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冠肺炎患者可服用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正确的是
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全院可复用医疗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与控制相关规范及要求,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的特点,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或物品处置流程,具体如下:
1、医院在收治疑似病例时,尽量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或物品。
2、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后的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立即将器械、器具和物品套入第一层防渗漏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脱第一层手套后再套第二层防渗漏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进行双层密闭封装,包外标明“特殊感染器械”字样,通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收送。
3、消毒供应中心应使用“特殊感染器械”专用回收车及回收箱,回收人员做好自身隔离防护(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一次性防护衣,戴双层手套),将污染器械用专车专箱密闭式收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集中处理。
4、回收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可复用的呼吸机管路、面罩等) ,均应先浸泡于含有效氯 1000mg-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中作用 30-60分钟消毒,再按照清洗-消毒-干燥-灭菌等常规流程进行处理,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用低温灭菌。
5、防护面罩或眼罩如需重复使用,可根据情况集中进行消毒,先用含有效氯1000mg-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 30-60 分钟消毒,流动水漂洗干净,75%医用酒精擦拭,根据说明书可选择高温干燥柜进行热力干燥,有条件的医院也可进行机械热力消毒或低温灭菌。
6、去污区应设置“特殊感染器械”处置专区,有专用浸泡池及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剂一用一更换,清洗用的洁具及清洗消毒器一用一消毒,工作台面、设备及物表可选用含有效氯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
7、清洗洁具可选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用流动水冲洗或清水擦拭干净,干燥存放;也可选用机械热力消毒处理。
8、去污区尽量固定专人清洗处置,工作人员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和护目镜、穿防渗一次性防护服,戴双层手套。收污和清洗工作人员接触或处置完物品后立即脱掉或更换个人防护用品,流动水下洗手,再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快速手消,不能使用含氯己定的手消毒剂。处置过程中如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9、运送工具固定使用,专区存放。污物回收车及回收箱可选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擦拭顺序从污染较轻的部位开始处理,再处理污染较重部位,或直接进专用大型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
10、去污区及各工作区每日≥2 次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去污区每次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11、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使用双层防渗漏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专用袋、利器盒的外表面应当有“特殊感染”醒目标识,盛装前认真检查确保其无破损、无渗漏,封口严密。并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登记,运送医疗废弃物的运送工具和存放处可选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2、污染织物的消毒
耐湿、耐热的织物可煮沸消毒10min,或用500mg/L~1000mg/L含
氯(溴)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织物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的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l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h。
以上关于复用器械、物品的处理除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必须掌握以外,其他相关临床、医技等科室也应该作为常识进行了解。
⑵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哪些常见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⑶ 防疫需要哪些物品
1、防护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说,针对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种传播方式: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防护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杀菌消毒、携带方便的优点外,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机表面、门把手、办公桌台等等。
3、防护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洗手,该洗手还是要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万不能有戴着手套的手,去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
(3)接触新冠肺炎病人应佩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出门要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
2、注意卫生,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喷嚏时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勤开窗,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防止病毒性传播。
⑷ 关于疫情如何防护
宅在家里需要注意什么?
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常通风。
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分;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建议外出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健康监测需要注意什么?
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需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准备常用物资。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家居环境应该怎么消毒?
除非家里已经有疑似感染的患者,否则不需要特别消毒。现在的病例几乎都与武汉有关,还有一些是家庭聚集型发病,这些都属于密切接触。
如果既没有跟任何确诊或者疑似病例接触过,最近也没怎么出门走动聚餐,不必过于紧张,家还是相对安全的环境。
如果实在担心,也可以对家里经常接触的部位,比如手机、门把手、遥控器之类的东西进行消毒。要注意如果物体表面本身比较脏,需要先清洁再消毒。
消毒可以用75%浓度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擦拭,也可以使用稀释的次氯酸钠,也就是我们常见的84消毒剂。
一般来说,84消毒剂(或其他含有5%次氯酸钠的家用漂白剂)和水的稀释比例为1∶100,配置时记得戴上橡胶手套(厨房手套或医用手套)和口罩,按照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操作。最好也能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水围裙。
熏白酒不能消毒,再高度的酒精经过挥发,在空气中的浓度也远远达不到能消毒的效果。
开窗通风会不会让病毒飘进来?
