅州人氏。樂和聰明伶俐,各種樂曲,一學著便會,又有一副好噪音,人稱「鐵叫子樂和」。做了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第一員,排梁山第七十七條好漢。宋江征討方臘正要出征,樂和被五都尉指名要走,留守京都。

078地捷星花項虎龔旺
龔旺原來是東昌府猛將張清手下的副將,外號「花項虎」,渾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著虎頭,在馬上會使飛槍。盧俊義攻打東昌府失敗,宋江前去支援,龔旺被林沖、花榮活捉,歸降了梁山,封為步軍將校第十四名,排梁山第七十八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戰死。

079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
丁得孫是張清手下的一員副將,面頰及全身都有疤痕,會在馬上使飛叉。張清與梁山人馬交戰時,丁得孫被燕青一箭射中馬蹄摔下馬去,被呂方、郭盛捉了,投降了梁山。丁得孫是梁山第七十九位英雄,被封為梁山步軍將校第十五名。後隨宋江征討方臘時戰死。

080地鎮星小遮攔穆春
穆春,穆弘的弟弟,原是潯陽江邊揭陽鎮上的富戶子弟,當地一霸。宋江被他們追殺,多虧李俊等相救。穆春兄弟從此認識宋江。梁山好漢劫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後,穆春兄弟入了梁山。穆春為梁山步軍將校第七名,排梁山第八十位好漢。受招安後,穆春被封為武奕郎。

081地嵇星操刀鬼曹正
曹正,開封府人氏,林沖的徒弟,祖代屠戶出身,殺豬剝牛手段極好,人稱「操刀鬼」。曹正在梁山負責屠宰牛馬豬羊牲口,排梁山第八十一條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曹正戰死。

082地魔星雲里金剛宋萬
宋萬是梁山泊的元老,早先和王倫、杜遷占梁山為王,武藝平常。王倫被林沖殺後,宋萬仍留在梁山,被封為步軍將校第十名,是梁山第八十二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時,宋萬戰死。

083地妖星摸著天杜遷
杜遷是梁山泊的元老,早先同王倫、宋萬一齊佔山為王,本事平平,武藝一般。王倫被殺後,杜遷在晁蓋手下擔任頭目,被封為步軍將校第十一名,排梁山第八十三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杜遷戰死。

084地幽星病大蟲薛永
薛永,河南洛陽人,靠賣葯使槍棒度日,江湖人稱「病大蟲」。宋江被發配江州,見薛永槍棒使得好,便賞了他五兩銀子,兩人因此相識。宋江潯陽樓寫反詩,被押往法場殺頭,薛永等人去劫法場,後隨梁山人馬上山,被封為步軍將校第五名,排梁山第八十四條好漢。征討方臘時,薛永陣亡。

085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施恩,排梁山第八十五條好漢,步軍將校第六名。當年武松殺了西門慶、潘金蓮後,被發配孟州城,安平寨,與小管營施恩相識,不曾吃得苦頭。施恩使得一身好拳棒,在快活林里開著一個酒肉店。蔣門神霸佔了施恩的酒店。武松替施恩奪回了酒店。後施恩被迫上了梁山。施恩跟隨宋江征討方臘時陣亡。

086地僻星打虎將李忠
李忠原來是江湖上使槍弄棒賣葯的,是教史進武藝的開手師父。李忠路過桃花山時,被周通攔截,李忠打敗了周通,上桃花山坐了第一把交椅。呼延灼攻打桃花山,李忠同周通請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相助,後一起歸順了梁山,做了步軍將校第八名,是梁山第八十六條好漢。在征討方臘時,李忠陣亡

087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周通早先在桃花山落草為王,人稱「小霸王」。周通被封為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十六名,排梁山好漢第八十七位。征討方臘時,周通陣亡。

088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
湯隆祖宗幾代以打造軍器為生。湯隆立了大功後,負責梁山軍器鐵甲的打造,是梁山第八十八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湯隆陣亡。

