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蕪湖縣一中是重點高中嗎
是。蕪湖縣第一中學位於安徽省蕪湖縣灣沚鎮,念昌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學仔掘扒校前身系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堂。蕪湖縣第一中學為了滿足全縣人民對優質高中的需要,學校整體搬遷至南湖文教園區散碰,新校區佔地360畝,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內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一幢餐廳樓拔地而起。
⑵ 請問一個問題:蕪湖一中,蕪湖市一中,蕪湖縣一中這三所學校是同一所學校嗎
蕪湖一中和蕪湖市一中 是一所學校。是蕪湖最好的中學,全稱「蕪湖市第一中學」
蕪湖縣一中,是蕪湖縣的中學,全稱「蕪湖縣第一中學」,教學質量也相當的不錯
⑶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簡介
蕪湖縣一中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學校前身系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堂。一百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空軍中將徐承棟、陸軍少將汪一新、陸軍大校章長根、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江春澤、著名作家魯彥周、著笑巧沒名畫家鄭伊寬告農等一批知碰納名人士是我校學子中的佼佼者,蕪湖縣一中已經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她第二個世紀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機遇,進行跨越式的發展。
⑷ 有關蕪湖一中新校區的幾個問題
1.市一中新校。。【應該是這一站。在靠站前可以看到一中大門
2.可以住校
3.現在還不錯。比老校區好多了。當然比不上家裡的。但能保障衛生。早餐有牛奶雞蛋(額。很噎人的。)午餐不想吃飯還有漢堡、米線、酸辣粉、混沌等。。下學期應該有兩個食堂。
排隊5~20分鍾。。只要老師不拖堂最多十分鍾。。 你可以一下課就往食堂沖的。
用飯卡。。最好一次多充點。剛開學充飯卡的人多。
4。宿舍6個人一屋。挺干凈的。管理還算嚴。一樓有蚊子、不過可以開空調。也有蚊帳。小強沒看到過。。光線挺好的。有室內陽台。我們在一樓還有陽光
5.挺多的。每年都有秋季運動會和冬季長跑。http://tieba..com/p/1154183543有社團的QQ群。
6,現在是7:15到操場做操。之後早餐。上午好像11:45放學。下午2:00上課(1:50預備)如果快的話、12:00就可以結束午餐。回去睡覺了。晚的話到12::30可以睡到13:30 。。晚餐不記得了。。之後自由活動。晚自習6:50預備。(周日也要到)
7.還好。比普通中學應該多。。
8.如果去澡堂的話。是之前。額。穿校服。有兩套夏季校服。不過我們現在一般在寢室洗了。可以帶個大桶或大盆。。
9.蕪湖市國防學校(郊區)。。時間不定,我們准高二是11月份
10.參觀學校。校長講話。夏令營總結神馬的。。
更多問題請去蕪湖一中貼吧查看
http://tieba..com/f?kw=%CE%DF%BA%FE%D2%BB%D6%D0&fr=itb_favo&fp=favo
==========
歡迎來到一中~
我的手。。TAT
⑸ 我有話筒,你有故事嗎
2017年5月31日下午,薈萃中學初二四班舉辦了第一屆班級論壇。
下午躁動的空氣為我們這些論壇組織者,預熱了班級里的氣氛。中黃色桌椅全都清一色的兩邊排開,黑板上已用粉紅色的大字,寫下本次論壇的主題:我有話筒,你有故事嗎?
我們將幻燈片調制放映狀態,背景音樂也同時響起,各種攝錄設備都已准備完畢。
作為主持人的我和徐蕊 ,先擦擦汗,喝口埋如水,醞釀了一下情緒,直至語文胡老師踏進班門,在教室正後方的椅子上坐下,我就隆重宣布:本次論壇正式開始!
我們論壇的主題為"我有話筒,你有故事嗎?"就在前幾周語文老師要求我們進行了一次街頭采訪,本次的內容就圍繞街頭采訪的經歷展開。
論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論,策劃人員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采訪的知識。第二部分就是談,要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采訪的經歷和感受了。
下面就讓我現帶領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現場氣氛吧!
