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踐踏抗日旗袍

踐踏抗日旗袍

發布時間:2023-09-04 20:53:05

1. 日本司令專挑旗袍女特工是什麼電視劇

日本司令專挑旗袍女特工是電視劇《勇者》。

《勇者》是由李建峰執導,趙錦燾、殷飛、荊浩、魏春光、梁又琳領銜主演的抗戰劇。

該劇講述了獵戶出身的蕭長佑,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配合下,最終成功消滅代號「三十三」的日本部隊的故事。

該劇於2017年6月20日上海電視劇頻道首播。

劇情簡評:

電視劇《勇者》重現了 上個世紀 國共雙方 精誠合作 消滅 日本「三十三部隊」的故事。不同於以往的諜戰劇,《勇者》既有「諜戰基因」,也有「年代傳奇特色」。

該劇總製片人侯傳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勇者》最大特色是讓觀眾有代入感,不像燒腦劇那樣讓觀眾去猜誰是好人誰是間諜,而是一開始就向觀眾交代了角色定位,但劇中的演員不知道,這樣可以讓觀眾被劇情帶著走,為劇中主角擔憂,干著急,就像電視劇《潛伏》那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勇者

2. 日本女人穿旗袍對戰中國特工最後怎麼死的

被擊殺。《狐影》電視劇由王利世悔興執導,劇中日本女特散櫻務穿旗袍逛街,被特工識破,當場被擊殺,日本女人穿沖返叢旗袍對戰中國特工最後被擊殺。《狐影》是西安夢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抗日諜戰劇,由王利興執導,李卓霖、王梓桐主演。

3. 旗袍的歷史發展

旗袍的歷史發展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麼,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掌握知識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旗袍的歷史發展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旗袍的歷史發展

旗袍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居住在關外的滿族人。這種「旗袍」上下連屬,圓領,前後襟寬大,衣衩較長,袖子緊窄,男女都可穿著,只是婦女的「旗袍」在一些細節處有刺綉裝飾.旗袍成為宮廷服飾後,在裝飾和配飾上也日趨精細與繁復。而直到1929年,政府公布將旗袍正式定為國服。

歷史淵源

旗袍的演變歷史在民族、觀念、習俗、風尚的交織下,充盈著文化碰撞與交融過程中的張力。

旗袍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居住在關外的滿族人。這種「旗袍」上下連屬,圓領,前後襟寬大,衣衩較長,袖子緊窄,男女都可穿著——只是婦女穿的「旗袍」在領子、前襟和袖口的地方都有綉花裝飾。關外寒冷異常的天氣,游牧民族騎馬射箭的生活方式都是催生出這種保暖適體的服裝的重要因素。1644年,旗袍隨著滿族的統治者進入北京,那時候滿族人素有「旗人」之稱,所以他們所穿的袍服就被稱為「旗袍」。

旗袍成為宮廷服飾後,在裝飾和配飾上也日趨精細與繁復。宮廷婦女穿旗袍時,往往配上被稱為「大拉翅」的假髻和「花盆底」旗鞋。這樣穿著,愈發顯得旗女身材修長,豐姿婀娜。但這時的旗袍與現代意義上指稱旗袍在樣式、裁剪、裝飾上相差甚遠。

按照清代法規「十從十不從」的規定,當時漢族女子可以不穿著旗裝。相對於清廷對漢族男子著裝滿族化的嚴格規定,漢族女子有不穿著旗人旗服的自由。但服飾習俗的變遷往往隨著社會風尚的改變而發生微妙的變化。在滿族統治的三百多年中,滿、漢婦女的著裝在彼此的對視與互仿中悄然融合,在款式與風格上有了諸多相似之處。

直至1910年,清朝滅亡後,旗服在短暫的沉寂之後,反而在漢族婦女身上悄然出現,早在1913年上海等地街頭,就已出現身者旗袍的漢族婦女。據說最早穿著旗袍的漢族婦女是一批上海的`女學生,她們穿著寬敞的藍布旗袍走在街上,引起各界婦女的羨慕,引以為尚。二十世紀初,女學生代表著自由與解放的女性形象,其行事、著裝往往成為社會時尚的風向標,因此她們穿著的旗袍也成為文明、新潮的象徵,引得各界婦女紛紛效仿。

