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國女土匪臨刑絕命照,為何身穿絲綢旗袍像貴婦
民國時期是土匪最為盛行,戰爭頻發整個國家都處在戰亂危難之中,人民飽受疾苦,民不聊生,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本以為國家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誰知又起了內訌,土匪開始橫行霸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國家就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兵力採取大規模的剿匪行動。
張淑珍被捕後,關押在長春的軍法處,後來張作霖想把張淑珍押往八面城,但軍法處覺得不能放虎歸山,當機立斷臨時處死張淑珍,並拍下臨刑前的照片送往張作霖的府上,只見照片中的張淑珍,身上穿這紫底白花的絲綢旗袍,頭上戴著黑色絨帽,化著精緻的妝容,氣質高貴,就像一個貴婦一樣站在那裡。
邱淑貞女兒沈月更新了個人社交賬號的動態,目前身處韓國的她,出席在當地大學舉辦的時裝秀。邱淑貞女兒韓國時裝周,玩制服殺配短裙太撩人,你怎麼看?
在韓國出席多個時裝活動並與多位韓國藝人會面,有傳言稱她將在韓國正式出道,並會改藝名「Ayla」。沈月目前已在韓國首爾逗留兩個月,在之前的時裝展中曾與super junior成員金希澈見面,外界盛傳她已與韓國經紀公司簽約准備出道,而她參加時裝活動也有被韓國媒體報道,並以「Ayla」來稱呼她。
❸ 作為民國時期的法定製服,中山裝有何特別的意義
作為民國時期的法定製服,中山裝其實是有政治意義的。當時孫中山因為覺得穿西裝太貴,而且也不太舒服,工作的時候不方便,因此就自己設計了中山裝。由於當時辛亥革命已經成功了,所以說孫中山在設計中山裝的時候放了很多的小細節在裡面了。
自從孫中山穿了中山裝以後,這種裝扮就開始流行了,跟西方的西裝相比,中山裝更具有中國特色,而且穿起來也更加舒適方便,沒有西裝那樣死板。因此逐漸的中山裝就變成了民國時期的一種法定的制服了,也有中式西裝的說法。而且由於中山裝是孫中山設計的,所以說最後就用了孫中山的名字命名了。這也算是民國成立以後,當時政黨推出的最正式的服裝。
❹ 找一個民國類型的電視劇,一個穿黑色旗袍的女的在床上用飄帶和高跟鞋殺了男人
電影:黃廟村·地宮美人,54分鍾左右
❺ 民國時期服飾是怎麼樣的
民國制服的造型基礎除了中裝之外,還加上了西裝或中西合璧的元素,總體上可以分為中式傳統、西式摩登與中西合璧三大類別。
男性服飾:從長馬褂到中山裝、西裝
女子的著裝恰好反映了當時女裝的三種主要類型。第一是上衣下裙類,青年婦女多穿窄而修長的高領衫裙,下穿黑色長裙,裙下不施綉紋,衣衫也比較樸素,這是民初女裝的時尚。第二是上衣下褲類,這與上衣下裙類似,只是下裝的裙改成了褲。第三是旗袍,這是屬於滿漢交融類型的旗袍,大襟右衽,連袖直身,其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蓋腳。但是不久,旗袍的長度縮短,腰身收緊,曲線明顯。
❻ 民國有幾起著名的政治謀殺案,請簡介以下。
宋教仁案
1913年初國會選舉,國民黨獲得參眾兩院392個議席,成為國會中的多數黨。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國民黨將以多數黨的地位組織責任內閣,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准備出任內閣總理,從而成為總統袁世凱獨攬大權的最大政敵。袁世凱以50萬元錢拉攏宋教仁,遭到拒絕。1931年春,宋教仁路經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到達上海,沿途發表演說,批評時政,反對袁世凱專權主張成立責任內閣,制定民主憲法,使袁世凱大為嫉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袁世凱所派刺客槍擊,22日逝世。案發後,袁世凱假令"窮究主名""按法嚴辦"。23日,上海英法租界撲房抓獲兇手武士英及同謀應夔丞,並從應宅搜出多件確鑿證據,證明刺殺宋教仁的主謀是袁世凱,直接策劃人是其爪牙趙秉鈞和洪述祖,真相大白後全國激憤。宋教仁(1882-1913)。