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蘭登MILANDON
米蘭登不要看它名字起得比較洋氣,實際上它是中國廣東的一款老牌服裝品牌,該品牌成立於1995年,主要生產中老年人服裝,雖然在國內影響力不大,但在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也是一流品牌。
9、葵K.FLOWER
葵K.FLOWER又叫作葵牌服飾,創建於2003年,是中國深圳的一款品牌。葵牌服飾集設計,生產,銷售與一體,主打中老年羽絨服,外套等服飾,是一款中式休閑服裝。
8.俞兆林
俞兆林是中國上海的一家品牌,該公司成立於1996年,是一款非常適合於中老年人穿著的品牌,俞兆林主要生產內衣,保暖內衣,家居服,家紡,褲襪等。
7.胖太太ROPOLADY
胖太太ROPOLADY是中國河北石家莊的一款服裝品牌,該品牌成立於1996年。該品牌起初轉為身材稍胖的,後來也做起中老人服飾,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也是一家一線服裝品牌。
6.南極人
南極人在中國是一家知名的內衣品牌,這款品牌也深得中老年人的喜歡。南極人位於上海,不僅中老年人喜歡它們的產品,許多年輕人也會購買它們的內衣,內褲。
5.波司登
波司登於1975年創立於江蘇蘇州,在中國,它是知名的羽絨服服裝品牌。波司登這款產品不僅在國內出名,在美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家,也算是知名的產品。
4.陶玉梅TAOYUMEI
陶玉梅這個品牌發源於中國江蘇南京,主打中式服裝,旗袍等產品,陶玉梅成立於1996年,它們生產的服裝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在國外也有很多人喜歡。
3.迪葵納Dequanna
迪葵納是韓都衣舍旗下的一款服裝品牌,主打中老年人服裝。既然是韓都衣舍旗下的品牌,那麼這款品牌的服裝風格也偏向韓式。迪葵納在葡萄牙語中意為「陽光的女人」,希望給客戶帶來陽光和自信。
2.娜爾思
娜爾思創立於1995年,生產自中國廣東。娜爾思最早主打都市女性服裝,現在也生產中老年產品,以年輕人的眼光來看,娜爾思在幾款中老年人品牌中,是最時尚的,目前它也在這個榜單上排名第一。
1.恆源祥
恆源祥創立於1927年,在中國,它算是家喻戶曉,每年你都會聽到恆源祥的洗腦廣告語。它更是一些中老年用戶的最愛。恆源祥主要生產羊毛衫,保暖內衣,家紡品。
② 岔路口 張茜 具體資料
女演員
姓 名:張茜 生 日:1988年9月生活瞬間(4張)身 高:165 職 業:演員 畢業:湖北省藝術學校, 單位:武漢人民藝術劇院
藝術經歷
2006年電影《舟舟》擔任主要演員 2007年電影《梨樹花開》擔任主要演員 2007年電視劇《用我的生命去愛你》擔任主要演員 2009年電視劇《南下,南下》擔任主要演員 參演多部《都市茶座》《 慾望魔方》 話劇:《張之洞》《睡美人》《洋蔥頭歷險記》《玫瑰小精靈》等
編輯本段元帥夫人
個人履歷
張茜(1922-1974),女 湖北武漢人,原名掌珠,小字春蘭,筆名耿星(譯《沙原》、《平平常常的人》署名)。 張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陳毅的夫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從事抗日宣傳,1938年赴南昌參加新四軍,在皖南新四軍軍部從事戰地宣傳工作,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調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工作,在茅山根據地與陳毅結婚,後隨新四軍東進抗日,皖南事變後,歷任抗日軍政大學華中分校宣傳幹事、新四軍衛生部政治指導員,華中建設大學財經系統政治幹部。抗戰勝利後,隨新四軍軍部北移,任山東野戰軍直屬隊副協理員。 上海解放後,到上海第三次與陳毅會合,此前曾自學英語、俄語,1951年到北京俄文專校學習。1953年任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編輯。1955年至1957年,先後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任編譯。又在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工作,多次陪同陳毅出訪歐亞國家。 「文革」中曾受到誹謗和陷害,陳毅逝世後,她不顧疾病纏身,親自編訂《陳毅詩詞選集》,1974年因肺癌病逝於北京,張茜生前為軍事科學院某部副部長,有《張茜詩抄》。
