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說校服毀了中國人的青春,校服該怎麼穿才不顯得那麼難看
校服是每個人都穿過的衣服,但是,中國的校服確實很醜的,又大又肥,我們為了校服穿上好看,可以去修改一下校服。
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校服的出現是源於戰爭後,有很多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學校為了使貧困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的穿著而產生自卑感,也是為了防止生活富裕家庭的學生炫耀自己多麼有錢,所以才統一著裝。直到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所以興起了穿校服。
穿校服的時候,內搭是特別重要的,像是在天氣冷的時候裡面搭配一個衛衣,絕對是超合適。還可以搭配一款好看的運動鞋。即使校服再怎麼丑,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面的潮搭來修飾校服,如果配上一款潮鞋的話,也是很容易能夠引起別人的注意力的,當然這個時候如果褲腿過長,我們只需要將褲腿稍微的挽起一截就可以了。
B. 中學生該不該穿校服的反方觀點
中國人的優良傳統是什麼?是施恩莫望報,你穿著校服施恩的時候,別人會看出你是哪個學校的學生,然後就有了報恩的思想,這樣就違背了這一優良傳統,所以,當你施恩的時候,社會上以後流傳的時候就會說:「中國人真是施恩莫望報的民族。」而不會說:「中國的孩子,真懂事!」
所以,這將會是我們這一民族永垂不朽的壯舉。
抓住這一偉大觀點,主攻這一觀點,你就能勝利了
C. 學生穿校服的好處與壞處
1、防止學生之間的攀比;
家庭的貧富差距會帶來學生之間的攀比,從而造成學生無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學習中去。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減少學生間的攀比,促進孩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2、方便外出學生安全的身份識別;
比如放學回家,校服比較顯眼,假如在回家途中發生什麼不測,可以更快識別身份。再比如學校組織外出活動,同一校服有利於學校對於外出學生的管理,也不容易造成學生走失。
3、有利於提高學校管理;
在校園內學生統一校服,可以一眼識別出未穿校服的外校人員,避免社會閑散人員進入校園,有利於保證學生安全。
4、強化學校精神和集體感
校服是一個學校精神面貌的體現,可以彰顯學校精神;另一方面,統一校服,可以增加全校學生間的集體感,提高學生間的凝聚力。
5、使學生保持學生的正氣
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容易被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影響,比方說一些受非主流或者一些混混們的影響,穿衣打扮會受到他們影響,穿校服可以讓學生保持一個學生應有的正氣。
穿校服的作用有這么多,都是在現實學校管理中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所有的經驗背後都是一個個血的教訓中。有些人說穿校服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其實不穿校服帶給學生的是更多的不安全的因素,更多的心理發展阻礙,更加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D. 如何看待「校服毀了中國人的青春」這種觀點
不認同這個說法,校服代表了我的青春,穿上校服就有一種青春附體的感覺。我覺的現在的孩子是不是看韓劇看的太多了,國外的校服只是好看,很不實用阿,讓她們穿著校服跑個幾圈,做幾個深蹲,還得換一套衣服才行。而中國的校服就不一樣了,能屈能伸。
E. 中國校服漂亮嗎好看嗎
中國校服的丑似乎已經成為了一項中國特色,不論男女一律穿著「面口袋」運動服在操場上做廣播體操,已經成為一代人學生時代的集體記憶。
永遠的運動款,色調單一,沒有個性,寬松肥大,還總是「大一號」,甚至有論調說「中國校服毀掉了中國人的青春」。
其實歷史上中國也有漂亮的校服,民國時期女學生掐著腰線的襖裙裝,為女子提供了另一種特別的美感,清新古韻,令人沉迷。
當校服遇上「旗袍款」、「假領子」,當「大一號」的下單難題碰到高寬容性的A廓形,文化與時尚經久愈濃的氣息、設計與創意巧妙用心的結合,為新時代校服注入了海派文化內涵。
不久前,來自東華大學的設計師,主辦了一場「海派時尚校服發布會」,128套帶有鮮明海派時尚和文化印記的校服亮相,刷新了人們對中國校服的刻板印象。
設計師選取旗袍、立領、假領子等海派時尚符號元素,並融入迪考藝術、節約型設計的綜合特徵。
帶有明顯的海派人文氣息,民國學子的既視感,簡潔乾爽,精神亮眼。
在舒適和實用的基礎上,還能穿出時尚感和設計感,穿出一個學校的精氣神來。
過去的校服連裙裝都沒有,毫無美感可言,以古城灰、科創藍和人文紅為主色調,本土化的時尚感。
清新的旗袍裝,簡潔的設計改良,不再是傳統校服的「大一號」,這么好看的校服,我想回學校了!
四川自貢的80後姑娘楊蓓,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非常痴情。
為設計製作「國民校服」,乾脆辭去大學老師的職位,在蘇州開了家裁縫鋪。
她的設計理念參考漢服、褙子等,面料採用竹節麻、錦緞等,成本與普通校服差不多。
由她設計的「國民校服」系列一經推出,便受到了許多學生、家長以及老師的點贊,孩子穿上後精氣神十足,家長贊不絕口。
近些年很多小學、初中都開始模仿日本、韓國的校服,楊蓓認為,一味地模仿外國的風格,放棄中國自己的服飾特色,實在是不應該。
校服不僅是一種校園服飾文化,還展現著青少年的精神面貌。
楊蓓設計的「國民校服」已經開始在一些外國語學校流行起來,她的一雙兒女就是「國民校服」的代言人。
可愛的兒女每天穿著媽媽親手設計的「國民校服」上學,經常會引來別的學生羨慕的目光。
通過服裝的設計,來傳遞中國服飾文化,作為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校服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值得傳承與發揚。
不說了,你們先看看,我回學校了!