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國初年國民黨主要領導人。字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春與黃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任副會長。同年11月,參與華興會策劃與慈禧太後生日時在長沙發動武裝起義,事泄,逃亡日本,先入東京政法大學,繼入早稻田大學。1905年8月加入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1911年7月與譚人鳳、陳其美等在上海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任總務幹事。武昌起義後到武漢,協助湖北軍政府辦理外交。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局局長。3月任唐紹儀內閣農林總長。後隨同盟會閣員一起辭職。宋教仁贊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主張實行西方的議會政治和政黨內閣,以限制袁世凱的權力。1912年8月,在孫中山、黃興等支持下,將同盟會、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等合並為國民黨,任理事並代理理事長。
陶成章案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距此僅13天,辛亥元勛光復會領袖陶成章,竟在上海廣慈醫院遇刺身亡。消息傳出,國人聞之無不瞠目結舌、言之愕然。陶案主使者為同盟會主要領導者之一、滬軍都督陳其美。主要兇手則是其盟弟蔣介石。案發後,陳其美遮掩罪責,蔣介石逃之夭夭,陶案也便不了了之。穿越滄海桑田的時光隧道,陶案雖已是過眼煙雲,飄浮流逝,但是,它的始末起源、孰是孰非,歷史自有公論。
妄生誤會
陶成章(1878-1912),字煥卿,浙江紹興人。幼年曾受過很好的舊式教育,後又接受一些新學書籍,思想漸趨激進,開始萌發推翻滿清統治,挽救祖國危亡的思想。他是光復會領袖之一,負責聯絡蘇、浙、皖、閩、贛五省的會黨工作。他與下層社會有著廣泛的聯系,常用麻繩束腰,穿著草鞋,日行百里,奔走革命。他對魯迅十分信賴,常到魯迅寓所談論革命,興起時往往口講手劃、眉飛色舞,告訴魯迅什麼地方不久就要"動"起來,什麼地方已經"動"起來。他多次組織武裝起義,在革命黨人中享有很高的名望和影響。1905年8月,以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為基礎,中國同盟會作為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在日本宣告成立。但是,同盟會仍然是個渙散的組織,宗派思想、門戶之見依然充斥其間,嚴重地危害著革命大局。1908年,陶成章兩度下南洋宣傳革命,請求孫中山協助向華僑募款。孫中山因南洋經濟恐慌而未予支持。於是,他對孫中山產生誤會和不滿,開始散布孫中山吞噬華僑巨款的言論,並受章太炎鼓動,要將光復會從同盟會中分裂出去,給革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但是,在以武力推翻清王朝這一總的革命目標上,陶成章及光復會與孫中山及同盟會始終是一致的。及至辛亥革命,各革命黨派同舉義旗、浴血奮戰,旨在推翻清王朝,宗派糾紛已不是主要矛盾。陶成章也已意識到宗派主義的危害。1911年7月,孫中山在與伍平一談話時,就把他與章太炎進行了比較。他說:"陶君為人予信其亦無他,不過東京黨人(指同盟會,筆者注)以其與太炎接近,遂疑及耳,唯予則不信其有異志,以才論,陶勝於章也。"
積怨成仇
