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妇女不同年龄时和服的穿法
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服装,它在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接受了一些外来的服装,特别是中国服装的影响,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和服服装的形式却是中国所没有的。有人说日本的和服非常适合于日本这个个子矮小的民族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服是采用直线造型,它取门幅约36厘米的布料,采用直裁法,经缝合完成。和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正日本人在体形上的不足,它同时也适合于不同体态的人穿着。和服与现代西方体系的服装也有明显的区别:如西装以男式、女式来区分服装的主要类型,男装包括西装上衣、裤子、西装背心等;女装包括西装上衣、普通上衣、裙子等,此外,还有帽子、围巾、手袋、袜子、领带等附属品。而和服则不分上下,也不是以男装女装来划分,而是按照和服的组合式样,分为长着、羽织、襦袢、带、上衣等。也就是说,和服各部位的名称都是相对立的。和服的种类很多,从使用的功能上分,有礼服和日常服两当大类。根据具体穿着的场合、目的和时间的不同又有许多区别。以下是最主要的和服类型。
黑留袖:黑留袖是已婚妇女在庆典中的正式礼服。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的父母及亲戚朋友中的夫人,都是穿黑留袖参加婚礼仪式的。黑留袖为黑色,上印五纹,下摆的纹样华丽,格调高雅,题材多寓意吉祥。带子取袋带,面料采用金银丝织绵、斜纹地纬花织物等。
色留袖:除黑色以外的有色留袖都称色留袖。色留袖的下摆装饰纹样、衣服上的五纹以及采用比翼缝合等都与黑留袖相同。所谓的比翼缝合,就是指双层缝,即在领、袖口、下摆部位将和服的衬里和面料缝合在一起。色留袖原来是皇宫内一些贵妇人参加集会或上流社会妇女们穿的比较贵重的服装,现在作为普通妇女的华丽礼服,用于披露宴和各种聚会。对于做礼服之用的色留袖带子、拎包等附属品必须在色彩、纹样方面与服装配套。色留袖中三纹和一纹的色留袖是仅次于黑留袖的贵重礼服,无纹单层的色留袖与访问服相同,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用。
访问服:访问服是继留袖和振袖之后的一种礼服,也称简式礼服,一般是在结婚披露宴茶话会、一般聚会、拜访上司等场合穿用的。访问服的绘羽纺样面积较大,从胸前开始及至后肩、两袖、下摆,而且要求衣服接缝处的纹样连贯不能中断。纹样的题材内容往往根据穿着者的兴趣爱好,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色调和文样风格要求高雅不落俗套。
付下:付下是一种与访问服风格接近,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简式礼服。付下纹样指的是与和服配套的纹样,即通常所谓的件料纹样,纹样依据和服的前后身、大襟、袖等不同的部位进行安排。付下纹样由于巧妙地利用布局和形、色的分配,使和服的款式结构和纹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付下配套的带子最常见的是名古屋带。
色无地:除黑色以外的单色和服叫色无地。色无地有一纹的色无地和三纹的色无地,前者称为简式礼服,后者比前者尊贵。色无地即可在喜庆、披露宴等场合穿着,也可在丧葬、祭祀等场合穿用,不同场合的色无地主要在于和服纹样上的区别。用于喜庆时的色无地纹样一般是龟背纹、扇面纹等吉祥纹样,而云纹、编织纹等色无地则是庆吊两用的纹样。不同的场合对色无地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要求,红色系列或艳丽色彩的色无地宜远离不吉利的事;丧事中穿的色无地要求用黑色,和服带也要用黑色。此外,在孩子入学仪式、毕业典礼,特别是在与法律事务相关的一些场合通常也穿色无地。
