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旗袍對現代服裝發展的影響三千字論文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的民族服裝,被譽為中華民族服飾的代表。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的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都綉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聚起,帝國主義的堅船歷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裝扮中開始釀成,日後旗袍演化成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式。 「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女子蓄意要模訪男子......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二十年代的上海興起了一種新式旗袍,最初類似無袖的長馬甲,罩在短襖外,後來長馬甲與小短襖合二為一,長至小腿部,大袖口,有的袖子裝上西式的克夫,造型還是直線型,腰線較低比較平正,接著下擺線上升至膝部,當然這就淘汰了長褲,到了30年代是興收腰,使旗袍更加貼體,牽細的腰身。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時期,其基本輪廓已臻於成熟,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標准服裝。「民國初年的時裝,大部分的靈感是得自西方的,衣領減低的不算,領口還挖成圓形,方形,雞心型。」 從此可以看看出旗袍也在西方文化傳入的影響下開始變化。進入50年代,中國人民積極地投入戰後重建國家的運動中。廣大婦女與男子們一樣走上社會的各行各業,獻身於新中國的建設。這時的旗袍多數做得很貼身,小袖口,不能適應快步及大幅步的運動,使婦女們在社會活動中感到極不方便,再加上新時代的到來,使人們更樂於接受一些新穎的東西。此時,上下褲的裝束代替樂旗袍,但在一些重大喜慶日子和外事活動時還常能看到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旗袍的出現。到了60年代中期,旗袍被斥為「四舊」而被徹底否定,進入80年代,我們才又看到旗袍在街頭閃過,這說明,十多年都沒有人穿,也沒有人提及的旗袍,事實上一直活在廣大婦女的心裡。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旗女之袍和旗袍是代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清代旗女之袍與民國新旗袍的主要差別有四點。第一是旗女之袍不顯露形體,特別是後期,寬大平直,重視圖案;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第二,旗女之袍內著長褲,有時袍下露出綉花的褲腳;而民國旗袍內穿短褲或三角褲,著絲襪,開衩處露腿。民國旗袍的衩有時開得很高,1934年就有幾近臀下的。第三是旗人之袍面料厚重,多提花,裝飾繁瑣,清代織物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色彩鮮艷復雜、對比度高、圖案纖細繁褥。此外,旗人之袍大量使用花邊,曾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多印花,裝飾簡約。第四個差別是旗人之袍等級分明,制度浩繁,而民國旗袍則已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它作為等級身分的標識漸己淡化,而成為顯示個人消費水準和審美情趣的一個側面。旗袍是中西合壁的產物,雖脫胎於清代旗人之袍,卻已具備了獨立的、與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風格韻味。不管旗袍怎麼變,有一些關鍵是沒有缺的,各種基本特徵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一.立領:完全是中國式的.在英語中被稱呼為『chinese coller』(中國領)。二.手工盤扣:做盤扣的方法很多,有手逢襯線法機縫明線法,都按照圖樣把長繩或管狀布帶手工盤好固定。三.裁剪:最能體現旗袍精神的要素廓形,所以好的裁邊師傅不會只是三圍,要會量出更多的尺寸,然後加以裁剪。四.裝飾圖案:旗袍的圖案非常講究,清代裝飾曾達到登峰道極,華麗無比,現代圖案多提取個性元素放大使用,成者將原有的圖案加以簡化,繁多的鑲、滾中挑出一道作為領、袖、襟、擺等處的紋樣。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裁著文明,顯露著修養,作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服裝,凝結了整個民族上千年的服裝文化之精華,成為中華女性最具代表的傳統服裝。旗袍的這一獨具的品格,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被美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肖佛爾所欣賞,他在《服裝設計藝術》一書中說:「中用服裝的風格是簡練,活潑的它的式樣是更多的突出自然形體美的效果,柔軟的絲調服裝並沒有歐洲古典服裝那樣繁瑣的折襇,當設計為曲線的輪廓,這是主要的造形手法,使女姓們在行動中能展示她們的苗條的形體,折枝花卉的刺銹用系在服裝上是靈活的不呆板的,看來富生氣,使人感到愉快。」 旗袍是中國女性著裝文化的典型標志,它不僅造型的風格中符合中國藝術和諧的特點,同時又將具有東方特質的手法融入其中,其獨特的魅力在於它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因此能在中國民族服裝中獨領風騷,久盛而不衰,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亦憂舉手足間是東方女性的婉約被淋漓展現,這之間除了了個人氣質之外,自然不能抹煞那旗袍所揮之不去的魅力,自《花樣年華》放影後,整個中國也掀起了一股旗袍風,各種樣式花型的旗袍在大街小巷中出現,設計師們開起旗袍設計工作室,專賣店等等。旗袍流傳至今,已從生活服上升為禮服,近年來,在宴會領獎,做秀宣傳時,經常看到旗袍的影子如2000年的電景節上身著中國的紅色旗袍的鞏俐,也有很多其他明星,以旗袍體為禮服出現在各種場合,包括外國明星,又如:每場模特大賽或華商小姐等都會有旗袍專場走秀或領獎的那一剎那,著裝旗袍的佳麗們更是散發光彩。