擦亮眼睛喲
宋清儀
遭遇拒絕,也是一份有價值、一份美好的回憶。——題記
上學期期末,由於我和其他幾個同學語文得彎備啟分超過80,胡老師就讓我們自己選擇想看的書,她掏錢,這讓我心潮澎湃,某一天我在新華書店看到一本書,我被它的書名迷住了:《看見》,特別想要,翻看它的定價:39.8元。這也太貴了!我吐吐舌頭,努力把渴望擁有它的激情吞進胃裡。這一次我毫不猶豫,在上面寫下兩個打字《看見》。
新書到手,我急急打開書,在書中狼吞虎咽。而後我又多了一個設想,我也好想像柴靜那樣采訪,用自己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文字來描繪社會,拜訪人間百態呀!於是我甚至去設想用什麼樣的文字來描述這一切。
結果這個機會來的很快。上星期,胡老師在一個『有書』的APP里看到一個叫『』街書『』的活動。她決定,小組內定時間,走向大街向不同的人采訪。結果這個機會來的很快。上星期,胡老師在一個「有書」的APP里看到了一個叫「街書」的活動,她決定,小組內選定時間,走向大街向不同的采訪。
全班沸騰了!這可是一次從未有過的體驗,比社會實踐還要真實,還要具有生活氣息,而且,這也可以鍛煉我們的口才,可以為我們的未來提供新的路徑。
五一,老媽帶我去理發,還跟我說,順便采訪一下試試。為了達到采訪的最佳效果,我媽讓我把家裡的洋娃娃送給理發店的小妹妹。一路上,我一次次告訴自己「深呼吸,深呼吸」好容易來的店裡。
也許是洋娃娃的魔力,采訪過程異常順利,但由於店裡有其他顧客,采訪過程也異常潦草。但是最起碼,我對采訪也有了經驗,可以進行在一次的采訪啦!
約定在下午4:00.我在約定的地點找到了同行的趙志菁候婉琪,不見了何柏昆。在原地等了20分鍾後,我們仨忍無可忍,候婉琪直接到學校去找他,卻發現,那小子竟然在校史園晃盪。
於是,我們就看見,候婉琪領著何柏昆,朝這邊雄赳赳氣昂昂地過來。侯婉琪那強大的氣場都快趕上水哥了。(最強大腦里萬眾矚目的鬼才之眼王昱珩)
結果我們的目標,還是學校。
一行四人,向著學校的方向,一往直滾脊前。我和侯婉琪搖頭晃腦地合唱「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神氣。
操場上,一群八九歲的小孩在踢球,三三兩兩的人在長跑。綠草如茵,天上聚集的雲層,很灰著,幾縷金光映照下來,地上幾棟高大的居民樓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其實沒那麼誇張)。一副祥和的五月畫卷。
但我們似乎懵了。五一期間,一個祥和的夜晚,我和蓓蓓在江邊散步。我和她說起老師要我們采訪的事,她一笑:「要是緊張你就深呼吸---」
可我卻在不停地深呼吸,一次比一次急促。「老天,別說錯話了,我們代表的可是薈萃啊---」然而並沒有用,連問啥問題都不記得,咋整?強撐著半天,四個人又逃出了操場,在薈萃堂前坐著,彷彿這是一塊安寧的小洲。
「做為組長,你為什麼要遲到?本來應該你問問題的,你為什麼不問?」我們聯手罵何柏昆,拿他發牢騷,「白白浪費那麼多時間」。
最後我們誰也不理誰。
眼看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先沉不住氣,站起來:「還不如去小巷子,那邊人多,說不定早就問上話了」。趙志菁也站起來:「對,我們不去也得去,不然作文怎麼交代」。於是我倆轉身出了校園,頭也不回。反正山高水長日子還長,愛誰誰,不帶點闖勁怎麼行?被拒絕又怎麼樣?生活就是這樣,永遠不會風平浪靜。
無所畏懼!我們互相壯膽,一邊很堅定地向前走,那兩個人跟上了我們。
東郊路這條巷子,我是走多了,熟人也不少,應該有五個以上的人願意配合我們的。我這樣想,帶頭走在前面。
似乎出師不利,我試圖在燒餅店對店主進行采訪,他卻笑了笑:「不好意思,沒時間」。第一個被拒絕我還能說什麼?只能低下嗓門說:「好吧,謝謝---」。
不過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起碼我們可以用這種套路去和人對話了。我們邊走邊瞧,希望能找一家不那麼忙的店進去采訪。想想《看見》,那些記者怎麼做到與采訪對象那麼愉快地交流的!