1921年,旗袍在上海婦女界流行,繼而迅速擴大到全國各個階層,逐漸成為專屬婦女的日常服裝。現代意義上旗袍即是這種以旗裝為基礎並廣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製作的海派旗袍,上海遂成為旗袍的發祥地。

1929年,《民國服制條例》作出規定,正式將旗袍定為國服,即國民禮服。女子禮服有兩款,一款式藍上衣和黑裙,另一款是長身旗袍。以政府條令的形式對旗袍做出規定,足以顯示出旗袍僅用了十幾年間就以其獨特魅力征服了中國女性。此後直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旗袍一度成為中國的「國服」,成為中國婦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飾。

款式變化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其流行初期,旗袍風格與滿族旗裝已有很大差別,其裝飾由繁復轉向簡單,款式由寬大到適度。袍身的長度縮短到膝蓋與腳踝之間;袖子略有收緊並縮短,並露出一截手腕;領子也受漢族婦女的影響,一度也變為「元寶高領」,而後逐漸變矮。1926年至1927年,旗袍下擺高度依然適中,袖口吸取了「文明新裝」的特點,裁剪成倒大袖,更大程度地露出婦女的手臂。大革命時期,婦女在解放潮流中張揚個性,受社會風氣及歐美流行短裙的影響,款式與裝飾變化更為大膽。旗袍的下擺線提高至膝下,袖口也開始變小。1928年,裝飾性的鑲滾越來越簡潔以至消失。女學生的旗袍在此前基礎上又提高一寸,使青春健美的小腿露出。女學生穿著這種款式的旗袍甚至打球、騎車都毫無防礙。至二十年代末,旗袍開始收腰,袍身逐漸變得合體,大膽露出了女性美麗動人的曲線。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旗袍發展的鼎盛時期,改良旗袍是這一時期旗袍的主流。在這10年中,旗袍絢麗多姿,風格多變。領、袖、下擺、開衩無一不在流行與時尚的影響下變幻:高領、低領、無領先後流行;長袖、短袖、無袖各顯其美;旗袍的長短,長則衣邊掃地,短則露出膝蓋甚至大腿,無不達到其極。歐美流行元素輪番登場,旗袍面料異彩紛呈,配件裝飾令人眼花繚亂,呈現了旗袍發展史上最絢麗華美的時代。

三十年代初,旗袍長度沿襲二十年代的樣式,流行短旗袍,下擺長度稍過膝蓋,但在1932年開始不斷加長,長至「衣邊掃地」。這主要是因為1932年前後都市婦女中開始流行高跟鞋。這種來自歐美風尚的皮鞋與旗袍相配,改變了旗袍的時尚走向。原本以下擺線提高為時尚的旗袍,為增加高跟鞋的美感而加長旗袍下擺,使女性顯得纖細修長、性感動人。到1934年前後,旗袍長度能蓋住腳面。這種「掃地旗袍」多為高領,裝著三粒紐扣,領高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夏天也不改風尚。隨著旗袍的加長,旗袍的開衩也越來越高,到1934年前後幾乎開到了臀部,走起路來搖曳生姿,玉腿乍現。1935年,旗袍又流行低衩,開衩僅到小腿,但袍身依然很長。穿著這樣款式的旗袍坐時顯得含蓄大方,走時優雅慢步,但行走不便。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各界女性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為了行走方便,袍身逐年縮短,開衩也逐漸升高,袖子也變得細長合體。

