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死的時候,選擇穿一身紅色旗袍是因為她這一生最喜歡的衣服是旗袍,而紅色旗袍代表了她絢麗而又不幸的一生。張愛玲是我國的著名小說家,在她筆下的小說里旗袍的出場率是非常高的,每個女主人公的旗袍都代表了不同的風格和性格。
張愛玲不僅是文壇巨星,她更是一個時尚弄潮兒,二十年代四十世紀時的上海最流行的服飾便是旗袍,走在街上隨處可以看到穿著旗袍的女子,穿著旗袍的女子無一不是性感的,而張愛玲便也是旗袍大軍中的一人,她非常喜歡旗袍。
1995年的某天,張愛玲穿著自己最愛的旗袍在家裡過完了她有才華卻又不幸的一生。
⑵ 42歲的陳數,穿上旗袍依然那麼優雅迷人,讓歲月都為她而停留!
導讀: 陳數,曾被著名導演高希希稱為「穿旗袍最美的中國女演員」整個 娛樂 圈都沒有幾個,而陳數就恰好是其中之一。陳數是內地著名的女演員,但是有趣的是陳數最開始並不是一名演員,而是東方歌舞團的一名舞蹈演員。在一次陰差陽錯下,陳數出演了她的個人首部電視劇《旅人的故事》,由此而進入 娛樂 圈。
看上去優雅迷人、高貴端莊的陳數,經常會被誤以為是上海人,因為她身上散發出一種上海女人特有的精緻氣度以及當她穿上旗袍時的風情萬種和婀娜妖嬈。她因此也被大家稱為「穿旗袍最美麗的中國女演員」和「旗袍女王」。
但是這樣美得動人心魄的陳數,她卻自稱小時候自己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丑小鴨」。陳數說自己小時候非常的自卑,因為自己是單眼皮、塌鼻子、頭發也少,但是自己的哥哥卻長得很漂亮,不僅自己的媽媽經常開玩笑說「你被抱錯了」,甚至舞蹈老師也調侃自己「笑比哭難看」。
幸運的是,她在成長過程中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旗袍女王」。陳數從小就開始學習舞蹈。11歲時,陳數決定去往北京,然後進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習舞蹈。1992年,陳數畢業後進入東方歌舞團任舞蹈演員。1998年,陳數出演了音樂劇《音樂之聲》。
正是這次演出,讓陳數開始愛上了表演。《音樂之聲》的導演也從這次演出看到了陳數對表演的熱愛和陳數的表演天賦,建議她去試試看考中戲,於是陳數正式決定要從事表演這一行業,便毫不猶豫地把東方歌舞團的工作辭了,要知道,當時這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工作。
陳數自己卻毫不在意辭掉工作這件事,她認為「演戲是一個專業,別蒙著來,不會就是不會,應該還是去系統地學習一下。只有學了之後,慢慢努力,你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在專業上達到一個高度。」付出總有回報,之後她便很順利地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的音樂劇班。開始進入表演這一行業。
當年的陳數,跟同齡的女子相比起來略顯有些老氣,可是歷經歲月的沉澱,她卻越來越美麗,2001年,陳數出演她的第一部電視劇《旅人的故事》,在劇中飾演上海女孩「朱美」,從此開始進入 娛樂 圈。之後,陳數出演了《暗算》里的黃依依、《新上海灘》里的方艷芸,《傾城之戀》中的白麗蘇、《和平飯店》里的陳佳影等諸多角色,由於這些劇里陳數大多都是旗袍造型,驚艷了無數人,由此陳數也獲得了「旗袍女神」的稱號。
而陳數在出席活動時也經常以旗袍造型出現,一襲優雅的白底藍色黃色印花旗袍,不同於傳統旗袍的立領設計,這件旗袍採用的是圓領設計,看上去清爽又簡潔,很好的展現了陳數形狀優美漂亮的鎖骨,精心搭配藍色的高跟鞋,上下呼應。
行走之間,婀娜多姿,搖曳生輝,小巧的紅色手拿包作為點睛之筆,更添一份優雅女人味。俏皮可愛的短發精心打理過,弄出蓬鬆的形狀,既慵懶又隨性自然,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一絲少女氣息。性感美艷的紅唇,更顯出陳數的美,歲月彷彿不曾在她身上流逝,一舉手、一抬足,依然還是當年的那個旗袍女王。
當奢靡的盛宴結束,美人優雅轉身離去,只留給看客一個完美的背影,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高貴的氣質,纖細的腰身,凹凸有致的身材,將旗袍完美演繹出東方韻味!
