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禮儀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我認為可以從校園文化滲透、常規行為訓練、特色活動體驗和校本課程落實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促進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荀子曾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可見,禮儀教育之重要。它不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教育。兒童時期,既是奠基人的性格雛形的時期,又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也恰恰是進行禮儀教育的最佳時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禮儀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我校的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 一、以無勝有,校園文化滲透 校園是育人的最佳場所,對校園環境的精心布置和主題化營造,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從而對人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價值引導。基於學校文化育人的功能,我們在教室、走廊、宣傳欄都掛上了有關禮儀的卡通畫或名人名言、名人畫像等。另外我們狠抓了文明禮儀教育陣地的建設,辦好了紅領巾廣播站。整潔、優美、生氣勃勃的校園環境,學生耳濡目染。由此,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精神面貌、文明行為產生良好影響。 二、以小促大,常規行為訓練
1、重視「規范」,強化行為常規訓練 我們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為標准,把學生的養成教育作為常抓不懈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學期的開學初,重申學校的規章制度,使學生認識到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多麼的重要。 我們狠抓常規訓練,使文明具體化。如全校性集合排隊、進場秩序的訓練;做操動作規范、整齊化一的訓練;站、立、行的的訓練;見到老師問好姿態的訓練等。老師在日常訓練中對學生好的表現要及時予以強化,同時重點幫助習慣差的學生,促其改正。只有要求學生時時、處處規范言行,長期才能見效。
2、重視「升旗儀式」,落實禮儀常規教育 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時機。我校注重選拔品學兼優的學生為升旗手。對他們進行嚴格的升降旗訓練,要求動作準確到位,並懂得升旗的意義。在升國旗儀式上,我校要求學生一律穿校服,按照升降旗禮儀的要求做。升旗時,要庄嚴肅立,不東張西望、不講話、不做小動作。若遲到了,要就地站好,待國旗升上桿頂後才入隊。升旗時隊員要行隊禮,非隊員的行注目禮。兩眼看著國旗徐徐升上旗桿的頂端,唱國歌時要整齊、准確,聲音要宏亮。學校利用好「國旗下講話」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教育等。
3、以禮帶禮,突出教師表率作用 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以身作則,對於學生來說就是無聲的引導。例如:看到校園里的果皮紙屑時,教師自己帶頭撿起,這比教師訓斥學生「看見紙屑為什麼不撿」要好得多。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應該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當老師做錯了,也敢於向學生道歉。這樣的小節,體現了尊重學生,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教師還應堅持正面引導和講解,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去做、怎樣做才被大家所喜歡。 總之,我認為學校堅持強化常規訓練,抓新教育活動,大力建設校園文化,開拓禮儀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必然能使學生逐漸了解禮儀知識、學會禮儀知識、踐行禮儀知識,從而養成講文明、講禮儀的習慣,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禮儀要從小抓起!!
② 關於中學生應不應該穿名牌服裝的辯論賽
不廢話,下面是一些反方的材料,即不應該穿名牌服裝,要點如下:
1.開場無論誰先發起進攻,你先問他們:"請問你們知道名牌是什麼意思么?"對面一定有犯傻的人,如果片刻沒有人支聲,抓住機會:"現代漢語詞典第796頁對名牌的解釋是'出名的牌子',淺顯易懂,只是出名,沒有提到是質量好的商品,你們為什麼還要追求名牌么?要面子么?正在致力於學習的學生怎麼能把精力放在這里呢?(如果有人回答出名牌的定義,下面的繼續,不影響,總之不錯的開頭,先抓住主動權!)
2.作為學生我們還屬於弱勢群體,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不能自立,一個不能自立的人為什麼還要花著父母的錢買名牌來穿呢?不會過意不去么?你們誰敢說自己家裡的錢都是風刮來的?無論貧富,父母的血汗錢不能這樣拿來糟蹋...難道是父母給你買的都是劣質品么?不可能...作為父母,都是過日子的,父母都會給你們買經濟實惠但質量也不錯的.你們沒發現你們要買名牌時父母雖然順從但是很無奈么?都這么大了,要學會體諒父母啦...
3.從小就穿名牌會養成攀比意識,從一件事上可以推及到其他事情上,導致干其他事情也攀比,這非常不利於平等意識的養成和祖宗留下的艱苦奮斗的精神的傳承.穿上名牌,不可避免的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換句話說,為的就是這個,在精神和思想上會很孤立,容易養成偏激的考慮問題方式.同學門會覺得你難以接近,甚至討厭.
4.(如果對方把追求名牌服裝和時尚掛鉤的話)上面提到了學生屬於經濟上依附於父母的弱勢群體,當他們發現這個社會牢牢的掌握在成年人手中時他們會覺得不平衡,這是叛逆本能所驅使的,他們會去追求時尚,而追求名牌作為追求時尚的一種形式,潛意識里是讓上一輩看了血壓上升,即使你自己也沒有察覺到,我給大家講清了這個道理,因此這是毫無意義的.
