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叫托马斯·沃森计算机之父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皮弯知员到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成为IMB公司的创始人,并被尊为“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经历坎坷而又辉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燃消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闹判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然而,重新创业又谈何容易。虽然帕特森给他一笔5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沃森失去了生活保障,丢了饭碗,年龄也快40岁了。他只好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闯荡。
40岁的创业
40岁的年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早过了创业的年龄,但沃森不这么想,他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潜力还远远没发挥出来,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两个月后,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弗林特是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号称“信托大王”。他对沃森的才干早有所闻,旋即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这家弗林特属下的公司,主要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等。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三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沃森之所以对这家公司感兴趣,主要看中的是它的产品。他认为计时钟、制表机等都是办公自动化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最初,因为沃森曾经被定过罪,董事们只让他当一个小小的经理,但精明的沃森除了要得一份体面的薪水外,还要求能够得到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而董事们急于扭亏,对沃森的要求一一答应,但是大家在心里是看不起他的。公司里沃森是孤立的,只有弗林特一个人支持他。从1914年到1924年,沃森就这样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着,发挥了当初死缠烂打当上推销员的精神,用自己的成绩改变众人对他的歧视。
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他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而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这句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官员,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在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制表机需求量激增,几乎每一家大保险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生产的霍勒利斯制表机。不久,政府部门也采用了制表机。沃森适时地推出新型的打印机——制表组合机,更是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订货单堆得老高,产品供不应求。1919年,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300万美元,利润也升至210万美元。1924年2月,已经身为公司总经理的沃森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是年,沃森刚满50岁。
反传统智慧应对经济大萧条
20世纪30年代初,IBM开始进入打字机行业,生产打字机、打孔卡片以及打孔机、分类机、会计计算机等系列产品,并推出电动打字机、字母制表机等新产品。到30年代末,IBM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到3950万美元,其利润达到910万美元,竟超过其他4家同类型大公司的总和,一跃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
这时的托马斯·沃森不知道,未来的世界将由数字掌控,他生产的打孔机正暗示着未来世界的趋势,他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计算机是多么重要,将怎样改变世界。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几乎使所有公司破产,IBM的股票也一度暴跌。沃森坚持相信对付经济大萧条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一些人开始酗酒,另一些人轻易坠入情网,沃森的“嗜好”则是雇用推销员。
当其他公司大批裁员时,这种大量雇用职员的做法被人们视为疯狂的举动。不过,正是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能够承担5年后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规模订货。IBM的公司规模由此扩大了两倍。同时,托马斯·沃森作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CEO被载入美国商业史。
沃森从未失去对商业乃至社会的判断力。1943年,70岁的沃森这样评价二战:“这场战争正在改变每一件事情。”沃森认为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机构是这些变化的关键,因此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最重要的人物。
不过,沃森一生最为成功的预测是选中小托马斯·沃森做继承人。这位在少年时期不学无术,青年时代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曾被他的小学校长认定“生来就没有出息”,甚至,小沃森自己也不希望继承父业。但老沃森坚信——“这就是我的儿子,IBM后继有人”。
