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啊,提到民國校服,你是不是腦補了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親啊,我要告訴你一個殘酷的現象,民國時的校服也可能是這樣的,是不是撲面而來辮子味?
還有這樣的,你確定自己想來一套?
北方多是這樣的大錦祅,時不 時尚 ?驚不驚喜?
還有這樣的無袖上裝。
給你一把叉,你是不是想到西瓜田裡扎個猹?
下面這件怎麼樣,可以完美展示肚間的存貨。
還有這樣的,很有中西結合的味道呢。
下面是教會學校的服裝,應該是當時比較 時尚 的,但你真的願意拿自己的校服去換嗎?
還有像這樣的護士裝。
絕對不會凍著款。
以及下面這個……要不是手上拿了書,還會以為進錯了地方呢。
不信,讓她們再擺個POSS看看。
下面這個還算好的啦,但真的比現在的校服美?
下面這張,應該來自抗日,美國援助中國時的學校樂隊服,喇叭褲好潮!
運動衣好古典
高年級女生一般都是旗袍。
下面這衣領,當時絕對是 時尚 ,但放到今天,你確定不會扯下來?
或者這樣的短領校服,要不要來一打?
下面的貴族學校,衣服確實不錯、
但今天的私人學校校服,也是相當美的。
當然,還是霓虹國的校服最美。
最後,我再說一個更殘酷的現象。
好看的人,穿什麼都好看。
不好看的人,穿什麼都不會好看到哪裡。
都說潮流是一個輪回,人們對 時尚 的追求永遠沒有停歇。如今學生們的校服也是滿足 時尚 需求的,學生們的校服大多數是運動舒適型, 而非民國校服那般區分開來,展現民國特色,令人留下深刻的高雅印象。如今學校為何沒有採用民國校服呢?
民國時期流行的校服樣式,在如今仍然受到大眾喜愛,但由於時代的不同,學校對校服款式的要求也不同。民國校服男女區分開來,主要是下裝的不同,女裝的裙子盡顯民國女生的優雅風范,男裝的中山裝特色也彰顯出知性氣質。如今的 時尚 潮流追捧運動 時尚 ,休閑服飾居多,滿足大眾的運動需求。而學校也提倡素質教育,為了方便學生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因而統一採用運動款的校服。
人們的思想意識不斷變化,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於服飾的需求就有所改變。每個家庭為孩子爭取良好的教育資源,注重孩子的身體素質,所以日常穿著也均為運動休閑類的服飾。學生無論在學校還是校外,都可以穿運動型校服進出,如果穿著民國式的校服,裙子會比較拘束,影響學生日常活動。現代校園的校服簡單大方,既能方便學校的統一管理,又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彰顯學生的活力與朝氣。
民國校服有獨特的時代特色,韻味十足,雖說人靠衣裝,如今學生校服講究舒適運動型。學生在校園里統一穿校服,能滿足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又能方便學生在不同季節與不同場合穿著。如今時代不同,學生發展需求也不同,所以大多數學校採用運動型服飾當校服。
我們學校的學生校服都是自己設計的,我也是校服設計參與者之一。從我的審美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民國時期的校服幾乎每年都會在我們校園里出現的。那就是一年一度的藝術節文藝演出的時候,演出裡面總會有一個關於民國時期進步青年的節目,也就是有關五四時期愛國學生的一些故事。學生演員都會穿著民國學生裝,在舞台上傾情表演,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震撼。
應該說,民國時期的學生裝,看起來還是挺不錯的,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看的學生裝。民國時期的學生裝是與那個時代息息相關的,中西文化交融,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完美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民國學生裝女生的服裝,上身穿著藍色上衣、下配黑色中裙、白色紗襪和圓口布鞋,樸素、簡潔、淡雅,透出中國民族服飾的風韻。男生的服裝則是一襲黑色服裝,多為改良版的中山裝,立領制服,配有大檐帽,翻蓋口袋分列兩側,看起來利落、剛毅。當然,這只是民國學生裝的一種,還有另一種,女生的旗袍,男生的長袍馬褂,相信這一種不如第一種更受民眾的青睞。
於是就有人問:既然民國學生裝如此受到熱捧,為什麼不把現在的學生服改成民國學生裝呢?
雖然,很多學生吐槽自己學校的校服難看,但是學校仍然沒有用民國學生裝當成現在學生的校服,原因主要有兩個:
1、製作費用不便宜。 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民國學生裝製作是很精良的,單說紐扣這一塊吧,女生採用的是衣襟偏右,用多個布質紐扣系住的。也就是說,製作工藝比較復雜,服裝成本會比較高,並不適合老百姓的消費水平。而現在的學生裝,採用的是拉鏈,非常方便,製作方便,學生穿衣服也方便。
2、學校特色不夠鮮明。 假如所有學校都換成民國學生裝的話,學生們走在街上,給人一種千篇一律的感覺,會出現審美疲勞的感覺,並且不容易分辨出是哪個學校的學生,失去了學校的特色。
3、學生活動不夠方便。 民國時期有 體育 課,但是學生上 體育 課的時候,需要把在教室穿的正裝換下來,穿上 體育 服,衣服換來換去是很繁瑣的。
4、文化背景不太符合。 任何一個時期都有流行的服裝,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審美觀。現在流行的雞腿褲、燈籠褲、齊臀褲、漁網襪等等,如果放在上世紀可能就被視為另類,同樣上世紀流行的一些服裝,現在看來就顯得老土。一樣的道理,民國時期的學生裝看起來的確好看,但是如果現在的學生都穿上這種服裝的話,會不會讓人產生一種穿越的感覺?簡單說,已經不適合現在的 社會 背景和文化背景了。
民國時期,是儒雅少年慷慨激昂、錚錚鐵骨的時代。那一抹淡藍,充滿文藝氣息,讓人忍不住模仿。在影視劇裡面,在綜藝節目裡面,有些大腕明星也穿上了那一抹淡藍,更是讓無數觀眾對民國學生裝充滿喜愛和嚮往,有些女青年就從網上購物平台買幾件穿上,倒也顯得別有一番風韻。如果喜歡民國時期學生裝的話,可以自己過把癮的,這個沒有人會反對和質疑的。
我來說說,什麼優雅淑女,很不好,這是不 健康 的思想!
現在的姑娘早熟。初一就大姑娘樣了,一米六幾,一米七幾很常見。
都看得出曲線了!
但是一個個的腦子還都是小孩子,在家都是嬌嬌女!心理年齡感覺八九歲!
面口袋校服哦!大家一律平等,沒有貧富差距哦!也無視美醜。活動方便哦!價格低廉!隨便你,亂跑亂跳哦!就地打滾!都沒關系!
這樣在學校很好!
什麼優雅淑女!那衣服要是你身材稍微豐滿一點兒。比如像個冬瓜!還優雅個啥?
要是腿粗一點兒豈不像蘿卜。
稍微瘦一點兒像竹竿!
