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近代以來中國迎賓和送賓制服

近代以來中國迎賓和送賓制服

發布時間:2023-02-10 05:44:04

『壹』 中國近代服裝史

近現代服飾(1912年以來)

辛亥革命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中華民族的服飾進入了新時代。在此之前,改良主義者康有為於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於宣統初年,曾上書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國留學生也改穿西裝。隨著中外交流的加強,五彩紛呈的服裝終於沖垮了衣冠等級制度。傳統的袍、衫、襖、褲、裙越來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飾影響,並被許多新品種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國初年出現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並行不悖的局面。穿著中西裝都戴禮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服飾。孫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張,他認為:「禮服在所必更,常賜聽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種「適於衛生,便於動作,宜於經濟,壯於觀瞻」的服裝式樣。於是,孫中山決心自己設制服裝。他經過縝密思考,精心設計,並徵求意見,終於創制了一套具有我國民族特點的簡便服裝——中山裝。

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

孫中山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裝之所長。它是以廣東便服為基樣,在直領上加一翻領,如同將西裝內襯衣的硬領「移植」過來。這樣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裝上衣、襯農和硬領的功用,穿起來顯得很硬挺。同時,又將便服或一般西裝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如此「雙雙」、「對對」,頗具均衡對稱之感,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點。又在上下左右四個衣袋上加上軟蓋,並各訂扭扣一枚,既美觀又安全,可防袋內物品遺失。下面的兩個明袋採用能縮漲自如,頗具彈性的「琴袋」式樣,旨在便於放置書本、筆記本等必需品之用。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證明一代偉人好學心切,隨時不忘讀書的美德。孫中山開始設計上衣的鈕扣有七個扣子後來為了方便起見,改成了五個。這就是小翻領、四袋、五扣的中山裝上衣。孫中山還參照西裝褲的式樣親自設計了中山裝褲子:前面開縫,一律用暗扣;左右兩側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設一小暗袋,俗稱表袋,也可藏用。這種褲子穿起來很方便,褲袋也可放置隨身攜帶的必需品。此外,褲袋的腰部打褶,褲管翻腳也有異於其他服裝,成為中山裝的特色之一。孫中山親自設制了新服裝,又親自帶頭在各種場合穿著。因為,這種服裝優點很多,主要是外形美觀大方。可以使用高級衣料製作,也可以使用一般布料製作。既可以作為禮服,又可以作為日常使服。因此,很受群眾的歡迎,將它稱為「中山裝」。後來,經孫中山大力提倡,普遍推廣,一時穿「中山裝」,舉國崇尚,蔚為鳳尚。

在這個時期旗袍同樣也深受歡迎。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服飾崇尚簡朴實用。

據資料記載,最早穿袍旗的漢族婦女是上海的女學生。她們穿著寬敞的旗袍,引起了各界婦女的羨慕,並紛紛仿效。同時,社會輿論對此也大加贊揚。於是,旗袍竟成了當時女子最時髦的服裝。

清末滿族旗女穿的旗袍是寬大、平直、衣長至足,所選用的衣料大都是綉花紅緞,在旗袍的領、襟、袖的邊緣部分都用寬邊鑲滾。

20年代初,旗袍開始普及,其式樣與清末的沒有多少差別。但不久,旗袍的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了。20年代末,因受歐美服式的影響,旗袍式樣也有了較大的改變。此時的旗袍,衣長大大縮短,穿著比以前更稱身合體,也更能襯托出女性的曲線美。到了30年代,旗袍已很盛行。先是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但不久,又興起低領來,領子越低越「摩登」,甚至有穿無領旗袍的。袖子的變化也是時而流行長的,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至於衣長,一個時期流行長的,長至下擺曳地;以後又流行短的,短過膝蓋。從40年代起,旗袍的式樣趨於取消袖子,縮短衣長和減低領高,使旗袍更加輕便、適體。新中國成立之初,婦女穿旗袍的還很普遍。以後由於各種原因,穿旗袍的就越來越少了。但旗袍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的民族服裝,是具有一定特點的。它線條簡練而優美,造型質朴而大方,比較適合婦女穿著,在國際上也有一些影響。近年來,我國的服裝設計者集思廣益,推陳出新,將傳統的旗袍式樣與現代女裝式樣揉合起來,使旗袍以嶄新的風姿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政治的過分干預 二十世紀的後半葉,中國政治上的極左思潮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政治的標准下清除了所有存在「意識形態問題」的服飾,其中包括西洋的、封建的、奢華的艷麗的,甚至於性別特徵明顯的。最後剩下的只有中山裝、軍裝、學生裝了,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服飾最單調貧乏的一頁。