不但如此,美麗的新娘們,也願盡展東方神韻,留下美麗的一刻,2006年3月4日,「我是格格,2006格格旗袍新品發布秀」在北京展覽舉行,設計師們在清朝傳統格格穿著的旗女旗袍中吸取精華,又立創新。本次活動也成為2006中國國際婚博會暨第三屆北京結婚展的做一個重大部分。作為禮服,其款式和花樣也是隨之變得越來越繁多絢麗,在款式方面,除了保持旗袍的線條外,服裝設計師們在設計剪裁時,保留旗袍的結構嚴謹,線條流暢,沒有任何不必要的帶、袢、袋等附件的特點,在工藝上採用收肩、飾花、穿珠片等手法加強肌理效果,在構造上,採用琵琶襟、如意襟、低襟、高領、低領、無領等,同時又把繪畫等姐妹藝術作為旗袍的裝飾手段,那些畫有花鳥、京劇臉譜等圖案的旗袍,不僅設計新巧,而且風格典雅,富有韻味。另外,生產技術的創新,工藝流程的改進,新材料的使用,都為旗袍形成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2007年6月8日,上海公布了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派旗袍製作工藝被列入83項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之中,[中國紡織報訊] 。旗袍製作工藝是上海藝術研究所和部分老字型大小服裝企業聯合申報的項目,專家介紹說,真正的旗袍要求純手工量身定做,目前旗袍的製作工藝涉臨失傳,加強保護屬當務之急,看來旗袍對現代服裝設計影響是很大的。旗袍的歷史已達五百多年,當年旗女腳登花盆低鞋身穿長袍時,未曾想到旗袍會一統華人女性天下,日本已故畫家原龍之郎總結:「高領托住了下顎,頭部姿勢必然端正,即使是坐著時,旗袍的開衩處腿並攏的姿勢也能收到美的效果。」 旗袍款式上的許多元素,被國內外很多服裝設計師所採用,時裝化的旗袍或帶旗袍風味的時裝,是近幾年設計界的焦點之一。時裝雜、時裝表演和參賽的作品中常有旗袍的出現。同時也涌現出一些因此而聞名的設計師。姚紅在1983年參加《時裝》雜志社和日本《時苑》雜志社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時裝文化獎」設計比賽中,以一款「海水江牙紋」旗袍時裝獎一等獎。這系列時裝很有清式旗袍的風味。寬松的有線造型,倒大袖百色絲織面料鑲滾深藍色天鵝絨邊飾、圖案提取了清朝官服中的「海水江牙紋」。姚紅作品的得獎,反映了評委乃至中國服裝界權威們對旗袍的期望。接下的許多品牌,時裝發布會上也常見旗袍的影子。 活躍於60-70年代的皮爾·卡丹(Prerre Cardin),也是一位崇尚旗袍的世界級服裝設計大師。他曾說:「在我的晚裝設計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靈感來自中國的旗袍。」此外,日本的三宅一生,義大利的瓦倫蒂諾(Valentino),也都嘗試過旗袍的造型。旗袍領、旗袍開衩的方式更是在時裝秀和設計大賽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旗袍能夠恰到好處的顯現女性的曲線美,這也就是時裝設計中所謂的「高貴的單純」,這種單純的式樣雖然不如西方裙服那麼復雜多裝飾,但卻又能反映人自身的美,這種美來自於身材和氣質,使人感到愉快。正因如此,旗袍獨特的審美趣味才突破了國界,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贊賞。綜上所訴,新世紀到來之時,世界已經進入到多元化、多樣性、多層次文化融合的氛圍之中。服裝界再也沒有數個世紀以前某種風格「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輝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多種風格的輪回和交替,不斷涌現出來的新的興奮點始終在震撼著時裝界。快速的變化波及著整個世界,旗袍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它博大的內涵、獨特的審美意韻和豐富的表現形式,給現代服裝帶來新的沖擊,也給現代服裝文化增添了新的閃光點,使設計師對其情有獨鍾,對現代時尚的影響,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模仿和再現,它是現代服裝設計師全新的創造。旗袍是一個經典的寶庫,從中吸取靈感見人見智。著眼點不同,設計意圖不同,借鑒和發揮的手段也不同。「旗袍精神」只有一個,旗袍時裝卻千姿百態。
② 我想知道商丘有哪裡有定做婚紗和旗袍的地方
宏偉藍郡門口,粉愛婚紗館
③ 兩個女孩子說去拜老爺 然後其中一個說「好漂亮呀 」然後那個女孩子過幾天就無緣無故死了很多人猜測
月下老人
【解 釋】 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記載:唐朝韋固路過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婚姻簿子。指媒人。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媒人
【示 例】 老舍《老張的哲學》:「他們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孫娘娘,~一樣。」
【近義詞】 媒妁之言、天配良緣
【典 故】
唐朝時候,有一為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裡。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裡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麼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後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並且結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說:「這盲婦手裡抱的小女還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後,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經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於是便問他的岳父說:「為什麼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後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米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是自己命僕人刺殺的小女孩?於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麼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然後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並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
