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呢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女子往往不受重视。这种轻视作用到称谓上,就常表现为对女子称姓、称氏而不称全名。但这样称呼就容易出现一种让人尴尬的情况:同样的称呼其实是指不同人。两汉的几位窦太后,就遭遇了这份尴尬。
西汉的窦太后,即孝文皇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孝文窦太后姓窦,据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记载,窦太后名猗房。窦猗房大概出生于西汉建立初年,具体年月不详。但她的出身很明确,她来自贫苦农家,是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窦妙能入宫,能坐上皇后之位,靠的不是汉桓帝的喜爱,而是自己的家世。她用一年就得到了后宫其他人要奋斗终身都不一定能获得的地位,但却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宠爱。仅仅入宫两年,窦妙就变成了皇太后。五年以后,即熹平元年(172),窦妙离世,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
纵观历史,“窦太后”其实有很多。汉朝的这三位,西汉窦太后与东汉的两位并无关系。而东汉两位窦太后,虽出自一家,但差了几辈,并无交集。
⑵ 广西有窦氏吗
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
⑶ 窦性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窦(Dòu 窦)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据《风俗演义》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风俗通》和《尚友录》等所载,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乐田猎,远去洛水的南面打猎,他的五个弟弟和后络也跟随去。这时,有穷国的君主羿由于人们不能忍受太康这种所作所为,就在黄河北岸抵御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他们的母亲(即后缗),就到洛水转弯流进黄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见太康回来,他们也被有穷国人发现管制起来了。这时,后缗怀孕临近产期,就逃出自窦(洞穴地名),奔归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后,弟中康(一作仲康)继位;中康死后,子帝相继位;帝相死后,子少康继位。大概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给他留居有仍的抒、宠两个儿子姓窦,世代相传姓窦,形成窦氏。
2、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窦氏,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据《魏志》载有氐王窦茂。
3、出自少数民族被赐改窦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有鲜卑族赐姓没鹿回氏、纥豆陵氏,后魏孝文改为窦氏。
4、出自战国时魏国有窦公,其后代简改为窦氏。
得姓始祖:少康。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原为有仍氏人),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在《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山西省的济宁县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的两个儿子杼、龙,仍然居住在有仍,就姓了窦姓。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发展和演变:古代的少数民族氐族(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也有以窦为姓的。在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河南望(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清河望(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历史名人 窦 婴:西汉大臣。字王孙(公元前?-公元前131),观津(今河北省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封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罪被杀。
⑷ 汉朝有三任窦氏皇后,她们是一个家族的吗
汉文帝:窦漪房( ?-前135)名漪(也有说有是猗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窦太后是西汉王朝最后一位信仰“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汉章帝:章德窦皇后(-97年),扶风平陵人,汉章帝皇后。曾祖窦融,官大司徒;父窦勋,追爵安成息侯;母为东海恭王刘强女沘阳公主,公元78年被立为皇后。
窦融的七世祖为窦广国,孝文帝窦后之弟,封为章武侯。
汉桓帝:
窦妙(?—172年),汉桓帝皇后。扶风平陵人。曾祖窦融,官大司徒;父窦武,官大将军。公元165年被立为皇后。窦妙是汉章帝的窦皇后堂兄弟的孙女,也就是开国功臣窦融的玄孙窦武的女儿,出身高贵显赫,尽管姿色普通,魅力欠奉,一进宫还是被封为贵人,但并不被桓帝所待见。虽然勉强进位中宫,仍然是有名无实,很少见到皇帝。但是依照惯例,窦皇后的父亲窦武晋升为城门校尉、槐里侯。而田圣仍然是桓帝心中的第一美人。
所以三人同出一族。窦漪房是章德窦皇后曾祖窦融的七世祖窦广国的姐姐;窦妙是汉章帝的窦皇后堂兄弟的孙女。
⑸ 窦德妃的介绍
昭成顺圣皇后窦氏(?-693年),唐睿宗李旦的德妃,唐玄宗李隆基生母。将作大匠窦抗曾孙女。祖父大理卿、莘国公窦诞,父亲润州刺史窦孝谌。窦氏被称之为姿容婉顺,动循礼则。李旦为相王时,窦氏为孺人,甚为礼遇。光宅元年(684年),李旦继位,她被册封为德妃。第二年,窦德妃生李隆基,另有两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载初二年(690年),武则天废李旦,贬为皇嗣,迁居东宫。长寿二年(693年),户婢团儿诬告她与皇嗣妃刘氏以厌盛巫蛊诅咒武则天。正月初二,皇嗣妃刘氏和窦氏在嘉豫殿朝见则天皇帝,既退之后,同时遇害。人们都不知道她们的遗体所在。唐睿宗复位,为太子生母窦氏上谥号昭成皇后,以招魂的形式葬在都城之南,陵号靖陵。又在京师立庙,号为仪坤庙。唐睿宗驾崩后,因为窦氏是皇帝的母亲,被追尊为皇太后,谥号依旧,祔葬桥陵,把神主迁到太庙。
⑹ 全国有多少人姓窦
古往今来,窦姓人数虽然不是很多,算不上中国华民族的大姓,但在古代特别是汉唐时代却是声名显赫,窦姓以悠久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才,巨大的贡献,一直塑造着大中华独特的形象。窦姓家族,名人辈出,群星闪烁,善理政局的政治家,激流勇退的识时务者,以山水为娱的艺术家,一心从事学问的的教育家,其名闻逸事常伴百姓耳边。宁朝时编的《百家姓》就把“窦”姓编在第39位,封建社会特别是宁、元、明、清几个朝代,《百家姓》广泛流传,一直成为沿袭不改初学儿童必读课本。这说明窦氏家族决非泛泛之辈,而是一个古老且源远流长的氏族,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的家族
⑺ 窦太后的本名真的叫窦漪房吗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⑻ 窦太后真的像《美人心计》中那样独一无二吗
其实窦太后也并不是独一无二,那只是为了配合电视剧的剧情发展,故意这样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