自民國以後,擁有時裝,特別是婦女時裝的出現。他是一種時髦的服裝。既和與節令,也符合時代潮流,時時變化。有很大的流動性,創造性。近代婦女穿著時裝是中國服裝史上一大轉折。不同於歷代那樣受嚴格的封建等級服制的限制,難於有大的變革,而民國以來帝制廢棄,封建限制逐漸消失人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衣著,紋樣,色彩,加之經濟、文化的發展及時裝業的興勃時裝上的推陳處新,爭奪斗艷,造成服裝史上空前的繁榮景象。

或許現在服裝就是那隻涅般的鳳凰,世紀末的狂風烈火將使她鍛鑄一新,重現光輝。服飾,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不像飲食那樣出於維系生命的本能,也不是像居住那樣出於防身之必需,而是一開始就是一種帶有浪漫色彩的文化創造。

第五章 現代

不可否認,剛剛過去的一個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服裝走向衰落與脫變的一個世紀;同時,這個世紀也是民族傳統服裝孕育新生能量的世紀。

一百年前,在北京宣武門南,達智橋胡同的松筠庵里,一個蓄著長辮,自穿袍的年輕人,用有力的行草寫下了中國近代上著名的「公車上書」,他就是康有為。他在上疏奏摺中稱:「……以數千年一統緩之中國衰衣博帶,長裙雅步而施萬國競爭之世,……誠非所宜矣!」可見當時中國服飾的改革與政治改革一樣勢在必行。辛亥革命首義成功,1912年民國政府頒布《服制》法令,將歐式的燕尾服,圓筒帽列為中國大禮服,西服為小禮服,這是中國第一次以法令確立西式服裝在社會禮儀中的地位。從此,中國自上而下地開設接受西式服裝與服飾習慣。經歷了一個世紀的蹉跎,負載著舊時代精神的民族傳統服飾形式逐漸消失,中國人的衣行為模式逐漸與西方趨同,最終「與國際接軌」。

於今日的國際環境之中,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避免地首先在物質領域與其他發達國家趨勢向同一,經濟貿易的全球一體化帶來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譬如都市的玻璃幕牆摩天大樓,家用電器、漢堡可樂、西裝、T恤、等。其次,物質生活的間接影響以及傳媒通訊的直接影響精神領域的同一也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思維方式、文化觀念、審美情趣、甚至於語言表達都在朝著一個潛在的國際標准靠攏,服飾也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就在這樣一個時期里,我們更不能忘記祖輩給我們留下的豐富而又寶貴的文化遺產。

從開始的樹葉獸皮到粗布麻衣再到綾羅綢緞,服飾的種類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豐富。中國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出奇跡的神話。

現今,中國加入了WTO,更大的機遇在等著我們爭取,更大的挑戰也在等著去克服。我們不能一味的看著門外,應該更好的運用已有的財富,創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服裝特色。

『貳』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漢服被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呢是華夏漢民族,從皇帝到明朝時期的傳統服飾,結合各個時代,每個朝代都在不斷的改進和傳承,直到清朝入關時期,一直作為中國國家禮服,現在很多人慢慢喜歡和接受漢服,而旗袍呢,旗袍就是民國時期,較為流行的改進服飾,很大一部分還是國外引進,再加以改良,旗袍看上去就是很有氣質的,但是只能作為一個分支來看待,畢竟只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作。況且,高矮胖瘦的人不一定接受住,漢服呢,就比它更為接受和方便多了。