此外那個時期也是旗袍面料極為豐富的年代。紡織品的大量進口,從各類綢緞到棉布、呢絨、紗羅,應有盡有。尤其是出現了鏤空織物和半透明的化纖及絲綢以後,「透、露、瘦」 的旗袍就開始流行。清純可人、性感、端莊典雅多種風格都可以在旗袍中顯現出來。旗袍和西裝進一步結合起來,裁剪更多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加胸省、腰省、墊肩。領和袖更多採用當時流行的款式,領用西式翻領,袖則有荷葉袖、開叉袖以及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更為時尚的就直接在旗袍外穿著西裝大衣。

工藝特點

滿族入關後,旗袍吸取了漢民族多種工藝,裝飾逐漸變得繁復起來。原本用來保護領口、袖口、下擺容易破損的素色衣邊逐漸被綉上紋飾,變成道道鑲嵌。三鑲三嵌、五鑲五嵌到「十八鑲滾」,宮廷貴族婦女的甚至整件衣服的裝飾紋飾幾乎遮掩了其面料的本來面目。

旗袍有著多重細致的工藝流程,主要製作工藝為「鑲、嵌、滾、宕、盤、貼、綉、繪、」。即滾邊工藝、鑲邊工藝、嵌線(條) 工藝、宕條工藝、盤紐工藝、貼邊工藝、刺綉工藝、繪畫工藝。這些工藝使旗袍在每個細節上都環環相扣、層層相配,達到線條流暢、適宜人體、裝飾美觀的目的。製作旗袍的過程也是中國傳統工藝綜合運用的過程。這些工藝秘訣繼承與發揚了中國傳統的制衣工藝的精髓。一件旗袍的製作,往往需要工藝的製作者一人運用「鑲、嵌、滾、宕、盤、貼、綉、繪」的整套工藝,從而保證旗袍氣韻流暢與風格統一。此外,在裁剪上旗袍也堪稱中西合璧的製作典範。採用胸省、腰省、裝袖、肩縫等西式工藝,與中國傳統工藝相結合,使旗袍既能體現中國傳統女性含蓄溫婉的韻致,又體現出現代女性簡潔干練的風采。

旗袍禮儀知識

穿旗袍時,要注意:

1、旗袍的面料、花色應與著裝的場合相協調。普通棉布和真絲織錦緞做出同樣款式的旗袍,其風格會截然不同:一個樸素雅緻,一個華麗高貴。購買旗袍時,一定要考慮穿著的場合因素,選擇相應風格的面料和花色。旗袍的領口封閉較嚴,購買熱天穿的短袖、無袖旗袍時,最好選擇吸汗透氣的舒適面料。

2、選擇旗袍時,要注意旗袍的款式與自己的身份相協調。前衛風格的無肩無袖或露胸旗袍,以及毛皮滾邊的超短旗袍配上靴子,穿在明星身上會格外出眾,卻不適合保守行業工作人員日常穿著。

3、旗袍的領圍、領高、肩寬、胸圍、腰圍、臀圍都要合身,任何一處過於緊綳或過於寬松,都會使美感大打折扣,自己穿上也會感覺很不舒服。

4、穿著之前檢查所有紐扣,如有縫線松動的紐扣,在穿之前一定要再次加固,保證在穿著時紐扣不會脫落。

5、旗袍的款式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在嚴謹中流露出莊重的性感」,如果紐扣松開,立刻就會產生「風塵」感。因此,女士在穿旗袍時,不管天氣如何,旗袍所有的紐扣都必須全部扣上。任何一粒紐扣不扣,都會給別人留下難以抹去的「輕浮」印象。

6、長及腳踝的高開衩旗袍,其風格和坦胸露背長及腳踝的西式晚禮服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因此,只有在正式的晚宴或演出場合,或賓館、酒店等要求穿特定中式工作裝的場合,女士才能穿開衩開在大腿中部以上的高開衩長旗袍。日常工作或休閑場合的旗袍開衩不要高於膝蓋上緣以上10厘米。

