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滿族有什麼特別的習俗
滿族習俗:
1、新媳婦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飯。長輩在吃飯時,媳婦在旁伺候,否則,就視為不敬不孝,大爺伯父輩不得同侄兒媳婦開玩笑,侄兒媳婦不許在大爺面前露胳膊露腿。
2、滿族有敬老尊上的風尚,青年人見了長者要垂手站立並要和顏悅色地回答長者的問話。有人沖父母狀況,子女必須起立回答,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
3、滿族人酷愛抽煙,家家有煙笸鑼。來客可以不敬茶,但卻不能不敬煙。不僅老人抽,青少年也抽。不僅老婆婆抽,大姑娘小媳婦也抽。
(1)穀子旗袍照相館擴展閱讀:
滿族禁忌:
1、禮儀忌諱
滿族尊老敬上,居家對父母三天請一小安,五天請一大安。滿族人忌害烏鴉、喜鵲、狗,有並於崇鴉、鵲、狗的習俗。不準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服孝中男子不剃發,女不簪花,三年內不穿紅。
2、室內禁忌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
3、人體禁忌
滿族忌諱嬰兒頭未睡成扁形,特別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沒有睡扁,會被視為「丑姑娘」。
㈡ 夏邑縣胡橋鄉到縣明天的發車時間
夏邑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炎炎夏邑
夏邑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和永城、虞城毗鄰。面積1481平方公里,人口111萬。北依隴海,南臨江淮,東接連雲港,西連京九,是京九經濟開發帶的黃金樞紐——商丘的重要組成部分。 夏邑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便有人類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是黃河文化最早發源地。境內有清涼山,三里故堆,崇光寺等歷史遺址,記錄了先民們勞動和創造的豪情。夏代屬虞地,秦置栗縣,漢改為下邑,金改下邑為夏邑,延續至今。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2000年,夏邑縣轄8個鎮、1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033519人,其中:城關鎮 56216人、會亭鎮 46313人、馬頭鎮 39483人、濟陽鎮 34353人、李集鎮 70884人、車站鎮 55672人、楊集鎮 44612人、韓道口鎮 43443人、曹集鄉 42770人、胡橋鄉 41467人、歧河鄉 40619人、郭店鄉 38817人、業廟鄉 49720人、中峰鄉 26490人、羅庄鄉 32483人、桑固鄉 44083人、何營鄉 30587人、王集鄉 35921人、劉店集鄉 31010人、駱集鄉 43896人、太平鄉 52558人、孔庄鄉 48984人、火店鄉 44347人、北鎮鄉 44869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夏邑縣轄8個鎮、16個鄉:
城關鎮
會亭鎮
車站鎮
李集鎮
楊集鎮
馬頭鎮
韓道口鎮
濟陽鎮
北鎮鄉
歧河鄉
火店鄉
中峰鄉
羅庄鄉
孔庄鄉
業廟鄉
何營鄉
駱集鄉
王集鄉
太平鄉
桑堌鄉
曹集鄉
劉店集鄉
胡橋鄉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夏,屬豫州之域-商,今夏邑名栗。西周至春秋,今夏邑為宋國栗邑。戰國,屬楚。秦,在今夏邑地置栗縣,在今縣境東北部置祁鄉縣,皆屬碭郡。西漢,初,除栗縣和祁鄉縣外,又在今夏邑西南部置建平縣。後,栗、祁鄉、建平3縣皆為侯國,屬沛郡。新朝,栗侯國改稱成富。 東漢,栗侯國和祁鄉侯國皆廢。建平侯國屬沛郡。三國,今夏邑地屬魏,南部屬譙郡,北部屬梁國。 西晉,歸屬如魏。東晉,在今夏邑西南置馬頭郡,治建平城(今馬頭),轄蘄、己吾、下邑3縣。南北朝,今夏邑地屬梁郡。北魏孝昌二年(526),下邑縣治移於栗城(今夏邑縣城),栗始名下邑。此後,栗不復存在。北齊,下邑屬馬頭郡,馬頭郡廢,屬亳州。隋,初屬譙郡,開皇十六年(596)置宋州(治今商丘市睢陽區),下邑縣屬之。唐,下邑初屬宋州。宋州易名睢陽郡,下邑屬之;睢陽郡復名宋州,下邑仍屬之。五代,後梁,下邑屬宣武軍(今商丘)。後唐,宣武軍改為歸德軍,下邑仍屬之。宋,歸德軍改為應天府,轄下邑。金,應天府改稱歸德府;下邑屬之。興定五年(1221)本縣改屬永州。金末,改下邑為夏邑。蒙古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永州降為永城縣,夏邑改屬歸德府。元,夏邑並入睢陽,不久復置,仍屬歸德府。 明,清,夏邑均屬歸德府(州)。中華民國,民國2年(1913)2月夏邑屬豫東道。民國3年6月,豫東道改名開封道,夏邑遂屬開封道。民國19年開封道廢,縣隸省。民國22年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商丘)。抗日戰爭時期,夏邑由國民黨、共產黨、日偽3方政府管轄。 (國民黨)夏邑縣政府,治所無定,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夏邑縣抗日民主政府,治所無定,先後屬八路軍蘇魯豫支隊、豫皖蘇邊區聯防委員會、淮北路西專員公署;雪商毫縣抗日民主政府(會亭、馬頭、業廟、濟陽一帶屬之)屬淮北路西專署。日偽夏邑縣政府,治縣城,屬豫東道。 解放戰爭時期,夏邑屬國民黨,共產黨兩方政府管轄。夏邑縣政府,治縣城和劉堤圈,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商丘);夏邑縣人民政府,治所無定,先後屬蘇皖邊區第八行政專署、豫皖蘇區行政委員會、豫皖蘇區第三專署、商丘專員公署。1949年,夏邑縣屬商丘專區。1958年,商丘專區與開封專區合並,夏邑隸屬開封專區。1961年,商丘專區與開封專區分開,夏邑仍屬商丘專區。1996年商丘專區改商丘市,夏邑隸屬商丘市。 編輯本段資源狀況夏邑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且充沛,是國家小麥、棉花生產基地縣。優質山羊板皮、小磅牛皮產量出口居全省前列。 夏邑泡桐、蠶繭、桐木產品、絲織地毯、抽紗、刺綉遠銷東南亞、西歐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夏邑縣工業發達,已形成以紡織、油漆、釀造、皮革、食品、化工、機械、建材等為主的工業體系。夏邑還是全國石棉四大生產基地之一,被譽為華夏石棉第一縣。榮獲國際金獎的「大富豪」系列酒名楊中外。 夏邑是「全國流通體制改革試驗區」和「河南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特別試驗縣」,享受國家和省地賦予的多項優惠政策。 夏邑縣城市建設發展較快,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城市框架已經拉開,城區面積已達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膨脹到近15萬人。城市道路寬闊、花草遍地、綠樹成蔭、城市功能齊全。農機、農資、糧油等2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群已初具規模。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夏邑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十分優越,距京九、隴海鐵路交叉的黃金十字架僅40公里,隴海鐵路、霍連高速公路、310國道、商宿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遍及城鄉。縣城及24個鄉鎮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已與全國並網運行。縣內電力充足,由華東、華中兩大電網同時供電。 公路總里程37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5公里。有省道3條,全長76公里,縣鄉道全長296公里。橋梁73座,1770延米,鄉公路晴雨暢通。664個行政村通汽車。北部有隴海鐵路12公里,縣轄內設有周樓、楊集、2個火車站。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夏邑風光秀麗,環境優美。戰國時期築建的古栗城,周圍擁有3000畝水面的城湖,現經開發已形成集旅遊、休閑、水產、商貿為一體的"天龍湖公園」,縣城服務設施齊全,豪族、孔祖、栗城、天龍等數十家賓館及商業、飲食服務網點遍布城區。 燦爛的孔子祖籍文化,標志著夏邑文明的昨天,一片片火熱的開發區、工貿區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廠展示著夏邑美好的未來。名勝古跡彭雪楓將軍紀念館,在縣城東孔庄鄉八里庄村,蔡樓遺址位於縣東南蔡樓村。
古栗城
天龍湖公園
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夏邑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夏代屬虞地,商代為栗邑,西周屬宋國,秦置栗縣,漢置栗侯國,北魏時稱「下邑」。金末取「華夏之邑」意,改稱「夏邑」,相延至今。夏邑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孔子多次回栗祭祖和考察殷禮,縣城北6公里處建有「孔子還鄉祠」。孔庄鄉八里庄是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將軍殉難地,建有「彭雪楓將軍紀念館」。漢代著名政治家平當,明代軍事家朱廉,清代著名詩人、劇作家、書法家李樹谷,現代著名中醫學家趙錫武,皆誕生於此。 夏邑 孔子老先生的祖籍!