愛情故事
交織著血與火的愛情
陳毅認識夫人張茜是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期間。當時,張茜是新四軍服務團演員,陳毅對文靜秀雅的張茜一見鍾情,但張茜覺得不合適。然而在長期的戰斗生活中,張茜對陳毅的戰績、政績、人緣和個性逐漸了解,特別是她誦讀陳毅的梅嶺詩章。於是,一對抗日誌士在戰斗間隙傾心而談,陳毅敞開心扉講起了自己的戰斗經歷和歷經磨難的情懷,陳毅光明磊落的氣度深深打動了張茜的心,兩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不久,張茜接到陳毅寫給她的一首情詩:春光照眼意如痴,愧我江南統銳師。豪情廿載今何在,輸與紅芳不自知。 張茜感到無限幸福,她慶幸經過交織著血與火的考驗,終於在皖南溫馨的春夜裡,找到了忘年知己,她決心與陳毅結為生死之交。對他倆的戀愛生涯,在張茜後來寫給陳毅的信里,有極其生動的反映:每當清明的夜晚,月色懸空的時候,仰看星月,就不禁沉溺於回想,憶起了往事。我記起皖南初戀的光景:田坤大盆村的初敘,在小室里歷時8小時的長談,您送我回部的月夜。還有在江南水西您以大衣裹住我,送我回駐地的夜晚。婚後的許多日子,都是多麼甜蜜呀!我還記得您寫過一篇抒情文,名為《月夜》的。可惜這些信件都沒有存留。待我們的兒子長大時給他們看看他們的父母年輕時代的事跡,多好呢! 1940年2月,陳毅與張茜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駐地江蘇省溧陽縣的水西村結婚。
聚少離多 書信訴真情
張茜先後擔任抗日軍政大學華中分校宣傳幹事、新四軍衛生部政治指導員,1942年5月、1943年9月生下昊蘇、丹淮,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照料兩個兒子。 作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揮軍南下途中,1949年4月5日在安徽忙裡偷閑寫信給張茜:「我現在由蚌埠轉至合肥附近,一片金黃菜花一片稻田,麥綠如油,南方景色十分可愛,多年久居北方,不禁有新鮮感覺。你既然任醫學宣教工作,望努力,但盼望多多照護三個小孩,我不能兼顧,一切只能靠你了。南下工作很忙,每每開會,寫文件,談話,幾乎沒有多的休息時間,如果亦有稍稍可空閑的工夫,就想你能來我身邊為好,就以你不同我南下為欠為念。好在勝利很快,望於打下南京之後,火車搞通,即盼你能同三個小孩迅速南下會合,不然讓多年來夫無妻伴,妻無夫陪,兒子離父母,父母離了他們的愛兒呀!望注意身體,你吃得太少,要養得胖胖的來見孩子的爸爸!」 恩愛的夫妻情,深厚的父子愛,感動得張茜淚灑胸前,工作的緊張疲乏,養育三個孩子的辛酸勞累,頓時一掃而空。 上海解放後他們一家五口終於團聚,但是張茜不以高級幹部夫人資格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又刻苦攻讀英語和俄語,先後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做編譯工作,以耿星為筆名,翻譯出版了蘇聯作家綏拉菲摩維奇的小說集《原沙》和李昂諾夫的多幕劇本《平平常常的人》。
陳毅感言:妻子是我的知己
陳毅對張茜的刻苦學習精神非常支持,1951年4月在寫給父母親的一封信里,對張茜大加稱贊:「張茜已到北京俄專學習,定今年底結業。彼能完成俄文修業,此後即可擔任俄校教務和通譯,學有專長,立身有道,甚可喜也。本來她在革命陣營服務已近15年,歷任科員、科長、政治協理等職,並又任上海俄校教務副主任,她如果繼續工作是不成問題的,如果評薪水亦將是團級待遇,可得月薪400單位,但仍主張其再學一年,養成專門俄語人材,才更能切實可靠,有鞏固的發展前途。因此,不能不讓她遠去京門一個時期。這是新中國為人做事基於各有專長的根本原則,望雙親本此意告兒弟兄妹並及下輩。中國人人如此何愁不富強,如果仍舊慣,依賴即寄生剝削,於己於國皆非了局。」 陳毅夫婦都忙著工作,生活節奏不同,雖然同住但兩人相互體貼,經常傳字條交流信息。1958年9月的一個凌晨,張茜見陳毅因為到毛澤東那裡開會回來得晚,她臨走給陳毅留下這樣一張便條:「宏!我夜半出發,胡謅一首打油詩,留筆候教。春蘭。」 陳毅起床後看到張茜的打油詩,饒有興味地吟道:夜雨淋瀝秋漏長/參觀公社心意忙/為怕酣睡誤時刻/未曾入眠即起床。 陳毅一直忙工作,在家呆的時間不多,他幾次遺憾地說,教育孩子在我們家是母親的專職,他也盡量抽時間通過寫詩教育子女。高饒反黨聯盟被揭露後,毛澤東特意找陳毅談話,講到向黨伸手問題的時候,毛澤東說「伸手豈止高饒」,歸來與張茜議論良久,揮筆寫下膾炙人口的《七古手莫伸》: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張茜看了深受感動,為與陳毅互勉,欣然命筆寫下座右銘:「滿招損,廉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息。為了工作,必須休息。」 陳毅稱贊張茜是真正的知己,親自撰寫硯銘,後面寫有「春蘭自製」四字。
