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京派旗袍和蘇派旗袍的區別

京派旗袍和蘇派旗袍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4-11-08 18:55:17

旗袍分為哪幾派

1. 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源自多元文化的上海,以展現女性身段為核心,注重人的表現而非衣物本身。其特點在於融合傳統與西式元素,肩袖設計大膽,量身定製。圖案以復雜刺綉或花紋為特色,面料多樣。海派旗袍還引入了西式領型,如翻領、V領、荷葉領,並開創了各種袖型,如荷葉袖、開衩袖。
2. 京派旗袍
京派旗袍源於北京,深受皇室影響,具有內斂、官派風格。它結合了旗裝與漢族立領,兩側開叉,色彩多選深色系,款式平直寬肥,滾邊寬,長度過膝,保守風格,以傳統牡丹、梅蘭、青瓷等圖案為特色,面料以綢緞為主,獨有一種端莊傳統。
3. 蘇派旗袍
蘇派旗袍在溫婉的江南水鄉誕生,與京派、海派風格迥異。它以蘇綉為特點,結合吳門畫派藝術,面料優質,刺綉豐富多樣,針法細膩,色彩雅潔。蘇派旗袍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如斜襟、琵琶襟、雙開襟等設計,深受年輕女性喜愛。
4. 粵派旗袍
粵派旗袍,又稱廣派旗袍,是受西方風格影響最深的旗袍流派。它強調「露、亮、奇」,與傳統旗袍風格差異較大。在廣東、香港,旗袍被稱為「長衫」,樣式簡約,色彩豐富,可日常穿著,也用於特殊場合,如婚宴。粵派旗袍有時無圖案,無緄邊盤扣,婚宴或重要場合則會定製較為繁雜樣式的旗袍。

㈡ 旗袍四大派別有著怎樣的美

旗袍四大派分別是:京派,海派,蘇派,廣派。各派都有各派的美。


四、大膽開放的廣派旗袍。還有一個派別,叫廣派,也有叫粵派的,流行於南方沿海省份,受西方影響較深,廣派強調露、亮、奇,在四個派別中是最不像旗袍的一個派別了。

㈢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看過《邪不壓正》的朋友一定對裁縫巧紅和朱局長情人唐鳳儀民國時期的經典服飾——旗袍影響深刻吧。以下便是對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的起源、變化過程的一些基本知識。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唐鳳儀的著裝充分展示了民國時期,旗袍在中國女性中的地位,唐鳳儀可以說八面玲瓏,風情萬種,但成熟背後缺依然有一顆少女的心。同時唐鳳儀妖嬈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襯,女性將旗袍優美的線條充分展現出來,旗袍將女性特有的嫵媚體現的淋漓盡致。

裁縫巧紅的著裝著代表的是民國時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著。那種普通女性穿的長袍和男性的長袍都體現了中國在當時大眾的含蓄之美。長袍將男女身體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沒有旗袍的妖嬈,沒有旗袍的開衩,拍迅但在當時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幾乎都是這種類型的服飾。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經出現,旗袍便成為民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歡的服飾,並在隨後的發展中衍生出豐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長袍發展而來

旗袍本不是漢服,而是旗人的長袍,原本滿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來的旗袍有關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長袍,其外部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長袍下部開衩,下擺寬大,長袍長可掩足。旗人的長袍從上到下由整塊衣料剪成,顏色較素。清代中葉,旗人的長袍除圓領外,還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而且長袍的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

有清一代,旗人長袍的造型線條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給人平直硬朗的感覺。而且,長袍上下一體,使得線條比較流暢,長袍能夠蓋住腳,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蓋在袍擺之下,因此當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後,腰線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長,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們頭上常戴高大的「如意頭」、「耷拉翅」假髻,更顯得嫵媚多姿。

但是,畢竟寬大、厚重的長袍沒有曲線的展示,還是給很多愛美的女性帶來頗多不滿。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男性服飾出現中山裝,女子從滿人的長袍中發現了女性服飾之美,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便誕生了旗袍。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