陳其美(1877-1916),字英士,浙江吳興人。同盟會主要領導人之一。1908年,他奉孫中山命回上海,聯絡滬、浙及京、津革命黨人。蜇居上海時,他常以青幫大頭目的身份,周旋於三教九流之間,免不了上賭館、逛妓院。陶成章對此深惡痛絕、多有微詞,更有甚者,竟當著孫中山的面斥責陳其美,勸其戒賭戒嫖,以不失革命者本色。陳其美以為陶成章有意侮辱他,故而頓生芥蒂,忌恨在心。上海光復時,陶成章的功勞並不在陳其美之下。1911年11月24日,《民立報》曾是這樣記載的,陶成章"組織五百人敢死團……首次攻陷江南製造局,炸毀上海道署、浙江撫署等,俱系敢死團之偉業也。"上海光復後,陳其美以上海青幫頭目的地位,依靠他的湖州幫勢力,被推為滬軍都督。可是,革命黨內不少人並不信服陳其美,認為滬軍都督一職非陶成章莫屬。陳其美的滬軍都督交椅還沒坐熱,便又悉心轉謀浙江都督一職。其時,浙江都督湯壽潛改任交通總長,舉章太炎、陶成章、陳其美為都督候選人。浙江士紳紛紛致電催促,並意陶成章主事浙江。陶成章無意浙江都督一職,當浙江派人徵求他的意見時,他竟說賢能者均可,唯陳其美不可。上海光復後,江南軍事已定,陶成章仍在上海游弋,並選擇吳凇、閔行一帶,利用光復會經費募兵、練兵,給陳其美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凡此種種,舊怨新恨,更加深了二人的矛盾。陳其美對陶成章已是切齒痛恨,決意要剪除此公,以絕後患。
為虎作倀
1911年10月30日,蔣介石由日本回到上海,投入陳其美麾下,任滬軍第五團團長,隸屬於其把兄、師長黃郛的滬軍第二師。陳、黃、蔣三位盟兄弟,在上海灘相與托結、互為依存。蔣介石對陳其美素懷知遇之恩。1908年春,他東渡日本後,經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1910年5月,又經陳其美介紹,受到孫中山的單獨接見。因此,蔣介石視陳其美為良師益友。他們雖是換過蘭譜的盟兄弟,可是,人前人後,蔣介石從不冒昧地稱其為大哥,而總是尊稱其為先生。他對陳其美唯命是聽,唯其馬首是瞻。辛亥革命時,他遠在日本、未建寸功,奉召返滬後,雖在光復杭州時參加過戰斗,但在革命黨內仍是無名小卒。血氣方剛的他常常為壯志未酬、才華難展而夜不能寢、輾轉反側。當陳其美交予他刺殺陶成章的秘密任務時,他慨然應諾,以為是天賜良機,既可建功立業,令革命黨人刮目相待,也可報答盟兄的知遇之恩。但是,執行如此機密的任務,非一人所能及,必須有一心狠手辣、武藝高強的人作為助手,方可如虎添翼,馬到成功。他很快就想到他的舊友、光復會叛徒王竹卿,此人原為太湖強盜,槍法精湛,且可飛檐走壁。他雖是光復會員,卻舊習未改,常以會內機密換取錢財。陶成章對此極為惱火,罵他是吃裡扒外、豬狗不如的"癟三"。蔣介石獲取這一情報後,找到王竹卿,對其恐嚇訛詐,散布陶成章俟機嚴懲王竹卿的言論。王竹卿信以為真,鐵心要先下手為強,殺害陶成章以保全自己。
尋覓行蹤
陶成章非等閑之輩,早已風聞陳其美要加害於他的消息。為防不測,他深居簡出,行蹤不定,相繼避居於上海的客利旅館、國民聯合會、江西路光復會、匯中旅館,後因治病才遷往法租界金神父路廣慈醫院。1912年1月12日午夜,朔風卷著雪花,漫天飛舞,天氣格外寒冷。幾天來,為尋找陶成章的行蹤,蔣介石已被折騰得筋疲力盡,他蜷卧在馬車的軟座上,似睡非睡地打著盹,車經福州路時,迎面吹來的狂風,捲起厚實的車簾,紛紛揚揚的雪花,灑在蔣介石的臉上和脖子里,他打著冷戰,從昏睡中驚醒,睜開眼,卻意外地看見路旁屋檐下正在避雪的陶成章。他喜出望外,急令停車,車未停穩便"噔"地跳下車,趨步上前,殷勤地和陶成章招呼。陶成章向以革命前輩自居,蔣介石對其又執弟子禮,和順謙恭,處處小心。所以,陶成章毫不介意,兩人竟像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問詢,談得十分投機。當夜,蔣介石用自己的馬車,把陶成章送回廣慈醫院,默記下陶成章的病房號碼。次日,他又攜帶禮品,以探視為名,實地勘察陶成章的病房環境及進出路徑。
驚天血案
1月14日凌晨,地白風寒,夜冷如冰。廣慈醫院燈影黯淡,庭園寂靜。沿著牆根,兩個頭戴齊眉氈帽的人,鬼鬼祟祟,躡足來到二樓的走廊上,順著房門找到205號病房。其中一人學著護士的腔調,輕輕地叩門道:"陶先生,吃葯的時間到了。"陶成章酣睡正甜,朦朧間聽見有人呼喚,便懵懵懂懂地"唔、唔"應著,當他剛拉開門,便應著"嘣"的一聲槍響,凄然倒地。清脆的槍聲,劃破冷寂的夜空。頓時,全院嘩然,護士匆匆趕來時,兇手早已無影無蹤,血泊中的陶成章已喪命九泉。次日,《民立報》如是報道:"……昨晚二時許,公在廣慈醫院靜宿,忽有二人呼陶先生,公起而外視,二人即出手槍,擊中公太陽穴……"這二人便是蔣介石和王竹卿。陶成章被害後,國內震驚,革命黨人尤為憤慨。在上海舉行的盛大追悼會上,不少人相繼演說,詞意悲壯激烈,有人痛言:"陶公之死,非死於漢奸,非死於私仇,必死於爭競權利之徒,如嗣後有挾私害公者,當以手槍殺之。"說著便擲手槍於案,頗為激烈。當陶成章的骨灰迎回杭州,在杭州召開追悼大會,到會者多達萬人,群情激憤,同聲要求嚴懲兇手。