逆境中榮辱與共
在十年內亂中,陳毅無論是挨批,還是遭貶,都得到張茜精神上的慰藉;無論是流放,還是身患絕症,都得到張酋的陪伴和照料。「九大」之後不到半年,陳毅被流放到石家莊,以往所享有的一切待遇都取消了。張茜自己動手煮飯、洗衣,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陳毅。此時陳毅雖感覺身體不適,但保健措施已完全撤消。張茜在去一家制葯廠下放勞動的幾個月中,憑著自己的聰穎好學,居然在葯物學方面有了很大長進。 陳毅的腹痛一天天加劇,張茜憂心如焚,考慮再三,寫信向周恩來總理報告了病情,於是,在流放一年後,張茜陪陳毅國北京治病。但是,陳毅的腸癌已到了晚期,張茜在整整一年的護理中,心情壓抑,嘔心瀝血,也身患癌症。她振作精神,盡可能多地給予陳毅以慰藉而減輕劇烈的病痛。在陳毅彌留人世之際,張茜特意把齊白石手書的陳毅於1936年寫的《贈同志》的掛軸帶到病床前:二十年來是與非,一生系得幾安危?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 同時,張茜也寫了一首慰問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征途履危難,抗疾亦當如易看。 在失去親人的巨大不幸時刻,張茜「不被哀痛之情所壓倒,不被惡疾之勢所懾服」,遵照陳毅的遺命,著手整理他的遺稿。她在重病中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編輯了一部《陳毅詩詞選集》,並寫下了評價中肯的序言,吟成了字字泣血的兩章題後詩。但天不假年,她已無力完成對陳毅其他文字的整理了,於是,她把這件重於自己生命的工作交付給了自己的孩子。
相關故事
在新四軍文工團里,束穎和陳毅元帥的妻子張茜是戰友,後來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張茜在新四軍皖南軍部服務團,我在挺進縱隊服務團,她是軍服團一名出色的演員,演過很多戲。我們第一次見面是1938年,我剛剛參加新四軍,和張茜同台演出,她飾演蘇聯短劇《第四十一》女主角,張茜以她精湛的演技,博得了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那時她和陳毅還不認識。第二次見面是在1940年的蘇北塘頭召開座談會,張茜同志和我們談革命文藝創作,讓新入伍的女兵們獲益匪淺。陳毅和張茜的戀愛和結婚我並沒有看到。」 「第三次見面是1956年,陳毅帶領中央代表團去西藏,回京後因勞累過度,來到廣州療養。當時,我和老孫在廣州工作,陳毅和張茜在廣州的日子是老孫全程陪同的。記得有一天,我們在賓館請陳毅吃狗肉,吃了一半,張茜去大學里看書,認真學習《楚辭》,理由是縮短與陳毅的文化差距。陳毅吃著狗肉,突然問我丈夫身上有沒有帶中華香煙,要了一包煙卻沒有抽,而是放進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個鐵盒子里,我和丈夫都莫名其妙,老總幽默地說,張茜限制他吸煙,把香煙放在鐵盒子里規定每天只能抽幾根,還要定期檢查,他這幾天把鐵盒子里的香煙全抽完了,回去不好報賬,只好再放一包進去。我們都樂了。」
為了陳毅休息,張茜把棋盤掀了
「有一次,我們夫婦和陳毅夫婦從廣州坐船到中山。陳老總和老孫一起下圍棋,他們兩個人都有棋癮,一下就下了一晚。陳老總身體並不是很好,也不能熬夜。張茜兩次去催陳老總早點休息,身體更重要。陳總卻還在棋癮中沒聽張茜的勸告,還要繼續下棋。張茜見陳總這么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她就火了,把他們正在下的棋盤給掀了。」 束老和張茜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73年,此時陳老總已經去世,張茜又被發現得了肺癌。她和丈夫、同志幾次去看望張茜,每次都見她在埋頭整理陳老總的詩詞,勸她要保重身體,她搖搖頭,說已經來日不多了,要抓緊整理陳毅詩詞,否則不好向陳老總交代。沒多久,張茜就病重了,醫院院長請張茜吃飯,束老也前往作陪,發現張茜吃得很多,「其實,這是對抗疾病的需要,也是為了延長生命,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主要是打算讓陳毅的詩詞早日出版。」
