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流苏--BERNINI
一抹雅香,一瞥惊鸿,一段奢华的流苏。
贝尔尼尼集团(BERNINI GROUP) 三十年的风华绝代如流苏般沉坠于时尚的裙角,低调内敛却不掩奢华。
1975年,集团创办人苏锦的世界之旅,打开了集团辉煌历史的第一页。次年,苏锦女士与法国流行工会权威预测公司Nelly Rodi Agency携手合作,创立了贝尔尼尼集团(BERNINI GROUP)。1978年,BERNINI品牌诞生,此后,集团又诞生了BERNIS、FROU FROU、ROBYN、BERNINI 1976等品牌,并且通过集团的海外事业部,代理并发掘了诸如WHISTLES,STELLA CADENTE,SEVERLINE PERAUDINE ISABELLMARANT,CALIGOLA ,BABARA TADDEI, SFIZIO等国外潜力品牌。
品牌整合、商品企划、目录拍摄等,全部都在欧洲完成。此举不但引领了亚洲女装与国际时尚接轨, 更是高级女装量产的先驱,为了吻合东方人的身型,BERNINI选择部分商品在亚洲生产制作,精致典雅的贵族风格融汇了东方独有的魅力神韵,让东西方文化有了最美丽的交集与邂逅;从此,贝尔尼尼成为亚洲高级服饰「量产化」却又兼具「精致」的惊艳传奇!!
若干年来,无论是裤装的洗练,还是裙装的优雅,BERNINI对于流行的诠释总是散发着一种非常布尔乔雅的时尚语汇,或简约、或奢华,营造出现代都会女性的万种风情,使BERNINI的流行品味卓然于外。
BERNINI忠于不断结合高雅和创造性,混和传统与创新,提炼优质的产品和文化价值,让梦想和幻想不断的再被点燃。
BERNINI藉由精纯的产品与服务,让美由内而生, 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致艺术的呈现,我们相信只有懂得完全释放女性的极致风华,才有BERNINI生命力的延伸。
此次鼎立支持北京电视台2010年春晚的服装品牌BERNINI,必将会给大众带来艺术与生活完美的融合。
BERNINI影像
2010春夏,Bernini将为时尚女性带来五幕奢华剧作!
第一幕 蝶姿媚影《Butterfly》
享受自我的那一刻,她所散发的芬芳,令一切都陶醉其中。
衣着鲜艳的从摩登城市出发,演绎民俗的热情,一派欢乐的嘉年华表现在80年代的富足与民俗风味的特色中,80 年代的影响混搭新民俗所呈现的时尚经典,是个性中的浪漫,浪漫中的光明,就是花飞蝶舞开满园的舞会。
第二幕 NEW 芭比
兼具古典与流行气质,游走于高雅与随性之间。她的秘密花园充满变幻又总是拿捏得当。
怀念巴洛克时期的辉煌年代,科技时代的背景,把童年的玩伴芭比重新整装,有着复古的装饰,更有时代女性的利落表情,是个甜美性感又不失专业的新芭比──在复古当中奔腾着性感和摇滚的血液是一场奢华的时光之旅。
第三幕新殖民主义《New cono nialism》
优雅,从来都是她与生俱来的气质。
她喜欢旅行搜集各类人文古物,特别是具有欧洲殖民色彩的非洲文物,一切都让她在熟悉中嗅到原始的律动,也是生命的力量,所以她着迷的表现在自己的生活上或衣着上藉以宣告自己与众不同的深度品味。
第四幕新极简主义《New Minimum》
精致的生活,是她从未放弃的追求。
像春天的早晨,酸涩清新极度新鲜的气息,联合艺术家的手法勾动一种生态世界的遐想空间,气氛完成,精品出现,一种去芜存菁的极品是低调的奢华,表现在最细处,是表情也是神韵,风格干净的简单。
第五幕Bon Voyage
记忆是可以宽松的,就好像舒适的棉麻布料。
纯休闲的风格,顶级的渡假小岛,一种都市人远离城市所渴望……海的拥抱,没有制式感觉,只有一片蓝色表情!记忆可以是宽松的。总之,只有环境空间与时间所呈现出的新奢华风格,所谓珠光宝气,暂时忘了吧!