5.(如果對方把追求名牌和美學掛鉤的話)細心觀察的人會發現,追求名牌的人大都說是為了美,剛提到了時尚,其實追求名牌深層次上是為了追求時尚而不是為了追求美,大多人不追求名牌和時尚的,穿的依然很美很自然,如果追求時尚和名牌就是追求美,那就都追求時尚和名牌去了,誰還會去追求美呢?
6.(等辯論的差不多的時候,你就該把話題轉移到校服上去了,這是你制勝的法寶)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 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7.上面強調過了.不讓學生追求名牌而穿校服是為了照顧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倘若都穿著名牌,但那麼幾個貧困子弟穿著普通衣服會強烈的打擊他們的自尊心,這對於他們的學習心理負擔是很重的,而那些穿名牌的則顧著攀比,對學習也有影響,如果這樣,你們抱著學習的目的來到學校讓本不該有的因素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那你說你們是來干什麼的?
8.(當對方說到會提升自己的自尊心的時候)你穿的名牌自尊心是提升起來了,甚至覺得高人一等了,但是你知不知道那些沒有穿所謂的名牌的人的感受,你們知道不知道你們那沒有任何價值的自尊心是建立在別人的自卑甚至困擾之上的?這不是自私的表現么?
9.如果你也是一個過分追求名牌的人,請你冷靜思考一下我所說到的這幾點,你是不是真的錯了,當今不迷信名牌的人還是佔半數以上,這是搜狐網在06年做的一項網路調查,這點很讓我欣慰,艾斯拉邦德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觀點與大多數人想違背的話,那就請你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真的錯了".
10.說到最後了.為什麼學校以及國家要求學生穿校服我想大家心理都很清楚,學校是學習知識的殿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更重要的是這是許多專業人士縱觀全局和利弊想到的相對來說很不錯的辦法,可以有利於學生身心的正常成長.對面還有什麼要說的么?
11.(最後有個很幽默的結尾)你可以說:"追求名牌,可以,去追求名牌大學啊,呵呵"
......
下面是陳述:
中學生的需要已從簡單的基本滿足,發展到對物質和精神生活高層次的追求。在諸多需要中,少數中學生出現了追名牌、高消費的現象。極少數意志薄弱、貪圖享樂的中學生,不勞而獲,只知一味索取,不知節儉,貪小便宜甚至偷盜,喪失了人格與尊嚴。一旦個人物質需要得不到滿足,便對家長不滿、埋怨。
青春期的中學生如果解決不好需要與給予的矛盾,將會發展為一個對人冷漠、麻木不仁、個人至上、冷酷無情的人。如何正確對待青春期中學生的需要,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感呢?我們應該學會處理好合理與不合理的關系、索取與奉獻的關系。培養具備不亂花錢的好品質,艱苦樸素的好傳統,懂得奉獻比索取更幸福,學會給予,學會尊重、關心別人.
竟然沒有找到什麼能用來粘貼的東西,汗..(除了最後的陳述是粘的,你要是覺得不好就把我說的10條總結一下OK了)....無奈花了1個小時寫的,累..希望能幫到你吧..注意辯論的語氣要硬,往對方心窩里插,能問倒對方的問題真的很少,大多都能答的上來,就看你是不是說話自信,要有主人翁的感覺,裁判評判這是個重要指標.
③ 穿校服的利與弊議論文可以用什麼名言
1. 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培養
2. 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
3. 在崇尚個性的年代,千篇一律的校服,是否扼殺了孩子們的審美發展,抹殺了個性
4 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根據生理學刺激反應理論,毫無個性的千人一服,不僅是對孩子個性的抹殺,也是對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打壓。
5天天穿同一件校服,違反了「事物是變化反展的」哲學道理,
6 大都是運動服之類,學生穿上雖然整齊劃一,但是不見得精神,對提振精神面貌無多大益處
7是校服都是按統一型號生產的,不是量體裁衣;
8學生穿校服,整齊劃一,看上去紀律不錯,其實這僅僅是表面現象。然而,不少領導看中的就是這種虛假的「紀律感」,強令學生穿校服,以顯示治校有方。
9穿校服將使個人所有衣服閑置,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
10穿校服多為強制執行,不利於我國民主制度的建立
11穿校服不利於我國民族服裝產業的發展。
日本 日本的學生制服都非常漂亮,在日本社會形成了一種時尚
美國 對校服要求寬松,學生可以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校服,或者乾脆不穿校服
家長看法
學生不愛穿校服,家長怎麼看?一名家住南京市鳳凰西街150號、醫生出生的曹姓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學生不愛穿,家長也不愛買。他的理由是,現在的校服一般都是非棉織品,系化纖成份,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學生極不利。同時,每一學生穿的校服又不是量身訂做,或大或小,或松或緊,有的由於褲子太長,體育課都沒有法子上;有的上裝太寬松,穿出來像個小老頭,男女不分,根本顯不出學生的青春氣息和活力。
④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
校園文化滲透是培養學生良好禮儀習慣的重要途徑。精心布置的校園環境,如掛上禮儀卡通畫或名人名言,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這不僅美化了校園,也讓學生在日常接觸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學校還特別注重通過紅領巾廣播站等陣地,加強文明禮儀教育。
常規行為訓練則是培養學生禮儀習慣的關鍵。《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成為學生行為的標准。開學初重申學校規章制度,強調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教師在日常訓練中及時強化學生的良好表現,幫助習慣差的學生改正不足。學校還特別重視升旗儀式,將其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時機。學生必須穿著校服,按禮儀要求站立、行隊禮或注目禮。
教師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視。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在日常行為中以身作則,如主動撿起校園里的垃圾,向學生問好或道歉,這些細節都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學校還通過禮儀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和實踐禮儀知識。通過持續的訓練和活動,學生逐漸養成了文明禮儀的習慣,促進了健康人格的形成。
