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旗袍的知識,自從民國初期,旗袍服飾則就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服飾,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服飾已經漸漸的淹沒了旗袍的存在,但是近年來隨著一些人的返璞歸真的思緒,漸漸的旗袍服裝則重現天日,慢慢的演變為一種時尚裝束,尤其在中國婚禮上,旗袍則是一種兼具復古與時尚氣質的最佳結婚禮服,所以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討一下關於旗袍的知識。
關於旗袍的知識1、旗袍的襟
旗袍的襟,在款式方面沒有太多,而通常選擇的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琶琵襟、曲襟以及沒有襟。
關於旗袍的知識2、旗袍的領
旗袍的領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企領和小鳳仙領。其中企領又分為圓和方領。企領是較為傳統,而小鳳仙領則是比較新潮,猶如現今的恤衫領一樣反下來。旗袍的領是硬身的,以前師傅將白布用漿糊漿硬,然後放入領內,而現在則改用尼龍。
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師傅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襟只作裝飾,所以穿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上較為美觀和高貴。直襟就比較少,至於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鈕,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鈕。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型,因為其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關於旗袍的知識3、旗袍的鈕
花鈕是旗袍所規定的鈕,其作用與現今恤衫的鈕是相同,但花鈕比較花巧,而且要師傅用布親自織成。花鈕的款式有百幾種,如蝴蝶款、鑽石款、大花型款等。花鈕所用布的顏色一定與緄邊的布相同,主要會令到旗袍更加高貴。
關於旗袍的知識4、旗袍的袖
袖大致上可分為無袖,短袖,中袖和長袖,以前主要是按天氣變化而決定旗袍的袖的類別。但現今女性造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女性多選擇前三種,而年老的則選擇長袖。通常短袖長四吋,中袖約有十六吋,而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吋。
『貳』 選旗袍的時候,如果你不會看緄邊,那你就分不清它的檔次
東方女子對於自身的美,總是過分謙遜,總體表現在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雖然很適合穿旗袍,但是平時卻不穿,非得正式隆重的場合才穿。其實這是一個不小的誤區,旗袍能夠展現中國女性的著裝風貌,可作為日常單品。但是會不會挑很重要。
一件旗袍穿在身上,是否合適,其款式很重要,在購買之前,我們需要考慮面料、圖案等元素。一般旗袍面料有棉、絲絨、真絲,真絲等。面料中又以雪紡、綾羅、香雲紗、錦緞、正絹、爛花最受歡迎。
在挑選旗袍的時候,這其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學會看緄邊。因為這是一項針對旗袍邊沿的處理工
藝,做的好不好,可以直接影響整體圖案花色的協調性,顏色配得不好,很容易顯得突兀不美觀。有的緄邊就做的比較粗糙,讓人看了覺得不美觀。而存在感太強的緄邊也不行,因此,選擇很重要。
而緄鑲嵌作為旗袍工藝的精髓,怎樣才能裁出整齊漂亮的緄邊條,是做出完美緄鑲嵌的基礎,下面從製作上來看,什麼才是好緄邊。
緄邊布一般要採用正斜的,要不然做出的緄邊沒有立體感還很容易起皺。緄邊布的反面塗上漿糊,刮好漿糊的面料還要具備彈力。
同時刮漿也是個技術活:漿糊不能太粘稠,若是幹了要加水調稀,要注意漿糊需充分滲入到絲路空隙中去,刮漿糊時要順著直紗的方向使勁,反之,漿糊就不能充分滲入到絲路空隙中,會顯得生硬,不均勻。
等到把漿刮完,用手指把多餘的漿糊刮干凈。待其自然干,再熨平。最後用尺子或其它工具,沿其斜度方向颳去,兩個斜度方向都要刮,令漿糊脫落。最後就是拉伸再燙平。
這樣操作的緄邊面料,充分保障了面料的彈性,還輕易折疊,顯得很有立體感。可見一件旗袍是需要用心去做的,小小的緄邊,製作起來絕對不能馬虎。其實從緄邊的製作上,我們就知道該如何選了。
老祖宗留下來的旗袍一定是面向女性生活而設計的,有著尋常煙火氣,也不失華貴。不刻意、也不隆重,能呈現只屬於自己的魅力,展現東方女性魅力。如果你沒試過旗袍,可以試著去穿一次,萬一你愛上它呢?
