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唯美民國旗袍卡通頭像

唯美民國旗袍卡通頭像

發布時間:2023-06-29 05:18:08

1. 求一張古風、側臉、民國、旗袍、盤發、水墨風格的圖

2. 他收藏旗袍、考據民國時尚史,但他仍是一個亞文化年輕人

博主「@廉子雎」以民國時期的古董衣收藏和近代審美考據而被傳統文化愛好者知曉。

三年間,廉子雎一共收藏了百餘件服飾單品,這一件件跨越近百年的服飾在他的分享中展現著昔日的神采與故事。

無論通過微博上即興式的資料記錄,還是公眾號《創刊號FA》上的服裝史考據文章,人們了解到不少民國時期的著裝、妝容流行趨勢,也記住了當時女星們珍貴的影像瞬間。

從廉子雎的公眾號《創刊號FA》上,人們可以了解到民國時期的著裝與妝容審美

但廉子雎本人卻始終保持堅決不露面的神秘感,有人說他可能是位收藏界的老先生,也有人從他自己創作的復古裝飾畫風格微博頭像先入為主地判斷是位時髦女性。

事實上,廉子雎是一位1994年出生的男青年,大學期間攻讀服裝專業。他並不愛展示自己,唯有在聊到收藏與服裝史時,才特別健談。

廉子雎稱自己的愛好是非常自發的,現在做的事情也不能叫「傳統文化復興」,畢竟這個題目太大。他更習慣稱自己為「民國 時尚 搬運工」,靠收藏把老衣服搬運到自己家裡,再靠寫作把民國資料里的記錄搬運到社交媒體上。

廉子雎繪制的插畫,用於微博頭像

盡管他在喜愛民國 時尚 的過程中發展出了深刻的部分,但一切回歸到起點,這只是一位亞文化年輕人對抗孤獨感的小眾愛好。當越來越多的人產生對傳統審美的興趣,他也為能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樂趣而感到開心。

以下,是廉子雎的自述——

2017年我念大四,決定做「民國服飾風尚研究」方向的本科畢業論文。我極愛近代 時尚 ,上高中起,會經常從老家山東坐高鐵到北京,去中國電影資料館看珍貴的民國時期電影放映。播放一開始,我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銀幕上那些角色的穿著,比如演員起床的時候穿什麼,在家裡穿什麼、出門換什麼鞋,包括室內陳設和場景構造,看著看著我就忘記了平凡的日常與繁重課業。有一次觀看了1934年的電影《歸來》——一部從未公開資源的阮玲玉存世之作,片中阮玲玉的好多套旗袍造型廉子雎都是第一次見,真讓人心滿意足啊。

為了畢業論文的研究,我在大四時入手了第一件古董衣,此後收藏舊衣服的興趣便一發不可收拾。

印象最深的一件,是2019年一位古董商聯系我說上海一位老人因腎病需要透析,無奈醫葯費昂貴,只能拿出家中保留了一個世紀的母親衣物變賣。那是一件非常華美的1920年代倒大袖上衣,巨大葉形紋樣鋪滿了冰裂底紋,質感像是散滿了金箔,這是極富張力的設計,可以想像穿著者曾是一位非常大膽的時髦女性。老人也一定是深愛著母親,才會完好地保留著她的衣物。

服裝的做工和美學價值是真實的,其背後的故事似乎也沒有真的那麼不可考。從這件衣服近乎完美的品相里,能感受到老人保留母親衣物時的深情,我也樂於幫助老人度過難關。

廉子雎收藏的1920年代中期織錦緞長馬夾,據說出自李鴻章舊宅,經歷百年,其細節仍舊華美

比起以量取勝,我會比較講究衣服的美學價值。我的收藏主要集中在民國時期,從旗袍、大衣、到男士西服,包括領帶、鞋履、包袋等小件服飾在內,三年間大大小小共收集百餘件單品。從1920年代中期,紋樣受西方Art Deco風格影響的幾何圖案襖裙;到1920年代末30年代初,旗袍與西式連衣裙結合改良的時裝裙;也有「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鵑先生蘇州宅邸中流出的織錦緞圓擺倒大袖上衣。

通過品相好的古董衣,可以看到舊時人們的 時尚 品位和生活狀態。但想找到理想的的古董,就沒那麼容易了。

先是渠道。西方和日本有「賣家即專家」的體系化Vintage復古衣收藏市場,他們可以根據復古衣的品相、年代給出一個相對標准化的價格。我們的復古服飾收藏主要依託於古董市場,但又不如其他品類受重視。因為缺乏專業的貨源渠道和從業者,目前在中國收民國復古衣比較靠緣分和運氣。