不了了之
孫中山聞訊,十分氣憤,公開向報界宣布,這是一起"挾私復怨"、"擅行仇殺"的血案。孫中山是個胸懷坦盪的革命家,陶成章生前雖然反對過他,和他有意見分歧,但是,孫中山不計前嫌,對其慘遭暗害,深表痛惜,立即發來唁電,電文曰:"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餘年,奔走運動不遺餘力。光復之際,陶君實有巨功,猝遭慘禍,可為我民國前途痛惜!豈容不軌橫行。"下令:"嚴速究緝,務令凶徒就獲,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憤。"浙江都督懸賞三千元緝拿兇手。作為滬軍都督的陳其美也不得不裝裝樣子,懸賞一千元緝拿兇手。不多日,王竹卿被緝拿歸案,很快便被處死。蔣介石惶惶不安,陳其美也深恐真相大白,只得讓蔣介石暫去日本避避風頭。1912年2月,蔣介石以出國學習軍事為名,再次東渡日本。民國初建,圍繞權力分配,國內政派林立,角逐激烈,在這種政治背景下,陶案調查自然是敷衍搪塞、不了了之。
黑白顛倒
蔣介石一直對這段歷史耿耿於懷。1935年,他的"天子門生"鄧文儀著《蔣主席》一書。1937年,他的昔日老師毛思誠著《民國十五年之蔣介石先生》一書。他們雖都敘述了陶成章被殺一案,但卻在書中混淆視聽、篡改歷史,說蔣介石之刺殺陶成章,純是因為陶成章不顧革命大局,並欲謀刺陳其美所致。蔣介石是不欲為之而為之,只得先下手為強。這一卑劣的恐怖行徑被他們說成"以安革命全局",是蔣介石"革命重要歷史之一也。"中華民國肇始,百廢待興,人心思定,北方清廷重兵壓境,新生的革命政權尚在襁褓之中,革命黨內部如此相互仇殺,豈不使親痛仇快,造成革命陣營內部混亂,什麼殺害陶成章"以安革命全局"雲雲,純系一派胡言。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中,楊杏佛、史量才、李公朴、聞一多等人被暗殺,楊虎城將軍一家被秘密殺害,正是陶案歷史悲劇的繼續和發展,正是蔣介石壓製革命、壓制民主、排斥異己、專制獨裁的劣根性發展的必然軌跡。
廖仲愷案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遇刺身亡。廖仲愷是中國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家、國民黨左派的旗幟、孫中山的得力助手,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廖仲愷一生最光輝的業績是他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和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為了維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廖仲愷不怕任何威脅,同國民黨右派進行了不妥協的斗爭。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以後,廖仲愷擔任政府委員兼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此外,他還兼黃埔軍校黨代表,成為孫中山去世以後左派的核心,革命政權的中流砥柱。因此,他也就成了帝國主義、地主買辦階級、國民黨右派仇恨和集中打擊的目標。從1925年7月起,一些右派分子在帝國主義指使下,多次召開會議密謀反對和暗殺廖仲愷。8月20日早飯後,廖仲愷偕夫人何香凝驅車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參加例會,當汽車到達黨部大門前時,突然遭到埋伏在附近的反革命分子的槍擊,身中數彈,當場犧牲。
廖仲愷的犧牲是中國革命的損失,是工農群眾的損失。消息傳出,工農群眾無比悲痛,「不少工人均流淚痛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給予廖仲愷以崇高的評價。周恩來親自撰寫《勿忘黨仇》、《沙基慘案與黨代表之死》等悼文,指出廖仲愷一生革命為黨,犧牲為國,是孫中山「革命志願之繼承者」,在革命斗爭中「勇往直前,凌厲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