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服装产业概况(可以全球、中国、国各地区)
中国服装产业机遇与困惑解读
发布者:励志服装 浏览次数:55
近二十年是服装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之年,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转变,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不同寻常,但充满机遇的20年。在经历了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和资源经营四个阶段之后,已经或正在实现由家庭作坊向工厂式管理、由工厂式管理向集团化管理、由集团化管理向股份制管理的跨跃,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能力。
这当中,竞争和产业整合的力量对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关键,中国服装业品牌价值的彰显首先表现在整合的态势上,整合包括制造企业整合,也包括终端和中间渠道。
目前,中国服装行业正走在品牌整合、终端销售模式创新的两端强化的道路上,担负分销功能的渠道的整合是肯定是及终端整合之后的行业热点。本文主要在于阐述中国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对于行业价值链发展的趋势和中心不作为重点。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渠道不整合,品牌肯定无规模。
中国服装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使中国服装产业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服装产业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服装的加工与生产;二是服装的营销。因此生产和营销将直接决定行业的兴衰。我国服装产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技术挑战、人才挑战、企业竞争力挑战、行业综合竞争力挑战。因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我国服装行业应对入世最重要的对策。
那么现阶段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那些呢?
一、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居民收入的提高刺激了对服装的购买能力。消费结构升级直接导致销售模式的变化,在总量攀升的基础上,诸多企业面临的是销售模式创新的考验。
2005年1—9月人均衣着支出为599.6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2.7%,人均购买服装支出为441.8元,同比增长40.6%,占衣着支出的61.6%,其中前三个季度中服装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24.8%,价格提升令人振奋。
总量扩张与结构升级令企业有更多模式选择,有基础和有条件的服装企业一定要提前进行产品升级的战略性规划,未来中国一定能够出现自己的定级品牌,本土奢侈服装品牌诞生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中国时尚市场的不平衡特征决定了中国顶级服装品牌一定是区域性的。
销售关键日概念对高档品牌服装产品的销售作用日益彰显。从漫天撒网到精确打击,企业营销的资源匹配与战略协同模式面临巨大挑战。2005年服装购买旺季在2、5、7、9月等季节变换时节,近几个月人均购买服装的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7.4%、52.7%、92.9%和41%,黄金周的销售作用更是突出。
(二)人力资源的优势。低成本是目前行业竞争的主要方面,专业技术储备以及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将导致行业竞争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归宿。
人才的需求首先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在中国,目前行业竞争的驱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品牌和成本。
全国有不少服装纺织专业的高校,这些学校的存在无疑为发展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人才库。至今为止,全国设有服装科研机构104家,服装高等院校2所,并在4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服装专业(系),这些是未来支撑中国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的根基。
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是支撑这个产业的关键。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05年十大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来看,服装纺织业最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发展服装产业这无疑在服装生产成本上占有竞争优势。
(三)棉花与化纤价格影响服装的外销。中国的服装乃至整个纺织行业的国际地位的崛起,首先取决于自身产业集群的整合程度,大而全、小而全的行业现状根本不会产生国际影响力,所谓的国际品牌的梦想也不会实现。
服装产业和棉纤价格息息相关,中国是棉花和化纤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棉花和化纤价格已开始影响国际价格走势,这对于中国服装外销成本和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量地位如何发展到对全球市场有影响的决定地位,中国的服装产业如何与原材料产业进行联合或者整合,达到力量的会聚,这样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其中行业协会与产业资本杠杆的使用将是关键的影响力量。