月老在中國民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主管著世間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紅繩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緣。
這一形象最初出現在唐人李復言的小說集《續玄怪錄》的《定婚店》中,小說言及: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然而,多方求婚而終無所成。元和二年,韋固將往清河,旅次於宋城南店,有客為其撮合清河司馬潘昉之女,期於南店西龍興寺門口相見,韋固由於求婚心切,夜半即前往會面之地,在那裡,他遇到了月下老人: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固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梵書因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苦學,世間之字,自謂無不識者。西國梵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何得見?」……固曰:「然則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牘耳。」……因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避。君之腳已系於彼矣,他求何益?」(文據《太平廣記》(中華書局,),下文同。)
這個於月下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的老人,就是後來在民間被奉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他用囊中紅繩把世間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他們也會成為夫妻。
婚戀命定觀藝術化
月下老人以赤繩相系,確定男女姻緣,反映了唐人姻緣前定的觀念,是唐人命定觀的表現之一。唐人以為,人的命運,不是自己可以確定和改變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錄.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紀聞.王》),「人事固有前定」(《續定命錄.韓泉》)。
唐人的這種前定觀念,當然也表現在婚戀方面,「結縭之親,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續玄怪錄.鄭虢州騊夫人》),「伉儷之道,亦系宿緣」(《玉堂閑話.灌園嬰女》)。
月老形象的出現,正是這種命定觀在婚戀領域的藝術化、形象化。其實,在李復言《續玄怪錄.訂婚店》之前,唐人小說中還有類似的形象,戴孚《廣異記.閻庚》雲:
仁亶見其視瞻非凡,謂庚自外持壺酒至,仁亶以酒先屬客,客不敢受,固屬之,因與合歡。酒酣歡甚,乃同而宿。中夕,相問行禮,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絆男女腳。」仁亶開視其衣裝,見袋中細繩,方信焉。
這里自言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樣是通過以袋中之繩「絆男女腳」的方式,確定世間男女姻緣。可見,在唐代,婚姻前定、主於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觀念。世間男女之所以能成為夫妻,是由於地府冥吏以繩相系,是冥冥之中的命運安排。
不過月老於月下結繩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詩意,因而流傳更廣,遂成為故實,月下老人也因此成為民間家喻戶曉的婚姻之神。
牽紅絲確有其事
《定婚店》中的月老和《閻庚》中的地曹以繩系男女腳以訂婚姻,是唐人命定觀念在小說中的形象化呈現,而這一男女腳的細繩,雖為於小說家想像和虛構,也卻堪稱絕妙,我想,古代男女成婚儀式上拜天地父母時牽紅帶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漸演化而來。
其實,在唐代的現實生活中,也已經有用繩相系的方式來選擇配偶的記載。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條中所載郭元振擇婦之事,即是此類:
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元振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倉卒,更待忖之。」張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誰是匹偶,以子風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絲,幔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婿。」元振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後果然隨夫貴達。
此事《山堂肆考》等書亦載,張嘉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確定到底娶誰,便用紅絲相系而牽的辦法挑選,這就是所謂的「紅絲結褵」。當然,此事實出於傳聞(洪邁《容齋隨筆》卷一《淺妄書》有辯駁,可參看),然亦可見此類婚姻觀念與習俗在民間的起源與演進。
---------------------------------------------------------
月下老人求緣完全攻略何時會有姻緣?