最终,小沃森延续了IBM在现代商业史上的奇迹。
涉足电子计算机领域
二次大战结束后,计算机市场初露端倪,IBM充当先锋,率先攻占计算机市场。虽然沃森没上过大学,没有任何技术背景,但长时间的市场经营锻炼出他敏锐的直觉,如果没有沃森,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计算机——一种运算的工具而不是技术。所以,他才被人称为“计算机之父”,而真正的计算机事业是在他的后代手里蓬勃发展起来的。
早在1933年,IBM就曾为哥伦比亚大学设计了一种高速运算器。1937年,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专家艾肯博士建议沃森综合几种机器,造出更快的运算器,为此沃森拨款50万美元,历时6年之久,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名为“马克1号”,每秒钟可以进行3次计算。1946年,IBM推出第一台电子计算器,1948年,又推出一台部分电子部分电机的数字计算机,这台机器安装在IBM纽约总部,直接向参观者进行实际操作表演。IBM开始涉足电子计算机领域,但还不能说IBM在电子技术 和计算机工业技术方面的真正崛起。
当时在业界内出名的是雷明顿—兰德公司,这是两个专业研究人员成立的,1946年,他们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亚克”,计算速度比IBM的快了很多倍。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IBM是发展前景莫测的电子计算机,还是继续经营收益可观的打孔卡机?IBM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老沃森为首的一派认为,尽管计算机能够解决所有重要的科学计算问题,但是价格昂贵,几乎没有人肯出资买这样一台机器,况且计算机的前途是很渺茫的,用途不是很广。老沃森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却不以为然,他深信到一定时候,计算机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父子俩之间时常因此而争论不休。正在这时,市场传来了反馈意见:打孔卡计数器出现严重滞销。面对现实,沃森意识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时代已经到来,是自己让贤的时候了。1949年,IBM总裁正式任命儿子小沃森为执行副总裁,放手让年轻人去干新兴行业。
小沃森终生抱有对父亲的敬仰:“我从来没有宣称过自己胜过父亲,但至少有一点,我的成功可以让人们这样说:将门无犬子。”
1956年,托马斯·沃森以82岁高龄逝世。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成功地将IBM转型为计算机公司,并赢得信息业霸主地位。托马斯·沃森的确应该感到满足,当年那个还坐着马车的孩子,不仅拥有了他想要的一切,还帮助美国从一个马车时代,演进到后工业时代;从乡镇社会,进入管理社会。
而1955年是他生命中最完美的一年,公司收益7亿美元,几乎是战后1946年的6倍,进入80年代之后,IBM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
商业暴君的管理哲学
托马斯·沃森很容易被视作一位独裁者。这位IBM公司的领导人好大喜功、性格乖张、极端自负。他禁止员工在任何公开场所饮酒,要求销售人员一律身穿白色衬衫、深色西装,他们一律要学唱《IBM之歌》及称颂公司领导人的歌曲。历史学家埃德温·布莱克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中,甚至将托马斯·沃森与阿道夫·希特勒拉到了一起,他说:“IBM生产的打孔机在德国纳粹清理犹太人的行动上,起到了重要的技术作用。”
在《特立独行者和他的IBM帝国——沃森传》一书中,作者凯文·梅尼更进一步丰满了沃森的商业暴君形象。在梅尼看来,沃森脾气暴躁,反复无常。他喜欢被人逢迎拍马,并从这种阿谀奉承中获得自信。随着事业越来越成功,他也变得愈来愈自负,他在晚年对赞美的渴求达到了一种适用于大公司的有效的管理框架,他的管理风格就是依靠自己的独裁和人格魅力,建立起为人的威严。
同时,他也是一个狂妄的人。他的狂妄使他以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他曾试图凭借商业的力量阻止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可没想到,在政治家面前,这个商业家还是输了,他最后被希特勒利用了,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惹人争议的一点。当然,从创业、守业史看,沃森的精力无疑是惊人的。他天生就具有让追随者们“爱”他的那种少有的领袖能力。同时,他也是一个销售方面的天才,比任何人都懂得怎样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企业,他彻底地改变了20世纪人们对销售这一工作的定位和理解,他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同更多美国人一样,出生于1874年的托马斯·沃森不喜欢什么深奥的思想,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推崇行动,他被天性中的英雄主义驱动着,是个真正的直性子。在美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他是第一个认识到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管理者。他发展出了让IBM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和传统,并将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一文化是IBM不断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沃森传》一书中,作者梅尼在每一个章节的尾处都会引用《IBM歌曲集》中的某一首作为结束语。想必,这也是作者有意识地在强调沃森之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托马斯·沃森曾说过一句话:“日常工作应该由机器来完成,而不应该是人。”他执著于打孔机,因为他本能地意识到数据处理与信息将成为未来的主宰。然而,沃森并不知道,未来的世界将由数字掌控,他生产的打孔机正暗示着未来世界的趋势,他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计算机是那么的重要。在管理模式上,沃森却表现出一个激进者的姿态,他开创了终身雇用制、强调忠诚度与终身学习;由于对“国际化”的热衷,IBM成为第一家跨国公司,这在1940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全部简介希望你能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