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麻煩幫我以最快速度找200條燈謎!重金
字迷(各猜一字)
1. 白痴 2. 半部春秋 3. 半導體 4. 不是男孩 5. 草木之中有一人 6. 長期住醫院 7. 闖王失馬 8. 春風吹又生 9. 唇齒相依 10.打破框框,發現人才 11.大口加小口 12.大門開,有客來,先脫帽,再進來 13.大雨下在橫山上 14.戴上帽兒是客人,揭掉帽兒是軍人 15.地上長草,農民當寶 16.多一點就不準 17.兒女雙全 18.二木不成林 19.二人手拉手,鋼絲繩上走 20.二人土上蹲 21.二山在一道,猜出便錯了 22.二十四小時 23.飯沒做熟 24.飛蛾撲火 25.鳳冠 26.復習 27.告別 28.給一半,留一半 29.公字當頭 30.鼓掌 31.瓜熟蒂落 32.戶口 33.花園四角方,裡面真荒涼,只有一棵樹,種在園中央 34.火燒橫山 35.飢不擇食 36.加一半,減一半 37.盡是男人 38.開窗乘風涼,門下立大將,你說楚霸王,我說關雲長 39.口中一木栽,非困又非呆,若要把杏念,趁早你莫猜 40.立在二日旁,反而沒有光 41.兩個幼童去砍柴,沒有力氣砍不來,回家又怕人笑話,躲在山中不出來 42.兩個月 43.滿山蔭蔥蔥,人在草木中 44.沒心思 45.沒有木材 46.內中有人 47.你多心了 48.你我各一半 49.你有他有,眾人都有,我卻沒有 50.牛過獨木橋 51.女兒出了嫁 52.朋友一半 53.潑水節 54.普通話 55.千里相逢 56.秦王一刀殺三人 57.去掉一豎 58.去一人還有口,去一口還有人 59.人人離座 60.日 61.日月一起來,不作明字猜 62.山上還有山,不作出字猜 63.傷心 64.上面正差一筆,下面少丟一點 65.上十對下十,日頭對月亮 66.上下不分 67.聖旨 68.失陪了 69.十五天 70.石頭成堆 71.水上人家 72.說不叫說,拿不叫拿 73.說出圓又圓,寫出是九點 74.撕掉畫皮 75.四面不透風,裡面刺骨寒 76.太陽出來了 77.提前出發 78.天旱 79.同胞 80.投稿 81.頭是一,腰是一,尾是一,其實不是一 82.我有一條狗,只管跟人走,若要見到它,除非六月有 83.小兩口一條心 84.小人國 85.謝絕參觀 86.旭日東升 87.一邊綠,一邊紅,一邊怕水,一邊怕蟲 88.一旦有心,便能持久 89.一斗有餘 90.一對明月,完整無缺,落在山下,四分五裂 91.一共添兩橫
92.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兩家合一起,萬事都不愁 93.一斤多一點 94.一口咬掉牛尾巴 95.一去就當元帥 96.一心二用 97.一心要填補空白 98.一字三個口,不能猜作品 99.一字有五筆,倒數總第一 100.螢 101.有個小牛個頭低,站著只有一尺一 102.有腳有手,賊難逃走 103.有口難言 104.有人就笑 105.有啥說啥 106.有心記不住,有眼看不見 107.又變心了 108.岳父 109.運動會上全有它 110.再會 111.再見 112.早退 113.增加一半 114.種樹 115.抓一半,跑一半 116.啄木鳥 117.自傳 118.自大一點,人人討厭 119.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系 120.昨日告別 121.左邊一小口,右邊一大口
--------------------------------------------------------------------------------
地名類(各猜一中國或外國省市名):
1. 故宮 2. 盼天明 3. 賽跑至終點 4. 只有男子的都市 5. 上廁所排號 6. 不冷不熱 7. 拆信 8. 長命百歲 9. 大戈壁 10.大家都笑你 11.大言不慚 12.冬天穿背心兒 13.獨立的日子 14.法官進羊圈 15.分不出高低 16.風平浪靜 17.戈壁之城 18.海上綠舟 19.航空信 20.黃昏 21.金銀銅鐵 22.覺醒的大地 23.老太太上不去炕 24.老太太梳頭不用油 25.兩個胖子摔交 26.霉雨時節 27.屁股上掛槍 28.群英會 29.十字路口放兔子 30.雙喜臨門 31.水陸不通 32.四季花開 33.替父從軍 34.仙人嶺 35.一路順風 36.一年四季收割忙 37.陰天下雨刮北風 38.螢火蟲 39.郵路不通 40.珍珠港 41.總是第一
--------------------------------------------------------------------------------
食品類:
1.百姐妹,千姐妹,同床睡,各蓋被2.寶寶不怕曬,穿衣真奇怪,里邊套紅衫,外面披麻袋3.春天不下種,四季不開花,吃起來有味兒,嚼起來無渣4.喝了池中一碗水,又笑又罵又軟腿5.紅口袋,綠口袋,有人怕,有人愛6.金一桶,銀一桶,打得開,關不攏7.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個白胖子8.青蓬蓬,蓬蓬青,青蓬樹下出個白妖精9.身穿紅袍,頭戴綠帽,坐在泥里,呆頭呆腦10.生根不落地,有葉不開花,街上有得賣,園里不種它11.兄弟七八個,圍著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12.一頭實,一頭空,一頭白,一頭青13.一物生來真奇怪,它是世上一盤菜,娘死它才生,它死娘還在14.紫紅樹,紫紅花,紫紅花袋包芝麻
--------------------------------------------------------------------------------
用品類:
1.不大不大,渾身凈畫,背個紙口袋,走遍天下2.長的少,短的多,腳去踩,手去摸3.弟兄幾十個,分成幾面坐,見到有人來,從你頭上過4.古怪老漢,肩上挑擔,為人正直,偏心不幹5.看看沒有,摸摸倒有,似冰不化,似水不流6.兩個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長膘7.兩姐妹,一樣長,酸甜苦辣她先嘗8.沒到手搶它,到手就扔它,越是喜歡它,越是要打它9.生在山嶺中,顏色都相同,到了你們家,有綠又有紅10.鐵打一隻船,紅娘在里邊,小雨嘩嘩下,船到水就干11.小白雞,托長尾,走一步,啄一嘴12.兄弟四五人,各進一道門,要是進錯了,定會笑死人13.一家分兩院,兩院姐妹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14.一件東西來回走,只有牙齒沒有口15.一頭牛,兩個頭,這邊喝水那邊流16.有人不用它,無人用到它,出門總要用,進門放起它17.有山不見樹,有河部件水,有路不能走,要走跑斷腿18.在家臉上白,出門臉上花,遠近都能到,一去不回家19.嘴有城門大,牙有七八斤,渾身都是眼,尾巴只一根
--------------------------------------------------------------------------------
動物類:
1.大姐樹上叫,二姐嚇一跳,三姐拿棒打,四姐點燈照(4個昆蟲)2.地里走,溝里串,捎著針,忘了線3.骨頭骨腦骨眼睛,骨腳骨手骨背心4.鬍子不多兩邊翹,開口總說妙妙妙,黑夜巡邏眼似燈,日里白天睡大覺5.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6.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分大和小,只會叫「媽媽」7.山上一盤磨,世人不敢坐
8.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擺架子,說話伸脖子9.頭上兩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勞動,只知樂逍遙10.彎彎一大弓,頭上一撮纓,活著穿重孝,死了穿大紅11.為我打你,為你打我,打破你的皮,流出我的血12.先修十字街,後造八卦台,主人中堂坐,恭候客人來13.學狗坐,沒狗高,又沒耳朵又沒毛14.一把刀,順水漂,光有眼睛沒有毛15.一個雞蛋一身毛,只會跳來不會跑16.一粒米,打三截,又沒骨頭又沒血17.一位老頭背袋豆,一頭走,一頭漏18.站著沒有坐著高,一年四季穿皮襖19.嘴尖尖,尾巴長,我到南園去偷糧,家裡拋下兒和女,不知回鄉不回響20.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走也坐
--------------------------------------------------------------------------------
國名:
1.綵排 2.攻城很順利 3.謎底在山東 4.盼過冬 5.人造丘陵 6.商品不批發 7.天明再會 8.只想多掙錢
答案
--------------------------------------------------------------------------------
字謎:
1.保 2.秦 3.付 4.姓 5.茶 6.疚 7.門 8.茁 9.呀 10.團 11.固
12.閣 13.雪 14.兵 15.苗 16.淮 17.好 18.相 19.叢 20.坐 21.擊 22.旦
23.炊 24.燭 25.幾 26.羽 27.扮 28.細 29.八 30.拿 31.爪 32.啟 33.困
34.靈 35.幾 36.喊 37.嫵 38.扇 39.束 40.暗 41.幽 42.朋 43.茶 44.田
45.才 46.肉 47.您 48.伐 49.人 50.生 51.家 52.有 53.發 54.諒 55.重
56.利 57.雲 58.合 59.庄 60.畔 61.膽 62.岳 63.必 64.步 65.朝 66.卡
67.玲 68.選 69.胖 70.磊 71.滬 72.最 73.丸 74.田 75.圖 76.� 77.選
78.沙 79.捉 80.效 81.三 82.伏 83.患 84.付 85.企 86.九 87.秋 88.恆
89.斜 90.崩 91.其 92.喜 93.斥 94.生 95.師 96.忿 97.息 98.目 99.末
100.燭 101.特 102.捉 103.亞 104.竺 105.值 106.亡 107.戀 108.仗 109.雲 110.觀
111.掰 112.選 113.噌 114.親 115.抱 116.蝕 117.記 118.臭 119.省 120.乍 121.咽
地名類:
1.名古屋 2.巴黎 3.沖繩 4.漢城 5.倫敦 6.溫州 7.開封 8.延壽 9.長沙
10.齊齊哈爾 11.海口 12.武漢 13.大慶 14.沈陽 15.四平 16.寧波 17.沙市
18.青島 19.高郵 20.洛陽 21.無錫 22.蘇州 23.錦州 24.甘肅 25.合肥
26.貴陽 27.保定 28.集賢 29.四川 30.重慶 31.山海關 32.長春 33.木蘭
34.佛山 35.安達 36.常熟 37.雲南 38.昆明 39.濟南 40.蚌埠 41.包頭
食品類:
1.石榴 2.花生 3.鹽 4.酒 5.辣椒 6.蛋 7.花生 8.葫蘆 9.胡蘿卜 10.豆牙
11.蒜 12.蔥 13.木耳 14.茄子
用品類:
1.郵票 2.梯子 3.跳棋 4.天平 5.玻璃 6.筷子 7.筷子 8.籃球 9.茶葉 10.熨斗
11.針 12.衣扣 13.算盤 14.鋸 15.抽水機 16.門鎖 17.地圖 18.信19.魚網
動物類:
1.蟬、蚱蜢、螳螂、螢火蟲 2.刺蝟 3.螃蟹 4.貓 5.蜘蛛 6.羊 7.蛇 8.鵝
9.蝴蝶 10.蝦 11.蚊子 12.蜘蛛 13.青蛙 14.魚 15.麻雀 16.螞蟻 17.羊
18.狗 19.老鼠 20.青蛙
國名:
1.以色列 2.捷克 3.秘魯 4.希臘 5.新加坡 6.麥丹 7.約旦 8.義大利
⑵ 旗袍文化是什麼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其它傳統說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2)旗袍凡步天下動物擴展閱讀
1、婉約美
