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旗袍協會合法嗎
中國旗袍協會合法。
旗袍會,一般指中國旗袍協會,由海外華僑汪泉先生成立。以旗袍服飾文化為載體精準的解釋東方女性的優美,從而帶動民族服飾文化產業鏈的提升和發展。
近年來,隨著絲綢行業有了蓬勃的發展,這源於中國的女性每個人都喜愛旗袍。中國旗袍大賽這一國際品牌,已經是中華傳統服飾文化最高的盛典平台,重振一帶一路,展現紅顏雅韻,美麗中華,最有舒適度的傳播中國夢。
意義: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 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有滄桑變幻的往昔,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會
② 旗袍協會是個什麼組織
1、2018年2月,中國旗袍會被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列入非法社會組織。民政部公布一批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中國旗袍會在名單中。
2、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
3、中國美麗鄉村研究中心、全國美麗鄉村商業項目管理辦公室、雄安貴陽新區基金會、國務院精準扶貧基金會、中國園林協會、中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中國建設裝飾行業協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推進組織委員會、中國愛心基金會、中國水利水電研究協會、國防教育宣傳活動組委會(已取締)、中國旅遊非遺文創藝術聯合會、全國名人書畫藝術聯合會、中國文化藝術聯合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戰略發展聯盟、中國非遺備案中心、中國非遺培訓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聯盟、中國中醫葯學會、中華中醫傳承發展聯合會、華夏中醫葯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中醫葯期刊學會、中國民間中醫協會、中華中醫葯衛生學會、中國民族中草葯研究會、養生產業協會等。
更多關於旗袍協會是個什麼組織,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3885e161599866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③ 如何報名加入旗袍協會
想加入協會,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擁護本團體的章程,有加入本團的意願,年滿18歲的公民不分男、女均可加入。入會程序是,提交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兩張,填寫申請表,經委員會討論通過,由各級釣協發給會員證。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本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參加本團體的活動及服務的優先權,對本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有入會自願、退會的自由。
會員要履行下列義務:執行本團體的決議,維護本團體的合法權益,完成本團體交辦的工作,按規定交納會費,向本團體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積極參與推動本地區的垂釣活動。
④ 漢娜公主黃意涵那一年出生的
漢娜公主黃意涵出生年月:1976-7-17。
中文名:黃意涵(漢娜公主)
英文名:hannah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星座:巨蟹座
漢娜旗袍女王組委會主席
全球旗袍名媛大賽組委會主席
亮劍九州超級模特爭霸賽全球主席
中國航天太空搭載全國巡展組委會副主席
中國專業人才庫管理中心
全國形體禮儀人才考評管理專家委員會主任
CCTV_9大型人文雙語紀錄片《旗袍》聯合製片人
民族品牌華服旗袍文化產業促進中心主任
文促會服飾文化委員會會長
中國新時代法治網法務部秘書長
中國食品報中國食品行業智庫專家
谷爾蘭品牌創始人
漢娜公主品牌創始人
台州市旗袍服飾文化研究會創始人
北京華控中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北京中特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