『叄』 旗袍起源於我國那個少數民組

滿族

『肆』 我國宴請外賓有哪些儀式、方法、活動之類的啊

(一)迎送
迎來送往是常見的社交禮節。對外國來訪的客人,通常要視其身份、訪問的性質和目的、國際慣例以及兩國關系等因素,安排相應級別的領導人前往機場、車站、碼頭迎送。這是外賓進入國門後的第一項正式活動,是對外交往中的重要禮儀活動,各國對此都十分重視。
各國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正式訪問,往往都舉行隆重的迎送儀式。對軍方首腦來訪也舉行一定的歡迎儀式,如安排檢閱三軍儀仗隊等。
對其他人員的來訪一般不舉行歡迎儀式。然而,對應邀來訪的任何代表團,無論官方的或民間的,在他們抵離時,均安排相應身份的官員(或有關人員)前往機場(車站、碼頭)迎送。對長期在華工作的外國人士、外交使節、專家等,在他們到離任時,亦要安排相應人員出面迎送。
組織安排領導參加迎送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確定迎送的規格。
對來賓的迎送規格各國做法不盡一致。確定迎送的規格的因素很多,一般主要依據來訪者的身份和來訪的性質(目的),適當考慮兩國關系,同時要注意國際慣例,進行綜合平衡。通常外賓抵達時,由職務相當或略低於對方的領導人士出面迎接(安排我方相同級別的領導人主持會見和宴請)。總之以主人身份要與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對口、對等為原則。相應級別的領導人不能出面時,應從禮貌出發向客人作出解釋。
迎送人員不宜太多。有時還可根據兩國關系和政治需要,給予破格接待,安排較大的迎送場面,由身份較高的領導親自去機場迎接等。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除非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規辦理。
2.准確掌握外賓的抵達時間、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等信息。
接待人員必須准確掌握來賓的抵達時間,及早通知全體迎接人員和有關單位。迎接領導和工作人員要提前到達機場(車站、碼頭)。要事先掌握飛機停機位置(出口的門號)、列車停靠的月台、車廂號碼,以免臨時來回奔跑或接空。
3.獻花。
如安排獻花活動時,需注意:
(1)須用鮮花,並保持花朵整潔、鮮艷。要根據來訪國的習慣選購鮮花,一般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顏色的花。
(2)通常由女青年或少年兒童在主人和客人握手後,將花獻上(性別交叉),要認真挑選落實獻花人員(品貌、衣著、思想品行等)。
(3)要注意花的安全和禁忌愛好(必要時可請公安部門檢查有否爆炸物)購花後做到花不離人。
(4)指定專人負責執行此項活動,必要時,要事先讓獻花青年進行排練。
4.禮賓介紹。
禮賓介紹時,通常先將前來歡迎的中方主人介紹給來賓。客人初次到訪,一般較為拘謹,主人宜主動與客人寒喧。所以,當客人下機(車、船)後,迎接人員要主動迎上前去表示歡迎,由禮賓官或迎接人員首先將中方前來歡迎的主要領導(職務及全稱)介紹給來賓,其他領導可簡明扼要地介紹。
主要翻譯必須時刻緊隨中方主要領導和主賓(翻譯、警衛、工作人員要注意站位,不要搶鏡頭或遮擋鏡頭)。禮賓官或迎接人員在介紹其他中方領導時要始終照顧好主賓,不要因忙於介紹別人而冷落了主賓(有時可配備兩名以上翻譯人員)。
5.其他注意事項。
(1)迎送人員如職位較高時,應在機場(車站、碼頭)安排休息室(備飲料);
(2)如客人首次來訪,雙方又不認識,則事先聯系好或做一特定標識牌,方便對方辨認;行李票的交接、行李的運輸要有專人負責;團長和要客的行李要先取,及時派人專送,以便客人更衣;
(3)提前聯系辦理出入境手續、辦理邊防海關等部門的免檢免驗禮遇;
(4)客人抵達後,應留點時間讓客人稍稍休息、更衣,然後再安排活動;
(5)不能將外賓安排到非涉外賓館下榻;
(6)對參觀、游覽、會見等活動場所要事先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7)准備中外文日程,如有變動,要及時通知有關人員。
6.乘車安排和注意事項。
(1)介紹結束後,速引導客人上車。如安排主人陪車,則請客人從車的右側門上車,中方主人從車的左側門上車。有時客人上車後先坐到了當地主人的座位上,一般不必請客人挪動座位(由禮賓官事後告訴客人);
(2)國賓車隊和大型代表團,事先車隊要編號;國賓車隊的主車要掛兩國國旗,車隊的編號:00、0、1、01、壹、2、貳、02、3、4、5、6、7、8、9等;
(3)多國使節代表團同團時,可以輪流乘坐一號車(輪流當團長);或者一個代表團中有兩個地區的外方領導在訪問不同地區時,可輪流乘坐一專車,輪流當團長。