089地全星鬼臉兒杜興
杜興從前在薊州惹過事,多虧楊雄相救。楊雄、石秀為救被祝家莊人馬捉去的時遷,見到在李家莊莊主手下做事的杜興。杜興請李應救時遷時,李應被祝彪的冷箭所傷。宋江打下祝家莊後,宋江派人假扮知府捉拿李應、杜興。李應、杜興又被宋江等人所救,上了梁山。杜興和朱貴負責南山酒店,是梁山第八十九條好漢。受招安後,杜興被封為武奕郎。

090地短星出林龍鄒淵
鄒淵是鄒潤的叔叔,自小喜歡賭錢,閑漢出身,性氣高強,不肯容人,有一身好武藝,江湖上人喚「出林龍」,和侄子年歲一般,在登雲山落草為寇,聚眾打劫。被孫新請去營救解珍、解寶,後來入了梁山,被封為步軍將校第十二名,是梁山第九十條好漢。征討方臘時戰死。

091地角星獨角龍鄒潤
鄒潤,鄒淵的侄兒,山東萊州人,為人慷慨忠良,有一身好武藝。鄒潤身材長大,長相奇異,腦後生有一個肉瘤,人喚「獨角龍」。祝家莊被攻破後歸順梁山,為步軍將校第十三名,是梁山第九十一條好漢。受招安後,鄒潤被封為武奕郎。

092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貴
朱貴是梁山第九十二條好漢。林沖上樑山時,在梁山腳下一酒店裡遇到朱貴。朱貴是梁山王倫手下的耳目,江湖上叫「旱地忽律」。朱貴以開酒店為名,專門探聽往來客商的消息。凡有上樑山之人,朱貴便向湖對面的港灣里射一枝響箭,對面便搖出一艘快船過來。王倫被林沖殺死後,朱貴依舊替梁山開酒店打探消息,和鬼臉兒杜興一起負責南山酒店。

093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朱富是朱貴的弟弟,李逵的同鄉。李逵下山接老母,宋江派朱貴前往暗中照顧李逵。李逵在沂嶺殺虎後,被曹太公用酒灌醉捉住。朱富、朱貴煮了許多肉,拌了葯,在酒里也下了葯,麻翻了押解李逵的兵士,救出李逵,同師傅李雲、李逵一起上了梁山。朱富在梁山負責監造、供應酒醋。排梁山第九十三條好漢。征討方臘時病死在路途中。

094地平星鐵臂膊蔡福
蔡福,北京人氏,原為大名府兩院押獄兼行刑劊子手,因殺人手段高強,人呼「鐵臂膊」,和弟弟蔡慶都是干殺人行刑看牢子這一行的。梁中書受李固之託要殺盧俊義,石秀獨身劫法場。梁山人馬攻打大名府時,蔡福、蔡慶兄弟兩個無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專管梁山殺人行刑的事情,排梁山好漢第九十四位。在征討方臘時,蔡福陣亡。

095地損星一枝花蔡慶
蔡慶是蔡福的弟弟,大名府專管牢獄的小押獄,有名的劊子手。他生來愛帶一枝花,人稱「一枝花蔡慶」。因與哥哥蔡福幫助過盧俊義,宋江率兵打敗大名府後,兄弟倆歸順了梁山。在梁山,蔡慶重操舊業,做了梁山行刑劊子手,排梁山好漢第九十五位。

096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李立是李俊的弟弟,潯陽江邊揭陽嶺人,專在潯陽江上為私商提供食宿、運輸。李立開的酒店也常用蒙汗葯將客人麻倒,謀財害命。要不是李俊及時趕到,宋江也險遭李立毒手。李立上了梁山以後,負責開設北山酒店,迎來送往,打探消息,排梁山好漢第九十六名。在征討方臘時,李立陣亡。

097地察星青眼虎李雲
李雲原是沂水縣都頭。李雲是朱富的師傅,有一身好本事,打鬥起來有三五十人不能靠近他。專管梁山建造、修建房屋,是梁山第九十七條好漢。後在征討方臘時陣亡。

098地惡星沒面目焦挺
焦挺,排梁山第九十八條好漢,是步軍將校第十六員。李逵偷偷下山去幫助關勝攻打凌州,路途碰見一大漢,兩人打了起來,那人拳腳熟練,李逵被連摔兩跤,才知此人叫「沒面目焦挺」。