(四)协会的联合力量已经展示价值。中国的产业从整体能力上已经排在世界前面,但是从整体的竞争能力上来看与先进水平相差很远,尤其是盈利能力不及人家的10%,先改变小而全的行业现实是切实可行的,因此行业协会等联合方式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小而全根本不具有竞争能力,只有利用联合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浙江企业尤其是温州服装企业协会在联合信息获取与提供、联合设置设计机构、联合采购、联合销售促进、联合造势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温州的产品尽管在品牌的道路上还有相当的距离要走,但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却已经激发了这个产业群的战略价值。事实上,在整个浙江,行业协会的力量正在把大上海的资源源源输送回浙江,国际时尚的信息正在变成浙江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 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服装品牌战略任重道远。服装的品牌战略首先要解决盈利以保障持续投入的问题,因此,低成本与品牌战略之间就产生了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面:品牌道路是对低成本道路的颠覆,但是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低成本却又是品牌战略的血液来源。因此,怎么处理两个发展思路的问题,既关乎现实生存,又关系长远未来。
短短10多年,中国市场上已经聚集了一支数量十分可观的品牌大军,例如:恒源祥、红豆、李宁、雅戈尔、杉杉、波司登、七匹狼等。
在中国,品牌总是和低成本相对应的。
相当多的企业在成本和品牌两种模式之间摇摆,产业竞争的主导力量是成本而不是设计和新技术,品牌导向和成本导向一个是决定企业的未来一个是决定企业的生存,企业走哪条路是需要战略设计的。服装品牌需要一定的沉淀,但时间有限,时尚产品竞争的终极力量是品牌价值,沉浸在成本竞争之中,往往痛失战略转型的宝贵机会。
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战略转型一定是以具体的经营设计为前提的,怎么利用诸如主副品牌、高低产品结构等常规的经营规划的逐步切换来包装投入/产出与品牌溢价之间的平衡是关键的。不进行经营设计,企业就只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战略设计的路径不对,结果也将很尴尬。
另外,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有一个影响要素,就是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地位的改变,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以低成本为主形象的话,那么,中国服装的品牌梦想就不会实现。
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道路只能有两条,不管你走哪一条都可能成就霸业:低成本的巨无霸与高附加值的品牌道路,中间的空间有,但是很难过。
走低成本道路的企业就是要抓紧时间用资本杠杆快速整合生产能力,在全国跑马圈地,以产能优势获取采购优势、政策优惠,一个方向是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上市或者被溢价收购;或者利用联合的力量向上下两个方向整合,从而达到用产能整合市场的目的,利用服装渠道这个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走品牌道路的企业就要进行战略的转型设计,包括区域拓展规划、设计与技术投入、品牌包装、媒体公关与消费者互动、广告策略与传播行为、人力与组织的保障、核心文化的养成、产品结构的区隔与平衡、销售与推广的思路、渠道的分类与利用、产品的展示终端类型等等,与社会的热点和流行主题相结合,快速释放品牌热量。在品牌策略上,是自有品牌和贴牌产品共同发展,还是集中发展自有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整个品牌战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服装行业技术与设计固然重要,但是表演更为关键,休闲主题已经满大街都是了,下一个可以开发的消费者价值是娱乐。
服装行业是产业链条比较长的行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还要立足于产业结构的改善情况,好设计没有好料子、好品牌没有好的产业配套都将严重制约品牌成长。
纺织业是服装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棉纺企业与当地的服装发展速度不同步,明显滞后当地的服装业的发展,以至于不能及时地适应服装生产商的货物供应要求,当地的纺织企业大都是老牌的国营企业,其加工生产能力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纺织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服装企业在采购面料的时候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了外地,使得原料输送距离增长,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丧失了当地棉花的生产优势。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提高纺织品的技术含量、降低成本、以质取胜才是当地纺织业改革的重点。
怎么以全局的观念,走业务或者资本股份整合/联合的道路是长远之计。品牌也要讲究成本,国内的一些企业眼光很高,认为品牌一定是用进口的顶级料子,其实不然,品牌是企业整体资源匹配的结果。再好的料子如果资源整体不匹配还是支撑不起来实际的产品价值。产品溢价能力有限,结果卖品牌成了卖料子了:高档料子的服装卖了个低档产品的利润。
