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從軍裝到旗袍散文詩

從軍裝到旗袍散文詩

發布時間:2023-06-04 19:26:22

1. 描述旗袍的散文

旗袍,作為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中國傳統服裝,是中國燦爛輝煌的傳統服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描述旗袍的散文,供大家欣賞。

描述旗袍的散文:我的旗袍情結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身著旗袍的女子,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最早對於旗袍的印象,是來自電影電視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夜夜笙歌艷舞燈紅酒綠的百樂門,那些身著旗袍的女子,個個濃妝艷抹,妖冶、魅惑。像朵朵盛開到極致的罌粟花,帶著隱隱的毒,盈握迷魂的酒,飲醉行行色色的男人,飲醉整個夜上海。

於是,那時候對旗袍的印象,是妖媚的、神秘的,帶著風月的色彩,彷彿哪個女子一旦與旗袍有染,便沾了些許風塵的味道。

後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和對歷史知識的不斷了解,才慢慢對旗袍有了新的認知。

在戴望舒的《雨巷》里,那撐著油紙傘的姑娘,身著素雅的旗袍,細細碎碎的腳步踩著淡淡的憂傷。那款款搖曳的旗袍,應是淡紫色的,或淺藍色的,亦或是天青色的;素凈,清雅,散發著丁香花般幽幽的芬芳。她靜默地走來,煙雨般的眼神,朦朧,凄迷,宛如初夏的清晨籠著薄霧的乍醒的青蓮。她悠悠地走過,慢慢消失在微雨濛濛的視野……由此領悟了,旗袍,她應是純凈的,聖潔的、不染一絲纖塵的,像一個盛在晶瑩剔透的玻璃瓶中的夢,是不能輕易觸碰的,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

在電影《花樣年華》里,我又領略了旗袍的另一番風韻,成熟、典雅、矜持、綽約、憂郁。她浸潤著女子萬千心事,千種風情。她漣漪著深閨女子寂寂長夜不眠的夢。這時候的旗袍染上了古典詩的韻味,寂寞惆悵誰人訴?她濕潤、柔軟成一枚清詞,長滿了細細密密的青苔般的相思。

在《傾城之戀》里,白流蘇的旗袍是知性的、優雅的。她可以是大家閨秀,也可以是小家碧玉,她可以千嬌百媚,“侍兒扶起嬌無力”,惹人憐惜;也可以高貴冷漠,高處能勝寒,拒人於千里之外。

旗袍是婉約的、雅緻的、細膩的、旖旎的、華麗的、也可以是灑脫的;但不可以是張揚的、豪放的,更不能是狂野的,粗俗的。她不屬於市井,她挑剔,需有一張溫婉的、娟秀的、精緻的面孔,更要有一副窈窕的、曼妙的,豐滿的、凸凹有致的身材,還需要有一種含蓄的、內斂的經得起歲月磨礪的蘭心惠質,才能詮釋出旗袍的無限豐韻。

旗袍是屬於東方的,她是中國女人的專利,她是搖曳在每個中國女人內心深處一個奢華、瑰麗的夢。

年少時,旗袍對於我來說,是奢侈的。她像水中月,她像鏡中花,她是華宇麗舍中的千金小姐。於是便渴望: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地一睹芳容,擁有自己的一條旗袍啊!

很幸運的,還是趕上了好時機,趕上了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繁榮時代,旗袍,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千金小姐,終於從“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深宅大院中姍姍走來,輕移蓮步,邁入了尋常百姓家。

三十歲那年,買回來兩條裙子,一條淺紫,一條淺藍,它的樣式很像旗袍,只是領口處略微開低了些,壓了一圈窄窄荷葉邊,下面的裙擺也稍比傳統的旗袍略肥了點,加了點西洋的味道。雖然自己沒有出眾的容貌,但身姿也還曼妙、妖嬈,加之當時年輕,皮膚細致、顏色潤紅,那個夏天,因了這兩條旗袍裙子,確實招惹了不少艷羨的目光。心裡暗暗竊喜,感謝父母,賜我一副窈窕的身材,即使芳華不再,也還自信滿滿。

那天逛商場,一件靛藍底碎白花的旗袍吸引了我,彷彿被使了魔力一般,毫不猶豫地試穿上了,沒有想到,十年過去了,效果卻非常得好。在店主和同伴的驚羨聲中,我快樂地收入囊中。

那天,穿上旗袍,將頭發鬆鬆地在腦後挽了一個髻,用鑲著藍鑽的發結系住,在鏡子前照了照,不禁嫣然。上蒼竟這樣垂憐於我,四十齣頭的女人了,臉上雖染了些歲月的滄桑,身材卻依然曼妙,肥瘦均勻,凸凹有致。

但旗袍畢竟太束縛人,她好像只適宜直立或行走,適合於觀賞,適於站成街邊或宴會或商城裡的風景,根本不適合家居,更別說我們這些需要開門七章的煙火女人了。因此,上街辦完事,走了一圈,回來趕緊脫掉。讓我美麗的旗袍復歸寧靜、高雅吧。

女兒暑假回家,出去打工,在一個大酒店試做了一天禮儀小姐,晚上回來喜滋滋地對我說:媽,我今天穿旗袍了。你知道我穿旗袍什麼樣子嗎?我笑,我能想像出來。女兒繼承、發揚了我和那個人所有的優點,已經出落得很美貌很出眾了,穿了旗袍,無疑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唉,旗袍,究竟是你成全了女子,還是女子成全了你?

旗袍,你讓一代一代的女子為你痴迷,又讓一代一代的女子來傳承你優雅細致的文化,來承載你對美的不變的追求和東方女子不老的夢!
描述旗袍的散文:雅韻旗袍,風情搖曳
在眾多的美麗衣裳中,旗袍有著別樣的風情與魅力。動起來,如一首宛轉悠揚的歌搖曳於風中;靜下來,則像是一幅婀娜楊柳的畫安然於眸底。

說起旗袍,我的眼前總有這樣的畫面:江南,細雨如織,一幢幢白牆黛瓦的民居在杏雨春花中迷濛成一幅秀麗迷人的寫意畫,彎彎的拱橋邊,烏篷船的槳櫓撥動著古老久遠的歌謠,泛遊在湖面,一個把黑發分成兩把垂落麻花辮的女子,身著青花旗袍,撐著油紙傘,攜著一低頭的溫柔,穿過雨霧,穿過狹長的古巷,緩緩而來……

回望舊上海的電影,美人的裝束無不與旗袍密切關聯。電影里,周旋、蝴蝶、阮玲玉等女子與旗袍相得益彰,冷艷凝香。她們在那個聞香識女人的年代,在那深深淺淺的光影里,演繹著飄逸典雅的萬般風情,以及曾經滄海的幽懷感傷,無數影迷想起她們時,總忍不住發出“女人如花花似夢”的感嘆。

如今,每每看到上海外灘的鏡頭,我便會聞到一股歲月的味道和流年的暗香,我的思緒如同一朵白玉蘭花,穿越時間隧道,穿越萬重煙水,漸漸飄向了昔日的上海灘……

旗袍,應是東方最具女人味的服裝,立領半掩著優雅的脖頸,開衩處隱映著****柔媚。旗袍它不僅僅是衣服,它還有語言,含蓄中流露出性感,尊貴中蘊含著綽約,那些成熟豐韻,具有古典溫婉氣質的女子最適合穿旗袍。當她們雲鬢高挽,眉纖入鬢,呵氣如蘭,款款蓮行時,一舉手、一投足流露出的風情,最能演繹出旗袍的高貴與雅緻。她們淡淡的目光隨意從你身上飄過,卻能讓你覺得媚眼如絲,詩意夢幻,魅惑無限。她們身上散發出來的絲絲縷縷的幽香,總是無聲地訴說著她們竹絲切切的心緒,和煙雨紅塵中纏綿的故事……

旗袍本是一首詩,優雅的旗袍女子則應是一朵溫良的玉蘭。我想,國內很少有女子不鍾愛旗袍的吧,哪一個時尚女子,心中不曾有過一個關於旗袍的夢呢?