涵娜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
群星嘉年華(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環球夫人大賽民選冠軍
榮獲2017亞洲女性CEO創業明星獎
榮獲璀璨星CNCROWN世界小姐綜合冠軍
CNCROWN璀璨星世界小姐中國區首席評委
全球梅園杯紅顏雅韻首席代言人
華夏旗袍模特大賽形象代言人
南極磷蝦油代言人鴻竹葉品牌代言人
榮獲中國旗袍會「紅顏雅韻杯」第二屆中國旗袍大賽全球三項總決賽企業家形象大使
香港華商會中國事務辦公室執行主任
聯合國世界華商聯合會亞太區執行總裁/上海總會會長
聯合國世界工商研究院大學名媛學院院長
聯合國華人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
⑤ 民國名媛穿著
民國服裝;旗袍;文明新裝
民國時期的服裝是中國服裝史的一個重要的時期,是中國傳統服裝走向衰落和蛻變的一個重要的時期。同時也是新服裝孕育新生的時期。旗袍作為民國時期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裝,她的產生、變化、發展都伴隨著整個民國社會。
一、民國初年的旗袍
在民國初期,整個國家社會一直處在革命與動盪中,人們經歷革命的洗禮為時不久,衣著觀念、生活方式都處於新舊更迭的大轉折時期,旗袍也正在亂世妝扮中悄然過渡。總體說來,旗袍在此時已退居到一個不太顯眼的位置,不復昔日的顯赫地位。此時的旗袍在廓形上變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寬敞為其特點,領子由早期的無領或低領變化為「元寶高領」,最高時可與鼻尖齊平;袖子稍有收緊並略有縮短,至肘與手腕之間;袍身長度減短至膝與腳踝之間。旗袍線條造型仍較為平直,色調力求素雅,領、袖、襟等部位也用鑲滾,但比以前簡練概括得多,通常只有少許幾道。綉紋也趨於簡單,不復以裝飾體現地位與身分,而且開始注重體現女性的曲線。
二、20年代嶄露頭腳
隨著民國社會的不斷開放,中西方交流的加強,西方大量的女裝樣式流入中國,許多報刊、雜志都進行大篇幅的刊載;當時留學歸來的留學生也帶回了許多國外的思想和服裝;當時的許多女裝設計師們都跟隨西方模仿西方的樣式設計女裝。因而西方的女裝大量充斥在社會上,而且這些服裝樣式和設計方法日益被人們接受並推崇。西方流行女裝的這些特徵,在旗袍上也是有所映射。
20年代中葉起,一種新的旗袍誕生。在當時的上海是公認的服飾時尚中心,其聲勢遠遠領先於全國各地並左右著中國服飾時尚的變化。上海旗袍時尚的最初,是以無袖的長馬甲形式出現的,短襖外面的長馬甲代替了長裙。1926年,長馬甲同短襖合並,就有了民國新旗袍最初的款式。張愛玲評價道:「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1]」袍身寬松、廓形平直,長度在踝關下之上或大約小腿肚的地方,倒大袖。領、襟、擺等處仍喜做滾邊鑲飾,但繁褥之風日減,「襇干」和闊滾條被視為過時的象徵。秋冬時穿的夾旗袍,倒大袖,只有一道花邊裝飾,已略顯腰身。1924年秋,末代狀元劉春霖之女劉沅穎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亞,新娘當時穿的就是這種倒大袖旗袍[2]。1926年後,旗袍的下擺一升再升。
至20年代末,旗袍開始收腰,受歐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響,擺線提高至膝下,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們秀麗的小腿。雖仍為倒大袖,但袖口變小。裝飾性質的鑲滾趨潔,甚至完全取消,色調也力求淡雅和諧,後體上顯得十分簡潔方便。1929年上海女學生穿的旗袍,擺線已到膝蓋處,袍身變得合體,有的袖口裝上仿西式的克夫,成為流行一時的時尚。民國初的「文明新裝」也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這種袖形,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3]。整個20年代,中西交流的機會增多,從歐洲進口的布匹、羽紗、呢、絨、蕾絲等紡織品,擴大了國人的著裝選擇,改變著人們的著裝觀念。人們不再那麼固執地追求「做一件傳三代」,從而刺激了購買慾望,推動了旗袍的流行和變革。20年代的旗袍就明顯受迪考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直線造型、對稱的裝飾品和紋樣圖案。