『叄』 做旗袍邊怎樣刮漿子
麵粉適量,用開水,邊沖邊攪拌成漿糊狀,用長度適當,0.1厘米厚,3厘米寬的光滑竹片,布料鋪平,與布料成45度的方向刮漿子
『肆』 求唐裝、旗袍的盤扣製作方法
製作方法及圖解如下:
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1、琵琶扣圖解
文字解說法:
一、盤扣硬條的製作方法
1.襯線手縫法
取2cm寬的斜絲(45度)30至50cm,薄料時應在斜布條中間襯幾根棉紗線,使其堅硬耐用,厚料時可以不用棉紗線襯托。做法是:先用針釘住,然後用右手縫針繳牢。它可用於做直扣、琵琶扣及實芯花扣等。
2.機縫暗線法
為使扣型盤製得無線跡,造型美觀,可將斜布條對折,用縫紉機毛邊車縫一道,然後用長針翻正成扣帶條。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3.機縫明線法
用2cm寬的斜布條,將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然後用縫紉機邊車縫明線一道。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4.包細銅絲法
先將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層薄漿糊晾乾,按2cm寬用劃粉畫出並裁出斜布條,將布條兩邊毛口向里折成4層,並用一根銅絲夾在4層中間的連折線裡面,再刮漿粘牢燙干,帶寬不要超過0.5cm。它可用於做空芯花和嵌芯花扣。
『伍』 古法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
古法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如下:
本次所製作旗袍材質為雪紡映花,所需原料如下:
(1)面料:透明真絲雪紡30D厚度。
(2)里料:真絲雙縐18姆米厚度。
(3)蕾絲:氨綸彈力蕾絲。
(4)扣子:扣頭為鳳眼琉璃珠。
(5)緄邊:真絲素縐緞18姆米厚度。
1、整燙所用面里料及配料,使真絲面料達到穩定性。
傳統旗袍的製作一直都讓人覺得蒙著一層面紗,好像老的旗袍師傅手上不用任何高科技武器,憑借一雙手、一把剪刀、一個熨斗、一根手針、就可以讓絲滑柔軟的面料變成一件有型有款的高檔旗袍。
『陸』 放久了的旗袍立領處有黃漬洗得掉嗎
您好!若是真絲旗袍上有黃漬,真絲織物的衣物色彩牢靠度一般較低,建議到專業的乾洗店或洗衣店咨詢或處理,嘗試還原。
真絲衣物的日常清洗,可參考清洗絲綢織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真絲綢品種繁多,建議清洗前查看衣物的洗滌標簽。有些品種不宜洗滌,如花軟緞、織錦緞、古香緞、天香絹、金香縐、金絲絨等;有些品種適合乾洗,如立絨、漳絨、喬其紗等;有些可以水洗,洗前先在冷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深顏色一般易掉色,冷水或溫水洗滌,不宜長時間浸泡;輕柔捏洗,切忌大力搓洗。機洗時選擇輕檔。
2、不耐鹼,應選用中性不含酶或絲綢專用洗滌劑;
3、不可使用含氯助洗劑浸泡,可用含氧助洗劑去色漬;
4、採用擠壓洗,忌擰絞,擠壓除水,懸掛陰干或折半懸掛陰干,勿陽光下暴曬,不宜烘乾;
5、要使用柔順劑維護柔軟手感和抗靜電。
6、真絲衣物宜懸掛存放,存放衣物的箱、櫃要保持清潔、乾燥,盡量密封好,防止灰塵污染,不要灑除臭劑或香水,不要放置樟腦丸。保藏真絲服裝,對薄型的內衣、襯衣、褲子、裙子、睡衣等,先要洗滌干凈,熨干後再收藏。對不便拆洗的秋冬季服裝、襖面、旗袍要用乾洗法洗刷干凈,熨平為止,以防止發生霉變、出蛀。經過熨燙,還可以起到殺菌滅蟲的作用,熨燙時將衣物晾至七八成干再均勻地霧噴清水,待3-5分鍾再燙,熨燙溫度應控制在130度至140度之間,熨斗不宜直接按觸綢面,以免產生極光,必須在上面加蓋一層濕布再燙,以防高溫使絲綢發脆,甚至燒焦。
『柒』 旗袍的製作過程
傳統旗袍的縫制工藝設計
一、旗袍簡介
旗袍量體方法
旗袍長度標准:
種類
衣長
袖長
長袖旗袍禮服
齊腳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齊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間
旗袍圍度加放法(cm)
種類
胸圍
腰圍
臀圍
領圍
可體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寬
用料
74
2個衣長+1個袖長+10
90
2個衣長+12
二、旗袍款式造型變化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http://bbs.51fashion.com/dispbbs.asp?boardid=4&ID=59975&replyID=456972&skin=1
『捌』 旗袍的製作過程
這個不是一二句話能講得清楚的,需要經過系統學習,會使用放樣、並且還要會使用相應的工具,因此建議報班或找師傅學習。
可以先找些資料自學一下。碰到具體的不懂的問題再上網提問,獲得有針對性的專業答案!
『玖』 旗袍的特點
旗袍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
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特色是把女性婉媚的特點張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