小纹:是指采用型染工艺印制完成的匹料制作的和服。传统的型染技术如型友禅、江户小纹、红染等都非常著名。小纹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和服式样,它可用于访问、聚会、看戏等不同的场合。
相对于女子和服来说,男子和服的类型则简单得多。男子和服有三种最常见的类型:浴衣、日常服、礼服。
浴衣:通常是在夏天的祭祀活动、纳凉晚会、盂兰盆舞上穿着的和服。年轻男子的身材比较单薄,穿和服时要补正腹部。
日常服:是平时在家中穿的服装。
礼服:男子的礼服,已婚、未婚、喜丧都没有明显区别。如穿拔染的五纹的羽织和裙子,裙子和袜子是白色的,和服带用博多织物和织锦。
儿童和服:是日本和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主要因为儿童和服的尺寸比较特殊。制作时关键在于儿童和服肩上的窝褶和窝边处理,这方面的工艺非常讲究。从种类上看,以儿童浴衣、七五三节和服最为常见。
在夏天的祭祀活动、纳凉晚会、盂兰盆舞上,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儿童,穿着漂亮的浴衣,欢快地唱歌、跳舞或玩耍,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无论男孩、女孩、大小胖瘦,制作的浴衣似乎件件都合身适体,这令许多外国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孩子天天都在成长,一年一变,而和服的制作成本又很高,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成年以前一般只有1-2套和服,而这些衣服又怎能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穿着呢?其实是日本人很巧妙地在肩侧缝制了窝褶,在群摆、袖口部位缝制了窝边。窝褶的尺寸约等于肩宽的一半,在前后袖窿位置取2厘米左右的松份作针迹,前袖窿稍侧斜,后袖窿平行。窝边也要留取二次缝合的松份,在袖口部位折返一定的余量。这样,随着孩子一年一年长大,可以逐步将余量放出,随时调整衣与人体的比例。
七五三是庆祝儿童成长的非常重要的节日,孩子三岁时有“发置之仪”,举行此类仪式的目的是祝贺孩子在仪式上剃头以后开始正式长发,男女都是如此;五岁主要是祝贺男孩穿上裙裤,称为“裙装之仪”;七岁主要是祝贺女孩解下和服带子开始打结,故名“带解之仪”,这就是七五三节的由来。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到了这个年龄的儿童都穿上美丽的和服,按照神社和当地守护神诣意,在母亲的帮助下,进行祝贺仪式。
⑵ 和服和汉服
和服与汉服的区别
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装,结合古代中国吴地服饰、唐朝服饰的混血蚂中备产物,德川家康时期正式称为和服。和服是在借鉴、学习汉服形制的情况下产生的。
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养老令》模仿唐朝朝服制度用于即位礼、冠礼、婚礼等周礼仪式。元正天皇下令全日本改用右衽 。
中国曾享有“衣冠上国”之誉,服饰文化也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闷毁——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文化自古就传播于日本、朝鲜、越南,以致东服西渐,很多的和服、朝鲜服装很像汉服,也正是由于它们是借鉴、学习汉服体制而形成的产物。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整体风格与裁剪制作工艺方面。
一、整体风格不同: 汉服飘逸洒脱,美在灵动。 和服拘谨宁静,美在端庄。
二、裁剪制作工艺的不同: 1、前片不同: 汉服前左片为整幅布、右片多为半幅布;和服前身左、右片都为半幅布。 2、领口不同: 汉服交领是裁剪出来的;和服交领是按对襟裁剪,穿着时相交呈交领。
3、袖子不同: 汉服广袖线条柔和,袖口是开放的;和服振袖直线直角,下部缝合,后部敞开。 4、腰带不同: 汉服博带束腰,一般在前面打结,多余部分自然下垂;和服以布料围腰,腰带又厚又宽,在背后打结,结很大。