所以這個什麼民國女裝校服太擇人!而且也不方便運動啊!
還是我們的面口袋校服好。家長放心,學生省心,老師看著不鬧心!
有這么多好處,為什麼不發揚光大保持繼承。
誰說廢掉面口袋校服,我和誰急。
正如題主所言,民國校服最大的特點是清新素雅,與當今大行其道的男女同款運動校服不同,民國時期的校服是區分男女款的。男生校服大多是改良中山裝,以黑白色為主色,黑色英挺俊朗,白色溫潤如玉,將男生意氣風發、慷慨激昂的神情體現的淋漓盡致。女生校服分為文明新裝和改良旗袍兩種,旗袍校服剪裁簡單,色彩純凈,完美的展現出含蓄、端莊的東方女性之美。
當然,給後人留下深刻影響的當屬文明新裝,上身是長至腰間的竹布上衣,下身黑裙,簡潔素雅,將東西方文化完美結合,成為「知性」、「高雅」的代名詞,這也是上世紀20年代教育部門規定的女生校服。
素雅靚麗的民國校服,為什麼會被當今學校棄之不用了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 社會 發展使然。 校服作為現代教育理念的一部分傳入中國,但由於不同時期 社會 流行 時尚 不同,校服的款式也大相徑庭。民國時期,起初女生狂熱追求當時流行的奇裝異服,穿著「猩紅襪褲,腳高不掩脛,後拖尾辮,招搖過市」。1913年全國各地學校都對學生裝進行整頓,最終確定在文明新裝基礎上,除去「倒大袖、裝飾花邊」,以素顏為主色調,形成了20時代女校服的基本格調,女學生裝束也引領了當時的 時尚 。反觀現在,運動風成為新 時尚 ,「校服褲」搖身一變成為時下最火的 時尚 單品,還有一個洋氣的英文名, side stripe pants,沒有一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 時尚 Icon。
二是方便統一管理。 現如今都是男女同校上課,男女校服同款,更加整齊劃一,也更有利於統一管理。同時,簡單的校服款式,也避免了學生的攀比心理,更有利於孩子專心、專註上課。《弟子規》中「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說的這是這個道理吧!
三是講求方便舒適。 當前我們實行學生素質教育,學校安排的課程比較豐富,像每天都有 體育 課,上午有課件操,穿著現在比較肥大的運動服式校服更方便活動。
總之,服裝是一個時期的潮流風向標,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就個人而言,從美學角度來講,民國時期的校服,是中國校服最美好的定格;從舒適角度來講,當今運動服式校服更加適合現在的需求吧!
認真的嗎?民國的衣服放到現在來當校服?現在的校服都是一穿穿幾年,校服基本都是寬松版,屬於夏熱冬冷款,除非制服款校服,其他的衣服完全不存在收腰等設計感在,簡單大方,不論你是 體育 課舞蹈課武術課統統可以用!換做民國的服裝來,畫面略美不敢想像。穿上校服,茫茫人海一眼望去絕對看不出來哪個是你,學生嘛,自當以學習為重,不要把心思都放在著裝打扮上。(最後還想弱弱的補充下,你們真的相信古時候的裝束是瓊瑤劇里看到的那樣?民國時候的服裝抗戰片里看到的那樣?反正我不信。)
現在小學生的校服有禮服和運動套裝兩種,以我所在的城市深圳為例,禮服款為英倫風格,也非常 時尚 動感,但是每個學校都一樣沒有自己的學校特色。運動衣就沒有什麼特別,全國都大同小異。
我真的非常喜歡民國時期的校服,看到以前的老照片,只覺得賞心悅目,女孩子看起來個個溫婉文靜,優雅大方,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是各有千秋!男孩子襯衫西褲,俊朗紳士十足。整套穿上身,顯得正式莊重,無形中行為就得到了約束和規范。
得益於位置的便利,經常去香港購物,時常可以看到身著校服的學生,個人感覺香港的校服顏色素凈偏暗色,很少亮色,款式簡單大方,但是就是給人感覺很舒服,非常耐看!香港中小學女生款式有旗袍、長衫、水手服、長衫等等,具有濃厚的復古風味。不管男生女生,全不管是什麼款式的衣服,全部搭配白襪子黑皮鞋。每次看到都移不開眼睛,久久回味。
衣服體現的絕不僅僅是款式和布料的種類,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教育理念的展示!站在香港的街頭,看著身著不同校服的學生,你甚至很想去了解他們所處的學校和他們學校的 歷史 !
香港的校服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很期待我們也能設計出我們自己的有文化特色的適合的校服還有其他的方面也要這樣,既要創新又不忘傳承!
最後附上我遇到的學生照!真的是因為太喜歡了!
導語:說到中國校服,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丑,難看。覺得中國的校服不好看,不像韓國美國的校服一樣,是裙子。也有很多人認為民國校服比現在的校服好看多了,可是也很疑惑為什麼民國時期的校服那麼淑女還能體現出中華女子的溫柔。
校服的 歷史 傳承校服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一來可以方便學校的規范管理,二來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統一穿著,體現學生的身份、精神面貌,以及展現學校的精神面貌、建設風采,充分展現學校的形象。
校服最早起源於歐洲,主要由於戰爭年代,動盪不安,連年戰亂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於是乎有學校為了避免由於戰爭導致家庭困難的同學而產生自卑感,也為了抑制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在學校的炫耀心理,因此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理念慢慢被很多地區和國家的學校接受,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近代以來亞洲是最早實現資本主義的地方,因此日本算是亞洲地區最早出現校服的地方,並且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校服文化,日式校服更是獨樹一幟成為一個風格鮮明的「校服品類」。
校服在中國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實際末、20世紀初的的近代學堂。當時學習西方的西式學堂已經開始給學生發放統一的衣服、帽子、靴子,並且逐漸從中式像西方制式過度。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民國建立,中國校服的變遷追隨著 歷史 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從那時起校服就開始慢慢承載每一代中國人在少年時代歡笑和淚水。 從辛亥革命到北洋時期,中國開始出現偏西方式的制服式校服。 民國的建立宣告帝制的終結,同時也打破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當中國進入到蔣介石主導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時候,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出現了女士旗袍款校服,逐漸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這個時期也是旗袍最為流行的時期。隨後中國校服發展進入到「文明新裝」時期,這個時候的主流校服,女生被稱之為「襖裙」,上面是斜襟襖,下面配半截長裙,旗袍式校服風頭被此時蓋過,這種款式的校服就是我們現在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民國校服,而男生則是由海軍軍服結合中山裝特色改良而來,可以稱之為「學生版中山裝」,至此基本形成了中國校服史上最絢爛的印記——民國風校服。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學生著裝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款式 。不過,進入新 社會 ,全國人民都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校服的 歷史 舞台。58年以前,學校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楊沫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七十年代校服主要把舊軍裝當做校服,隨著進入到不穩定時期,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不能被接受,這時期延續草綠色的舊軍裝。不過這一段時期,並沒有正式提出過「校服」這個概念,算是校服真空期。