這段感情會順利開花結果嗎?
怎麼祈求月下老人趕快幫你牽紅線呢?
拜月下老人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事呢?
以下這整個月下老人求緣方法,以霞海城隍廟的月下老人為案例,其他地方有拜祠月下老人的廟,請斟酌當地月下老人廟的實際情形而調整。
Step 1.供品:金紙、香與「紅線鉛錢」:
「紅線」,想必大家都明白,是請月下老人快點幫你牽紅線,至於「鉛錢」,除了取台語的「鉛」與「緣」是諧音以外,也暗示月下老人能幫你「牽」一個有「錢」的黃金單身漢。
在霞海城隍廟的廟右邊有香鋪,可以購金紙與香,一份約50元,進入廟的大殿右方辦事處,可購廟方准備好的「紅線鉛錢」,一份約260元。
請注意,第一次來拜拜求姻緣,才需要「紅線鉛錢」,以後再來拜,只要香與金紙即可。
(1)有對象的:供品請加糖果一包及鮮花,代表讓這段感情甜甜蜜蜜同時開花結果。
(2)沒對象的:供品請加一小包紅棗,代表「早」點「找」到如意郎君。
Step 2.點香祝禱:
點好三柱香之後,先拜外面的天公爐(拜好後暫不插香),接著進大殿,霞海城隍的是城隍老爺,你的左邊是月下老人,請你先拜一下,然後稟明自己的基本資料:姓名、及住址、出生年月日,尤其及住址要講清楚,否則牽錯人就糟糕了。指身份證上的,住址指你現在住的地方,如果相同的,只要講一個就好,如果是住在外面的朋友,兩個都要說喔。
若無交往對象的朋友,則請說明自己希望的對象與條件,請城隍爺與月下老人幫幫忙。
若已有對象的朋友,則請城隍爺與月下老人幫忙,讓這段感情能夠甜甜蜜蜜,開花結果。
Step 3.巡香加持:
稟明大殿主神之後,接著從右邊偏殿,請城隍夫人、菩薩、義勇公…等眾神明幫忙,祝禱詞則如同在大殿上所言一樣。
然後走回廟外廣場上,再次向天公爐拜三拜,然後把香插上去。
接下來,請拿起「紅線鉛錢」,在天公爐上以順時鍾方向繞七圈過爐,同時內心想著剛剛在大殿請城隍爺與月下老人幫忙的事情。
最後,請將「紅線鉛錢」收到你平時會攜帶的包包里,方便月下老人找到對象時,有線頭可以繫上去。
Step 4.善事一回:
在拜完月下老人之後,最好馬上去做一件善事,例如劃撥捐個錢或者其他之類的善事,金額不限,有那個心就好。
因為月下老人要幫你牽紅線,也要看看你這個人的人品如何,找到一個速配的對象給你,馬上去做一件善事,是讓月老對你的評價提高,因而替你找到良人佳子。
Step 5.還願方法:
有求就要還,再求就不難,當你要結婚了,請你訂婚時拿喜餅來,在大殿辦事處登記一下即可,喜餅則是與眾人結緣用的。(如果大家沒忘記的話,小S訂婚時,她媽媽可是親自帶著小S來霞海城隍廟,獻上她的訂婚禮餅來還願的)
---------------------------------------------------------
月下老人拴紅線
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為眷屬是有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熟悉這副集《琵琶記》、《西廂記》成句的對聯者,也許猜到這是掛在「月老祠」的一幅對聯。
「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簡稱,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專司婚姻之神。數典供奉這位「媒神」的祠堂所在,自古以來就與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兩浙史叢考》和《武林坊巷志》記載,月下老人祠始建於杭州孤山南麓虹橋西頭的後傾圮。至清光緒年間,由杭州著名的藏書家,「八千卷樓」的主人丁松生,在西湖南峰白雲庵中重建月下老人祠,並在祠中塑了一尊月下老人像,像前備有關於男女婚姻的簽文條。這條簽文是從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中選取的,如 《詩經》、《左傳》、《孟子》、《論語》,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等。當年不但青年男女、已婚、未婚者樂意來此求簽,有許多老夫老妻也到這里重溫往昔情愛。詩簽之語模稜兩可,可作種種譬解,故求簽者往往乘興而來,歡喜而去。