最後我乾脆就選在了那家理發店,試圖了解他們的看法,一個姐姐,一邊給一位顧客梳頭,一邊沒好氣地問:「干什麼」何柏昆:「老師布置我們采訪作業,請問有沒有時間。」
姐姐又拿了個電吹風,吹得嗚嗚響,「什麼內容?」「用電腦好處多還是壞處多?」全世界的雜訊中,我倆扯直了嗓子大聲問。結果她惡狠狠地來了句:「沒好處!」這一聲河東獅吼,嚇得我們馬不停蹄逃出了理發店,回到街上。
候婉琪和趙志菁從另一家店裡出來,被拒絕了。
老媽看不下去了:「你們乾脆采訪我吧,我是路人甲……」我們才不信那一套,繼續在人群中尋找……
這是我們組的第一次采訪,雖然失敗,但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份有價值的回憶。
湯宜茹
人的溝通在於目光和語言。於是,學會說話就升級成一項必備技能。 學會說話,學會不使人反感地將自己准確表達。胡老師的拓展使我們有機會將自己拋到社會中鍛煉,學會溝通,學會請求,學會心平氣和地對待拒絕。 這次的新聞采訪,在組長劉亦凡的督促下,小組進程緩慢而勻速。 第一天上午,鈴聲剛打響,劉亦凡就急吼吼地拖著我去辦公室准備采訪翟老師。無奈撲了個空,又夾著筆記本蹭蹭上了樓,拖住正在關閉電腦的鄧老師。「老師,您現在有時間嗎?」劉亦凡攥著我們總結的十大問題問到。「啊,我都准備走了。」她又坐了下來,笑著說。我打開筆記本「不會太久,一個小采訪,五分鍾就好。」趕忙說道。「行,那問吧。」呼,心中鬆了一口氣。聽著劉亦凡略顯局促的聲音,我專心記起筆記。可沒寫兩個字,筆就寫不出來了。真是關鍵時刻掉鏈子!剛起頭的采訪遭遇夭折,只好重來。像是趕時間,拋出問題後,鄧老師假以思索,回答就脫口而出。一旁的陳磊舉起手機拍照,劉亦凡越發適應地提問,而我則埋頭奮筆疾書。再三道謝後「鄧老師采訪專欄」得以結束。
帶著些小得意小驕傲,看著記錄的文字,歪歪扭扭像是要飛起來一樣,卻覺得它們無比可愛。不善交流的我,一開始就逃避了提問選擇記錄。我喜滋滋地想著:采訪挺有意思,能夠了解別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滿足自己對老師的好奇心,更能鍛煉社交能力,真是一舉多得。 第二天,因為陳磊生病的緣故,只有我和劉亦凡再次「出擊」。到辦公室外,瞧見翟老師正聚精會神地對著電腦。劉亦凡捏著紙在門外徘徊。走了第一次的小成功我倒是快步走了進去,對老師說「翟老師,我們有一個小采訪。您現在有時間嗎?」劉亦凡跟進來「一會就好。」翟老師笑著應下。
為了方便聽清,我站在桌子旁,俯身記錄。偶爾抬頭,看見翟老師目光聚在電腦屏幕上,回答速度慢很多。有時一些需要深思的問題,她就偏過頭,笑著思索回答。「您認為學習需要什麼態度?」這個問題拋出,老師招呼我們過去「來,我正在做家長會的ppt,有這個內容,你們瞧瞧。 」啊,原來在准備家長會呀。我們認真摘錄了一些。這次的采訪也完美落幕。
熊淞萱
江城在長大,我們一起見證著。
通過上一次的采訪,我們吸取了很多的經驗,這周老師限定了一個題目讓我們采訪,范圍縮小了很多,也就容易了許多。由於事先准備不夠充分,沒有約好時間,所以此次采訪我是獨立完成的。
星期日的下午,我帶著本子和筆來到東郊路尋找那些陳年老店,走到一家賣雜貨的小店,店的老闆和老闆娘都已經年過花甲,在這里已經開了二十多年了。因為都是老人沒什麼事,店也不忙,十分配合我的采訪,他們說著一口地地道道的蕪湖話,我問道:「蕪湖近幾年的發展如何?你們對此有何看法?」他們說道:「蕪湖這幾年的發展是越來越好的,不斷擴大,各個方面都在上漲,物價,房價通通都比以前高得多。」我繼續追問到:「請問您能否回憶一下二十年前,蕪湖的場景?」老爺爺閉上眼睛回顧,睜開眼,那雙眼睛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老爺爺說:「二十年前的蕪湖都是小平房,很少能聽到汽車的聲音,早上起來總能聽到賣報紙,送牛奶還有自行車的聲音,那個時候每個人都很悠閑,生活節奏很慢,我還是蠻想那個時候的。」老爺爺的話也觸動了我,讓我不禁幻想二十年前的江城景。
晚上,我又來到了赭山公園,這里是老年人的天堂,我抓緊時間采訪。我來到鍛煉的地方,這里的爺爺奶奶們都十分和藹可愛,有的還問我是不是《生活傳真》節目的,他們會不會上電視。當我問到江城人是,他們幾乎無一人不提那些以前送報紙的,送牛奶的人,他們說這些人早上四點多起床,五點多就送到家,他們才是最辛苦的人。又問到他們江城的事,他們說最難忘 的就是前幾年,要舊城改造,他們幾十號人死活就是不想拆,政府都將價錢提高了好幾倍,他們就是不讓拆,但他們只是區區老百姓,最後還是拆了。
老城,老師,江城人,江城事。
楊欣悅
奶奶如書,我是她的翻版。奶奶的性子和我很像,一樣的倔強,一樣的執拗,但又一樣的多情。我和她,就像是隔了上下五十多年一模一樣的人。