(二)會見與會談
在國際交往中,會見與會談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交往方式,因為,它既有禮儀性,又有實質性,有廣泛的適用范圍可以在不同的層次和各個不同的方面的人員中進行。
國家領導人之間的會見與會談,無疑具有最為重要的性質。歷史上,一些國家領導人之間的會見與會談,曾經對當時各國人民命運攸關的重大問題,達成妥協和諒解,成為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如:1972年毛譯東與尼克松的會談,為打開中美關系指明了方向,為周總理與尼克松的會談奠定了基礎。
1.會見與會談的種類。
(1)禮節性拜會(courtesy call);
(2)回拜(return call);
(3)正式會談(offical meeting;official talk);
(4)接見(receive);
(5)召見(summon);
(6)訪談(interview);
(7)辭行拜會(farewell call)。
2.幾項具體准備工作。
(1)商定出席會見或會談的時間、地點和出席人員,將會見或會談的出席人員、時間、地點、具體安排、注意事項和通知中外雙方;中方主人及參加會見的中方人員應提前抵達會見地點;
(2)布置會議室:准備足夠的座位,視情況需要布置話筒(擴音器)、鮮花盆景、標語、座位卡、茶水、飲料、點心等;簽字儀式要准備台式國旗(掛旗)、文房四寶和簽字筆具等;會議室的布置和座位的安排(見圖);
(3)會見和會談提綱和背景材料的准備(供領導參考);
(4)通知新聞記者;
(5)迎候和引座;禮賓介紹時,首先將中方主人一一介紹給外方;
(6)合影留念。