(二)服装产业链还没有建立。产业链的建立需要整个产业经营战略和导向的转变,具体经营业务的转变不但是一个整体的战略思路的问题,更是一个具体的经营业务的问题,因为就目前的产业状态,只能是逐渐去往某个战略方向去优化,而不能动作太大。另外,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和信息有相当的关系。
振兴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产业链,包括从棉花种植、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这个产业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近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产业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从业内得到某些信息可以看出来,成本竞争导向的企业经营思路直接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局面虽有所改善,但产业链依然没有真正获得健康发展的机缘。很多研发机构研发出来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但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并不是很感兴趣,问题是这些技术相对于成本竞争来说,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现实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纺织科技协会的统计分析信息,相当多采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企业并非是为了投入生产,而是为了技术压制——我不用,别人也别想用——相当多(96%以上)的研究成果甚至无法成功实现市场转化。
当然,研发公司的成果市场转化困难或者成活率低,也与这些研发机构的研发导向是市场/客户导向还是自我/纯技术导向有相当关系。
一方面是成本竞争的巨大压力与对品牌的殷切期盼,另一个方面是大量采购国外的高档面料,而国内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成果却被束之高阁,难以产生真实的市场价值,从2000年以来,我国高档面料的进口每年基本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幅度上。
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有一定的关系。浙江服装企业的崛起,不能不说是充分利用了靠近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时尚是时刻处在变化中的,流行趋势直接与国际接轨,只有时刻处于更新状态,才能保证时尚气息的活水特性,时尚产品只有“活”,经营才能火。
(四)服装企业公司制度与经营相对滞后。组织是人才与经营模式的结合,组织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制度和销售绩效。组织问题不是单一问题,需要相当的养成时间。中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型企业的经营导向的转变。信息和销售是未来的竞争核心,也是品牌实力的主要表现内容。
一个公司好比一个组织,其中的方方面面必须建立的十分全面才可能健康并长久的发展,但是从低成本格竞争走过来的企业,根本不能也不需要很完善和科学的经营组织。
相当多的服装企业,部门设立存在不科学或者不健全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人才的外流,缺少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制约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部门的健全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但从一个公司的利益出发,站在长远的立场上来看,健全公司部门和其职责势必会增强企业未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更能留住人才。这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平衡过程需要与具体的业务规划相结合。
服装企业经营落后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这些公司普遍缺乏先进的成型的信息研究与市场推广机构,企业产品与设计的落后与信息尤其是时尚信息滞后有相当大的关系,成长型的公司,原创能力不需要太高,需要慢慢养成,而作为跟随策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市场信息尤其是对流行/时尚信息要有足够的把握能力。温州的服装企业每年都要派人在巴黎、伦敦、意大利、纽约、东京、香港、西班牙等时尚之地穿梭,广泛的收罗时尚信息。在相当的程度上,也许一个信息就可以使一个工厂的设计水平提升数倍,这就是信息的力量。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很多企业习惯按照一般的招商或者直营方式进行销售,可以说服装企业普遍是造势的高手,但是,怎么把造好的“势”转化为“市”,这是很多企业的短板,销售不畅,造成相当的库存。而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广大的区域内,适销对路的产品却是缺乏的,消费形态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不能很快实现消费升级。
经过2000年以来的产业技能层面的积累,中国的服装产业已经完全进入超量过剩的阶段,关键的问题存在于市场上。广告与销售的协同,不同媒体的传播内容效果的保证,销售模式的创新与通路利益协调,分销过程中的经销商选择、管理与服务,贴牌与自有品牌的渠道区隔,组织的配置与能力养成,市场秩序的控制,区域与部分大客户的发展/分等/分类/分策等等,这些问题正在逐步突现出来。
现在不与自身的具体经营业务结合起来逐步优化并解决之,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来自于设计、制造、销售、品牌、终端的全面压力才刚刚开始。
那么中国服装业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和面临的困惑是什么呢?