孔子還鄉祠
編輯本段長壽之鄉2008年10月6日,夏邑縣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成為河南省目前唯一獲此稱號的縣,同時成為中國的第八個「長壽之鄉」。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年夏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2.7歲;到2007年底,該縣113.8萬人中,60歲以上人口為148601人,占總人口13%;80歲以上老年人28350人,占總人口比例高達2.5%,超過1.4%的國家評審標准;止於2008年4月底,100歲及以上老人120人,每10萬人中有10.5個百歲老人,超過7/10萬的國家評審標准及聯合國的7.5/10萬的評審標准。據統計,至2008年4月底,該縣金婚夫婦6386對,鑽石婚夫婦871對。韓道口鎮班則啟、班胡氏夫婦年齡分別為103歲和102歲,婚齡達84年。 長壽之鄉的奧秘夏邑縣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冷暖適中。虯龍溝、巴清河、沱河、東沙河等河流橫穿全境,水質優良,生活飲用水達到GB/T5750-2006標准;空氣清新,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26.9%。當地物產豐盛,小麥、玉米、大豆、紅薯、蘋果、食用菌、各類時令蔬菜均是餐桌上常見的食品。 除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外,該縣的高壽老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有長壽遺傳基因。據鹿邑司姓祖譜記載,司姓1—11世先祖(始於南宋)平均年齡達86歲,其中90歲以上3人,百歲以上2人。今年已經100歲的曹集鄉農民郭允千,其家族親屬均長壽,年齡大都在90多歲。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該縣最高年齡者已達114歲。 長壽之鄉的標准2007年,中國老年學學會頒發了「中國長壽之鄉」評比標准和評審辦法,並同時在全國展開評審活動。評比標准規定有3個必達指標和12項考核指標。3個必達指標:1.長壽的代表性。區域現存活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10萬以上。2.長壽的整體性。區域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比全國水平高3歲。3.長壽的持續性。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4%以上。對於12項考核指標,要求其中2/3必須達標。截至目前,全國有8個縣市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編輯本段生活習俗(一)衣著 清末,上層人物男著長衫馬褂,女著緊身旗袍,均為絲綾綢緞。勞動人民平時均著短衣,男著偏襟短衫(俗 稱大襟褂子,後改對襟褂子)。冬季著長衫棉袍,多不扣紐,攔腰束帶,緊身利落。褲子,清末、民國均為大腰褲,折腰後束帶,褲腳肥大,脫穿方便。較好的人家春秋穿無腰套褲,冬天穿全腰棉褲。勞動人民衣料均為當地手工織的染色土布(俗稱上土大布),男尚深藍,女尚淺藍,小孩穿藍底白花的土花布。絲光藍、標准布、府綢之類的機織布(當時統稱洋布),很少有人穿的起。 民國時期,夏邑縣城出現西服、中山裝、學生裝、女短裙,當時認為新穎、時髦;清末的遺老遺少,仍著長衫馬褂以示循古。勞動人民服裝樣式變易不大,只是機織染色布服裝逐漸增多,但仍以土布為主。 建國後,長衫漸廢,制服流行。年輕婦女漸由偏襟改為列寧式翻領對襟上衣,男女漸改穿制服褲(大腰褲漸廢),一般均為機織的藍色或青色布(土布漸廢),色彩、式樣較單一、古樸。1981年後,人民服裝變化巨大,樣式新穎,色彩繽紛,青年男女服裝,城鄉已差異不大。 帽子:清末,男人多戴六瓣瓜皮帽頭子(頂上帶紅疙瘩)。民國時期,氈制禮帽流行,瓜皮帽漸廢。農民冬天多戴棉線帽,俗稱「猴帽」,夏戴草帽、斗笠。建國後,制服帽、工人帽流行,禮帽隨長衫廢除,冬有海軍式的裁絨帽。1981年後,帽子式樣大革新,據1985年商業部門統計,冬季購銷男女冬帽近50餘種。隨著西服的流行,禮帽也在夏邑市場出現。 鞋:清末、民國時期,均穿自空縫制的烏幫白底的布鞋,勞動人民走長路多穿草鞋、棉線鞋,輕便而且代價低廉,冬天穿葦纓毛窩(用茼和葦纓編成)。棉鞋一般窮人穿不起。雨天穿麻窩或稻草窩子(用茼或稻草編織成),不僅防水性差,而且笨重磨腳。雨膠鞋夏邑早已出現,但價格昂貴,城市貧民和鄉下人很少享用。建國後,雨膠鞋漸在鄉間流行。現在,均為半筒膠鞋。各種膠底布鞋,機制布鞋,塑料涼鞋,豬、牛皮鞋,也漸次普及。 襪:清末民初,人民多穿自家縫制的白布襪,穿時褲腳紮上帶子。的漸穿線襪(俗稱洋襪)。農民多給線襪縫上幫底,經久而磨。除冬天外,農民很少穿襪子。1980後,棉線襪漸少,已為各種化纖襪子取代,冬天赤腳的人已很少見。 ( 二)飯食、菜餚 清末、民國時期,人民食用的糧食,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綠豆、豌豆、豇豆、穀子、紅薯等。農民以高梁、紅薯為主食。有的地方習慣吃發面饃或面餅子(用鍋貼或蒸而成)。大米較少,逢年過節方能吃上一頓。 1981年農業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夏邑縣人民擺脫了吃高粱、紅薯、回銷糧的困境。 過去農民一年到頭吃自家腌制的鹹菜(如醬豆、蘿卜干類)和曬的乾菜,逢年過節,才能吃上魚肉。婚喪喜慶,十大碗筵席,或六碟六碗,或八碟八碗筵席。現在夏邑宴席日趨豐盛奢侈。鄉下有提高。近年來,由於養殖業與種植業的發展,豬、牛、羊肉、雞、鴨、魚、蛋、瓜、果、蔬菜,已充斥市場,滿足需求,大大豐富了城鄉人民的物質生活。 (三)住房 千百年來均為土牆草房,即以泥土為牆,高梁秸或蘆葦為芭,苫上茅草或麥秸。農村小康人家有前屋、堂屋、偏屋。很多穿苦人家只有茅屋一二間,一家數代同居一室。為防盜防寒,一般正房後牆均不留窗戶,室內陰暗,夏天萬為悶熱。房屋結構質量較差,數年之後即開始破漏,以後得年年修葺。瓦房只有官衙、公署、廟宇、祠堂和城鄉少數上等人家才有。1981年以後,房屋更新速度較快,夏邑縣城房屋更新更快,一幢幢樓房從平台升起。城郊居民區磚瓦房鱗次櫛比,農村新建的瓦房已經過半。但農村建房大部缺乏合理布局,樣式單一,不光浪費耕地面積,而且設計多不合乎衛生要求。 (四)行 建國前,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夏邑佔主要地位,經濟落後,交通工具原始、笨拙,民國時期,夏邑有黃包車(群眾叫「洋車」),後有商辦汽車,乘坐的多為官紳、富商。勞動人民外出多系步行。運輸大都靠肩挑手推,長途跋涉,飽嘗胼手胝足之苦。 建國後,汽車漸多。1982年以後,自行車基本普及,私人機動車輛日益增多,陸路、客運、貨運均較方便。 編輯本段支柱產業夏邑縣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總面積1470平方公里,總人口110萬。夏邑縣是「全國流通體制改革試驗區」、「河南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縣市之一,又是河南省治安模範縣,具有優越的投資環境。 夏邑縣境內有清涼山、三里固堆、姜仁固、崇光寺等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和商湯禱雨處遺址。戰國時期築就的城湖,擁有3000畝水面,如今已改造成集水產、商業、旅遊於一體的「天龍湖公園」。湖內盛產鯽魚、蒲菜。全縣擁有農機、工業品、農資、糧油等10多個商品批發市場,是豫、魯、蘇、皖結合部重要的物資商品集散地。夏邑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優質蘋果基地縣、秸稈養牛示範縣、瘦肉型豬基地縣、山羊板皮出口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達標縣和省水利建設先進縣。夏邑工業已形成以釀造、油漆、化工、鑄造、電纜、食品、建材、機械、糧棉、木材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夏邑是全國四大石棉生產基地之一,是全國絲織地毯、抽紗刺綉生產出口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打火機生產基地。
崇光寺
商湯禱雨處
編輯本段國民經濟200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0.2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8.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18.6%、20%。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282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5元,同比分別增長10.5%、24%。 農村支柱產業是建設新農村的支撐。夏邑立足本縣資源優勢,以工業化思路培育農村支柱產業,帶動培育了食用菌加工、木材加工、棉花加工、糧食加工、畜產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全縣有果樹、良種、蔬菜、養殖等科研機構15個,科技人員4300多人。幾年來,全縣共組織實施科研計劃項目147項,引進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150多項、創科技成果48項。有各類學校642所,其中中專3所,高級中學7所,初中65所,小學567所,在校學生26.85萬人。全縣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藝表演團體等機構。 全縣有衛生機構33個,衛生技術人員2652人,擁有病床位1925張。夏邑體育工作成績顯著,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 「中國食用菌之鄉」 2007年12月8日~10日,中國食用菌協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在福建古田召開。會上,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夏邑縣為「中國食用菌之鄉」,並舉行了授牌儀式。至此夏邑縣成為全國唯一的縣市級「中國食用菌之鄉」。 從2000年開始,夏邑縣把發展食用菌生產作為富民強縣的「一號工程」來抓,經過8年的發展,目前,全縣建起標准化菇房1.2萬座,種植品種10多個,年產食用菌1.25億公斤,產值近8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夏邑縣先後被河南省農業廳評為「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基地縣」、「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先進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示範基地。 編輯本段對外開放夏邑曾先後成功的舉辦了「孔子祖籍文化學會成立暨學術研討會」、「儒商現象與現代市場經濟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三屆全國落葉果樹研討會」、「中西部縣城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國內會議,並多次在沿海發達地區舉行招商引資會議。近幾年來,引進縣外資金數十億元,一大批外來投資項目在夏邑建成投產。 第四屆孔祖文化節開幕「弘揚孔祖文化、擴大經貿交流、促進合作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孔祖文化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5月15日在孔子的祖籍所在地夏邑縣開幕。夏邑縣是孔子的祖籍所在地,孔子六世祖由夏邑奔山東,孔子曾多次回鄉祭祖、考察殷禮,後人在縣城北六公里處立祠以作紀念,取名「還鄉祠」。 編輯本段同名夏邑縣公元9年,王莽篡政,改下邑縣為「下治縣」,東漢初,復下邑縣,不久改名夏邑縣,屬梁國。魏黃初元年(220)為梁郡治所。晉泰始元年(265年),夏邑縣改回下邑縣,屬梁郡。全國唯一被授予"中國打火機生產基地"稱號7月24
夏邑縣委書記許家林
日,夏邑縣委書記許家林從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手中接過「中國打火機生產基地」的牌子。該縣年生產打火機50億只,產值30億元,利稅2億元。張東立說,這是全國獲此稱號的唯一一個縣。 目前,夏邑縣打火機生產以會亭鎮為中心,輻射帶動郭店鄉、業廟鄉、歧河鄉等多個鄉鎮,形成一個產業集群。全縣擁有打火機生產企業219家,年產值超億元的打火機企業5家。全縣多數打火機生產企業通過了ISO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去年,全縣共生產打火機50億只,產值30億元,利稅2億元。
㈢ 滿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滿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射獵生活的需要,過去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馬蹄袖」袍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旗人」的裝束,便成為「旗袍」(滿語稱「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旗袍的外面還習慣套一件圓領、身長及臍、袖長及肘的短褂。因這種短褂最初是騎射時穿的,既便於騎馬,又能抵禦風寒,故名「馬褂兒」。清初,馬褂兒是八旗士兵「軍裝」,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具有了禮服和常服的性質,其式樣、面料也更加繁多。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為棉、夾和皮數種,為保暖之用。樣式有對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種。
而作為有清一代「時裝」的滿族女式旗袍,則多有發展。當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辛亥革命後,旗袍樣式由肥變瘦;在20世紀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30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並突出曲線美;40年代又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長、短袖之分之外,還分皮、棉、單、夾數種,便於在不同季節穿用。經過不斷改進的旗袍,一般樣式大致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講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領口、袖口和衣邊上綉有各色圖案的花邊。如此既襯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顯得文雅大方。具有東方色彩的旗袍現已成為中國婦女普遍喜愛的中式服裝。
旗袍和「旗頭」、「旗鞋」等搭配起來,就構成了滿族婦女典型的傳統服飾裝束。
「旗頭」指的是一種發式,也稱發冠。類似扇形,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長約30厘米、寬約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上即可。上面還常綉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旗頭」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身體挺直,顯得分外端莊穩重,適應於隆重場合。
「旗鞋」款式獨特,是一種高木底綉花鞋,又稱「高底鞋」、「花盆底鞋」、「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穿這種高底鞋走起路來顯得姿態優美。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
滿族的帽子種類較多,主要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過去,滿族人常戴一種名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稱「帽頭兒」,其形狀上尖下寬,為六瓣縫合而成。底邊鑲一約3厘米寬的小檐,有的甚至無檐,只用一片織金緞包邊。冬春時一般用黑素緞為面,夏秋則多用黑實地紗為面。帽頂綴有一個絲絨結成的疙瘩,黑紅不一,俗稱「算盤結」。帽檐下方的正中釘有一個「標志」,稱「帽正」,有珍珠、瑪瑙的,也有小銀片、玻璃的。相傳這種帽最早始於明代初期。因其為六瓣縫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統一」之意,故盛行起來。滿族入關以後,受中原文化影響,也取其「六合統一」之意,開始戴用此帽,而且頗為流行。現在,在有關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電視、電視劇中,我們仍能經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滿族男人多穿雙脊臉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種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緞布料。鞋前臉,鑲雙道或單道黑皮條。鞋尖前凸上翹,側視如船型。婦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綉花卉圖案,鞋前臉多綉有「雲頭」)外,還有一種「千層底鞋」。「千層底鞋」用多層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為布料,一般不綉花卉等圖案,多在勞動中穿用。
