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否真的有個一模一樣的自己,在過著我想要的人生
記得前幾個月熱播的《動物管理局》里,有一段故事特別讓我難忘,那兩集在講蚯蚓精的故事。蚯蚓精被人類養父母領養,考上夢寐以求的音樂學院,養父母卻想讓她在家鄉待著,離自己近點。兩難之際,她想出了一個辦法。
蚯蚓精徐智捨命將自己截成了兩段,製造出一個分身,也就是另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她留下分身替代自己陪伴養父母,自己跑去北京去讀音樂學院。
突然想起一句話:這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我,過著我想過的生活!而我在看劇的時候就想,人都是貪婪的,可能有很多人,都在羨慕蚯蚓精吧,可以同時過著兩種不同的人生。
一句英國的諺語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而後是現在。
成長,便是與日趨平淡的一生握手言和。接受普通,才能下定決心,靠學習與拼搏去改變人生。平凡不代表一世平庸,願你心底有乾坤,胸中有丘壑。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後拼盡全力去與眾不同!
夢想,什麼時候去追逐,都不算晚。想做什麼,就立刻去做吧!你想要的那種人生,要自己去爭取!
⑵ 「旗袍奶奶」游巴黎成街頭最靚的風景,中國有哪些特色服飾深受外國人喜愛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風的服飾在全世界越來越受到追捧和喜愛,除了「旗袍奶奶」在巴黎成為了最靚的風景以外,還有很多中國的特色服飾深受外國人喜愛,比如刺綉華服、禪意水墨風、棉麻太極服等,這些飽含中國特色的服飾頻繁登上各種秀場,它們的時尚元素也被很多設計師融入到服飾里,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國特色服飾的浪潮。
1、刺綉華服。刺綉是中國傳統工藝之一,在中國有三千餘年的歷史,其風格多種,延傳至今歷久不衰,在外國人眼裡刺綉更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經典代表,而今在服裝上融入刺綉工藝會讓服飾更加雍容大氣別具特點,一身華美的錦衣綉服充滿了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的感覺,很多外國友人對刺綉服飾鍾愛至極,他們越來越多的服飾也以加入中國特色的刺綉工藝為賣點。
中國特色的服飾還有很多都倍受外國人喜愛,比如近些年非常流行的漢服,還有青花瓷風格的衣衫都非常流行,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已經走向國際,相信我們中國的特色服飾會越來越讓世人喜愛。
⑶ 河北86歲「旗袍奶奶」走紅,她的一生是如何度過的
河北86歲旗袍奶奶走紅網路,她的事跡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老奶奶太值得點贊了,畢竟願意用畢生的精力來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業中,真的是太難得了。那麼,你知道這位老奶奶的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提前退休只為了發展旗袍事業。
靳玉霞在50多歲時就萌生了要提前退休干服裝事業的念頭。不過當時她做這個決定時,還是遭受了愛人的反對。好在她並不改初心,始終要堅持完成自己的夢想。後來她就白天在家做活,下午去接訂單。再到後來她還開了自己的服裝定製店,這一開就是好幾十年。哪怕現在是快節奏年代,靳玉霞依然堅持要用手工製作旗袍,每一件旗袍從畫圖到剪裁製作,歷時半月有餘,但她還是有著自己的堅持。不得不承認,這樣度過自己餘生的靳玉霞,還是很有人格魅力的。
⑷ 旗袍奶奶集體穿旗袍走秀,70多歲驚艷時光,你被驚到了嗎