一、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服装业在加入WTO以后,如果只依靠依赖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对出口造成深远的伤害。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
二.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困惑
(一)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
企业的库存表面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需求呈现多样化,对消费者尤其是对不同等级市场需求特点的研究是服装行业比较欠缺的,这样就造成企业无法将自己的产品精确的或者有针对性的投放到这些需求者的市场上去。一方面是大量的库存,一方面是服装消费严重落后。在中国,即使在一个城市中,市区和郊县的消费满足程度就存在相当的不同,城市消费过度,而在三类以下的城市却相对处于消费热点匮乏的状态,超级女生作为一种消费热点,最大的消费地不是在沿海,反而在四川。服装企业缺少抓住市场热点的能力,因此无法做到快速建立品牌规模的能力。市场经验的局限和研究的亏欠导致相当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行不成市场转化能力。渠道已然成为服装企业的制约短板。
从企业经营的导向上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普遍没有一种行业地位占位的意识和行为,企业经营主要还是从纯制造的角度来设计的,资源配置也是这样的,从自身的角度来设计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另外,企业可能对广告、传播、裁剪款式、生产管理比较在行,但是对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就显的力不从心了,尤其是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业务发展战略,没有战略就没有目标,生产多少肯定是不知道的,在产能的压力下,肯定要形成库存。
(二)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国内的服装企业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但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关键是快和灵活的反应与应用),实现产业升级(主要是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导向型企业发展)。重视流行信息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的重要措施,日本和韩国靠美国的二手信息也都在汽车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品牌。时尚品牌上升初期,无一例外不是从外观设计等次要的外在的非技术核心的部分开始的。
(三)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非常贫乏。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的战略现状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从服装企业内部来看,人才将一直是困扰经营的问题之一,时尚性质决定服装企业的人才使用机制是高度流动性的,综观世界知名服饰公司,其设计与生产总是处于地理上的分离状态,生产走的是人力成本集约型路线,而设计走的是智慧经营的路线,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
设计源于生活,至少要相应的生活场景支持。
因此,需要对设计和生产进行办公分离,而那些达不到原创资源支持的企业,就不要去想原创的事情,干脆就做一个彻底的跟随与模仿者,走快批模式,结合对渠道的整合,把类似沃尔玛的大卖场经营理念移植到传统的渠道经营过程中,以满足中国中层以下的阶层的时尚生活为主,这样就可以在人力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适应,中国中产以下的阶层在2010年的消费升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因此,不要去挤独木桥。
现在已经走在原创道路上的企业,就要审视自己了: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满足中国快速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的服饰消费能力,中国到2010年非实用的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将达到2.5亿,在全球化状态下生存起来的中产阶级有自己的品牌消费理念,因此,不但需要纯粹的设计人员,还要相应的市场与消费趋势研究部门,还有市场营运部门,这是一个强大的品牌机器,要做就做最好,结合自身的经营实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人力价值差距很大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地域分离。时尚是成本很高的经营战略,要创造条件去满足时尚人力所需要的工作、生活、交际、提升等的环境。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人力总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掣肘因素,企业需要的是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然后去进行相应的人类配置,否则,企业即使花高费用找到顶尖设计英雄,也不会留住,经营战略不解决,就是对自己的资源现实认识不清楚,因此,根本无法承载品牌之重:总感觉差一口气,就是说的这样的情况。
株洲、广东地区
⑶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0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新冠病毒突然爆发,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为响应国家战“疫”策略,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中。国家经济发展开始缓慢,今年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
服装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宏观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服装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纺织印染、服装厂加工生产和服装零售四大环节。疫情的原因使得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导致市场需求量迅速减少,大量的服装线下门店销售业绩几乎为零,只能被迫关店,生产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紧张,经营受阻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服装行业提前进入了淡季。
特殊的2020年已经走完了一半,未来服装行业又将迎来哪些发展趋势呢?
