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明朝的女性穿旗袍對嗎

明朝的女性穿旗袍對嗎

發布時間:2021-06-30 15:43:28

旗袍的歷史及形制特點

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二、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三、它的形制特點豐富多彩: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

Ⅱ 許多明朝女人穿著為啥像旗袍

明朝中期,已經廣泛流行旗袍樣子帶扣子高領褂了,主要在中衣中使用。可以,看看明朝的繪畫作品,已經明朝出土的一些服飾文物。

Ⅲ 中國女性穿旗袍是什麼時代開始所

旗袍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民國時期!

Ⅳ 旗袍為什麼那麼像明朝的明立領

滿清強迫漢族人剃發易服時,是男從女不從,也就是漢族女子還是穿漢族服飾,明朝的立領款式衣服逐漸被滿族服飾所模仿,不過旗裝的領子一般不高,鑲邊滾邊卻極繁瑣,到清後期才開始出現稍高點的元寶領,清末民初一度流行過一種掩住下巴的超高領(可以參看老照片或小說《京華煙雲》,上面對服飾變遷有描寫)。明清的高領最大區別在衣襟,明朝立領衣服一般是對襟或者交領,而旗裝是斜襟,(現在有的影視劇裡面讓明朝女子穿上旗袍似的斜襟衣服,簡直就是穿越。)到了民國時期,旗袍經過改良,與西洋因素融合,逐漸演變為現在常見的樣式,衣領也有高低等各種款了。

Ⅳ 中國女人穿旗袍是從什麼年代開始的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Ⅵ 從明朝到清朝女性服飾有了哪些變化

有清一代,滿族女子的服飾較明朝有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形成了清朝女子特有的旗裝。不過清朝有著「男從女不從」的約定,因此清朝的漢族女性仍承襲著明朝的服飾裝扮,與滿族女子的服飾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滿族女子平時著衫、袍,一開始較為寬大,逐漸變窄如直筒。滿族女子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外面套上一件坎肩,也就是所謂的「馬甲」,坎肩並非清朝人的發明,本是漢族的服飾,清朝入關後對坎肩加以改造,形成了帶有自己風格的坎肩。不過在在清初,坎肩大多是又短又緊身,一般穿在里邊,到了後來逐漸寬大,並且上面裝飾有滾邊和綉花,就變為外罩了。有時候在旗袍裡面還會穿長褲,褲腿上綉花,不過較外面的長袍短,一般不是很能看得出來。
我們通常在宮廷劇里看到的清代命婦禮服,沿襲了明朝風格,有鳳冠、霞帔,只不過清時的霞帔演變為背心式樣,下方往往剪裁有彩色流蘇,中間綴以補子,補子上綉的圖案一般根據其丈夫或者兒子的品級來定的。能享有這種式樣的服裝的人非富即貴,屬誥命夫人專用的服飾。
清朝的漢族女子的服裝沿用了明朝的服裝形制,與滿族女子所穿寬長旗袍不同,明代女性穿的是襖裙,即上衣下裳。上面是襖衫,屬小袖衣,下裳多為裙,顏色以鮮麗的紅色為主,這種裙子款式多樣,有馬面裙、月華裙、鳳尾裙、魚鱗裙等等。普通婦女中還流行穿長褲,褲口鑲有花邊。
此外,明朝女性服裝一般以對領和圓領為主,領子高約一寸許,有一二個領寸。明朝女子所穿的高領通常沒有鑲邊,沒有過多的裝飾,清代旗裝將結帶改為紐扣後,所穿的立領與明朝存在較大區別,立領一般都有鑲邊,領口也會有一些圖紋修飾。
除了所穿的衣服,明、清兩代女子穿的鞋式也不一樣。明朝女子大多穿弓底鞋,鞋面多刺綉,鑲有珠寶,以美為主,更少考慮舒適度。滿族女子在入關前,沒有纏足的風俗,因此到了清朝時期,紛紛開始纏足,因為穿長袍不便,所以鞋底設計為有一二寸甚至四五寸的木底,製成馬蹄狀。高跟鞋在鞋底中心,上寬下圓,形似花盆,因此叫花盆底鞋。這種鞋底非常結實,往往是鞋面破了鞋底依舊完好。