與同齡人有相似之處, 年輕人追求個性和時尚, 中老年母親的衣服和祖母的衣服是中國母親的默契, 在每個人的記憶中,一定有一些「中國阿姨」在晃動圍巾,清新明亮,但又有些粗俗, 穿著時髦的旗袍的阿媽們用自己的印象重新定義了「中國阿姨」, 在照片中,他們集體穿著旗袍表演, 盡管她有一頭白發,但她的身體非常挺直,並且在70多歲時變得非常漂亮,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他們的身體狀況不佳,不僅打扮得看起來老了,而且穿著老太太的鄉村裝扮看起來很漂亮, 從發型到旗袍,旗袍老太太的審美偏好顯然更加氣質, 他們不僅可以裝飾福氣的身材,而且可以穿出美麗的奢華感,這對老年人來說非常值得參考。
如果身體有點發胖並且脂肪很明顯,我建議選擇新的旗袍, 只要保留盤子和衣領,就可以保持旗袍經典典雅的味道, 旋轉袖,腰部和臀部可以選擇較寬松的輪廓,這樣可以包裹更多的身體, 如果您是位自信且大方的老太太,您將不會錯過更時尚的旗袍設計, 閃閃發光的同色印刷既具有時尚感,又具有青春的效果, 旗袍上的老太太看起來像是時尚大片,藍色和印花也很有民族風格, 旗袍的古典風味使花朵和白發的色彩更加迷人, 具有復古外觀的精美發型已成為時尚, 端莊的紅色,只要不新鮮,即使中老年人也可以獲得紅色的光澤,奶奶的深色印花也精緻典雅。
⑸ 70歲的奶奶穿旗袍仍可以爆紅網路,什麼樣的旗袍適合微胖的女生呢
例如一些改良版旗袍比較適合微胖的女生,因為改良版旗袍它加入了現代的時尚元素,算是一種古今時尚的碰撞,下擺多半以紗裙為主,再加上旗袍的高腰線設計拉長了整個人的身體比例,下擺紗裙可以很好的遮蓋住自身的肉肉,所以是個很好的選擇。
近期在網上有4位北京老奶奶的旗袍秀驚艷了一眾網友,相比許多年過花甲,身軀佝僂的老人來說,這4位北京奶奶的精神面貌著實出眾,她們可以自信地在大街上走台步,一雙亮色的小高跟鞋和一副墨鏡更是擺足了女模的樣子。
其中最能展現她們高雅氣質的要屬旗袍了,一身藍色旗袍顯得身形修長挺拔,再配上黑色高跟和搭配得體的首飾,北京旗袍奶奶這樣的穿搭顛覆了老年人的標簽,突破了傳統的認知。
⑹ 年過七旬她是如何成為"中國最時尚奶奶」
黃炎貞是福建羅源人,家中兄弟姐妹四個,幼年時吃苦無數。為減輕家裡負擔,15歲時,她忍著眼淚,坐火車來到三明鋼鐵廠「闖」生活。雖然生活艱辛,工作之餘,她就抽出時間參加三鋼夜校。高挑的身材、靈動的大眼睛讓她在同齡女孩中脫穎而出,上世紀60年代,她開始登上鋼鐵廠的演出舞台。後來,她又參加了文藝宣傳隊,深入農村演出。
⑺ 旗袍奶奶重新定義「中國大媽」,集體穿旗袍走秀,看上去有多驚艷
相同年齡的人總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穿衣方面也是如此。年輕人追求個性和時尚。對於中老年母親,奶奶服裝是對中國母親的默契。在每個人的記憶中,一定有那些「中國阿姨」,他們戴著絲巾,穿著明亮卻俗氣。盡管同一代人中的大多數人具有相似的審美品味,但也有一些人敢於嘗試並拒絕接受舊的奶奶。一群時尚且造型優美的旗袍奶奶用自己的形象重新定義了「中國阿姨」。在圖片中,他們在時裝秀上一起穿著旗袍。盡管它們有一頭白發,但又高又直,而且在70多歲時令人贊嘆。
旗袍的經典風味更加符合奶奶的白發色。懷著復古的精緻感,白發已成為一種時尚元素。令人耳目一新的紅色,只要不是太亮,中老年人也可以穿上紅潤而優雅的感覺。奶奶的深色印刷也精美而優雅。大多數相似年齡的人都有相似的時尚品味。曾經的「中國姨媽」是一種審美上的默契。但是旗袍奶奶的驚人外觀使人們不僅可以看到老式的奶奶感覺,而且還可以看到更明亮,更精緻的中老年人服飾,旗袍非常推薦的魅力單品。
⑻ 河北86歲「旗袍奶奶」走紅!一生愛美是天然……
暌違二十多年,高女士再次見到靳玉霞,是因為一件旗袍。
那是一件紅色祥雲圖案的旗袍,一眼看過去,她就覺得腰線的剪裁方式異常熟悉。幾天後再次遇到,那種久違的親切感來得尤其強烈。她試著與旗袍的主人攀談,說起當年在石家莊廣安街市場給自己做過衣服的那位裁縫師傅,沒想到,她口中的「靳師傅」正是對方的婆婆靳玉霞。
彷彿一件珍寶失而復得,高女士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她帶了一大束鮮花去店裡看望靳玉霞,從前的靳阿姨已經變成了滿頭銀發的靳奶奶,卻仍然每天在制衣間里忙碌。