所以,我當然要采訪她了!於是,在今天中午吃飯時,我湊近奶奶和她說:「奶奶,奶奶,我采訪采訪您唄!」差點就將剛喝進去的酸梅汁噴了出來,嗆了好幾聲才緩過來,後又將眉毛皺成一個川字,一本正經的問我:「問啥?」我呵呵的笑了一聲,「奶奶,你就說你和媽媽,還有阿姨以前生活的事吧」。
奶奶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回憶之中。隨即開口道出了她們那些年的故事:
那時候家裡窮欸,奶奶小時候覺得吃到一個沾糖的饅頭都覺得是最好吃的東西了。你太爺爺,太奶奶在外面打工,我啊,就也必須幫著家幹活,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就得干很多很多事了,燒飯啊,洗衣啊,都得自己做。然後,二十幾歲,我遇到了你爺爺啊,你爺爺性子特別倔(爺爺是上海人),也有文化,教我識字,後來啊,嗯,我倆就在一起了唄(我真想說一句,奶奶你真厲害),我和你爺爺就在大隆坊那兒住了下來,然後日子啊,還是很苦,不過比起一個人,好多了。一年多呀,你媽就出生了,再然後是你阿姨。奶奶比較喜歡你阿姨,你阿姨嘴甜,你媽,誒,不會說話。有一次啊,你媽帶著你阿姨到一個大石頭上去玩,結果你阿姨一個不小心掉下去了,被劃了一個大口子,。回來的時候你阿姨是哭著的,我當時想都沒想,就打了你媽一頓,你爺爺還攔著(爺爺比較喜歡媽媽)。還有啊,夏天的時候,她倆想吃冰棒,可是窮啊,1分的冰棒都買不起,我就一路騙她倆,把她倆騙回家去,你爺爺看不下去,老是想去買,我就拽著他,不給他去。雖然現在有錢了,你也給我少吃點涼的啊(嗯,奶奶,我會少吃的,看心情)
到晚上,你爺爺就讓你媽她們背書,我都記下了幾句,什麼水月鏡花,故可見而不可提,然必有此水而後月可印潭,有此鏡而後花可映面,還不知道啥意思。你爺爺有時候還會和我說,等你媽她們長大了,就帶我繞著蕪湖,繞著江看看,到時候也有錢了
哎,可是走過的橋,拆了,看過的水,填了,你爺爺就記得打太極,騎自行車,湖沒有看到,海也沒看到啊。
然後,奶奶就沒有說了,眼裡閃爍著些許懷念的光。其實,爺爺已經去世了。
奶奶,奶奶,你太倔強,你連哭都不哭。奶奶,奶奶,爺爺走了,不哭不哭,我們不哭。
奶奶,你知不知道「鏡花水月」是空去留思,故時山川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擠扁又拉長。
江城不再是它當初的模樣,連存在的痕跡都隨著歲月如江水的匆匆流逝而不見,一去不回,我們連生命的落雪都挽救不回。
奶奶,我陪你去看江邊的夕陽斜落吧,然後看月亮冉冉上升水面的景,好不好?倔強的奶奶啊,不要獨自在夜裡哭,不哭不哭,我們不哭。
汪慧怡
在別人的故事裡,遇見自己的人生。
乍寒還暖時,漫步在師大的校園中,沉浸於一片歡笑,不經意間,脆弱的心揣著一分期待。
我們動身前去采訪,主題是「關於溝通」,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了解溝通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內心世界就宛如彼岸與此岸,語言自古以來是聯系感情的紐帶。有時我們的一個眼神也是與他人溝通。這次我們組只有我和夏聽秋兩人,那個不靠譜的組長忘記了這件事,好在我們遇上了其他組的成員。剛開始的時候,都很害羞,不敢與人主動說話,以至於喪失了很多機會。在書店裡,我們采訪的第一人是一位高二的小姐姐,見我們穿的校服,一下就認出我們是薈萃的學生,氣氛立馬輕鬆了許多,說是很羨慕我們學校的環境,並介紹了她是一名火龍崗高中的學生。在溝通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她與父母溝通不會超過10分鍾,白天父母工作繁忙沒時間見面,平常也就晚上與父母打個照面,也就沒了下文。
我粗略算了一下我們采訪的這段時間可能也有5分鍾,也許比跟父母講話時間還多。因為是第一次采訪,有些緊張,小姐姐一直很耐心給我們回答。她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除了學習,高考之外,好像沒有什麼可談的了。」是啊,15歲的我們何嘗不覺得自己跟父母沒什麼話說,或許我們最聽不慣父母的嘮嘮叨叨,但不知怎麼回事,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句平淡的話語,卻如同聖旨一般神奇,同學的建議總是最值錢的箴言。
接下來,可就不是那麼順利,接連詢問三人,都拒絕了我們的邀請。信心很是受挫,安慰自己說:「也許是真的沒時間,再問問?」這一問成功了!