作為典型展現女性婀娜身材線條的服飾,穿上旗袍的女人們渾身被緊緊包裹著,走路的時候不能大步流星,只能慢慢地扭動著纖細的腰肢,小碎步款款前行。
舉手投足間,屬於女性的柔軟與美麗便一覽無遺。在中國的歷史上,古典婦女們給人的印象都是柔到了極致,婉約清麗,含蓄內斂,十足水做的美人兒。
而旗袍的出現,則是讓這些弱質纖纖的美人們不露痕跡地將自己的美與氣質展現出來,或清純,或妖艷,或俏麗,或賢淑,或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總之,旗袍演繹出了各種女人的美與婉約來。
2、曲線美
穿著旗袍對於女性身材的凹凸有致,呈現出一種玲瓏的曲線美。這對於嬌小的東方女人來說,塞進旗袍里的自己彷彿一下子變挺了,自信十足,因為不管是身材還是氣韻,都是這件或簡約或華美的旗袍給彰顯出來。
相較之下,外國的女人穿起旗袍來實在差得太多了,要麼肩膀過寬,要麼手臂太粗,要麼就是屁股太大,總給人一種那裡不對勁的地方,破壞了旗袍原有的美感。
旗袍在設計上遵循上緊下松的原則,既能展現出東方女人的體態美和精緻的臉龐,同時又很好遮掩了窄肩膀不夠圓潤等身材缺陷,對於東方的女人們來說,實在是難得的美衣。
3、含蓄美
看似緊實包裹著女性身體那神秘不可侵犯的旗袍,高貴又典雅,然而那一抹高開叉的設計卻泄露了人內心最隱秘的願望,將女性修長優美的腿部悉數展露。
伴隨著小碎步,那道若隱若現的美好風景也讓人不由得心猿意馬起來。旗袍將東方別具特色的性感與含蓄美演繹到極致,無時無刻不展現出女人們楚楚動人的身姿。
⑶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慈禧太後有一張照片:扮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旁邊李蓮英太監扮成童子。這張照片裡面慈禧太後穿了一件旗袍,鑲滾嵌燙綉貼盤釘樣樣俱全,可以說是集旗袍工藝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⑷ 中國各朝及其特點
而演變成合乎人類生活需要的構造,開創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先河。
我國服飾文化的歷史源流,若從古典中尋找,總會將其歸結於三皇五帝。
殷商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物質上又有許多物質文明的舉措。
尊卑貴賤的生產關系,促使服飾也開始形成其固有的制度。周代是中國冠服制度逐步完善的時期。這時候,有關服飾的文字記載十分多見。
隨著等級制的產生,上下尊卑的區分,各種禮儀也應運而生。反映在服飾上,有祭禮服、朝會服、從戎服、吊喪服、婚禮服。這些服飾適應於天子與庶民,甚至被沿用於商周以來的二千年封建社會之中。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間不全遵周之制度。七國崛起,各自獨立。其中除秦國因處西陲,與其它六國在衣冠制度上有差異外,其它六國均因各諸侯的愛好和奢儉,以及當時興起的百家爭鳴之風,在服飾上也各顯風采。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著珠履;平原君後宮百數,婢妾被綺觳;衛王宮的衛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孺服長裙褒袖、方履等等。
漢初服飾,與民無禁。西漢雖有天子所服第八詔令的服飾制度,但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節氣而為服色之別,如春青、夏赤、秋黃、冬皂。漢代婦女的日常之服,則為上衣下裙。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將北方民族服飾帶到了這一地區。同時,大量民族服飾文化也影響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飾。婦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著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裙也可作禮服之內的襯衣衫。
隋統一全國,重行厘走漢族的服飾制度,然而也難以擺脫其由北向南統一而帶來北族服飾形制的影響。只是到了唐代帝國的建立,才以其長時期的統治,加上其強盛的國力,令其服飾制度上承歷代制度,下啟後世冠服制度之經道,同其社會一樣,呈現出繁榮景象。唐人與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頻繁,各民族同唐人雜居內地的也很多,因此,唐人穿胡服的裝束常會在該時代的文物中見到。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淪為女真族貴族統治領地,服飾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經濟因素而發生交互影響。《續資治通鑒》記載:「臨安府風俗,自十數年來,服飾亂常,習為邊裝……」可見南宋京都也尚北服。宋代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其面料為羅、紗、錦、縷、毅、絹。尤其是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中以石榴花的紅色最注目。褶襇裙也是當時裙子中有特點的一種,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貴族婦女著裙的褶襇更多。
元代是蒙古族入關統治中原的時代。其服飾既襲漢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