編輯本段明星
基本資料
姓名:張茜 英文名:Jess Zhang 出生年月:1974.2.18 屬相:虎 星座:水瓶座 身高:164cm 體重:43.5kg 血型:B型 國籍:中國 籍貫:江蘇常州 畢業院校: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所在地:北京 性格:活潑開朗,可愛外向 茜茜
學業程度:中專以及大學進修一年(服裝設計) 婚姻狀況:已婚 家庭成員:母,1姐(在法國) 丈夫:張衛健 語言:吳語(常州話)、國語、粵語、英語及一點日語 愛好:音樂,看書,旅遊,電影 喜歡的顏色:都喜歡(除了大紅色) 喜歡的運動:撞球、保齡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 喜歡的歌手:蘇永康、莫文蔚 欣賞的歌手:吳建豪 特長:唱歌、演戲、主持、畫畫、服裝設計、作詞...... 與張衛健的菲律賓婚禮(11張)喜歡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無拘無束 演出廣告:中國銀行卡、D3000休閑服 所屬經紀公司: 1993年 天星公司 1994年 日本HORIPRO唱片公司 2000年 天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03年 香港唐人電影
個人經歷
1993年獲全國青年歌手「英皇金融杯」電視大獎賽上海賽區優秀獎,並簽約天星公司; 甜蜜愛人
曾於北京受訓學習音樂技巧及各種舞蹈,聲樂等專業訓練 。 1994年-96年先後赴香港、日本等地作業務推展,在日本與體育明星池谷正雄聯合錄制單曲CD《明明白白我的心》,並出版個人單曲CD《今夜子時說愛你》《京都幕情》; 在日本贏得漂亮寶貝的贊譽。 1995年中央電視台全國地區歌唱MTV大賽銀獎; 在大陸推出單曲《童年的故事》《單飛的風箏》開始引人注意。 1996年參與拍攝電視連續劇《慈喜西行》《愛車愛你》,年底赴美國作文化交流。 1997年擔任美國衛視亞洲音樂電視節目《天籟村》、河北電視台《音樂電視》、北京電視台《音樂轉播站》主持人等開辟了另一片廣闊施展才華的天地。 其後主要投身於內地、香港演藝圈,以出演影視劇集為主。 2006年憑借其主演的處女作——電影《犀照》,男主角「劉誠」的妻子「小惠」一角入圍「香港導演協會獎:最佳新人」。 2007年與相戀10年的藝人男友張衛健秘密地在南京注冊結婚。《陳夢吉傳奇》中柳媚(15張)2009年1月12日14時30分與張衛健、在菲律賓正式舉行盛大的如童話般的西式婚禮儀式。 2009年年底參加東方衛視《舞林大會》:比賽嘉賓,獲得前5名。。。
歌曲作品
【唱片】 1994-1996 《明明白白我的心 -日文版》 《京都幕情-日文及國語版》 電影《犀照》
《今晚子時說愛你-國語版》 《我要輕閑》(張茜&張衛健) 《我就要失去感覺》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 《天作之合》 【單曲】 《等愛》_____電視劇《奇人奇案》片尾曲(茜茜&嚴寬) 《逍遙最好》_____電視劇《天下無雙/吉祥如意》 片尾曲 《Start a happy new year》、《點解想瘦》、《老夫子過聖誕》、《我有一個願望》、《四川不哭》 【MTV】 出道單曲MTV:《王小二新唱》、《童年的故事》、《單飛的風箏》(茜茜&劉江)
影視作品
《小寶與康熙》中沐劍屏(5張)1996年 《慈禧西行》飾 三格格 1998年 《霹靂菩薩》飾 李巧兒 《戲說華佗》 飾 白旋機 《歡喜游龍》飾 小滿兒 《神捕》飾 何仙姑 1999年 《陳夢吉傳奇》飾 柳媚 2000年 《小寶與康熙》飾 沐劍屏 《武狀元蘇燦》飾 凝露公主 《齊天大聖孫悟空》中素素(4張)《方謬神探》飾 司徒無情 2001年 《新楚留香傳奇》飾李紅袖 《庖丁奇談之佛跳牆》飾 阿菊 《准點出擊》飾 王芸 2002年 《齊天大聖孫悟空》飾 素素 《追夢》飾 於又菲 《雪花女神龍》飾 沈冰心 《皇朝太醫》飾 平常之母:芍葯(客串) 2003年 《武林足球》飾 阿餃 《仙劍奇俠傳》中彩依(18張)《水月洞天之靈鏡傳奇》飾 門劍秋 《武當》飾 馬芝蘭 2004年 《仙劍奇俠傳》飾 彩依 《伙頭智多星》飾 敏如 2005年 《春蠶織夢》飾 蘇起鳳 2005年 《星光大道》飾 李琳 電影《犀照》飾 小惠(她憑借該角色入圍「香港導演協會獎:最佳新人」,該片也榮獲「第20屆福岡亞洲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電影大賞) 2006年《伙頭智多星》中敏如(20張)《聊齋2之羅剎海市》飾 董清荷 《紅孩兒》飾 觀音菩薩 2007年 電影《雙子神偷》飾Happy姐姐 《劍行天下》飾 蕭音 2009年 《如此婚姻》 《聊齋3之庚娘》飾 庚娘 電影《西塘河》