Ⅶ 旗袍的起源旗袍的真實起源

明朝漢族婦女穿的高立領褙子!明朝皇後的畫像可見一斑。

概述
旗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常作為禮服,一直在許多重大慶典場合而使用。作為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明服立領即明立領,她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到了明朝後期的中原和江南已經廣泛流行,當時明朝正經歷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時期,氣候異常寒冷,立領應運而生。明末高領盤扣式樣已經基本形成了現在旗袍的雛形。滿族入關後,在「男從女不從」的服制規定下,漢族婦女得以沿襲使用明式立領襖和褙子等所謂「漢裝」。(這一問題可以從明朝和清朝流傳下來的皇宮畫像中得到佐證,明朝的皇後已經穿高領系扣的中衣,而清朝皇帝皇後仍然穿著「廠字領」圓口衣。), 清朝中期,明式立領(方領,二枚金屬扣)進一步演化,方領變成了弧形領,同時也融入了許多滿服要素(滾邊-大寬邊,蜈蚣盤),此後,明立領更加廣泛地流行,到了民國時期,承襲明立領的中華立領成為中山服和旗袍的構成要素。
起源考
關於旗袍的起源,許多歷史真相淡忘了,不知實情的現代人望字生義,認為清朝傳統服飾是滿族人入關時帶入中原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一、關於領子:在滿清的早期,旗人的男女裝是沒有領子的,類似於現代圓口T恤。而小立領在明朝中後期的中原和江南已經廣泛流行,這是程朱理學思想禁錮在婦女服飾上的體現(婦女脖頸要用立領加以遮掩)。明末高領盤扣式樣與清代民國時的差不多。當至清代,在「男從女不從」的服制規定下,漢族婦女得以沿襲使用明式立領襖和褙子等所謂「漢裝」。(這一問題可以從明朝和清朝流傳下來的皇宮畫像中得到佐證,明朝的皇後已經穿高領系扣的中衣,而清朝皇帝皇後仍然穿類似唐朝男裝中的無領圓口衣。),清朝中期,在明式立領(方領,二枚金屬扣)基礎上添加了許多滿式因素(滾邊-大寬邊,蜈蚣盤扣)成為現代旗袍的前身。換個說法就是旗人受中原漢服影響,在無領圓口上鑲上了衣領。
二、滿清女式袍子下擺是不開衩到胯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會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豁開的。
三、現在的滿族人是不穿所謂的旗袍的,因為那不是他們的服裝,他們依然穿大滾邊袍。
四、滿族人未入關前,一直屬明朝建州衛,穿著明朝軍服,並做為本民族的日常服裝,就從這一點,滿服從一開始,就受到了明朝服飾的影響。

Ⅷ 明朝服飾和清飾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

明朝的服飾是當時的漢族的禮儀和服飾,所以當時的官員是以補服為常服,而清朝的服飾它是以滿人的服飾為當時的主要服飾,所以在清朝的時候,主要服飾多是馬褂這些清朝的人的傳統服飾為服飾的,其實主要區別是因為當時統治的民族不同,因為明朝是漢人統治的,而清朝他是滿人統治的。

而清朝的服飾主要是因為當時清朝人是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們會為了行動更簡便,他們穿的衣服會更美的,乾脆利落,所以他們穿的衣服更多的是短襖,還有長袍馬褂這些衣服。

