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人生至美張愛玲,張愛玲對美的追求超乎你的想像
在張愛玲生前死後幾十年當中,不是沒有有影響力的女作家出現,亦舒李碧華黃碧雲西西···各有千秋,也各自被人沉迷贊頌了好幾遍。然而她們無一不是愛玲小姐的信徒。
男人裡面,黃偉文林夕這兩位張愛玲死忠粉,不知道借著愛玲小姐的靈感寫出了多少港樂經典。
這么多寫張愛玲的人當中,當代寫娛樂最有一套的黃佟佟黃小姐對張愛玲的稱呼最為准確,她稱呼她愛玲小姐。
有身份有態度充滿傲氣,看人看事用睥睨,屋子裡長時間開著唱機,就算旗袍上爬滿虱子也是誘人款式,要愛要很去哭去笑,寫愛情的時候順便科普下什麼叫絕世衣品和絕頂的聰明。
永遠體體面面,以享受的姿態直面現實帶來的所有真相,·勇敢且通透。
成全林夕變《怨男》,黃偉文誓死送上《小團圓》。
她們愛她,傾慕她,甚至迷信她所表達出來的一切:講究到自成一套的衣食住行,她的挑剔與閑情,精緻與怨毒,傳統與新潮的沖擊與矛盾,還有那和痛與生存息息相關的愛恨,我們的愛玲小姐連諷刺都顯得風趣和動聽。
從不削於寫童話致幻,只用一支筆把現實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小馬哥那什麼讀了《色戒》說張愛玲純情到要人別做小三,不管是不是張迷,只要是個有腦的成年人誰聽得下去。她以為張愛玲是寫《新聞聯播》的。
她表面上寫的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風花雪月,可往細了看,全是那半分假不得的孤獨和人性,逼得如不寒而慄,卻又暗自拍案,最後驚嘆於愛玲小姐從不說假話。
姐夫強暴小姨子,姐姐在旁邊做幫凶:同閨蜜的爸爸苟且,也不足為奇:抗日學生愛上漢奸,千奇百怪中盡是款款深情。
無處不人性,將孤獨和慾望的如狼似虎寫到盡。
她最出挑的紅玫瑰與白玫瑰論斷(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兩朵玫瑰,取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取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講人性的反復,慾望的可怕一筆帶出。
愛情之美全靠七情六慾的支撐才可綻放煙花一瞬的美麗,遺憾的是,每個人的美麗保鮮期很短,所以,愛情不可能在一個人身上發生,枉自用一生一世給愛情蓋章,都是在沒遇到更吸引人的對象之前的一時興起。
人性與慾望,愛情與現實,如同白玫瑰與紅玫瑰處處爭奇斗艷生生不息,這是人活著的至美之處同時也是最易受傷的節點,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無人可倖免。
都是寫愛情故事,為什麼愛玲小姐和單純的鴛鴦蝴蝶派那些不同呢?看過瓊瑤奶奶作品的都知道,標準的鴛鴦蝴蝶派一要死去活來,二要哭天搶地假裝轟轟烈烈。
而愛玲小姐的文字永遠冰冷徹骨,視角冷靜,從未有過過激的情緒煽動,回顧她那些經典《傾城之戀》《色戒》《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從來都是一鏡到底,娓娓道來,真情深情薄情一線牽,結尾不一定是好的,但讀者永遠能記得她所理解的愛情里最動人的那「一點真心」和貨真價實的一生一世。
《傾城之戀》里的范柳原和白流蘇,從前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都好,無論是落魄貴族還是失勢小姐,在張愛玲的筆下相逢,以戰火紛飛的末世做布景,配上十里洋場和摩登香港為襯底,華麗如常。
男主女主衣著講究,生活在舞會美酒華衣美服中間打轉,可翻來覆去兜兜轉轉,當他們站在那快被戰亂侵蝕的古早教堂前一同相望那一刻,兩個人的孤獨感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宿命感被一秒點燃,那時候,白流蘇和范柳原是一對乞丐也好,什麼樣的人都好,那一秒他們的愛與暖是真的。
千載難逢,萬中無一,非刻意安排,只是被命運選中,於是,白流蘇說的那句,只覺得那一霎那就是一世一生尤為銘心刻骨。
振保和嬌蕊暗地裡的天雷勾地火,和世鈞曼楨共同度過的那場落雪都是真的,極短極美而後便是永遠回不去的十年和無數個躲不開的禽獸祝弘才。
她編織的這件名為愛情的旗袍,沒有這些煩人的虱子便稱不出華麗感覺少了驚世的高級美。
愛情誠可貴,享樂價更高。
張愛玲之所以當得起愛玲小姐這個稱號,她和她筆下的女人們一樣,無論處境好壞,仍然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范柳原和白流蘇縱使淪落,去到香港亦要住最有格調的半島酒店,慢慢品味印度菜;《小團圓》中每次出境的旗袍都如花似錦,尤其是那如夢的藍最為醒目:《第一爐香》中初到香港的葛微龍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化個妝,穿最漂亮的衣服,玩轉舞會。