一、服装产业将加入智能科技元素
如今的服装行业电商成为了主角,随着时代的发展,之后将会有更多高新技术的出现运用到店铺中,例如刷脸支付、3D试衣镜子、互动电子大屏等。服装工厂也会有机器人的加入,但机器只能代替制造无法进行设计,意味着以后将会有许多服装设计师的出现。
二、服装个性化需求增加
服装行业已经从产品匮乏阶段发展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阶段,消费者不单单满足于产品单一的质量,更多的想要品牌带来的附加值。以95后为代表的潮牌服饰异军突起,个性化需求将会随着人们对自身认识的加深越来越趋势化。表达诉求、肯定核心价值以及满足孤独属性,将会是下一个服装业的红利蓝海。
三、可持续时尚将逐步成为主流
服装纺织行业是仅次于石油业的全球第二大污染环境最严重的行业,为了环境和劳工的保护,将会对纺织服装领域越来越重视。现在行业内对于面料的开发,都非常重视对自然资源的能耗,因此从设计到制造过程中,注重对环境保护的服装更受欢迎。
四、线上线下相互依存
越来越多的服装店将会开启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购买模式,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优衣库,凭借多渠道线上线下打通的销售模式,多次获得双十一服装类的销售冠军。
五、消费者购物体验感至上
在消费者为核心的时代,服装企业要学会快速聚集粉丝,想要顾客对于一个品牌产生依赖感,除了产品质量过关之外,舒适的购物体验是另一重要因素,服务好顾客才能真正地留住顾客。
我是老赵,一个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生意人,以上是我对于中国实体服装行业的一些观点,文章不足之处欢迎多多指教。
⑷ “波司登”的发展历史
“波司登”将进行历史性大跨越
从1995年到2004年波司登集团在总裁高德康的带领之下,波司登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波司登挑战珠峰等系列活动的策划,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波司登旋风,实现了品牌第一与品质第一的完美结合,一举奠定了防寒服行业至尊地位。波司登从一个不为人知的服装企业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羽绒服装科研生产基地,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唯一入选16家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连续十年市场销量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占据国内防寒服市场的一半。2005年3月荣膺中国服装品牌最具价值大奖,品牌价值达46.02亿元。 在同一首歌相约波司登、十年品牌辉煌庆典之后,波司登总裁高德康又在想什么?今后的十年波司登是否还能取得又一个辉煌?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他。张:波司登品牌已实现了十年辉煌,今后以及今后十年波司登通过怎样发展战略,实现又一个辉煌? 高:我想主要有以下几大新的战略转变:一是铸造出三大巨头品牌。在企业的发展中,我深深感到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重要,可口可乐总裁曾说:即使一把火把厂房全烧光,就凭着一个品牌,就可以重振辉煌,我对此深有同感,一个品牌的有形资产有限的,而一个品牌的无形资产却是无限的,过去的十年,波司登企业主要精力在打造波司登品牌,而把雪中飞、康博作为二线品牌,今后我们除继续打造波司登品牌之外,还将集中精力打造雪中飞、康博品牌,将雪中飞、康博作为一线品牌,进而形成波司登雪中飞康博三大巨头品牌的新格局。雪中飞、康博在服装界已是著名品牌,雪中飞的羽绒服销量已是仅次波司登,位居地第二,且均已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努力加大品牌塑造力度,全力打造出中国驰名商标,进而形成一个企业拥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目标。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二是打造出三大产业园区。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已打造出中国三大羽绒服生产基地。在未来的十年我们打造出三大突破单纯服装领域产业园区,一个是服装产业园区,以波司登、雪中飞、康博以及二线品牌的羽绒服为主导,并拓展出男装、女装、内衣、羊毛衫、床上用品等产业园区,二个是体育用品产业园区。打造出雪中飞、波司登、康博为主导的体育竞技产业园区,波司登,通过登珠峰活动已经注入了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品牌理念,为此我们将其产品延伸到登山、越野、探险、休闲游、自助游等系列户外、野外与体育竞技用品。雪中飞,我们将与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中国体育报业集团联手打造雪中飞运动品牌,激情与青春、活力延伸出雪上运动等系列用品。三是生物保健制品产业园区,主要以康博品牌的健康、阳光、博远的理念为核心,开发户外、室内健身运动器材,并进军生物、保健以及医药制品行业。