5、衣裾不同: 汉服衣裾较大,和服衣裾较窄。 6、缘边不同: 汉服衣领、袖口、衣裾都有缘边;和服只有衣领有缘边。
(2)和服春季女装扩展阅读: 汉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 *** 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 、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
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和服实际上源自中国汉唐服饰,后经日本历代修改,逐渐形成日本现代的和服式样,但基本上与汉唐服饰并无太大区别。
和服的穿着技巧,乃是随着时代的风俗背景,经过琢磨考验,蕴育而生。衣服上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日本民族对山水的欣赏及对风土的眷恋,乃至于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网络-汉服 日本和服文化。
和服和汉服的区别和相似点
眼观:汉服是广袖 和服是振袖 汉服是宽袍大袖 和服穿了得走小碎步···(袍子宽不宽你自己想) 汉服是上下分裁上衣下裳(就算是直裰,里面也有暗摆) 和服是通裁,几块布培清一拼,也不管下摆的宽度(所以其实走不了大步子) 所以 汉服可以迈豪步 和服只能走小碎步 汉服的腰带几乎都是软的 而且不能超过九厘米 和服的腰带基本上没有九厘米以下的 汉服的深衣上下摆也有裾 和服没有 汉服的腰带打结打在前面 和服在后面 具体区别:一,从花纹上来区别,固然是可行的。
一些十分具有日本本土风格的图样我们可以认定为和服花纹,但是也要注意,日本有相当多的图案风格都是传自中国的,这些图案既然是中国的,当然也可以作为汉服花纹没有什么不对。列举一下传自中国的图样:一般都是比较古老的图案,比如法隆寺图案(跟随佛教被传播的图案有很多,像法隆寺图案这种是活化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几百年前的唐朝图案),金鱼图案,松鹤,云鹤,千鸟(来自中国的百鸟图,其实百、千都是虚指,指多而已)、青海波(波浪形的图案,请大家注意中国官服下摆的青海波与日本的青海波诸多相似),凤凰,孔雀,龙,狮子,虎,牡丹,花鼓(日本鼓传自唐朝花鼓),唐草(蔓草式样图案,因传自中国所以叫唐草)等等 列举日本本土式图样:一般比上面的新,像樱花(比较古老了……)、日式风铃、和扇(和扇和中国扇的区别请大家注意)、桔梗花、朝颜(牵牛花)、市松(一种约定俗成的松叶文样)等等——这些是汉服不会出现的 有的时候从花纹上面非常难分辨,我曾见过日本的一种鸟文样,简直与楚国凤鸟文长的是双胞胎,所以最好还是从款式分。
二,从款式上来区别,这才是重点。专业地判断是哪一种服装,还是要从款式。
1,和服的衿和汉服不一样。和服的衿,既非中国的交领,也与中国的直领不同,最典型的特征是衿头出在衣服外面。
汉服的衿和衣服是平齐的。还有,和服的衿内贴一层布做共衿,共衿不封口,用于 *** 领芯(让领子形状变的很硬的东西)。
汉服从来没有领芯。2,和服的袖子大部分是方形袖,汉服的袖子大部分是圆形袖。
为什么说和服大部分是方形袖,因为也有少量圆形的款式,比如说圆禄袖,现代的和服则一般都为方形袖。至于汉服,大部分是圆形袖,但要注意也有少量方形的,唐朝的部分舞衣袖即为方形,比如说那尊著名的 *** 陶俑所穿。
3,和服袖后不封口,反而袖前端底下要封,和我国宋明时代的代表性服装是刚好相反的。早在秦汉时代,我国的袖前端底下也封一部分,只留比较小的口来伸手,称为悬壶袖——可见于曲裾图样,这种袖形进化到唐朝还有,后来逐渐被大袖替代了,但是我们的袖后从来没有不封过。
袖后不封口、一直开到腋下是和服的特征。4,汉服是靠系带绑住穿的。
和服没有系带。和服上面没有一根带子,完全靠腰带固定,如果腰带散了衣服就彻底开了,所以女式和服腰带才会绑的很夸张。
5,和服腰带的长度、复杂打法和打出来的花样是汉服没有的。汉服腰带就是合腰身长,绑上再下坠一点就够了。
女式和服腰带却需要长4米多,利用它在背后打出各种花样。6,汉服上的环佩、香囊、桃符、彩缕、绶带、披帛等装饰,都是和服没有的。
当然和服也有自己的装饰品,不多说了。汉服还有小佩剑等装饰,相对的和服是用怀刀的。
下面列举一些错误的说法:1,“腰带比较宽的就是和服。” 错。