7、穿旗袍時搭配的絲襪最好是連褲襪,這樣就不用擔心襪口從開衩處露出了。但要注意的是,旗袍的面料一定要選擇不與絲襪起靜電的面料。

8、鞋的款式要與旗袍風格相配。

9、內衣不可外露。與旗袍相配的內衣在款式和顏色上也要精心選擇,要求妥帖、舒適,且內衣輪廓無痕。

10、穿旗袍時,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儀態。因為旗袍的造型非常貼近女性自然的曲線,所以不雅的站姿、坐姿都會在眾人面前完全展露出來。

旗袍保養方法

一、服裝的洗滌方法:

清洗前必須考慮到被洗服裝的性質及其要求,合理地選擇洗滌劑的種類。對於棉、麻服裝來說,其耐鹼性好,選用普通肥皂或一般洗衣粉等鹼性洗滌劑,不僅不會損傷纖維,而且有助於去污。

對於絲綢或毛呢絨服裝來說,因蛋白質纖維不耐鹼,洗滌時應選用中性皂片、中性洗衣粉或弱鹼性洗滌劑,這樣可避免纖維損傷,影響手感。

對於有奶漬、肉汁、醬油、血等斑漬的服裝,還應選用加酶洗衣粉,利用鹼性蛋白酶將斑漬分解去除。

二、服裝的保養方法:

棉、麻服裝的保養

棉、麻服裝一般不怕晶曬,但長時間在日光下暴曬會降低穿用的堅牢度,尤其易使服裝褪色或泛黃,因此應忌暴曬,並晾曬反面。穿著過程中應避免沾上酸液引起腐蝕破損。

燈心絨和平絨服裝要盡量減少肘、臂、膝、臀部的壓、磨,防止軋光、脫絨,沾污膠糊類物質後不能幹除,以免拔掉絨毛,平時最好經常刷理絨面。棉、麻服裝洗凈、曬干、熨燙後,要疊放平整,深、淺色服裝分開存放。棉、麻服裝易吸濕,收藏時要避免潮濕、悶熱、不通風以及衣櫥、箱、櫃不潔引起的霉變。

呢絨服裝的保養

呢絨服裝宜選擇陰涼通風處晾曬,暴曬會引起褪色和光澤、彈性、強度的下降。較厚的深色服裝晾曬時間可以長些,較薄的淺色服裝晾曬時間宜短。呢絨服裝穿著時不要與尖銳、粗糙的物品和強鹼性物質接觸,防止鉤紗、起毛和腐蝕。縮絨加工的粗紡呢絨服裝還要注意盡量減少摩擦,以免絨毛脫落,露出底紋。呢絨服裝收藏前,應洗凈、熨燙、晾曬,待衣物充分乾燥、涼透,再疊好收存。

高檔呢絨服裝最好懸掛於衣櫃中勿疊壓,以免變形,影響外觀。收存同時,要在衣物的口袋、里袋、箱櫃內放入用紙包好的衛生球或樟腦片以防止蟲蛀。收藏過程中應適當打開箱櫃,讓其通風透氣。在高濕高溫的夏季還應晾曬幾次,防止生霉。長毛絨服裝不能重壓,不然會使絨毛倒伏。

絲綢服裝的保養

絲綢服裝屬於高檔服裝,一般不宜在日光下暴曬,以免褪色和強度、手感、光澤變劣。穿用時,注意不要與粗糙、鋒利物品接觸,防止鉤絲起毛,也不要與鹼、酸等物質接觸,防止纖維受損。柞蠶比服裝還應避免沾污水漬,否則較難去除。絲綢服裝收藏時,應先洗凈、熨燙、晾乾,最好疊放,用布包好放於箱櫃中。用衣架掛放,往往使某些絲綢服裝因自重而變長。白色或淺色絲綢服裝收藏時不宜放入衛生球和樟腦片,也不能放在樟木箱中,否則會泛黃。

化纖服裝的保養

化纖服裝一般不宜長時間日曬,否則會老化變硬,強度下降,變色或褪色。化纖服裝收藏時應洗凈、熨燙、晾乾後,疊放平整,不宜長期吊掛在衣櫃中,以免使衣物懸垂伸長。由於化學纖維一般不蟲蛀、霉變存放時可不放衛生球或樟腦片。如存放其混紡織物服裝時,應放入少量衛生球或樟腦片,但要用紙包好,避免直接接觸衣物,因為這些葯劑會使化纖溶脹變形,發粘及降低強度,甚至使服裝遭到損壞,以致無法穿用還應適當通風晾曬,防止生霉。