大多數的女子欣賞旗袍的優雅,卻沒有勇氣去穿它,只是將它藏於內心的最深處,因為她們不願褻瀆旗袍,不忍破壞了旗袍的美麗。

葉傾城曾這樣詮釋旗袍:“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艷如一闋花間詞。”

是的,簡約而不簡單應該是旗袍最真實的寫照。魅力女子與旗袍,天生就是一段風~流婉轉的韻事,一道引人入勝的風景。雅韻旗袍,搖曳生姿,那些雋永的東西不禁也如水而來……

想那《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色戒》里的湯唯,《傾城之戀》里的陳數,她們無一不是風姿綽約的女子。旗袍,用細膩的筆調勾畫出她們的玲瓏曲線,讓她們身形體態凹凸有致,而她們則用煙水凄迷的眼神,冷傲高貴的氣質,將旗袍的風韻演繹得淋漓盡致,她們將歲月滄桑蛻變為經典與美麗,她們無論是一仰首,一抬步,還是一回眸,都散發出欲語還休的嫵媚,渾身上下蘊含著不能一眼看透的綿綿味道。她們的淺笑蹙眉都別有一番風韻,風情萬種,令人捉摸不透,又令人欣賞至極。

喜歡穿旗袍的女人,應該大多有著深深淺淺的心事,有著影影綽綽的秘密,有著長長短短的故事,當她們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了歲月風塵,身後,便也留下了一路風情和一路幽歌。

想起旗袍,我就會想起才華橫溢的張愛玲,想起溫婉嫻靜的林徽因,想起嬌艷美麗的陸小曼,我喜歡讀這些和旗袍有關的女子,我好想讀懂這些滿腹柔情與才情的女子,我好想了解她們旗袍內密密匝匝、層層疊疊的心事,走進她們的一個又一個的夢……

我家的衣櫥里一直都掛著兩件旗袍,一件是絲綢的,一件是絲絨的,曾經我穿著出去,我的老公和同事們都贊嘆不已,如今,我不再穿著它們外出,我只在心血來潮時,悄悄在家裡,穿著它們,自我欣賞,對鏡莞爾。

或許,我的骨子裡本就喜歡古典素雅的東西,所以,當歲月一頁頁翻過,我已經習慣在都市的車水馬龍中尋找昨日的黃花夢。

旗袍,是我夢中的衣裳,它猶如一朵青蓮,在我的夢里盛開。

今後,我不再需要那些環佩叮當,庸脂俗粉,我只會在一個個煙雨迷濛的日子裡,依著闌珊,將自己想像成戴望舒筆下的丁香姑娘,著一身青花旗袍,籠著江南三月的旖旎,走過潮濕的青石板,一路穿雨,幽然遠去……
描述旗袍的散文:風姿搖曳,旗袍情結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一個女子的美麗不僅僅是天生的麗質,衣著的搭配,發型的考究也起著不可磨滅的功勞。看過電視劇《旗袍》以後,沒有被裡面英勇機智又驚險的故事所感動,更多的是喜歡女主人那變化萬千的旗袍,特別是那身讓萍露千嬌百媚的九鳳旗袍。那質地,那做工,精緻到極點。渾身被九條鳳凰纏繞著,煥發著貴族的榮光。據說,那是乾隆的愛妃香妃,光緒的珍妃穿過的。

於是,莫名的愛上了關萍露,只為那每次出現的不同款式的旗袍。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旗袍,結婚的時候,放棄了婚紗,執意穿上紅色的帶鳳旗袍。與同事們的婚禮相比,我顯得有點古老而又沉靜,缺乏現代的美感。不過,父母確是很喜歡我的婚禮服,他們覺得紅色旗袍喜慶,也更能代表東方女子的美。

我真正的旗袍情結緣於三十年代的故事,每次看到舊上海的有關影片,不自覺的被劇中人物的形形色色的旗袍所牽引,從腰劃分,把女子的身材按黃金分割點展開,嫵媚動人,女人味十足。旗袍是一種很怪的服飾,無論穿在好女人身上還是壞女人身上,都是一種極致。大家閨秀穿上,清澈秀麗,氣質高貴;交際花穿上,風姿嫵媚,勾人魂魄。所以,它也是大雅大俗之物。

喜歡旗袍,喜歡穿著旗袍的女子,覺得那一撩發,一投足,韻味十足,把一個女人的美淋漓至盡的展現出來了。有人說,旗袍是誘惑的,是性感的,是一種含蓄而憂郁的美。穿上它,必須坐得正,走得直,身材要恰到好處,曲線分明,不胖不瘦。所以,穿上旗袍的女子一定是憂郁而誘惑的。

陳數被譽為穿上旗袍最美的女人,她的《傾城之戀》把一個成熟女人的風韻刻畫的栩栩如生,三十年代的舊上海,落寞的貴族家庭小姐,高傲的氣質總是通過那一身身考究的旗袍展現出來。張愛玲的小說,盛行著旗袍時代,無論是《半生緣》還是《色戒》,我們無不為女主人那絲緞的旗袍而驚訝,這個性感的服飾底下潛藏著一顆顆難言的寂寞,一種憂郁的美。

高高的領子,恰到好處將脖子收緊,渾圓細頸,柔媚性感;有弧度的衣身,盡展女人的風情;膝蓋以下側面裸露,細長的小腿輕輕搖擺,緩緩而行。張弛有度,含蓄與開放交接。這就是旗袍帶給女人的美麗。

讀雪小禪的《青花瓷》,“青花瓷中最難燒制的釉色是天青色。傳說,只有在雨過天晴時才能燒出真正的天青色的瓷器。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出現的,它必須耐心地等待一場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雨,等待多久呢?天知道!也許要等待很久很久,才能夠在積雲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顏色出現,它輕婉地出現在天邊,淡淡的青,蘸一角天色,染了這白……那麼,日復一日燒制著瓷器的人,要等多久才能在釉色成形的時候遇上雨過天晴呢?”喜歡青花,愛上了青花旗袍,總會遐想:這裡面也許還會穿出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青花旗袍,愛情的味道。

今年夏天,和女兒閑逛,進了一家旗袍店,形形色色的旗袍花型和色澤讓我眼花繚亂,終於,目光被鎖定在一款青花旗袍上,穿上試試,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大小剛合適。於是,就買下了它。

喜歡旗袍,自然收藏了好幾件旗袍,不同的款式,不同的顏色花型,覺得即便不穿放在櫃子里,也是一種視覺享受。於是,家裡的櫃子里放了我好幾件旗袍。有時候在冬天,拿出來看看也覺得很美。

習慣在初夏或者淺秋的黃昏,穿上青花旗袍,靜坐湖邊的茶亭,抿一口香茗,看天邊夕陽余暉,彷彿覺得自己在演繹一場只有自己才懂得故事,這個故事裡有一種記憶在永恆,那便是消失的年代那段旗袍的風韻。

看過描述旗袍的散文的還看過:

1. 穿旗袍的女子散文

2. 優美散文荷花

3. 服飾禮儀文化文章

4. 愛情哲理文章

5. 描寫景色的朗誦散文詩

2. 我穿最愛的旗袍,來重逢我的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一)

        我對江南有一種別樣的情愫。

        自兒時起,母親就說我生錯了地方,飯最愛米,肉最愛魚,花最愛荷,該生在魚米豐庶的南方,而不是這燥冷粗礪的北地。

        後來,上學讀書了,才知道母親所說的「南方」有一個更詩意的名字叫做「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有魚戲蓮葉間。

        再後來,讀了幾闋詩詞,也知道了那句「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雖也欣賞塞北漠上的瀟然大氣,但比較而言,還是更喜歡煙雨江南的溫潤詩意。

        再然後,開始愛上詩詞,在無數次地閑讀中,便又知道了父親給我取的名字里那個「湘」字,不僅僅是他當年的工作地——古屬江南楚地的湖南,更是一個被文人墨客渲染出萬千詩意的文學意象——「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千里瀟湘挼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每一句都那般詩意入心,美好如畫……

        再再然後,讀了數遍《紅樓夢》後,才知「瀟湘妃竹」並不僅僅是娥皇女英尋舜帝於蒼梧,淚染青竹,竹上生斑的傳說,更是那個「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世外仙姝寂寞林。年歲漸長,慢慢讀懂了瀟湘館里數竿翠竹掩映下的聲聲長泣;讀懂了黛玉葬花的哀婉和焚稿的凄絕;讀懂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孤高清寂;更是獨愛了瀟湘妃子那隻為一朵花低眉,為一株草吟詠的素心向月,遺世而立。