099地丑星石將軍石勇
石勇,大名府人氏,平常靠賭博為生,江湖人稱「石將軍」。石勇在對影山附近一酒店和宋江、燕順相遇,投奔了梁山,做了梁山步軍將校第十七名,排梁山英雄第九十九位。後隨宋江征討方臘時,石勇戰死。

100地數星小尉遲孫新
孫新,祖籍瓊州人氏,軍官的後代。隨哥哥孫調在登州駐蠶,兄弟就此為家。孫新生得高大強壯,學得他哥哥的本事,會幾招好鞭槍,人稱「小尉遲」。孫新在梁山和顧大嫂主持東山酒店事務,迎來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條好漢。受招安後,孫新被封為武奕郎。

101地陰星母大蟲顧大嫂
顧大嫂是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領,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顧大嫂上樑山後與丈夫孫新開梁山東山酒店,重操舊業,是梁山第一百零一條好漢。受招安後,顧大嫂被封為東源縣君。

102地刑星菜園子張青
張青原是孟州道光明寺種菜的。江湖有傳言說:「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裡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丟去填河。」武松殺了西門慶、潘金蓮路過十字坡,見酒肉有問題,假裝喝醉酒,捉了孫二娘,與張青夫婦相識,拜張青為兄。後張青夫婦投奔了梁山,開西山酒店。張青排梁山好漢第一百零二位,征討方臘時戰死。

⑧ 梁山泊中最後排名的前四位分別是誰

梁山泊總兵都頭領二員:
「呼保義」宋江、「玉麒麟」盧俊義。
掌管機密軍師二員:
「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
一同參贊軍務頭領:
「神機軍師」朱武。
掌管錢糧頭領二員:
「小旋風」柴進 「撲天 」李應
馬軍五虎將五員:
「大刀」關勝 「豹子頭」林沖�
「霹靂火」秦明 「雙鞭」呼延灼
「雙槍將」董平
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八員:
「小李廣」花榮 「金槍手」徐寧
「青面獸」楊志 「急先鋒」索超
「沒羽箭」張清 「美髯公」朱仝
「九紋龍」史進 「沒遮攔」穆弘
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一十六員:
「鎮三山」黃信 「病尉遲」孫立
「丑郡馬」宣贊 「井木犴」郝思文
「百勝將」韓滔 「天目將」彭�
「聖水將」單廷 「神火將」魏定國
「摩雲金翅」歐鵬 「火眼狻猊」鄧飛
「錦毛虎」燕順 「鐵笛仙」馬麟
「跳澗虎」陳達 「白花蛇」楊春
「錦豹子」楊林 「小霸王」周通
步軍頭領一十員:
「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松
「赤發鬼」劉唐 「插翅虎」雷橫
「黑旋風」李逵 「浪子」燕青
「病關索」楊雄 「拚命三郎」石秀
「兩頭蛇」解珍 「雙尾蠍」解寶
步軍將校一十七員:
「混世魔王」樊瑞 「喪門神」鮑旭
「八臂哪吒」項充 「飛天大聖」李袞
「病大蟲」薛永 「金眼彪」施恩
「小遮攔」穆春 「打虎將」李忠
「白面郎君」鄭天壽 「雲里金剛」宋萬
「摸著天」杜遷 「出林龍」鄒淵
「獨角龍」鄒潤 「花項虎」龔旺
「中箭虎」丁得孫 「沒面目」焦挺
「石將軍」石勇
四寨水軍頭領八員:
「混江龍」李俊 「船火兒」張橫
「浪里白條」張順 「立地太歲」阮小二
「短命二郎」阮小五 「活閻羅」阮小七
「出洞蛟」童威 「翻江蜃」童猛
四店打聽聲息,邀接來賓頭領八員:
東山酒店
「小尉遲」孫新 「母大蟲」顧大嫂
西山酒店
「菜園子」張青 「母夜叉」孫二娘
南山酒店
「旱地忽律」朱貴 「鬼臉兒」杜興
北山酒店
「催命判官」李立 「活閃婆」王定六
總探聲息頭領一員:
「神行太保」戴宗
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四員:
「鐵叫子」樂和 「鼓上蚤」時遷
「金毛犬」段景住 「白日鼠」白勝
守護中軍馬饒將二員:
「小溫侯」呂方 「賽仁貴」郭盛
守護中軍步軍饒將二員:
「毛頭星」孔明 「獨火星」孔亮
專管行刑劊子二員:
「鐵臂膊」蔡福 「一枝花」蔡慶
專掌三軍內探事馬軍頭領二員:
「矮腳虎」王英 「一丈青」扈三娘
掌管監造諸事頭領一十六員:
行文走檄調兵遣將一員 「聖手書生」蕭讓
定功賞罰軍政司一員 「鐵面孔目」裴宣
考算錢糧支出納入一員 「神運算元」蔣敬
監造大小戰船一員 「玉 竿」孟康
專造一應兵符印信一員 「玉臂匠」金大堅
專造一應旗袍襖一員 「通臂猿」侯健
專治一應馬匹獸醫一員 「紫髯伯」皇甫端
專治諸疾內外科醫士一員 「神醫」安道全
監督打造一應軍器鐵筵一員 「金錢豹」湯隆
專造一應大小號炮一員 「轟天雷」凌振
起造修緝房舍一員 「青眼虎」李雲
屠宰牛馬豬羊牲口一員 「操刀鬼」曹正
排設筵宴一員 「鐵扇子」宋清
監造供應一切酒醋一員 「笑面虎」朱富
監築梁山泊一應城垣一員 「九尾龜」陶宗旺
專一把捧帥字旗一員 「險道神」郁保四