我想給下次去采訪的同學一點建議,首先我們要會提問題,保持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以便進行下一步行動;其次,把問題設計的范圍寬泛一些讓采訪對象好回答;第三問的時候,不時總結一下自己的判斷,更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如果采訪對象自我稱述太多,會佔用時間,效果也不好。
讓我們采訪遇見一花一葉,遇見大千世界,遇見韶光!
琚晗平
這周,胡老師依舊布置了采訪任務,只不過分了兩個主題:「薈萃人,薈萃事」和「江城人,江城事」。我選擇了「薈萃人,薈萃事」,所以,星期五下午放學,我和劉子菁、張文超、徐蕊、許珺茹等人就開始采訪了。
因為選的是「薈萃人,薈萃事」,所以我們首選的采訪對象就是本校老師。但因為是周五下午,所以不少老師開會去了,很多辦公室都沒有人。我們只好到樓上去找,剛好瞥見辦公室里有個女老師,於是我們趕快在門口商量起來,很快就分工完畢:徐蕊提問,劉子菁速記,我負責錄音拍照。我們小心地敲了敲門,喊了「報告」走進去,我們向她說明了這是一個采訪,希望她能接受我們的采訪。她先有些猶豫,而後又問我們需要多長時間,她快要走了。徐蕊趕緊說:「不久,問十個問題就好。」老師同意了,我們也鬆了一口氣。老師挺年輕的,姓沈,和胡老師一樣,也是教語文的。我們問了她不少問題,諸如「您什麼時候開始執教的?」「您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學?」「您認為現在的學生和您初中是有什麼不同嗎?」「您對早戀有什麼看法?」等等。也許是觸到了老師的內心深處,老師也回憶了不少,講了很多。她特別提到她最感動的事就是有一回,她嗓子啞了,她的學生很細心也很暖心,特地送了潤喉片給她。她還表示現在的學生更有思想,更有己見,不過她還強調學習是其次,道德品質才是關鍵。末了,老師特地給我們提了個建議:在采訪之前要先表明采訪目的。采訪結束了,我們道了謝,心滿意足地離開了,真是出師大捷啊。
第二位老師是在梧桐樹大道遇到的,有同學認識她,知道她是教初一語文的洪老師。老師蠻和藹的,而且看起來很高興,我們問了才知道原來她們班下午足球比賽贏了。她給我們講了她們班一位很調皮的學生,總是帶有危險性的物品來學校,而且屢教不改。老師提起那位同學,眉宇間浮現出了淡淡的憂愁,彷彿剛才那個快樂的老師換了個人似的。我想,如果那位同學知道老師為他操了那麼多心,他一定會有所改變吧。
本來我們還想問一問體育老師的,但因為足球賽的緣故,體育老師大都在忙,我們也就放棄了。不過我們碰到了幾位剛踢完足球的初一同學,為了采訪他們,我們著實費了一番口舌,不過最後還是有一位同學接受了采訪。原來他也是洪老師的學生,他說他很喜歡薈萃,特別是體育方面,他還講了他們班刻苦訓練的事。
本次采訪總的來說還是挺成功的,因為是本校老師的緣故,我們的態度比上次是輕鬆了不少,而且老師也很親近,很認真,無一絲敷衍。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只被拒絕了一次。
薈萃中學,原蕪湖一中,始建於1765年,它的前身是清代的中江學院,迄今已屹立百年之久。今天的薈萃,因為今日的薈萃人,薈萃事,而如返老還童一般,重新容光煥發,透出新的光彩。莘莘學子心,孜孜師長情。學校里的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他們是薈萃人,做薈萃事,他們為薈萃而驕傲也註定成為薈萃的驕傲!