⑶ 旗袍文化:兩位60多歲的老奶奶身著旗袍,成為巴黎最亮麗的風景線
2019年,兩位60多歲的中國老奶奶,身著旗袍爆紅巴黎,一條短視頻的發布,驚艷無數外國網友。
兩位老奶奶梳著干凈整潔的頭發,戴著中國風耳墜,踩著高跟鞋,身著旗袍,優雅自信的走在巴黎街頭。
她們妝容精緻、舉止優雅,渾身散發著東方女性之美,一時間成為了巴黎街頭最亮麗的風景線,引得外國人紛紛跑來和她們合照。
兩位老奶奶的年齡,加起來有120歲,但他們玩的卻比90後、00後更加時髦,她們打卡網紅店品法式甜點,她們遊玩盧浮宮賞巴黎風情,他們在埃菲爾鐵塔下拍照、在塞納河畔拍視頻,誰能想到這兩位 時尚 大咖,都是年過半百的60後呢?
這兩位中國奶奶,用行動詮釋了「優雅和美麗不分年齡」,只要有自信,走到哪裡都是T台,60歲一樣可以優雅和美麗。
兩位老奶奶之所以能爆紅外網,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們身著旗袍。旗袍是中國女性最具代表的傳統服飾,曾被譽為女性「國服」。
1929年,民國政府將旗袍,確立為國家禮服之一;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2011年,旗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中國人民對旗袍的重視。
上個世紀20年代起,旗袍就開始在全國流行,時至今日,旗袍依然是中國最為重要,且最受歡迎的女性服飾之一。每逢重大節日,旗袍一定是當代女性首選服飾。
關於旗袍的 歷史 起源,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目前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旗女之袍說,也就是旗袍是源自清代旗女之袍,後經過演化發展成了民國時期的旗袍。
其實,這個觀點是比較片面的,理解成旗女之袍,更多的是字面上的意思。東華大學藝術學教授卞向陽認為,此旗非彼旗,旗袍之所以叫旗袍,完全是一種誤稱。
1912年2月11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正式結束,而旗袍是在1920年之後才開始流行,作為漢人,長期被滿人壓迫,是不可能去復辟清朝服飾的。在這一點上,就否定了旗女之袍說。
旗袍,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服飾的西方化,融合馬甲和西式裙裝的風格,構成了獨具東方特色的 時尚 袍服。
清朝末年,漢族女性的穿著,依然保留著上衣下裳制,一般的女性是不會穿袍服的,只有旗人女性才會穿著袍服。漢人被清朝統治了300多年,腦子里潛移默化的就認為,女人穿袍就等於旗女穿袍。於是,旗袍的叫法就這么來了。
1926年2月27日,《民國日報》上還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叫《袍而不旗》,其主要思想就是表達,旗袍不能跟旗女混為一談,應該稱之為中華袍。但是,這么多年來兜兜轉轉,旗袍還是沒能更名為中華袍,人們還是稱之為旗袍。
所以,旗袍是一種民間的通俗叫法,而非官方學名,這個名字的來歷,完完全全就是一場誤會,跟旗女之袍沒有任何關系。
上世紀20年代,旗袍之所以能迅速躥紅,除了旗袍本身漂亮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權的解放。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迫、殘害太深,例如《女兒經》中寫道:「為葚事,兩截衣,女人不與丈夫齊,百凡事體須卑順,不得司晨啼母雞。」可見,女性在封建 社會 ,是怎麼被迫害的。
民國建立之初,西方思想開始融入中國,年輕人紛紛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尤其是女性,極力的追求男女平權,刻意模仿男子穿著長衫袍服。