三、走向經典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革命最為壯烈,中國女性解放運動最為波瀾壯闊的二十年。此時也是女性進步思想和自我意識最為活躍的年代,所以三四十年代也是中國近代女裝最為燦爛繁榮的年代。而恰恰就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典型代表。被稱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風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從上海風靡全國各地。讓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實際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加上這一時期外國的面料不斷地進入中國,各大報刊雜志上都有服裝專欄,還有流行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推動時裝的產生與流行。各大百貨公司也常常舉行時裝表演及展覽。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國的時裝中心,因為當時歐美的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國各地都以上海為樣板,競相模仿。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而且這時期,旗袍被很多中學、大學採用為校服。30年代歐美流行收腰,更能體現出女性美,這就註定旗袍會變得更修長而緊身,並有高叉。1934年就幾近臀下,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來雙腿隱隱可見。可見當時對女性的行為約束已經大大放鬆,從而符合了30年代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個特點:「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當時愛美女性旗袍穿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領和袖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如西式翻領、荷葉袖、開叉袖、還有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誇張的樣子。但這僅是一些明星和貴婦的社交禮服,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圍巾或戴上珍珠項鏈顯得大方而別致。當時修長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燙發、透明絲襪、高跟皮鞋、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都是最時尚的裝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強調。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國服」了。
四、經典的延續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以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抗日戰爭硝煙燃起,大多數國民皆無心於服飾的奢侈。出於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40年代初的旗袍不復30年代衣邊掃地的奢靡之風,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炎夏季節多傾向於取消袖子,領高減低,省去了種種繁瑣的裝飾。使其更為簡便、適體,從而形成了40年代旗袍獨特的風格。
改良旗袍最早出現於30年代後期,短袖旗袍上始有肩縫,起初尚無省,歸拔比較多。後來逐漸有了胸省,開始時收省還不明顯,以後漸漸發展到吸腰省並使用裝袖,裝袖在40年代中期得以推廣,自此旗袍更為合身適體。據40年代初報載,衣料漲價百分之百。故而服飾裝扮上力行節儉,倡導「舊衣運動」,普遍興起國貨運動,使旗袍在面料的使用上也頗具特色。當時頗有影響的《申報》元旦新春例發「衣食住行」計劃:「在這國難深重的今日,正應節約救難,提倡穿舊衣運動,衣服新舊無關宏旨,但求有新思想。新腦筋就好了……4]」;只要求其適體、經濟,萬一要做新的,就採用純粹的土布。因此土布成為旗袍常見的用料就不足為奇了。抗戰初期的上海還一度流行用國產白棉布或毛藍布(又稱愛國布)做成的旗袍。此時的旗袍雖然裝飾極為簡單,用料也十分平常,但仍不失為日常服裝的主流。40年代中期的旗袍還引進了兩種西式配件——墊肩與拉鏈。把傳統的盤香紐、直角紐換成拉鏈,也成為當時的時尚之一。禮服旗袍稍長一些,裝飾更為考究,校服則以樸素、淡雅為尚;工廠女工夏季風行穿一種簡便型的旗袍:略似麵粉袋上挖個圓孔——無袖無領或低領,不收身、小開衩,長度在膝蓋上下,內穿一條短褲,以圖涼快,勞動輕便。
