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男子传统服饰为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无领长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边。短上衣的式样为竖领、对襟扣领。衣外系皮带。下穿宽脚裤,适宜游牧骑乘,女子服饰为宽大无领,长不及膝,镶嵌银扣的对襟上衣。下端镶有皮毛的多褶长裙或下端带褶裥的各色连衣裙。皮或布制的坎肩。柯尔克孜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圆顶小帽,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精致的几何图案。色彩以红、蓝、白为主。编织也表现出精湛的技艺,用染色羊毛、驼毛编织的挂毯、地毯,用芨芨草、红柳枝编成的帘子、围子等都著称于世.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面套斜领、无纽扣的“袷袢”,“袷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天气较寒冷外套常有纽扣,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维吾尔族在服装的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并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缀。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衬衣、背心及小圆顶帽上所绣的花纹图案都十分精美。
鄂伦春
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无论衣服鞋帽,还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为原料。鄂伦春族的服装以狍式为主,男女冬季皆穿长袍,女袍长及脚面,两侧开衩。皮帽用狍油皮头皮精制而成,制作时,把耳朵割掉,换上狍皮缝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镶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猎人戴在头上,不仅防寒,还可伪装自己,诱惑野兽。女帽镶有花边,顶端缀着红绿线穗。鄂伦春人的装饰和服饰染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皮狍的开衩处及手套上多喜欢用红、绿、黄色缝绣出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年轻人穿用的衣服、裤子和手套,多用柞树煮水揉染成黄色。
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拉祜族
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以黑为美。男子穿对襟短衫、黑布长裤,戴黑布便帽或用黑色头巾裹头。妇女穿开襟、开衩的黑布长衫,且衩开得比较长,袖口、襟边镶着银泡,缝缀着各种花边,下着黑布长裤,头缠黑色的长头布,头布两端装饰着彩色长穗,裹绑腿。拉祜族配饰相当别致,妇女耳戴银环,胸挂“普巴”。男子则佩带葫芦、火枪
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其服饰朴素无华。妇女一般穿大襟上衣、长裤。姑娘梳辫,婚后结髻。老年妇女喜欢用青布包头,腰扎绣有精美花纹图案的围裙。男子穿对襟上衣、长裤,头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老年人穿琵琶襟上衣,戴硬壳平顶碗帽。多穿草鞋或布鞋。仫佬族的服装面料是自纺自织自染的蓝靛染成的土布,并且被视为珍贵的布料。其染制方法与众不同,把长约两丈的土布放入蓝靛染缸,反复晒染多次,使青蓝色泽均匀,然后涂上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等,待晾干后,用石磙滚压或棒槌敲打。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布闪光发亮,美观耐用。
普米族
普米族妇女服饰花样较多,而且有地域差异。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上穿白色大襟短衣,下着长裤,外套黑褐色绣花坎肩,系围腰,梳辫子。未婚妇女喜欢用绣花双层蓝布包头,婚后用黑布包头。宁蒗、永胜一带妇女上穿右襟短衣,下着白色长及脚面的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带。衣服的襟边镶着花边或金丝边,裙中镶有一道彩色的横纹,十分艳丽。发辫以粗大为美,所以喜欢用牦牛尾做一假发,梳辫盘于头顶戴黑布包头,佩戴银质饰物、料珠、珊瑚、玛瑙等。普米族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善,表现在服饰上,衣裙皆以白色为美。
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都穿的高领衣服是大襟有衽的长袍。男子束红、蓝腰带,佩带腰刀、火镰、小佛等;而妇女高领长袍下摆开衩,衣领、袖口、衣衩、襟边绣着花边,以绿、蓝色布料为主。外套大红、桃红、翠绿、翠蓝色的缎子高领坎肩,系红、绿、蓝色腰带,配几条彩色手帕,脚穿长筒皮靴。冬季,男女皆戴狐皮风雪帽,穿高筒靴;夏秋季节,戴圆筒平顶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裕固族妇女的头饰别具特色。她们头戴喇叭形红缨帽
或用芨芨草编织的帽子。红缨缀在帽顶,帽沿上缝两道黑色丝条边,前沿平伸,后沿微翘。妇女婚前婚后的头饰不一样。喜欢佩戴耳环、翡翠或玉石手镯及银戒指等。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爱穿衬衣,外着无领对襟的黑色长外套,冬天着光板羊皮大衣。妇女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连衣裙,冷天外罩大衣。男戴黑绒布制成的绣着花纹的圆形高统帽。女戴圆顶绣花棉帽,外出时再皮上方形大头巾,颜色多为白色,新娘则一定要用红色。男女皆穿皮靴,皮靴制作讲究,舒适保暖。塔吉克族妇女最擅长的手工技艺是刺绣。衣帽、腰带上大都绣有花纹。女帽的前沿绣得五彩缤纷,逢盛装时帽檐上还加缀一排小银链。同时佩戴耳环、项链和各种银质胸饰。新娘妇女在辫梢饰以丝穗,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以白纽扣,美丽的装饰把妇女装扮得如花似玉。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男子多穿长及膝盖的套头衬衫和细腿裤,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长袍,冬天则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喜庆节日,小伙子爱穿彩色衬衣。妇女夏季习惯于穿粗布衬衣,外套无袖、高腰身的对襟长袍,下穿毛织长裙。喜庆节日,妇女们喜欢穿绸制的绣花衬衣。男女都穿毡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欢戴呢帽和带耳罩的毛皮帽。妇女的头饰有独特的风俗,婚前婚后界限森严:姑娘梳长辫子时,要同时把彩色发带和小玻璃球编在辫子里,辫子长长地下垂,头发可以露在外面。已婚妇女的独辫被两条辫子取代,盘于头顶,再用头巾或帽子罩上。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男子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头,佩带各式耳环。
