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舊上海,說到永安百貨的四小姐郭婉瑩,她的富貴和美貌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對於這位四小姐來說,美貌和富貴都不是她最打動人的地方。她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她一生都在堅持的優雅。就算到了環境最惡劣的農村,她依然堅持她的旗袍人生。
(吳毓驤和郭婉瑩)
郭婉瑩跑到了北京,並在燕京大學繼續求學,在拿到燕京大學畢業證和理學學士學位證書後,她才重返上海。
其實,郭婉瑩不僅在北京讀了大學,而且她還交了一個叫吳毓驤的男朋友。
吳毓驤和郭婉瑩的出身不同,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又是林則徐的後人,自幼便勤學好讀,再加上人又聰敏,因此在民國初年便考取了庚子賠款的公費留學資格,並在清華大學留美預備讀讀書。
也就是在讀清華大學的時候,爆發了「五四運動」,吳毓驤天天也跟著同學們出去大遊行。國民政府擔心他們會鬧事,所以乾脆提前把他們送出了國。
吳毓驤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原本應該好好學習的他,卻偏偏注意到了花花世界的游戲人生及各種遊行的把戲等。所以等他歸國時,他的學業不能算好,但他卻成了一個風流倜儻,又風趣幽默,十分會討女人喜歡的男人。
⑵ 民國名媛穿著
民國服裝;旗袍;文明新裝
民國時期的服裝是中國服裝史的一個重要的時期,是中國傳統服裝走向衰落和蛻變的一個重要的時期。同時也是新服裝孕育新生的時期。旗袍作為民國時期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裝,她的產生、變化、發展都伴隨著整個民國社會。
一、民國初年的旗袍
在民國初期,整個國家社會一直處在革命與動盪中,人們經歷革命的洗禮為時不久,衣著觀念、生活方式都處於新舊更迭的大轉折時期,旗袍也正在亂世妝扮中悄然過渡。總體說來,旗袍在此時已退居到一個不太顯眼的位置,不復昔日的顯赫地位。此時的旗袍在廓形上變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寬敞為其特點,領子由早期的無領或低領變化為「元寶高領」,最高時可與鼻尖齊平;袖子稍有收緊並略有縮短,至肘與手腕之間;袍身長度減短至膝與腳踝之間。旗袍線條造型仍較為平直,色調力求素雅,領、袖、襟等部位也用鑲滾,但比以前簡練概括得多,通常只有少許幾道。綉紋也趨於簡單,不復以裝飾體現地位與身分,而且開始注重體現女性的曲線。
二、20年代嶄露頭腳
隨著民國社會的不斷開放,中西方交流的加強,西方大量的女裝樣式流入中國,許多報刊、雜志都進行大篇幅的刊載;當時留學歸來的留學生也帶回了許多國外的思想和服裝;當時的許多女裝設計師們都跟隨西方模仿西方的樣式設計女裝。因而西方的女裝大量充斥在社會上,而且這些服裝樣式和設計方法日益被人們接受並推崇。西方流行女裝的這些特徵,在旗袍上也是有所映射。
20年代中葉起,一種新的旗袍誕生。在當時的上海是公認的服飾時尚中心,其聲勢遠遠領先於全國各地並左右著中國服飾時尚的變化。上海旗袍時尚的最初,是以無袖的長馬甲形式出現的,短襖外面的長馬甲代替了長裙。1926年,長馬甲同短襖合並,就有了民國新旗袍最初的款式。張愛玲評價道:「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1]」袍身寬松、廓形平直,長度在踝關下之上或大約小腿肚的地方,倒大袖。領、襟、擺等處仍喜做滾邊鑲飾,但繁褥之風日減,「襇干」和闊滾條被視為過時的象徵。秋冬時穿的夾旗袍,倒大袖,只有一道花邊裝飾,已略顯腰身。1924年秋,末代狀元劉春霖之女劉沅穎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亞,新娘當時穿的就是這種倒大袖旗袍[2]。1926年後,旗袍的下擺一升再升。