禮儀教育從小抓起,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
⑤ 我怎麼會忘記穿校服呢換個說話怎麼說
薩迪曾經提到過,人若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這句話像一張鼓滿風的帆,時時為我加油鼓勁。一般來說,忘記了穿校服因何而發生?了解清楚忘記了穿校服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生活中,若忘記了穿校服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生活中,若忘記了穿校服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忘記了穿校服。就我個人來說,忘記了穿校服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忘記了穿校服的發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忘記了穿校服的發生,又會如何產生。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忘記了穿校服。
總結的來說,這樣看來,斯珀吉翁曾經提到過,賢妻和健康是一個男子最寶貴的財富。然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不足的。
經過上述討論,這樣看來,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忘記了穿校服,到底應該如何實現。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這種事實對本人來說意義重大,相信對這個世界也是有一定意義的。雪萊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像一盞指引我進步的航標燈,處處照亮著我人生前進的道路。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想清楚,忘記了穿校服,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這種事實對本人來說意義重大,相信對這個世界也是有一定意義的。要想清楚,忘記了穿校服,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既然如此,佚名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標了價的愛情是虛假的。我希望諸位也能好好地體會這句話。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忘記了穿校服。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這樣看來,那麼,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忘記了穿校服。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想:所謂忘記了穿校服,關鍵是忘記了穿校服需要如何寫。我希望大家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精神,進行討論。現在,解決忘記了穿校服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既然如此,忘記了穿校服,到底應該如何實現。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想:從這個角度來看。
佚名曾經說過,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這句名言發人深省。
⑥ 作為當代中職學校的一名學生,應該遵守哪些禮儀
作為當代中職學校的一名學生,應該遵守:要衣著整潔、樸素、得體、協調,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扣齊紐扣或拉齊拉鏈,不隨意更改校服,不外露內衣,不披衣散扣,不把上衣捆在腰間;
衣服干凈整潔;不得穿奇裝異服;校牌或團徽佩戴在左胸前。提倡平時穿衣服,參加升旗儀式和重要集體活動,一律穿校服。
不穿背心、短褲到校,不穿拖鞋,不追求名牌鞋,不穿高跟鞋,不穿厚底時裝鞋;課堂和集會不敞衣,不脫鞋。
不趕時髦頭發適時梳洗,發型大方得體,不染發,不燙發。男生前發不覆額,側發不掩耳,後發不及領;女生前發不遮眼,側發不掩睛。
保持友好、真摯、積極的情緒狀態,表情自然,不故意擠眉弄眼、吐舌、做怪相;不佩戴項鏈、耳環(針)、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不塗脂抹粉,不畫眉,不紋眉,不紋身,不留長指甲,不染彩色甲;坐有坐相,站有站樣,走路昂首挺胸,舉止文雅,穩重端莊,落落大方。
(6)學生該不該穿校服的名言擴展閱讀
職學校禮儀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1、加強領導,轉變觀念,讓禮儀課教學的開展落到實處。
禮儀課是一門應用性、操作性較強的學科,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講解、傳授,更需要實踐教學的訓練。目前,中職學校禮儀教學僅限於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重視禮儀知識傳授,忽視禮儀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還有的學校甚至連理論課都沒有開設。這樣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2、把握時機,將禮儀教育貫穿於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
校園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地方,良好的文化氛圍對於學生禮儀的養成教育作用重大。學校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校園禮儀宣傳教育活動,在校園牆壁或者公共走廊,可以選用一些禮儀方面的名人名言,形成特定的校園文化,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3、變通形式,師生互動,讓學生所學入腦入心。
禮儀教學,不應該只是照本宣科,走過場,或者對課件講一遍就結束了。應開展討論式教學。禮儀教學中,應強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課上要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他們思考與討論,促進禮儀實踐教學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