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校服的由來
最早出現校服是在日本。
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很艱難。學校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們,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同時也不使那些家裡生活條件好的學生,在學校炫耀。因為身上穿的衣服已經說明了他們雖然在一個學校里學習,但是他們的家庭是不一樣的。
學校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感覺自己和別人是平等的。於是規定每一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這就是校服的由來。小學生校服設計原則 小學生與中學生的制服是學生制服設計最主要的兩大類別。由於小學與中學的教育塵毒、學生的身體發育程度、思想成熟狀態等方面的差異都非續航顯著,所以小學生的制服與中學生的制服都需要獨立進行更有正對性的設計。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通常在7歲至12歲、13歲之間,中國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初等教育,對社會的初步認識也在這一時期形成。小學生身體特徵具有兒童或少年的特點,活潑、好動,思想也相對單純。在小學低年紀學生制服的設計者,可以適當借鑒童裝的風格特徵,色彩也可以更加鮮明、輕松。由於升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身體已經開始發育,如果服裝的造型過緊則不利於少年身體的成長,也難以適應少年身體的高度與圍度的增長速度,服裝的風格上過於童裝化更難以與少年成長的心裡需求想協調,所以在制服的造型與結構上必須根據少年時期學生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推敲。通常小學學生制服都是在整體風格統一的基礎上,將低年級學生制服與高年級學生制服分別設計,以適應小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心裡要求。中學生、高中生校服的設計原則 中學時期的學生的年齡在13歲、14歲至20歲左右。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勝利與心裡上都開始成熟,人生觀與世界觀也逐漸形成,他們的特點是有朝氣、活力、有強烈的社會參與儀式。與小學生制服相比,中學生制服的設計風格更加嚴謹、文中、尤其是高中生的制服可以具有成年人制服的相應特徵。但是整體來看,中學生制服的造型與色彩在文中的風格基礎上,還應該更多地體現中學生的青春與活力,而不能完全體現成年人的性格。
⑵ 中國校服的由來
【中國校服發展史】
中國一百年校服的變化(19張)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咯,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鏘、鏘~~~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對於校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校服將會變得怎樣也不好下結論,我們也不妨試目以待。
網路「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運。
⑶ 奶奶穿jk視頻火了,你知道jk的由來嗎
奶奶穿jk視頻火了,你知道jk的由來嗎?
隨著JK制服的大火,很多年輕人都融入這一潮流中,但是JK制服裝也引發了熱議,有人覺得JK制服俗氣,甚至是低俗,穿著並不得體。其實jk只是一種帶有日式風格特點的高中女生制服,設計簡單、清新,很有少女氣息,給人一種清純甜美的感覺,穿JK制服完全不會俗氣,即使年齡大也可以穿
水手服還是很寬松的,對於老年人來說穿搭舒適更得體,不會有約束身材的感覺,穿著顯得特別大方。
jk制服中的jk意思為女子高中生,jk制服即女子高中生的制服。同樣地,亦有dk制服,指男子高中生的制服。
jk制服最早的起源是從下裝開始,明治開國時期,日本社會女權運動勃發,資本時代到來,中產階級婦女們開始參與工廠勞動,由於傳統的振袖與留袖服裝活動不便,婦女們便著家中男士穿剩的男袴。但是此行為被當時社會認為是非常羞恥的,就像中國舊社會把女子的足露出來一樣,終被明治政府禁止了。後即參照中國當時的服裝發明了行燈袴,前側形同百褶窗,既方便行動又不會顯出臀部的形狀。而當時上流社會的女學生又是此服裝的領潮者,很多學校便將行燈袴和式服裝當作了當時的校服,直至現在,女袴依然是日本很多大學的女子卒業服裝。
⑷ 中山裝的由來
中山裝1923年誕生,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創始人。中山裝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被世人稱為中山裝。
中山裝1923年誕生,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創始人。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被世人稱為中山裝。
1929年4月,中山裝經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為法定製服。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山裝成為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裝。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國家領導人在出席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將中山裝作為國家正式禮服。
⑸ 中山裝的來歷
1929年4月,中山裝經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為法定製服。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山裝成為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裝。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國家領導人在出席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將中山裝作為國家正式禮服。
起源
中山裝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孫中山在日本活動期間委託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返上海後於1916年命榮昌祥裁縫王才運依圖生產。《申報》1927年4月20日第17版有一則軟廣告《中山裝之盛銷》:「南京路新世界對面榮昌祥,為製造中山裝之首創家,手工既能講究,式樣又極准確,現應潮流之趨勢,欲求普及起見……」。
該說法的另一支流則說,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到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後仍有點像英國軍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裝」,更非「西裝」,店員便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紐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