⑨ 請寫出《水滸傳》中所有身懷絕技的人物名字及綽號,簡單說出其擅長的絕技

1 九紋龍 史進(史家莊少莊主)
2 神機軍師 朱武(少華山大寨主)
3 跳澗虎 陳達(少華山二寨主)
4 白花蛇 楊春(少華山三寨主)
5 花和尚 魯智深(魯達,提轄)
6 打虎將 李忠(賣藝,史進第一位師傅,後為桃花山寨主)
7 小霸王 周通(桃花山寨主)

8 豹子頭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
9 小旋風 柴進(柴大官人,周世宗之後)
10 旱地忽律 朱貴(梁山耳目,「忽律」即鱷魚)
11 摸著天 杜遷(原梁山二寨主)
12 雲里金剛 宋萬(原梁山三寨主)
13 青面獸 楊志(殿司制使官,管軍提轄使,楊家將之後)
14 急先鋒 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管軍提轄使)
15 美髯公 朱仝(鄆城馬兵都頭)
16 插翅虎 雷橫(鄆城步兵都頭)
17 赤發鬼 劉唐
18 智多星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
19 立地太歲 阮小二(阮氏三兄弟老大,石碣村)
20 短命二郎 阮小五(阮氏三兄弟老二,石碣村)
21 活閻王 阮小七(阮氏三兄弟老三,石碣村)
22 入雲龍 公孫勝(一清道人)
23 白日鼠 白勝
24 操刀鬼 曹正(屠夫,林沖徒弟)
25 及時雨 宋江(表字公明,呼保義,「黑宋江」,鄆城押司)
26 鐵扇子 宋清(宋江之弟)
27 行者 武松(武二郎,打虎武松)
28 菜園子 張青(十字坡黑店)
29 母夜叉 孫二娘(張青之妻)
30 金眼彪 施恩(小管營)
31 毛頭星 孔明(孔家莊,白虎山,宋江徒弟)
32 獨火星 孔亮(孔家莊,白虎山,宋江徒弟,孔明之弟)
33 錦毛虎 燕順(清風山大寨主)
34 矮腳虎 王英(清風山二寨主)
35 白面郎君 鄭天壽(清風山三寨主)
36 小李廣 花榮(清風寨知寨)
37 鎮三山 黃信(青州府都監,秦明徒弟)
38 霹靂火 秦明(青州指揮司總管兵馬統制)
39 小溫侯 呂方(對影山寨主,方天畫戟)
40 賽仁貴 郭盛(方天戟)
41 石將軍 石勇(大名府人士,放賭為生)
42 催命判官 李立(揭陽嶺黑店主)
43 混江龍 李俊(揚子江梢公)
44 出洞蛟 童威(私鹽販子)
45 翻江蜃 童猛(私鹽販子,童威之弟)
46 病大蟲 薛永(賣藝)
47 船伙兒 張橫(梢公,李俊義弟)
48 沒遮攔 穆弘(揭陽鎮一霸)
49 小遮攔 穆春(揭陽鎮一霸,穆弘之弟)