Ⅸ 清朝女性服裝與明朝比有什麼相似之處

有清一代,滿族女子的服飾較明朝有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形成了清朝女子特有的旗裝。不過清朝有著「男從女不從」的約定,因此清朝的漢族女性仍承襲著明朝的服飾裝扮,與滿族女子的服飾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滿族女子平時著衫、袍,一開始較為寬大,逐漸變窄如直筒。滿族女子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外面套上一件坎肩,也就是所謂的「馬甲」,坎肩並非清朝人的發明,本是漢族的服飾,清朝入關後對坎肩加以改造,形成了帶有自己風格的坎肩。不過在在清初,坎肩大多是又短又緊身,一般穿在里邊,到了後來逐漸寬大,並且上面裝飾有滾邊和綉花,就變為外罩了。有時候在旗袍裡面還會穿長褲,褲腿上綉花,不過較外面的長袍短,一般不是很能看得出來。
我們通常在宮廷劇里看到的清代命婦禮服,沿襲了明朝風格,有鳳冠、霞帔,只不過清時的霞帔演變為背心式樣,下方往往剪裁有彩色流蘇,中間綴以補子,補子上綉的圖案一般根據其丈夫或者兒子的品級來定的。能享有這種式樣的服裝的人非富即貴,屬誥命夫人專用的服飾。

清朝的漢族女子的服裝沿用了明朝的服裝形制,與滿族女子所穿寬長旗袍不同,明代女性穿的是襖裙,即上衣下裳。上面是襖衫,屬小袖衣,下裳多為裙,顏色以鮮麗的紅色為主,這種裙子款式多樣,有馬面裙、月華裙、鳳尾裙、魚鱗裙等等。普通婦女中還流行穿長褲,褲口鑲有花邊。
此外,明朝女性服裝一般以對領和圓領為主,領子高約一寸許,有一二個領寸。明朝女子所穿的高領通常沒有鑲邊,沒有過多的裝飾,清代旗裝將結帶改為紐扣後,所穿的立領與明朝存在較大區別,立領一般都有鑲邊,領口也會有一些圖紋修飾。

除了所穿的衣服,明、清兩代女子穿的鞋式也不一樣。明朝女子大多穿弓底鞋,鞋面多刺綉,鑲有珠寶,以美為主,更少考慮舒適度。滿族女子在入關前,沒有纏足的風俗,因此到了清朝時期,紛紛開始纏足,因為穿長袍不便,所以鞋底設計為有一二寸甚至四五寸的木底,製成馬蹄狀。高跟鞋在鞋底中心,上寬下圓,形似花盆,因此叫花盆底鞋。這種鞋底非常結實,往往是鞋面破了鞋底依舊完好~

Ⅹ 為什麼明朝婦女,比如唐伯虎畫的蘇州仕女畫中女裝有一些非常像旗袍,是不是旗袍起源於明朝的蘇州

旗袍起源與清朝的朝廷官喚女子的服飾,後來經過民國的漢人改良,把袖子去掉後,才出現現在的旗袍。旗袍從民國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中國古代的服飾里有一種誰法,就是左褂巾的樣式,明清都有這類的服飾,這個不奇怪的。
左褂巾,就是從脖子開始一直到左手臂的腋下,一排排的布纘紐扣。旗袍會特別點,紐扣又會從腋下再向下延伸到臀部。

與明朝的女性穿旗袍對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藍色的阿迪褲子 瀏覽:951
睡衣絲和真絲的區別 瀏覽:64
石家莊北站到鑫源童裝 瀏覽:961
五一中年女裝 瀏覽:467
原單短袖襯衫圖片大全 瀏覽:562
青年男性圍巾怎麼系 瀏覽:645
男棉衫上衣高領品牌及商品 瀏覽:55
鎘淺綠色的褲子怎麼穿搭 瀏覽:461
黑色和灰色穿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619
粽色褲子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143
韓版搭配衣服女裝圖片 瀏覽:492
針織緊身裙怎麼配外套好看嗎 瀏覽:858
冬季森女裝 瀏覽:559
當我走進蕪湖市旗袍協會散文 瀏覽:25
本田鋒范多少公里皮帶 瀏覽:352
ck和coach皮帶哪個好 瀏覽:917
衛衣套裝三件套女品牌及商品 瀏覽:699
怎麼巴拉巴拉童裝加盟 瀏覽:659
針織衣什麼時候穿好 瀏覽:363
校園文化中校服的研究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