至20年代末,旗袍開始收腰,受歐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響,擺線提高至膝下,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們秀麗的小腿。雖仍為倒大袖,但袖口變小。裝飾性質的鑲滾趨潔,甚至完全取消,色調也力求淡雅和諧,後體上顯得十分簡潔方便。1929年上海女學生穿的旗袍,擺線已到膝蓋處,袍身變得合體,有的袖口裝上仿西式的克夫,成為流行一時的時尚。民國初的「文明新裝」也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這種袖形,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3]。整個20年代,中西交流的機會增多,從歐洲進口的布匹、羽紗、呢、絨、蕾絲等紡織品,擴大了國人的著裝選擇,改變著人們的著裝觀念。人們不再那麼固執地追求「做一件傳三代」,從而刺激了購買慾望,推動了旗袍的流行和變革。20年代的旗袍就明顯受迪考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直線造型、對稱的裝飾品和紋樣圖案。
三、走向經典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革命最為壯烈,中國女性解放運動最為波瀾壯闊的二十年。此時也是女性進步思想和自我意識最為活躍的年代,所以三四十年代也是中國近代女裝最為燦爛繁榮的年代。而恰恰就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典型代表。被稱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風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從上海風靡全國各地。讓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實際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加上這一時期外國的面料不斷地進入中國,各大報刊雜志上都有服裝專欄,還有流行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推動時裝的產生與流行。各大百貨公司也常常舉行時裝表演及展覽。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國的時裝中心,因為當時歐美的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國各地都以上海為樣板,競相模仿。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而且這時期,旗袍被很多中學、大學採用為校服。30年代歐美流行收腰,更能體現出女性美,這就註定旗袍會變得更修長而緊身,並有高叉。1934年就幾近臀下,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來雙腿隱隱可見。可見當時對女性的行為約束已經大大放鬆,從而符合了30年代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個特點:「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當時愛美女性旗袍穿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領和袖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如西式翻領、荷葉袖、開叉袖、還有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誇張的樣子。