50 神行太保 戴宗(江州兩院押牢節級)
51 黑旋風 李逵(鐵牛,江州小牢子)
52 浪里白條 張順(漁家,張橫之弟)
53 聖手書生 蕭讓(擅長書法)
54 玉臂匠 金大堅(擅長制印)
55 通臂猿 侯健(薛永徒弟,擅長裁縫)
56 摩雲金 歐鵬(黃門山)
57 神運算元 蔣敬(黃門山,精通書算)
58 鐵笛仙 馬麟(黃門山)
59 九尾龜 陶宗旺(黃門山)
60 笑面虎 朱富(朱貴之弟)
61 青眼虎 李雲(沂水縣都頭,朱富師傅)
62 錦豹子 楊林
63 火眼猊 鄧飛(飲馬川寨主)
64 玉幡竿 孟康(飲馬川寨主)
65 鐵面孔目 裴宣(飲馬川寨主)
66 病關索 楊雄(劊子手)
67 拚命三郎 石秀(楊雄義弟)
68 鼓上蚤 時遷
69 鬼臉兒 杜興(李家莊主管)
70 撲天雕 李應(李家莊莊主)
71 一丈青 扈三娘(扈家莊)
72 兩頭蛇 解珍(獵戶,孫立表弟)
73 雙尾蠍 解寶(獵戶,解珍之弟)
74 鐵叫子 樂和(小節級,孫立妻弟,擅唱曲)
75 母大蟲 顧大嫂(孫立弟孫新之妻)
76 小尉遲 孫新 (孫立之弟)
77 出林龍 鄒淵(登雲山頭目)
78 獨角龍 鄒潤(登雲山頭目,鄒淵之侄)
79 病尉遲 孫立(登州兵馬提轄)
80 金錢豹子 湯隆(鐵匠)
81 雙鞭 呼延灼(汝寧州都統制,呼延贊之後)
82 百勝將軍 韓滔(陳州團練使,呼延灼討梁山軍正先鋒)
83 天目將軍 彭圯(潁州團練使,呼延灼討梁山軍副先鋒)
84 轟天雷 凌振(大宋第一炮手)
85 金槍將 徐寧(金槍班教師,湯隆表哥)
86 混世魔王 樊瑞(芒碭山首領)
87 八臂哪吒 項充(芒碭山副將)
88 飛天大聖 李兗(芒碭山副將)
89 金毛犬 段景住(盜馬賊)
90 玉麒麟 盧俊義(北京大員外,河北三絕)
91 浪子 燕青(小乙,盧俊義家童,擅長相撲)
92 鐵臂膊 蔡福(大名府兩院押牢節級兼劊子手)
93 一枝花 蔡慶(小押獄,蔡福之弟)
94 丑郡馬 宣贊(關勝討梁山軍後合)
95 大刀 關勝(蒲東巡檢)
96 井木犴 郝思文(關勝義兄,討梁山軍先鋒)
97 活閃婆 王定六
98 神醫 安道全(建康府太醫)
99 沒面目 焦挺(擅長相撲)
100 聖水將軍 單廷(王玉)(凌州團練使)
101 神火將軍 魏定國(凌州團練使)
102 喪門神 鮑旭(枯樹山強人)
103 險道神 郁保四(曾頭市)
104 雙槍將 董平(東平府都監,風流雙槍將)
105 沒羽箭 張清(東昌府)
106 花項虎 龔旺(張清副將)
107 中箭虎 丁得孫(張清副將)
108 紫髯伯 皇甫端(獸醫)

梁山好漢大結局(始自征方臘):