F. 中國校服應該改革 議論文
運動式校服的主要特點,一是去性別化,青年男女的性別差異被同樣寬松肥大的服裝抹平了,二是審美上的粗鄙化。
去性別化,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這種恐懼源於中世紀式的禁慾主義傳統。身體,特別是年輕女孩子的身體,被看作一種具有威脅性的、難以把握的危險現象,不得不受到文化過程的充分控制和管理。而有些教育管理者則樂於通過去性別化的校服對學生青春期正在發育的身體進行簡單有效但卻違背人性的「規訓」。例如有些家長認為過於好看的校服會讓學生早戀。曾經南京一所中學要給學生定做「韓版」校服,因反對的家長太多,學校終於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校服改回了運動服。
至於審美上的粗鄙化,則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對學生基本人格尊嚴的忽視。穿上這種校服,學生恐怕很難有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說嚴重一點,這是對學生人格的粗暴踐踏,不是育人,而是毀人。有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中學生及家長對校服的滿意度極低。而網路上對中國式校服的全民吐糟,充分說明了那些曾經身穿運動式校服長大的青年一代的不滿。
一個國家的校服是文化、教育、歷史的縮影,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時也反映了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國家的辦學宗旨和學生的精神面貌。男女區分的校服,有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性別認知。美觀時尚的校服,則有助於學生養成自尊自信、優雅從容的良好氣質。
不客氣地說,中國式校服是教育改革中最保守頑固的堡壘之一,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G. 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穿校服
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們的校園生活都離不開校服的身影。中國的校服,大都是藍色或紅色的運動服,版式比較寬松肥大。而且考慮到學生們還在長身體,校服的尺碼往往會做得大一些,這也是為了減輕家長們的經濟負擔讓校服可以穿得更久一點。但是校方的這些想法卻沒有得到學生們的太多支持。
每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人,想必都曾經吐槽過自己的校服,都對校服做過自己的小「設計」吧。對審美正在快速發展的學生來說,每天穿著同樣的衣服,並且這些衣服可能還不太舒服不合身,確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了。很多80、90一代的校園生活,都是在日復一日穿著校服的日子中度過的,但是近幾年,這種在學校必須穿著校服的規定,正在慢慢的做出調整。石家莊一小學設「漢服日」,學生穿衣自由,釋放個性促進全面發展就在近日,河北石家莊一所小學推出的關於校服的規定就打破了這一固有思維,開始讓學生們校園裝束變得更加有趣和新穎起來。該學校規定,學生們可以在周四自願穿漢服來上學。這條規定頒布之後,立刻引起了小朋友們的熱烈反響,從新聞采訪的圖片來看,小朋友們穿著漂亮的漢服來上學都非常開心。其實這所學校規定周四可以不穿校服並不是個例。在此之前就有不少學校將周四或是其他日子規定為可以不穿校服的日子,只不過石家莊這所學校規定可以讓孩子們穿漢服,所以才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漢服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服飾,體現了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風采,近些年來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這所學校鼓勵學生們穿漢服的舉動,也是希望培養孩子們從小就喜歡我們的中華文化,是讓孩子們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實不管是穿哪一種服飾,學校設立服裝自由日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們有一個表達自己喜好的機會,都是給孩子們展現自己的機會,相比單調的校服,孩子們也更喜歡穿能展現自己特點的衣服。校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其背後包含了學校對學生的良苦用心既然學生們都不喜歡穿校服,更喜歡穿自己的衣服,那為什麼學校還要堅持讓學生穿校服,甚至制定各種校規督促學生們穿校服呢?對於那些正經歷校園生活的學生們來說,可能還不能理解學校方面的良苦用心,但是校方之所以這樣做,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安全,為了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學生們穿著統一的校服,便於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校外人員借服飾之便混入校園,從而給孩子們的身心安全造成威脅。
校服的設計,更是體現著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代表著這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風采,穿著校服能帶給學生們一種歸屬感。讓學生們都穿著同樣的校服,也是為了減少學生之間互相攀比的現象,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不讓學生們沾染上愛慕虛榮的風氣,同時也是在減輕家長的負擔。讓學生們穿校服,也是在促進學生們的學習,簡化除學習外的其他條件
H. 中國的校服丑嗎
說學校為了回扣或者節省成本的,不排除有學校這么干,這樣做,反而魚和熊掌兼得,既不讓學生張揚青春,又可以省下做好質量好看的校服錢了。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即使用不高於那種寬大運動服的成本,也能做出漂亮的校服。換句話說,漂亮的校服的成本不一定比丑的校服高,而校方一樣可以偷工減料拿黑心回扣。本質上說,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不是成本問題。不信,你到中國的有錢人的私立學校去看看,那裡的校服絕不會比發達國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