旗袍的流行,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寬大、平直的特點,對寬大直腰(無腰身)的滿人長袍進行收腰的設計,縮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其次,旗袍的長度減短,滿人穿長袍,往往腳上穿著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長袍的下擺要蓋住鞋底,而漢人穿平底鞋,沒有高高的鞋底,頭上也沒有高大的發髻,旗袍的下擺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後的旗袍不僅可以凸顯身體曲線,旗袍的開衩還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歡迎。再加上上世紀20年代正好是女權運動興起的時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發、天乳、上女學、婚姻自由等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之後,她們競相身著旗袍,讓看慣了旗人長袍、漢族婦女對襟衫以及襖裙的中國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沒過多久,女性紛紛效仿,她們扯上一塊布料,不一定是高檔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縫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貼合身體的旗袍。

不過,旗袍的出現,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當時的旗袍,袍身寬松,廓形平直,友指袖身縮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紀好賀配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女性服飾風格,女子的襖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襖),清末貴族婦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國初年在女學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裝」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結合倒大袖的風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紀20年代,在一些關於宋慶齡的圖片中,就有她穿著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記錄。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她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都綉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從旗袍鑲的邊來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屬於大做。不過到了上世紀30年代,旗袍款式層出不窮,倒大袖旗袍已經很少見了。

此時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依穿著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體現旗袍的貼身。翻看當年的照片,會驚奇地發現,旗袍在每一個穿著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絕對沒有後來制服的松垮感覺。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2、旗袍變化多端

民國時期,女性旗袍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旗袍的下擺長短、腰身寬窄、領口樣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變化。

先說領口樣式。先是時興低領口,繼而流行高領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仍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以示時髦。後來領口高到直抵齶下,繼而至耳。而後盛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不要領子,也是一種時尚。

旗袍下擺長度時長時短。長時蓋過腳面,走起路來衣邊掃地,短時則在膝蓋略上些。上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被形象地稱為「掃地旗袍」。

長旗袍一般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女性穿著旗袍,也不改高聳的姿態。再配上高跟鞋,長旗袍將女性的身材襯托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開衩,尤其是高開衩正好解決了貼身行動不便的問題,而且高開衩在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上世紀30年代旗袍大衩逐漸流行。所謂大衩,當時也僅僅是衩高過膝,盡管如此,這種旗袍還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擊。不過,裸露小腿的旗袍並沒有絕跡;後來旗袍開衩到達臀部,而且腰身也變得緊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過大開衩流行幾年後,又漸漸回落。

旗袍袖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最後變成無袖。

當時旗袍的第二個特點是與西式服裝結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對襟旗袍。上世紀30年代末期,還有一種改良旗袍,旗袍借鑒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專指服裝方面的獨特設計)。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變得適體。改良旗袍的出現,使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另外,荷葉袖、開叉袖等西式服裝的裝飾元素也被大量採用。

這種融合西方風格的旗袍可以與各式服裝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領、袖處還加以搭配毛皮飾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時髦的穿法。

3、陰丹士林旗袍風靡全國

隨著旗袍的發展,當時的旗袍製作出現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兩大流派。因旗袍的發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階段,融合漢族元素立領、左右兩面開衩等特點的改良旗袍稱之為京派旗袍;後來,由平面裁剪改為立體裁剪,增加腰身等時尚元素的旗袍,稱之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長適體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成為一種服飾風尚,並且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京派旗袍。

當然,兩派主要以風格作為區分,並非簡單的以地域為標准。即並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方藝術為特點,形式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近年來有人提出「蘇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蘇旗袍,這是一個新提法,多半是商業炒作的概念,與民國時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並不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因為南京曾作為首都,其旗袍風格曾廣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製作風格上仍然屬於海派風格,只不過在具體樣式的製作上與上海旗袍略有差別。

民國時期,旗袍是女性最為代表性的服飾,其適用性非常廣。上至貴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婦女,都可穿著旗袍。旗袍的年齡跨度很大,十來歲的小女孩,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皆可著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著,其形制可單,可夾,可棉。夏季有單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夾旗袍,裡面還可以襯穿其他的服飾。秋冬季節的棉旗袍為長袖,長下擺,重保暖輕時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廣,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可以搭配多種服飾。天涼時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絨線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領、袖處加以毛皮飾邊。另外,旗袍還可以與絲巾、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時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為如此,旗袍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她們個個穿得風姿綽約,吸引世人的目光。