但這僅是一些明星和貴婦的社交禮服,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圍巾或戴上珍珠項鏈顯得大方而別致。當時修長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燙發、透明絲襪、高跟皮鞋、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都是最時尚的裝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強調。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國服」了。
四、經典的延續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以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抗日戰爭硝煙燃起,大多數國民皆無心於服飾的奢侈。出於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40年代初的旗袍不復30年代衣邊掃地的奢靡之風,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炎夏季節多傾向於取消袖子,領高減低,省去了種種繁瑣的裝飾。使其更為簡便、適體,從而形成了40年代旗袍獨特的風格。
改良旗袍最早出現於30年代後期,短袖旗袍上始有肩縫,起初尚無省,歸拔比較多。後來逐漸有了胸省,開始時收省還不明顯,以後漸漸發展到吸腰省並使用裝袖,裝袖在40年代中期得以推廣,自此旗袍更為合身適體。據40年代初報載,衣料漲價百分之百。故而服飾裝扮上力行節儉,倡導「舊衣運動」,普遍興起國貨運動,使旗袍在面料的使用上也頗具特色。當時頗有影響的《申報》元旦新春例發「衣食住行」計劃:「在這國難深重的今日,正應節約救難,提倡穿舊衣運動,衣服新舊無關宏旨,但求有新思想。新腦筋就好了……4]」;只要求其適體、經濟,萬一要做新的,就採用純粹的土布。因此土布成為旗袍常見的用料就不足為奇了。抗戰初期的上海還一度流行用國產白棉布或毛藍布(又稱愛國布)做成的旗袍。此時的旗袍雖然裝飾極為簡單,用料也十分平常,但仍不失為日常服裝的主流。40年代中期的旗袍還引進了兩種西式配件——墊肩與拉鏈。把傳統的盤香紐、直角紐換成拉鏈,也成為當時的時尚之一。禮服旗袍稍長一些,裝飾更為考究,校服則以樸素、淡雅為尚;工廠女工夏季風行穿一種簡便型的旗袍:略似麵粉袋上挖個圓孔——無袖無領或低領,不收身、小開衩,長度在膝蓋上下,內穿一條短褲,以圖涼快,勞動輕便。
五、旗袍退位
在解放戰爭結束後,新中國成立,人們似乎沉浸在了革命的浪潮中;人們的熱情似乎完全轉到了革命和勞動中,旗袍所代表的舒適、悠閑似乎已經失去了生存的空間。更多的代表勞動女性,適合勞動女性,能展現新時代和革命的女性服裝成為了主流;旗袍悄悄的退隱到了一個歷史的角落裡,至此民國時期的旗袍到此結束。
圖片參考:
(1)最初的旗袍
(2)20年代末期,南洋兄弟煙草廣告。署名之光(謝之光)。發式袖端仍帶20年代余韻,整件旗袍的風格已開30年代的先河。
(3)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領而低擺,開衩至膝,袍身緊窄修長且無袖,更顯穿著者的婀娜身段,兩道滾邊十分細巧精製。
(4)受歐美影響,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透明的絲織品用來做旗袍了,開衩高至臀下。
(5)30年代末40年代初流行的旗袍,陰丹士林藍布面料作禮服在月份牌畫中處理得更像絲綢旗袍,袖短呈臂,窄身修腰。
⑶ 旗袍,屬於上海的風情
用一個詞來代表老上海的美麗,非旗袍莫屬。
在聲色犬馬的百樂門里,鶯歌燕舞,緩緩走來的是一個個穿著旗袍風情萬種的交際名媛。
旗袍,在獨特的老上海弄堂中,石庫門里,似乎此物是因上海而生的。是那個時代上海女人的一個標志。
一想到老上海,腦海里就出現民國時期的老電影中,穿著旗袍搖曳生姿的美人,那是屬於上海才有的獨特韻味。