        從此以後,我在現世以外的所有時空里唯一的名字便是「瀟湘」,我也開始年復一年地做著一個叫做「江南」的夢……

                                  (二)

        也許是夢著江南、愛著江南的緣故吧,我與旗袍也有一份解不開的緣。

        母親常說,小時候的我特別乖巧懂事,從來不曾像別的孩子一樣,為了一塊糖果、一根冰棍、一件新衣大聲哭鬧滿地打滾。但是,在我的記憶里,卻真的有過那麼一次「不懂事」的經歷。

          那時,大概是七八歲的樣子吧,那次跟著母親去趕集,第一眼就喜歡上了一家攤位上的一件粉色旗袍。小小的我著了魔似的站在那件旗袍前,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我從未見過的雅緻立領,梅花盤扣和閃著銀亮光澤的緞面滾邊,任母親再三呼喚,都恍若未聞,死活也不挪移半步。母親看我實在喜歡,就給我買下了那件小旗袍。

        我歡喜極了,每天都穿著它,白天穿晚上洗,固執地再也不穿其他的衣衫小裙。一直穿到我長高了,實在穿不了了才萬般不舍地收進衣櫃,滿心裡只覺得旗袍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看的衣服。

        後來,長大了,上班了,可以隨心所欲買自己喜歡的衣服了,我就開始不停地買旗袍:長的,短的,印花的,刺綉的,素雅的,綺麗的,春日青,晴空藍,丁香紫,芙蓉粉,秋月白,相思紅……都被我一一收入囊中。

        久了,衣櫃里掛滿了歲月般長長短短,濃濃淡淡的旗袍,穿衣也自成一風,老友們逛街,一見到綉花的或中國風的衣裙,總會不無調侃地說:瞧,這件是湘的衣服!

        我只是微笑,依然故我,日復一日地穿著我最愛的旗袍行走在別人或欣賞或訝異的目光里,期待著他日與我夢里江南的悠悠古鎮有一段美好的邂逅……

                                    (三)

        我揮之不去的古鎮情結要追溯到多年前讀過的散文《周庄水韻》了。那是我第一次讀趙麗宏的文章,那清麗唯美的的文字讓我想起了「小橋、流水、人家」。

        後來,又無意中看到了吳冠中的水墨江南,那空靈簡逸的水墨丹青,讓我記住了「粉牆、黛瓦、烏篷船」。

        從此,我就熱切地期待著有一天也能坐在烏篷船上,吱吱呀呀地搖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看那倒映在水中的石橋、樓屋、樹影,還有天上的雲彩和飛鳥,都被這不慌不忙的木櫓攪碎,碎成斑斕的光點,迷離閃爍,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綵綢……

                                (四)

        今時今日,我終於如願來到了我夢里的江南。

        我的夢里水鄉,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闌,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

        「西塘憶,最憶是長廊,西塘憶,其次弄堂中,西塘憶,再次酒旗風......」西塘,這個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廊棚蒼老,弄堂幽深,漫步其中,彷彿進入了滄桑久遠的歷史長廊,聽腳下跫音,似漫過千年的塵世風煙。

        走進烏鎮,白牆、黛瓦、小橋、流水,攜帶著中國水墨畫的氣息撲面而來,雕梁、畫棟、石巷、老屋,見證著歷史滄桑的風情畫卷映入眼簾,在煙雨的暈染下恰如一長卷緩緩鋪展開的淡彩中國畫……

                                  (五)

        江南之於我,雖為初見,但更似久別重逢……

        或靜坐於定園的亭榭湖畔,或漫步在西塘的幽深長廊,或輕輕踏過烏鎮長巷的青石板,或賞西湖瀲灧晴光,聽耳畔吳儂軟語……一切都是那麼親切,熟悉,自然,美好。

        「吾心安處是故鄉」,我想,前世的我或許本就是個江南女子吧,守一溪碧水,耕一片心田,開一扇軒窗,植一株傲梅,種一葉逸蘭,栽一叢清竹,耘一籬淡菊,不為時移,不為世擾……或於月橋花院讀一卷詩書詞章,或於藕花深處采一朵南塘秋蓮,或於烏篷船頭唱一曲漁舟菱歌,或者,此刻,正在月色波影里低眉信手彈一曲《瀟湘雲水》……

        走在如水月色里,清風吹拂衣袂翩翩,我看到瑩瑩的月光夢境一般地流淌,訴說著今夜的詩情。西子湖畔楊柳煙濃,紅蓮應景,我彷彿是那個前世的女子,踏著朗朗月光,翻越萬里重山,涉過浩瀚流水,只為來到這里,驚艷一段時光,與我的江南久別重逢……

        無數急的、慢的腳步蹭亮的只是堅硬的石板路,卻驚不了千年的夢。不用凝視,只需一瞥,那一瞥便了盡我前世的情緣……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今夜,我穿最愛的旗袍,來重逢我的江南……

