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讀作文煙雨江南有感
我從小就喜歡朗誦,無論歲月多麼滄桑,我對文學痴迷的目光都不曾有片刻的移去。偶然的機會來到了朗誦區,從此靈魂有了安放之處,感覺何其有幸啊!……
當一篇陸幼清的《煙雨江南》展現在我的面前,這精妙的文字竟觸動了我的心靈。以文入景,眼前便展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五月里一位婉約的女子穿著素身古典的旗袍,撐著一把油紙傘,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踏著石板路,漫步在古鎮園林里,她是以怎麼樣的心情在遊走呢?我陷入了無限的遐想之中……我想她或許滿懷期待的去張望園子的另一個入口的另一雙愛憐的眼神?一聲安撫?一個擁抱?……可能她心愛的人來晚了或者失約了,她只是踱著步子在園中忘我的走著,走著……走走停停,似乎在等待走過陰雲見晴空,潮濕的天氣,潮濕的心情,也掩飾不住她內心的焦灼吧?還是心有所屬?以至於把衣服和鞋都淋濕了她還覺得心是快暢的?……也或許她的心太累了,在這物慾高漲,人心浮動的年代,自己已經麻木於這些人情世故,阿諛奉承,勾心鬥角……為躲避塵世的喧囂,尋這一片世外凈土給自己整理心情的機會?……亦或許她是幸運兒,世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降臨到她身上,她是「開心果」,她開心,她快樂,甚至看著雨中男人為心愛的女人撐起的衣服,看到那愛戀的動作她也會感到愜意溫馨而微笑無語。……再或許裊裊聘婷的女子,帶著對塵世的留戀,珍惜與嚮往,閑步園林,眉宇間凝結著淡淡的憧憬和喜悅,在她的眼裡所有入目的事物都是美好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那種用善意的眼光看待風塵俗世的灑脫和超然,懷著感恩的心包容世界的心胸格局,不也是我們所嚮往的嗎?心有多大,我們的舞台就有多大……或許,或許,那種欲說還休的瞭然,其復雜的內心思緒誰又能說得清呢!我想筆者三十多歲英年早逝,她對塵世是多麼的留戀啊!珍視生命,善待身邊人……作者的寫意會是後者嗎?一篇美文竟讓想像成這樣,是心情好壞所至吧?不免覺得可笑……
文章讀完了,我的心緒還沉浸在煙雨江南的寫意中。人生就是這樣,我們何嘗不是懷著善感之心看待這個世界呢?可付出的多,得到的真會更多嗎?人生是一個磁場,誰不是像在朦朧的煙雨下欣賞剖析自己周圍的心事景物?做人?做事?……現在才明白,原來一篇文章得分用怎麼樣的心情去欣賞,人的內心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啊!渺渺之心,筆無盡憂,開懷一笑,什麼事都能放下,脫得開啦!