年輕人的不珍視,為收藏和保存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很多後人很排斥家裡老人留下的古董衣,甚至有人叫「死人衣服」,前幾年經常發生好貨賤賣的情況。跨越了近100年的時間,這些紡織品如今大多已經變得很脆弱。還有古董衣因使用了非專業的照明燈,在一個月的展覽後,衣服正面就因為受光產生了明顯褪色。買到的人不懂保存,也讓人心疼。

陌生,是造成人們對民國審美無感的一大原因。我在大學念服裝專業時,教科書中國近代服裝史只有2頁紙的內容,很多人還會用「拿來主義」來概括當時的服裝設計。事實上,相比同時期日本和韓國發展出了東、西兩套並行的服裝體系,民國服飾中的中西合璧正好顯示了我們的「現代美學」,這種獨特的審美現象對於闡釋中國近代的思潮、 歷史 都是有幫助的。

建立自己的古董衣收藏體系是我很私人性的愛好,但我希望通過對於舊衣服的展示和相關內容的輸出,和更多人「共享」中式摩登美學。

從民國時期電影中反映出的審美趨勢讓廉子雎為之深深著迷,圖為影星周旋拍攝於1940年代的照片

約2015年起,我開始在微博上記錄關於民國 時尚 的觀察,分享自己喜歡的 時尚 史資料、古董衣收藏圖片等簡短內容。那時的記錄是一種即興式、碎片式的,比較快樂,更像是在建立一個私人的興趣資料庫。

2020年1月我創立了微信公號《創刊號FA》,用長篇幅文章對多年來的興趣點進行整合、延伸。比如我曾討論過1934年五大眉式、1930年代前期長耳墜造型,以及墊肩、美甲、唇妝這類著眼局部的選題。每一次都是小切口,盡量避免泛泛而談。

但長文章的寫作可以說甚至有點痛苦,尤其是 歷史 文獻的查找,特別費功夫。

為了寫一段五千字的公眾號文章,往往需要很多天的努力。比如有一次想要寫關於「墊肩」的內容,從保存下來的古董衣和老資料來看,戰爭時期會比較流行有力量的女性審美,所以很多民國女性喜歡誇張的肩部廓形。但因為舊時描述用詞和現在不同,「墊肩」這個詞在過去的文字資料中很少直接出現,我有次通讀資料幾個小時才找到一段關於「平而闊」的倒三角肩部廓形描述文字。

此外,大眾能夠獲取的有效資料並不多,因為我的合夥人是北京服裝學院的研究生,我可以用他提供的珍貴高校圖書、檔案資源,但一般人卻很難得到。而且,無論是民國期刊還是書籍,多為實體書或掃描件,大多不是可以檢索的游標文字,所以經常要讀完一整本書才知道裡面到底有沒有自己想要的信息。有時還因為古籍的破損,閱讀起來非常吃力。

民國時期,女性流行「平而闊」的墊肩造型

因此,我深感將自己的整理和發掘到的珍貴資料,以大家能夠接納的方式傳達出來是多麼的重要。

好在經過多年來的收集和整理,我在硬碟中大大小小的文件夾里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從高質量老照片、月份牌資料、古董服飾藏品,到中西方資料對照,每次在確定選題後,我都會從茫茫的資料中選出需要的部分。如今我的手機里也保存有7萬多張的圖片與素材,坐車的空隙,我就會隨時翻看它們,以此得到新的靈感。

古董衣曾經的主人是真實存在的人,他們的故事構成了民國時期的 歷史 。當時的人是如何穿著的、當時的人是如何生活的,這些現代年輕人不太知道的事,是我想要通過收藏和考據表達的東西。

考據與分享是好的,但我漸漸發現有些事情有點不對勁了。

「傳統審美」開始變成一種很嚴肅的話題,一些有能力考據或是在復原上走得更遠的人很容易產生優越感,繼而排斥那些只是穿穿傳統服飾、趕趕「中國風」潮流的大眾愛好者「不夠專業」。換句話說,單純因為美而被吸引的權力,被剝奪了。