上海是有旗袍情結的,旗袍脫胎於清朝的旗裝,成長於上海。
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上海服裝界吸收了西方的流行元素,改進了旗裝,將東方女性的柔美體驗的淋漓盡致。而 旗袍是專門為東方女性量身定做的,穿在西方女人身上就少了那種特有的韻味。
東方女人穿旗袍的獨特魅力反而是源於自身的缺點,東方女人腰長,臀位較低。而旗袍恰好突出的恰恰是人體的腰肢和臀部的曲線,所以腰長穿旗袍最是好看。
旗袍的魅力在上海灘發揚光大,曾經每一個上海女人都以擁有一件旗袍為榮。
發型:復古的盤發和簡單的麻花辮。
老上海的學生,穿著旗袍大部分編著兩條簡單的麻花辮,青春年少,又清純可愛。
復古的盤發非常適合旗袍,搖曳生姿的女子,風情緩緩。越是有故事、有閱歷的女人,穿著旗袍越是萬般美麗,鬢角邊的捲曲增添了嫵媚風情,讓人慾罷不能。
內衣:無痕內衣。
旗袍是貼身的服裝,曲線盡顯,所以一定有選擇無痕內衣。不然露出內衣的痕跡,美麗就大打折扣。所以,選擇一套合身的內衣很重要。
絲襪:黑色或肉色的絲襪。
一直覺得絲襪的誕生,是為旗袍而准備的,穿上絲襪和旗袍最搭。
鞋:穿絲絨或緞面的鞋子。
鞋的顏色不能太花銷,選素色為佳。
配色:全身的配色。
這里的配色不僅僅是旗袍的顏色,對頭發的顏色,妝容的色彩、鞋子的顏色,隨時攜帶的包包顏色等等,都是有講究的,恰到好處才是最美的旗裝。
最重要的要求:身材。
標准旗袍身材:脖子要修長,這樣領口顯得好看;溜肩穿旗袍好看,虎背熊腰不適合;胸部要適中、要剛剛好,過大過小都不好;腰要細,臀部要豐滿,看起來曲線優美;身高要剛好,160~170厘米的身高最合適。
由於旗袍貼合身材,所以對身材的要求較高。要想擁有一件完全吻合自己的旗袍,可以量身定做一套屬於自己的旗袍,穿出屬於自己的萬種風情。
穿上旗袍的女子,猶如一朵艷麗的女人花,在歲月里風情萬種的綻放著,我都能感覺到流年的暗香,歲月的靜好。
我想世間沒有女子會拒絕旗袍,除非你不熱愛美麗。那種美,足以睥睨眾生。
⑷ 央視主持人張蕾曬旗袍美照,你在她身上看到了怎樣的名媛風范
央視主持人張蕾曬旗袍美照,你在她身上看到了怎樣的名媛風范?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在剛以前的2022《百花迎春》聯歡晚會上,張蕾強台風依然穩重,一襲白色禮服,配搭金黃紋樣,全部人看起來空氣莊重,她的網友點評她講,她給人溫馨又痊癒的覺得,聽她組織綜藝節目,令人覺得十分放心,有一種心曠神怡的覺得。
如此好看溫馨而又才華洋溢的親姐姐誰可以不喜歡你?自2014年中央電視台《綜藝盛典》頻道在社交網路平台發布信息稱,張蕾結婚後重歸逐漸。張蕾越來越更為心胸寬廣,在主持人這條公路上走得更加堅定不移。演出舞台以外的主持人也是有自身的日常生活,期待在以後的時間段里,可以見到張蕾大量的魔幻造型,主持人的工作越變越好!
⑸ 於鳳至到底長什麼樣子,竟然不輸於民國四大美女
於鳳至是一個民國時期非常美的美女,她的魅力不僅僅表現在她的外貌上還表現在她的談吐修養和待人接物的狀態上。
除了以上兩點以外,她經歷過自己的丈夫出軌,並且將小三帶入了自己的家。作為一個非常坦然的女人,他溫暖的接受了這個小三並且給予了細心的照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寬容大度的女人,也是一個內心非常善良的美麗女人。
而她最終因為太過於辛苦導致自己死亡也是非常讓人心疼,也是歷史上和我們的一大遺憾。
⑹ 看年代探案劇《旗袍美探》,淺談民國女子服飾之美
近期,由鄧科執導,馬伊琍、高偉光領銜主演的年代探案劇《旗袍美探》正在播出。
《旗袍美探》翻拍自澳大利亞劇集《費雪小姐探案集》,在中國屬於小眾偵探劇,但口碑很好。該劇講述了從法國巴黎回國的女偵探蘇雯麗(馬伊琍 飾)與法租界警務局中央巡捕房探長羅秋恆(高偉光 飾)一同破解懸案的故事。
我國習慣上把民國成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段時期稱為民國時期。因為中華民國1912年(即辛亥革命的次年)元旦正式宣布成立,採用國號紀年法,該年稱民國元年。