㈡ 旗袍與茶文化的美文
旗袍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一部旗袍的發展史,承載了中華近代文明,展現了中國女性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由的渴望。
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確定旗袍為國家禮服之一。
旗袍之溯源
旗袍在歷史上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顧名思義,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然而,有證據證明,旗袍源於一種叫做棗旗袍的袍服,其發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旗人之袍與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因此,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旗袍之發展
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裝不開衩,出現旗袍後,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1934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旗袍也有過燦爛的一瞬。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旗袍被冷落了20年。進入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那個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國外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之審美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經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一種能很好體現女性曲線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中國的服裝,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西方審美觀的完美結合、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徵。
旗袍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台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作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與配飾
油紙傘、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飾,身穿古典旗袍,一手執香扇,一手撐把油紙傘,款款的步伐,雅緻的身影,古典的氣韻,是東方古典美的化身。
旗袍與身材
旗袍線條明快流暢,剪裁貼身得體,面料柔軟,可最大限度地體現女性曲線美。做工考究、面料高檔的旗袍成為女性在正式場合最隆重的選擇。旗袍是集溫柔、典雅、高貴、端莊於一身的服飾,如果不了解其穿著禮儀的話,就會鬧出笑話來。
旗袍是凸顯身材的衣物,但並不是非得標准身材才能穿好,不同的體型有自己的特點,只要注意一些細則,旗袍一樣可以穿得雍容華貴。
脖子粗的人:
應選無領型的旗袍。如果領型開得略深,既可以避免立領妨礙脖子的活動,又可以引長臉型。
脖子細長的人:
旗袍的美很多時候就表現在領上,細長的脖子正好用立領來美化,又顯出領子的美。兩者相得益彰。
身材嬌小的人:
可選開長襟的形式,中間一道豎的線條,給人在視覺上以修長感。
身材略胖的人:
可選上身貼身突出線條,下身略加寬松形似長裙的款式,既有民族的風采,又有西方禮服的風度。
不宜穿旗袍的人:
旗袍不宜當上班服,不宜穿著旗袍上下公交車,或是騎自行車,旗袍的莊重典雅與戶外的嘈雜擁擠氣氛不協調。
旗袍之面料
真絲:適合做婚禮等大場合的禮服式旗袍。
織錦:適合做傳統旗袍。
進口布料:適合做毛領、毛袖、下擺中長的中西結合式旗袍,搭配條披肩便更完美了。
平絨:適合做高高的領子(8厘米左右),不加邊,下身擺剛過膝蓋,配上靴子,非常前衛。
京派與海派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這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於世的歌謠,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當時的服裝界佔有多麼顯要的領先地位。
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而各大百貨公司、絲織和服裝商,也紛紛舉辦時裝展覽和表演,邀請各類明星、名太、名媛穿著新奇的服飾。旗袍正是這些時裝中的一大派別。
30年代旗袍流行的發源地並非在北京,而是在已成為全國時裝中心的上海。其時,歐美服飾的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會流行到上海來,而全國各地又以上海為楷模,竟相跟隨效仿,樂此不疲。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個特點:「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當時愛美女性旗袍穿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領和袖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如西式翻領、荷葉袖、開叉袖、還有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誇張的樣子,但這僅是一些明星和貴婦的社交禮服,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圍巾,或戴上珍珠項鏈,顯得大方而別致。