還有一種很有特點的鞋,叫烏拉(靰鞡)鞋,多為滿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豬皮縫制,內絮靰鞡(烏拉)草,既輕便,又暖和,適於冬季狩獵和跑冰。
住行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採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於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台、水缸,灶通西內室火炕,火炕,滿語稱「土瓦」。從堂屋西牆開門為裡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或「蔓枝炕」。滿族尚右,西牆供祖宗牌位。西炕為窄炕,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席,或糊炕紙刷油。炕梢置衣櫃,櫃內裝衣物,櫃上疊置被褥、梳妝用品。夜間長輩居於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寢時,頭朝炕外,腳抵牆,對防寒和呼吸新鮮空氣頗為適宜。牆壁多貼有紙畫。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牆頭砌有圓形煙囪(滿語稱為呼蘭),高出房檐數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南北牆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多「高麗紙」,紙上淋油或鹽水,免得為雨雪淋濕脫落。窗欞及門上亮子窗欞構成各種圖案,美觀牢固。窗戶分上下兩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風。房樑上常懸有悠車,嬰兒放在悠車里。炕上擺有長方形的炕桌,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鋪有氈褥子以待賓客。房欞、椽、棟多有雕花油彩。廂房則設碾房和倉庫(滿語稱哈什)。房外四周環砌圍牆。院內東南豎「索倫桿」,桿上有錫斗,桿下放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後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牆,牆頭飾有雨搭。
過去,城中的富貴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門多為三間屋宇式建築,正房三至五間,東西廂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間,四周圍以磚牆,門房兩側設有石礅,稱為上馬石。有的四合院分為前後兩院。滿族的這些民間居所式樣,大部分保留在東北的滿族聚居區。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傳統建築方式外,絕大部分已建造成更為寬敞明亮的現代式房屋。
為適應山區和林海雪原居住環境,滿族聚居地區的傳統交通工具主要有馬車、爬犁、獨木舟和樺皮船等。爬犁(滿語稱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將兩根樹干用火烤後彎成弓形,上端翹起,貼地部分寬約1米半,上面鋪板或做成箱式,駕以馬、牛,載人載物極為輕便。目前只在較寒冷的北部山區偶爾使用。滿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獨木舟(滿語稱威呼),由粗大原木鑿空而成,可容數人。還有一種樺樹皮船,製作較為麻煩。先做龍骨,里外附上樺樹皮,一人可以扛著行走。相當輕便。現在已經不多見,被現代船隻所取代。
禮儀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滿族人見面或拜見客人,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打千禮、抱見禮、磕頭禮主要為男人所用,其他則用於婦女。打千禮用於晚輩對長輩、下屬對長官,形式為彈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彎,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並問安。抱見禮是平輩之間用,晚輩對長輩也可用,不過晚輩要抱長輩的腰,長輩撫晚輩的背,等等。現在,有些繁瑣的禮節已被簡化。
滿族尊老敬上的傳統更為明顯。晚輩每日早晚要向父、祖問安,途中遇長輩人要讓路,吃飯時長輩先坐先吃。滿族重感情講信義,對賓朋真誠相待,有客人必設宴招待,所允諾之事必全力去做。
滿族傳統的婚姻儀式較為復雜,大致經過通媒、放定、納彩、過箱、迎親、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門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兩家都同意後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贈如意或釵釧諸物為定禮。然後是定婚,即選擇吉日,男方家及其親戚往女家問名,女家設宴款待,男方家長致辭求婚,女方家則推謝再三,男方家堅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後,才算定下婚事。此時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長輩。定婚後要過禮,也是選擇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綢緞、羊、鵝等禮物。男方家還要贈銀兩錢財。此時要議定婚期。進入迎親階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妝,俗稱「過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謝。迎親時,新郎在迎親隊伍的陪伴下趕著彩車迎親,在途中兩車相錯時,新娘的哥哥將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車,俗稱「插車」(由於各地區滿族風俗不同,也有新郎與迎新隊伍直接到新娘家迎親的。還有的地方有"旗俗不親迎"之說)。新娘至新郎家,換車乘轎,花轎落地,新郎要虛射三箭。新娘蒙紅蓋頭下轎,與新郎站在事先擺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後撤天地桌,新娘進入臨時搭的帳篷,謂之坐帳。坐帳時「開臉」,換頭型。坐帳後,新娘跨過馬鞍進洞房,新郎用秤桿揭去蓋頭扔到房檐上。夫妻飲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孫餑餑,眾人鬧洞房。在婚日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後第一天,新娘給夫家親戚裝煙敬茶,拜宗族,認明輩分,謂之分大小。一般在結婚三日之後,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見娘家人並拜祖宗。婚後一個月,新娘回娘家住一個月,謂之住對月。到了這時,婚娶儀禮乃告結束。
這些繁雜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滿族聚居地區已經簡化,並且融合了現代形式。比如插車,演變為男女青年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各自由婚慶隊伍陪伴,從自己的家裡出發,行進至中途相遇時,兩人交換自行車或摩托車,再一同到新郎家。還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變為新人拜雙方父母。雖然有變化,但仍然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滿族的婚姻儀式因居住地區不同而略有變化,並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滿族的育兒習俗比較特殊。生男在門左掛弓箭,生女在門右掛彩色布條,娘家送一個悠車。生兒三天時,親朋送賀禮,俗稱「下奶」。並舉行洗禮,稱「洗三」。滿月時要請客人來「做滿月」,並將弓箭或布條取下掛在「子孫繩」上。百日時,要用從各家要的彩布條編成鎖,稱掛鎖。周歲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讓孩子「抓周」。一般在16歲時,男孩剃發,女孩盤發髻。至今在東北滿族聚居區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滿月」、「抓周」等傳統習俗。
葬俗
滿族的喪葬以土葬、火葬為主,土葬和火葬歷史都很久遠。在滿族入關前以火葬為主,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經常遷移。另外,八旗將士在清初戰死較多,屍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滿族入關後逐漸發生變化,從火葬與土葬並用發展為以土葬為主。喪葬儀式是,死者臨終前穿壽衣,多為長袍、馬褂,為單數。屋內停靈,一般在7日之內。用木板做成靈床,頭西腳東。靈幡用3尺左右的紅布製成,上綴以黑穗,懸掛在院中高桿上。滿族人用的棺具形狀特別,上部隆起,上寬下窄,稱「旗材」。
停靈期內合家舉哀,舉行祭奠。入殮時棺內放金銀等物,貧者用金銀箔元寶代替,口含銅錢或玉器,靈具放在院內靈棚內。出殯多選陰歷單日,抬靈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殯後要感謝幫忙的人並請吃飯。下葬後,每7天到墳上燒一次紙,連燒7次。百日時要燒百日,周年時要燒周年。滿族燒紙是將紙疊成口袋狀,俗稱燒口袋。清明節要上墳,燒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來,滿族的喪葬又改為火葬為主。但祭奠親人的儀式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傳統,如清明節燒口袋、插佛托、燒七、燒百日、燒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滿族禁忌較多。不允許褻瀆神靈和祖宗。比如滿族以西為貴,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許住人和放雜物,不能有各種不敬行為。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許外族人戴狗皮帽子進家。傳說努爾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獸,盡可以打來吃,但是,今後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義犬。"從此愛犬、敬犬便成了滿族的習尚。另外,滿族人不僅不食烏鴉之肉,還有飼喂烏鴉、祭祀烏鴉之俗。
㈣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二例文,有沒有啊 [語文 作文]
不知道你要哪個民族的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過春節的習俗,是很有興味的。 所謂春節,是指中國陰歷正月初一。它預示著新的開始,天地萬物復甦,春天降臨,一年的農事也將著手進行。所以,向來為中國人所重視。後來,公歷推行,國家以公歷的一月一日為
「元旦」,陰歷的「年喜」,只好在名義上退而求其次,改稱「春節」。然而,對春節的慶祝,絲...
廣州民俗節日
廣州是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族風情的南粵名城。廣州近年來在歡度春節、元旦、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春節期間的迎春花市和元宵節,農歷二月的波
羅廟誕會,端午節(期間有盛大的節日慶典——龍舟節),番禺荷花節...
當地特色: 茶館
「坐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因此茶館遍布城鄉各個角落。成都茶館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而且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會領略到一股濃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
虎灶、紫銅壺,還有那堂倌跑堂...
節日
成都燈會正月十五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綉峰,遊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居住
西雙版納的傣族,大多在平壩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為「干欄式」建築竹樓。個人成分族稱居住的樓房為「很」。 傣族對當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為考究。一般都是根據當地的自然風光、環境特點以及
歷史傳說來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語意為「黎明之城」。相傳,那是...
服飾
傣族的傳統服務,男子一般穿無領大襟、對襟小衫,袖窄,下身著長褲,用白布或蘭布包頭。婦女上裝穿淺色緊身緊袖短衫,下裝穿花筒裙。逢年過節或遇喜慶日子,傣族婦女都要綢緞、尼龍、燈蕊絨精製有衣裙,盛裝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時,均喜歡帶上一把小花傘。 傣族婦女很講究發飾。大多挽長發於頭頂,也有的束發垂於腦...
飲食
西雙版納傣族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為主食。副食大多愛吃酸味和水產。傣族還喜歡飲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愛的飲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釀制。 傣族還是喜歡吃竹筒板。竹筒飯的做
法是:用一節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裝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陸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凈泡水後,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尋找終身伴侶,完全是自由戀愛。變戀愛的方式既多而又獨特。如小卜冒(小夥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丟包等戀愛方式,充滿著詩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當月明風清的夜晚,緬桂花發出幽香。這時,「等
待群蜂繞花枝」的戀愛活動就開始了。正錄青春妙齡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後,帶著自己的小紡車,坐在竹樓陽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結婚有了孩子以後,就從家庭里分出來,另蓋房子居住。夫妻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經濟是獨立的,雙方都有自己的財產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對方約束。家庭開支共同協商,子女長大
以後也有自己的獨立經濟,如飼養養豬、雞、種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歸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溫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無姓,一個人一生中有好幾個名字。小孩時有乳名,男童進佛寺當和尚有僧名,還俗後取還俗名,結婚以後有了孩子雙稱「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區分男女性別,男性以「岩」字當頭,如「岩糯」。女
性以「玉」字當頭,「玉罕」。 乳名有以下幾種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順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個兒...