朗誦詩歌
校長訪談——聽侯校長談人生
殷浩鑫
午後烈日風吹暖,
忽聞采訪話論壇。
世間奇趣無窮盡,
學生爭相踴躍談。
卻嘆記者路多坎,
屢遭拒絕情何堪。
反復實踐解真意,
今後易過社會關。
何柏昆
張文超:
這次的論壇給我的感悟真不少。首先,作為這次活動的准備,人員之一,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大家所認可,心裡的成就感可真是不可言喻,還有在准備活動PPT時,我對采訪的含義也是了解到了不少,其次,我也參加了這次論壇活動,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采訪經歷,並在老師,同學們的交流之中,充分交換了意見,對采訪的意義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見解。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接觸到了不少名人如艾潑斯坦,普利策等,了解到他們的不同故事更重要的是,采訪這個詞已經深深的刻進了我們的心裡,我們對采訪記者這個行業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次論壇給我最大的收獲便是如題所說的那樣,「你有故事嗎?我有話筒。」我們了解了采訪,更了解到不同人,不同事。
此次論壇也有些許不足之處,准備不夠充分,視頻多次插入不行,導致活動一度陷入尷尬,冷場。這是我工作未做好的地方。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員任務分配不均。每個人任務不統一,導致工作開展的很慢。下次的活動我定會做好准備,不尷尬。never give up.
總而言之,這次活動開展的還算順利,我對采訪的看法便是訪天下之事,成一家之言。
湯宜茹:
其實這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班級組織一件正式且隆重的活動。在老師第一次暢談著構築藍圖的時候,心中除了期待的澎湃,還有一絲絲忐忑--這樣大的活動,我們操辦的好嗎?但今天,它完美落幕了。也許有瑕疵,不過真美。 作為論壇的參與者,我不過寫了一首小詩和一篇稿文。尤記得站在台上很緊張,只能捏著紙,照著樣子讀。大腦沒法獨立思考,更做不到風輕雲淡地談笑。總之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一樣下一次能更精彩,更棒!
劉子菁:
又要套用那句真理"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在這次論壇背後,離不開的是每一位策劃人員的辛苦付出,在此對所有策劃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⑹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校史
一九二0年——一九三六年)
本世紀初葉,在五四運動的高潮中,新文化運動興起,影響所及,各地紛紛開設學校。一九二0年八月,宣城地方熱心辦學人士,呈請當時省教育廳批准,在宣城小東門奉公街前清游擊公署創辦宣城蠶桑學校。一九二二年宣城蠶桑學校改為安徽農業學校,同年底又改為安徽寧國府六邑(宣城、南陵、涇縣、旌德、寧國、太平)公立初級中學。初創期間,全校師生員工不滿百人。校長先後計有周芷貞、吳榮生及茆魯蓀。
三十年代末,宣城城內曾設有女子初中一所,校址在縣夫子廟,僅有三個班級,學生將近九十人。由張伯熙、張益清先後任該校校長。因經費拮據,學生人數過少,於一九三六年夏,與寧屬六邑公立初級中學合並,改名為寧屬六縣聯立中學。聯中校址在女中舊址夫子廟,並稍加修葺。首任校長為旌德人江康世。寧屬聯中當時有三個年級,六個班,男女生分班教學,學生人數近200人,教師員工約20人,校舍系舊房改修,教室、宿舍陰暗潮濕,學生活動場地狹小,無圖書儀器,教學用具及體育器材只寥寥數件。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寧屬聯立中學第二學期開學後不久,宣城即遭日機轟炸,學校無法上課。校長江康世因系旌德人,乃決定將學校遷往旌德江村。是年十月底,學校開始搬遷。學校遷抵江村後,臨時借用江氏宗祠分祠及江村小學為校舍。次年春,開學上課,原有部分師生亦陸續來校。
不久,宣城及鄰近各縣相繼淪陷,大批青年學生流亡涇縣、旌德及徽州地區。於是有大批失學青年來江村入學學習,因此聯中學生人數增多。到一九三九春,聯中增設高中三個班,成為完全中學。初中則增加到十三個班,高初中學生共有800多人。一九四○年以後,涇縣、寧國、南陵、宣城各縣相繼開辦初中,因此寧屬聯中初中部學生人數驟減,但高中班級卻有所增加。一九四三年高中為七個班,初中只有六個班,學生人數為550餘人。一九四四年高中為七個班,初中減為五個班,學生人數只有470餘人。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一九四五年春,高中則減為五個班,初中只有三個班,學生人數不過320餘人。當時寧屬聯中的教職員工除一部分系遷校之際來江村外,大部分教職員工均系就地聘用,其中絕大多數是旌德人。以後外地教師紛紛離去。該校教工工資微薄,每月所得,除交伙食外所余無幾,無法贍養家庭,生活甚為清苦。