改革開放後,中國迎來新的發展春天,服飾行業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上世紀80年代後期, 「校服」重新回歸到我們的視野中。剛開始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就算有,也沒有統一的要求穿著。 進入90年代之後,改革開放初見成效,新觀念、新 時尚 、新生活理念逐漸被人們喜愛和接納,校服的整體性開始增強,從此動校服代表了所有的校園形象。 從這是開始,中國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且國家教育部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進入二十一世紀,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籠統的運動校服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及家長們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需求,同時日韓影視劇的引入,新潮 時尚 的制服式的校服讓中國的孩子們眼前一亮。 就目前而言,國內校服總體百花齊放,傳統運動校服依然有一席之地,同時新時代運動校服、西裝制式校服逐漸進入普通學校。制服能一定程度上傳播 社會 禮儀文化,培養孩子的 社會 規范性,看起來美觀、舒適、現代是制服的主要表徵,制服設計中加入一定的 時尚 元素,既不失制服的規范,又能凸顯孩 子的青春活力,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新運動校服也隨著 體育 運動的大眾化逐漸被人們接納和喜歡,近幾年,保留一定的古典和民國風味的新中式校服也開始被一些學校接受,雖然范圍不廣,但是也是一個好的趨勢。
民國校服褲那麼優雅淑女,為什麼現在沒有學校用來當校服了?民國校服最大的特點是清新素雅,與當今大行其道的男女同款運動校服不同,民國時期的校服是區分男女款的。男生校服大多是改良中山裝,以黑白色為主色,黑色英挺俊朗,白色溫潤如玉,將男生意氣風發、慷慨激昂的神情體現的淋漓盡致。女生校服分為文明新裝和改良旗袍兩種,旗袍校服剪裁簡單,色彩純凈,完美的展現出含蓄、端莊的東方女性之美。
當然,給後人留下深刻影響的當屬文明新裝,上身是長至腰間的竹布上衣,下身黑裙,簡潔素雅,將東西方文化完美結合,成為「知性」、「高雅」的代名詞,這也是上世紀20年代教育部門規定的女生校服。
素雅靚麗的民國校服,為什麼會被當今學校棄之不用了呢?
現在的每個學校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校服的,為的就是不讓學生攀比,穿的都一樣,但是還是被很多學生抱怨校服比較難看,其實在民國的時候,校服也是比較好看的,但是為什麼不把民國的校服來當做現在的校服呢?其實可能是很多原因的!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社會 發展使然。
校服作為現代教育理念的一部分傳入中國,但由於不同時期 社會 流行 時尚 不同,校服的款式也大相徑庭。民國時期,起初女生狂熱追求當時流行的奇裝異服,穿著「猩紅襪褲,腳高不掩脛,後拖尾辮,招搖過市」。1913年全國各地學校都對學生裝進行整頓,最終確定在文明新裝基礎上,除去「倒大袖、裝飾花邊」,以素顏為主色調,形成了20時代女校服的基本格調,女學生裝束也引領了當時的 時尚 。反觀現在,運動風成為新 時尚 ,「校服褲」搖身一變成為時下最火的 時尚 單品,還有一個洋氣的英文名, side stripe pants,沒有一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 時尚 Icon。
二、方便統一管理。
現如今都是男女同校上課,男女校服同款,更加整齊劃一,也更有利於統一管理。同時,簡單的校服款式,也避免了學生的攀比心理,更有利於孩子專心、專註上課。《弟子規》中「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說的這是這個道理吧!
三、講求方便舒適。
當前我們實行學生素質教育,學校安排的課程比較豐富,像每天都有 體育 課,上午有課間操,穿著現在比較肥大的運動服式校服更方便活動。
總之,服裝是一個時期的潮流風向標,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就個人而言,從美學角度來講,民國時期的校服,是中國校服最美好的定格;從舒適角度來講,當今運動服式校服更加適合現在的需求吧!
總結:民國的校服是很挑人的,必須身材好才能穿出那種年代感,否則反而會弄巧成拙。這也就是為什麼它那麼美,但是現在大多數人卻不選擇的原因。
說起民國校服,可能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是這樣子的:
尤其每到畢業季時,總會有一些復古風的畢業照,這個樣式的民國校服是最常見的。
但不是所有民國校服都是這樣的,尤其是女裝——男裝基本以長衫和酷似日本學生裝的改良中山裝為主。
比如林徽因這張經典的合影:
領口、袖口、前胸和裙子有很明顯的不同。 這種校服的款式來自民國初年的文明新裝,是 融合西方服飾元素和中國傳統服飾特點而形成的服飾。 上衣是腰身窄小的大襟襖,擺長不過臀,袖短露肘或露腕,並呈喇叭狀,袖口一般為七寸,衣服的下擺多為圓弧形,並在領、袖、襟等處綴有花邊,裙子不短過膝蓋。 林徽因就讀的培華女中是英國教會辦的,那個時期的女校基本都是教會學校,因此那些女生校服成了當時女裝的 時尚 。
後來那種藍褂黑裙的校服實際上就是從文明新裝發展而來的,去掉了花邊和裙褶,顏色也變得素雅,顯得更質朴。因為上得了教會女校的姑娘們都是有錢、開明家庭的千金,而 隨著時代發展,接受教育的女性越來越多,女校也越來越多,簡潔化的服裝更經濟普適。
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服制條例》,對男女禮服、制服做出標准化的規定。男性禮服有三種:右掩前襟齊領藍色長袍、對襟齊領黑褂、改良中山裝。女性禮服兩種:右掩前襟齊領藍色長袍,長至膝與踝的中點,還有就是襖和裙——襖為藍色,長僅過腰,袖長剛過肘,裙為黑色,長及足踝。 這一條例自然也影響了校服。
但跟其他很多條例一樣,強制性和執行度並沒有特別高,所以這就給校服留出了另外款式的空間——旗袍。1930年代到1940年代,布質旗袍成為流行校服。而1940年代前後,西裝也成為了一部分校服的款式。
1949年以後,雖然歷經了借鑒蘇聯風格同時 相對多元、學習幹部制服和軍裝形式、白襯衫等風格,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校服概念。一個根本的原因是,這時期中國的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而人民經濟水平又不高,普通老百姓尚且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哪捨得再給家裡那麼多孩子一人買一身校服。
今天的運動裝校服是從1990年代之後才興起的,源頭是 1993年 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關於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指出學生裝設計原則是「樸素、大方、明快、實用」。對照這一標准,運動服無疑是符合精神的。
但這個公告並沒有指定校服一定得是運動服款式,為什麼全中國學校都一直選擇了肥大單調的運動服呢?並且在近些年不斷被吐槽之後,依然堅持不改呢?民國式的校服為什麼沒有得到復興呢?