「 時尚 奶奶」靳玉霞
靳玉霞今年86歲,生平只有一個愛好——做衣服,她把這個愛好堅持了80多年。經她之手裁製的衣服,陪伴不同年代不同年齡的顧客走過了他們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她也用自己的審美影響了許多如高女士一樣的莊裡女孩的人生。
一生愛美是天然
靳玉霞抓著樓梯的扶手,小心翼翼攀上一級又一級台階。步子很慢,卻態度堅決地拒絕了別人的攙扶。
這段樓梯她每天都會上下好幾趟。位於石家莊市建明北路的這家成衣定製會所是個下店上廠的結構,二樓寬敞的開間按照工序流程分成不同區域,十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這是一個布料、版樣、縫紉機和熨斗構成的世界,靳玉霞穿行其間,彷彿一條魚回到水中。
靳玉霞設計的禮服
工作人員劉師傅正把一塊綉花披肩的半成品圍在立裁模特上,靳師傅走過去和她討論了一下披肩的裁剪。那是一款兩件套的禮服,無袖旗袍裙搭配了一件傳統雲肩形式的披肩。劉師傅是店裡資歷最老的員工之一,做靳玉霞的徒弟已有20多年了,負責製作旗袍。
靳玉霞對旗袍有著特殊的偏愛,在她看來,這種服裝特別適合凸顯東方女性的氣質韻味。她穿在身上的一件香雲紗旗袍,沉著的花色彷彿從古畫中裁出,舒適為主的日常款並不強調腰身,卻也難得的熨帖合體,有種不被年齡和身材框定的美感。
寬松款不等於沒有設計,一樣也要立體剪裁,靳玉霞說,設計師要像雕塑家一樣,一點點修正服裝的版形,讓它適應不同的身材特點。除此之外,還要有建築家的思維、美術家的眼光和音樂家的韻律。
靳玉霞對細節要求嚴格
一說起衣服,她的話不由得多了起來。
做衣服是她從小的愛好。靳玉霞是張家口萬全縣人,1935年出生於一個木匠的家庭。隔著80多年歲月回望自己的童年,老人的記憶已如同纏亂的線團,各種人和事攪在一起,最後從中抽出的只有一個微不足道卻影響了她一生的片斷:自從會用剪刀,她就喜歡把小紙片剪成衣服的形狀。母親總是好笑又好氣地抱怨說,家裡有張紙就全被你剪了。
愛美愛浪漫的靳玉霞,20多歲時考上了天津師范學院——在她畢業時,學校的名字已改成了「河北大學」。當時 社會 上流行的觀念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靳玉霞人聰明,中學時數學學得最好,大學便讀了物理專業。
提起作為物理系「學霸」的曾經,老人笑得毫不矜持,她說每天上完課,專業知識自己就能掌握個百分之六十了,下課後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學習,便有了更多時間發展興趣愛好。課余時間她去學了美術,還經常用系裡的一台縫紉機給女同學做連衣裙。
旗袍面料
20世紀50年代,畫報上蘇聯女子身上的「布拉吉」支撐了一代中國女孩的 時尚 夢想,這種翻領、碎花、腰間系帶的俄式連衣裙一時風靡全國,成為青春中國一道靚麗的風景。靳玉霞給同學們做的就是「布拉吉」。沒有現成的版樣可供參考,只能對著畫報或者成衣「逆向攻略」,不過少女時代的愛好終於有機會一展身手。
那些花花綠綠的「布拉吉」,裝點了同學們的青春記憶,可以算是靳玉霞踏足時裝設計的最早嘗試。
靳阿姨的審美啟蒙
靳玉霞從河北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拖拉機廠從事化驗工作,此後因為支援「小三線」建設,去了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日常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化驗金屬材料的成分,不算繁重,對她來說卻有些枯燥乏味。
有一次,靳玉霞聽說石家莊二輕局下屬的一家服裝研究所招人,就大膽過去試了一下。「他們讓我做一件衣服,我做了以後他們覺得挺時髦的,就說你來吧。」就這樣靳玉霞隻身來到石家莊,正式轉行服裝設計師,後來一家人都搬到石家莊落下了腳。
做衣服是靳玉霞唯一的愛好