五、旗袍退位
在解放戰爭結束後,新中國成立,人們似乎沉浸在了革命的浪潮中;人們的熱情似乎完全轉到了革命和勞動中,旗袍所代表的舒適、悠閑似乎已經失去了生存的空間。更多的代表勞動女性,適合勞動女性,能展現新時代和革命的女性服裝成為了主流;旗袍悄悄的退隱到了一個歷史的角落裡,至此民國時期的旗袍到此結束。
圖片參考:
(1)最初的旗袍
(2)20年代末期,南洋兄弟煙草廣告。署名之光(謝之光)。發式袖端仍帶20年代余韻,整件旗袍的風格已開30年代的先河。
(3)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領而低擺,開衩至膝,袍身緊窄修長且無袖,更顯穿著者的婀娜身段,兩道滾邊十分細巧精製。
(4)受歐美影響,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透明的絲織品用來做旗袍了,開衩高至臀下。
(5)30年代末40年代初流行的旗袍,陰丹士林藍布面料作禮服在月份牌畫中處理得更像絲綢旗袍,袖短呈臂,窄身修腰。
⑥ 鞠婧禕真是國風美少女,優雅旗袍名媛風滿滿,氣質有多優越
旗袍的搭配似乎散發著懷舊元素的塵土飛揚的古老回憶,優雅的旗袍曾經是充滿古典風格的時代的代名詞,帶有橙色絲綢質地的旗袍非常醒目,鳥和獸的復古風味印花增加了整個旗袍的貴族氣息。鞠婧禕的美麗和優雅氣質在旗袍的祝福下洋溢著書香氣質,它已成為大街上風光秀麗的風景,鞠婧禕在旗袍的搭配中,還添加了創新成分,旗袍上裝有一雙白色靴子,可以實現真正的混搭。
甜美風格與性感女性氣質的結合不會沖突,只有能夠兩者並存的女孩才能擁有時尚達人的頭銜,並真正成為時尚的頂峰,鞠婧禕的格子襯衫略有注意,心形衣領的設計在塑造胸部形狀的同時提供了裸露的區域,使鞠婧禕的身材更加苗條。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件襯衫的束帶處理,鞠婧禕根據他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抽繩長度,這也使衣服的下巴自然地呈倒三角形的形狀,盡管乍看之下似乎並不特別,但鞠婧禕在活動中將整個襯衫向上拉,自信的螞蟻腰不知不覺地呈現給公眾,束帶的治療是近年來注入時尚圈的新鮮血液,它不僅具有最基本的裝飾功能,而且還為具有良好身材的女孩提供了空間。
⑦ 民國時期3位旗袍名媛是誰
旗袍qípáo [chi-pao] (英文名稱:Chinese dress)因其式樣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改制而成,故稱。是民國時期中國婦女開始穿著的、帶有傳統風格的長衫。興起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尤其興盛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上海。
普遍認為,旗袍不同於滿族民族服飾「旗服」,現代旗袍是有中國特色,迎合西方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興起於二十年代,流行於三四十年代的時裝。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旗袍基本絕跡,但近年來旗袍有一定回暖趨勢,特別表現在迎賓小姐、禮儀小姐的旗袍制服化方面。
⑧ 為旗袍而生!83年做5000多件旗袍,上海灘名媛們背後的男人
「我不辛苦,不忐忑,不虧欠我這一輩子,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狀態。」—— 褚宏生
發現中國好手藝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說起旗袍,大多數人腦海里都會不自主地閃過《花樣年華》里的蘇麗珍。
在劇中,張曼玉以23套顏色、風格各異的旗袍展現了優雅迷人的東方女性之美。
我想大抵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瑰麗的旗袍夢。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旗袍固然美,卻也離不開手藝人的創造。
他們用一針一線將旗袍的獨特向世人展現,唯有創造的生靈才會是生靈。
褚宏生便是這其中的一人,從16歲到99歲, 他一生製作了5000多件旗袍 ,
從民國美人到現代名媛,從政治圈到影視圈,無數人拜倒在他的手藝下,成為他的忠粉。
手藝人的成長,大都並非一蹴而就的,
而儲宏生的成功,卻彷彿輕而易舉。
可能荊棘遍地,但我仍想走一遭
2017年,褚宏生99歲。這個年近百歲的老人,從16歲開始,只做一件事——手工製作旗袍。
16歲那年,褚宏生被父母從蘇州吳江老家送到上海,拜當時上海灘最有名的裁縫朱漢章為師。
學徒僅僅2年的時間,他便因為影後胡蝶量身定製的旗袍而一舉成名,轟動了整個旗袍圈。