文學作品
《聊齋2羅剎海市》中董清荷(4張)2010年新作《茜游記》將於 6月5號下午2點,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簽售。 內容簡介 《茜游記:張茜菲律賓寫真游記》為知名藝人張茜親歷菲律賓的旅遊感受、心得,有大量豐富的實景圖片及文字信息,除了能讓讀者在視覺上有最直觀的感受之外,更為讀者提供了暢游斯里蘭卡主要景點的路線及方式,以及享受最舒適假期的建議和最新資訊。隨書附贈菲律賓旅遊攻略的小冊子一本,方便前往菲律賓的中國遊客參照之用。 有大量漂亮彩照,還有跟張衛健的甜蜜愛情,婚禮。張衛健還幫這本書寫了序。。
主持經歷
張茜的其他古裝美麗造型(17張)天籟村 音樂電視 (河北電視台製作), 台灣〈音樂轉播站〉脫口秀主持人 上海東方電視台《激情方向盤》 重慶衛視《明星大考場》 旅遊衛視《美麗俏佳人》(2010年)
編輯本段醫師
個人履歷
女,副主任醫師,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山東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山東中醫葯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生結業,現任泰安市中醫醫院多動症門診、心理專家門診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還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臨床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泰安市中醫葯學會會員、泰安市兒科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從業經歷
2002年和2005年分獲研究生班結業證書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1997年到省中醫葯大學附屬院中醫兒科進修,師從山東省著名兒科中醫李燕寧老師,李教授研製出的小兒湯葯,葯不苦,葯味少,療效好,患兒樂於接受;其小兒推拿,能振奮患兒體內陽氣,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患兒腹瀉、厭食、便秘等。
主要作品
主持的《活血平喘膠囊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研究》、《和腸止瀉法保留灌腸治療嬰幼兒病毒性腸炎臨床研究》兩項科研分別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中醫葯科學技術三等獎,主持《學齡期兒童血鉛水平與身心健康相關性研究》課題通過省級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在省級以上核心期刊雜志發表論文10餘篇;主編《現代兒科危重症急救》、《醫學營養與疾病》專著2部。在完成診療任務的同時,加強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做到臨床、科研、教學三結合、三促進、三不誤。
編輯本段模特
基本資料 姓名:張茜 張茜
昵稱:茜茜、小茜 生日:1990年4月12日 身高:173cm 體重:50kg 三圍:86、62、88 星座:白羊座 模特張茜古裝(7張)血型:O 出生地:北京 現住地:北京 喜愛歌手:梅艷芳、鄧麗君 喜愛藝人:吳宗憲、蔣勤勤 喜愛電視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喜愛電視劇:《紅樓夢》《神鵰俠侶》 喜愛電影:《東成西就》《花好月圓》我的手繪作品(3張)喜愛小說或雜志:《瑞麗》 喜愛事物:朋友聚會,繪畫 喜愛食品:快餐 喜愛顏色:黑、白、藍
個人經歷
目前連載作品是《穿越世俗之暗香》 張茜旗袍照(5張)2011 年度石家莊橋西模特網代言人 2011 中華模特之星 2011 河北百強模特 2010 時尚影視模特大賽 影視之星 2010 中華古典麗人模特大賽 古典麗人 2010 中華旅遊模特大賽 旅遊使者 2010 第五屆全國平面模特大賽新秀獎、月度之星、直選區冠軍 尋找中國美 2010旗袍形象大使選拔賽暨「愛秀旗袍」第三季 百強達人 入選《全國平面模特人才庫》 入選中國優秀平面模特包裝推廣基地 推薦模特[1]
③ 河北86歲「旗袍奶奶」走紅!一生愛美是天然……