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須剃發為蒙古族裝束。蒙古族的衣冠,以頭戴帽笠為主,男子多戴耳環。然至元大德年間以後。蒙、漢間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認其便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胡語、胡姓,繼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飾、內臣服飾,其樣制、等級、穿著禮儀真可謂繁縟。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184o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方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外國衣料因價廉漸為人所歡迎,費工費時,工藝考究的滾、鑲、嵌、綉等傳統手工藝漸漸地衰落,西方縫紉方式開始流行起來。尤其是女性的時裝,由於縫紉精緻、款式合乎時代潮流,影響尤大。風行於本世紀2O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沿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過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徑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服裝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種符號,它代表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國君為政之道,服裝是很重要的一項,服裝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國傳統上,服裝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遠超出治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
按說服裝,對人類來說,蔽體禦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人類服裝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實用目的時代以後,它的功能就復雜了。尤其在中國,自古,服裝制度就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
促使服裝發揮它的功能,達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服色有兩大功能:一是區別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處的場合。古代政府對全天下的人,都有規定的服色,尤其,天子、諸候至百官,從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詳細規定,他們幾乎是穿著制服,因穿制服的人,多屬上層階級,是人們企羨的對象,因此制服服色強烈地影響一般的流行服色。時代不斷變遷,中國文化中不斷加入外來文化,流行服色也會反過來影響制服服色,在這兩種服色文化互相激盪的結果,產主了這段看似變化不大,事實上又有翻天覆地改變的服裝史。古代的服裝,依穿著場合,主要可分為:禮服、朝服、常服叄類,每類又可分幾種,原則是地位愈高的人,得以穿的種類愈多,可以用的顏色愈多。就讓我們看看中國之服裝史吧……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范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志,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商周時代的服飾:
商周時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里子的寬大衣服。他們頭上還戴「幘」;幘是用來包住頭發的頭巾,不讓它們披散下來。
這個時期,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長褲、靴子,也傳進外國,這種帥氣的服裝穿著起來,行動的確是方便多了。
◎男服服飾:
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衣裳上面繪綉有章紋,而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九章紋冕服。衣裳之下,襯以白紗中單,即白色的襯衣,古代襯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硃色,諸侯為黃硃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禮時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女服服飾:
?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翟紋十二章紋,?翟羽色亦為五采。
闕翟:為王後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候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為王後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後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秦漢時代,在中國服色是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秦朝國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