三是进军国际市场,使波司登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牌。 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波司登将下大力气研究国际先进营销模式,充分利用波司登品牌在国内的优势,开展跨国合作贸易和对外推广, 不断创造新的商机。波司登还将积极探索网上贸易、在国外开设专卖店等直销模式扩大产品的国际影响和销路。将通过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产品品质和优化服务体制,在波司登产品已成功打入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和蒙古等国家市场的基础上,将立足海外融资、融智,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来实现国际化的目标,将进一步创新营销方式,加快开拓东欧市场,并逐步在德国、美国、俄罗斯、瑞士、匈牙利、法、英、德等欧盟等国开设自己的分公司或办事处乃至生产基地,尽快完成全球市场战略部署,为波司登、雪中飞、康博顺利进军国际市场铺路架桥,并逐步实现品牌输出、无形资产运作,为中国品牌争气。张:为什么要进军体育、健身产业,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高:体育运动以及健康制品产业都将是一个市场空间及为广阔的朝阳产业,在非典过去,健康已成为人们的追求,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更使人们有时间及经济条件去户外参加健身、休闲、探险、旅游等活动,而十运会,特别是2008的奥运会更将极大的推进全民健身的热潮,也将带动中国体育健身用品产业的发展,而波司登、雪中飞、康博三个品牌长期形成的品牌内涵,将是进军体育健身用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品牌的理念一旦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将会产生极大的品牌与市场效应,并成为这个领域的强势品牌。张:为什么不向其他领域延伸?比如汽车,也是朝阳产业?高:我们的产品延伸是坚持专业化下的多元化发展原则,我们不能单纯的多元化,也不能单纯的专业化,单纯的多元化可能会使我们盲目进入到不熟悉陌生的行业,使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与人才准备,比如从服装到汽车等行业的延伸,而我们是从服装向体育用品、健身用品行业的延伸,这是近亲繁殖,我们有足够的市场与经营经验人才队伍。如果单纯的专业化我们的发展空间就不会太大,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出较为毗邻、有关联三个专业化的巨头产业链,这就是我们的专业化下的多元化品牌延伸战略。张:要实现以上目标,波司登是还像以前那样首先建立生产基地,还是用新的经营模式即品牌经营模式?高:以自建扩建产业园区与OEM品牌经营加工生产相结合。我们已在波司登、雪中飞、山东三大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又投资新建了苏州工业园区生产基地,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建新建生产基地,同时我们进一步运作品牌与无形资产,我们在2004年进行了初步的品牌经营,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的完善,而今后的品牌扩张后延伸将是更大规模的、历史性的大跨越。 高德康最后归纳说,塑造三大巨头品牌,打造三大产业园区,进军国际市场,这就是我们企业实现下一个十年永久辉煌的根本战略。
⑸ 中国服装产业现状
中国服装的历史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
商周时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说文解字》说:"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金文中常见有周天子赏赐给臣下"赤芾"的记录。"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
⑹ 波司登的简介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羽绒服装企业,现有常熟波司登、江苏雪中飞、山东康博和扬州波司登四大羽绒服生产基地,员工2 000 0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服装行业十强.2 002年9月,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1 6家“向世晃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之一(纺织服装行业仅此一家)。