寧屬聯立中學遷旌德江村後第二年,又相繼增設涇縣、寧國、宣城三個分校。涇縣分校由周芷貞任分校主任,校址在涇縣茂林附近潘村,校舍系借用潘氏宗祠。全校分四個班(高初中各兩個班),男女學生有200餘人,教職工20人。至一九四三年,涇縣分校高中兩個班並入江村校本部,初中班並入涇縣初級中學。宣城分校校址在宣城周王村附近之榨門口,校舍系借用師家大屋及五松庵兩處,主任為方詩祥。宣城分校只有三個初中班,學生130餘人,教職工約10人。一九四二年宣城分校改為宣城縣立初級中學,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往宣城縣城裡,解放後並入安徽省宣城初級中學。
一九三九年底,江康世委派校本部秘書彭懋常往寧國縣籌設寧國分校,校址覓定寧國縣東南山區之寧國墩。寧國分校以地處山區,對外交通不便,學生入學者不多,僅60餘人,分兩班上課。一年後,以學生人數過少,即宣告停辦,部分學生轉入校本部。
一九四六年一月,旌德三溪人陳在平任寧屬聯立中學校長(江康世已去世)乃決定將聯中遷回宣城。當時聯中舊址宣城縣夫子廟在抗日戰爭時期,已全部毀於炮火,無力重建,只得到處尋找公屋做校舍。有一天,我在蕪湖市路遇陳在平(當時我在前省立蕪湖中學任教),陳談及擬將聯中遷回宣城,但苦於校舍無著。我建議陳往灣沚去看看,因灣沚在抗日期間系日軍據點,日軍在鎮東獅子山附近築有營房數棟,因日軍勿促退走,房屋損失不大,若稍加修葺,可作校舍之用。且灣沚水陸交通便利,便於學生入學。陳採納我的建議,便於次日前來灣沚察看房屋,旋即去宣城申請遷校灣沚,獲得批准。不久,聯中遷灣沚。暑期中,原寧屬聯中一部分學生來校,又添了一些新生。九月,學校開始上課,計有高中四個班,初中兩個班,學生計220人,教職員工約20人左右。聯中開學後不久,陳在平辭去校長職務,由彭懋常繼任校長。一九四八年,聯中有高初中各四個班,學生330餘人。因缺乏教師,缺經費,學校大部分開支靠學生學雜費收入勉強維持。到解放前夕,學校僅開設高初中各三個班,高初中學生總數只有181人,教職員工人數也減少到10餘人。
寧屬聯中校史前後也有10餘年之久,但學校始終不穩定,有時甚至難以為繼,更不談上發展了。 (一九四九年——一九八四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灣沚解放,當時大部分學生均未離校。人民解放軍關懷教育,臨時委派原聯中老師王慶新接收學校,並成立了校務委員會,作為學校領導機構。一九四九年八月,宣城專員公署批准將聯立中學改稱為皖南區灣沚中學。
一九五零年秋,灣沚中學的高中部並入宣城中學,設初中三個班,學生約百人,並正式委任馮紀雲為校長。一九五一年學校曾附設過一個獸醫班,一年後獸醫班並入鳳陽獸醫學校。一九五三年又以當時蕪湖縣初師(校址在蕪湖縣方村)並來初師三個班(三年級兩個,一年級一個班),於一九五四年夏結束了附設的初師班。
此時,學校規模正在逐漸擴大,發展為七個班,學生增加到560餘人。一九五四年初,校長馮紀雲調省工作。夏維民繼任校長,後夏調郎溪中學任校長,繼任校長為楊濟人。楊來灣沚不久,便去北京學習,由岑佩鋒繼任校長。
一九五六年初,學校改為安徽省宣城第一初級中學。一年後,學校更名為宣城灣沚初級中學。此時學校發展為八個班,共有學生七百餘人。
一九五七年,楊濟人復任灣中校長。一九五八年,蕪湖地委批准灣沚初中改為完全中學,暑假後招收高一兩個班。校名改稱為安徽省宣城灣沚中學。
自解放時起,至一九五八年的10年時間里,由於中國共產黨重視文教事業,灣沚中學在黨的領導下,學校日益鞏固、發展。班級增多,學校人數日益增多,圖書儀器及教學設備亦陸續添置,教學質量在逐步提高。
一九六二年,楊濟人調走,由秘書陳奇暫行主持教務。一九六四年汪時春任灣中校長。在文革期間,灣沚中學相繼由林傑、方覺、王竟成等人主管教務。文革後期宣城縣派王朝安、郭逸群來灣中主持教務。一九六九年十月,王朝安將灣中一分為四,下鄉辦學。王朝安去花橋,陳文宣去趙橋,徐永生去紅楊,灣沚則由方覺、王竟成主管校務。灣沚中學所有校產亦一分為四。此時灣沚中學師生,大部分下鄉,去花橋、趙橋、紅楊等處。
一九七○年,汪時春復任灣沚中學校長。一九七一年,宣城八社二鎮劃為蕪湖縣管轄,灣沚鎮成為蕪湖縣城關鎮,灣沚中學亦改為蕪湖縣中學。