3. 論述中國旗袍的發展演變及各個時期的特點

歷史沿革: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 "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 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 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 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 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 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 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 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 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 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 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 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 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 整件衣服全用蕾絲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 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 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 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 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 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橘.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 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演變: 1.最早的旗袍是寬袍大袖的,中國婦女長期以來的束胸裹臂,300多年來都沒有改變過.
2.20年代時,青布旗袍是當時最受女學生歡迎的.之後成為全國新女性的代表服裝.
3.30~40年代的歌謠可知道旗袍已在當時的上海服裝界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旗袍最光輝耀眼的年代.因當時開港通商,上海這個商業港口變出現了許多洋式的服裝及文化習俗,旗袍變開始有了新的面貌.慢慢的,崎跑不在寬松,而傾向以合身顯現出女子曼妙而玲瓏有致的身材.但其中的花色仍帶有中國文化,花鳥,圖騰,手工刺綉…等.旗袍儼然成為服裝上的藝術品!民間,婦女,學生,工人,政商名流的太太,無人不著旗袍.甚至一度成為了交際場合的標准服裝.
旗袍的種類和款式
有單旗袍,夾旗袍,棉旗袍,有長袖旗袍,短袖旗袍,無袖旗袍, 有高領旗袍,矮領旗袍,無領旗袍,有長旗袍,短旗袍,等等.另外還可以在旗袍外面套 毛衣,馬甲,西服上衣等,搭配靈活多樣.
旗袍的造型
有連袖,裝袖,對開襟,斜襟,大圓襟,琵琶襟等. 工藝形式上,常運用鋃,嵌,盤,滾等裝飾工藝,在胸襟常飾以彩綉,雕綉,亮片,圓珠,使旗袍外觀更華麗,悅目;面料上,織錦緞,絲絨,古香緞,金玉緞,香雲紗等均可製作旗袍.
補充說明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 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 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 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滿 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 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 前身, 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
滿族 入關後成了統治者,曾強令漢人剃發易服,但是強制性的服飾同化政策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激起漢人強烈的反抗.為了緩和矛盾,清政府不得不採納了明朝 遺臣金之俊的"十不從".其中有:"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倡從優伶不從"."仕宦從而婚姻不從"等數條,才使漢族婦女得以繼續穿著顯示本民族 氣節的服飾,而戲裝,結婚禮服,死殮喪葬服也同時被允許保恃明代式樣.在清代前期一直沿續到中期,旗女著裝與漢女著裝呈現出涇渭分明的特色.
當 時區分旗女與漢女的裝扮主要有三點:
一,看發髻.旗女梳旗髻,即兩把頭,叉子頭或一字頭,因其中插入架子使之呈雙角扁平狀,故又稱"架子頭".這種假髻到咸 豐以後更為誇張高聳,演變成為"達拉翅",被漢人稱作"旗頭".漢女則梳平髻,喜戴黑絨布帽和遮眉勒,發型低矮而貼體,更顯其低眉順眼的含蓄氣質.
二,看著裙還是著袍.旗女穿袍,袍是她們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服飾.袍裡面穿褲,禮服袍還要加馬蹄袖和繁復的裝飾與附件.八旗婦女從不穿裙,即使把貴婦朝服中的朝 裙算作裙的話,也還是極少有機會穿著的.八旗婦女一般在隆重場合穿禮服袍,包括朝服,吉服和行服,而日常則穿便服袍,包括旗袍的原身--襯衣和氅衣.襯衣 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襟,有五個紐,衣長掩足.袖分有袖頭和無袖頭兩類,面料以絨綉,織花,平金為多,周身加以邊飾,常穿在裡面.夏季襯衣可單 穿,秋冬加有皮棉.氅衣穿在襯衣外面,與襯衣類同,只是左右開禊至腋下,開禊頂端飾以雲頭,且裝飾較為華麗考究.邊鑲和紋飾繁復精細,還綴有蕾絲,花絛 子,狗牙兒.氅衣多穿於正式場合.清代文康的《兒女英雄傳》中就有許多關於旗女這種袍裝打扮的文字描寫,如:"只見那太太穿一件魚白的百蝶襯衣兒,套一件 絛色二個五幅捧壽織就地景兒的氅衣兒,窄生生的領兒,細條條的身子,周身絕不是那大寬的織邊綉邊,又是甚麼豬牙絛子,狗牙絛子的,胡鑲滾作,都用三分寬的 石青片金窄邊兒,拓一道十三股里外拄金線的絛子,正卷著兩折袖兒;頭上梳著短短的兩把頭兒……."
而與旗女相反,漢 女穿裙,從不穿袍,她們仍沿襲舊時的上衣下裳制.上著衫祆下著裙或褲,上下衣不連屬.穿裙是漢族婦女的一大特點,清代漢族女裙種類繁多,如百褶裙,鳳尾 裙,月華裙,馬面裙,襇干裙等.裙前後有裙門,裙內穿褲,也有青樓女子或獨處家中時不穿裙只穿褲的.《兒女英雄傳》中寫道:"忽見旁邊兒又過來了個年輕的 小媳婦子,穿一件享肩貼背,鑲大如意兒,水紅里子,西湖色的濮縣綢的半大夾襖兒,並不穿裙子,露出半截子三鑲對靠青縐縐散腿褲兒褲子;腳下一雙過橋高底大 紅緞子小鞋兒;……"漢族女子婚嫁時穿紅喜裙,上配石青或大紅綉花襖褂,鳳冠霞帔,沿襲舊制.
三,看鞋.由於旗女無纏足陋習,她們穿寬大的高底旗鞋.木製高底位於鞋底中部,因形似花盆,馬蹄,又被稱為"花盆底","馬蹄底".而漢女則個個"三寸金蓮",著小巧精緻的綉花弓鞋,高底則位於鞋的後部.
旗袍與上襖下裙的裝式在總體風格上區別明顯.首先,旗女的旗袍上下一體,線條流暢,漢女的上襖下裙分割線多,富節奏感;旗袍緊窄合體顯露腰身,而上襖下裙卻 異常寬肥,竭力將女性曲線掩藏於寬衣大袖之下,集中反映了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一面;旗袍更易使穿著者顯得長身玉立. 其次,旗袍的審美趣味中心在 上面,而襖裙的趣味就顯然在下面了.穿高底鞋加之袍長及地,將旗女腰線抬高,下肢拉長,重心也隨之上移;而肥大至膝的襖衫則將漢女腰線降低,拉長了上身, 重心隨之下移.基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旗人重頭而輕腳,假髻雖然誇張高聳,天足卻被掩蓋於袍擺之下.相反,漢文化傾心於"纖纖作細步","三寸金蓮"倒是無 論如何要露出裙擺的.簡約的小髻,肥大平直的衣裙更容易將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足下,這就是漢人的重腳而輕頭了.
旗袍 與襖裙在具體形制上也存在許多差異,例如旗袍有一字襟,缺襟等種種斜襟,禮服上還有馬蹄袖,襖裙卻多為對襟;襖衫上戴領抹,沿用本族的交領,而旗袍在最初 則無領,只戴領巾兌,直到清末才有旗袍立領,而且也非交領.在裝飾配伍方面,旗袍原本是相當簡朴的,入關後慢慢朝繁復的方向發展,甚至大大超過漢女的襖 裙,鑲,滾,嵌,綉,盪,貼,盤,釘樣樣俱全(這在漢女襖裙上也能見到),而且許多正式禮服袍均有接袖和箭袖,使整隻袖被分成數段,每一段的圖案風格,色 彩和面料都截然不同,這是漢裝所沒有的.
旗女與漢女著裝存在的差異,歸根結底反映了異族文化間的差異.內斂型的漢文 化造就了上襖下裙,而外向的八旗文化則產生了旗袍.在兩種服飾截然對立的時期,也是兩種文化撞擊的年比.然而,正如文化之間的沖突會逐漸磨合化解,旗漢服 飾的差異也並非不可調和.清王朝統治穩固後社會趨於安定富足,民族融合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即使是禁令也禁不住旗袍變得寬身大袖,襖褂變得越來越長,類似於 袍.清中期時旗女與漢女著裝的界限已不再那麼明確,晚期更是互借互用.旗袍採用漢族的吉祥紋飾以及刺綉工藝,袖上也出現類似半臂的深色裝飾.有穿著長坎肩 的漢女,也有穿袍身極短露出雙腳的旗女.同一時期的旗漢服裝也會反映同樣的時興做法和裝飾手段.總之,旗女與漢女的著裝已由初期的對立走向了融匯交合.
頭.
在民國前的旗袍的確不開叉,與我們印象中的飄逸比較起來,
樣式很土,這姑且可以稱為舊式旗袍.特別的是,那時旗袍領子
很古怪,高高的立領,高到腮邊,像個桀驁不遜的豪傑.舊式旗袍
仍然是被桎梏在一種意識形態裏,似乎只是城裏人以及上層社會人的
專利.現在可以認定,這些服裝的保守策略,主要是為了約束婦女
的肢體運動, 使女人顯得更加端莊和賢淑.
20世紀初,歐風美雨浸淫之下,漢族人相對比較開化,把旗袍領子改低
了.特別具有創意的是把下擺開了叉,姑且可以稱之為改良旗袍,
這種服裝的革命贏得了男人們的普遍喝彩.改良旗袍始於20年代,喇叭管袖口縮小,袖子由長變短,衣領如荷花,改良旗袍越來越瘦,緊裹腰身,將人體的輪廓曲線勾劃出來,袍叉開到了大腿,露出同樣質料的長褲,
後來則連長褲都不穿了.魯迅先生見過夜晚倚門候客的妓女,穿的旗袍開叉高到"似乎高到了腰間".風塵女人最好是"美"的,也就是說,那時的"風情",與旗袍開叉的高度成正比,開叉到了腰間,那麼風情就"盈盈一握"了. 多數人認為旗袍要搭配凹凸有致的身材,更多人認為,旗袍端莊但不講究流行.多數人認為旗袍太正式,穿起來太拘束,最重要是不少人認為旗袍不走流行路線,這是對該傳統服裝的誤解,使得旗袍不受年輕女性的青睞.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 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 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 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 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清代的衣服長袍馬褂,早先是富貴人 家才穿的服飾,到後來普遍了,變成全國的一般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 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 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 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長袍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服飾.
馬褂是穿在長袍外面的短褂子,長度只到腰際,
本來是北方人在騎馬時穿的,滿人統一中國後,
不乘馬的人也穿起馬褂,漸漸流行起來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 56 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燦爛的文化.這一衣冠古國的服飾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幾千年來,中國各民族相互學習,互相交融製造出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中國民族服飾以色彩鮮明,技藝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各民族的服飾,風格款式迥然不同,反映了各個民族的審美情趣,這可以從人們日常的穿戴和習俗禁忌中表現出來.概括來說,漢族服飾細致中體現著傳統禮教;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表現出渾厚質朴,威武粗獷;西北少數民族卻奔放瀟灑,凝重簡約;西南少數民族則秀麗多姿,豐富多彩.每個民族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生產方式和藝術傳統等特點,無不體現在衣冠服飾上.縱觀五千年的中國服飾歷史,盡管千變萬化,但在款式,紋樣,色彩,面料等方面,都融入了民族的人文精神,衣冠服飾是記載中華民族文化的光輝篇章.
中國的服裝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周代以前,為蔽體禦寒時代;周禮制定,以至清末,屬政治表徵時代;君主政體結束後,新的服裝文化特色,類屬模糊不清.中國服裝制度的大原則是「上得以兼下,下不得僭上」,故社會階級愈低的人,能選擇的服色就越小.故歷朝政府均以列舉式,規定不準使用的顏色,每一階層的人就在他能用的范圍之內發揮,雖然每一朝代均有禁用色之頌布,但隨著服裝文化的進步,政府的規定經常是跟在流行的背後,因此,有時禁用色也就意味著即流行色.一個時代之所以選擇某一顏色作為流行服色,事實上隱含著該時代的政治取向.傳統上,服裝是政治的一環,故智識份子重視,他們的好惡,向來影響時代文化取向.事實上,服裝文化與其他文化一樣,在傳統的長河中,沈甸了無數的寶藏,挖掘都來不及,向忍遺棄 但重拾它時,必探究其意義所在,琢磨出真正的精神,劣辨何不該揚棄,何不可遵循,建立我們現代的中國文化. 贊同0