基諾族的婚禮
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居住在景洪縣的基諾山(又稱為攸樂山),約有1萬多人,基諾族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基諾語系漢藏語藏緬族的一種語言,和彝語支相接近。由於沒有文字,基諾族的文學全是口頭文學,大體可以歸為
神話傳說、故事、詩歌三大類。 基諾族在解放前,一直保留著群婚制和對偶婚的殘余。基諾族婚前的社交活動...
喪葬
傣族的喪葬有三種:火葬、水葬、土葬。佛仰、貴族領主死後地火葬;靠瀾滄江一帶的行水葬,其他地方的一般傣族死後行土葬。 按照傣族的風俗,人死後,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親在或子女用溫水洗屍,然後穿上新衣服
。洗臉時,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與活人區別。穿上衣服以後再用白布裹屍,並停放於...
宗教信仰
西雙版納的傣放早期信奉原始宗教多神教,後來隨著佛教的收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據考察,原始宗教雖然被佛教逐漸取代,但原始宗教的傳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據考察,原始宗教雖然被佛教逐漸取代,但原始宗教的
痕跡不定期很突出,並與佛教摻雜在一起。以解說有到解放安裝期的一段時間為例。原始宗教主要有:祭寨神、寨...
基諾族的喪葬習俗
基諾人實行獨木棺土葬,不留墳冢。死者生前的生產、生活用品,作為殉葬品,過去,富者還要埋入一銅羅鍋銀子。 寨子里人一死,鄉親們會幫忙放倒一棵大樹,取其中一段,把中間挖空,將屍體殮進,挖地區1米深,把棺木
放進墓穴,安埋妥當,在墓表搭蓋小草房,或小竹房,內置竹桌,家屬一日供奉米飯3次,連續1至3年。還有守...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實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為主。火葬多數是僧侶和高壽者,此外,一般都採用土葬。布朗族的每個寨子附近,亦有一塊墓地,布朗語稱墓地為「壩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選擇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一.苗族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獲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歷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歷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艷、風格各異、刺綉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鍾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綉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一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干年舉行一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 「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喂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斗。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一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獲的季節里,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里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里,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借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里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桿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游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谷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谷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傳下來。
節日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飯,天剛破曉,人們便帶上新米飯、酒、雞、鴨、魚、肉來到田間,祭過先人之後,宴席開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每人將手中的酒杯舉到下一位的唇邊,老人一聲令下,大家接連歡呼三聲,便互相敬又酒,一飲而盡。頓時田間笑聲回盪,對歌、踩塘、跳蘆笙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開始,直到黃昏。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
四月八的活動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廣為盛行。
舟溪蘆笙節
居住在凱里舟溪一帶的苗族。在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主持蘆笙堂的老人,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紛紛仿效,以娛樂而賀新年,更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 念完後倒出葫蘆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酒數口,各人又飲一大口,吹響了第一支蘆竺曲;這時帶著銀花首飾,穿著艷麗節日盛裝的姑娘和小夥子們隨著悅耳的曲調翩翩起舞。小夥子們向意中人索取花帶,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蘆笙管上。三天過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夥伴。這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仍然背著米酒,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標。此後蘆笙高掛,直到五穀歸倉,農歷「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蘆笙節。第四天是鬧春,青年情侶,自由談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龍舟節
龍舟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節日時期各地不一,從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魚而有威信的「漁頭」商定。屆時,青壯男子都要前往山上採集樹葉作「鬧葯」,到河中鬧魚捕魚,婦女則在家中備辦臘肉、香腸、糯米飯和酒。中午時,全家老少都穿著盛裝,攜帶酒肉到河邊進餐。食畢,男吹蘆笙。女唱山歌,盡興歡樂。到夕陽西下時,才帶著鮮魚回家,另設宴招待親友或以魚饋贈他們。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一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信」(戊)日(根據干支紀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家姑娘,極盡梳妝打扮,穿著如花似錦的衣裙,佩戴琳挪滿目的銀飾物,滿「載」節日禮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鄉親。節日期間,全寨歡騰,鼓樂齊鳴,吹起蘆笙,翩翩起舞,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嗄雅山腳、翁雅河畔,人聲鼎沸。鬥牛、斗雀、跳蘆笙、拔河、打球等比賽場上,喝彩聲此起彼落。鍾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樹林里,溪水邊對山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花山節
花山節,又稱「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場」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日期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歷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節前,幾個苗寨聯合產生花山會的三人領導小組,連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場在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
屆時,披上節日盛裝的「花場」,燈籠高懸,彩旗飛舞。花桿矗立。身穿對襟短衣,頭纏青色長布,腰來大市帶的男子和身著節日盛裝、精心梳妝打扮的婦女,吹著蘆笙、吹吶,敲著銅鼓,載歌載舞,從四面八方雲集會場。蘆笙舞貫穿花會始末,賽歌是花會的主要項目,爬桿比賽最引人矚目。舞獅、武藝競賽、鬥牛、賽馬活動,各地不盡相同或兼而有之。蘆笙舞給人一種輕松活潑之感,衣著鮮艷的姑娘和著小夥子蘆笙的旋律起舞,有的是幾個男子一字排開,邊吹邊舞,姑娘們圍繞蘆笙隊,轉圈而跳;有的是小夥子吹笙在前,姑娘聯臂縱舞於後,或全場數百人隨樂齊舞,歌舞昇平,令人心曠神情。舞獅活動別有情趣,在矗立的花桿頂端懸掛一個豬頭(或一隻雞)、兩瓶美酒,舞獅畢,比賽爬花杯。花杯是用一棵剝皮的松樹製成,又高又滑又細,要想取勝是很困難的,人們常常採用人梯的辦法摘取勝利品。爬花桿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邊吹笙,邊繞桿旋轉起舞。一個鷂於翻身上桿,頭朝下,雙腿交叉緊緊絞住桿子倒掛,吹奏蘆笙,一個鯉魚打挺,身體倒轉一百八十度,循環反復一直攀到桿頂亮相。表演者雙腳夾住花桿倒掛。吹著蘆笙下滑,距地面數尺時,一個筋斗翻下,輕盈自如,賽過體操運動員的技巧,博得全場喝采。婦女的績麻穿針比賽,饒有風趣,比賽搓麻繩、穿針引線的質量、速度。
勤勞、智慧的結晶為她們帶來節日歡樂。花山會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機會,鍾情的姑娘會被小夥子撐開的花傘攏去,互相依偎著,傾訴衷腸。花山會到處洋溢著節目的氣氛,充滿著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
砍火星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干貴州關嶺一帶。節日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根據不同姓氏,節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致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戶,輪流值年,值年負責召集大家商討鄉規和有關大事,然後值年家要備酒殺雞,請大家喝「合心酒」,並把雞頭敬給下一屆值年。循環輪流輪到誰家值年,就在誰家舉行聚議和飲"會心酒"。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節。在農歷三十晚上,家人團聚,不許外人打攪。他們用半掩門放鞭炮以示此時來人不許入內。初一清晨繼續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惡。人們用兩手做欄牛、攔羊狀,嘴裡說:「趕牛,趕羊……」以示六畜興旺,然後吃年飯。初二開始身著盛裝的苗家人走鄉串戶,互相祝賀節日。好客的主人對來賓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著節日的歡樂。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還要舉行「踩花山」、「並牛」等活動。