和服腰带确实有很宽的,但是也有窄的,事实上从3、4厘米到30多厘米都有。相较之下,汉服的腰封也有各种不同宽度,比如部分武将用的腰挡,那总宽度也是有30多厘米的。
仅靠腰封宽度这么模糊的概念来分辨汉服和服显然不可靠。2,“花样比较花的就是和服。”
对于这种论点,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唯有沉默。其实唐朝的织染技术是世界一流,不知道比日本华丽到哪里去了。
3,“袖子是方的就是和服。” 错,唐朝大有方形袖子的舞衣,可以推测为它们是和服的祖先。
4,“下身比较窄小就是和服。” 错了。
其实和服本身并不窄小,相反,它是做成从小个子女人到男人(演员)统统都可以穿的进去的宽大程度,我们看到它下身窄小,是因为它是根据穿的人的身材,用多种配件几经缠绕,最后完全裹在身上的。这是穿着方式和我国不同,并不是它本身有多窄,放开来看还是很宽的。
仅凭衣服的宽度来判断汉服和服也不妥当。5,“下面拖地长的就是汉服,下面短的不到脚的就是和服。”
还是错了,比如女式和服的标准长度有190多厘米,穿着约可拖地30-60多厘米,我们之所以看到它穿着短的不到脚,是因为穿的时候腰上要回折一部分,结果就变短了,这是良家妇女的穿法。戏剧和风尘业从业者的穿法则是不回折的,因此同一件衣服穿起来也会有不同。
如果仅凭衣服本身的长度,恐怕无法判断是汉服还是和服。6,“头上插梳子,脸涂白,小樱桃嘴化妆等是日本的东西,穿汉服不应该这样打扮。”
错,这些都是唐朝的= = 穿唐朝的衣服完全可以这样打扮嘛。
怎么分汉服与和服?有什么区别?
正确区别汉服与和服的方法:
一,从花纹上来区别,固然是可行的。一些十分具有日本本土风格的图样我们可以认定为和服花纹,但是也要注意,日本有相当多的图案风格都是传自中国的,这些图案既然是中国的,当然也可以作为汉服花纹没有什么不对。
列举一下传自中国的图样:一般都是比较古老的图案,比如法隆寺图案(跟随佛教被传播的图案有很多,像法隆寺图案这种是活化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几百年前的唐朝图案),金鱼图案,松鹤,云鹤,千鸟(来自中国的百鸟图,其实百、千都是虚指,指多而已)、青海波(波浪形的图案,请大家注意中国官服下摆的青海波与日本的青海波诸多相似),凤凰,孔雀,龙,狮子,虎,牡丹,花鼓(日本鼓传自唐朝花鼓),唐草(蔓草式样图案,因传自中国所以叫唐草)等等
列举日本本土式图样:一般比上面的新,像樱花(比较古老了。。)、日式风铃、和扇(和扇和中国扇的区别请大家注意)、桔梗花、朝颜(牵牛花)、市松(一种约定俗成的松叶文样)等等--这些是汉服不会出现的
有的时候从花纹上面非常难分辨,我曾见过日本的一种鸟文样,简直与楚国凤鸟文长的是双胞胎,所以最好还是从款式分。
二,从款式上来区别,这才是重点。专业地判断是哪一种服装,还是要从款式。
1,和服的衿和汉服不一样。
和服的衿,既非中国的交领,也与中国的直领不同,最典型的特征是衿头出在衣服外面。汉服的衿和衣服是平齐的。
还有,和服的衿内贴一层布做共衿,共衿不封口,用于 *** 领芯(让领子形状变的很硬的东西)。汉服从来没有领芯。
2,和服的袖子大部分是方形袖,汉服的袖子大部分是圆形袖。
为什么说和服大部分是方形袖,因为也有少量圆形的款式,比如说圆禄袖,现代的和服则一般都为方形袖。至于汉服,大部分是圆形袖,但要注意也有少量方形的,唐朝的部分舞衣袖即为方形,比如说那尊着名的 *** 陶俑所穿。
3,和服袖后不封口,反而袖前端底下要封,和我国宋明时代的代表性服装是刚好相反的。
早在秦汉时代,我国的袖前端底下也封一部分,只留比较小的口来伸手,称为悬壶袖--可见于曲裾图样,这种袖形进化到唐朝还有,后来逐渐被大袖替代了,但是我们的袖后从来没有不封过。袖后不封口、一直开到腋下是和服的特征。
4,汉服是靠系带绑住穿的。和服没有系带。
和服上面没有一根带子,完全靠腰带固定,如果腰带散了衣服就彻底开了,所以女式和服腰带才会绑的很夸张。
5,和服腰带的长度、复杂打法和打出来的花样是汉服没有的。
汉服腰带就是合腰身长,绑上再下坠一点就够了。女式和服腰带却需要长4米多,利用它在背后打出各种花样。
6,汉服上的环佩、香囊、桃符、彩缕、绶带、披帛等装饰,都是和服没有的。当然和服也有自己的装饰品,不多说了。汉服还有小佩剑等装饰,相对的和服是用怀刀的。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在哪里?