在史學界,「民國初期」一般指民國成立的最初十年左右。1922年民國政府分裂為北京、廣州兩個政府,有所謂北洋軍閥,史學界通稱這一階段為軍閥混戰。經北伐戰爭,1927年民國還都南京,史稱民國南京政府,直至至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
這個時期,女性的服飾變化在這個時期尤為顯著,其中西結合的特點尤為明顯,而在這一時期,民國時期最常見的服飾大致分為旗袍、學生裝、洋裝等風格服飾。
首先 ,根據滿族女性的傳統服飾改良的旗袍風靡民國,是當時不少女生的日常服裝。旗袍其實是在20年代末,也就是新文化運動受到歐美服飾的影響,喚醒了人們對美的追求,所以女子更加註重了對身材的「曲線美」,旗袍設計偏向修身,一般量身定做,而且色調力求淡雅。
蘇雯麗幾乎每一集都要換上不同的旗袍和洋裝,修身的旗袍將角色的婀娜與風韻,體現得一覽無余;馬伊琍本身就是上海人,蘇雯麗偶爾說上幾句軟糯婉轉的上海話,也極襯這個角色的軟糯嬌媚。
其次
是民國風——學生裝,繼承了漢服中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樣式,但是到了民國初期,裙長逐漸縮短並且縮減腰身,而且有了倒喇叭的設計,也就是五四裝的前身。北伐後,學生裝才真正成形,而學生裝主要是以淡藍色的布上衣為主,還有旗袍式領口,衣長一般不會過臀。那麼下身則是搭配深藍色裙裝或者黑色百褶裙,一般不帶花紋修飾,以樸素為主。
雖然民國時期大多以旗袍為主,但是同樣是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出現了不少西式服裝,我們從不少民國電視劇中也能時常見到,女子穿著帶有西方元素的裙裝和帽子等,這些足以說明當時西式服飾已經成為了女子的 時尚 服飾了。除了裙裝,西式的大衣在當時也受到了不少追逐 時尚 的名媛女子所追捧,無論是高貴風的皮草還是其他西式大衣,在民國時期已成為 時尚 的代名詞。
總之,中國服飾在民國時期就開始向西式服裝過渡了,無論是旗袍還是西式服飾,無不呈現出國際化和現代化結合的多元特徵。
⑺ 穿著旗袍的民國女人有多美,看了這些照片你就挪
民國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時代,雖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總以為還發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匯吃飯的時候,看到店裡面穿著民國學生服裝的服務員,就更有這種體會了。回望民國時,那些身著華麗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舉手投足之處,皆是東方式的嫵媚與溫婉。
▲
杭穉英,我國最早的商業美術家之一,設計的商品包裝、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為素材,這是一幅西湖泛舟圖,確實不錯。
⑻ 穿旗袍的女人有多美
旗袍作為傳統的繼承,無論是綉花還是印花,都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幾乎看不到純色的旗袍。這也是文化自信在服飾上的一種表現。優雅、時尚、文化自信、突出女性身材的曲線之美,這是旗袍文化所能表現出來的東方之美,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女性的選擇。
⑼ 司藤的旗袍,太美了
旗袍 ,是為數不多的
歷經歲月變遷後,
流傳到現代 社會 依舊
飽含生命力的傳統服飾,
看似束縛的版型,
實際是自我的嘗試和表達。
由景甜主演的網劇《司藤》,
將旗袍這種典雅的美,
從民國延伸到現代,
為我們帶來一場旗袍盛宴。
各式各樣的緊身旗袍,
勾勒出司藤的玲瓏曲線,
配上一雙柳葉彎眉、
一抹艷麗的紅唇,
清冷中帶著幾分性感妖冶,
淋漓盡致地表現了
她骨子裡的傲嬌嫵媚。