晾橋節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苗鄉寨頭的傳統節日,也叫「二月二」。相傳寨頭人原住在也霧山,因寨頭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進寨頭。搬家那天,龍也要跟著搬,但石屏河水擋住了龍的去路,於是寨里的構羅(長老)們商議一下,決定架橋把龍接來,因龍象徵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這座橋就修了十二個橋墩。橋修好了起名為「接龍橋」,橋是農歷二月初二造的,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每年這一天寨頭苗家十二房各抬一頭豬,在橋上宰殺。
龍船節
龍船節,有的地方又稱「龍舟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屆時,清水江畔,彩旗飄舞,人如海,歌如潮,幾十隻裝飾一新的青、紅、黃龍舟一字排開,泊在爭相競發的起跑線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旌旗迎風「嘩嘩」作響。每條船上三四十名運動健兒,上著對襟短衣,腰系綉花帶,下穿陰丹士林布褲,頭戴精巧的斗笠,個個精神抖擻,集中待命。德高望重的鼓師和標致英俊的少年擂鼓吶喊,指揮龍舟行進在寬闊的江面上,龍船似離弦飛箭,兩岸的歡呼聲,喝彩聲響徹天空。競賽結束,男女青年隨蘆笙、吹吶、竹笛、芒筒、月琴、木葉等樂曲聲翩翩起舞。跑馬、鬥牛、踩鼓和「遊方」活動相伴舉行,增加了節日濃郁的氣氛。節日里,出嫁的姑媲精滿載雞鴨、棕粑回娘家探望。
姊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地區。每年春天,那裡的苗族婦女要過一次「姊妹節」,吃上一餐「姊妹飯」。節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們便去田裡捉魚,准備「姊妹飯」、不管她們到哪家田裡捕撈,都會受到歡迎。婦女們吃完「姊妹飯」後,便各自帶上事先准備好的彩色糯米飯,到遊方場找小夥子對歌。小夥子想要吃到糯米飯,必須在對歌中取勝。除對歌以外,婦女們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姊妹節」。
爬山節
苗族的爬山節亦稱「爬坡節」,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每年農歷的三月下旬里的「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記日),即農歷三月十九日這天舉行。屆時居住在黔東南凱里地區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爐山上,他們在山上對歌斗雀,歌山人海,熱鬧非凡。青年男女邊唱歌邊沿著曲曲彎彎的山間小路向山頂攀登。一路春風一路歌,苗族的飛歌、情歌、酒歌、古歌灑滿山坡,最先到達山頂的被譽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們的青睞。
相傳香爐山爬山節是紀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補和玉帝小女兒阿別的。玉帝的小女兒阿別嚮往人間的自由生活,順著山頂飛下來,與聰明能幹、忠厚善良的阿補結為夫妻並生有三個女兒。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興之際忽然雞叫頭遍。玉帝規定每天雞叫三遍時為朝拜時,阿別若不能及時趕到,必有大禍臨頭。心急如火的阿別在山頂向天空飛奔時一腳將香爐山頂登垮了六層。香爐山沒了山頂,阿別再無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沒有山頂不能享受人間香火,便罰阿補變為香爐,供燒香之用。為了紀念阿別和阿補的忠貞愛情,苗家人便在阿補變香爐這天過一年一度的爬山節。
殺魚節
居住在貴州省貴定一帶的苗族人民每年農歷三月初九都要過殺魚節。這天,人民起早來到河邊,叉起河裡的鮮魚,在河邊煮著吃,邊吃邊唱山歌,吹蘆堅,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挑蔥會節
是湘西保靖縣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會。傳說很久以前,老鼻子苗寨土官的女兒阿達惹愛上了夯沙的苗家放牛郎岩諾。土官氣得要死,說:「鳳凰鳥哪能與釘釘雀共窩?」岩諾的老人也勸岩諾:「金銀花與地巴菜同不了一個心。」阿達惹被鎖在吊腳樓里,不能出去。岩諾每天黃昏趕牛回家,從夯沙跑到老鼻子寨來看心愛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達惹用歌聲唱道:「翠鳥關在竹籠籠里,掛牽山上花蓬蓬哩。鳥盼花,花盼鳥,清明采青才相逢哩。」「清明采青」是苗族姑娘在清明這天,上山挑葫蔥,求山神保佑。岩諾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忙唱道:「扯下樹的藤子卷在地哩,藤也枯葉也枯好孤凄哩,盼清明,發春雨哩,纏上村兒再莫離哩。」清明這天,兩人各自早出家門,正好走在葫蔥茂密的翁排坡上相遇。他倆忠貞相愛感動了葫蔥仙姑,促成了他們美好姻緣。因此,每年的清明節,苗族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帶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蔥刀,男青年拿著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對歌擇偶。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蔥會」。
祭鼓節
這是苗族的傳統祭祖節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傳說,人類的媽媽「妹榜妹留」是從楓樹的樹心裡生出來的,他們死後還要回到楓樹里去,人死後靈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祖宗的老家在樹心裡,木鼓就是象徵祖宗安息的地方。後來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沿襲到現在祭鼓就是祭祖了。祭鼓是以「韁略」為單位舉行的,一個「韁」是一個始祖傳下來的有血緣關系的親族,他們共同敬奉一個認為祖宗的靈魂住在裡面的木鼓。祭鼓節那天,每家准備一頭水粘牛,也可以幾家准備一頭,或買些牛肉。先放牛角斗,幾百頭牛一起角斗,場面是很壯觀的,然後再宰殺敬供。按習慣,不論是來慶賀的親友,還來看鬥牛的客人、過路的商販,一律留下,不準走,人越多,主人臉上越光彩。
跳花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關嶺地區。這是關嶺地區苗族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節日。據說是為多年不生育的夫婦們舉行的娛樂盛會。現在遠超出這個范圍。節目多在正月舉行,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蘆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對歌,談情說愛,老人圍在篝火旁飲酒暢談。參加者有時上萬人,男女老幼競相赴會。
二.瑤族
1. 瑤族歌舞
盤王節,又稱跳盤王,相傳瑤族祖先盤王的生日就是在農歷十月十六日,每年到這個時候,恰巧也是秋天收獲的時節,為紀念祖先和歡慶豐收,瑤家便於這天會聚一堂,舉行「耍歌堂」活動。節日的前一天,寨中就開始殺豬宰牛,備好雞鴨魚肉,磨豆腐,做糍粑,將釀米酒拿來招待四方來客。
盤王節場地是在大山中的谷底,稱為「歌堂坪」,非常寬敞。慶典當天,從上午開始,瑤族男女老少身著傳統盛裝走出山寨,他們按不同的身份,排成隊伍,匯集到南崗瑤寨的歌堂坪上,耍歌堂開始了。而外來的遊客也駕車前來觀看,山谷中熱鬧異常。
瑤族的耍歌堂進行游神、過九州、祭法真等儀式,同時還敲鑼打鼓、唱山歌、跳長鼓舞、放銃土炮,跳得百里瑤山震動起來。瑤胞們生活於大山之中,土地比別處更為貧瘠,他們的生活環境可謂艱辛,但他們也同樣張揚自己的快樂,從艱難的生活中感受歌舞的歡欣和鼓舞。
與眾多民俗節慶一樣,耍歌堂還是瑤族青年男女開始交往的機會。當青年男女開始對歌時,氣氛就更加熱烈了。在瑤家,男孩子叫阿貴,女孩子叫莎腰妹,對歌的時候也是他們相互表達情意的機會。
歌唱過,舞跳了,熱情的瑤家妹子將邀請外人、來賓一起共舞,到這個時候,來賓們也毫不羞澀,自在地與瑤家人一起舞動起來。
2.瑤族飲食
以玉米、大米、紅薯為主,芋、粟、麥為輔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冬瓜、南瓜、蘿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番茄等。此外,還按季節採摘竹筍、蘑菇、木耳、香菌等作為菜食。瑤族喜歡自製豆腐,特別是湖南瑤族自製的"豆腐圓",鮮嫩可口,是節日必備佳餚。瑤族製作臘肉、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腌制的"鳥酢",是一種著名的風味小吃。糍粑亦是瑤族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節日必備食品。瑤族有喝酒嗜好,不少地方男子飲酒用碗不用杯,特別是節日喜慶,終日痛飲。打油茶是瑤族一種飲食風俗。每天清早起來,燒開水後,架上茶鍋,放入一小撮茶葉加油鹽小炒,待茶葉香味撲鼻,沖上開水煮滾,即製成噴香油茶。每逢客至,主人常以油茶待客,以示敬意。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㈤ 暑假生活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暑假生活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次暑假,討厭的爸爸給我報了兩個補習班和一個舞蹈班。兩個補習班,一個是數學,一個是作文,其實我覺得我寫的作文挺好的。可是爸爸卻覺得我永遠比不上別人的作文。
爸爸先開始對我說的時候,我覺得補習班太多了,不想補作文,可是爸爸騙我說溫梓萱你已經說完了,因為我沒有經過你的允許就已經報完名了。我幫你報了兩個補習班,是在跳舞以後的十天下午就一次性把數學和作文補完,一開始爸爸對我說的時候有點不情願,可是爸爸說那裡是熟人,還可以給自己買吃的的時候,我立刻答應了。
暑假裡,我覺得自己過的挺好的,因為有一次跳舞的時候我一不小心把小拇指弄腫了,我爸爸說不要我去學了,可我還是硬要學,因為去舞蹈學校的路都是爸爸來背我了,而且還可以晚些回去,並且每天有海苔吃,和別人送東西過來給我,可我還是希望腳可以快點,要不然我不是團體練舞蹈,而是另外一個老師一對一來教我跳舞了。
你們暑假生活怎麼樣啊?有我這么多補習班嗎?
轉眼間,暑假就要結束了。今天我就來總結一下我的暑假生活。
剛放假,老爺就生病了,還得動手術,爸爸媽媽都忙著照顧姥爺。看著爸爸媽媽焦急忙碌的樣子,我想:我已經是大孩子了,如果幫不上忙,至少也不能調皮添亂。於是我每天都很自覺地寫作業,心想等姥爺病好了,我的作業也寫的差不多了。可是沒堅持幾天,我就鬆懈了,經常看起電視來就入迷了。有一次,我看電視,玩玩具著迷了,把做作業的事情拋到九霄雲外了。晚上媽媽回家,大發雷霆,罰我寫作業寫到很晚,寫得不認真的全部重寫。這下我可吃著苦頭了,以後可不敢再貪玩過頭了。
每天寫完作業我還會看會兒書、看點電視,有時候和姥爺下象棋,打撲克。爸爸媽媽一有時間就帶我出去玩。假期里我們去了日照、青島、棗庄,每次我都玩得很開心。不僅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課外知識,還品嘗了許多美味的地方小吃,真有點樂不思蜀了!
我的暑假快樂又充實,我盼望著快點開學,和老師同學分享假期里的快樂和見聞。痛痛快快的玩過了,就要認認真真的學習,新學期,我已經做好准備!
今年暑假,我們來到了台州溫嶺石塘洞下村,住在海邊的愛琴海民宿。從民宿出門用不了一分鍾,我們就來到了洞下沙灘。我終於又看見了久違的大海。
大海蔚藍蔚藍的,非常清澈。仔細分辨,能看出深淺不同的藍色。近處是淡藍色的清新,遠處是深藍色的深邃,微風下,她就像一位神秘的蒙著面紗的姑娘。太陽出來了,海面上山、樹、雲的倒影愈發明顯。突然一隻調皮的小鳥,飛進了我的視線,只見它猛地扎進水中,又飛快地離開水面,水面盪開一圈一圈漣漪,就像煙花在空中綻放一樣美麗。
風漸漸大了起來,海面上的浪花像小娃娃們向我跑來,蹦蹦跳跳的活潑極了。有的像啤酒上的氣泡,好像時不時都會噴湧出更多的雪白,有的像白花花的雲朵,變換著不同的形狀。浪花拍打著海岸,時而呢喃細語,時而又引亢高歌,一唱一和中不停地誘惑我向它們奔去。
媽媽終於同意我去海水裡玩了,我迅速脫掉鞋子,興奮的沖進海水裡。哇,像雪碧一樣清涼,像春風一樣溫柔,我正陶醉其中,突然一個浪花打了過來,我的衣服全濕了,臉上也濺滿了水珠。周邊傳來一陣笑聲,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就是大海的魅力呢!