BERNINI设计理念
BERNINI的设计师注重将艺术与心灵的结合,"我们不是跟着流行走的品牌, 我们是带着时尚去旅行的品牌。"
BERNINI 1976的店装设计灵感源于月光与流水,以柔和的大地色为基调,弧形的线条犹如缓缓流动的水波,其中的圆面就是倒映水中的月亮。整个空间如画般灵动,Bernini 1976,不仅是高级质感的呈现者,更是唯美生活的体验者。
意大利十七世纪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师Giovanni Lorenzo Bernini,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巴洛克艺术强调堆砌之美,喜欢在画面中用对角线、弧线、斜线来制造夸张的动势,并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来达到戏剧性的光影及色彩效果,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让建筑也给人兴奋而戏剧性的感觉。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雕塑艺术,我们(Bernini)雕塑时尚。
设计师洪凯琳简介
服装设计师洪凯琳,身材娇小却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并非科班出身的她原本主修心理学,但因从小就常常跟随从事服装生意的父母去欧洲,接触到各种意识形态的美,这些"美"的种子在她小小的身躯里慢慢发芽,并一发不可收拾,她毅然放下心理学课程,全身心投入到服装设计的领域。
从小就有些叛逆的她,骨子里颇有男孩子的倔强,喜欢克里斯汀的侦探小说,背起包就可以到处旅行,享受身体与思想的自由驰骋。求学时被莫迪里阿尼独具的诗人气质深深吸引,十分欣赏他线条精致,色彩柔和的绘画风格,尤其是优美的拉长手法,对她日后所从事的设计工作有着深远影响。
喜欢干净利落的线条,就如同她简单的处事风格,凯琳尤为欣赏有"态度"的女性,不论你是柔美、可爱、执着还是倔强,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标签。而对于越来越有自我穿衣主张的中国女性,凯琳非常欣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
在她看来:虽然明星是时尚先锋的代表,但每次出场的服装还是应该遵循自己的气质,流行的元素如何在适合自己的服装上体现非常重要,不盲目跟从流行才能保持属于明星个人独特的辨识度。
BERNINI 1976--低调优雅气质的最佳诠释
简单,蕴含着内容;知性,流露出性感;就算只是静静的伫立着,也还是她的味道。浓郁、醇香……
BERNINI 1976作为贝尔尼尼集团下更显精致与格调的精华品牌,以一种散发内敛光芒的优雅气质呈现整体服饰的表情,追求更具全球流行性的欧式风格,以更为利落精简的线条,更富精致感的重点设计,以及最重要的一项要素,也是决定服饰本身价值感的首要条件--精良优质的素材,带领大家找出最符合自己的独特品味!
⑵ 以贝尼尼的作品为例,谈谈巴洛克艺术的的特征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巴洛克艺术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巴洛克艺术于16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兴起,17世纪步入全盛期,18世纪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对于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都有积极影响。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得到教会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国家。意大利艺术大师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的作品反映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最辉煌的成就
西方都市计画的历史是从巴洛克时期开始的,那时最醒目的建筑物是教堂与宫殿。建筑师认为建筑物是根据许多要求塑造成形的一个独立的总体,所以巴洛克建筑通常看来就像一尊大型雕塑。
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画成平面图,其共同特点是正方形、圆形和十字形;而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变化而来的更为复杂的图形。