當時不管在誰看來,他的成功都過於順利。 但在成功的背後,隱藏的是他當學徒時的努力和用心。
褚洪生工作室
當時與褚宏生同期的徒弟們都開始動手幹活時,而師傅卻一直讓自己練基本功,褚宏生只能幹著急。
但其實是師傅看出他是塊好料子,又怕他把「學生意」錯當成「跑生意」——把待人接物的技巧當成了養家糊口的路子,所以才用 3 年時間磨煉褚宏生的性子。
「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別不服氣,氣呼呼地去找師傅理論,」褚宏生慢悠悠地回憶, 「幾年後,我才理解師傅的苦心,他是讓我別心急,說以後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褚宏生出師後,師傅送給他一條愛馬仕款式的老皮尺,搭在褚宏生的脖子上,這一掛就是77年。
1936年,他接到了自己作為學徒的第一個大單,為影後胡蝶量身定做一件旗袍。正是這筆訂單,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褚洪生因為創新的理念與師傅爭論不休, 他堅持選用法國蕾絲替代原有的面料, 這樣新穎又大膽的想法,在當時如若失敗,可能會成為他旗袍生涯永遠的黑點。
他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不顧師傅的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傳統相悖的一條路,可能荊棘遍地,但他仍想走一遭。
獨特的旗袍遇上美麗優雅的佳人,二者交相呼應,一經面世,就受到了眾人的追捧。有人感慨: 「以胡蝶之艷光亦未能使旗袍失色。」
自那以後,褚宏生逐漸名揚四海,連當時的宋慶齡都忍不住要求他的量身定做。
客人也從胡蝶,宋慶齡變成了張曼玉,鞏俐等人,甚至連杜月笙都把他請到家裡去做。
漸漸地,人們開始稱他為「上海灘名媛們背後的男人。」
旗袍,她有她的性格
從那以後的80多年歲月里,無數時光都被他縫進了那五千多件華麗的旗袍里。
手藝從來不能一蹴而就,做旗袍也不例外。一件旗袍的完成必定要經過繁復的步驟,釘直角扣、劃線、刮漿、開滾條、縫紉、盤扣、量體、打樣……
在 科技 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繁瑣的工序本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但褚洪生仍然堅持純手工製作,從不曾動搖。
他常說:「旗袍就像一個人一樣,不是機器硬邦邦的,她圓潤有性格,只有人手才能縫出。」 這是一位匠人的堅守,更是對於傳統手藝的堅持。
作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大師」級裁縫師,他卻只說自己只是一個做旗袍的「普通裁縫」,比起沽名釣譽,他更喜歡把自己埋在布堆里專心致志地研究旗袍。
他做了一輩子的旗袍,卻沒有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相比於錢, 他的眼裡只有旗袍。
「我就是個做旗袍的,現在老了都做不了旗袍了,就只能幫別人量身,我不辛苦,不忐忑,不虧欠我這一輩子,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狀態。」
在他看來,旗袍是世上最美、最能體現女性特質的服裝,而且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旗袍永遠不會過時。
盡管已經耄耋之年,說到自己最喜歡的旗袍,褚洪生仍然兩眼發光,就像個看到自己喜歡糖果的孩子。
這個近百歲的老人,在這個成衣泛濫的年代,以近乎笨拙和執拗地堅持,保持著這一針一線的溫度。
他的合作夥伴,忘年之交周朱光評價他:「是一位神人,不用量就能說出客人的三圍,他非常純粹,好像腦子里只有旗袍,為旗袍而生。」
上海灘最後的裁縫,已成絕唱
2017年春節,99歲的褚宏生作古了,他的旗袍已成絕唱。
談到旗袍,他曾不止一次說過自己的願望,就是: 「等到某天,旗袍能回到中國女性的日常裝當中去。」
很遺憾,他沒有看到這一天。更遺憾的是,隨著大師的離去,一個衣香鬢影的時代結束了。
旗袍不復昨日之榮光,我們再難逢見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走在城市的尋常巷陌,風光動人。
這個見證了旗袍起起落落,東方女性審美幾經變換的的旗袍匠人,帶著對傳統的守護與未來的期盼告別了人世。
直到最後,他仍在堅守著自己的旗袍之道,即: 女人身上流動著的氣韻,是含蓄與性格之間微妙的平衡。
在如今快餐文化的影響下,無數的手藝人被 歷史 的洪流淹沒,無數的手藝被現代化的工藝沖擊,無數傳統工藝就這樣慢慢地消失在 歷史 的長河中,這又何嘗不是中國文化的悲哀呢?
只願世人有朝一日能慢下腳步,看看那些幕後的手藝人,看看那些已經失傳的藝術,將之發揚光大。
風尚來來去去不變的是對手藝的歷練
匠人老去,匠心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