男服服飾秦始皇規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祭服並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
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亮的及以華麗為上。由於他減去禮學,對於嬪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個人喜好為主。不過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歷經秦朝的嚴苟政治,劉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男服服飾:
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六冕」,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候、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
長冠服: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
委貌冠服: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候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的時候穿著。
皮弁冠服:此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著,衣裳為緇麻衣,皂領袖、素裳。
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女服服飾:
廟服:相當於周代的?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後、皇太後之入廟服,皇後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
蠶服:相當於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後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後,皆以蠶衣為朝服。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服裝史的大變動時期,這個時候因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來住,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
◎男服服飾:
禮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禮服祭服,仍只有一種,與漢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異。
平冕服:各級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紋,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等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等七章,天子用刺綉文,公卿用織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漢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國古代的周禮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據周禮而定。
委貌冠服:為公卿行卿射禮之禮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緣為領袖。
朝服:同於漢代,天子與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來區別,亦都有五色朝服,不過漢代平時常朝以皂朝服、絳服為多,而魏晉南北朝則以絳朝服為主。
通天冠服:魏晉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禮服。著絳紗袍,皂緣中衣,黑鞋。
遠游冠服:為皇太子及諸王所服,著朱衣,絳紗袍,皂緣白紗中衣,白曲領。
百官冠服:以絳紗為主。但陳制較復雜,百官位高者以朱衣為朝服,位卑者,則以皂衣為朝服,皂白紗緣中單。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衛之官,皆著五色衣,以錦綺饋綉,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褲褶服,用途非常廣,可以做朝服、軍服、便服、從貴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女服服飾:
皇後謁廟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禮服,也是皇後的嫁服。
入廟佐祭服:為妃、嬪、命婦之祭服。在晉及南朝宋、陳均為皂上皂下。
親蠶服:為皇後行親蠶禮之禮服,均為青上縹下。
助蠶服:為妃、嬪、命婦助皇後行親蠶禮之禮服,在晉及南朝陳為縹上縹下。南朝宋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為女性之朝服。
比周禮服:女性官服與男性官服同樣,非常復雜,用色亦多,與前述朝代大不相同●到了隋唐,雖然在最隆重的禮儀服裝仍跟上傳統,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卻有了新面貌,鬧到了後代服色制度的另一個傳統。因此這是服飾史上的重要時代。