中国羽绒服行业领军品牌一一“波司登’’是首届中国服装品牌价值大奖得主,2 006年品牌价值经权威机构评估达102亿元。波司登羽绒服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量,并通过国家免检产品和国家出口免验产品认证,连续1 2年(1995—2 006)全国销量遥遥领先.雪中飞、康博羽绒服同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雪中飞羽绒服连续7年(2000-2006)全国销量第二名,‘‘康博”荣获首届中国服装品牌潜力大奖·2006年,波司登荣获“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世界市场中国行业十大品牌”·公司积极推进品牌多元化与产品系列化战略,目前还拥有冰洁、冰飞、常羽、天羽、上羽、双羽、DBRNAI(德善尼)、狄奥等品牌,形成羽绒服为主导,休闲男装、时尚女装、体育用品、内衣、针织、羊绩。、童装、家纺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波司登积极贯彻国际标准,先后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IS090 01:2 o 00质量管理体蚕认证和IS01 400l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波司登连续10年(1997-2006)代表中国防寒服发布流行趋势,以简约、自然、飘逸的设计理念弓l领时尚潮流。2004年起,波司登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联手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纳米技术引入防寒服领域,革命性地推出中科纳米·抗菌羽绒服,弓l爆行业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晶盾升级。创世界名牌,扬民族志气.波司登羽绒服先后荣获俄罗斯圣彼得堡一蒙古鸟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并作为国礼由外交部赠送俄罗斯、芬兰、加纳等国家元首·波司登积极向国际化发展,已与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等强强联合,共同开拓金球市场;并成为NIKBI、BOS S、TOMIlllY、GAP、POLO、BLLE等国际名牌的合作伙伴。波司登羽绒服成功进入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等国家市场,2 006年,‘‘波司登’’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额达到2-9亿美元,又刷新了波司登的年出口值。
⑺ 中国服装行业结构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应该概括为中间大、两头小
所谓中间,就是除了前期的设计开发,与后期的包装零售之外的所有部分。
我做一个小小的纠正,服装应该成为产业而非行业。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从事服装产业的各个行业的各类人员数量,是最多的。特别是服装纺织原材料加工生产、成品服装的加工生产、配套设施的加工生产、附件配件的加工生产。
而两头,前期的设计开发与后期的包装零售,却弱得可怜。这里指的设计开发与包装零售是广义的。而非单纯的某项工作。
设计开发:包括品牌、经营理念、产品细则、创新等各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服装这种商品的灵魂所在,是大脑,中国服装产业的现状就是一个力大无比但头脑简单的巨人,这是中国劳动力低廉、工业技术不发达而造成的,我们在全球服装的产业结构中捞到的最难啃的骨头。而欧美的知名品牌虽没有自己的规模加工,有得确实这些最最核心的技术,坐实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用一个小小的商标,在巨人面前可以呼风唤雨,而且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种局面会持续至少200年。服装产业可以说养活了不少人、也养肥了不少人,中国的服装的发展方向似乎在改革开放30年里基本定型,这种定型是可悲的,但仍将一直延续下去。
国产品牌的现状似乎是百花齐放,有的也可以时不时的放些光芒,但昙花一现的多,持之以恒的少,而且都是越做越差。比方我们经常看到的10年前的一些休闲品牌如:班尼路、真维斯等等,当时的场面是何其的壮观,而今呢?只能有超低价钱来强迫消费者。
人才市场的匮乏是导致这一局面的最直接影响。每年都有几十万学生从各类服装院校毕业,而真正能够有所发挥的寥寥无几。有企业的问题更有从业者的问题。中国没有服装设计师的现状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包装零售:指专业零售企业、终端市场规范、多元化销售网络与途经、销售服务等。我们都知道国美、苏宁这两个是国内十分成功的零售企业,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再最短时间内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那么服装呢?友谊商店算是老资格,苦苦支撑、步伐缓慢。我们去ZARA、去HM。原因就是这一块市场我们没有人做,可悲的不是没有能力做,而是没有资格做。消费者凭什么进你的店买你的东西。
前期、后期的工作需要的是理念、文化、深入。中间的加工需要规模、资金。我们中国人恰恰就是差前者、而后者十分富裕。中国人喜欢做大家都在做的东西。
你的题目太大了,三言两语说不了那么透彻。总之,可以概括为还算健康的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