自一九七二年起至一九七三年署假,蕪湖縣中副校長為吳同秀。一九七三年秋,王英繼任蕪湖縣中校長。一九七八年學校易名,改稱為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以後,學校發展很快。特別是一九八二年,本校成為蕪湖市重點中學後,上級增拔經費,擴建校舍,充實圖書儀器及其它教學設備,學校面貌大為改觀。至一九八三年,學校共有高初中五個年級,27個班,其中高中為11個班,初中為16個班,學生人數多達1500餘人,教師員工人數共有115人(不含已退休的6名員工)。自一九七八年王英調走後,繼任縣一中校長者先後有黃勛、梁家慶、王訓之、巫俊欽。
自一九七八年暑假全國大專院校恢復招生制度以後,截至一九八三年(八四年縣一中無應屆高中畢業生)止,一中每年應屆畢業生報考大專院校的錄取名額逐年增加。七八年僅錄取3人,七九年錄取11人,八0年錄取24人,八一年錄取42人,八二年錄取79人,八三年錄取人數較多,為135人。
從一九八一年起,畢業生錄取全國重點大專院校的也逐年增多。據不完全統計,歷屆高中畢業生所錄取的全國重點大學有:北大、上海交大、科技大、復旦、同濟、浙大、武大、解放軍政治學院、長春地質學院、東北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合工大、華師大以及全國其它著名大專院校。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本校學生學習勤奮,學習成績較好。其中如陶明同學在上海交大畢業後,由學校送往法國繼續深造。楊春同學由東北工學院畢業後已考取去英國深造。其他大專院校畢業的同學均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做出了應有的成績,為祖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八四年五月起,一中開始進行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實行幹部革命化、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經過民主推選,謝文輝任校長,副校長有汪忠音、後正培。
目前,一中高初中各有三個年級,共24個班級,學生共有1290人,教職員工115人。
一中現擁有建築面積為8000餘平方米,其中教學大樓建築面積為1579.5平方米,即將竣工之實驗大樓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
圖書館擁有各類畫書約一萬八千五百多冊,供教學使用的各類掛圖亦大致齊全。各種理化儀器,可供10個實驗小組同時使用。其中較精密儀器有:分析天平(一架)、示波器(七個)、顯微鏡(十台)、電影機(三台)、投影電視機(一部)、電視機(兩台)等。
生物及生理衛生方面有各種切片、標本、人體模型。體育器材正不斷添置。現有籃球場四個(內燈光球場一個)、足球、排球場各一個。課外活動場地也很寬敞。 綜上所述,蕪湖縣第一中學六十餘年之沿革史顯然可劃分為兩個時期。解放以前,一中前身各學校,大都設施簡陋,經費短絀,人事遞嬗,主教事者咸以學校為斂財和安插私人之場所,而其間又三遷校址,師生疲於奔命。教師薪資微薄,難以安心教學,學校風雨飄搖,教學秩序無法穩定。到解放前夕,已呈無法撐持之局面。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獲得了新生。建國3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中繼續不斷地向前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中的發展步伐加快,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多年來,一中全校師生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先後為祖國培養出一批建設社會主義各方面的人才。如現在首都工作的叢翰香(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近代史副研究員)、江春澤(曾擔任過中國人民大學領導職務);在省工作鄭伊農(省著名畫家、書法家)以及在灣沚本校就讀過的著名小說家魯彥周等人。
目前,蕪湖縣第一中學全體師生,為祖國四化建設,為早日實現祖國現代化的宏偉大業正在作出更大努力!
⑺ 蕪湖縣一中幾星級
五星級。蕪湖縣一中是蕪湖一流的高中,入學都是蕪湖初中同學學習成績較好且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才能入學,因此屬於五星級。蕪湖市中如第一中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百年老校,安徽省老牌重點侍冊中學省首批示範高中。賣談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