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说一说《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初看这个电影名,可能许多人会产生惶惑,因为光从名字我们不能了解这部影片的主旨,即便看完整部影片,依然会有疑问存在。
到底谁才是那个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犹太小孩,还是德国小孩?就我个人理解,两者皆有可能,毕竟他们两个都穿过。
好了,回归影片。第一个镜头是德国小孩布鲁诺和他的小伙伴张开双臂,在街巷中尽情穿梭玩耍。背景中有生活优越举止优雅的绅士淑女,有穿着一丝不苟的德国军官,还有被军官勒令上卡车的犹太人。很显然,二战时期。
主角布鲁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冒险和天真。这也是导致他最终走向悲剧的重要因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和探索是天性,从都市搬到乡下,失去了好友的陪伴,他在好奇心驱使下,看到了所谓‘农场’、‘农民’,并且产生了要到那里去玩的欲望。
大人们对所谓农场心知肚明,可在孩子眼里,优越的生活和大人们的保护,他并没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自然也窥探不到残酷的现实。即使是在后来与犹太小孩的交流和相处中,很多他的言行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有高高在上的嫌疑。但这更多是因为他不懂,他想象不到,他还天真的以为,集中营里是一片祥和的氛围,家人朋友在一起,幸福而满足。所以最后,他会换上条纹衣服进到集中营里去。
这里,就要说到那个犹太小孩。在布鲁诺进到集中营里面感觉不对,产生害怕想逃跑的念头时(主角是个很胆小的孩子),犹太小孩说了某些话让芦陪布鲁诺最终留了下来。弹幕里很多人都在骂这个犹太小孩,说他心肠歹兄悔毒,要布鲁诺陪他一起死之类的话。
但是我想问,布鲁诺不懂,和他同龄的犹太小孩就一定什么都懂吗?首先,他知道集中营的生活没有布鲁诺想得那么好,陪尘蠢这是肯定的,但他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比如死亡。他不知道会死,他只知道他的父亲走失了,他说想去找他的父亲,但是他没有想过那些走失的人,其实就是被杀害了。
所以我认为这些对犹太小孩的指控是不公道的。只能说,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由大人们营造的惨剧。
最后布鲁诺的母亲在营外歇斯底里的哭泣,而布鲁诺的军官父亲在军营中着急奔走却无力挽回的画面,不论是巧合还是刻意,都让四个字用上心头,‘父债子偿’。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偶发事件,由此推断,诸如此类的事件还不在少数,而这些都归咎于一个词,战争。
可怕的战争。
B. 如何评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有什么亮点吗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剧中的亮点在于极其沉重的结尾将影片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2)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人物分析扩展阅读:
剧中重要人物
1、布鲁诺
演员:阿沙·巴特菲尔德
八岁的他是集中营德国司令官的儿子,因父亲的新职务是在柏林外的一个偏远郊区,全家都要搬过去,布鲁诺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2、布鲁诺的妈妈
演员:维拉·法梅加
她原来一直认为自己的丈夫仅仅只是一个军人,在战场上的死伤是在所难免,但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原来在集中营里干的是毫无人性的屠杀勾当时,她明白自己嫁给了一个魔鬼。
3、布鲁诺的爸爸
演员:大卫·休里斯
一名残暴、毫无人性,却在孩子面前俨然慈父的纳粹军官。受命管理德国纳粹的一集中营,便举家搬至集中营附近的官邸中。
C. 黑色童话:《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作品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黑色童话,它以八岁男孩布鲁诺的视角探讨了二战时期纳粹的残酷现实。在成人眼中看似美好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却隐藏着无法想象的悲剧。作者约翰·伯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布鲁诺、希姆尔、拉尔夫、艾尔莎和格雷特尔等角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布鲁诺的单纯善良与希姆尔的孤独渴望形成鲜明对比,而他的父亲拉尔夫作为纳粹军官,表面上的爱与责任下隐藏着虚伪与侵略。艾尔莎的善良与保护欲,却无意间将布鲁诺隔绝于现实之外,格雷特尔则在战争中迷失,变得冷漠无情。科特勒中尉的严肃与残酷,体现了战争中权力的无情和偏见。
小说通过布鲁诺的故事,质疑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以及无辜生命在战争中的命运。尽管每个角色都有其善良的一面,但他们的选择和沉默共同推动了布鲁诺走向悲剧。这部作品提醒我们,童话虽美好,但现实中的战争残酷无情,且无药可救。
电影改编自小说,与《美丽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单》并肩,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简单语言揭示深刻主题,让观众在感动中反思战争的荒谬和人性的复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人性与爱的深刻探讨,是每个读者和观众心中无法抹去的黑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