(三)宴請
1.宴請的種類。
宴請是一種常見的禮儀社交活動。就其性質來分,約有三種:
(1)禮儀性的宴請。如為歡迎國賓來訪,慶祝國慶等重要節日而舉行的宴請,都屬於禮儀上的需要,是一項有禮賓規格和必要的禮賓程序的禮儀活動。
(2)交誼性的宴請。為表示友好、發展友誼而舉行,如接風、送行、告別。這種宴會規格講究不特別嚴,要親切、友好,氣氛熱烈,能達到發展友誼的目的。
(3)工作性的宴請。參加宴會的各方,為解決特定的工作問題而舉行的宴請,以便席間商談。
就其宴請的形式來分,常見的有宴會、冷餐(自助餐)和酒會。宴會又有國宴(state banquet)、晚宴(banquet,dinner)、午宴(luncheon)、早餐(breakfast)、工作餐(working breakfast,working lunch,working dinner)之分。冷餐招待會、自助餐(buffet,buffet-dinnkr)和酒會(cocktail或drinks)有時統稱招待會(reception)。
除此之外,還可以舉行茶會招待客人。茶會對茶葉和茶具的選擇比較講究,一般在客廳而不在餐廳舉行。
以上各種宴請活動的方式,可根據舉行活動目的、性質、規模、參加人數以及其他有關條件,並參照當地習慣,選擇運用,妥善安排,以期達到較好的效果。
2.有關宴請活動的幾項准備工作。
(1)確定宴請的目的、名義、對象、范圍和形式、時間和地點、出席人員等;
(2)製作請柬(沒有標點符號,書面語)並發出邀請(請柬);
(3)預訂餐務、准備中外文菜單(注意忌違的食物及特點,餐食數量不要太多);
(4)宴會廳布置與檢查(菜單、餐具、座卡、話筒、花草、盆景)和席位安排(注意桌次高低、禮賓次序、專業對口);
(5)禮品的准備與包紮(視需要放主人的名片和禮品的中外文介紹說明),禮品要有地方特色(非商品化),具有紀念意義;
(6)宴請的程序安排及現場工作;
(7)服務員的規范服務和著裝(從主賓左側依次上菜,從右側上酒;用畢的餐具也從右側撤走,但要徵得用餐人同意)。
3.參加宴會和就餐時的禮節。
(1)按時應邀和答復;正確掌握出席時間,不早到、不遲到;
(2)去朋友家赴宴時,給女主人贈一束花或送一瓶酒;
(3)幫助或讓女士和長輩先入席;與大多數人交流,不要只跟熟人講話;
(4)主人祝酒時停止用餐、祝酒注意先後次序(按官銜高低);
(5)當好宴會的主人和客人。宴會的成功有賴於主人的熱誠好客、慷慨招待和細致周到的組織安排。從禮節上,主人的責職是使每一位來賓都感受到主人對自己的歡迎之意。客人到來時,與每一位來賓握手致意。主人還要努力使客人之間有機會相互認識和交談。努力使談話活潑有趣、氣氛融洽,相機轉換不恰當的話題。掌握上菜速度、不要頻頻看錶,顯示出希望客人早走之意。客人告辭時,則應熱情送別,感謝客人光臨等;
(6)只敬酒,不勸酒或灌酒,喝酒不過量、不酗酒;無關人員不宜未經介紹擅自闖入宴會廳敬酒;
(7)少量取食喝湯不出聲、麵包瓣成小塊吃、學會請同桌的人傳遞食品、正確使用牙簽和洗手盤;
(8)學會正確使用小毛巾和餐具,不會時可跟著或參照別人的方法;
(9)經主人同意後方可寬衣;
(10)除冷餐會外,宴會結束離開時,別忘了向主人致謝告別。
4.桌型和席次的安排(見插圖)
1.圓桌
2.長桌
3.「U」形桌
4.桌次與桌形
5.請柬式樣

(四)簽字儀式
1.秘書准備工作。
(1)准備好經雙方商定的中外文文本;
(2)商定簽字時間、地點、雙方主簽人等;
(3)通知出席簽字儀式的中外雙方代表及新聞記者;
(4)委託賓館准備簽字用的大廳並准備有關布置;

(5)檢查簽字大廳的布置,如中外文文本、簽字筆等文具、橫幅內容、鮮花盆景、話筒和擴音設備、合影用台階等。
2.簽字儀式的參考程序(參見附圖)。

第一,司儀宣布:簽字儀式正式開始;
第二,請中外雙方有關方面負責人到主席台上分兩邊站立;
第三,由中方代表致詞並簡要介紹簽約背景;
第四,請XXX先生宣讀中文協議書文本,請XXX先生代表外方宣讀外文協議書文本;
第五,請雙方主簽人就坐,請雙方代表在協議書上簽字;
第六,交換文本;
第七,請服務員上香檳酒,請大家共同舉杯慶賀;
第八,中外雙方合影留念;
第九,司儀宣布簽字儀式結束。
(五)出席文娛活動(看戲、聽音樂、文娛晚會等)
1.文娛活動的安排。
·審查和挑選節目,避免那些容易引起誤會和矛盾的節目;
·發出邀請,安排座位;
·准備演出節目的中外文說明書;
·專場演出的入席與退場。一般觀眾先入席,貴賓們在演出前幾分鍾才入席,等貴賓們先退場後,其他觀眾方可退場,以示禮貌;
·獻花。事先准備花藍,由禮儀小姐抬上舞台;
·合影留念。應事先安排好上台與演員們合影留念有關領導與外賓。
2.出席文藝晚會(演出)的禮節。
·穿深色和合適的晚禮服;
·入座後要脫帽;
·遵守進場和退場的次序;
·演出結束後要鼓掌,視需要,安排送花籃和上台合影留念。
(六)參觀訪問
·根據訪問目的、性質,客人的意願與興趣、特點來確定游覽點,結合當地實際與可能,選擇某些參觀項目;
·事先安排好參觀線路、布置;
·安排好領導的陪同工作,介紹情況;
·做好攝影、安全警衛工作。