暌違二十多年,高女士再次見到靳玉霞,是因為一件旗袍。
那是一件紅色祥雲圖案的旗袍,一眼看過去,她就覺得腰線的剪裁方式異常熟悉。幾天後再次遇到,那種久違的親切感來得尤其強烈。她試著與旗袍的主人攀談,說起當年在石家莊廣安街市場給自己做過衣服的那位裁縫師傅,沒想到,她口中的「靳師傅」正是對方的婆婆靳玉霞。
彷彿一件珍寶失而復得,高女士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她帶了一大束鮮花去店裡看望靳玉霞,從前的靳阿姨已經變成了滿頭銀發的靳奶奶,卻仍然每天在制衣間里忙碌。
「 時尚 奶奶」靳玉霞
靳玉霞今年86歲,生平只有一個愛好——做衣服,她把這個愛好堅持了80多年。經她之手裁製的衣服,陪伴不同年代不同年齡的顧客走過了他們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她也用自己的審美影響了許多如高女士一樣的莊裡女孩的人生。
一生愛美是天然
靳玉霞抓著樓梯的扶手,小心翼翼攀上一級又一級台階。步子很慢,卻態度堅決地拒絕了別人的攙扶。
這段樓梯她每天都會上下好幾趟。位於石家莊市建明北路的這家成衣定製會所是個下店上廠的結構,二樓寬敞的開間按照工序流程分成不同區域,十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這是一個布料、版樣、縫紉機和熨斗構成的世界,靳玉霞穿行其間,彷彿一條魚回到水中。
靳玉霞設計的禮服
工作人員劉師傅正把一塊綉花披肩的半成品圍在立裁模特上,靳師傅走過去和她討論了一下披肩的裁剪。那是一款兩件套的禮服,無袖旗袍裙搭配了一件傳統雲肩形式的披肩。劉師傅是店裡資歷最老的員工之一,做靳玉霞的徒弟已有20多年了,負責製作旗袍。
靳玉霞對旗袍有著特殊的偏愛,在她看來,這種服裝特別適合凸顯東方女性的氣質韻味。她穿在身上的一件香雲紗旗袍,沉著的花色彷彿從古畫中裁出,舒適為主的日常款並不強調腰身,卻也難得的熨帖合體,有種不被年齡和身材框定的美感。
寬松款不等於沒有設計,一樣也要立體剪裁,靳玉霞說,設計師要像雕塑家一樣,一點點修正服裝的版形,讓它適應不同的身材特點。除此之外,還要有建築家的思維、美術家的眼光和音樂家的韻律。
靳玉霞對細節要求嚴格
一說起衣服,她的話不由得多了起來。
做衣服是她從小的愛好。靳玉霞是張家口萬全縣人,1935年出生於一個木匠的家庭。隔著80多年歲月回望自己的童年,老人的記憶已如同纏亂的線團,各種人和事攪在一起,最後從中抽出的只有一個微不足道卻影響了她一生的片斷:自從會用剪刀,她就喜歡把小紙片剪成衣服的形狀。母親總是好笑又好氣地抱怨說,家裡有張紙就全被你剪了。
愛美愛浪漫的靳玉霞,20多歲時考上了天津師范學院——在她畢業時,學校的名字已改成了「河北大學」。當時 社會 上流行的觀念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靳玉霞人聰明,中學時數學學得最好,大學便讀了物理專業。
提起作為物理系「學霸」的曾經,老人笑得毫不矜持,她說每天上完課,專業知識自己就能掌握個百分之六十了,下課後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學習,便有了更多時間發展興趣愛好。課余時間她去學了美術,還經常用系裡的一台縫紉機給女同學做連衣裙。
旗袍面料
20世紀50年代,畫報上蘇聯女子身上的「布拉吉」支撐了一代中國女孩的 時尚 夢想,這種翻領、碎花、腰間系帶的俄式連衣裙一時風靡全國,成為青春中國一道靚麗的風景。靳玉霞給同學們做的就是「布拉吉」。沒有現成的版樣可供參考,只能對著畫報或者成衣「逆向攻略」,不過少女時代的愛好終於有機會一展身手。
那些花花綠綠的「布拉吉」,裝點了同學們的青春記憶,可以算是靳玉霞踏足時裝設計的最早嘗試。
靳阿姨的審美啟蒙
靳玉霞從河北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拖拉機廠從事化驗工作,此後因為支援「小三線」建設,去了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日常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化驗金屬材料的成分,不算繁重,對她來說卻有些枯燥乏味。
有一次,靳玉霞聽說石家莊二輕局下屬的一家服裝研究所招人,就大膽過去試了一下。「他們讓我做一件衣服,我做了以後他們覺得挺時髦的,就說你來吧。」就這樣靳玉霞隻身來到石家莊,正式轉行服裝設計師,後來一家人都搬到石家莊落下了腳。
做衣服是靳玉霞唯一的愛好