前幾天,我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張1940年的女性廣告畫。圖中的兩位年輕女性穿著連體泳裝,在海中露出笑容。我評價這張圖片為「 健康 美」,但隨即遭到質疑,因為1940年侵華戰爭已經全面爆發,有人會覺得在這個時候說 健康 美會有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吧。

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讀者對我的要求更高了,下次我在分享的時候就會盡量結合時代背景,再做更豐富一點的解釋。但我同樣在反思,對蓬勃健美的憧憬曾更加強烈地存在於餓殍遍地的戰亂時代。對於美的單純贊揚,難道真的只能是精英趣味嗎。

廉子雎在微博上分享了1940年代杭穉英繪制的月份牌廣告畫,兩位身穿泳衣的年輕女性在海浪中露出笑容,身後是1932年5月8日對外開放的亞洲第一座水族館——青島魯迅公園的水族館,正是這幅畫在評論區引起了爭議

有人認為,能夠保留至今的古董衣與被史料記載的 時尚 風格往往是貴族式的,畢竟華麗精美的 歷史 服飾和期刊封面上的時髦麗人都是高知、高經濟水平的人群,而普羅大眾的真實狀態往往難以考證。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我收藏的大部分古董衣都是來自民間,有些服飾的材質並不一定昂貴,但依然可以看出原主人對 時尚 的嚮往與追求。比如,前面說過戰爭期間人們會追求有力量的墊肩造型,即使那些沒錢購買 時尚 成衣的女性,也會自己動手自製墊肩縫入肩膀位置;一些老衣服還反映出把長旗袍改短的潮流,為了方便戰爭期間的行走和勞動,很多女性會把長下擺剪短或折進去,這種出於實用主義的改良形成了當時的流行款式。

所以盡管 時尚 並非是所有人都在消費的普世必需品,但是一個時代的整體流行趨勢仍然可以很好地反映當時的 社會 特色與生活方式。

我們總是以為傳統審美很脆弱,但我不會擔心它會消失,因為中國人的本土情結是十分濃重的,這在 歷史 中也得到了印證。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說民國風尚是「 時尚 混亂期」,幾千年的服裝等級制度在這期間瓦解,人們走向現代化審美的時候也在擁抱西方美學。而回顧民國 時尚 的發展,它在碰撞交融後形成了獨立於西方服飾體系之外的時裝脈絡,在一次又一次通過的自我改造中,適應新的時代潮流,革新著人們的穿衣生活。

從2017年開始,我們的大環境就在宣傳民族文化和傳統風尚,比如《國家寶藏》等節目中總會強調「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復興」這樣的議題。博物館的織綉文物修復展、杭州絲綢博物館新館的開放,也以完好、現代的方式呈現了服飾的變遷史。這些優秀的展示為大眾帶來了很好的了解契機,繼而引發了當下的復古風、傳統服飾熱潮。

不過確實,盲目的跟風也造成了一些良莠不齊的展現,尤其一些單純覺得有利可圖的商家,在沒有太多了解的情況下就生產出一系列歪曲服裝史的產品,這些錯誤示範的確會影響到缺乏判斷力的嘗試者。

比如提到是民國 時尚 ,很多人會聯想到前凸後翹、雕龍畫風的「古風」旗袍。民國時期的旗袍,其實是對傳統封建制度的一種反叛,加之對於西方審美和圖樣的兼收,形成了非常不同於古代服飾的設計,過於強調「傳統感」的設計是有違旗袍本意的。

1940年代初期漢代車馬人物刺綉雙襟旗袍,民國時的漢墓考古成果被體現在時裝上,讓戰爭時期的「古風」服飾多了點現代的卡通感,廉子雎收藏

但我不覺得了解傳統審美,就一定代表要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照搬。曾經的時裝是在暢想未來的,反倒現在的 時尚 卻常常陷入模仿過去的泥淖。我們有時會被古人的智慧與創新打動,就是這種單純的欣賞,不也挺好的嗎。

所以比起將傳統文化原封不動地「保護」在某個圈子裡,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和討論。能引發一些深刻的部分當然再好不過,但比起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引起大家對 時尚 歷史 的興趣就很好。

如今,一批又批的年輕人活躍在網路社交平台,去分享她/他們對復古文化、時代審美的理解與實踐。我更希望有更多人喜歡復古潮流。即使起初只是享受它的庇護也不錯,興許你也有「反哺」它的一天。