4. 旗袍與軍裝講的是什麼

故事講的是二戰時期萬惡的納粹做這讓世界辱罵的事情。

女主舞蹈演員,因為事業原因自殺穿越回二戰遇見男主,女主三觀超正後來愛上男主,但還是覺得男主該死,親眼看見男主被絞刑。

因為要完成系統交給她的任務和男主發生了很多交集,即使墨爾德斯將他滿腹溫柔贈予沈雲疆,但二人的世界觀完全不同,男主滿手殺戮他們註定無法在一起,最後墨爾德斯滿含深情說了我愛你,便被處決了,而沈雲疆則在最後一刻也回應了這份感情。

其他:

部分內桐悄彎容:這是一間運輪極其簡陋的屋子,空氣中隱約飄著一股奇怪的腐臭味,沈雲疆環顧了一下四周這糟糕的環境皺緊了眉頭,這是哪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她的頭為什麼這么痛。

她從地上爬起來,拍了拍身上的土,到自己身上這局悶件用金絲綉線勾邊的墨綠色旗袍,突然記起來自己參加公司的年終尾牙,作為主持人在台上講話的時候,頭頂的投射儀突然掉了下來,砸中了她的頭部。

可是她現在為什麼沒有在醫院,而是在這么個鬼地方,現在華夏還有這么破舊的屋子嗎,破成這樣還能住人嗎,正疑惑間她聽到沉穩而又有節奏感的腳步聲傳來,在她的面前站定,「亞洲人」冷冰冰的聲音傳到她耳朵,她抬起頭來。

以上內容參考:旗袍與軍裝-筆迷屋

5. 旗袍的由來300字作文

旗袍,它還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滿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從前鏡泊湖畔有個滿族漁家姑娘,因為長得臉黑俊俏,心靈手巧,人稱她「黑妞兒」。她覺得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打魚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種連衣帶裙多扣拌長衫,既省布合體,又勞動方便。後來,她被選進宮中封為「黑娘娘」,因過不慣官廷生活,穿不慣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從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長衫。皇上認為她擅自改變官廷服飾有罪,就趕她出宮,並一腳踢中她後心而死去。關東滿人聽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還穿起她剪裁的那種長袍來紀念她。後來,在旗的婦女認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為「旗袍」。說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俊美,據說那是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幫助她們打扮哩。

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但也說明這種滿族的民族服飾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多少的漫長演變。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因為,滿族貴族婦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們的旗袍過腳,以便將腳蓋住。清世祖入關,遷都北京,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清統一中國,也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以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統一,旗袍不僅被漢族婦女吸收,並不斷進行革新。特別隨著辛亥革命的風雲,旗袍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隨之變短,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漸漸變長甚至曳地,兩邊的權開得很高,裡面襯馬甲,腰身變得極窄,以至貼體,更顯出女性的曲線。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縮短,而袖子則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幾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長馬甲時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輕便適體,變成流線型。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肩縫旗袍,暗褶式開衩旗袍、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漢族婦女為啥喜愛穿旗袍?主要旗袍的造型與婦女的體態相適合,線條簡便,優美大方,所以,有人認為旗袍是中國女人獨有的福音,可起到彩雲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賞。根據季節的變化和穿著者的不同需要、愛好,可長可短,可做單旗袍、夾旗袍;也可做襯絨短袍、絲棉旗袍。並且,隨著選料不同,可展現出不同風格。選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製作,可顯示出溫和、穩重的風韻;選用織錦類衣料製作,可當迎賓、赴宴的華貴眼飾。因此,當中國旗袍在日本、法國等地展銷對,很受當地婦女人士歡迎,她們不借重金,爭購旗袍,特別是黑絲絨夾金花、簍金花的高檔旗袍,最為搶手。總之,旗袍正以濃郁的民族風格,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服飾美。它不僅成為我國女裝的代表,同時也公認為東方傳統女裝的象徵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滿族旗人的長袍,寬袍大袖,三百年來沒有改變。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這是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於世的歌謠,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當時的服裝界佔有多麼顯要的領先地位。

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中國近代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說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典型代表。被稱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風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從上海風靡全國各地。讓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實際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歡迎。加上這一時期外國的面料不斷地進入中國,各大報刊雜志上都有服裝專欄,還有當時流行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推動時裝的產生與流行。各大百貨公司也常常舉行時裝表演及展覽。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國的時裝中心,因為當時歐美的追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國各地都以上海為樣板,競相模仿。國內外通商交流的機會越來頻繁,歐洲進口的布匹、羽紗、呢絨、蕾絲等紡織品大量湧入,使得人們選擇的范圍廣了、著裝的觀念也改變了。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會名門閨秀追趕時髦、享受奢華的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她們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騎馬、跳舞、打高爾夫球,這也就要求服裝更美觀、和體。加上30年代歐美流行收腰就更體現出女性美,這就註定旗袍會變得更修長而緊身,並有高叉,從而符合30年代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個特點:「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當時愛美女性旗袍穿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領和袖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如西式翻領、荷葉袖、開叉袖、還有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誇張的樣子,但這僅是一些明星和貴婦的社交禮服,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圍巾,或戴上珍珠項鏈顯得大方而別致。

當時修長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燙發、透明絲襪、高跟皮鞋、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都是最時尚的裝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後來,還出現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從而使旗袍更合體、更實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國服」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近代上海的開埠,沒有「中體西用」,「西學東漸」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無所謂「海派旗袍」了。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

6. 一襲旗袍歲月靜美散文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詩,淡然絕美。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畫,美艷動人。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歌,悅耳動聽。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夢,甜蜜溫暖。——題記

煙雨朦朧,炊煙裊裊,手撐油紙傘,著一襲青花瓷旗袍,輕盈的走過悠長的雨巷,走在小橋流水的雨簾,站在橋頭,清眸流盼,凝望一江春水向東流,那畫面是多麼的迷人。

不知曾幾何時,我漸漸的愛上了旗袍,那一排琵琶扣下盪漾著許多女人美麗的夢,旖旎著東方美的韻味,讓我想起了民國舊上海時期,阮玲玉、林徽因、張愛玲、電影中的張曼玉,都喜愛身著旗袍,同樣都是美女中的極品,她們身著旗袍,或婀娜多姿,或搖曳如花,或冷艷凝香,或妖嬈美艷,這些優雅的氣質來自女人高貴的靈魂。她們可以如詩如畫如歌如夢的映入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底。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詩,可文雅從容,可風情萬種,站如花,行如蓮,一步風情,一步流連,一步誘惑,一步端莊。這些如詩的風姿,首首可以如詩,首首淡然流暢,首首美麗絕倫。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畫,可美麗極致,可高貴大氣,一幅清新如風的畫,一幅古典韻味的畫,一幅喜慶熱鬧的'畫。這些如畫的美景,幅幅引人入目,幅幅讓人著迷,幅幅美艷動人。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歌,可溫婉動聽,可柔情似水,餘音裊裊,淺吟淺唱,一首宮商角徵羽小調,一首淡如清風古典歌曲,宛如音符的精靈,輕柔灑落在心窩里。這些如歌的柔詞,支支清耳悅心,支支動人心弦,支支悅耳動聽。

身著旗袍的女人如夢,可是甜蜜的夢。可是溫暖的夢,是文藝情懷的夢,是浪漫少女的夢,是優雅美婦的夢,一襲旗袍給予了女人優雅端莊大氣與自信。這些如夢的情景,場場迷人心扉,場場醉心其中,場場甜蜜溫暖。