無論事業還是生活,對於當時已人到中年的靳玉霞來說,那都是一個近乎從頭開始的轉變。就這樣放棄了自己熟悉的專業,是否也曾有過遺憾?靳玉霞說,其實大學的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是一個開闊的視野,即使轉行去做其他的工作,讀書時培養的思維方式和眼光,也能讓你做出不一樣的成績。
靳玉霞大學同學的女兒張冬梅,至今對少女時代靳玉霞給自己做的兩件衣服念念不忘。「我記得是白色和紅色的確良拼接的,但她做得太復雜了,鏤空編上小花辮兒還有各種褶子。」那兩件衣服她從高中一直穿到了大學畢業,因為「它們太漂亮了」,那些年她一直沒有什麼買新衣服的慾望。
張冬梅很喜歡靳阿姨。她的母親大學畢業後分到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靳玉霞剛來石家莊時曾在她家落腳,晚上就和她睡一個房間,兩人經常聊天到很晚。在張冬梅的記憶中,母親與靳玉霞個性不同,老姐妹之間總是吵一陣好一陣。不同於靳玉霞的「文藝」,她的母親是那種樸素務實的性格,衣服永遠灰白兩色,沒有太多講究。靳阿姨卻時常會給她講一些服裝搭配的知識,鼓勵她要超越上一代人的審美。
靳玉霞設計的旗袍
「她會跟我講黃色可以搭配紫色,我後來試過,效果特別好。」張冬梅回憶,自己曾有一件紅色上衣,靳阿姨看了說上衣的花色中有一些灰色的元素,可以搭配一條淺灰色的褲子。那種淺灰色當時只有成年人才會穿,她試著搭了一下,發現和上衣是絕配。或許今天看來,這只是一些最基礎的搭配規律,但在那個時代卻是難能可貴的審美啟蒙。張冬梅說,自己現在五十多歲了,自認為衣品在同齡人中算是中等偏上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靳阿姨。
那個時代,在服裝研究所工作的靳玉霞或許要算是石家莊走在 時尚 最前沿的人。靳玉霞回憶,當時研究所負責幾家服裝廠的設計工作,還會做一些中山裝、西裝、旗袍等,有時還有外賓專程來定製旗袍。所里訂了不少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的時裝雜志,讓她得以了解 時尚 流行的動向。
30年不斷衣中緣
被高女士認出的那件旗袍,就是靳玉霞給陳運平量身定製的。「她那些衣服的收腰,我覺得放在全國都是一流的。」時隔近30年,高女士依然對靳師傅的設計風格記憶猶新。
手繪旗袍
高女士認識靳玉霞時只有十八九歲,正是愛美的年紀,時常對著服裝雜志幻想那些漂亮衣服有一天也能穿在自己身上。她是在一次在街頭上閑逛時,偶然發現了靳師傅的服裝店。
靳玉霞50多歲時從服裝研究所辦了內退,在廣安街的市場里開了一家服裝店。20世紀80年代,個體戶還是新鮮事物,她的老伴是石家莊一所學校的校長,一次都沒好意思到她店裡來過。「我做事從來都是我行我素的,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專業設計師出身的靳玉霞會做時裝,這在當時頗具吸引力,附近高校的老師、棉紡廠和華葯的職工紛紛來找她做衣服。每天下午靳玉霞到店裡來收活,門前總會排起長隊。
那個時代裁縫店大多要顧客預先買好布料,再向裁縫要求做什麼款式。靳玉霞懂設計懂搭配,經常會根據顧客的形象氣質向其推薦適合的面料和服裝。「比如說你選了一個你喜歡的,她覺得跟你的身份形象不符合,她就替你Pass掉了。」一件適合的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自我認知的一個途徑。高女士就是在靳師傅的指導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風格,而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細節,那時去裁縫店,紐扣、拉鏈、里襯也是要顧客自己去配的,但靳師傅做的衣服這些輔料她都會親自配好。在靳玉霞看來一件衣服是一件整體,而這些細節往往才是點睛之筆。
靳玉霞和她設計的旗袍
高女士回憶,靳玉霞當年為她裁製過一件絲綢連衣裙。誇張的泡泡袖和晚禮服的款式,她從前只在歐洲的歌劇中看到過。最出挑的是裙子左肩的一大朵玫瑰花,是靳師傅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她把我和這個衣服融到了一起,把我整個人的精神氣質都襯托出來了。」高女士說,是靳師傅讓她明白,不是人要去適應衣服,衣服是來襯托她這個人的。
她在靳師傅那裡做了六七年衣服,最後一件是自己的結婚禮服。如今已是企業高管的高女士回顧往事,她說是靳師傅的手藝點燃了自己熱愛生活追尋美好人生的星星之火,靳師傅給她做的那些衣服,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可惜後來因為服裝店幾次搬遷,當年通訊又不發達,她與靳師傅漸漸失去了聯系。現在機緣巧合,重新續上了這段緣分。「都說慈母手中線,靳師傅當年給我縫了那麼多衣服,她在我心中就像是媽媽一樣。」