1 入雲龍 公孫勝(出家)
2 玉臂匠 金大堅(御前聽用,後任職於內府御寶監)
3 紫髯伯 皇甫端(御前聽用,後任御馬監大使)
4 聖手書生 蕭讓(受職於蔡太師府)
5 鐵叫子 樂和(王都尉府中使令)
6 雲里金剛 宋萬(戰死於潤州)
7 沒面目 焦挺(戰死於潤州)
8 九尾龜 陶宗旺(戰死於潤州)
9 青面獸 楊志(患病,寄留丹徒,後病逝)
10 百勝將軍 韓滔(戰死於常州)
11 天目將軍 彭汜(戰死於常州)
12 白面郎君 鄭天壽(戰死於宣州)
13 操刀鬼 曹正(戰死於宣州)
14 活閃婆 王定六(戰死於宣州)
15 丑郡馬 宣贊(戰死於蘇州)
16 金眼彪 施恩(戰死於常熟)
17 獨火星 孔亮(戰死於崑山)
18 神醫 安道全(調御前聽用)
19 井木犴 郝思文(戰死於杭州)
20 金槍將 徐寧(傷於杭州,後死於秀州)
21 浪里白條 張順(戰死於杭州)
22 小霸王 周通(戰死於獨松關)
23 沒羽箭 張清(戰死於獨松關)
24 雙槍將 董平(戰死於獨松關)
25 花項虎 龔旺(戰死於德清)
26 插翅虎 雷橫(戰死於德清)
27 急先鋒 索超(戰死於杭州)
28 火眼猊 鄧飛(戰死於杭州)
29 赤發鬼 劉唐(戰死於杭州)
30 喪門神 鮑旭(戰死於杭州)
31 通臂猿 侯健(杭州之戰溺死於海中)
32 金毛犬 段景住(杭州之戰溺死於海中)
33 船伙兒 張橫(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34 沒遮攔 穆弘(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35 毛頭星 孔明(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36 旱地忽律 朱貴(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37 錦豹子 楊林(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痊癒)
38 白日鼠 白勝(患瘟疫,寄留杭州,後病逝於杭州)
39 小遮攔 穆春(看視病人)
40 笑面虎 朱富(看視病人,後病逝於杭州)
41 立地太歲 阮小二(戰死於烏龍嶺)
42 玉幡竿 孟康(戰死於烏龍嶺)
43 兩頭蛇 解珍(戰死於烏龍嶺)
44 雙尾蠍 解寶(戰死於烏龍嶺)
45 矮腳虎 王英(戰死於睦州)
46 一丈青 扈三娘(戰死於睦州)
47 鐵笛仙 馬麟(戰死於烏龍嶺)
48 錦毛虎 燕順(戰死於烏龍嶺)
49 賽仁貴 郭盛(戰死於烏龍嶺)
50 小溫侯 呂方(戰死於烏龍嶺)
51 九紋龍 史進(戰死於昱嶺關)
52 拚命三郎 石秀(戰死於昱嶺關)
53 跳澗虎 陳達(戰死於昱嶺關)
54 打虎將 李忠(戰死於昱嶺關)
55 白花蛇 楊春(戰死於昱嶺關)
56 病大蟲 薛永(戰死於昱嶺關)
57 摩雲金 歐鵬(戰死於歙州)
58 菜園子 張青(戰死於歙州)
59 中箭虎 丁得孫(死於歙州)
60 聖水將軍 單廷(王玉)(戰死於歙州)
61 神火將軍 魏定國(戰死於歙州)
62 青眼虎 李雲(戰死於歙州)
63 石將軍 石勇(戰死於歙州)
64 霹靂火 秦明(戰死於青溪)
65 險道神 郁保四(戰死於青溪)
66 母夜叉 孫二娘(戰死於青溪)
67 出林龍 鄒淵(戰死於青溪)
68 摸著天 杜遷(戰死於青溪)
69 催命判官 李立(死於青溪)
70 金錢豹子 湯隆(死於青溪)
71 鐵臂膊 蔡福(死於青溪)
72 短命二郎 阮小五(死於青溪)
73 花和尚 魯智深(坐化於杭州)
74 行者 武松(出家並終老於杭州)
75 豹子頭 林沖(病逝於杭州)
76 病關索 楊雄(病逝於杭州)
77 鼓上蚤 時遷(病逝於杭州)
78 浪子 燕青(出走於杭州)
79 混江龍 李俊(詐病於蘇州,後出海,為暹羅國之主)
80 出洞蛟 童威(看視李俊,後隨李俊出海)
81 翻江蜃 童猛(看視李俊,後隨李俊出海)
82 神行太保 戴宗(終老於泰安州岳廟)
83 活閻王 阮小七(終老於石碣村)
84 小旋風 柴進(辭官務農)
85 撲天雕 李應(返鄉)
86 鬼臉兒 杜興(伴李應返鄉)
87 大刀 關勝(後病逝)
88 雙鞭 呼延灼(後抗金陣亡)
89 美髯公 朱仝(後立戰功)
90 鎮三山 黃信(仍任青州)
91 病尉遲 孫立(仍任登州)
92 小尉遲 孫新(隨兄回登州任用)
93 母大蟲 顧大嫂(隨夫回登州)
94 獨角龍 鄒潤(辭官返鄉)
95 一枝花 蔡慶(返鄉為民)
96 鐵面孔目 裴宣(返回飲馬川,受職求閑)
97 錦豹子 楊林(返回飲馬川,受職求閑)
98 神運算元 蔣敬(返鄉為民)
99 神機軍師 朱武(投公孫勝出家)
100 混世魔王 樊瑞(投公孫勝出家)
101 小遮攔 穆春(返鄉為民)
102 轟天雷 凌振(仍受火葯局御營任用)
103 玉麒麟 盧俊義(被毒斃於淮河)
104 呼保義 宋江(被毒斃於楚州)
105 黑旋風 李逵(被宋江下毒,死於潤州)
106 鐵扇子 宋清(患病在家,不詳)
107 智多星 吳用(自縊於宋江墓前)
108 小李廣 花榮(自縊於宋江墓前)