有人會說,服裝是有時代性的,民國校服是那個時代的風格,今天再穿就會像留著辮子纏著小腳一樣怪。但其實未必,審美當然是有時代性的,但也是習慣性觀念性的,且不說很多時裝也在不斷搞復古,就看看日本街頭還有穿和服木屐而不被路人當作異樣就知道了。還有人會說,校服是人人平等的制服,只有朴實經濟才能拉平貧富學生之間的差異,才能讓窮孩子也穿得起。有一點道理,但沒道理的比例更大,我們都上過學,富孩子就算穿著校服還是跟窮孩子能區別開的,他的鞋、校服裡面的衣服、手錶、手機、自行車、零花錢……只要家長不有意用窮的方式養育,怎麼都能體現出經濟水平來,而不管什麼樣的校服,只要料子和做工處在一個合適的標准下,價格都可以一樣低廉。也會有人說,男女一樣的校服避免了過早突出兩性差異,避免早戀。這更是放屁,首先早戀就是年長者的一種專制,對異性的好感和感情的萌動是自然規律,早不早不是人說了算的, 其次這是拿孩子都當傻子呢,男女還分不出來嗎,穿上馬甲就認不出來了,不可能嘛,而且穿過夏季校服的男生都干過隔著T恤觀察女生胸罩的事吧。
之所以沒有學校用民國式校服,卻繼續運動服款式,原因不過這么幾個:
一個是在我們的ideology捆綁下,服裝是有道德含義、 社會 含義、政治含義的,而教育除了是在傳遞文化也是在進行政治教化。如此,哪個學校敢穿民國校服,你這是想幹嘛?
另一個是,校服滋生出了一塊灰色地帶,生產者和學校在這里都有巨大利益。有錢賺就行了,管它好看不好看,何況這種款式簡單的服裝做起來成本最低。
再有,我們的學校以公立為主,公立學校本質上負責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教育管理部門。管理部門考核的是升學率是安全性,不會點評校服的審美,那學校幹嘛還要把心思花在這上呢,簡單設計一下就行了。
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一些獨特校服,基本都是私立學校的。
穿民國校服就顯得優雅淑女。主要原因是在電影電視劇里看到的。顏值和化妝才出現優雅淑女,美女披上床單都可以顯得優雅淑女。現在高中的校服配上漂亮的臉和化妝同樣可以優雅。校服合身舒適才是重要的。
㈡ 中國學生該不該穿校服為什麼
英倫風格的制服款、活潑可愛的運動裝、清爽活力水手服……無論是精緻典雅的海派中國風系列,還是簡約從容的英倫風系列,都說明了中國校服正在推陳出新,激流勇進,朝著國際化、科技化、個性化、時尚化方向飛速邁進。中小學生在校穿校服已成普遍共識,校服關系著健康,傳遞著美感,承載著文化。
atob校服品牌自1999年誕生至今,為了讓校園生活從此與眾不同,一直秉持「關愛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家情懷,打造中國專屬校園服飾品牌。atob校服始終認為「細微之處見真章」,從atob校服設計、atob校服生產、atob校服品質檢測到atob校服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要求,確保為全國青少年提供安全、舒適、放心的校服精品。
校服不僅體現學校文化理念,更是一代青少年共同的記憶。atob校服憑借著時尚精湛的產品工藝和簡約精緻的設計理念大放異彩,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特別是atob校服國風系列校服,atob校服將古典中國風與現代美學巧妙結合,中式校服融入中國傳統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的元素,盤扣、立領、青花瓷裝飾盡顯中國風,獨具特色。
atob校服中式系列,兼顧東西方色彩的協調搭配與點綴,國粹色系之素白、墨藍、中國紅,國際流行色系中藏青、高級灰巧妙應用,呈現出傳統的和國際的色彩碰撞與創新。atob校服款式上既保留了中式元素——立領、盤扣,又將中式穿著繁瑣的部分進行改良,讓學生穿著更加便利、舒適,體現了中式校服的美。
atob校服展示了「融、儒、雅」的新中式穿搭,洋溢著中西交融的文化氣質。在中國獨有的氣韻上,atob校服國風校服,也可以別樣美。帶著東方的神情,和中華古老文明遺留的氣息。atob校服充滿盈盈的書卷之氣,規范著學生的舉止行儀。
a to b校服-國風系列
㈢ 有沒有什麼社死瞬間
㈣ 有哪些好看的電視劇
2022年已經到了末尾。
今年播出了不少好劇,從年初的《開端》到暑期的《蒼蘭訣》,從年代劇《人世間》到古偶劇《夢華錄》,讓觀眾印象深刻。
但與此同時,爛劇也層出不窮,2022年十大爛劇出爐,各有各的槽點。
01.《星河長明》暫無評分
該劇在11月末播出,目前正在更新中,但綜合各方面來看,該劇十有八九是個爛劇了。
對於一部劇來說,劇情的設定尤其重要。但該劇的劇情遠不及它宣傳中那麼好,彭小苒爆火出圈就是因為《東宮》中小楓一角,開播前的劇照及部分預告中能看出該部劇確有大漠和虐戀劇情,但正片播出後卻完全變了味道。
且該劇作為一部古偶劇,男主馮紹峰的顏值難以達到及格線,還硬男美男,讓觀眾吐槽不止。近年來古偶劇越來越卷,今年暑假檔播出的幾部劇中男女主角的顏值造型都不是一般的高。反觀這部劇,明顯拉胯。
本來以為這會是一部大製作的好劇,結果沒想到會是這樣皮舉,妥妥的高開低走,目前暫無豆瓣評分,但相信它的分數也不會高到哪去。
02.《我叫劉金鳳》暫無評分
《我叫劉金鳳》這部劇暫無豆瓣評分。
該部劇下架的原因前握賀是劇中多處涉及宣揚日本文化,作為一部古裝劇,劇中的服飾偏向和服,所食用的飯食是壽司,嚴重的文化入侵讓許多觀眾們感到非常不適,因此該劇已經被優酷下架。
這部劇類似於輕喜劇,憑借輕松的劇情讓觀眾們在繁忙的一天中可以有那麼一小會兒時間放鬆開心一下。但該劇的服化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劇中重要人物的服飾與古代日本官員的形象一模一樣,劇中男主角的衣服上綉的花樣是櫻花,女主角的服飾也是非常典型的和服,與我國古代服飾有非常大的區別。
對外來文化的入侵我們要堅決抵制,尊重我國傳統文化。
03.《相逢時節》4.9分
作為正午陽光出品的劇,《相逢時節》的評分可以說是非常低了,僅達到4.9分。
該劇改編自阿耐的小說《落花時節》,近期播出的電視劇《風吹半夏》也是改編自阿耐的小說,可見阿耐的寫作能力,能被改編成劇,證明原著慧派小說也是非常出色的。