即使現在「中國風」、「復古風」已經成為了新的熱點,但從我一路走來的經歷來說。「復古審美」這個當年的亞文化,是讓我感到不孤獨的小眾愛好。

從小我就是個在常人看來有些孤僻的人。我會為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筆下那種光怪陸離的世界和劇情張力所吸引,別的小孩寫日記時,我喜歡用圖像的形式去記錄與表達。

中學時我就開始畫畫,所有上課走神的時候,都是在畫畫。教科書的空白處、甚至考卷上,都有我隨手塗鴉的插畫。我也會花一整天獨自研究 歷史 審美風格,大概就是因為這樣吧,我顯得與身邊的同齡人格格不入,也因此遭遇過排擠和校園霸凌。

從小喜歡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廉子雎繪制的插畫「愁容」也有其筆下《富江》的陰郁感

出於對 歷史 和圖像的好奇心,在對於「服裝史」還沒有明確概念的時候,我就對 歷史 服飾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會把古裝劇和 歷史 紀錄片中的造型畫下來,正是這種單純的喜愛促使了我進入服裝專業進行學習。

在大一的服裝史課程中我才接觸到真正的近代服裝史,並被20世紀以來的西方 時尚 文化深深吸引。從咆哮20年代、浮華30年代,綺麗的40年代,還有黃金時代群星璀璨的好萊塢,我痴迷於工業革命到二戰後的大時代的 時尚 資料並開始思考,我們中國人在同一時代是否也有和西方媲美的審美風尚。所有的資料收集也是從此開始的。

但在正式到藝術學院求學之前,沒有人能給我相關方面的引領,我的家庭並沒有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一路自己摸索的狀態感覺很野生。

不過好在大多數時候,父母雖然不懂我在做的事情,卻仍然願意為我創造條件。

為了保存我的藏品,我通常將每一件都平鋪存放在專屬的盒子里,以使其有支撐,無重力拉扯、無折疊褶皺,還得盡量保持室內的恆溫恆濕。隨著收藏越來越多,這些衣服越來越大地佔據了我日常的生活空間,我很難在維持對衣服的保護和自己的生活質量間取得平衡,父母於是在老家的住處清空一間屋子專門用來擺放我的古董衣。

有一次,我翻到母親年輕時偷偷在本子上畫的畫,原來她一直有未能實現的藝術夢想,但造物弄人,她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對此,母親從來沒有說過,但我現在的自我追求可能就是她年輕時候嚮往的生活。這讓我感到拉近了與她之間的距離。

廉子雎自稱這是自己唯一一張照片

因為民國 時尚 這一愛好,我還非常幸運地交到了很棒的朋友,其中兩位成了我的合夥人。

其中一位是認識20多年的小學同學,她是即將讀博士的同聲傳譯者,很有思辨能力和研究興趣,在她的催促和勸說下我才有動力持續產出長文章。另一位是我的大學同學,對男裝製版、剪裁很有研究,我們可以一起對已有的男裝藏品進行整理、斷代,並結合我們梳理的 歷史 資料進行公眾號文章創作。

除了做收藏與撰稿,布置中的工作室也將於不久後開放。工作室可以用來放置收藏的衣服,未來也期望它有一些展示、閱覽的功能。為了在一定程度上順應家庭和 社會 關系的期待,我自本科畢業起一直從事和民國服飾無關的工作,現在也是靠其他工作的收入在支持工作室運營的。

在有關傳統文化的愛好中,廉子雎找到了夥伴,圖為1940年代末穿魚嘴高跟鞋的中國摩登女郎

我沒有運營粉絲群,也沒有加入同好會,這也和我的「非互動式」人格有關,我比較喜歡 「隱身」狀態。前幾天,有一個女孩發微博私信追問我到底是男是女,這讓人感覺無所適從。我更希望能夠就愛好進行輸出和交流,而不是將注意力投射到我這一個體上。

這也是我為什麼更喜歡開放式的社交媒體平台,大家都能從反饋和交流中收獲成長。對於復古 時尚 的發揚,我也是有私心的。當越來越多的人因對民國審美的興趣而加入進來,我可以「躲」在其中,在它的陪伴下對抗孤獨。

3.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看過《邪不壓正》的朋友一定對裁縫巧紅和朱局長情人唐鳳儀民國時期的經典服飾——旗袍影響深刻吧。以下便是對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的起源、變化過程的一些基本知識。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唐鳳儀的著裝充分展示了民國時期,旗袍在中國女性中的地位,唐鳳儀可以說八面玲瓏,風情萬種,但成熟背後缺依然有一顆少女的心。同時唐鳳儀妖嬈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襯,女性將旗袍優美的線條充分展現出來,旗袍將女性特有的嫵媚體現的淋漓盡致。