無論事業還是生活,對於當時已人到中年的靳玉霞來說,那都是一個近乎從頭開始的轉變。就這樣放棄了自己熟悉的專業,是否也曾有過遺憾?靳玉霞說,其實大學的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是一個開闊的視野,即使轉行去做其他的工作,讀書時培養的思維方式和眼光,也能讓你做出不一樣的成績。
靳玉霞大學同學的女兒張冬梅,至今對少女時代靳玉霞給自己做的兩件衣服念念不忘。「我記得是白色和紅色的確良拼接的,但她做得太復雜了,鏤空編上小花辮兒還有各種褶子。」那兩件衣服她從高中一直穿到了大學畢業,因為「它們太漂亮了」,那些年她一直沒有什麼買新衣服的慾望。
張冬梅很喜歡靳阿姨。她的母親大學畢業後分到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靳玉霞剛來石家莊時曾在她家落腳,晚上就和她睡一個房間,兩人經常聊天到很晚。在張冬梅的記憶中,母親與靳玉霞個性不同,老姐妹之間總是吵一陣好一陣。不同於靳玉霞的「文藝」,她的母親是那種樸素務實的性格,衣服永遠灰白兩色,沒有太多講究。靳阿姨卻時常會給她講一些服裝搭配的知識,鼓勵她要超越上一代人的審美。
靳玉霞設計的旗袍
「她會跟我講黃色可以搭配紫色,我後來試過,效果特別好。」張冬梅回憶,自己曾有一件紅色上衣,靳阿姨看了說上衣的花色中有一些灰色的元素,可以搭配一條淺灰色的褲子。那種淺灰色當時只有成年人才會穿,她試著搭了一下,發現和上衣是絕配。或許今天看來,這只是一些最基礎的搭配規律,但在那個時代卻是難能可貴的審美啟蒙。張冬梅說,自己現在五十多歲了,自認為衣品在同齡人中算是中等偏上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靳阿姨。
那個時代,在服裝研究所工作的靳玉霞或許要算是石家莊走在 時尚 最前沿的人。靳玉霞回憶,當時研究所負責幾家服裝廠的設計工作,還會做一些中山裝、西裝、旗袍等,有時還有外賓專程來定製旗袍。所里訂了不少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的時裝雜志,讓她得以了解 時尚 流行的動向。
30年不斷衣中緣
被高女士認出的那件旗袍,就是靳玉霞給陳運平量身定製的。「她那些衣服的收腰,我覺得放在全國都是一流的。」時隔近30年,高女士依然對靳師傅的設計風格記憶猶新。
手繪旗袍
高女士認識靳玉霞時只有十八九歲,正是愛美的年紀,時常對著服裝雜志幻想那些漂亮衣服有一天也能穿在自己身上。她是在一次在街頭上閑逛時,偶然發現了靳師傅的服裝店。
靳玉霞50多歲時從服裝研究所辦了內退,在廣安街的市場里開了一家服裝店。20世紀80年代,個體戶還是新鮮事物,她的老伴是石家莊一所學校的校長,一次都沒好意思到她店裡來過。「我做事從來都是我行我素的,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專業設計師出身的靳玉霞會做時裝,這在當時頗具吸引力,附近高校的老師、棉紡廠和華葯的職工紛紛來找她做衣服。每天下午靳玉霞到店裡來收活,門前總會排起長隊。
那個時代裁縫店大多要顧客預先買好布料,再向裁縫要求做什麼款式。靳玉霞懂設計懂搭配,經常會根據顧客的形象氣質向其推薦適合的面料和服裝。「比如說你選了一個你喜歡的,她覺得跟你的身份形象不符合,她就替你Pass掉了。」一件適合的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自我認知的一個途徑。高女士就是在靳師傅的指導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風格,而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細節,那時去裁縫店,紐扣、拉鏈、里襯也是要顧客自己去配的,但靳師傅做的衣服這些輔料她都會親自配好。在靳玉霞看來一件衣服是一件整體,而這些細節往往才是點睛之筆。
靳玉霞和她設計的旗袍
高女士回憶,靳玉霞當年為她裁製過一件絲綢連衣裙。誇張的泡泡袖和晚禮服的款式,她從前只在歐洲的歌劇中看到過。最出挑的是裙子左肩的一大朵玫瑰花,是靳師傅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她把我和這個衣服融到了一起,把我整個人的精神氣質都襯托出來了。」高女士說,是靳師傅讓她明白,不是人要去適應衣服,衣服是來襯托她這個人的。