改編過後的劇明顯不及原著小說,主角光環太強的劇總是讓人難以代入,男主角簡宏成作為一個准上市公司的老闆,影響力極大,卻又閑得驚人,且在劇中可以輕易地解決所有事情。
並且該劇中的劇情線太多,邏輯不嚴謹,每一條線都沒有交代清楚,嚴重影響了觀眾們的觀感。因此該部劇的撲街也是說得過去的,演員是好演員,就是被這個劇情給影響了。
04.《玫瑰之戰》4.8分
該劇自播出起就備受爭議,因為多處劇情與美劇《傲骨賢妻》中劇情非常相似,人物設定也很雷同。
但是,《傲骨賢妻》是一部美劇,劇中有許多情節在美國是當地的日常,但放在中國的國產劇劇情中則突兀許多,這也是該部劇撲街的原因之一。
隨著劇情的播出,評論中逐漸有了好評,但隨著劇情進展到了後期,曾經的那一點好評也不見了,因為該劇有著致命的一點——爛尾。
靠著自己努力一步一步向上的勵志女主最終成了「白眼狼」,從開始就溫文儒雅溫暖了女主的男主最後人設崩塌,強行將男女主be導致爛尾,讓這部劇最後一點看點也消失不見了。
05.《歡樂頌3》4.8分
該劇表面上是大爆劇《歡樂頌》的續集,但其實是掛著羊頭賣狗肉,與之前的故事早已脫節。主要講述了歡樂頌小區五位女孩的故事。包括從事科研究工作的葉蓁蓁(江疏影飾)、公司人事方芷衡(楊采鈺飾)、酒店經理朱喆(張佳寧飾)和職場新人的憫鴻(張慧雯飾)和余初暉(李浩菲飾)。她們性格各異,時常會發生爭吵,也少不了守望相助。
《歡樂頌》系列劇已經播出三部,其中今年播出的第三部評分最低,只達到了4.8分,可見其改編質量低下。
第三部的劇末顯示還有第四部,但觀眾們紛紛喊話大可不必,既然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都變了,為什麼不換一個名字呢。五個女孩的故事不一定非要叫《歡樂頌》。
06.《舌尖上的心跳》4.5分
該劇主要講述了擁有天才味覺的少女林可頌(宋祖兒飾)與米其林三星主廚江千帆(阮經天飾)相愛相殺的故事。經過一系列魔鬼訓練,林可頌鍛煉出獨特的廚藝,並在烹飪大賽上一舉奪冠,同時還收獲一份寶貴的愛情。
該劇播出之後豆瓣評論是清一色的差評,這部積壓了兩年的劇讓觀眾失望不已,這不是《舌尖上的心跳》,而是「舌尖上的心梗」。
積壓兩年的劇最大的一個缺陷就是劇情過時,就連人物設定也異常奇怪,一個嗅覺靈敏的女主角喝馬桶水,這樣的奇葩情節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
07.《林深見鹿》4.2分
靳東的劇大多都是有質量有保證的好劇,此次的《林深見鹿》豆瓣評分僅4.2分,算得上他演藝生涯中的一次滑鐵盧。
該劇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演員的演技,而是它的劇情方面佔了一大部分原因,可見劇情對於一部劇的影響力之大。
該劇一開始就是女主角要離婚,千方百計的想離婚,本以為讓女主這么想要逃離的男主角會是個渣男,結果男主不僅事業有成,還顧家,兩個人從校服走到婚紗,就連最後離婚男主還陪女主吃了燭光晚餐。離婚後還對女主忠心不二,一路追求。
這樣的劇情讓觀眾們無法理解,最終獲得了豆瓣4.2的評分,可見演員在挑選劇本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㈤ 《東八區的先生》成為豆瓣評分最低電視劇,這部劇為什麼會讓觀眾這么嫌棄
被差評的原因無非幾點:
1、張翰一貫的霸道總裁人設,看膩了!
張翰飾演的童語,是一家公司搞智能襲拍科技的技術CEO,妥妥的霸道總裁的人設,對於一直演繹這種霸道總裁人設的張翰來說,觀眾都已拍做羨經看膩了。
2009年,張翰憑借青春校園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飾演慕容雲海開始,就一直有著霸道總裁的偶像包袱,《杉杉來了》、《溫暖的弦》......一直如此。
而《東八區的先生們》一開始也被說是男版《歡樂頌》,但內容上真的沒什麼有深意的東西。
另外,讓觀眾不能接受的是,這樣狗血的劇情居然有40集?
不知道接下來的劇情會不胡蘆會有讓人驚喜的地方。
如今,《東八區的先生們》才播了16集,就已經低至2.4分,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更低呢?
㈥ 開學第一天,突然覺得之前的衣服很醜怎麼辦
開學第一天,突然感覺到之前的衣服很醜,對於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做下調整,就可以提升氣質,提升自己。
1.頭發扎高一些
校服是不能隨便亂改的,如果被老師發現,不僅會要求我們變回原來的樣子,還可能遭受一番批評。因此在不能更改校服的基礎上,我們就只能選擇從自身打扮上進行下手。女生可以將頭發扎得高一些,讓自己看起來顯得更有氣質。很多女生頭發扎得較低,不僅沒有自己的個人特點,看上去也並不是很好看。而將頭發扎得高高的,不僅凸顯個人氣質,這樣即使穿上校服,也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看自己適合怎樣的發型
在學校,很多學生只能扎馬尾或者短發。其實有很多博主也為大家推薦了很多扎馬尾的方式和短發的款式,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發型那對於穿任何衣服都是可以駕馭的。
㈦ 丹東到朝鮮之旅,一場懷舊之夢
許多70』80』年代生的小夥伴,童年的記憶一定是比較有共性的:寬寬的馬路,鮮有的車輛,路邊有很多飲食攤點,交通基本靠走路和自行車,公交車舊舊的。就算有高樓大廈,樓下也不會被劃為車位。女人們梳著中短發,還要燙成卷的;男人們穿著或藍或黑的制服;孩子們帶著紅領巾,見到生人會有禮貌的敬禮或問好。沒有手機的年代,閱讀永遠是捧著一本書。生活節奏永遠很慢,年輕人聚會就是騎著自行車,帶些吃食酒水,去草地上、去河邊野餐,放鬆的開懷暢聊。家裡干凈清爽,家用電器永遠蓋著鏤空成花朵狀的白布。。。
聽說朝鮮能看到小時候的樣子,於是在2011年的夏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出發,去找尋找往日時光。
不知不唯老覺,已經過去10年了,這篇文章是我2017年憑著記憶寫的,很多圖片已經丟失,那時的相機像素也不高,但每當看到這些圖中輪廓,依然能把我拉進那個懷舊的時空,想起小時候的感覺。