裁縫巧紅的著裝著代表的是民國時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著。那種普通女性穿的長袍和男性的長袍都體現了中國在當時大眾的含蓄之美。長袍將男女身體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沒有旗袍的妖嬈,沒有旗袍的開衩,但在當時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幾乎都是這種類型的服飾。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經出現,旗袍便成為民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歡的服飾,並在隨後的發展中衍生出豐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長袍發展而來

旗袍本不是漢服,而是旗人的長袍,原本滿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來的旗袍有關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長袍,其外部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長袍下部開衩,下擺寬大,長袍長可掩足。旗人的長袍從上到下由整塊衣料剪成,顏色較素。清代中葉,旗人的長袍除圓領外,還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而且長袍的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

有清一代,旗人長袍的造型線條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給人平直硬朗的感覺。而且,長袍上下一體,使得線條比較流暢,長袍能夠蓋住腳,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蓋在袍擺之下,因此當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後,腰線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長,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們頭上常戴高大的「如意頭」、「耷拉翅」假髻,更顯得嫵媚多姿。

但是,畢竟寬大、厚重的長袍沒有曲線的展示,還是給很多愛美的女性帶來頗多不滿。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男性服飾出現中山裝,女子從滿人的長袍中發現了女性服飾之美,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便誕生了旗袍。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

旗袍的流行,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寬大、平直的特點,對寬大直腰(無腰身)的滿人長袍進行收腰的設計,縮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其次,旗袍的長度減短,滿人穿長袍,往往腳上穿著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長袍的下擺要蓋住鞋底,而漢人穿平底鞋,沒有高高的鞋底,頭上也沒有高大的發髻,旗袍的下擺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後的旗袍不僅可以凸顯身體曲線,旗袍的開衩還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歡迎。再加上上世紀20年代正好是女權運動興起的時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發、天乳、上女學、婚姻自由等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之後,她們競相身著旗袍,讓看慣了旗人長袍、漢族婦女對襟衫以及襖裙的中國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沒過多久,女性紛紛效仿,她們扯上一塊布料,不一定是高檔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縫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貼合身體的旗袍。

不過,旗袍的出現,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當時的旗袍,袍身寬松,廓形平直,袖身縮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紀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女性服飾風格,女子的襖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襖),清末貴族婦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國初年在女學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裝」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結合倒大袖的風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紀20年代,在一些關於宋慶齡的圖片中,就有她穿著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記錄。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她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都綉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從旗袍鑲的邊來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屬於大做。不過到了上世紀30年代,旗袍款式層出不窮,倒大袖旗袍已經很少見了。

此時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依穿著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體現旗袍的貼身。翻看當年的照片,會驚奇地發現,旗袍在每一個穿著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絕對沒有後來制服的松垮感覺。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2、旗袍變化多端

民國時期,女性旗袍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旗袍的下擺長短、腰身寬窄、領口樣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變化。

先說領口樣式。先是時興低領口,繼而流行高領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仍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以示時髦。後來領口高到直抵齶下,繼而至耳。而後盛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不要領子,也是一種時尚。

旗袍下擺長度時長時短。長時蓋過腳面,走起路來衣邊掃地,短時則在膝蓋略上些。上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被形象地稱為「掃地旗袍」。

長旗袍一般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女性穿著旗袍,也不改高聳的姿態。再配上高跟鞋,長旗袍將女性的身材襯托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開衩,尤其是高開衩正好解決了貼身行動不便的問題,而且高開衩在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上世紀30年代旗袍大衩逐漸流行。所謂大衩,當時也僅僅是衩高過膝,盡管如此,這種旗袍還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擊。不過,裸露小腿的旗袍並沒有絕跡;後來旗袍開衩到達臀部,而且腰身也變得緊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過大開衩流行幾年後,又漸漸回落。

旗袍袖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最後變成無袖。

當時旗袍的第二個特點是與西式服裝結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對襟旗袍。上世紀30年代末期,還有一種改良旗袍,旗袍借鑒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專指服裝方面的獨特設計)。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變得適體。改良旗袍的出現,使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另外,荷葉袖、開叉袖等西式服裝的裝飾元素也被大量採用。