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文艺复兴建筑如同现代建筑一样,是以简单的、基本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为基础;而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例如:
米开兰基罗助手维纽拉(Vignola,1507-1673)和戴拉?伯达(G.della porta C.1537~1巴黎圣母院602)在1568~1584年间完成的罗马《耶稣教堂》,被公认为是从样式主义转向巴洛克的代表作。这座教堂内部突出了主厅和中央圆顶,加强了中央大门的作用,以其结构的严密和中心效果的强烈而显示了新的特色。因此,耶稣教堂的内部和门面,后来都成为巴洛克建筑的模式,又可称为「前巴洛克风格」。
十七世纪早期巴洛克建筑代表是马德诺(C.Maderno,1556~1629),在1607~15年完成米开兰基罗未完成的《圣彼得教堂》(1607-15,罗马梵谛冈,另有专属网站详细图片解析),他用戏剧性的方式强调正门,例如由扁平的方柱变为半圆柱,再变为四分之三圆柱,使建筑的立体塑形复杂多变,动态强烈。他所设计凸出的门面或深凹的门面,都使得教堂和前面广场上的空间能更进一步的连接起来。
十七世纪盛期巴洛克建筑最伟大的大师是贝尼尼(G.L.Bernini,1598~1680),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筑,在1624~33年间完成置于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青铜华盖,是一座高达二十九公尺的巨型幕棚,以四根螺旋形雕花大柱支撑盖顶,雄伟而又华丽(很像布景装饰)。又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形的广场和柱廊(1657),使它成为西方最的广场建筑之一。
波罗米尼(F.Borromini, 1599~1667)是盛期巴洛克另一位建筑大师,喜用凹凸多变的曲线和多种几何形体的复杂交错,从整体布局到细部安排,都能独出心裁,代表作如四泉的《圣卡罗(S.Carlo)教堂》(1665~67,罗马),被誉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
除以上罗马地区外,意大利北部的杜林(Turin)地区也有相当发展,瓜里尼(G.Guarini,1624~83)建的《圣布小教堂》(1668~94)圆顶,表现天堂的穹窿,给人一种飘渺无尽永恒的幽思。
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的特点而各有所长,如英、法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例如巴黎凡尔赛宫(1669~85,鼠标点选可看到360度外观旋转图),德国南部则华丽辉煌达于极致,西班牙及其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
雕刻
阿波罗和达芙娜巴洛克雕刻有时是建筑的一部份,艺术家表现真实人间的技法臻于成熟完美,例如根据主体的男女老幼来表现人的皮肤外观,卷发、衣饰、织物的质感都很逼真。动势的展现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人物不再被雕成静止或休息的姿态,而总是处于运动之中。
最著名的是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的名作《圣泰雷莎(St.Theresa)之幻觉》(1645~52,罗马圣马利亚教堂),是宗教性和官能性的结合,欣赏这类雕像要搭配建筑、绘画一起观看,以产生视觉上的幻觉。这种风格也影响西欧各地。其它名作如《四河喷泉》(局部图,1648-51,罗马Navona广场)、《大卫》(David,1623-24,大理石, 高170 cm,Galleria Borghese, Rome)。
法国巴洛克雕刻大师有:
普杰(P.Puget,1620-94)的《克罗托那的米罗》(1671~83,巴黎罗浮宫)。
柯塞沃克(A.Coysevox,1640~1720)的《勒布兰半身像》(1676)、《路易十四半身像》(1680,凡尔赛宫)。
绘画
宏伟壮观,充满动感,精湛的透视变奏(如前缩法),戏剧性的构图,起伏波动,体现无限的空间,加以理想光的对比,使画面产生统一协调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是巴洛克绘画的特色。鲁本斯部分油画作品(4张)
意大利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驱,作品的特色是利用光线以获得画面戏剧性的效果,也利用明暗表现法以衬托真实的空间感,并舍弃细节的描写。他对自然的态度是直观的,以粗野或纯朴的市民为模特儿作肖像画。他更在静物画上另辟蹊径。代表作有《在以马杵斯吃晚餐》(1601,,伦敦国家画廊)、《埋葬基督》(1604,梵谛冈美术馆)、《水果篮》(静物, 1596,46×64.5cm,米兰,谙布罗西阿纳美术馆)、《酒神》(1597,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个性狂野、暴躁、易怒,命短,他要脱离陈规,重新思考艺术,风格上被称为「自然主义者」。