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一個真實的朝鮮,一起指耐升緬懷這些瞬間。
第一天:丹東第一夜
2011年暑假,我們一大家子8口人自駕,路線西安-延安-榆林-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看完草原後繼續大同-北京-唐山-秦皇島-葫蘆島-沈陽-丹東,一路玩著走著,到達遼寧省丹東市。
丹東號稱中國最大最美的邊境城市。大,我沒有概念,美,倒是真的美。城市乾乾凈凈,商業區也蠻繁華,夏天非常涼快。丹東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很高,鴨綠江斷橋邊的公園廣場里,老人們聚在一起唱著唱歌鍛煉,看著一片幸福祥和。
黃昏時分,沿著鴨綠江河畔,忙碌了一天的丹東人民,帶著小燒烤爐,一家人圍在一起聊天喝酒咥燒烤;走進小街小巷,白天賣衣服、賣百貨的小店,在天黑下來後,也將卷閘門關到一半,吆喝朋友們一起圍著小燒烤爐聊天喝酒咥燒烤;我們看的饞,走進燒烤店,也點了一隻小烤爐,喝酒聊天咥燒烤。
那時這種小燒烤爐很少見到,差點買了一隻背回來。
第二天:丹東找旅行社
入朝鮮是要跟隨旅行社的,有深度游和簡單的一日游。一日游就是在邊境新義州市游覽,深度就是我們報的團,後文詳敘。
出發前准備手錶,禁止攜帶手機、攝像機,這些都需在旅行社處保管。
辦好手續後,我們開著車沿著鴨綠江邊的公路一路遊玩,從鴨綠江斷橋開始。
鴨綠江斷橋始建於1909年,當年日軍為侵略中國,強行修建了此座大橋。1950年被美軍炸斷,只保留了四孔殘橋,因此稱「斷橋」。現在為紅色 旅遊 景區和畝核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抗美援朝時期,首批志願者是從這里奔赴前線。大批作戰物資、武器裝備等也是通過此條大橋運往朝鮮。
旁邊是修建於1937年的鐵路橋,和斷橋並行。鐵路橋最初為上下行兩道鐵軌,後拆去了一半鐵軌,現為公路鐵路兩用橋。坐火車進入朝鮮,便是從此條大橋上通過。
站在鴨綠江大橋上向兩邊張望,一邊是繁榮的中國邊境城市丹東,另一邊是落後的朝鮮邊境新義州的某個村莊。
那時候的相機沒有現在的效果好。拉進焦距,還可以看到幾個小孩赤條條的在水裡游泳。
沿著河岸繼續轉,來到了一個叫「一步跨」的地方。這里是距離朝鮮最近的邊界,近到彷彿抬腳一步,就可以跨入朝鮮境內。
第三天 : 丹東-平壤
要出發啦,早上起床,趕到丹東火車站,乘坐北京至平壤列車。
隨行的導游是個小姑娘,團里是來自全國各地匯聚於丹東的遊客,還有幾個外國人。
火車車速非常慢,開行了7個多小時。在炎熱的夏天,車上只有一個小風扇呼呼的吹著。火車經常停電,走著走著就沒電了停一會車,過會來電了繼續走。
車廂內懸掛朝鮮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人金正日和金日成的照片。
列車途經朝鮮的鄉間農田,一路綠油油的,大多種植水稻和玉米,也有農民騎著自行車經過,很多標語口號,我也看不懂。平壤市區也有很多這樣的標語。
搖搖晃晃中,抵達平壤火車站。
我觀察了一下,標準的本地人穿著是:
男:黑、灰、卡其套裝,或白色短袖襯衫,胸口別領導人頭像徽章。標准短發。
女:短袖制服式上衣,褲裝或長及膝蓋的中裙,高跟鞋或高跟涼鞋,挎一隻包,胸口別像章。長發紮起,或短發燙卷。燙卷的這種短發看起來比較流行。
小朋友:校服,白襯衣,傘裙或褲裝(男女),帶紅領巾,背書包。
基本沒有手機。後來過了幾年我看一篇關於朝鮮的報道,說年輕人現在也玩智能手機,但是不能上網,就是打本地電話、發簡訊、聽流行歌什麼的。
出站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時髦的中年女人,在滿街樸素的女人中非常出挑。她化妝、戴金項鏈、金錶,夾著皮包,在那裡一臉嚴肅的講電話。我猜這大概就是朝鮮的富裕階層了吧。
出站我沒有拍照,當時不敢拍。網上找到一張圖片,大概就是這樣。
本地的女導游來接站,帶我們坐上 旅遊 大巴。導游是朝鮮人,中文說的特別地道。另外,還有兩個隨行的男工作人員,穿一身黑,默不作聲的坐在大巴最後。
女導游打扮的很「朝鮮」,一套式的制服,上身短袖、下身一步裙,高跟鞋,背一隻挎包。雖然和大部分朝鮮女人著裝差不多,但他們收入非常高。據我們隨團過來的導游講,她們用的包包、鞋子、護膚品、洗發水之類的都是中國貨。中國導游給她們帶去圖冊,讓她們在上邊挑好,再給她們捎過來。如果以朝鮮人的平均收入來算,根本買不起這些中國產品。
這兩個男工作人員也隨團吃住,雖然和普通朝鮮男青年穿著一樣,但就是圓圓的,因為外國團的伙食非常好,而朝鮮本地人就很瘦。他們會隨時看著你不讓你亂跑。因為在朝鮮 旅遊 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對自由的絕對限制。舉個例子,去左邊的廣場上玩,那你絕對不允許去廣場外的其他區域。不許與本地人交談,不許在本地人買東西的地方購買物品等等。
一般每個團有一名男工作人員,由於我們團里有幾個外國人,所以我們團跟了兩名。
我沒有給他們拍照片,網上找到一張近似的放在這湊個圖吧。
旅遊 大巴駛向平壤羊角島酒店,這家酒店是專門接待外賓的,以中國人居多,外型比較洋氣,位於平壤大同江羊角島上,只有一座橋通往市區,所以想溜出來也是比較難的。導游就明確的講了:
「大家不要隨意活動,不能出我們的院子」。
進了酒店,大堂是這樣的。里邊除了賣紀念品的還有一家挺大的天梭手錶專賣店,裝修精美。至於為什麼會有一個賣手錶的,是因為大家的手機都寄存在丹東旅行社了。
房間和國內中上水準的標間布置差不多。
趴在窗戶上俯瞰平壤市,高樓大廈也不少,大同江沿岸的馬路上,車輛稀少,看半天也沒幾輛過去,就像國內城市大半夜的車流量似的。
時間都彷彿慢了下來,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
酒店院子里是這樣的。
此時大約已是晚上六點左右了,洗澡換衣服,清清爽爽的出門。
這時我們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溜到平壤大街上去逛逛,再買點當地吃的喝的。