暑假開始了,我因為期末沒有考好,媽媽決定暑假的前一個月哪裡都不帶我去,專門在家裡搞學習做作業,而且每天都要寫一篇作文。我一開始叫苦連天,可是過了幾天這樣的生活後,我發現我竟習慣了,而且還覺得這樣的生活很美好。
我這樣說,有一些人就會問,天天在家裡學習做作業,有什麼好的?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剛考完試的前兩天,成績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媽媽上班去了,沒人管我,我就天天坐在沙發上,不是看手機,就是看電視,以此來消磨時光。可是再好看的東西看久了也會膩。可是放下手機我又沒什麼事可做,因為媽媽去上班了,爺爺又嫌天氣太熱,不願帶我出去玩,所以我覺得時間很難熬,根本不像學習的時候,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現在好了,我每天都過得都很充實,上午做暑假作業,下午在舞蹈班上課,有空閑的時候就把我送到書店裡去看書,晚上在外面散散步,睡覺的時候預習一下五年級的功課,忙碌充實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我天天這樣學習,不是為了一次能吃個胖子,而是每天積少成多,這樣雖然不難,但是必須要細水長流,不能間斷。
加油吧,努力是沒有盡頭的。
20xx年的暑假,也是一個很特殊的假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也不能遠行,平時爸爸媽媽要上班,周末才有時間陪我們,2020.7.24(周五)晚上爸爸下班後帶著表姐表哥來我家了,說明天帶我們去郊縣玩,問什麼地方,爸爸告訴我,有吃有喝有玩的地方,到了就知道了,聽到這個消息高興萬分,因為疫情好久就沒有離開過鄭州市區了,商丘老家都沒回去過。
第二天早早吃過飯,爸爸媽媽帶著我姐姐弟弟表姐表哥就出發了,到地方才知道是同盟古鎮袁家村,就在黃河橋北部,離市區不元,大概40分鍾車程,袁家村古鎮,保持著原有傳統的建築風格,很多莊家我都不認識,媽媽一個品種一個品種的教我認識,原來我們吃的小米是穀子碾壓脫皮後的樣子,只知道小米不知道如果生長,今天我長見識了,還有花生原來是在地下生長,還有爸爸喝的白酒使用高粱發酵後做成的。還有原來麥穗都是在地上晾曬後,用石磙碾壓才出來小麥顆粒,隨後在經過石磨磨成麵粉;等等好多我原來都沒有見過,不知道的今天都知道了,看過莊家後,來到小吃一條街,各種各樣特色小吃,都非常好吃,我們吃了好幾種,隨後又來到游樂設施處,有滑滑梯、獨木橋,手動取水等等,玩的都忘記熱了,衣服都濕透了,因為太熱游樂設施遊玩結束,來到照相館,看到很多人穿著旗袍、古裝照相,我和姐姐我們也照了,最後我弟弟看我們照了,自己找了一身軍裝也給我們一起合影,我弟弟穿著軍裝非常有范、帥氣!因為姐姐下午5點還有課外班上課,我們旅行到此結束,愉快的返回鄭州,爸爸答應我們,以後只要周末沒有課就帶我們鄭州周邊近處轉轉。
夏天很熱。隨著酷暑的來臨,我們期待的'暑假也即將到來。
今天,我一大早就醒了,不習慣不急著去學校的日子。雖然我起得很早,但太陽似乎升得更早,地面有點熱。早飯後我無事可做,所以我去鄰居家玩。沒有人進門,但是桌子上有許多南瓜燈和骷髏。當鄰居出來時,我幾乎被嚇壞了。我趕緊問他,「這些是干什麼用的?」它看起來很可怕!鄰居笑著說:「這些都是為萬聖節准備的。現在它們看起來很糟糕。但是當萬聖節來臨的時候,你可以點亮南瓜燈,掛骷髏頭。這個萬聖節將會有一種氣氛,變得更加有趣。」鄰居叔叔說,繼續忙碌。我很想看看這些道具的左右。鄰居的兒子和我的好朋友看到我來了,很快就叫我和他一起在滑梯上玩,但是我對這些事情非常好奇,所以我勸他說,「我們為什麼不幫你父親做他的工作呢?」我跑過去,看見我叔叔把南瓜燈放進燈泡里,並用一張泡泡紙把完成的南瓜燈包起來。我很快照著做了,像叔叔一樣把它包起來。包好之後,我把它遞給我的叔叔,他檢查了一次,忍不住表揚了我。聽了之後,我變得更有活力了。我叔叔和我,還有我們的好朋友,花了大部分時間包裝這一小堆南瓜燈籠。我叔叔看到我這么認真,獎勵我一個小南瓜燈。他笑著說:「你真是一個勤奮的孩子。謝謝你幫助我。」
我高興地跑回家給媽媽看我的小南瓜。我也知道幫助別人會很開心。雖然今天我沒有玩玩具和滑梯,但我比玩的時候開心多了。
一年一度的暑假生活又到了。今年的暑假生活,我有了新的打算,並且實現了,我非常的開心!
在很早我就聽說了東湖沙灘浴場的風景很美,就如真的海灘一樣。想去但一直卻未能如願。這個暑期生活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了。
在暑假生活里,我象一隻從籠中放出來的小鳥,可以在屬於我自己的空間里自由飛翔,沒有沉重的學習負擔,沒有母親的絮叨,沒有書本的糾纏。
那天,媽媽帶我來到沙灘浴場,站在沙灘上,用小腳丫踩在軟綿綿的沙子上,任由浪花拍打著腳丫,品味浸泡在海水中感受那股別樣風情。捧起一手黃金般的沙子,讓沙子從指縫中流過。讓煩惱隨著沙子都拋到九宵雲外去了。湖面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看到這一切,我在沙灘上興奮地跑了起來。沙灘上的人可真多。有的在打沙灘排球,有的在蓋沙被,還有的在堆城堡……再看遠處的湖面上,人像下餃子一樣。他們一個挨著一個,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打水球,還有的在奮力想遠處的小島游去……我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沙灘的人群中,占據了一塊地盤,堆起了我的夢想城。我先將沙子圍成一堵牆,再用沙子堆成一個圓柱體,最後我用木棍在圓柱體上畫了幾扇窗戶,一座城堡誕生了!這座華麗的房子給白雪公主住再合適不過了。你瞧,這間給公主,那幾間給七個小矮人……多麼快樂的沙灘一游呀!
這就是我今年的暑假生活,它帶給了我無盡的快樂,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段快樂的時光。我很期待明年的暑假生活。
「太好了!」隨著我一聲大叫,我的暑假生活開始了。在這個暑假裡,我可以不用看枯燥的書,丟下書包,盡情地玩耍。在這個暑假裡,我可以很開心,但是,也會有我的酸甜苦。
因為期末考了一個理想的成績,媽媽打賞我,准許去奶奶家玩個痛快!爸爸媽媽提前下班,帶我去了期望已久的奶奶家。
一到奶奶家,爺爺便像以前一樣把我抱住。不管媽媽怎麼說,爺爺都不肯把我放下來,就像抱著十分重要的寶貝似的。許久,他才慢慢地把我放下來,爺爺帶我看了他養的雞和鴨。
第二天,他帶上我,開始一段單車之旅,帶我去了藤橋。回來時,我好像是從另一個國度里回來似的,十分地興奮。
在奶奶家呆了幾天,我就要回家了。我的心裡十分難過。畢竟奶奶把我一手帶大,可我回來只有這么短的時間,心中很是慚愧。回家前,奶奶一直囑咐我叫我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他的期望,我不停地點頭,強忍著眼淚,依依不捨地與奶奶道別,眼淚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雖是暑假,我的生活確是很忙,媽媽給我報的補習班真是多的數不勝數啊!每天早上都要7點起床就是想晚起也不行。
就是因為這么多的補習班,我都沉淪於學習了,日漸消瘦了!膚色也是一天比一天黑,這些補習班真是讓我生不如死呢。
這一個暑假裡,我雖有很多補習班,但日子過得也是豐富多彩。
日歷一頁頁的翻過,不知不覺中我那精彩的暑假生活就已經結束了。
坐下來回想回想,暑假的每一天、每一星期都是過得那麼的充實。總結一下,假期里所做的事情可真是夠多的,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這個精彩的暑假裡,首先我和媽媽去了我期盼已久的地方—深圳。我們坐上了見首不見尾的火車,一到火車上,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奔向我們的床,好像有人跟我搶似的。
我們一坐下,火車就開動了。我往窗外一看,啊!窗外好美啊!有綠油油的草地,五顏六色的花和金燦燦的麥田。當我看得正起勁的時候,廣播卻突然響起「深圳站已到達。」我回過神來,趕緊和媽媽走出了依依不捨的車箱。
一到深圳,我就做了我的暑假計劃,每天完成假期作業後看書就成了我的生活習慣。在書的海洋里我收獲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了很多生字。還提高了我寫作的能力。所以我最愛看書。
我們還去了東部華僑城、冰雪世界等等。
那裡有清澈的湖水、刺激的叢林穿梭和恐怖的地心四千里。使我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我的深圳之旅。
回到長沙後我學了打羽毛球,雖然只是短短十節課,但是我很開心!因為運動健康,我很快樂!
暑假裡我還體驗了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圖書管理員、博物小作家、長沙小達人、祭奠革命先烈等。
豐富多彩的暑假就這么悄悄的走了。真期盼明年的暑假啊!
一說起暑假,同學們心裡就樂開了花,因為暑假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玩。玩些什麼呢?我告訴你吧,暑假裡的玩樣可多了:上網聊天、玩游戲、游泳……反正是要玩什麼就玩什麼。
我的暑假生活雖沒上面說的這么好,但是也不賴。每天除了去補習,那就是玩電腦。你還別說,玩電腦也很有趣,前段時間我就碰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補習回家,我玩起了電腦。剛開機我就進入QQ空間准備玩《Q寵大樂斗》,還沒等到我點應用,我就被一篇日誌吸引了,日誌的題目是《你還手動登了!看看超市大媽怎麼登點開日誌後,我發現日誌非常有趣。其中的引導語寫著「本來我只知道現在手機能照條形碼查價格…原來條形碼還能這樣用,還可以防止QQ被盜,太有創意了!你登QQ的方式OUT了,看看超市裡是怎麼登QQ的!」看完引導語後,我非常好奇。於是我就打開了視頻看了起來,看完視頻,我當時就懵了。想不到這大媽這么有創意,竟然這樣子登QQ。你還不知道吧,大媽是這樣的:她先打開QQ,然後打開一個畫圖文件,接著就用掃碼槍掃一下條形碼,帳號就被復制上去了。然後再掃一下下面的條形碼,密碼就被復制上去了。就這樣,大媽登上了QQ。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又來到了我們學生最喜歡的暑假長假,在這個暑假裡,我們可以盡情地去玩耍,但是在這個暑假裡,我是跟著好多同學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我這么說?因為今個暑假我媽媽幫我報名參加了一個補習社的暑假補習課。
今天就讓我來講述一下我在這個暑假裡參加的暑假補習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開始放暑假的第二天,我的媽媽就帶著我去補習社參加『畫畫』補習課堂,我的媽媽說:「不希望我浪費這個暑假的時間,也是不想輸給別人孩子的起跑線,所以就給我報名參加了畫畫補習班,我知道媽媽對我的期待,所以我也沒有說些什麼,那天我很早就來到了補習社,雖然我到了,卻不是很多人,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慢慢陸陸續續來了很多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學生,可能大家也是不想輸給起跑線的關系,想好好利用這個暑假假期的時間,老師拿著畫畫的工具走進教室給我們上課,我們全部同學跟著老師慢慢學習畫畫,我們學習畫靜態物品,雖然不是很難,但是也吸收了很多知識。
這個暑假補習生活令我整個暑假都非常充實,我感覺非常有意義!
暑假裡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如同五彩繽紛的魚兒,數都數不清。
那天,二姑姥姥和雪兒姐姐約我和姥爺下午去游泳,我十分興奮,到了游泳館,深吸一口氣,聞到了泳池的味道,心想我終於可以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的游泳了!