卡拉契(Carracci,1560~1609),勤练古典美,代表作祭坛画——《圣母哀悼基督之死》(1603,92,8 x 103,2 cm,伦敦国家画廊),画中光线照耀在救主形体上,与整体引发观者情感的手法,都属巴洛克式的,构图简单和谐,有点感伤性,但避免提醒人们有关死亡的恐怖和受难的痛苦。
家具
除了建筑和雕塑和绘画之外,巴洛克家具无疑是巴洛克艺术最市民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他对凡尔赛宫的奢华装修造成了大量巴洛克风格家具的诞生。宫廷艺术的发展造英国塞特维那皇室家具--巴洛克风格就了一大批巴洛克艺术大师。复杂的雕刻,名贵材料如柚木,黄金,象牙,紫檀木的大量使用,使得巴洛克家具成为了世界三大家具的代表之首,屹立在世界家具的顶尖位置上,数百年不倒。
扶手椅---椅腿可以使”倒方锥“或者”栏杆柱“式,上面出现了日益复杂的椭圆形缘饰,凹槽饰,叶饰。从路易十三继承的H型连杆,逐渐演变为X型。礼仪的需要促使大量折叠椅和凳子问世,上面时有华丽的雕刻。英国塞特维那皇室家具--巴洛克风格(5张)
双体家具--衣柜面板的线条也变得更柔和,下不和两端成弧形,并向图中那样由于凸出部分或者转角处呈新月形而变得复杂。[1]
服装
以裹胸收腰作为开场白,以巴洛克时代如贵族般缀满蕾丝花边的夸张袖子作为情节发展的高潮,这部有关古典主义戏剧的“脚本”充满着华贵的气氛。短俏的波浪状衣摆使得上衣在硬朗性感中透出高雅,歌特式袖型在复古细节中渗透出摩登,色彩上也采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让人犹如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中。
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时装最看重下半身的剪裁,力求多变。略微蓬松的及膝窄裙结合精致的褶皱,加上漫不经心的花边,一齐散发着温柔甜蜜的浪漫气息。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花锦缎,却采用光滑轻盈的纱绸,彰显别具一格的奢侈感。色彩上,香槟色、米白色都不再独领风骚,取而代之的是艳丽的桃红色,配以荷叶边领口的奶白色针织外套,优雅矜持又不失俏丽可爱。
束腰是巴洛克风格时装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将成为新一季时尚舞台上的最佳主角。绸缎衬衫充满怀旧气息,纷繁多样的花纹表达出新古典主义时代的艺术风格,鲜红明亮的宽版束腰成为点睛之笔,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而且别致的缎带蝴蝶结更是突出了在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曾一度疯狂流行的大红大紫的时髦风尚。黑、白、橙、红四种颜色形成视觉上强烈反差,打造高雅矜贵的淑女形象。
古典主义韵味大行其道,使得充满 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一派奢华风格。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现代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创造出亦古亦今的别样风格。
音乐
通常来说,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不过诸如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
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巴洛克时期要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体裁丰富的多。皇室以及贵族对音乐的需求,促使许多巴洛克音乐家开拓出很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歌剧的兴起(并不是起源,歌剧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为突出的一点。虽然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曾被一些专家批评为“矫揉造作”,但却是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声乐领域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神剧、经文歌、清唱剧、受难曲和弥撒曲等,这些都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见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很迅速,出现了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和奏鸣曲等诸多表现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发展、演变,从而成为了后来更为成熟的形式。