於是我們四處看了看,發現剛剛跟著我們的那兩個男工作人員已經不見了,機會難得說溜就溜,我們一直朝島外走,心裡激動而忐忑。
朝鮮這邊所有的職業都是國家分配的,導游說,連計程車司機都是按點就下班回家了。我們還想著,那溜出去了沒有計程車回不來了怎麼辦。其實我們想多了。
就在我們走到橋邊,眼瞅著就能溜到大街上的時候,來了另一個男保安。他急匆匆的走過來,生硬蹩腳的沖我們喊:「不準!不準!」
這次小冒險以失敗告終。
後來看過別的網友寫的游記,還是有溜出去的啊,讓我很是羨慕和遺憾。
晚餐是長桌宴,我們被拉去一間餐廳,吃的是西餐搭配一些朝鮮特色的 美食 。
里邊的服務員都很漂亮,載歌載舞的表演節目。
朝鮮很多姑娘從小就有這方面的訓練,長相美貌,多才多藝。
待我們吃完了,就拉著客人們一起唱卡拉OK,幾個團的遊客都匯聚在一起,姑娘們拉起了手風琴,有的在旁邊伴舞,像一場聯歡會一樣的熱鬧。
現場的照片我找不到了,網上搜了長類似的,但都沒有那晚上現場的照片好。
值得一提的是,吧台特別有小時候去那種招待所時候的感覺,各種酒水飲料碼滿了一櫃子,印象中的色調是那種暖暖的黃,不知道有沒有同感。
依然找不到照片了,網上搜了一張類似的。
第四天:平壤的第二天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妙香山景區。
妙香山是朝鮮四大名山之一,景區風景優美、氣候涼爽、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是來朝鮮 旅遊 的必玩之處。
國際友誼展覽館就位於妙香山景區內,館內主要展示了世界各國政要、使節贈送朝鮮領導人金日成、金正日的禮物,多達20萬件,展現與說明了朝鮮受世界認可與擁戴的程度。館內嚴禁拍照,所以我沒有照片。
第二站普賢寺,朝鮮五大佛教寺院之一。寺內清幽、雅緻,建築風格受中國傳統佛教寺廟風格影響,有字的地方也全都是中文。
第三站,凱旋門。凱旋門位於平壤凱旋廣場,建於1982年4月15日,是為了紀念朝鮮的領袖金日成,兩次戰勝了侵略朝鮮的日本及美國,使朝鮮獲得了獨立,以及建立起 社會 主義制度的國家而修建的。
第四站,萬景台的金日成故居,沿路上隔著車窗,我拍到了千里馬雕塑。
萬景台金日成故居是一處圍著低矮籬笆的茅草房,帶一個小小的庭院,這就是金正日誕生並度過童年時代的地方。這里環境也是非常美。
旁邊有一口井,導游告訴我們這口井裡的水可以直接飲用,非常甘甜。於是大家紛紛倒空礦泉水瓶,在這里打水喝。
第五站,看少年宮演出。這邊的孩子們從小就會有文藝特長的培養,優秀的還會挑選去表演阿里郎大型團體操。
拎攝像機的哥們是和導游同行的平壤人,負責給我們錄像的。我們全程都被他錄下來,刻成光碟,在我們離開朝鮮的時候發給我們做紀念。
看完節目,導游帶我們去體驗平壤地鐵。
第六站,平壤地鐵。地鐵建於1966年,是朝鮮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參觀完北京正在修建的地鐵後決定修建的。朝鮮地鐵平均深度100米,最深處有200米,這種設計有他們自己的考慮,因為要為可能發生的戰爭做准備,比如用作防空洞來使用。
這么深,幸好上下都是電梯。
等車。
朝鮮地鐵也是平壤本地人出行的主要方式。
車廂內部,我們所在的車廂沒有本地人,全是遊客。朝鮮會盡量避免我們與本地居民接觸的,來坐地鐵算是最接近的時候了。
再乘坐長長深深的電梯從地下出來。
平壤的 旅遊 車行駛的路線都是精心規劃過的,經過的基本上都是平壤看著比較好的地段。沿街的居民樓陽台和窗檯上都擺著一盆假花,這應該也是硬性要求的。這些人家窗戶都看著乾乾凈凈,掛著那種白色鏤空的布窗簾,一種穿越回小時候的感覺撲面而來。
走在平壤你隨時都會有回到兒時的感覺,那干凈的、樹蔭很濃的、行人很少的路邊,那掛著白布窗簾的窗戶,那留著我國八九十年代發型和衣著的男女老少,都會給你這種錯覺,這種感覺一直伴隨著你,伴隨著你視線的每一幀,這彷彿難於用語言描述,只有身臨其境一定會有這種特別強烈的錯覺。
這是去吃飯的路上拍的街景,是不是好安靜的感覺。
晚上吃燒烤。這邊食物真的短缺,一人一盤牛肉、一盤魷魚。如果你愛吃牛肉,想要多一盤,那就拿那盤魷魚來換一盤牛肉。所以說這些隨外國團的朝鮮員工還是很幸福的。
第五天:朝鮮的第三天
吃過酒店的自助早餐,我們乘車前往開城市。
開城市是朝鮮第二大城市,第一不用說是平壤。可是這第二和第一差距簡直太大了,城市裡舊舊的,高樓也少,我們來的時候還下著雨,穿越到過去的感覺更濃郁了。
說明:我拍的照片沒了,網上找了兩張高度近似的,和我看到的一模一樣,同樣的雨天,同樣安靜冷清的感覺。
第一站,板門店。
板門店本來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在這里簽訂,是朝鮮戰爭和朝鮮半島分裂的見證。南北朝鮮的分界線又叫三八線。我們用投幣望遠鏡遠遠的望見了韓國的旗幟。
後來我去韓國,在韓國那邊也用投幣望遠鏡向這邊看,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朝鮮田野。
在參觀停戰談判會場時候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我們在會場里坐著聽完講解,起身離開的時候,回頭望了一眼,看見一個士兵在整理椅子時,用全力把椅子摔回了原位。導游解釋說,可能是因為朝鮮人特別恨美國人,這是美國人坐過的地方。
第二站,高麗博物館。高麗博物館最初是高麗國的行宮,叫做大明宮。當時作為外國來賓的住宿地,稱作「順天館」。後來又改作宣傳儒教的「僧務館」。1089年,最高教育機關國子監遷到這里,改稱「成均館」。
如今叫做高麗博物館,館內展示了大量出土文物和 歷史 遺跡。景區內人少、靜謐,古老的建築在雨水的沖刷下更顯古樸雅韻。
遊客們將紀念品商店擠得滿滿的,售貨員都是漂亮的朝鮮姑娘,團里的一個花襯衫大哥不知道在講什麼笑話,逗的那小姑娘咯咯的笑個不停。
外國遊客是不允許在本地人的購物場所買東西的,都得在指定的商店,類似我們過去的友誼商店,因此這類商店價位比本地商店貴出許多。
這次的午餐非常特別,叫銅碗飯。
導游介紹說朝鮮人特別偏好銅制餐具,因此我們使用的所有器皿皆為銅制。銅碗飯非常豐盛也非常壯觀,每個人面前都擺一溜的小銅碗,打開了分別是主食米飯、各類菜品包括朝鮮人喜食的泡菜、湯等等。一排排的非常好看!