換了游泳衣,帶上游泳鏡,裝備齊全的我已經准備好下水了。我剛一下來,感覺這里彷彿是一個新世界,剛剛還悶熱的夏天忽然變成了涼爽的秋天,涼快極了!姥爺游到我身邊,說:來快開始吧!我用蛙泳的姿勢遊了起來。腿打開一些,再收。姥爺說。我試了一次感覺還不錯,有進步,繼續。姥爺溫和的說。我又遊了幾次,一次比一次好,不過換氣還是不太好。嗯,已經會一點換氣了,不過我也不會換氣。姥爺說。不換氣怎麼游我問,我把頭露出來游的那不規范!既然你也不會,那我們就學別的吧,比如自由泳,仰泳雪兒姐姐說:我教你好了,來,你先游一遍吧。我遊了大概30米便停了下來。還行吧,不過換氣也太不自然了。雪兒姐姐說,我給你示範一遍。在水底看好。
哎喲!雪兒姐姐沒站穩,嗆了一口水,哈哈!我不厚道的笑了。我笑著說:雪兒姐姐,你也太不小心了。連學生都沒看,你都滑倒了,我先游著,拜拜。不知是因為怕雪兒姐姐追過來還是掌握了技巧,我游的可快了,換氣也挺自然,真的跟魚兒一樣在水中游著。會了!姥爺興奮地喊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接著我又向雪兒姐姐學會了踩水,其實就是蛙泳的豎版,太棒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三個小時過去了,該回家了,多麼快樂的游泳啊!
暑假,夏天,紅。我喜歡夏天的紅,紅色象徵著火熱。陽光下,燦爛的心情彷彿只有紅色可以映襯。
這個季節,火紅、粉紅、橘紅,不同的顏色,相融在一塊布藝上,也為它增添了一份時尚的美感。我喜歡紅色,因為我心裡總有一團火在燃燒。我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也總喜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外向且很容易滿足的我,經常為自己有了一點點小進步而欣喜萬分,會為自己的一個小願望得到了滿足而感激萬分。傷心難過,只是幾分鍾的事。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所有的一切都給我一種暖暖的感覺。對我來說,生活中沒有過不去的坎,所以我每天都很快樂,心情像紅色的火焰始終在歡樂的跳躍著。
在暑假裡,我看了《瘋狂的石頭》。裡面有一段情節深深的映在我的腦海中,至今還記憶猶新。
有一個提著皮箱的人,剛下飛機在路邊等車。突然,一個人沖過來蒙住他的眼睛,問道:「猜猜我是誰?有三次機會,想好後再回答。」被蒙住眼睛的人說:「先生,我想你大概是認錯人了。」「還有兩次機會。」被蒙住眼睛的人想:這個聲音這么的陌生,他肯定認錯人了。被蒙住眼睛的人放下皮箱,與此同時,有一個過來提走皮箱,攔了一輛的士走了。
被蒙住眼睛的人說:「先生,你真的認錯人了,請你把手拿開。」「好的,我放開,你不能偷看。」放開手的那一瞬間,蒙住他眼睛的人不見了。他正要提皮箱,這時才發現皮箱不見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一個很隨意的動作,性質居然是大相徑庭。一個是為了竊取東西,一個是為了保護幼小的心靈。
這使我懂得了:我們的世界並不盡善盡美,正義有時也未必完全理性,邪惡有時也未必不能情有可原。謊言有時會騙人騙己,可謊言,有時也很美麗。
五十五年前的那個暑假,我的姥姥剛9歲,開學就要上三年級了。可是讓姥姥發愁的是三年級要上珠算課,每個學生必須有一個算盤,當時供銷社裡一個算盤要2。89元,那對一個人口眾多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我的姥姥決定納鞋底賺錢,一副鞋底在供銷社能賣0。30元,姥姥信心十足的開始納鞋底。納鞋底首先要搓麻繩,麻繩是要在小腿上搓的,開始姥姥感覺很疼,後來慢慢習慣了。
有了麻繩就可以納鞋底了,為了讓納的鞋底結實耐磨,必須細細密密一行一行地納,每一針都很費勁。先得用錐子扎眼,然後用針把麻線拽過去,上上下下,來來回回,針很滑,經常就把手給扎了。姥姥的那個暑假很少和小夥伴出去玩,一個暑假納了10雙鞋底,賺到3。00元,除了買算盤,剩的錢給弟弟妹妹們買了糖果,讓他們也分享她的高興和甜蜜。姥姥輕描淡寫的講著她的故事,我心裡很感慨,我的暑假生活豐富多彩,每年父母都要帶我出去旅遊,還能和同學一起玩,真是很幸福。
快樂的暑假結束了,這個暑假我去學了畫畫,我還跟爸爸的公司一起去旅遊,啊!對了,我還去學游泳呢!我覺得這個暑假好充實、好快樂。
畫畫教室里,有我的老師、同學和許多材料,每次老師都會教我們不同的主題。有一次要開始畫之前,老師先給大家看影片,裡面有兩只貓在打架,沒想到他們打起架好恐怖哦!老師先畫了兩只貓打架的情形給我們看,接著老師叫我們開始畫畫,我把兩只貓想成很兇猛的老虎,而且把他們的臉畫得很可怕,他們正為了搶食物在公園里打架,而且打得很慘,我一邊畫一邊笑,老師也覺得我畫得很有趣。
暑假的時候,我們全家參加爸爸的公司旅遊,到xx的xxx去玩。xxx的森林區里有好多熊,有一隻熊還一直跟我招招手,要我丟東西給他們吃。我們還去參觀x宮,剛好看到有人要結婚了,新娘穿著彩色的和服,臉上帶著美麗的笑容,我覺得新娘好漂亮呀!xxx那裡還有溫泉,晚上的時候,我們全家人一起去泡溫泉,xx的溫泉是男女分開的,我和媽媽一起泡,爸爸、哥哥和弟弟跟公司的叔叔一起泡。泡溫泉的地方有好多池,有xx池、xx池,還有好多特別的池,我都快記不清了呢!
暑假時,媽媽還讓我去學游泳,到了游泳池,我看到了我的好朋友小x,從一放暑假開始,我們兩個就沒有見過面,現在終於見面了,我們高興的抱在一起。上課時,教練教我憋氣和自由式,但我還不會換氣,我要趕快把換氣學好,這樣我才會變成一個漂亮的美人魚。
我覺得xxx好好玩喲!這個暑假過得很愉快,希望明年可以環游全世界,也能把游泳學好。
㈥ 滿族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滿族人民的節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歷史記念意義。如最具民族傳統的頒金節,中秋節,二月二龍抬頭等。滿族人是特別注重禮節的民族。
頒金節
滿族節日最具民族傳統的是頒金節,即農歷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頒詔廢除女真舊名,定滿族為族名。因此這一天就成了滿族命名紀念日。
春節
舊歷正月初一日,為一年之首,停止勞作,合家同慶。家家門上貼對聯,按旗屬分別掛紅、黃、藍、白不同顏色的彩箋。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餃。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換上機關報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節
每年舊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當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於門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頸腕拴五色絲繩,穿綉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節
又稱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一天,又叫團圓節。入夜後,家家在庭院中沒供桌,供瓜果、月餅,至月到中天,家人團坐拜月賞月。
臘八
臘八為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這天要熬煮臘八粥。主要以黃米、江米、綠豆、紅棗等八種糧食乾果熬煮而成。
其它節日 其它節日還有二月二龍抬頭、清明節、中元節等。
風俗 滿族人的後月的是扁平的,這是滿族人的愛好。尤其是東北一省的滿族人,他們從扁平腦、袋為美。小孩生下來以後,媽媽們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頭,讓孩子仰睡。其實,我們漢族也有這一習慣。
㈦ 找一部電視劇
你所描述的劇情出自魔幻電視劇(魔幻手機)!講述的是手機機器人傻妞陸小千孫悟空豬八戒最終打敗牛魔王並制止他破壞地球的故事!
㈧ 查歇後語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里外瞎子進煙館——摩登。(摸燈)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一塊硬骨頭---不好啃
一碗水潑在地上---難收拾
一腳踩在橋眼裡---上下兩難
人心隔肚樹隔皮---難相識
大海里撈針---不知從何下手
才學理發就碰上個大鬍子---難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老賣老
泥牛掉在河裡---架子不倒
空棺材出殯---木(目)中無人
駝子翻筋頭---兩頭翹
參天大樹---高不可攀
城門樓節節高
【歇後語—決心類】
三十年守寡---老等著
不見棺材不下淚,不到黃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木匠的斧頭---方頭扁嘴鐵心腸
見了棺材不落淚---硬心腸人
過江燒船---斷了後路
過河拆橋---不留後路
吃了秤砣---鐵了心腸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肚臍上面巴膏葯---貼(鐵)了心
項習攻秦---破釜沉舟
螞蟻啃骨頭---慢慢來
螞蟻搬泰山---下了狠心
胸前掛擂椒槌---杵了心
鐵棒磨成針---全靠功夫深
麻油蘇豆腐---下了大本錢
綢子揩屁股---不惜代價
韓信打趙國---背水一戰
隔牆撂肝腸---死心塌地
舅老爺請春客---奉陪到底
鯉魚吞秤柁---鐵了心
【歇後語—空虛類】
一雙皮手套---十指尖尖肚裡空
一顆心懸在半天里---上不了天,落不了地
三條腿的長凳---不穩
大肚子不養孩子---盡背虛名
飛機打飛機---空對空
飛機上吊螃蟹---沒處落腳
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雲端里跑馬---腳底空
水上浮萍---沒生根處
牛皮鼓---聲大腹空
半天雲里掛帳子---落不得腳
半空里翻跟頭---不著實地
正月的蘿卜---空了心
四金剛騰雲---懸空八隻腳
架上的絲瓜---越老越空
朽木搭樓房---不穩
沙灘上起樓房---不穩
床上起塔---底子空虛
豆腐墊腳---做浮事
紙元寶---內里空
紙糊的人物---全身皆空
九兩線織匹布---想的稀奇
韭菜打湯---滿鍋漂
修手錶的借火鉗---夾(架)子大了無用
高梁稈做眼鏡---空架子
站在竹筒上---空虛
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
牆頭上栽蔥---扎不了根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睡鞋---底軟
【歇後語—苦悶類】
小豆子拌干飯---悶起來了
半夜翻箱子---想不開
打掉了牙往肚裡吞---有苦現不出
老太太吃粘糕---悶口了
老婆婆的腳 趾頭---窩囊一輩子