這種融合西方風格的旗袍可以與各式服裝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領、袖處還加以搭配毛皮飾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時髦的穿法。

3、陰丹士林旗袍風靡全國

隨著旗袍的發展,當時的旗袍製作出現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兩大流派。因旗袍的發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階段,融合漢族元素立領、左右兩面開衩等特點的改良旗袍稱之為京派旗袍;後來,由平面裁剪改為立體裁剪,增加腰身等時尚元素的旗袍,稱之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長適體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成為一種服飾風尚,並且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京派旗袍。

當然,兩派主要以風格作為區分,並非簡單的以地域為標准。即並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方藝術為特點,形式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近年來有人提出「蘇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蘇旗袍,這是一個新提法,多半是商業炒作的概念,與民國時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並不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因為南京曾作為首都,其旗袍風格曾廣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製作風格上仍然屬於海派風格,只不過在具體樣式的製作上與上海旗袍略有差別。

民國時期,旗袍是女性最為代表性的服飾,其適用性非常廣。上至貴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婦女,都可穿著旗袍。旗袍的年齡跨度很大,十來歲的小女孩,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皆可著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著,其形制可單,可夾,可棉。夏季有單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夾旗袍,裡面還可以襯穿其他的服飾。秋冬季節的棉旗袍為長袖,長下擺,重保暖輕時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廣,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可以搭配多種服飾。天涼時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絨線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領、袖處加以毛皮飾邊。另外,旗袍還可以與絲巾、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時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為如此,旗袍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她們個個穿得風姿綽約,吸引世人的目光。

4. 旗袍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民國時期旗袍有什麼裝飾紋樣

1.植物紋樣。花草等植物紋樣是民國旗袍上運用得最多的紋樣。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植物被提煉出來構成紋樣元素,與女性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協調,跟動物紋樣相比顯得更加柔和,因而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傳統的牡丹、芍葯、荷花等花卉紋樣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傳統文人墨客所喜好的梅、蘭、竹、菊等題材也經常出現在旗袍裝飾紋樣之中,顯示了人們高潔的品格,和整體淡雅的風格成為一體。很多西方流行的紋樣,比如具有浪漫色彩的玫瑰花紋樣在民國時期也受到追捧,但並不是用寫實手法呈現,而是以被適當概念化和抽象化的玫瑰紋出現在旗袍上,鼓勵女性追求浪漫的生活。

5. 楊冪穿旗袍裝配雙馬尾扮民國學生清純減齡,你愛了嗎

每個人都說時尚是輪回,但這就是事實, 您現在看到的許多元素,顏色和單個項目在多年前非常流行,但是現在每個人都非常喜歡它們, 在復古風格中,有一小群人有復古的感覺, 它是中華民國的復古風格,具有復古魅力和現代美感, 說到中華民國的復古風格,您如何看待? 圖案旗袍,修長的水波紋發型和紅色的嘴唇,還是那些令人陶醉的圖案和刺綉? 實際上,這些屬於中華民國的復古風格, 現在看,它仍然具有這樣的魅力,營造出一種色調和自然感,就像一個遙遠的世界,但仍然美麗而美味。

而且經典的圓頭鞋也非常適合整體時尚,沒有任何陳舊的氣氛,但充滿懷舊氣息, 總體而言,辛勤工作的母親楊磊雖然年輕,但並不俗氣, 穿著旗袍,沿著民國學生的路線行走, 它看起來也很純凈, 與復古風格相比,形狀多樣,既性感又優雅,很有女人味, 紅唇, 波浪燙發真的很有吸引力, 無論是裙子還是上衣,風的感覺都融為一體, 楊冪除了紅色裙子以外,他還設計了一條長褲,看起來很漂亮,腿也很長, 紅色嘴唇和紅色高跟鞋的卷發非常女性化, 英國的復古風格也以深色為主, 在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的顏色, 但是,這種復古風格是由西服,褲子和各種配飾製成的, 元素檢查很常見, 它已成為一種魅力和氣氛。

6. 司藤景甜旗袍造型盤點 每套都很美不愧是人間富貴花

《司藤》里景甜有套造型是金黃色刺綉旗袍,領口是花瓣鏤空設計,袖子和側面像白藤的葉子,蜿蜒向下,而且她的發型是波浪長發,戴著精緻的發箍,非常好看,不得不說景甜在這部劇的顏值真高,當然也有服裝的功勞。