【汉服与和服】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
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和服称为“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衣服。
日本还有一种盛装礼服叫做“唐衣”。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
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就是和服的特色之一,也是区别和服与汉服的主要标志。和服衣料上的纹饰等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虽然日本和服的基本式样来自汉服,但是两者的差别还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现以汉服的典型代表“曲裾深衣”为例,与和服比较如下:1、腰带:汉服的腰带——博带是束腰的,而和服是一堆布料叠加,腰很粗。
2、袖子:汉服的广袖裁剪线条柔和,而和服的振袖线条是直的,袖子有点像刀片;另外汉服的广袖是开口的,里面可以缝口袋,而和服的袖口下半部分是缝合的(大约因为冷的缘故)。 汉服的袖子长度过手,礼服回肘,和服袖子长至手腕。
3、衣裾:汉服的衣裾比较飘逸洒脱,和服的衣裾比较拘谨,4、衣缘:汉服领、袖、裾都有衣缘,且衣缘与主料异色,如用同色,需用锦带镶在衣缘与主料的接缝处,以表示衣缘。和服只有领口有衣缘,且衣缘用料与主料相同。
5、领口:和服领口良家妇女把脖子包得很紧,艺妓领口往后遇出一大段脖子,汉服领口衣缘紧贴脑垂体后。6、弧度:和服追求直线,汉服追求曲线,汉服深衣女式衣裾通常为曲裾,和服下裳分四片裁,都是正方型。
汉服直裾深衣下裳分裁为十二片,梯形;曲裾深衣有4片裁也有6片裁亦有12片裁,皆为梯形。7、穿法:汉服深衣上下分裁,而后缝合,汉服儒裙,由上儒与下儒组成。
和服上衣下裳分开穿着。汉服洒脱, 而和服必须穿成上下直桶状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汉服与韩服(朝鲜服)】和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深衣,而韩服(朝鲜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
韩服(朝鲜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一般都是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的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hanfu/Article/advanced/2007/8/24/152935491汉服高腰襦裙与韩服女装的异同 汉服与和服、韩服(朝鲜服)剪裁做法的异同 汉服前身左片为整幅布(前后身同宽)、右片(前、中期多为整幅;中、后期多为半幅。服装史上,有些明朝交领衣略显向右斜倾交领(有称斜领衣,京剧明服多为此类),是右片半幅之故,且因某些右领口垂直向下裁剪所致)。
成衣后,直接呈现交领;下摆比腰宽,呈现梯形。现代正规影视剧汉服显示,因现代布幅宽,袖多从上臂近肘处接余袖,前后身多为一整片,右衣片从“y”字型被剪开处接余片;出土汉服显示,因古代布幅窄,多从肩处接余袖,前后身多由左右两片向接。
和服前身左、右片为半幅布,左右领向下合于腰臀处而收尾;直身裁剪;腋下袖根纵向多出的袖宽常留开口不缝合,及与此开口横向同宽的衣片也留开口不缝合。成衣后,呈现如同直领衣中的半长领式的合领衣(即:不直接呈现交领形制)。
穿时,左搭右相掩,呈现正交领形制。因直身裁剪,故下摆自然收拢显窄(其做法,保持了先秦古汉服的源本理念:交领本为前身直领,穿时左搭右相掩,呈现正交领;当然也有前身左、右片在半幅布基础上各加10多厘米宽的衣片而直接呈现交领者。)
韩服(朝鲜服)前身左、右片约为3/5幅布(多为半幅加缝10多厘米宽的衣片),成衣后直接呈现交领,领尾布带与右胸处布带相系。腰部界限多提升至胸部以下。
汉服,韩服和和服有什么样的区别
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到明末清初的几千年里汉民族衣着服饰的总称,在清初满清 *** 的暴力政策下被废除。
基本特点为交领、右衽、系带、不用扣子,基本形制有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 (要注意:影视剧中的服装都不是汉服;汉服不是单指汉朝的服装,而是指汉族的服装。)
(图中为汉服袄裙) 和服 和服是汉服在三国时期流传入日本并逐渐改良形成的,其特点是腰带长且宽,系带在后且衣型呈直筒状。它与汉服的区别: 和服腰带很宽很厚,而汉服宽腰带较细较轻盈。
和服腰带在后形成锦结(那个背包似的),而汉服腰带在前自然下垂。(这一点很重要) 和服衣形呈直筒状,而汉服(襦裙)较飘逸。
和服只靠一个腰带固定,而汉服衣间多系带。 和服下摆窄小而汉服下摆宽大自然。