文学
巴洛克文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另外和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徒文学并成十七世纪三大文学。它在人文主义文学运动衰落后而兴起。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有意在艺术上刻意雕琢,内容上偏向写信仰危机和悲观的思想。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⑶ 小资服装品牌女装有哪些
1.韩都衣舍,2韩左韩右,3阿莱贝琳
4卡熙名品,5奇宝夺兵,6珂莱蒂尔,7玛丝菲尔,8欧柏兰奴,9欧雅俪姿,10JNBY江南布衣,11秋水伊人,1237℃生活美学,13贝尔尼尼,14领袖.梦舒雅。以上14个品牌算得上是非常普通的小众品牌,他们的价格都非常的亲民,但是质量却都是值得信赖的。
⑷ 贝尼尼《艺术的力量》影评
BBC出品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类节目的《艺术的力量》以戏剧的重塑,壮观的摄影技术及西门·沙玛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伦勃朗、贝尼尼、梵高、毕加索等八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
艺术必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艺术家并不全是德艺双馨,《艺术的力量》用诗般的语言和完美的画面对那些在艺术范畴里灼灼生辉的名字,完整的概括了他们或疯狂或颠沛或颓废的人生,只是他们共同拥有一个特质,执作的追寻,彻底的服从心底的声音。
卡拉瓦乔创作《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这个狂躁的男人借助这幅充满赎罪的画面,希望得到赦免,他是天才也是恶人。才气名利令他桀骜不驯,喜怒无常,生平好斗,酗酒,仇杀,他的作品里独特之处在罪人的生命里找到超凡入圣之处。他也是罪人,他的赎罪之旅漫长而又起伏,一生与牢狱结下不解之缘。为了追赶已开走的船,因为船上有那幅《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他为赦免而作的赎罪之作。他顶着烈日暴走七天,最终病死在赎罪的途中。
为艺术坚持的伦勃朗,前半生艺术家挥金如土,奢华萎靡,他的艺术全部奉献给阿姆斯特丹富贵的金主们,他的画是权贵们炫耀的工具。而在艺术上寻求突破的伦勃朗被浮华亮丽的主流文化抛弃,那个时候他已破产,日子穷困潦倒。在人生的低谷里伦勃朗接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委托,穷途末路的他如果迎合富丽堂皇的主流艺术,咸鱼翻身指日可待。只是他遵循自己内心的艺术力量,那一幅描绘荷兰建国的历史在他手里粗野狂放,那是他所见的艺术真谛,结果可想而知。那幅画被拒绝后,他举刀挥向他的呕心沥血之作。抵抗媚俗,在他领悟后的有生之年,有力的说明了艺术不一定赏心悦目。
贝尼尼有一双天才的手,冰冷的大理石在他的精雕细琢下呈现纯粹而真实的喜乐。贝尼尼天生英俊,在卡拉瓦乔的作品横行的罗马,他转向雕塑。与他平分秋色的巴洛米尼,只是他没有贝尼尼天生的俊朗与风度和受女人欢迎。贝尼尼在圣保罗教堂钟楼修建的失误,令到巴洛米尼吐了在心里憋了十五年的恶气,他一直在贝尼尼的阴影里苟活。他将贝尼尼失误的证据一一收罗交给教会。同样优秀的天才,他们不会惺惺相惜,只在等对方露出破绽,得而诛之。贝尼尼的自私和苛刻和他的失误,声名一落千丈。他的情妇康斯坦和他的兄弟有染,他在圣保罗教堂里差点杀死他的亲兄弟,而那个和他两兄弟有染的女人,被贝尼尼派人毁容,并因通奸罪坐牢。曾经在贝尼尼的手心下展现美好的康斯坦艺术雕像现今收藏在佛罗伦萨的巴尔杰洛博物馆。贝尼尼的沉沦却在年老时扭转,《圣母德勒撒的狂喜》让他重震雄风。修女对神从身体的欲望到精神的渴望的每一个细节,在贝尼尼的手下强烈狂暴的体现。展现了人们心中共同渴望,而这种渴望却是一直被遮掩,却在贝尼尼的精雕细琢下大胆狂现。在贝尼尼重拾声名后,他的对手,巴洛米尼以自杀告终。
文森特·梵高绘画是个无助的姿势,抵挡生命的疯魔。看似阴沉的男人,有颗灼灼燃烧的心房。生平只卖出一张画的梵高,在希望与绝望间徘徊,不停的作画,并邀请他分外欣赏的高更前来法国共同创作,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两人分道扬镳,在高更走的那天,梵高割下自己的耳垂,送往高更经常流连的一间妓院。身患癫痫和精神困扰的梵高清醒的知道,他的身体不知在什么时候疯魔,只有不停的作画逃避避无可避的精神发作。发作的空隙里梵高却最敏锐的感知这个世界,让他绝望又一线生机的世界。那些汹涌的画面并不是他疯魔的产物,而是他对抗疯狂沉沦的挣扎。