㈣ 有哪些款式的旗袍比較好看

旗袍,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傳統服飾,以其優雅的線條、合體的剪裁和獨特的魅力,一直受到女性的喜愛。從民國時期至今,旗袍經歷了多次演變,不僅在款式上有了多樣化的發展,而且在風格上也呈現出不同的審美趨勢。不同款式的旗袍能夠展現女性的不同風采,以下是一些較為受歡迎的旗袍款式:
經典旗袍:
直襟旗袍:直襟的設計使旗袍顯得莊重而優雅,適合正式場合穿著。
斜襟旗袍:斜襟從領口斜劃過胸前,是現代旗袍常見的開襟方式,增添了一份時尚感。
大圓襟旗袍:線條圓順流暢,是現代旗袍常見的開襟方式,展現了女性的溫柔韻味。
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以大膽的創新和突破傳統著稱,如短袖、無領、衣長至膝蓋的「風涼旗袍」,展現了女性的時尚與前衛。
京派旗袍:
京派旗袍堅持傳統,強調內在的品格和修養,用傳統的平面裁剪,袍身平直寬大,體現了中國人的骨相美。
蘇派旗袍:
蘇派旗袍用料講究,多用蘇州絲綢、軟緞,領口、衣襟、袖口邊緣綉有蘇綉,展現了江南女子的溫婉與雅緻。
粵派旗袍:
粵派旗袍簡約實用,常常是單色無圖案,無緄邊盤扣的長衫,適合日常穿著,展現了香港女性的實用與時尚。
白色旗袍:
白色旗袍干凈雅潔,能烘托出清麗脫俗的味道,適合各種膚色的女性。
黑色旗袍:
黑色旗袍永不過時的經典色,貴氣十足,適合重要場合,展現出女性的高貴與神秘。
粉色旗袍:
粉色旗袍甜美溫柔,適合膚色白的女生,展現了少女的清新與甜美。
印花旗袍:
印花旗袍賦予了旗袍更多的畫面感,不同的圖案彰顯出不同的風情,品味和格調也各不相同。
此外,在選擇旗袍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身材匹配:選擇適合自己的款式,如脖子修長的人穿高領更有優勢,腰細的人更適合貼身剪裁。
面料選擇:絲絨、棉質、絲綢等不同面料適合不同氣質的女性,選擇合適的面料可以更好地展現個人魅力。
細節關註:盤扣、門襟等細節的選擇也會影響整體氣質,簡約或復古的設計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場合需要來選擇。
綜上所述,好看的旗袍款式多種多樣,每種款式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適用場合。無論是經典的直襟旗袍、時尚的海派旗袍、傳統的京派旗袍、溫婉的蘇派旗袍、實用的粵派旗袍,還是各種顏色的旗袍,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展現女性的美。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身材、氣質和場合的旗袍,通過合理的搭配,展現出自己的獨特風采。

㈤ 旗袍分為哪幾派

京派、海派、蘇派

㈥ 大紅燈籠高高掛旗袍屬於京派嗎

屬於京派,旗袍分為京派、海派、蘇派,其中京派旗袍更加原汁原味地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旗袍,又稱褀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旗袍的特點

現代常見的旗袍織錦緞,圖案為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型、窄袖型、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等。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

與京派旗袍和蘇派旗袍的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衣服的帽子怎麼畫 瀏覽:819
霧霾藍大衣和圍巾搭配 瀏覽:241
裙子前有兩個圈如何系 瀏覽:208
關於黃色裙子的圖片大全 瀏覽:39
女裝黑色長裙圖片 瀏覽:547
襯衣套什麼褲子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620
女士西裝配什麼樣的衣 瀏覽:557
蔡徐坤紫色衛衣多少錢 瀏覽:693
嬰兒系帶褲子如何穿 瀏覽:448
女士xl的褲子適合多少斤穿 瀏覽:634
紅裙子型號規格 瀏覽:340
夏天小女孩子的裙子 瀏覽:546
外套掛板怎樣掛才好看 瀏覽:555
韓版童裝店裝修風格 瀏覽:39
格子襯衫搭配什麼體恤 瀏覽:877
免費童裝網店加盟 瀏覽:718
現在女裝如何加盟 瀏覽:432
一層一層的裙子叫什麼裙 瀏覽:753
粉色童裝櫃台 瀏覽:405
品如裙子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