她在靳師傅那裡做了六七年衣服,最後一件是自己的結婚禮服。如今已是企業高管的高女士回顧往事,她說是靳師傅的手藝點燃了自己熱愛生活追尋美好人生的星星之火,靳師傅給她做的那些衣服,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可惜後來因為服裝店幾次搬遷,當年通訊又不發達,她與靳師傅漸漸失去了聯系。現在機緣巧合,重新續上了這段緣分。「都說慈母手中線,靳師傅當年給我縫了那麼多衣服,她在我心中就像是媽媽一樣。」
靳玉霞的服裝店後來搬到了煤機街上,取名「美雅」,那時候不少石家莊人都聽說過有一個很會做衣服的「煤機街老太太」。90年代以後成衣市場日漸繁榮,人們光顧裁縫店大多是為了定製重要場合穿著的禮服,靳師傅的旗袍成了許多莊裡新娘的婚服。「有些顧客結婚的時候找我來做旗袍,等她的孩子長大要結婚了,又來找我做旗袍。」靳玉霞說。
76歲王彩琴也是靳玉霞的老主顧,年輕時在棉二工作的她就曾找靳玉霞做過旗袍。轉眼幾十年過去,王彩琴退休之後依舊熱愛 時尚 ,組織了一支以中老年人為主的業余模特隊,常年四處演出走秀。模特隊的演出服大多是找靳玉霞定製的,在她看來,靳師傅懂得中老年人的需求,設計又 時尚 超前。年輕人有年輕的 時尚 ,靳玉霞設計的那些旗袍和時裝,讓中老年人也可以在T台上自信地展示出屬於自己這個年齡段的美麗。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種享受
「這個地方原來是打開的,效果不好,後來就縫上了。」制衣間內,靳玉霞指著一件淺色西裝上衣腰間的衣褶說。這是件用於走秀的時裝,款式比較誇張,上衣的左右襟採用了不對稱的設計,較長一側的衣襟上裝飾了與面料顏色相近的綉花。「一件衣服上裝飾不要太多,有一處亮點就足夠了。」
靳玉霞是個「細節控」,一旦哪件衣服哪個地方沒處理好,她晚上回去覺都睡不好,翻來覆去地想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改正。幾十年的嚴格要求磨煉出了醫生般的敏銳眼光,現在只要有人從她面前一過,她就能看出對方的衣服存在什麼問題。
店裡工作人員正在為一場時裝秀做准備,40多套時裝的設計製作都要靳玉霞一一把關。其中幾套衣服的材質她始終不大滿意,想換成輕薄飄逸一些的面料,她到樓下找來色卡冊子仔細比對了半天,合上冊子又一次上了樓,「我再去找小馬商量商量。」
靳玉霞和徒弟馬麗娜
小馬名叫馬麗娜,1995年出生的她文靜靦腆,是靳玉霞最年輕的徒弟。她在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從學校畢業後來這里學習打版裁剪,剛剛3年多時間。靳玉霞尊重她的意見,有事情也常與她商量。
店裡的工作人員很多都已做了十年以上,大多是像靳玉霞一樣熱愛服裝的人。正在給一件旗袍釘紐扣的王師傅是店裡的綉花師傅,她從小就喜歡綉花,長大後有了縫紉機就自己學著用縫紉機綉。她原來在幼兒園工作,孩子們的演出服都是她親手製作。退休後聽說靳玉霞這里想找個綉花師傅,就自告奮勇找上門來。「其實也不為掙錢,主要是想找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干。」
旗袍花扣
靳玉霞喜歡和徒弟們待在一起。她每天早晨來到店裡,在制衣間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一周七天天天如此。靳玉霞原本就是個單純的人,除了做衣服之外別無任何愛好,年近九旬的她,似乎把所有的專注全都放在了這個愛好上,只要是在面對衣服時,她的思路就會變得特別清晰,記憶力也好了許多,一枚紐扣一處綉花,都能記得一清二楚。她常開玩笑說,自己要一直做到90歲。
「你見過80多歲的老太太每天還在工作,一星期一天都不休嗎?」陳運平提起婆婆,語氣中滿是感佩,「在我們來說這叫敬業,但對她來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工作,她認為那是一種享受。」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