雅克·路易·大卫被权利蒙蔽双眼的男人,权利不但是男人的春药亦是艺术的春药,更是雅克·路易·大卫的艺术能量。一但染上权力的毒瘾,终生注定为政治一路颠簸,艺术是他有力的工具,终身都未能自拔。《马拉之死》是一幅伟大的作品,然而,却是一个谎言。 雅克·路易·大卫让我想起胡兰成,一个在政治里沉浮的男人,最后客死异乡。
不停与女人纠缠的毕加索因为西班牙内战大屠杀而一改艺术宗旨,《格尔尼卡》在三十年代创作,呈现了艺术人性的伟大,战争是毁灭也是重建,死去的婴儿,悲伤的女人,生命荒凉的呜咽,重现了战争的残酷绝望。
在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事一次新闻发布会,《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被大型帷幕遮挡,据说怕分散与会者的注意力。艺术的力量不会因为时间流失而淡薄,任何时候,正义永远以王者的面孔出现,虽然在曾经的岁月被羞辱践踏。
马克·罗斯科,美国抽象派画家,犹太人。他严格要求现场的灯光,必须阴暗到几近夸张的地步,在那样一个空间里,阴郁浓厚的色块,仿佛触摸了时光边缘。马克·罗斯科过度沉溺内心世界和亡者国度,那些猩红和暗红的色块仿佛是一道门,开启,紧闭。死亡或生命。他仿佛搭起一座桥,探讨生命的过程。他在拒绝为西格拉姆的四季餐厅出售他的画不久,接受一个德国博物馆馆长去德国参加一个画展时说,如果他们为屠杀犹太人修建一座赎罪教堂,即便是搭的帐篷,他可以无偿做画。但是,却未实现。经过三十年的贫瘠生活,在他成就名利的岁月里,他还是焦灼,不安。1970年2月25日在伦敦市区的画室里,他自杀身亡。
每一个天才的灵魂深处都有灼热的火光,他们为此执作,疯魔,沉沦,毁灭,重生。时间轻易将肉身摧枯拉朽,而那些平凡的肉身里所产生的艺术力量乃至人性的力量在整个历史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没有绝对的高尚,只有绝对的艺术。那些经过时间熔炉磨砺的作品,它们的创作者不尽完美,甚至残缺。然而,长期在黑暗摸爬打滚的人才能细细体会灵魂里最亮的那道光
⑸ 贝尼尼雕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贝尼尼的艺术手法及其特点】
贝尼尼的对艺术的格言是:一个艺术家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极早的看到美,并抓住它,二是工作勤奋,三是经常得到精确的指教。
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高级人士都为之感动,其中包括不久后成为教皇的乌尔班八世也对贝尼尼大加赏识。后来,他进入教廷,受教皇之托,为圣彼得大教堂了豪华的青铜华盖,这是雕刻与建筑紧密结合的作品。这件雕刻的十分生动的作品,充分显示出贝尼尼一心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其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柱廊的创造,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这处景观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在这件作品中,贝尼尼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贝尼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
贝尼尼的肖像雕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奉教皇、国王之命所作的肖像雕塑。这类作品多般华丽有余,个性不足,往往缺乏人物内心的刻划。第二类是他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所作的肖像雕塑。在制作朋友和家人肖像时,他有更大的自由,所以表现得更为生动些。晚期,1665年他曾被法王路易十四邀请到法国参加设计卢浮宫的东正面。但这时贝尼尼的雕塑越来越显示出一些程式化倾向,而人文主义色彩淡薄了,现实主义的因素也减少了,更多的是宗教神秘色彩。虽然在创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不少作品已缺乏生气和创新。
贝尼尼在园林雕刻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他设计的具有宏伟风格和宗教幻觉气氛的《四河》喷泉就是一例,(他把水的喷射带到城市广场)将岩石和异国的棕榈树组合在一起,象征水的源头来自远方。岩石中有一方尖碑,水从中间流出,显得十分壮观,象征四大河的人体出自他的学生之手,蒙头的人体象征尼罗河,左侧为恒河,较为成功。