隋唐時,一般人是穿白色圓領的長衫,低下階層穿的是用麻、毛織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圓領或交領短衣,高腰拖地的長裙,腰上還系著兩條飄帶。唐代的女裝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長圍巾。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長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婦女還喜歡穿徂領的小袖衣、條紋褲、綉鞋等西域式的服裝,她們的頭上還戴著「冪離」、「帷帽」。隋唐的女裝,以紅、紫、黃、綠四種顏色最受歡迎。
◎男服服飾:
冕服:祭服,最隆典禮禮服。自天子至百官均服之。
朝服:為次於冕服的第二等禮服。
通天冠服:天子之最隆重朝服。
遠游冠服:為皇太子及親王的最隆重之朝服。
具服:亦稱朝服。
公服:為次於冕服、朝服的第三等禮服。
弁服:天子在朔日受朝時服之,皇太子在朔望視事時服之。
公服:皇太子在五月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時服之。
平巾幘服:戎裝的公服。
烏紗帽服:為天子及皇太子視朝、聽訟和宴見賓客的服裝,以烏紗做帽。
黑介幘服:沒有公職的士人,在朝見受詔時穿著。
常服:為使用最多的一種服裝。
黃袍:天子開始常穿黃色袍。
品服:以不同服色來分別品官之職位高低的傳統。
◎女服服飾:
大禮服:
?衣:最隆重的大禮服。
?翟:皇太子妃最降重的大禮服。
常禮服:
青衣:皇後禮見皇帝時穿著的。
朱衣:皇後宴見賓客時穿著的。
鈿釵禮衣花釵禮衣:歸嫁禮服。
●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只是與傳統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宋朝時侯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
當時退休的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
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
◎男服服飾:
冕服:宋朝開始減少冕服的種類,大典禮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經常出現。
朝服:宋代在勁下加上特別的裝飾謂之「方心曲領」。
公服:宋代以常服為公服。
◎女服服飾:
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相似。
●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飾:
冕服:
天子袞冕服。
皇太子袞冕服。
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
●朱元璋統一天下,明代開始整體上大致恢復漢人衣冠,從唐代吸收了胡人習慣以後,發展出的漢人衣冠。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男服服飾:
冕服:從宋代起皇帝幾乎只穿一種冕服。
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辦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復唐宋時代的常服糸統。
◎女服服飾:
禮服:
?衣:為皇後受刪、謁廟、朝會時穿著。
翟衣:為皇後的第二禮服。
禮服:品官命婦的大禮服。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衣服長袍馬褂,早先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到後來普遍了,變成全國的一般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男服服飾:
禮服外褂:因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袞服:為皇帝穿著。
龍褂:為皇子所照。
補服:依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
朝服:最隆重的大禮服。
吉服:清代的禮服,次於朝服是為吉服,用於吉慶典禮時穿著。
常服:清代之服裝制度,唯對常服,規定甚小。
◎女服服飾:
朝服:皇後的朝服則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為一整體。
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
我借用一下上海葛劍雄先生編著的一部書《千秋興亡》,中的各本書的書名來解釋各時代的歷史:
秦:六合一統,統一六國,掃平天下
漢:泱泱漢風,這一種世界大國的感覺!
魏晉南北朝:滄桑分合,這里的開始時間有不同的說法,1、184年黃巾起義,2、190年董卓進京,3、220年曹丕稱帝,而結束時間一般認為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
盛唐氣象: 用「氣象」來形容隋唐兩代,更能說明它的盛大和開放性的歷史!
文盛武衰:一言以蔽之的朝代,不過在經濟方面宋代不僅超過了唐代,在南宋滅亡一百多年後的明代也沒有超過它!
漠北來去:很簡單元代的歷史,後來重新出版時叫「牧馬天南」感覺更多的是元朝的民族政策,而「漠北來去」更能體現元代興衰之快的根本原因!
日月風雲:很好講明代的那些事,引用那本並不好的書名。明代的是可以說是紛紜變幻,靖難、土木堡、大禮儀等等。
殘陽夕照: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