『伍』 三種迎賓送客的動作禮儀是什麼

1、鞠躬禮。一度:15度。二度:30度。三度:45度。一度鞠躬類似點頭致意,適用於多種情況下打招呼和問候;二度鞠躬表示敬禮,適用於對重要客人、長者等的迎送問候;三度鞠躬則多用於特別誠懇的感謝或歉意。2、握手禮。(1)當貴賓或老人伸出手來時,應快步向前,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身體微微前傾,以表示尊敬。(2)與上級或下級握手時應注意:上下級見面,一般應由上級先深受,下級方可與之相握。(3)握手姿態要正確。行握手禮時,通常距離受禮者約一步,兩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齊,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微微抖動3~4次,然後與對方的手鬆開,恢復原狀。(4)握手要講究先後次序。一般由年長的先向年輕的伸手,身份地位高的先向身份地位低的伸手,女士先向男士伸手,老師先向學生伸手。(5)握手要熱情。握手時雙目要注視看對方的眼睛,以友善的目光和面容向對方微笑致意。(6)握手必須用右手,用左手與人握手是不禮貌的。(7)握手要注意力度。握手時,既不能有氣無力,也不能握得太緊,甚至握痛了對方的手。(8)握手應注意時間。握手時,既不宜輕輕一碰就放下,也不要久久握住不放,要掌握適度。一般來說,表示完歡迎或告辭致意的話以後,即應放下。時間一般在3~5秒為宜。3、擁抱禮。兩人正面站立,各自舉起右臂,將右手搭在對方的左臂後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對方的右後腰。先是向左側擁抱,然後向右側擁抱,最後再次向左側擁抱。但中國人習慣只向左側擁抱。

『陸』 中國四大禮儀是什麼

中國四大禮議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卧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里的「禮」包含了禮制的精神原則與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系密切。

(6)近代以來中國迎賓和送賓制服擴展閱讀:

禮儀發展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對於我們炎黃子孫來說,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真正懂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 幾個特定的 場合才注重禮儀規范,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早已在他們的心靈的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所以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以最恰當的方式去待人接物。這個時候「禮」就成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禮儀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禮儀是人際關系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

禮儀對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協調人際關系,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稱呼

1、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台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

2、有親戚世交者,應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後學,或稱自名。

3、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

4、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

禮儀動作

拱手禮、一拜禮、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

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揖禮、鞠躬禮。

『柒』 結婚時候禮服的作用和區別!

一套禮服
這種情況常見於新娘回門時,在回門酒宴上的新娘,往往穿一身紅色的中式服裝就可以了。因為這個酒宴往往不再舉辦什麼婚禮儀式,因此,新娘也可以不穿婚紗的。

二套禮服
現在大多數的新娘都是准備兩套衣服。一套婚紗和一套中式禮服。
在婚禮當天的早上,新娘在自己的家裡或酒店,就已經換上了婚紗,等待新郎來接親。這身婚紗,從接親開始,一直穿到婚禮儀式的結束。婚禮儀式結束後,新娘去酒店的化妝間,去換已經准備好的中式服裝。換好中式的服裝,可以穿這身衣服給來賓敬酒,一直到婚宴結束。婚宴結束後,新娘就可以穿這套中式的服裝回家了。

三套禮服(出門紗、主婚紗、中式服裝)
1、現在不少的新人都舉辦兩段式婚禮。第一段婚禮,新娘穿出門紗,這種婚紗比較輕便,方便新娘走動。在新娘到達酒店之後,新娘需要換一套主婚紗,新娘穿這主婚紗完成第二段的婚禮儀式。在整體的婚禮儀式結束後,新娘去換第三套的中式服裝,穿這套中式服裝給來賓敬酒,直到婚宴結束。
2、三套衣服也可以設計成三段式的婚禮。第一段:穿出門紗舉行西式的草坪婚禮儀式。第二段:穿主婚紗舉行慶賀的儀式。第三段:穿中式的服裝舉行中式的儀式。(這時,新郎也應該穿中式的服裝)然後,可以直接穿這身衣服給來賓敬酒。