傣族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哈尼族男子上穿对襟衣、下着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服饰主要为棉布的衣裙和长、短裤。哈尼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蓝靛将衣服再染一次。
❷ 民族文化说:柯尔克孜族服饰特点
柯尔克孜族,意为“山崖上居住者”,其服饰独具特色,男女装束大异其趣。男子服饰以白色绣花边圆领衬衫为上装,外套羊皮或黑蓝棉布无领长袍“袷袢”,冬则换狐皮或羊皮皮帽。系上皮腰带,挂上小刀、打火石等物。下身着宽脚裤,搭配高筒靴或牛皮制“巧考依”鞋。柯尔克孜族男子常戴白毡帽“恰尔帕克”,帽檐镶黑布或黑平线,帽顶有圆方之别,冬季则换戴皮帽。无论老幼,四季皆戴彩色圆顶小帽,外加高顶卷沿皮帽或毡帽。
女子穿着以对襟上衣为主,无领,裙长不过膝,缀以银饰,下搭多褶长裙,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青年女子偏爱红色连衣裙,头戴红丝绒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老年妇女则尚白。女子皮靴多绣花纹,未婚女子梳多条小辫,婚后则合并。
柯尔克孜族服饰的显著特征在于帽子,如“卡尔帕克”,常作为识别民族的标志。未婚女子戴红色金丝绒小帽,装饰有缨穗、羽毛。年轻妇女多选用彩色的头巾,中老年妇女则偏好素色头巾。男子内穿白色绣花边衬衣,外罩羊皮或黑蓝棉布长衣“袷袢”,腰系皮带或绣花布带,挂小刀,下穿长裤。男女皆穿皮靴或毡靴,牧民多穿自制“乔勒克”船形皮靴。
柯尔克孜族无论男女,皆喜爱佩戴首饰。妇女常戴银质耳环、项链、戒指、手镯,发辫上亦缀银币、铜钱等饰物,有的地区还佩戴银质胸饰。男子除戒指外,腰带上亦嵌有金银饰物。额敏县信仰喇嘛教的柯尔克孜族老人穿蒙古式大红袍。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服饰受多民族影响,或类蒙古,或似达斡尔,或同汉族。改革开放后,服饰融合中式、西式元素,既保留民族特色,又显现代风格。装饰品以银质为主,有镯、耳环、项链、戒指等,部分地区还佩戴铸花圆银胸饰。
❸ 民族文化说:柯尔克孜族服饰特点
“柯尔克孜”是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的意思。这个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服饰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其男女服装姓氏与其它民族的服饰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柯尔克孜族文化中具体了解吧。
服装的形式,男子上身穿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黑、蓝色棉布无领长“袷袢”,也有用驼毛织成的,袖口黑布沿边。系皮腰带,带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
还有一种竖领、对襟短上衣也是牧民常穿的。下身穿宽脚裤,高筒靴,或用牛皮裹上,称为“巧考依”鞋。柯尔克孜族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用羊毛制做的白毡帽(恰尔帕克),这是从衣着上区别柯尔克孜族的标志。
帽里下沿镶有黑布或黑平线,向上翻卷,露出黑边,有左右开口或不开口之分,有圆顶和方顶之分。冬季戴狐狸皮或羊皮的皮帽(太别太依)。不论老少四季均戴绿、紫、蓝或黑色圆顶小帽,外加高顶卷沿皮帽或毡帽。
女穿对襟上衣,宽大无领,长不过膝,缀银中,多褶的长裙下端镶皮毛。也有穿连衣裙者,裙子下端带雏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青年女子穿红色连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顶系珠子、缨穗、羽毛的大红色水獭皮帽,多系红、绿头巾;老年妇女尚白色。
女子所着高筒皮靴多绣花纹。未婚女子梳许多小辫,婚后改扎两辫。辫梢系银链或银质小钱、钥匙等物再用珠链系在一起。
柯尔克孜族服饰的重要标志:
在牧区,戴“卡尔帕克”比较普遍,这种帽子往往是从衣着上区分柯尔克孜族的一个重要标志。柯尔克孜族未婚女子戴红色金丝绒圆顶小花帽,缀有缨穗、羽毛等装饰品。年轻妇女多戴红、黄、蓝色的头巾,中老年妇女则戴颜色素洁的头巾。男子一般里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衣,外罩用羊皮或黑、蓝色棉布做成的无领对襟长衣“袷袢”,腰系皮带或绣花的布带,上挂小刀,下穿布制或皮制长裤。
男女都穿皮靴和毡靴,牧民大多数穿一种自制的“乔勒克”船形皮靴。柯尔克孜族不论男女,都喜欢佩戴首饰。妇女喜戴银质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发辫上也缀有银币、铜钱等饰物,有的地方还佩戴铸有花纹的银质胸饰。男子除戴戒指外,还在腰带上镶嵌金银饰物。此外,额敏县信仰喇嘛教的柯尔克孜族老人穿蒙古式的大红袍子。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的服装,或同于蒙古族,或同于达斡尔族,或同于汉族。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柯尔克孜族人民与各兄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自身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服饰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式服装、西服与传统民族服饰相结合,既带有民族风味,又突现出现代特点。
装饰品多为银质,有镯、耳环、项链、戒指等,有的地区还佩戴铸花圆银胸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