01
民國旗袍,彰顯東方之美
民國的故事中,
司藤穿的旗袍就是傳統款式,
發型也符合民國時的裝扮。
她一出場,
穿了件白色真絲旗袍,
看似簡單樸素,
行動處卻落落大方,
做工考究,極為重視細節。
搭配珍珠白的小披肩,
上面還有藤紋刺綉和流蘇,
穿一雙同色的小皮鞋,
一步一婀娜,踏在了心上,
超級有復古名媛的感覺。
還有復古的手推波發型,
半隱半露的嬌俏臉龐,
舒揚的遠山眉、發梢的弧度
與旗袍勾勒的身材曲線相得益彰,
層層疊疊,含蓄卻又嫵媚。
同樣是白色旗袍,
披上 粉色軟呢連帽斗篷 ,
頭發編成大麻花辮,
配上粉嫩的發飾,
呈現出一種嬌弱的美感,
靜坐湖邊的司藤,
完全就是懷春的少女。
她的一顰一笑間,
都是那個年代的感覺,
將想像中搖曳生姿的
民國旗袍美人帶進了現實,
讓我們領略到旗袍的韻致,
端莊、靈動、嫵媚,
展現了東方含蓄式的美。
02
現代旗袍,融合傳統與現代的 時尚
在復活後的現代,
她的旗袍不只是傳統款式,
而是 結合現代審美做出了改良 。
發型上也有很大改變,
從盤發變成披發,
黑長直,或波浪卷,
這些現代流行的發型,
搭配上旗袍也甚是美艷。
復活後的第一件旗袍,
用 薄荷綠 襯托她出塵的氣質,
胸口手臂上的鏤空設計,
加上珠綉和蕾絲的點綴,
黑發如瀑,即使不施粉黛,
也顯得貴氣、有風情。
最讓人喜歡的,
還是那件 姜黃色旗袍 。
絲絨材質,植物紋刺綉,
裙身設計中暗藏巧思,
領口處精緻的鏤空拼接,
典雅時髦又不失性感。
配上司藤海藻般的長發,
以及精美的珍珠發箍,
高貴冷艷中透露著嫻靜之美。
司藤雖是妖精,
卻不曾少了仙氣。
這件 淡綠色的真絲旗袍 ,
裙身上滿是藤繞蝴蝶紋樣,
外搭了件淡青色的雲肩紗披,
刺綉流珠更添華美,
與鬢邊的蝴蝶發卡相呼應,
讓人不禁贊嘆仙女下凡!
這些現代的旗袍,
既保留了傳統服飾的美感,
又增添了新穎的元素,
日常中穿著也不覺突兀,
盡顯東方女子的溫婉大方。
03
日常著裝,以舒適為主
除了符合時代的特徵,
司藤在不同情況下,
也會穿上合適的旗袍,
更深刻地展現人物的性格。
生活中的司藤更加柔美,
輕柔的絲綢、淺淡的顏色,
最能體現這種溫和。
香檳色的緔袖旗袍,
帶有蕾絲綴珠綉的藤紋,
遠看素雅,近看貴氣,
手執書卷坐於樹下靜讀,
美成了一道風景。
除旗袍以外,
司藤還穿了幾件 改良漢服 ,
都是 以舒適為主 ,
不過分在意形制和花紋。
在照顧瓦房時,
一身白色藤紋喬其紗內袍,
罩了件淡藍色的真絲紗披,
輕松又舒適。
練字、看書、喝茶時,
一件刺綉 長大襟 ,
搭配絲絨鏤空拼接外套,
戴上適配的發卡和珍珠耳環,
將人帶入悠閑、安適的時光中。
材質柔順、顏色素雅,
穿著簡單不復雜,
同樣也是日常的穿衣之法。
04
顏色深、質感重,更添氣場
溫柔只是司藤的保護色,
在需要展現力量與氣場時,
她會穿得很霸氣。
宴請七大懸師時,
她選擇了 紫羅蘭色 的衣服,
爛花絨旗袍、絲絨斗篷,
穩重又不失氣場,
霸氣中還帶著點冷艷,
震懾了全場。
去黑背山山洞救秦放時,
司藤穿了 藏青色的旗袍和外裳 ,
簡單搭配上金屬項鏈,
披散的頭發中,
還編了幾綹小麻花辮,
成熟穩重里還有一股俠氣。
之後的一套 深藍色絲絨旗袍 ,
搭配了綉有金絲花紋的雲肩,
發飾與樹葉耳飾突出金屬感,
更為她增添質感與氣場。
較深的顏色,厚重的質感,
還有與之搭配的精緻配飾,
在十足的女人味中,
彰顯著沉穩氣質。
整部劇從服飾到妝發,
司藤展示了真正的
「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 。
旗袍上的每個細節,
都能映襯出她的性格特點。
此時的旗袍已不僅僅是一種服飾,
更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延續創新,
將傳統的美毫無保留地演繹出來。
旗袍之美,
美在其形、色、紋,
讓中國女子變得風姿卓越;
更美在於其骨和魂,
不同於時下硬邦邦的審美標准,
敢於穿旗袍的女人,
都是大方從容、自信盎然的,
是那樣的鮮活靈動,
令人心生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