还有和服袖子和汉服袖子的区别。(这里的汉服袖子类型用广袖,注意汉服的袖子类型有很多,不止这一种) (汉服曲裾与和服对比图,更直观) 韩服 韩服是汉服在明中期流传到朝鲜并加以改良形成的,因此韩服的大多数款式都起源于汉服,还有一部分男装与汉服极为相似(比如两者的帽子有一部分款式是完全相同的,过去朝鲜国王的礼服就是中国亲王的礼服)。
特色是颜色艳丽以及没有口袋。其与汉服的区别请见下: 韩服下裙是背带裙,直接系在肩上,上襦很短套在外面(宽大的背带裙外面套个小袄)。
而最容易与其弄混的汉服齐胸襦裙是下裙系带很高,上襦扎在里面。 韩服深衣因朝鲜人盘坐的习俗而系带扎得很高,汉服则一般扎在腰部。
韩服下裙非常蓬松宽大而汉服下裙自然下垂。 韩服领口多呈v字形,而汉服袄裙的交领为y字形。
汉服齐胸襦裙与韩服对比图 汉服圆领袍与韩服圆领袍及和服圆领袍对比图 (汉服的最宽大自然,韩服与汉服虽然相似;但是明显要小一大号,显得局促;和服圆领袍与汉服差别最大,肉眼可以明显看出来。) 三国服装对比图 。
帮我看下是汉服还是和服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
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从上面的装束看,属于汉服,上面的服装是右衽(日本的和服应该是左衽的)、但不束腰(汉服是束腰的,也可能没来得急束腰,汉服的腰带比较宽大,和服带子很细,扎时结打在胸前。),衣服应该是用绳带系的结,所以应该是汉服。
⑶ 和服,唐服,宋服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1、设计不同。
唐代女子常服的上身是襦、衫,下身束裙,肩上加有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还有袄、半臂、缦衫等,与衫、襦、裙配套穿着。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时代的狩衣等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服饰。
2、面料不同。
和服的面料正装冬天采用缩缅,夏天用纱罗,浴衣则用木棉。反物沿用唐代传统布料的尺寸,幅宽唐大尺尺二寸(36厘米),长半匹(二丈八尺左右,12米)为一反,故称反物。
唐代女性服饰偏好采用透明的薄纱为面料。唐代的纺织面料也有不少新品。纱、罗制作得轻、薄,色彩艳丽,被大量运用到服饰中。
宋代主要以织锦、花绫、纱、罗、绢、缂丝为主等。
3、分类不同。
唐服主要分为汉服中的衫裙、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女服分为四种即朝服、公服、祭服和常服。
宋时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
⑷ 日本人为什么穿和服
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对自己民族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衣上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日本民族对山水的欣赏及对风土的眷恋,乃至於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和服文化被日本人概括为装道,起要点在于第一重要场合或仪式以及传统节令中必须穿特定样式的和服。如新娘穿白无垢,中年妇女穿留袖,少女穿振袖,老年男性穿纹服。
日本的传统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的发展也和和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因为和服与日本的民族传统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所以它在现代人被视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得到保存并振兴。
人民不仅在传统的礼仪活动和某些特定的场合,要以穿着和服来表示隆重,而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喜欢穿上宽大舒适的和服,浸润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以放松自己的身心。
(4)和服春季女装扩展阅读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为“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很实用。
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伊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
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
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
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