四套禮服
1、兩套婚紗,一套西式禮服,一套中式的服裝
准備這四套衣服的新娘,往往把自己的婚禮儀式設計成三段式。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婚禮儀式中,可以穿西式不同的婚紗,在第三段式的時候,穿西式的禮服。整體婚禮儀式結束後,新娘去換第四套中式的服裝,回來給來賓敬酒。
2、一套婚紗,一套西式禮服,一套中式旗袍,一套中式的其他服裝。
准備這四套衣服的新娘,也是把自己的婚禮設計成三段式。第一段式:穿婚紗舉行西式的儀式。第二段式:穿旗袍舉行中式的儀式(當然,這時新郎也需要穿中式的服裝)。第三段式:穿西式的禮服舉辦慶賀的儀式。整體婚禮儀式結束後,新娘穿第四套中式的服裝給來賓敬酒。

五套禮服(一套迎賓禮服、一套婚紗、一套中式旗袍、一套西式禮服、一套中式服裝)
准備這五套服裝的新娘,一般都是直接在酒店迎接來賓。她在迎賓的時候,需要穿一套迎賓的禮服。在婚禮儀式開始前,新娘換上婚紗參加婚禮儀式。這樣的設計,是給來賓一個意想不到的穿婚紗的效果。是婚禮中製造一個很突出的亮點。其他的衣服,可以根據婚禮儀式的具體安排來穿著。

『捌』 旗袍的歷史發展過程

答: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了滿話政權,同時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暫時的沉寂。三百年來終得一吐的對滿族統治政權的不滿,使"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婦女穿衣服都學解放區的樣子,鄙夷穿紅戴綠扔"資產階級小姐"。

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做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的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玖』 近代中國餐桌禮儀的變化發展

食禮俗,而毫無疑問,中國人的飲食禮儀是最為發達、最為完備的。早在《周禮》中,就有一系列的職官分掌各種飲食諸禮。孫中山先生也曾「以飲食為證」,論及「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這種社會活動必然就會產生一套規范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人的行為准則。在中國文化里,其實不僅講求飲食規格,甚至連菜餚的擺設這種細節都有規則。

凡是陳設便餐,帶骨的菜餚放在左邊,切的純肉放在右邊。飯食靠著人的左手方,羹湯靠右手方。細切的和燒烤的肉類放遠些,醋和醬類放在近處。蔥渫等伴料放在旁邊。酒漿等飲料和羹湯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開陳設干肉、牛脯等物,則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在一般情況下,要坐得比尊者長者靠後一些,以示謙恭;進食時要盡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擺放饌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臟了座席。

宴飲開始,饌品端上來時,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貴客到來時,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不可以當著客人的面叱責狗;主人讓食,要熱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9)近代以來中國迎賓和送賓制服擴展閱讀:

中式餐桌禮儀

第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如果是同一級別或家庭聚餐,長者先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

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將它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備好的紙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餐桌禮儀



與近代以來中國迎賓和送賓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心人士捐助校服的新聞 瀏覽:517
皇姑區寧山小學校服 瀏覽:472
愛馬仕2011春夏女裝英姿颯爽 瀏覽:275
hoo品牌童裝 瀏覽:911
上衣羊衫配什麼褲子 瀏覽:477
羊衫拼縫手做如何拼縫 瀏覽:108
moda女裝質量好嗎 瀏覽:294
女僕情趣制服最新報價 瀏覽:65
愛知中學校服費 瀏覽:19
米喜迪童裝旗艦店搞活動不發貨 瀏覽:770
上海或者杭州哪裡潮牌店比較多 瀏覽:659
男嘉賓嘲笑你就是這樣制服壞人的 瀏覽:119
短款上衣搭配裙裝還是褲子 瀏覽:900
女生裙子下面什麼樣 瀏覽:308
買的裙子領口太大怎麼辦 瀏覽:723
旗袍穿到什麼位置好看 瀏覽:785
駝色的鞋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874
粉色燈芯絨褲子怎麼搭配鞋子 瀏覽:541
哪裡有修補羽絨服可以綉字 瀏覽:840
牛仔長袖配什麼樣的裙子好看嗎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