靳玉霞的服裝店後來搬到了煤機街上,取名「美雅」,那時候不少石家莊人都聽說過有一個很會做衣服的「煤機街老太太」。90年代以後成衣市場日漸繁榮,人們光顧裁縫店大多是為了定製重要場合穿著的禮服,靳師傅的旗袍成了許多莊裡新娘的婚服。「有些顧客結婚的時候找我來做旗袍,等她的孩子長大要結婚了,又來找我做旗袍。」靳玉霞說。
76歲王彩琴也是靳玉霞的老主顧,年輕時在棉二工作的她就曾找靳玉霞做過旗袍。轉眼幾十年過去,王彩琴退休之後依舊熱愛 時尚 ,組織了一支以中老年人為主的業余模特隊,常年四處演出走秀。模特隊的演出服大多是找靳玉霞定製的,在她看來,靳師傅懂得中老年人的需求,設計又 時尚 超前。年輕人有年輕的 時尚 ,靳玉霞設計的那些旗袍和時裝,讓中老年人也可以在T台上自信地展示出屬於自己這個年齡段的美麗。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種享受
「這個地方原來是打開的,效果不好,後來就縫上了。」制衣間內,靳玉霞指著一件淺色西裝上衣腰間的衣褶說。這是件用於走秀的時裝,款式比較誇張,上衣的左右襟採用了不對稱的設計,較長一側的衣襟上裝飾了與面料顏色相近的綉花。「一件衣服上裝飾不要太多,有一處亮點就足夠了。」
靳玉霞是個「細節控」,一旦哪件衣服哪個地方沒處理好,她晚上回去覺都睡不好,翻來覆去地想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改正。幾十年的嚴格要求磨煉出了醫生般的敏銳眼光,現在只要有人從她面前一過,她就能看出對方的衣服存在什麼問題。
店裡工作人員正在為一場時裝秀做准備,40多套時裝的設計製作都要靳玉霞一一把關。其中幾套衣服的材質她始終不大滿意,想換成輕薄飄逸一些的面料,她到樓下找來色卡冊子仔細比對了半天,合上冊子又一次上了樓,「我再去找小馬商量商量。」
靳玉霞和徒弟馬麗娜
小馬名叫馬麗娜,1995年出生的她文靜靦腆,是靳玉霞最年輕的徒弟。她在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從學校畢業後來這里學習打版裁剪,剛剛3年多時間。靳玉霞尊重她的意見,有事情也常與她商量。
店裡的工作人員很多都已做了十年以上,大多是像靳玉霞一樣熱愛服裝的人。正在給一件旗袍釘紐扣的王師傅是店裡的綉花師傅,她從小就喜歡綉花,長大後有了縫紉機就自己學著用縫紉機綉。她原來在幼兒園工作,孩子們的演出服都是她親手製作。退休後聽說靳玉霞這里想找個綉花師傅,就自告奮勇找上門來。「其實也不為掙錢,主要是想找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干。」
旗袍花扣
靳玉霞喜歡和徒弟們待在一起。她每天早晨來到店裡,在制衣間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一周七天天天如此。靳玉霞原本就是個單純的人,除了做衣服之外別無任何愛好,年近九旬的她,似乎把所有的專注全都放在了這個愛好上,只要是在面對衣服時,她的思路就會變得特別清晰,記憶力也好了許多,一枚紐扣一處綉花,都能記得一清二楚。她常開玩笑說,自己要一直做到90歲。
「你見過80多歲的老太太每天還在工作,一星期一天都不休嗎?」陳運平提起婆婆,語氣中滿是感佩,「在我們來說這叫敬業,但對她來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工作,她認為那是一種享受。」
來源/燕趙都市報
④ 石家莊86歲旗袍奶奶走紅,她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這位來自石家莊的86歲旗袍奶奶,名為靳玉霞,是當地的一名設計師,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做衣服。哪怕後來讀書時曾經是大學物理系的“學霸”,但是她依然在後來的人生中選擇改行去做服裝設計。這一轉行,就幹了幾十年。現在的她雖然已有86歲的高齡,可依然堅持每日爬樓工作,在制衣間忙碌。
三、每天連軸轉的日子讓她開心不已。
這位旗袍奶奶的媳婦表示,雖然我們認為老人家這是在認認真真工作,但是從老人家的想法來看,其實這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根本就算不得苦和累。因此,哪怕一天到晚都在做事,哪怕每個星期都在輪軸轉,但是老人家卻毫無怨言,也沒什麼憂愁。從老人所表達的情態來分析,其實這位旗袍奶奶更樂意每天都能以健康的身體來參加工作,這樣表示自己還有用,表示自己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