司藤剛出場時的旗袍造型有點成熟,從頭到腳都是民國復古風,乳白色的旗袍搭配同色系的中領流蘇披肩,優雅高貴,還拿著一個珍珠手包,小巧簡約,很符合她的氣質。

剛認識邵琰寬的司藤身穿簡單的民國式旗袍,外面搭配一件斗篷披風,文靜柔和,發型也是婉約的低馬尾編發,有一種我見猶憐的感覺。

景甜飾演的司藤穿過一件黑色旗袍,領口處有點透視,襯託了司藤強大的氣場,還佩戴了精緻大氣的項鏈,就像是富貴人家的小姐,這么一看波浪長發真的很適合景甜。

司藤剛復活時,她穿的旗袍很簡單,沒有多餘的點綴,空松短袖顯得司藤胳膊很細,她把氣質拿捏得死死的,衣服款式雖然簡單,但是不影響司藤的美貌。

景甜在這部劇里的旗袍造型沒有重復的,她穿過一件乳白的刺綉旗袍,上面有很多露出來的線頭,這就是旗袍獨特之處,將景甜的好身材完全修飾了出來。

海報里景甜穿了件水墨畫印花旗袍,絲綢布料,外面還搭配了一件黑色流蘇披肩,美麗大方,溫婉可人,特別顯氣質,估計沒有幾個人穿起旗袍會有景甜這樣的韻味,她好像就是從民國穿越來的美女。

景甜在劇中有件淡綠色的旗袍,胳膊和領口是鏤空的,衣服上的花紋亂中有序,展現了景甜的優雅氣質,任誰看了都會稱贊一句“好美”。

7. 民國時期上海流行的旗袍,這種服裝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說到旗袍,這對很多女性來說應該不奇怪,特別是民國時期,旗袍成為那個時代女性非常獨特的服務。事實上,這種服裝是從滿族服務演變而來的。必須說,這些青年學生為旗袍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積極貢獻。

旗袍流行的黃金時代是上世紀30年代,旗袍在這一時期流行起來,風格不斷翻新,旗袍在流行之初,人們常穿得有點豐滿,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格得到了改進,它綜合了一些西方短裙的優點,領口相應減少,長度也適當縮短。

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欣賞這種服務,當然,有些現代女性還是要求服裝店為她們剪一兩件旗袍,但她們大多隻是想在家裡過「民國」癮,時代日新月異。

8. 穿著旗袍的民國女人有多美,看了這些照片你就挪

民國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時代,雖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總以為還發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匯吃飯的時候,看到店裡面穿著民國學生服裝的服務員,就更有這種體會了。回望民國時,那些身著華麗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舉手投足之處,皆是東方式的嫵媚與溫婉。

杭穉英,我國最早的商業美術家之一,設計的商品包裝、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為素材,這是一幅西湖泛舟圖,確實不錯。

9. 近年來復古熱潮興起,喜歡民國時期的女士裝扮,她們都有哪些造型

近年來復古熱潮興起,喜歡民國時期的女士裝扮,許多是跟隨著現在潮流而進行了演變,許多改良旗袍、改良漢服,都取其了精華融入了潮流元素,他們主要有:
1.改良旗袍
2.藍色長款旗袍
3.民國學生風
4.復古裙和西裝

與唯美民國旗袍卡通頭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系圍巾怎麼系好看視頻教程 瀏覽:508
穿少女裙子配什麼鞋子圖片欣賞 瀏覽:597
淘寶睡衣洗滌事項 瀏覽:332
女裝襯衫短款十大排名推薦 瀏覽:249
有名的醫用橡膠手套有哪些 瀏覽:574
羊絨男裝批發 瀏覽:898
小猴子幫小刺蝟撿帽子的看圖寫話 瀏覽:830
黑色上衣灰色褲子配白色鞋子 瀏覽:178
冬天適合穿什麼樣的睡衣 瀏覽:236
喜歡打扮的男士如何穿好外套夾克 瀏覽:782
瘦的男生怎麼買褲子好看 瀏覽:467
街頭衣批發代理 瀏覽:689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去除皮衣污漬 瀏覽:476
時尚女童夏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351
超級寬松的衣要怎麼塞 瀏覽:493
狼爪手套如何 瀏覽:552
帽子答一個燈謎成語 瀏覽:135
蘿卜絲帽子視頻 瀏覽:480
保定中檔童裝品牌 瀏覽:57
張萌裙子下穿了羽絨褲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