當時修長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燙發、透明絲襪、高跟皮鞋、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都是最時尚的裝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後來,還出現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從而使旗袍更合體、更實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國服」了。
京派、海派之稱,最早出現於幾十年前的舊中國文壇。海派一詞是當時北京一些進步作家的發明,用以批判上海的某些文人及文風。京派是相對海派而言的。再往後,京派和海派便分別象徵著兩種對立的文化了。京派是傳統的正宗;海派是對傳統的標新,是中西結合的產物。
如果說,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立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的話,那麼,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雖然「京派服裝」的提法並不常見,但這種服裝風格相對於「海派」肯定是存在的。旗袍的京派與海派就各有其鮮明的個性。
京派旗袍不如海派旗袍那樣具有流行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女性除了穿長裙就是穿旗袍,式樣並不豐富,不似海派服裝常翻常新。上海的新款至少四五個月後才會出現在北京,其中特別洋化和大膽的則不會被接受。盡管如此,北京女性的旗袍還是日漸受到海派旗袍的影響,擺線隨之抬高或降低,不過時間上滯後一些罷了。
京派和海派實際上是各有千秋。京派如大家閨秀,海派如摩登女郎;京派是古典,海派就是浪漫。但隨著歷史變遷,具有現代特點的海派逐漸成為主流。海派旗袍的廓形一直流傳至今沒有什麼改變。中國婦女的傳統形象也與之緊密相聯,難以割離了。
旗袍的設計
(南通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提供)
1. 素雅大花,露肩、露背
2. 紅色抹胸,綠色拖地魚尾裙,在接縫處鑲嵌著紅色穗子,更具有動感,撞色相搭配
3. 黑色與黃色地拼接,結合刺綉、亮片
㈢ 高中生美文片段欣賞(摘抄)
片段啊。。。。
既然不要復制粘貼的。。那就把我自己的文頂上吧。。。分別是高一和高三的兩篇 其他的都沒發到網上來
我的高中作文都是能拿50分以上滴 嘿嘿
如果覺得滿意的話就追加分吧~~
江南情 文 / 碧紗洛塵
三月,柳絮飄飛,雨過無聲。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大抵是對江南最貼切的形容了吧。對江南的印象,來源於那些傾斜的青灰色瓦片和點點烏篷。並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來形容,那最自然真切的場景就深深融入了生命里。江南似乎總是跟水有關,所以那橫跨水面的橋,和橋下波光瀲灧的一涌脈脈流水總是讓人流連。黃昏時分,橋下涌動出景泰藍的色澤,映著遠處緩緩下沉的紅日,將波光洇染成大片的純粹清澈的紫,如迷離的夢境。打碎了那夢境,將無數思緒漂浮在深淺起伏的水波里,一隻小船卻悠閑駛來。船頭立著蓑翁,棹著一席文人墨客的嚮往。攬酒醉懷,似乎竹葉青的清淡酒香還在鼻間縈繞,周圍還處處都是人們熱鬧的喧囂,彷彿最是人間煙火,才釀出了這醇醇的水鄉情韻。
腳下踏著的是青石板,濕潤的深沉彷彿在昭示著一年又一年風雨不變的堅持。江南煙雨,淡寂如風,飄渺如塵,落在屋檐上,每一片樹葉上,門前有些坑窪的石板上,也落在人們的心裡。最是下點小雨,便有女子撐了傘行來,穿著粉色帶小花的旗袍,旗袍上盤著一簇梅,添了些許迷茫清幽的味道。雨下得大了,便在魚鱗一樣整齊的屋瓦上擊出一層水霧來,細細密密的,教人看不清。有行人聚在屋檐下拍落身上的水珠,互相之間擠著了,笑一笑,再埋怨埋怨這天氣。不多久,雨過天晴的時候,就又各自離開那一方小小的屋檐,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地上積留的水坑明亮地反射著陽光,在孩子頑皮的一腳過後濺起道道水花,發出耀眼的晶瑩。
江南自是江南。衰草離披的日子裡,她迎來了帶著醉意,官場失意的東坡;東風沉醉的日子裡,放翁牽著瘦馬姍姍而來;殘紅狼藉的日子裡,她又寬厚的包容了窮困潦倒的杜甫……那些淡淡的憂傷在江南情懷中醞釀,西湖邂逅成就的千年一嘆,化蝶雙飛的凄美故事,還有那浣紗溪邊才子佳人的故事,令多少人扼腕。江南的情已經融入這里的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容不得別人去破壞。江南,便是人們的魂,是遠方遊子的歸處,是朴實老人的懷念,也是無數美好而動人的故事。
江南呵江南,恬靜而淡雅,清麗卻帶著一分哀愁。夢中的江南,映出歲月不老的容顏。江南,心底那一方最柔軟的凈土……
————————————————————————-
有一種聲音 文 / 碧紗洛塵
你聽到了么?風,來了。
一、
低低的,輕輕的,像是藍色天鵝絨那溫柔的觸感,風聲在耳邊縈繞起來。它游過湖面,魚兒便調皮地一甩尾,「啪」地擺出一聲脆響;它拂過樹梢,那些輕搖的柳條便都順從的發出細不可聞的碰撞聲;它掠過屋檐,驚了一窩新壘燕巢的燕子,雛燕「唧唧咋咋」的聲音便也加入了這風的小夜曲。它如流水潺潺,活潑而嫻靜地低訴,它如散落一地的珍珠,發出清脆而溫潤的呼告。這風聲如此安然美好,有誰能不在這風中沉醉,為這風聲傾倒?