在民間,歷來有前世註定姻緣的傳說,以為般配的伴侶自有上天來促成他們的婚事,這自然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人們把月下老人奉為婚姻之神,最早載於唐代李復言的《續幽怪錄》中。據說,唐代有個名叫韋固的人,路過宋城 (今河南商丘),住在城裡的南店。有一天晚上,他碰到一位奇異的老人,靠著一個布口袋坐著,在月光下翻著書。韋固問他所檢何書?老人答道:「天下之婚犢耳。」韋固又間袋中何物?老人說:「赤繩子,以系夫婦之足,雖仇敵之家、貧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以繩一系,終不可道。」所謂「千里姻緣一線牽」,大概出自於此。韋固趕緊問自己未來的夫人是誰?老人翻書查了一下,說是店北頭菜瞎老太太的小女兒,剛剛三歲。韋固一聽大怒,暗中派僕人去刺殺這個小女孩,終因僕人手軟未能刺中要害,僅刺了女孩眉間一刀。此後,韋固雖累次求婚,始終不成。14年後,韋固襲父勛爵在相州為官。刺史王泰對他十分賞識,就把養女許給了他。韋固見姑娘面容姣美,只是眉間老是粘著貼花,原來她正是自己過去所刺傷的。此時,韋固才知「天意」難違,便與這位「菜眇嫗女」結成良姻,二人相親相愛,「所生男女皆顯貴」。宋城縣令聽說此事後,就把韋伺住過的客店起名叫「定婚店」,並親自題寫了匾額。此事傳為佳話,流傳甚廣。
故事中拴紅線的習俗,唐代史書上曾有所記載。荊州都督郭元振,年長尚未婚。他才華出眾,相貌堂堂,當朝宰相張嘉根想納他為婿。可是這位宰相一共有五個女兒,不知道該把哪個女兒嫁給他才好。於是宰相想了個主意,讓五個女兒每人手拿一條長絲線,站在綉花布幔後面,然後告訴郭元振說:
「你牽起哪根絲線,我的哪個女兒就嫁給你。」郭元振牽起了一根紅絲線,結果從布幔中走出來的正是長得最漂亮的三女兒。到了宋代,當初婚禮上拴紅線的儀式,逐漸演化為「牽紅中」;到了清代,又變成在婚禮上扯起紅帛或紅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牽入洞」。如今在古裝戲劇中,人們還能看到這一情景。
年杭州首屆金秋吳山廟會之際,為豐富廟會活動,增添遊客興趣,作為一項游覽趣俗,在原葯工廟遺址重設了「月下老人祠」求簽卜卦活動。如今,月下老人拴紅線的故事,大概已沒有什麼人相信了,但在痴男怨女的心目中,月下老人畢竟是一位寄託著自己美好願望的「幸福之神」。這也許是因為老人閱歷深、經驗多、慈祥、牢靠的緣故吧。至今人們仍習慣把媒人、婚姻介紹所比作「月老」,可見「月老」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依然下減當年。有多少未婚男女、大齡青年,乃至單身老人,仍盼望著「月老」來引線搭橋呢。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月 下 老 人 祠 的 簽 詞
金庸
--------------------------------------------------------------------------------
杭州有座月下老人祠,那是在白雲庵旁。祠堂極小,但為風雅之士與情侶們所必到,可惜戰時被炮火夷為平地,戰後雖然重建,情調卻已與以前大不相同。杭州正在大舉進行園林建設,我想,這所司天下男女姻緣的廟宇,實在大有很精緻地修建它一下的必要。
月下老人的典故出於《續幽怪錄》。據說唐時有個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經過宋城,看見一位老怕伯在月光下翻書。這位老伯伯說天下男女的姻緣都登記在他的簿子上,他的囊中有無數紅色的繩子,只要這繩兒把男女兩人的腳縛住了,就算兩人遠隔萬里,或者是對頭冤家,都會結成夫妻,所以後來有「赤繩系足」的典故。西洋人的辦法卻比我們魯莽得多,他們有一個丘比特,這是一個頑皮的小孩(有時甚至是盲目的),拿著弓箭向人亂射,哪一對男女被他一箭射中,就無可奈何地墮入情網。相較之下,我們的月下老人用一根紅線溫柔地替人縛住,還有簿籍可資稽考,顯然是文明得多了。月下老人的故事流傳全國,然而除了杭州之外,其他地方很少聽見有這位「天下婚姻總管理處處長」的廟堂,那倒是很奇怪的。
以前,常常可以見到一對對臉紅紅的情侶們,盡管穿了西裝旗袍,都會在祠堂中虔誠地拜倒,求一張簽,瞧瞧兩人的愛情能不能永遠美滿。
杭州月下老人的簽詞恐怕是全國任何廟宇所不及的,不但風雅,而且幽默,全部集自經書和著名的詩文。據說其中五十五條是俞曲園所集,此外四十四條是俞的門人所增,一共是九十九條。我舊日家中有一個抄本,不知是哪一位伯伯去抄來的,我還記得一些,但九十九條自然是記不全了。