飯甑里蒸黃連---苦悶
岩縫里的筍子---憋出來的
金針落海---無出頭之日
黑燈籠里點蠟燭---有火發不出
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單
【歇後語—浪費類】
八十歲婆婆拜堂---空費一對蠟燭
牆嘴上抹石灰---白刷(說)白畫(話)
挑著棉花過刺林---走一步掛一點
城隍老爺戴孝---白袍(跑)
拿著豆腐去墊台腳---不頂事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配就的
土地喊城隍---神呼(乎)其神
六月里吃蘿卜---圖新鮮
六月烤火籠---在奇不在暖
開園菜---新鮮
見駱駝說馬腫---少見多怪
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巧他爹打巧他哥---巧上加巧
冬水田裡種麥子---怪栽(哉)
劉老老進大觀園---看的出神
過濾了的空氣---新鮮
和尚不吃豆腐---怪齋(哉)
城隍菩薩的馬---不見騎(奇)
做賊的遇見截路的---趕巧了
葫蘆藤上結南瓜---沒見過的事
黑老鴉白脖子---新鮮樣
臘肉打湯---圖新鮮
大姑娘的荷包--- 花樣多
瞎子尋了個沒眼的---趕巧了
【歇後語—起作用類】
土地爺坐銅棍---錢可通神
水缸里養魚---保活不保長
中葯鋪里的甘草---用途廣
烏龜抬轎子---硬扛
打針拔火罐---當面見效
冬天火爐夏天扇---人人用得上
過河的卒子---當小車
吃豬血屙黑屎---馬上見效
當了將軍---就得傳令
沒有翅膀的鳥---不能高飛
玩具店的槍炮---中看不中用
順風耳---聽得遠
順風吹火---用力不多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
腦袋上長瘤子---額外負擔
銀樣槍頭---中看不中用
裁縫師傅手忙---穿針引線
短桿子秤---起(啟)發得快
塘里無魚---蝦子貴
鋸子鋸掉爛木頭---摧枯拉朽
【歇後語—謙虛謹慎類】
孔夫子搬家---遷書(謙虛)
手拿雞蛋走路---特別小心
司馬誇諸葛---甘拜下風
廟里的菩薩---從來不出門(名)
拉馬不騎---過牽(謙)了
拽著鬍子過河---牽須(謙虛)過渡(度)
鬍子上套索子---自牽(謙)
獨眼龍看書---側目而視
麻子照鏡子---自我觀點
【歇後語—親密類】
千里寄鵝毛---禮輕情意重
水裡的螞蟥---粘上便難脫
水桶上安鐵箍---難分難解
劉備對諸葛---無話不說
吃稀飯泡米湯---清(親)上加清(親)
兩個啞子親嘴---好的沒話說了
油鹽罐 子---形影不離
穿了一條連襠褲---錯,錯在一起;好,好在一起
酒店裡尋宿處---簍(摟)上睡
荷花結子---心連心
壁上掛的春牛---犁(離)不得
【歇後語—勤勞儉朴類】
門背後的掃帚---專揀臟事做
開山平地---積少成多
烏龜變黃鱔---解甲歸田
抹桌子的布---專揀臟事做
挑水帶洗菜---兩得其便
要飯的借算盤---窮有窮打算
啞巴講話---靠手做
螞蟻的腿---勤快
種姜養羊---本少利長
拳不離口,曲不離口---練出來的
鐵匠的工具---自已打的
黃牛婆拉耙---盡力來
常用的鐵具---不生銹
勤勞的蜜蜂---閑不著
勞勞碌碌的蜜蜂---甜頭給了別人
瞎子打草鞋---摸也摸熟了
瞎子走路---不分日夜
瞎子彈琴---手熟
撿來的麥子打燒餅賣---沒本凈利
【歇後語—清楚明白類】
一雷天下響---處處皆知
十字街口告示---眾所周知
大年三十吃肉---還用你說
小蔥拌豆腐--- 一青(清)二白
心裡開個窗戶---明白了
天明下雪---明白
水晶棺材---透明
手心裡的虱子---明擺著的事
石灰窯里裝電燈---更加明白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電燈照雪---明明白白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豆腐炒韭菜---一青(清)二白
豆腐煮豬血---黑白分明
蒼蠅落在飯碗里---黑白分明
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淺碟子裝水---一眼看到底
單眼看老婆---一目瞭然
畫匠不給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塊地里的泥
周文王請姜太公---盡找明白人
濁水裡放明礬---看得見底
玻璃菩薩---明神
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
螢火蟲的屁股---亮通通的
蜈蚣吃螢火蟲---心裡明白
【歇後語—清閑類】
三月鴨蛋---凈咸(閑)
三條泥鰍夾兩條給貓吃---圖耳邊清靜
大頭魚剁了腦殼---咸身子
大河裡洗煤炭---閑得沒事干
六月間的廟堂---鴉雀無聲
孔夫子的徒弟---賢(閑)人
陰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
喝鹽開水聊天---凈講咸(閑)話
鹽店裡的老闆---咸(閑)人
鹽壇子里裝個鱉---咸圓(閑員)
【歇後語—熱鬧類】
田雞婆過壠---好熱鬧
戲台下開鋪---圖熱鬧
戲台上看火---熱火加熱火
金鋼鑽包餃子---熱鬧得鑽心
燒開了的水---沸騰起來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熱鬧
隔岸觀火---看熱鬧
粥鋪里買賣---熱鬧一早晨
喝米湯猜拳---圖熱鬧
端午節的黃魚---在盛市上
【歇後語—熱情大方類】
六月里穿毛衣---熱心
六月天吹南風---熱對熱
田裡的甘蔗---一副甜心腸
包被子面洗臉---大方
灶上的蒸籠---熱氣可高呢
洋人打屁---客氣
喝多了滾開水---熱心
【歇後語—人稱類】
三十年開花,四十年結果---老果果(哥哥)
小車子不抹油---干耳(兒)子
小蟈蟈---大肚子
木棍釘在牆上---大小算個橛(爵)
冬瓜上霜---白鬍子老漢
荒坡上的棗子---小核(孩)
園外竹筍---外生(甥)
刺芭林的斑鳩---咕咕(姑姑)
涼水和面---就就(舅舅)
袖裡點燈---小夥子
豬蹄子不放鹽---淡腳(旦角)
【歇後語—任人擺布類】
二姑娘拜年---只有你的席坐,沒有你的話說
大路邊上的驢---誰愛騎誰騎
大路邊上的電桿---靠邊站
上了套子的猴子---由人玩耍
上的豬---捆起來了
木偶戲子的腦殼---隨擺
木偶表演---任人擺布
手板心的小---要你活就活,要你死就死
牛拉磨子---上了圈套
龍燈的腦殼---任人擺布
田坎上種黃豆---靠邊站
老牛死了---任剝
吊桶在你井裡---由你做主
舌頭無根---隨人轉
燈草拐杖---做不得主
雞毛遭風吹---身不由主
低個子看戲---隨上人家說
洗臉手巾---老是提著
染匠下河---擺布
櫥窗里的東西---任人擺布
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
砧板上的魚---任人解剖
耕田的牛---被人牽著鼻子走
鐵路上的車站---靠邊站
騎在老虎身上---身不由已
棕樹的一生---任人千刀萬剜
新媳婦下花轎---任人擺布
端別人的碗---服別人的管
榨油房的尖---專門挨打
嫩牛拖犁耙---不打不跑
磨道的驢---聽喝的貨
癩蛤蟆作墊腳岩---任爬
毽子---凈在人腳上踢著玩
歇後語—認真負責類
一根頭發分八瓣---細得很
二兩棉花一張弓---細彈(談)
丁是丁,卯是卯---辦事認真
七姐逢嫦娥---仙(現)對仙(現)
三塊銅板擺兩處---一是一,二是二
三根毛搓繩子---好細
大脖子的人穿衣服---一套一套的來
大店裡賣缽子---一套一套的來
天上選縣長---管得寬
火鏟當鑼打---小事大辦
打燈籠做事---照辦
撲在床上數螞蟻---從床(長)計蟻(議)
世界地圖吞在肚裡---胸懷全球
江邊洗蘿卜---一個個來
雞毛當令箭---輕事重報
劉備請諸葛---三顧茅廬
老母雞生蛋---盡力量
竹板弓---一個勁
吃多了腌魚---凈(盡)管咸(閑)事
抓著荷葉摸藕---追根到底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泥水匠無灰---磚(專)等
狗捉老鼠---好管閑事
穿釘鞋走泥路---把穩做事
悶心人做事---使暗勁
要甜的拿糖碗,要酸的拿醋碗---一行是一行
諸葛亮當軍師---名符其實
鴨子鳧水---暗中使勁
鐵路上的警察---各管一段
麻雀開會---細商量
湖廣總督---管兩省
裁縫師傅戴眼鏡---認針(真)
瞎子跟繩走---摸索
瘸子擔水---一步步來
籬笆爬竹竿---一節一節來
歇後語—容易類
牛角上掛把草---捎帶不費力
火燒燈草---一點就燃
沙土地里的蘿卜---一帶就來
床頭上拾錢---不用彎腰
兩個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壓不著
禿子當和尚---不費手續
賣肉的切豆腐---不在話下
駝子作揖---起手不難
和尚頭的虱子---好捉
葯店裡的甘草---一抓就到
順水推舟---不費力
起重機吊雞毛---不費吹灰之力
蚯蚓吃土---開口就是
衙門的錢,下水的船---來得容易
鼻涕往嘴裡滴---順勢
磨房裡的將軍柱---總歸碰得著
歇後語—少慢差費類
一個巴掌拍不響---孤掌難鳴
一個跳蚤頂不起一床被蓋---獨力難撐
一上一得一---獨子一個
一隻筷子吃面---獨挑眼
一分錢買十一個---分文不值
一塊濕柴---再點火也燒不起來
一碗米打粑粑---能有幾個
一腳盆田螺---沒有一個腦殼
一籃雞蛋滾下坡---沒有一個好的
三十夜熬稀粥---不是過年的樣子
三人兩根鬍子---稀少
大頭貓作揖---老虎拜
飛機上釣魚---差遠了
小爐匠的家私---破銅爛鐵
山上的蘑菇---獨根
六月天的雨---有回數
天官的衣服---麻布里子
書生趕牛---慢慢來
水道口貼對聯---門頭不高
牛踩爛泥路---越踩越糟糕
閃電神流鼻涕---越大越邋遢
打魚的網---百孔千瘡
出了題就交卷---早稿(糟糕)
冬瓜里生蛆---肚裡爛出
講話沒人聽,說話沒人信---光桿司令
老牛拉破車---慢騰騰的
老狼做生意---沒有好貨
老婆婆喝豆槳---好吸(稀)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經材料
吃過晚飯趕路---越走越黑
沙灘上豎屋---基礎太差
冷水泡茶---慢慢來
沒有導火索的手榴彈---一塊廢鐵
豆腐店裡的東西---不堪一擊
豆腐渣上船---不是好貨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聞
紙補褲襠---越補越爛
泥人經不起雨打---本質太差
茅廁板作祖牌---不是正經材料
臨陣磨槍---不快不光
草帽端水---零落又滴達
砍柴賣,買柴燒---盡做倒功
耗子尾巴上生癤子---出血(息)也不多
麻布上綉花---底子太差
麻柳樹解板子---不是正經材料
蚯蚓變蛟---縱變不高
裁縫帥傅包腳布---不是正經材料
蝸牛賽跑---慢慢來
牆上的日歷---一天比一天少
籮框里選瓜---越選越差
懶婆娘接生---慢慢來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
鰱魚的鬍子---沒幾根
霜打的麻葉---蔫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