一襲旗袍,修得純凈內心,從容性情;一襲旗袍,詮釋歲月靜美,永恆不變;一襲旗袍似詩畫藏在每個女子心中,以萬變的姿態穿梭在每個女子的夢中……

7. 我穿旗袍經典抒情散文

冬日的夜晚,光陰有些漫長,很多時候喜歡給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做。晚飯後,打開衣櫃整理那些不常穿的衣物,一股檀香的氣味瞬間彌漫開來……

一件粉白色的亞麻面料旗袍,映入我的眼簾。本就是喜歡懷舊的女子,今日面對這樣一件舊了的旗袍,很難消除我筆下不再感慨。有些東西冥冥中在召喚你,使你不得不擱下一切重新去邂逅它,亦如旗袍。今日閑淡,我便把旗袍一一翻出來,連同一些遠去的日子也一並翻起,在唇齒間咀嚼一份檀香味。

大三的那年,因為一部電影《花樣年華》愛上了旗袍,愛上了這蘊含憂傷與華麗的服飾。於是,跑遍了整個小城,在一個小巷子的拐角處遇到一家即便拆遷的旗袍店,買了一件亞麻面料的粉白色旗袍,幾乎花掉了我兩個月的生活費。那時候真傻,為了這樣一件衣服,我寧願節衣縮食半年,竟然當成減肥。本就是屬於清瘦型的身材,還美其名曰的減肥,女孩子的心事都寫在臉上,矯情。

我穿旗袍,是因為我想在還可以奢華的年紀去溫習那舊上海的風情,雖然我非江南女子,也沒有身處江南的體驗,但我仍舊懷揣一枚江南情結。似乎,在夢里我已是江南小巷裡的娉婷女子,手握詩書,一方閣樓,憑欄而望。倘若淋漓地下一場雨,雨後的黃昏,我更喜歡身著旗袍,把心事寫在一襲衣服上,婉約成一行清淺的水墨素花,在最美的年華里,無休止的開放。每個人都擁有一段翠綠年華,又有誰會忘記那青蔥的時光?

曾經的粉白色亞麻旗袍,至今仍舊紋理平整,不毀一絲一線。那少女時代穿出的味道,依舊會在每個懷舊的夜晚縈繞於窗前,久久無法散去。若說,真正的把旗袍穿出一道風景,那還是多年後的一回。

喜歡懷舊的女子,多少都帶點憂傷的味道,這是別人對我的評價。我穿旗袍不免有了幾份清瘦,因此要真正的量身裁衣,才能穿出一種味道。去一家名為「秋霞布莊」閑逛,看重了他家新來的青花圖案料子,對著鏡子比劃。老闆人很精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三言兩語說得我心花怒放,當下訂好了一件青花旗袍。半個月後,取回穿上,當真是合體素雅!連我那一刻都愛上了自己。

那個夏天,我從校園經過,成了一道奇異的風景。不同的人看自然是不同的風景,學生看的是老師的美麗懷古的個性衣服,同事感知的是久遠的年代裡的繁華,或許還是驚訝我還沒發胖的形體,而我想要的是一份平靜、一些記憶里搜尋的'片段,卻記不清是那個時代。

青花素雅的圖案,外加旗袍的風韻,華美了我的表象,讓我多了幾許不為人知的寂寞。愛美的女同事,也大膽效仿,偶爾晾曬一下自己的旗袍,終究女人到了三十幾歲因為腰圍,還是放棄了對旗袍的執著。似乎我和這些旗袍有著不可意會的情緣,歲月在我三十幾歲後,依舊賜我不變的腰圍,那一尺八足以讓櫥櫃里的幾件旗袍輪著換,也絲毫不見緊巴。

時光偷走了我很多東西,可這份懷舊情節卻愈發濃郁,留不住光陰,能夠留下來的只是一些記憶。喜歡讀白落梅的文字,想像中那梅花盛開處,一襲白色長袖旗袍,雅緻的女子從詩書中款款走來,不動聲色就已經令人屏住呼吸,怕世俗的紛擾擾了她的清寧。看她的《我不穿旗袍好多年》,萌發了我平淡文字里的旗袍情節,忽而覺得自己即便是東施效顰也定要為旗袍做一次華麗的落筆,盡管文字平凡的要命。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話:穿旗袍的女子,倘若覓不到一個可以為之情深的男子,哪怕她心懷錦綉,哪怕她風姿萬種,也不過是一抹孤獨的風景。那麼,在世人的眼裡,穿旗袍的女子,一定是孤獨的,或許我也是孤獨的。我竟然痴痴地戀上了它,僅僅只是一件服飾而已。不知道我穿著旗袍是否也會打動一個男子的心?只是旗袍里藏著的那顆高傲的心,我沒有。我有的是溫和的心,卻被冰冷的外表遮掩著,也可能會被任性的脾氣耽誤掉,想來倘若真正碰到心儀的男子,也不會有人懂我這不入世俗的衣物里還藏著一顆暖暖的心。

穿上旗袍,我和周圍的人有些格格不入;褪去它,我卻無法演繹我那份深藏的寂寞。感嘆,世間竟有一種服飾可以揣測人的內心。

雪小禪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素著臉不化妝扎著馬尾穿著牛仔褲的女子,穿上旗袍的那一刻,我驚覺我是妖嬈的。

穿旗袍,就像愛上了一個心儀的男人,暗戀的歲月,只屬於自己。別人無法體會你心中的甜蜜,自己知道自己有多愛他。

旗袍是寂寞的,所以我不常穿它。畢竟我是世俗中的女子,太多的東西牽絆著,無法真正讀懂它華麗袍子下面的憂郁。但我依然會選擇一個我行我素的日子,把它重新穿上,那怕只在家裡或者就近的巷子里轉悠一圈,也不枉費我一個女子的華麗美夢。

去年的一件紫色小花盤扣旗袍,給我三十五歲的年華增添了幾許嫵媚。穿它,我喜歡走在五月的渭水河畔,即便引來異樣的目光,我也不會顧及。至少,這種珍貴的情結不虛度我的年華。但那些舊了的旗袍,我不捨得丟棄,存放箱底,隔了時光再看,彷彿完美到胭脂鮮翠。

現在,我還喜歡穿旗袍,倒不是因為我的身材依然可著裝,只是我與它之間像是有了「孽緣」,終究扯不清。今夜,攤開的素紙上,我再敘旗袍情深,不知誰與共鳴?我想有些故事還是在水墨里淡開,最美!

8. 有關旗袍女人的精美散文美得窒息

穿上旗袍的女子,她甜美了一個詩人的文字,裝飾了看風景的人的夢,使詩人獨獨戀了一世。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旗袍女人的精美 散文 ,供大家欣賞。

有關旗袍女人的精美散文:穿旗袍的女子
也許你寧為男子,喜歡男子那風度翩翩的儒雅,氣勢恢宏的英雄慷慨。我不是一個女子,故不大關心身上穿著、打扮得怎樣典雅、嫵媚,衣服於我只在是否保暖、干凈,畢竟男子的胸懷是去改造世界,創造奇跡的。可是男人欣賞的眼光卻不是那樣的呆滯、木訥,男子發現美的眼光往往是超乎想像的敏銳,不著自身卻能發現美,也會對美的事物迷戀萬分,或者可以說男人對美欣賞的敏銳是優於女子的。

不必要經過長長的一段時間去邂逅一個人,不經意間的遇見便會心動,哪怕是一剎那的擦肩,不需要曖昧不清的讓人煩憂,只需要靜靜的欣賞。那呈現的是春花絢爛的顏色,是夏雨蓮荷糾纏,是秋葉緋紅的靜美,是冬雪飄飄灑灑的純潔。能激起詩人思緒肆意的泛濫,那徜徉是在幽雅與燦爛的邊緣一樣的心境,或許也只有穿上旗袍的女子才會做到,典雅的身姿、那娉婷像極了天上的仙子,要是從街巷路過,或許也會像羅敷一樣的“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視覺的挑剔也是那樣默默的誠服!

人們在對待美麗和幽雅往往是很矯情的,眼睛總是那麼的挑剔,男人也是一樣的挑剔。然而,當著一襲旗袍女子出現的時候,會讓這種矯情與挑剔顯得那麼的黯淡無光、黯然失色。不由心志的久久心動,然後是贊嘆,那贊嘆像詩人用美麗的詩句贊美生命一樣的充滿力量,蘊涵深意。

時光的隧道里!觀之,民國最是多情的,不止是文字里走出的那丁香一樣淡淡煙雨空濛的雨巷,世人更鍾愛的或許是因為女子身上吻著青花的那一襲旗袍衣裝。美麗的 句子 寫也寫不完,一身旗袍輝煌了一個時代,一身旗袍點綴了多情的江南,使江南更加的幽美、迷離。江南的煙雨迷離了那個雨巷,打著雨傘,著一身青花旗袍的女孩,裝飾了你的雨巷,也裝飾了我的江南。旗袍、江南,雨巷,一起闖入你的夢鄉,愛戀便是一世的回眸與等待!