因此,飯後遊客們又涌進商店,紛紛去購買銅制餐具了。我也買了兩副筷子和勺子,沉甸甸的很精緻。
下午,大巴車把我們拉回平壤,
在大同江畔,我們參觀了普韋布洛號。
接著來到金日成廣場。金日成廣場是是朝鮮人民心中的聖地,是朝鮮舉行重要政治文化活動、慶祝大會、公眾集會、閱兵式的場所。廣場以金日成銅像為中心,兩側是紅旗下的群像雕塑,後面是朝鮮革命博物館,南北分別是主體思想塔和朝鮮人民大學習堂,朝鮮國立中央 歷史 博物館,朝鮮國立美術博物館等建築。
驚呆了,偌大的廣場上,行人和車輛寥寥。對比一下我們天安門廣場的熱鬧景象。
但是安靜的環境,伴著細雨,那種懷舊的感覺又一次湧上心頭,讓人回想起童年的某個雨天,單位門前的大廣場,一兩個行人撐著傘靜靜的走過。
這是兩邊。
這是大同江畔的主體思想塔。
接下來游覽萬壽台。
每逢紀念日時到萬壽台來集體獻花的群眾隊伍絡繹不絕。我們去的這一天,恰好是7月31日,金正日的奶奶康磐石逝世紀念日,一隊一隊的平壤人民參觀完朝鮮革命博物館出來後,都是在哭,哭的好傷心。
在朝鮮萬壽台噴泉廣場上,我們團在這里集合。
這時我看見馬路對面的小吃棚。平壤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這種小吃棚,圍著幾個本地人在那裡買東西。
我真的特別想知道里邊都賣些什麼,每次坐車看到這些棚子,都好想過去看一看。
就是這樣子。
我文章前邊也說了,在朝鮮 旅遊 是不能自由活動的,隔著一條人行道都不會讓你到街對面去,車上跟著的兩個男工作人員一直會看著大家。
就是下邊這張圖,左右兩邊這么近卻不允許通過。
可是我太想去了,央求我們的中國小導游,說:「我真的好想知道里邊是什麼啊」。
小導游帶我去朝鮮女導游處,說:「就讓她去看一眼吧,就一眼,她好奇!」
朝鮮女導游挺好的,但她做不了主,就把我領去男工作人員處說了幾句朝鮮語。然後對我說了句:「不許拍照」。
我高興的跳了起來:「保證不拍,我看看就回來!」
兩步路,在男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終於來到了小棚棚前。
我滿足了我的好奇心:里邊是一台純凈水機,後邊貨架上擺著幾排飲料,一隻冰櫃裝滿了雪糕。旁邊擺放著一些麵包糕點,我看到其中有一種麵包像我們叫做蜂蜜大麻花的。
集合好後,我們去中朝友誼塔,向在朝鮮戰爭中用鮮血幫助朝鮮人民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獻花。這是一個庄嚴肅穆的地方,所有遊客屏氣息聲,脫下帽子,懷抱獻花,鞠躬並輕輕放下。
朝鮮做服務工作的女的都特別漂亮,餐廳的女服務員、對外商店的售貨員以及一些 旅遊 點的講解員。又瘦又美又白,不輸女明星。這是我偷拍的一個講解員,她真的好瘦,站那發呆時憂郁的神情我見猶憐。
我還跑去和人家合影了一張,我還是把我馬賽克掉吧。
最後一站,建黨紀念塔。建黨紀念塔是由錘子、鐮刀和毛筆組成的巨大的雕塑,分別象徵朝鮮勞動黨組成部分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
晚飯是小火鍋。一人一盤肉、一盤菜、一份主食和一個鵪鶉蛋。
第六天: 朝鮮第四天
都說朝鮮城鄉差異大,這個是真話,我們經過田間地頭的時候,農民都穿的很破舊,但是非常淳樸,成年人會向我們招手,孩子會向遊客鞠躬,看到他們,就像看我們畫展裡面畫的那種七八十年代的農民一樣。鄉間公路上也常見到我國過去那種老解放,還看到一輛解放因為天熱開了鍋,幾個人挽著褲腳在那修車的場景。
但平壤市市區里卻是真的好。大街上車輛稀少,只有一個紅燈才能聚起來幾輛車。女交警閑閑的站在一邊,有點無所事事。其中很多老款的進口車,也有很多中國產有比亞迪F6。無論什麼車白天都開著車燈,說是為了交通安全考慮。
整個城市看著清爽、靜謐,綠化好,公園、廣場也很多。居民樓都看著乾乾凈凈的,樓下停的都是自行車而非 汽車 。
平壤的年輕人都很愛讀書,走路、坐電梯時候都捧著一本書看,沒怎麼見過他們大聲喧嘩。
朝鮮實現住房分配、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但最幸福的仍然還是擁有平壤戶口的居民。他們沒有就業壓力,沒有競爭壓力,生活簡單,無憂無慮。由於沒有網路(國內網除外),沒有什麼物質誘惑,他們生活的很快樂單純。騎個自行車就能呼朋喚友出去郊遊,揣幾瓶啤酒就能找個草地開始野餐吹牛,他們過的生活,就像我們這一代人父母年輕時候那般幸福純真。
但好也只是平壤的市民好。朝鮮是禁止人口自由流動的,如果你不是平壤戶口,那麼就算你考入平壤的大學,畢業了基本還得回外市去。平壤的大學絕大多數仍是平壤出生的孩子,他們畢業後分配至首都的各行各業。外市來平壤還要在單位開介紹信,但平壤人去其他地方,則無需這道手續。
來一組我的隨拍。
今天是離開朝鮮的日子,依然是7個多小時的火車。
火車駛出平壤,鐵路兩邊就越來越破敗、越貧窮。
到達朝鮮邊境新義州站時,士兵帶著軍犬上來晃悠了一圈,打開行李箱搜查,然後收走了我們所有人的照相機,說是要檢查並刪去有損朝鮮形象和不利於安定團結的照片。我們團里那個花襯衫大哥,愣是將一個小攝像機帶進去又帶出來,士兵檢查時候他就把小攝像機藏在座位下邊,不動聲色的居然過關了。
等了好長時間,士兵來返還了照相機,我們才被放行。這時我們的心情已經非常急切了,想趕緊回到祖國。
當火車開上鴨綠江大橋的那一刻,心裡突然激動了起來,熱血不自覺的涌動著。想大聲的表達:我親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啊,我回來了!再沒有人比你更親切,再沒有人比你更美好!
眼前是繁華的丹東,滾滾的車輪將我從過往拉了回來,像做了一場懷舊的夢。夢醒了,深感生活在這眼前的煙火人間是多麼的幸福和幸運啊。
最後說明:這是2011年的事了,如有其他變動,未能更新之處,還請見諒。
㈧ 深圳金沙花園小區周邊配套怎麼樣
金沙花園小區地址:福田區(福田區)新洲五街15號。點擊查看更多:金沙花園小區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