連主角們佩戴的飾品通通有理有據,翡翠珍珠鑽石各為其主,在她們的指間,耳垂,項上,閃閃發光。
當然她自己的衣品也是高得驚人,她對美物的觸覺很是出色。
酷愛艷色花紋高級定製的旗袍,「粉紅底子的洋紗襖褲上飛著藍蝴蝶」,「桃紅色的軟緞旗袍,外罩古青銅背心,緞子綉花鞋」…再窮都不會買二手衣物,生長在最摩登open的十里洋場,在繽紛靚麗玩法最多的香港清水灣長大。
要麼素凈極簡,要麼跋扈出位。一九五六年,她給朋友寫信,指明讓她幫自己買一件「白地黑花緞子襖料,滾三道黑白邊,盤黑白大花紐」,如果說這個描述還看不出什麼,接下來這句,更能感受這件衣服的風格:「如果沒有你那件那麼好的,就買淡灰本色花邊的,或灰白色的,同色滾花邊紐,黑軟緞里子……」
做得旗袍專家,喜歡的衣服自己將款式畫出來並向做衣服的對象仔細講解。
極端如她,精緻行文,講究做人。
如《太太萬歲》里她寫的那般聰慧風趣,又像《金鎖記》里的曾七巧刁鑽偏執。不是每個故事都受人歡迎,人生從開不算圓滿,硬凈與風情同在,她才是博得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愛玲小姐。
最重要是教會我們,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
2. 張愛玲的 更衣記 鑒賞
《更衣記》可以說是一篇描寫從清朝建國到「五四時期」中國女性服裝演變的歷史,也可以說是借用服裝的歷史來反映社會發展進程帶給中國社會的變化。
張愛玲通過用女性服裝的變化,著重描繪了中國女性隨著社會變革身上所發生的變化,「在滿清三百年的統治下,女人竟沒有什麼時裝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著同樣的衣服而不覺得厭煩」。文中的這兩句話既說明了清朝時期女性服裝的大致情況,另一方面又通過服裝說明了,清朝女性被封建禮教壓抑、束縛,沒有自由,沒有權利,甚至連選擇自己衣裳的權利也被剝奪了,我們知道愛美可以說是女人的天性,但殘酷的封建專制制度,只讓女人穿單一、單調的衣服,把衣裳當做只是女人的遮蔽之物,不能作為展示女性身體曲線美之物,就從我們生活中這一件基本的生活物品,也就剖析和揭露了專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磨滅天性與磨滅人性的本質。女性被當做是男人的附屬品,人格與尊嚴不被人尊重,就算是穿一件稍微漏一點雪白肌膚的衣裳,也能被認定為是傷風敗俗。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就連女性與生俱來的美感也摧毀了,不免讓人感到它「吃人」本質的可怕。
隨之清王朝的滅亡,封建制度開始瓦解,西方民主與自由的思想傳到中國,開始深入到人們的文化血液中,女性的服裝也從專制的單一化朝著多樣化發展,各式各樣的衣裳開始出現在市場中,而這時的女性也逐漸的願意展現自己的身體美和曲線美,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由專制走向民主,更加的願意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有了自身的想法和思維,而這些在高度統一化的封建社會,女性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權利的。
在民國期間,旗袍在中國女性中流行起來,張愛玲認為旗袍的流行是中國女性追求男女平等之權的產物,女人們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熏陶,醉心於追求平等的社會地位,可是依然封建專制的中國無法實現女人們的願望,所以女人的就選擇穿上缺乏女性美的旗袍,恨不得將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因此初興旗袍是嚴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隨著旗袍的流行,做旗袍的裁縫師傅們一定是改良了旗袍,增添了許多展現中國女性身體之美的元素,不然怎麼張愛玲筆下身著旗袍的女性總讓我感覺具有獨特的東方之美呢?身著華麗旗袍的白流蘇既散發著一股恬靜之美,又凸顯出了她身體的曲線之美。既有奔放之感但又不失恬靜,可以說旗袍最大限度的顯露了東方女性之美。
張愛玲利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再融合了她精緻而細膩的語言,文章冷峻讓人回味,展現了她天才般的寫作能力和獨特的個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