二、
奔跑著,跳躍著,風聲忽而在大街小巷裡狂奔起來。「叮叮」響個不停的是廊上的風鈴,突然「哇」地哭起來的是被風吹落了帽子的小孩,而那「嗚嗚」的聲音則是風聲最喜歡玩耍的地方發出的。那建築物的結構如此獨特,風兒豈能錯過這個一展歌喉的大好機會?它愈賣力地演奏著,這建築便愈發出叫人無可奈何的聲音起來,原本有些像洞簫的幽怨,忽而卻變作厲鬼哭泣似的哀嚎,直嚇得人心驚膽戰。待到玩得有些累了,風聲便停留在幾棵樹的上端,坐在那兒用腳丫子撥拉著樹的葉片。這頑皮的風呵,竟還不肯罷休,非要樹葉也發出「嘩啦啦」的聲音陪著它一起高唱,唱著古老悠久的童謠。你聽那刻意大喊的嗓門,哪還有一點兒當初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的甜美?
三、
烏雲覆住了城市,城市陷入狂躁前的靜謐。風終於生氣了。它喚來了雷公,「轟隆」的雷聲震動天地時,它也使勁地鼓動著巨大的羽翼,將風聲帶向城市的各個角落。那聲音如餓狼撲羊,震懾山林。夾雜著狂暴的雨聲,那風聲越發凄厲逼人。這一場激昂澎湃的交響樂中,風聲在布滿黑色油彩的上空盤旋,在「吱呀」的舊門板邊游盪,在狂暴的浪潮中翻湧。四處都布滿了這風聲,似乎每一個毛孔都在風的尖嘯中戰栗,每一根神經都在風的怒吼中炸響。它暴躁、激憤,盡情地破壞……而後,風聲漸消,所有的塵埃都緩緩落地,世界重新清明起來。
四、
風。如此多變的風,如此捉摸不定的風,如此讓人又愛又恨的風。它是自然的賜予,蘊藏著生命無限的張力和獨有的矛盾。它無形無質,卻毫不妨礙我們去感知它的存在,它與世上的一切相呼應。它安靜時,與之同在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美好,它煩躁時,與之同在的一切又會隨之發怒。又或許,萬物四時,從來都與風一樣。它們都是自然的子民,都是復雜矛盾的個體,都具有獨特頑強的生命力,正與人類一樣。正是人類所具有的喜怒哀樂,自然所富有的變幻萬端,所有未知的可能和多樣性,成就了這個世界的多彩。復雜即是真實,矛盾即是真實。就像這樣一種聲音,從它那裡,我們聽得到生命的回響。那就是,風聲。
㈣ 形容「穿旗袍」的美的詩句有哪些
1、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出自《文學作品》,作者:月色靜好。
意思:穿著青色衣衫的人,映襯著滿樹的碧綠。寬大飄逸的兩袖,是絕代的優雅美人啊。形容絕代風華,遺世而獨立,不染纖塵。
5、腰瘦襯裙袍,袍裙襯瘦腰。
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
意思:腰身很小的人襯得旗袍很美,反過來,旗袍也稱的腰身很小。因為旗袍尤其能掩蓋掉中國女人腰長、胸部不太豐滿等身材缺陷,更能突出中國女性特有的風情與魅力。
㈤ 穿旗袍的女人最美詩句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文學作品》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文學作品》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文學作品》
柳風中擺,新荷雨中搖。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文學作品》
夢回邂逅,終難 ,忘天下華服 ,不相識,又何妨?——《美篇》
少女子,都夢想著有一襲華美的旗袍,得體地穿在身上,風姿綽約,盡顯妖嬈。就像有一段隨心的愛情一樣,舒適地存在著,亦是一種安然。——《美篇》重生翔
(5)旗袍的美文擴展閱讀:
美篇是一款圖文創作分享應用APP,由南京藍鯨人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產品覆蓋web及移動各端。美篇解決了微博、微信朋友圈只能上傳9張圖片的痛點,為用戶創造了流暢的創作體驗。
美篇在蘋果應用市場社交類排行前十,是千萬用戶發布游記、攝影大片、美文,記錄美食,生活,情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