很多人对开窗通风很不解,既然家里最安全,开窗通风不是正好让病毒飘进来吗?
其实,开窗通风有助于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也有助于更新室内空气。室外的空气经过“稀释”,几乎不可能把病毒带进室内。
如果家中有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通风时开窗不开门,也不要使用新风系统,避免患者所处区域的气体进入干净区域。
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事宜?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⑸ 兰州因新冠肺炎确诊者增多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当地居民该做好哪些防护
兰州因新冠肺炎确诊者增多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当地居民应该做好以下防护:
一、减少出门的几率
在新冠肺炎确诊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外出无形中会增加传染的几率,尤其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自身都不清楚自己已经感染的情况下,出门无疑增加了更多的风险,所以,减少出门,甚至尽量不要出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他人,许多无症状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少出门也可以减少传播。
虽然口罩可以很好的杜绝一大部分的病毒,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正确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更是防不胜防,与其担心被传染,不如减少感染几率,切断感染路径。
最后,在所有保护措施都准备充分的基础上,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保持身体良好的抵抗力,每天定时检查自己的体温,随时观察身体是否存在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如果有此类症状不要着急,戴好口罩及时去医院做正常的检测与治疗。
⑹ 日本防相警卫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该如何有效隔离
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的安全官员当天发烧,并进行了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测试,结果呈阳性。河野太郎立即测试了病毒,结果是阴性;然而,他取消了下午的行程,离开了国防部大楼。那么如何有效隔离呢?卫生防护患者应住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单间,并拒绝任何访客。限制护理人员的数量。如有必要,最好安排一个身体健康且没有慢性病的人。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呼吸道保护。当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他们需要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者用纸巾和弯曲的手肘盖住它们。之后,他们需要用自来水和肥皂洗脸和洗手。
出现不适时,如呼吸困难、胸痛、呕吐、腹泻、胡言乱语、嗜睡等。应该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您需要立即就医。你应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你可以打120或者自己开车去当地指定的医院。驾驶时,随行人员应保护好自己,保持车内通风良好。呼吸困难,胸痛。精神状态的变化,如嗜睡、胡言乱语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和呕吐等
⑺ 新冠一级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最大限度降低防控人员感染风险,为不同岗位人员科学提供防护措施,现将标准预防、三级防护标准明确如下:
一、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是指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 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等。
2.分级防护: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
3.分级防护标准: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 观察的人员。
②样本运送人员。
③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
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 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②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
③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
④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
⑤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 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
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 或 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 BIPAP 和 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④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2)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 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⑻ 新冠肺炎临时隔离室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一、临时隔离观察区域的常规要求。
1、隔离观察区域应相对独立,采光和通风良好,配备洗手设备。
2、每天开窗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3、 临时隔离区域每周紫外线消毒- -次, 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做好记录,
4、 临时隔离区,那要对地面桌椅,文件柜等物品进行消毒,注意保持日常清洁。每周消毒一次(25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5、建立学生患病学生登记表
6、 隔离室负责人进入临时隔离室观察区域时要穿隔离服,佩戴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出事时脱下挂在规定出,并做好手部的消毒。
7、临时观察配备免洗手洗手液或者流动水洗手液,拖布,- -次性呕吐包等物品,可以吸时清理学生的分泌物,呕吐物和等突发情况。隔离室内放置专用垃圾桶,口罩等污染物丢置垃圾桶内(所有污染物统一消毒后丢弃)
8、发热或疑似人员进入隔离室后,学校要及时疏散急救通道,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室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二、临时隔离观察区域内有患病学生时要做到。
患病学生进入临时隔离区域,先用体温进行排查,询问了解学生发病有关情况,如发病时间、密切注意学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供疾控机构调查时参考。
1、临时隔离观察室内的用品, 用后彻底消毒。
2、学生 患病应立即隔离,并做好患病学生登记,隔离期间不得。隔离期间不得开窗通风。隔离负责人立
即通知学生家长,带患病学生及时就医,并将就医诊断情况上报学校,校医做好记录三、患病学生离开临时隔离观察区域的要求;
1、开窗通风却保证空气的流通和室内空气的新鲜。
2、用含 氯消毒剂,有效擦拭患病患病学生接触的物品以及地面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如出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须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对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的个人物品按新冠肺炎预防方案进行终末消毒,患者的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