第一條是「關關雄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理所當然的。此外兆頭吉利的有「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團聚。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原來是曾子的話,這里當指這男子很靠得住,可以嫁)等等。求簽而得到這些,自是心中竊喜,無法形容了。
有一條是「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孟子》這兩句話,本是反語,但這里變成了鼓勵男子去大膽追求。有一條是《詩經·庸風·桑中》的三句:「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這在《詩經》中原本是最著名的大膽之作,所謂「桑間濮上」的男女幽期密約,這一簽當也是鼓勵情人放膽進行。「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不愧於天,不畏於人」。這兩簽都含有強烈的鼓勵性:追呀,追呀,怕什麼?
還有一些簽文含有規勸和指示,如「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叫人不要為錢而結婚。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指此人雖窮,人品卻好,可以嫁得。如「不有祝舵之佞,而有宋朝之美」,照《論語》中原來的解釋,是這男人嘴頭甜甜的會討人喜歡,相貌又漂亮,然而是頭色狼,絕對靠不住。「可妻也。」這句話也出自《論語》,孔夫子說公冶長雖然被關進了牢獄,但他是冤枉的,結果還是招了他做女婿。「仍;日貫,如之何?何必改作?」這句本來是閡子塞的話,這里大概是說,別三心兩意了,還是追求你那舊情人吧。另一條簽詞中引用孔子的話,恰恰與之相反:「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好的人有的是,你哪裡知道將來的沒有現在的好?這個人放棄了算啦。這大概是安慰失戀者的口吻吧。「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你愛他,要了解他的缺點,你恨他,也得想到他的好處。「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她雖然對小王很親熱,對你很冷淡,其實她內心真正愛的卻是你呢。「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這傢伙有什麼地方值得你這么顛倒呢?唉,連這種醜八怪也要!
另外一些簽條是悲劇性的。「誰謂茶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照余冠英的譯法是:「誰說那苦菜味兒太苦,比起我的苦就是甜養。瞧你們新婚如蝕似漆,那親哥親妹也不能比。」有一簽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雖不一定如孔子的冉伯牛那樣患上了麻風病,但總之此人是大有毛病。「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出韓愈《祭十二郎文》);「條其歉矣,遇人之不淑矣」(出《詩經·王風·中谷有雍》),這些簽都是令人很沮喪的。
「風弄竹聲,只道金佩響;月移花影,疑是玉人來。」那是《西廂記》中張生空等半夜,結果被崔鶯鶯教訓一頓。「夜靜冰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那是《琵琶記》中蔡伯鍇不顧父母餓死,被人痛斥。求到這些簽文的人,只怕有點兒自作多情。最令王老五啼笑皆非的,大概是求到這一簽了:「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④ 誰知道商丘步行街有家賣旗袍的店叫什麼名字
八一路與哈森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東聖美私人訂制,專業訂做唐裝旗袍
⑤ 商丘哪裡有賣旗袍的
市場節那都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