辛亥革命之後,年輕女性們紛紛放足、剪發、穿長衫,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長衫女,北京的報紙還曾發文:「如今的女子剪發了,足也放了,連衣服也穿長袍了。」可見,當時穿長衫已經是流行風氣了,只不過 社會 輿論多有批評之意。
隨著思想的解放,旗袍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從20年代至40年代,旗袍飛速發展,就連學生的校服,也都做成了旗袍樣式。一時間,旗袍成了中國女性最為標準的服飾,上至達官貴人的富貴太太,下至市井鄉村的民間婦女,無不穿著旗袍。
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旗袍深受廣大女性的喜愛,尤其是一些文化女性,對旗袍更加情有獨鍾,例如張愛玲、吳貽芳、阮玲玉、宋美齡、宋慶齡、宋靄齡等等,她們對旗袍的喜愛,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張愛玲和宋美齡,搜尋此二人的 歷史 照片,我們不難發現,她們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是身著旗袍,她們穿旗袍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每一個仰慕者的心中。
張愛玲的一生,製作並穿著過幾百種樣式的旗袍,少女時期穿碎花旗袍,青年時期穿高雅的紫、綠旗袍,中年時期的素布旗袍,每個時期都有著不同的風格。
曾給張愛玲做旗袍的裁縫回憶道:「我給張愛玲做過的旗袍,都數不清了,但每一件旗袍都是她親自設計,我只是按圖施工。她冬天的旗袍有絨夾里,緊身、窄長袖、兩側開到膝部,春秋旗袍都是束腰、低領,夏季旗袍是無領、短袖、長衣至膝蓋。」直到現在,張愛玲的這種夏式旗袍,依然非常流行。
宋美齡更是一位旗袍的深度痴迷者,由於身份特殊,宋美齡還專門雇了裁縫,為自己縫制旗袍。這位裁縫名叫張瑞香,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做旗袍,平均兩三天就能做一件,除了過年休息幾天之外,其餘的時候都在趕工。
按照三天一件的速度,張瑞香一年就能做100多件,十幾年來,他給宋美齡做過的旗袍足有幾千件。如果說宋美齡的衣櫃,是世界上最大的旗袍儲藏室,也真不為過。宋美齡晚年去美國生活,從大陸運走19箱衣物,其中有15箱都是旗袍,可見宋美齡有多愛旗袍。
對於中國女性而言,旗袍堪稱是服飾美學之最,顯與隱、色與戒之間的和諧,將中國女性含蓄的身姿表達的淋漓盡致。
風韻、輪廓、婀娜、婉約、妖嬈、華麗、高雅、端莊、嫵媚都是形容旗袍的絕佳詞彙,字字充滿誘惑,是女子,就該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的美,是一種高貴的美,它對穿著者的要求十分苛刻,只有中國女性才能穿出那種東方神韻,西方女性永遠都穿不出那種旗袍之美。
旗袍作為一種服裝,已經完全超越了人們對服裝的定義,旗袍所傳遞出來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華麗,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一種透漏著民族精神的藝術語言。
作者/老黑
喜中國文化,愛 歷史 傳承,盡綿薄微力,揚卓越俗成。
⑷ 郭婉瑩:住7平方米小破屋,穿旗袍喂豬、掃廁所,也能苦中作樂,你怎麼看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不懼風雨,挺起脊樑。郭婉瑩深切貫徹落實了徐悲鴻的話,她出身榮華,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仍能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