三、旗袍熨燙要素:

熨燙溫度熨燙是熱定型,不同的纖維,其結構、性質不同,因而熨燙所需的溫度也不同。溫度過低,達不到熱定型的目的,而溫度過高,又會損傷纖維,甚至使纖維熔化或炭化。因此,服裝的熨燙需要一定的溫度控制。混紡可交織面料,其熨燙溫度的選擇應就低不就高,即按其中耐熱性最差的纖維熨燙溫度來確定。服裝的熨燙溫度的選擇還應考慮其質地的厚薄及色澤等因素。厚的,其熨燙溫度可適當高一些;薄的,則熨燙溫度低一些。易變色的熨燙溫度也應適當降低。

含水度通常熨燙時要在服裝上灑點水或墊上一層濕布,以利於藉助水分子的潤滑作用,使纖維潤濕、膨脹伸展、較快地進入預定的排列位置,在熱的作用下進行定型。柞蠶絲服裝一般不能噴水,否則易出現水漬印維綸服裝不能噴水,也不宜墊濕布熨燙,通常墊干布熨燙,因為維綸在潮濕狀態下受到高溫會收縮,甚至熔融。

;

4. 八年抗戰時期人們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一、男士服裝:西服長袍,和諧共存
抗戰時期,川人稱來自上海、南京等東部地區的移民為「下江人」,並且服飾打扮上開始仿效他們。男子蓄長辮、穿長袍者漸少,留「東洋頭」、著淡灰色布料中山服者日多。當時穿西裝的男士多為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知識分子或西方人士。主要以三件套西服為主,穿西服必穿襯衫打領結配西服背心,西服下擺多為圓擺,講究西服與飾品的搭配。
男子的中式服裝多為長袍或長袍與馬夾結合,馬甲多為緞面,長袍是前開包裹型的基本款式。知識分子和公職人員喜好著長衫或中山裝的同時在胸前別一枚機關章。買辦商人等有穿西裝的,也有穿長袍卻戴西式禮帽的。中西結合的穿著方式是當時很多保守人士或主張新舊結合人士的著裝模式。
二、女士服裝:旗袍為主,時髦不減
旗袍是城市婦女的流行穿著。抗戰爆發之前,上海的女士旗袍做工最為精良。考究的旗袍裝飾繁復,定要香滾細邊,且滾邊與面料顏色必要對比明顯。1930年代初期,旗袍的下擺長的至小腿下部,甚至拖地,而短的能短至膝上一拳左右。城市知識女性在旗袍上偏愛裝飾簡潔、樸素、色彩單一的款式。旗袍多為顏色素雅的絲絨面料,在冬季配以長長的呢大衣,大衣不用紐扣,任其松開,合上時用腰帶。

5. 《旗袍》電視劇好看嗎都講了些什麼啊

挺不錯的一部電視劇。馬蘇飾演關萍露,李幼斌飾演錢鵬飛,王志文飾演丁默群。
一群熱血青年計劃刺殺漢奸丁默群,派關萍露打到丁默群身邊去。丁默群非常喜歡旗袍,所以關萍露就用男友趙世傑家的那件名貴的九鳳旗袍來接近丁默群。關萍露成了上海的旗袍皇後,丁默群也喜歡上了她。
錢鵬飛是一直潛伏在丁默群身邊的共產黨員。時機成熟的時候,他發展關萍露也加入了共產黨,讓關萍露在丁默群身邊尋找情報。
關萍露為了完成潛伏的任務,忍辱負重背下了漢奸的罪名。得不到自己同學、好友、甚至親人們的理解,她心中非常痛苦。但是她做到了,她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女英雄,她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
所有的革命英雄們真的都太了不起了,他們為了祖國放棄了自己的自由、情感,甚至是生命。《旗袍》的特別之處在於她講述的是一位巾幗女英雄的故事,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是那麼勇敢那麼堅強。我相信在仔細品味這部劇的過程中,你也會深受感動的。
(不過這部劇確實集數比較長,在四十多集左右時候的情節稍微有些無關緊要。)