⑹ 台湾知名女装品牌有哪些、
非你莫属
贝尔尼尼
比其
欧德名店
AQUA&show
衣柜时尚
e-Box
小熊维尼/POOH/米奇/SNOOP
g/m/d
蜜雪儿
采轩服饰
TOM CHAN
CONCEPT of astract
第一印象FirstMemory
台湾盈科动力
名模 E-GO
独当
华得来
比其BIGI
成鸿
玛之蜜
A&D
姚领
ROBYN JEANS
咪鲁娃
印象深刻
第一印象
歌蒂诗
艾· 萱妮
台湾黎姿
图腾
魔法娃娃
GIRFE
欧妮雅
群生-金夫人
圣塔妮琪
仙妮雅
依瑶
Six locks6个金锁
贝尔尼尼
今生宝贝·准妈咪
台湾莎蔓婕妮高级时装
龙笛
TSAI NONG-HSIA
⑺ 贝尔尼尼怎么样
贝尔尼尼,对这牌子不算太陌生。有朋友穿的就是这牌子的衣服,感觉版型不错。衣服的做工和用料相对来说和同类价值的品牌差不多。SOGO这家专柜以前没去过,环境还可以。衣服的款式也比较适合青年女性,裙子的花色设计我比较喜欢,上班和休闲穿著倒是都可以。价格上有些小贵,除了衣服店内还有几款背包。包的体积比较大,能装东西。这几年大包成为流行趋势,朋友几乎都是大包出门。反正我是觉得有点儿太沉了,不过小包有时也确实放的东西不多。去的那天它家有八折的活动。
⑻ GIANI BERNINI是什么品牌
美国梅西百货公司(Macy 's Inc)的自有品牌。
“奢华性感” V.S “时尚优雅”的设计风格 精致的材质选料,细腻的裁剪打造,是贝尔尼尼Bernini女装多年来一直秉持的理念,运用线条的变化让服装在人体上表现立体的弧度。
店铺设计维持BERNINI品牌既有的设计理念;
店铺色调结构以黑、白、木、金等颜色概念贯穿;
品牌在生活概念店规划独有:风尚音乐、摩登书籍等生活相关项目的延伸。
Bernini诞生于1976年,品牌之名源于集团创立者苏瑾女士对意大利雕刻建筑大师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热爱与崇拜。谨向这位被誉为“17世纪西方世界之光”的艺术先驱致敬。
BERNINI贝尔尼尼撷取意式设计的奢华摩登,如果说意式审美是BERNINI贝尔尼尼的设计灵魂,那么法兰西精益求精的“高级订制”精神则缔造了品牌的气韵。苏锦女士于1978年决定将原本属于“金字塔顶端人群”奢享的高级订制服饰“成衣化”,并与法国流行工会权威预测公司合作,使BERNINI 贝尔尼尼成为女性的造型顾问。
⑼ 巴洛克为什么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
在16世纪,欧洲各地对教会产生了怀疑,认为原始的基督教清贫素朴的精神已被扭曲,以梵蒂冈为中心的教会大权在握,成为争逐权力与财富的利益集团,各地纷纷发生不同形式的宗教改革。
同时,民间的理性知识抬头。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对宇宙天体的研究,松动瓦解了教会“创世记”的神学系统。
新航线的发现,使冒险家以航行来证明地球是一球体,也带动了地理大发现。
整个17世纪,旧有的教会势力,努力维护巩固自身的利益,发动反宗教改革;而另一方面,民间的理性思考与质疑的精神,开始建立新的美学思维方向。
多元价值在新旧交替冲突的年代同时存在,在建筑、雕刻、城市景观规划、绘画上发生了全面的质变。
这个贯穿17世纪,甚至延续到18世纪的欧洲美术运动被称为“巴洛克”。
但是,“巴洛克”这名称,通用于全欧洲,却在每一个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巴洛克形式。
“巴洛克”既是一种国际风格的趋向,同时又是欧洲各地区民族美学自觉的开始。讨论起来,也更应该注意到其间的同与不同。
·意大利的巴洛克风与贝尔尼尼
各地的宗教改革,引发了梵蒂冈教会的不安。为了巩固教会的权威,意大利掀起了反宗教改革运动,以建筑形式的改换,重新包装教堂,企图以华美亲切的视觉效果,吸引逐渐散去的信徒;希望形式的华美壮观,可以取代内在濒临没落的信仰,重新使大众回到教堂来。
重新回到教堂是早期巴洛克建筑的重要动机,因此巴洛克风格在普罗密尼这一类建筑师的身上,体现出重新改造教堂的野心。他们去除了传统教堂的阴暗沉重。他们利用穹顶的采光,使教堂更明亮,也更愉悦,使人觉得来到教堂不再是为了承担心灵上的罪苦的负担,而是追求精神飞扬的一种激情的喜悦。
走进巴洛克式的建筑,人们被众多的装饰符号吸引,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使原有教堂单一视觉的信仰焦点被分散,视点也随着空间不断的转换被更新,仿佛高潮迭起,体验着连续不断的惊讶与欣喜。
巴洛克把宗教激情与世俗对幸福的向往结合起来,在宗教高昂的情绪下包装着对现世权力与财富的追求,仿佛充满装饰音的咏叹调,使人情不自禁,也跟着陶醉赞美起来。意大利巴洛克最重要的代表者是贝尔尼尼。
他得天独厚,受到教皇的信赖,被委托以改建罗马的重任,长达六十年。他在教会的全力支持下修建了罗马的城市景观,包括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回廊——以列柱的形式,如一双手臂环抱,使原来冷峻崇高的教皇殿堂产生了与人接近的亲切感。