在江南,多麼希望逢著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那娉婷,那妖嬈,安靜著水墨江南,美麗著九夏秋荷。我不知道用什麼來修飾江南才更貼合江南的美,可是當你在熒屏里看到著一身青花旗袍的女子走過街巷的時候,那眼神、那明亮,像極了天上閃耀的星辰,煩惱、疲倦像是煙塵一樣的飄飛到雲霄,沉浸在夢里,即使滴落的雨濕了衣角也是那麼朦朧。只是註定你愛上了那個街巷,你的 日記 本里填滿了青花,裝滿了街巷。愛!變得那麼的輕易,愛得那麼詩意,愛上便是死心塌地的執念。

你會很快的戀上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不需要約定、打算和計劃,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也許是在幻像里朦朦朧朧的侵入、佔有,是那麼的持久,超乎戀人的距離。她是夢幻里的情人,是現實里的淚痕。

旗袍的美,是時間沉澱著歲月泛濫著的虹。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喜歡她那文字里穿梭著各式各樣穿著旗袍的女子,她們的命運絢爛得像極了它的花紋,境遇凄婉的綻放盡是那麼的永久。纖細,優雅,自然,是那麼的切合曼妙精緻,似乎上帝創造了旗袍是專為它而生的一樣。字里行間,點點滴滴,旗袍與美麗、優雅就像孿生一樣的投緣。有人說:時間使它美麗,醜陋容易使它消亡。

穿上旗袍的女子,她甜美了一個詩人的文字,裝飾了看風景的人的夢,使詩人獨獨戀了一世。上海這個城市的溫暖與柔情似乎也是感染了她的蠱,它妖嬈,它是春天裡柔嫩的嫵媚。張愛玲說:中國男人的生活比女人自由得多,但衣服恰恰是相反,單憑這一點我就不願意做一個男子。旗袍,她是愛的,愛的時間勝過了她愛一個伴侶的溫度。美麗的女子總是臆想著生活如自己幻化中的一樣美麗,拒絕庸俗成了不變的定理。線條與曲線組成了世間最美的畫倦,干凈,素麵朝天,不施粉黛,靜靜的行走在斑斕的世界裡,宛若一泓清泉,從山之巔緩緩的飛瀉又濺飛到雲天,暈開一圈圈炫目的光環。

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這一襲華裳精美了江南的小城與村莊,繁華了十里洋場的胭脂霓虹。連恨、妒嫉都是那麼的充滿典雅的韻味,有人這樣寫過“生活的殘酷還沒有受夠?還用烙鐵裝飾沒腦子的頭”。得而未得者,憤怒也是那麼充滿詩意!

穿上旗袍的女子華貴卻不失含蓄,嫵媚而不失典雅,“王子挑選寵兒,外套尋找它的模特兒”,到底是這袍選擇了最合眼的模特兒,還是模特兒給了袍醉人的風情和靈魂?反正醉意朦朧的人總會忘卻山水是真···

“束身旗袍,流蘇披肩,陰暗的花紋里透著陰霾”的毒。常常將思緒陷在水墨漸淡的畫布里,那個久遠的年代、那個冷香端凝的旗袍女子緩緩穿塵而來,一架留聲機傳出舒緩淺淡的音樂,老藤椅在透過窗欞的斜陽下輕擺,旗袍女子依窗而坐,撫紅弄翠,有著臨花照水的清閑雅緻。就似一個散發著無限風情的精靈,不張揚卻顯山露水,演繹著雪蓮似的聖潔高雅,含而不露的矜持,如水的嫻靜溫柔。

她的美透著考古的文藝,我們都是觀賞者,靜靜的挖掘,韻味深遠。那絢麗的色彩、明艷的花紋,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婉約的樣式,精緻的盤扣,沉靜透著魅惑,古典不失性感。穿越了百年,旗袍的內涵依然流溢著風韻。它氤氳著含蓄靜斂、風情繾卷的唯美,似一縷花魂歷久彌香。稀紡旗袍,輕盈而嫵媚;鏤金碎花旗袍,華麗而高雅;黑平緞高領無袖旗袍,凄美哀愁而不失神秘。

我想世間沒有人不願意美麗,也不會拒絕美貌,是故,但凡女子都有一個美麗的夢——穿一身旗袍。要是你說不,除非你拒絕美麗!
有關旗袍女人的精美散文:旗袍·女人
女人輕裹一襲旗袍,盈眸淺笑,露出一份從容、顯出一生優雅。女人似水,旗袍如絲,人以袍顯,袍因人彰。觸摸著旗袍,女人的心無比的透亮、恬靜、閑適。旗袍為女人似花裝點生活,似詩演繹人生,似泉滋養愛情,似風輕駐靈魂。

在馥郁的季節里,眾芳之中,旗袍總是很柔細地緊貼著女人,把她的一生交付給了女人,而女人往往以絕美的姿態把絢麗的青春獻給旗袍。在這時空的交匯里,可以放進詩歌、文人、戲曲。旗袍與女人在彼此眼眸的觸碰間鎖定了前世今生的愛戀。

公眾情聖的旗袍:領有高領、低領、圓領、方領、鳳仙領;襟有圓襟、如意襟、方直襟、三角襟、琵琶襟;面料有絲綢、錦緞、真絲;圖案有針錦緞,雙魚、富貴花、梅花的紋飾及水墨畫描繪的花卉圖案。色彩豐富,款式別致,含蓄優雅。女人穿著旗袍款款走來,眼波流轉,顧盼生輝,暗香浮動,疑似妲娥畫中出,一簾彩蝶空中瀉。

喝茶養心,撫琴通情,穿袍知性。薄如蟬翼的旗袍緊貼著肌膚,輕得如絲,柔得象風,暖得像爐,於是女人從肌膚到靈魂得到了撫慰,感懷心靈深處的愛戀,尋找那份久違的古典情懷,體味人生浮沉。

身著旗袍的女人,修煉的是一身氣質,講述的是一生 故事 。

那身淺藍底潑灑著陰柔碎花的旗袍,小巧的立領藏著纖細白潤的脖頸,裹住曼妙的身材。恍如在烏衣巷口夕陽斜,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正撐著一把油紙傘,裊裊地從雨巷中穿行於婉約詞派韻里的愁與怨。

竹影橫斜,庭院深深,珠簾拂動,那身嬌惑嫵媚的玫色旗袍主人唐婉,小睡乍醒,正輕撫玉琴“疑是水仙梳洗處”。

靜謐的夜晚,疏簾鋪月,隱隱綽綽似雲軒信箋上落滴淚珠,珍珠耳墜,翠玉手鐲,綠寶戒指,金絨絲袍的張愛玲,玉盤凈手後焚一爐沉香,向我們講述人生華麗又蒼涼的古老故事。

鉛華洗盡,春色難留,更可添家愁國恨。凌波羅袍,易安執卷,也不忘把《易經》《論語》時時溫習。朗月清風,袖劍長舞,燕飛忙、鶯語亂,熏風里惹得綠羞紅褪。

旗袍裝飾了女人,女人成就了旗袍。鍾情於旗袍,紅紅綠綠的濃墨重彩,靜水深流。如一池珠花,一抹雲煙,一裊飛花,一弘彩霞。雅若空谷幽蘭,簡如瓊娘素縞,潔如秋蟬清飲,艷如紅梅迎雪。或簡或素,或艷或麗,摒棄的是人世的浮躁與矯情。女人體味的是一縷情絲,一份雅緻,一種心境,一生愛戀。

女人輕裹一襲旗袍,靈魂找到了棲息。在人生歲月的盛開與凋謝之間,婉約的旗袍與有事故的女人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聯袂演繹生命價值的美麗。