6. 丁默群是真有其人嗎

歷史上沒有丁默群這個人。丁默群是電視劇《旗袍》中人物,這個人物是根據汪偽政府特工總部主任丁默村、特工總部副主任李士群為原型打造的。丁默邨在1947年被執行槍決。李士群在1943年被下令毒死。

1、丁默邨(1901—1947),出生於1901年。早年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投靠中國國民黨,在上海進行特務活動,抗戰期間叛投日本侵略者,組建76號特工總部,血腥鎮壓愛國志士,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時間內,76號竟然製造了三千多起血案。

外國記者稱丁默邨為「嬰兒見之都不敢出聲的恐怖主義者」,國人則稱其為「丁屠夫」。抗戰勝利後,丁默邨被國民政府逮捕,1947年被執行槍決。

2、李士群(1905—1943),出生於1905年,民國十大漢奸之一,浙江春飢遂昌人,畢業於上海大學。早年曾參加群眾革命運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叛投中國國民黨,又在抗戰期間投靠日本侵略者,組建76號特務組織,殘酷迫害抗日軍民。

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源森李年時間內,76號造了三千多起血案。1943年,軍統局長戴笠下令周佛海設計,利用日本特高課將李士群毒死,終年38歲。

(6)踐踏抗日旗袍擴展閱讀:

劇中丁默群(王志文飾演)是76號汪偽特工首腦人物,陰險狠毒、深謀遠慮,殺害軍統特工和共產黨地下黨員時絕不手軟。同時也是一位服飾文化研究者,喜歡收藏旗袍,並對旗袍典故津津樂道。丁默群最後被關萍露推向廚房,然後用火點燃了煤氣,煤氣的爆炸沒將丁默群炸死。

《旗袍》是長城影視出品的諜戰劇,由李舒執導,李幼斌、王志文、馬蘇、劉佩琦等人主演。

該劇改編自中共地下黨員的真實故事,通過中共地下組織在逆境中的奮戰過程、情報戰中的鬥智斗勇,講述了由馬蘇飾演的紅色女諜關萍露的傳奇人生。2011年4月23日於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吉林衛視、天津衛視上星播出。

創作背景:

《旗袍》是一部共產黨女諜報人員的成長史,劇中地下黨員關萍雹遲露角色是張愛玲小說《色戒》中王佳芝原型鄭蘋如和當年名盛一時的女作家、中共地下黨員關露的合體 。

與踐踏抗日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胖的人冬季適合穿什麼裙子 瀏覽:424
牛仔襯衫如何搭配裙子圖片 瀏覽:292
深圳哪裡的女裝版新 瀏覽:937
藍青小學每天校服 瀏覽:934
格子襯衫布行情趨勢 瀏覽:451
廣州白馬服裝批發童裝地址 瀏覽:627
淘寶阿里巴巴如何找夏裝 瀏覽:267
童裝公司如何提高競爭力 瀏覽:595
工裝怎麼搭褲子好看嗎 瀏覽:808
千鳥格女裝是什麼牌子的 瀏覽:258
圍巾吊穗怎麼織 瀏覽:954
女孩童裝的衣服品牌有哪些 瀏覽:503
男裝純棉圓領衣 瀏覽:227
淺杏色羽絨服配什麼褲子 瀏覽:902
361度童裝6 瀏覽:52
艾莎公主手套兒童品牌精選 瀏覽:195
在廣州批發童裝便宜 瀏覽:100
灰色皮衣發白怎麼處理 瀏覽:904
三福的睡衣是什麼牌子的 瀏覽:273
都市麗人粉色睡衣圖片欣賞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