他的作品遍布罗马大街小巷。著名的《四河喷泉》,以巨大的四件雕像,架构起象征人类文明的四条河流,成为与民众发生密切关系的景观艺术。
今日的罗马,处处都是贝尔尼尼留下的作品。他是艺术家中的幸运者,得以在财力无缺的状况下,以优渥的经济条件,一一完成心中的理想。
他以自己的容貌塑造了《大卫》,对比于郁悒孤独的卡拉瓦乔悲剧挫败的个性,贝尔尼尼正是成功艺术家的另一种典型。
贝尔尼尼的美学充满了旋转和律动的夸张,以戏剧化的激情煽动人们的视觉和情绪。他在雕塑中创造的人体常常显现出一种纠缠或悸动,情绪被推向戏剧性的高潮。这种世俗肉欲感官的释放,事实上已宣告了传统基督教禁欲思想的彻底终结,也预告了巴洛克运动在欧洲各个地区世俗力量的兴起。
·王权兴起与鲁本斯的绘画
巴洛克运动在意大利梵蒂冈,配合着教会权力的巩固,大肆兴建教堂,改造城市景观,也以绘画和雕塑装饰着富丽堂皇的建筑空间。
巴洛克美学事实上是欧洲君王权力扩张的一种颂歌。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找到合理的解释,必须极尽所能以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来烘托颂扬君王的伟大。
鲁本斯是巴洛克时代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
鲁本斯是今天比利时地方的人,但当时的比利时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受南方西班牙等强权国家的控制。鲁本斯以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周旋于君王贵族之间,为他们画像,为他们的生平渲染出华丽伟大壮观的事迹。他以精致细腻的油画技巧创作出富裕华美的画面,连“基督下十字架”这一类宗教主题,原来应该充满悲怆苦难之情,也被鲁本斯处理成华美的效果。仿佛舞台上的表演,充满炫目的光,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被缓缓下放,肢体仿佛在舞蹈,只有外在形式的美,而不强调内在的悲痛。
鲁本斯的画,像一种君王的仪式排场。他为法国当时摄政的亨利四世皇后所画的一生画传,以巨大的画面,赞扬权力的至高无上,赞扬神对君王的祝福。这一类为君王歌功与颂德的作品,使鲁本斯在欧洲的各国贵族间赢得巨大的名声。各地宫廷争相邀请,也使鲁本斯一生衣食无忧,出入于王侯将相巨宅豪邸,养尊处优;甚至有许多弟子、助理帮助他处理繁忙的业务。他是欧洲美术史上事业最成功的典型。他的优雅贵气,为巴洛克运动创造了最华丽辉煌的一面,也为欧洲君王时代的宫廷艺术留下了不朽的典范。
·西班牙的巴洛克
西班牙在17世纪成为欧洲的强权国家。由于航海事业的发达,西班牙的海上舰队建立了霸权,控制了辽阔广大的殖民地。
当时西班牙的王权扩张在腓力二世、四世时代达于巅峰。
委拉斯开兹是西班牙王权高张时刻最具代表性的宫廷画家。
委拉斯开兹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留下许多以宫廷贵族为主题的肖像,这些国王、皇后、公主、王子的画像,不仅仅是要传神逼真,更重要的是要能以高超的技法修饰出贵族的非凡气质,传达出他们的尊贵仪容,使人们相信他们是“君权神授”的真命天子。
作为宫廷御用画家,一生绘画的主题都受到了限制,但是委拉斯开兹也以不凡的毅力致力于研究贵族肖像的画法。他的几幅著名的公主像,以近似书写的技法描绘公主身上金银彩绣的衣裙的华丽,走近看时笔法随意自在,远看却一片锦绣辉煌,令人叹为观止。
委拉斯开兹所画的宫廷贵族,骑在马上,手握权杖,意气风发;马的前蹄立起,飞扬腾达。这种君王肖像几乎是西方美术后来处理伟人肖像的典范。
但是委拉斯开兹最著名的《宫娥》,却回避了巴洛克宫廷艺术的歌功颂德主题。他以极平实的手法,利用镜子反照的空间,一方面记录了自己正在为国王皇后画像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描绘了年幼的公主带着陪侍宫女忽然闯入画面的偶发事件。
在巨大的画幅中,委拉斯开兹利用多层次的空间,使视觉产生极丰富的效果。画家本人正在作画,他拿着调色盘和笔,国王、皇后、公主,都成为他的模特儿。画家意识到,在创作的世界自己才是真正的君王,他不再是服从于世俗权力的御用画家,他为创作者找到了独立自主的存在意义。
《宫娥》是西方美术史上不朽的名作,它不断启发着后来的创作者。如20世纪的毕加索,在这张古典名作里能找到所有现代前卫创作的先进元素。
西班牙巴洛克的时代人才辈出,为绘画艺术的美学思考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除了委拉斯开兹之外,有几位画家都具备特别沉静的平民素朴精神,仿佛对宫廷艺术过度的虚华产生了反感,他们受意大利卡拉瓦乔的启发,使艺术更贴近平民的生活现实。
西班牙在巴洛克时期留下了非凡的美术成就,也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