願每個女人心中藏有一個旗袍夢:著一身旗袍,優雅的慢慢變老。

9. 婀娜旗袍詩散文

迷戀旗袍,卻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在看過張愛玲筆下用旗袍演繹人生的女子之後,也許是看了電影《花樣年華》里婀娜嫵媚的張曼玉之後,也或是,色戒里的湯唯穿旗袍出現驚艷的那一剎。迷戀旗袍,迷戀它的瀲灧生姿,迷戀穿起它時靜靜的時光。旗袍,像是浮生里低吟淺唱的詩歌,有著極致韻味和灑脫,也寄託了太多時光與心事。

年幼時,看過大人穿旗袍。錦綉的絲線,復雜的花紋,伴隨著身體的曲線妙曼生姿。浮光深處,是被旗袍包裹的鮮活生命,走過街頭,走過小巷,走過煙火的人生。從遠處望去,在那朦朧的夜景中,一群穿著旗袍的女人招搖地走在街上,她們嬌笑著,手裡拿著一塊絲帕,或是抬起手擦擦額間,或是輕掩嘴笑著,看著她們扭動著身姿從容而過,最後只留一個讓人心魂盪漾的背影。旗袍,總能讓女人變得更溫柔風情,穿起旗袍的女人,舉手投足間有種不知明的魅力,彷彿,只要你看了一眼,就再也移不開眼睛,你的心你的魂就生生地定在了那個倩影上。

一直覺得,穿旗袍的女人,都是有故事的。喜歡看張愛玲穿旗袍的那張照片,高高的領子服帖在優雅的脖頸上,再往下,是被旗袍包裹住的身軀。那張照片上的張愛玲,頭顱高傲的揚起,以一種亘古的姿勢定格。輕盈的旗袍下,又掩藏著怎樣桀驁的靈魂?她說:「生命 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那她在這張袍的包裹下,又經受了多少虱子瘋狂的撕咬?穿旗袍的女子,有太多惆悵與寂寞。隔著絲金點綴的旗袍,就能聞到歲月的味道。淡淡的愁與澀,浸透每一件旗袍,收在櫃中,是不能觸摸的流年,穿在身上,是歷久彌新的風塵。

旗袍的美,是《傾城之戀》里白流蘇淡淡的婉約氣質,是旖旎的舊上海暗生的風情,是半世紀前東方女性特有的古典韻味。旗袍,彷彿承載了幾世的風雨,從舊上海嘎嘎的汽笛聲中走向現在。越久的時間,越能釀造出旗袍的獨特韻致。淺色碎花的旗袍,有一種靈動的美,星星點點的碎花,是時光里綻放的年華,素靜安然。而錦綉花紋的旗袍,總是帶些頹靡的艷,是深夜裡暗笑的玫瑰,帶著妖嬈冷艷的刺,或是一朵朵傾世的牡丹,轟轟烈烈地盛開在絨面綢緞上,以一種不甘的姿態包裹著每一個寂寞的靈魂。

曾看過《花樣年華》,驚嘆張曼玉能把旗袍穿出生命。每一次的換裝,都意味著新的情緒。似水的年華里,相遇了一個知己,於是旗袍變得更有生命。「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的」是誰先把承諾打破,讓旗袍美到窒息?幽暗的樓梯道里,古老的音樂不停地放著,誰一襲旗袍款款走來,驚了浮世?你來,我往,這一切如旗袍一樣沉默,但每一個擦肩,都在日後變成明媚的思念,讓一地的奼紫嫣紅開遍?穿上旗袍的張曼玉,是有自我的。她能把旗袍穿出傷感與哀怨,也能讓故事沾染韻味和端莊。她的旗袍,在夜裡折射出嬌羞的影,等待一個人撲捉,可那個人最終沒有走上前,於是結局把慰藉變成了回憶,留在了相聚的那些年裡。走廊里,樓梯口,包房道上,旗袍,總掩藏著太多秘密。那些相知相守的時光,那段歲月靜好的日子,終於在一枚船票里擱淺。曾經穿旗袍的婀娜背影,隨著曲終人散定格在不能說的時光里。許多年後再回首,旗袍依舊留在那裡,招搖了浮生,迷亂了人世。

旗袍,可以美麗到讓人驚艷,也可以荼蘼一樹的花開。《金陵十三釵》里的旗袍,有一種不死不休的美,散發著氣場與熾烈,讓人心驚。玉墨一身暗綠色的旗袍,撐起了旗袍極致的美感,她的每一個回眸,都讓人窒息。灰色的硝煙里,旗袍的影頻繁地出現,那是一群旗袍女子從遠方走來,婀娜的倩影沾滿了風雨,她們走過苦澀的塵世,留下驚艷的過往,把旗袍的艷麗穿出了純粹,把不能言說的辛酸變成了笑靨。多少次,她們的笑,大氣又無謂,沉重又傷悲,嘴角勾起的是看不透的人世薄涼。風塵高調的旗袍,招搖在動盪的煙火里的旗袍,是女子不甘沉淪的命,也是讓人心疼的俠骨柔情。旗袍雖然華美,但很少人能穿起它的悲,濃烈到極致的美,註定要被摧毀,太過驚艷的東西,往往背後掩藏了太多無人知的故事。秦淮河畔,一群舞女的艷俗,總能為歷史塗抹濃重的`一筆,讓後人感慨嘆息。秦淮煙酒深處,旗袍,始終以一種驚艷的美,詮釋著不能說的悲……

又見王佳芝的旗袍,蝴蝶的盤扣結出一種雅緻、灑脫的心境。心若喜歡,旗袍的顏色就是淡的,淺色的花紋里有一種古典的雅緻,一身輕盈的旗袍,能淡化內心的沉重。心若不喜,就把眼線描上,紅唇畫好,一襲重色的旗袍勾勒出灑脫的時光。即使眼前是面對著重任,王佳芝也也能用旗袍遮掩眼裡的慌張,不管是石綠素底蘭花長旗袍還是孔雀藍空花的鏤空旗袍,總能被她穿出一種淡然和從容。旗袍,能把一個人的身層層包裹,卻不能束縛一個人的心,對一個不該動情的人動了真情,或許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心拿出,然後穿著旗袍死去,告訴別人,我的一切還在這里。一枚六克拉的鑽戒,可以俘獲一片真心,也可以置人於死地。但無論結局如何,相信那段淡然灑脫的時光依舊在這里,是愛是恨,是生是死,是醉是醒,是留是去,一切都藏在旗袍里。

迷戀旗袍,迷戀它掩藏的故事和身後不可追究的歲月時光。喜歡穿起一件旗袍,打著一把紙傘,走在青苔小路上,那時候,天或許在下濛濛的小雨,但心一定是放晴的。聞著空氣中混合著的淡淡泥土清香,走在無人的地方,遠方黛青色山巒若隱若現,天上的雲少了一個角,聽著鳥啼鶯轉,聞著清新花香,任時光安然長好。亦或是走進江南的古巷,路過青瓦紅牆,看遍鶯飛草長,佇立在老舊的橋邊,看橋上熙熙攘攘,聽橋下湖與水擁抱時的清唱,讓旗袍的風姿,點綴江南水鄉溫柔的舊夢,讓旗袍的流影,都被歲月悄悄地暗藏。

心靜時,無人處,穿一身旗袍,婀娜走過,留下一地暗香。不要言說,不要回望,待後人發現,那是深深淺淺的詩行。

與從軍裝到旗袍散文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維多利亞的秘密睡衣質量好不好 瀏覽:397
五愛和西柳哪裡女裝多 瀏覽:661
衣怎麼改成褲子 瀏覽:660
玉林外發褲子加工價錢 瀏覽:641
胖子怎樣搭配牛仔外套 瀏覽:666
褲子染上草的顏色 瀏覽:506
c2無袖男裝圖片大全 瀏覽:654
卡通動漫裙子素描圖片大全 瀏覽:36
美古無開衩旗袍排行 瀏覽:255
個體童裝要營業執照嗎 瀏覽:161
英語漂亮的裙子 瀏覽:261
校服上畫的霸氣字 瀏覽:993
搭配裙子的衣服蝙蝠衫 瀏覽:475
太平鳥皮帶怎麼樣 瀏覽:920
在衛衣里穿什麼 瀏覽:176
類似於速寫的男裝品牌 瀏覽:662
浙江女裝網批發 瀏覽:320
穿風衣背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486
真理商店帽子賣多少錢 瀏覽:458
黑色中長款衛衣下面搭配什麼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