⑩ 張紀中小31歲嬌妻穿暗花旗袍,你認為她的穿搭顯氣質嗎

在圈子中,老年夫婦和年輕妻子相配的情況並不罕見,張紀中和小嬌的妻子杜星霖才31歲,仍然過著甜蜜的生活。說到這個小妻子,的確不是一個普通人。在印象上,這與老夫婦和老婆的刻板印象不同。杜星霖非常超凡脫俗,穿著和搭配更像仙女,但她還不老。具有罕見的老式和穩定。說到杜星霖的服裝,它確實與時尚女士不同。她的搭配通常是寬松的款式,並且穿著另一種休閑方式。最簡單的純白色上衣,搭配深紫色七分褲,配色簡單而低調,但是層次豐富,但是沒有匹配技巧。理想的是材料的選擇。寬松的褲子需要垂墜的材料來增加質感,同時,它們在視覺上也更有意義,並且具有更高的質量感。

當衣服的顏色太亮時,您還可以添加深色針織開衫,以增加穩定性並平衡顏色的跳躍。必須承認杜星霖確實有兩個畫筆組合。張紀中的31歲妻子杜星霖穿著深色的旗袍,腿很漂亮。她的身材比以前更豐滿,但她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年輕的杜星霖搭配深藍色的旗袍仍然很優雅,而深色設計則更加高級。同時,它與尖頭高跟鞋搭配使用,以增加腿部的比例,從而使小腿更緊湊,同時也使身材更加直立。它補充了旗袍的開口端,並且縱線增加了亮度。

與張青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學校制服叫什麼意思 瀏覽:74
kz55童裝 瀏覽:43
洛陽米喜迪童裝專賣在哪裡 瀏覽:178
女裝道具哪裡買 瀏覽:347
穿校服唱歌的男生 瀏覽:582
七十五歲的退休老師穿上旗袍 瀏覽:281
童裝正品一手貨源 瀏覽:210
一看到男孩子穿格子襯衫就沖動哇 瀏覽:1
普及下高仿古馳皮帶與專櫃差多少 瀏覽:355
帶鐵環和別針的帽子 瀏覽:554
圖案酒紅色襯衫 瀏覽:760
怎樣挑選適合的羽絨服 瀏覽:66
太原外語科技實驗中學校服 瀏覽:165
校服上印奮進是哪個學校 瀏覽:378
六一兒童節童裝夏季 瀏覽:53
童裝搭配與陳列 瀏覽:808
嫩黃色西裝配什麼顏色的褲子好看 瀏覽:615
怎樣才能把衣塞裙子里 瀏覽:168
樂比悠悠童裝 瀏覽:747
男士羊衫冬季搭配圖片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