郭婉瑩小時接受的是貴族教育,有刻在骨子裡的堅韌,即使在生活最艱難的時期,她挺起脊樑,仍不忘保持優雅的姿態。
出身榮華的富家小姐
二十世紀初,當時中國正處於戰亂時期,無數商人選擇去外國謀求發展。郭標是一個倒賣水果的商人,妻子是富商馬氏的小姐。
在夫妻二人小有積蓄之後,舉家搬到悉尼。郭婉瑩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出生的,而且為適應悉尼的生活,父親郭標給她取名戴西。
戴西在悉尼生活到六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對國語卻不甚熟悉。1915年,戴西告別熟悉的生活環境,隨父親回到上海。
她省吃儉用,早飯不吃,中飯在食堂吃最便宜的菜,晚上吃一碗8分的寡淡陽春面。她心中有一份希望,憂郁的日子總會過去。
多年之後,郭婉瑩終於平反,她被邀請到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教英文。她已經白發蒼蒼,是一位精緻的小老太太。
只要有客人來訪,她必定要化妝待客以示尊重,她儀態優雅,舉手投足之間儼然是上海舊時貴族的姿態。
1998年郭婉瑩去世,她將遺體捐獻給國家用作研究。有人用「有忍有仁,大家閨秀仍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來形容她的一生。
後世的陳丹燕專門為她寫了一本書,《上海的金枝玉葉》。在書中,陳丹燕稱郭婉瑩是上海最後的貴族,縱觀郭婉瑩的一生,她確實擔得起這名頭。
郭婉瑩對生活淡然處之的態度難能可貴,在她身上體現的是歲月與風雨沉澱過後的從容,體現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達瀟灑。
⑸ 有一個上海的老牌子化妝品,包裝盒上是一個老上海旗袍女子,請問有人記得這個化妝品叫什麼牌子嗎
上海 女人夜來香 全名就是叫這個了。
⑹ 50歲陳紅風韻猶存,穿上旗袍是什麼樣的效果
陳紅曝光了一組寫真照,驚艷的氣質立馬登上了熱搜,已經是50歲的陳紅依舊風韻猶存,不僅是顏值重回巔峰,歲月沒有在她的臉上留下一絲痕跡,身材也是窈窕婀娜,氣質優雅,落落大方,之前陳紅有一段時間體態有些發福,氣色也顯老態,如今陳紅又回春了,果然歲月不敗美人,看她當年穿旗袍的模樣,美得驚艷了時光!
換上一襲紅色相間的條紋旗袍,復古又明媚的色調,精美的蕾絲花邊勾勒,更添少女的浪漫,陳紅依舊搭配一件大翻領的披肩,凌亂披肩的卷發,珍珠耳墜點綴,溫柔了歲月,驚艷了時光。
真正的美人從不懼怕時間,只會沉澱出更加優雅從容的氣質,陳紅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美人在骨不在皮」!
⑺ 54歲翁虹深夜在街上跳舞!穿旗袍光腳踩在馬路上,她的狀態如何
54歲的翁虹在個人社交平台上和大家分享了一個自己在深夜街頭跳舞的視頻,視頻中的翁虹妝容精緻,穿著老式復古旗袍的她在燈火通明的街上翩翩起舞,這樣的畫面彷彿帶我們走入了老上海灘的感覺。
起點非常高的翁虹作為當年亞洲小姐比賽的亞軍,容貌與身材自然沒話說,然而逐漸淡出觀眾視線的她卻依舊對自己的身材有著極為嚴格的管理,在此前,翁虹就曬出了自己的健身照,只見照片中的她穿著漸變色的健身服,目視前方的翁虹一臉認真的樣子,腰間的束腰將盈盈一握的纖細腰肢展現得淋漓盡致。
已經五十多歲的翁虹依舊有著貌美的外表與出眾的氣質,這與她的高度自律密不可分,我們期待狀態如此良好的翁虹再次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表現。
⑻ 用什麼句子形容老上海穿旗袍的女人
名動上海灘,不染紅塵焦火氣的傳奇「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遠走它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