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都督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军事长官的官职。最初都督要负责主管监督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又发展成为中央军事长官。大都督是一品官,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代表着持有天子威权的黄钺的高级将领。
❷ 什么是都督
汉末就设置都督,三国时有“都督诸州军事”。周瑜,就是吴国的都督。都督一职,在汉设置时,主要指领兵打仗的将帅,一般不理民事。魏晋以后,有些都督往往兼任驻地的刺史,这样就总揽了军政大权,形成了“军管”。唐代各州都设都督,大都成为当辖区的军政总首长,往往会形成“割据”的独立王国。
❸ 都督读音是什么
都督[dū ]
[governor of province;military governor]∶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 鸣騄? 徐任太守 民育及诸将 刘都督 肇基等皆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command]∶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网络解释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1、解释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2、历史沿革
(1)汉末三国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陆续在重要地区建立军镇,后来逐渐形成都督区。
曹魏初置都督区时,都督与刺史各置,只有少数都督兼任所驻州刺史。
(2)两晋南北朝
晋时,分持节都督为三等,都督诸军事为上,监诸军事次之,督诸军事为下。都督均有节,表示朝廷赋于都督的权力,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
南朝后期,州郡分割,都督区也逐渐变小,都督的权威已不如魏晋时。
东魏时置六州流民都督及京畿大都督,以统率鲜卑军人。北齐时,京畿大都督以宗王或皇子担任,开府置佐,权力极重,是特殊的制度。
北周改都督区为总管区,总管兼任所驻州刺史,并统辖邻近各州。
(3)隋唐时期
隋代军区亦称总管。唐初承隋制﹐其领军出征者为行军总管或大总管。
(4)宋元明清
北宋于行政区都督府设都督,一般以亲王担任,不常置,缺者以知府事为长官,掌本府兵民之政。地位较高者称大都督。南宋以后﹐都督成为中央执政官所加军事官衔。绍兴二年(1132),吕颐浩以左仆射出都督江﹑淮﹑两浙﹑荆湖诸军事,置司镇江。此后,凡遇执政官临时出任统帅,即加都督﹑同都督﹑督视各路兵马等衔,事毕即罢。
元天历二年(1329),立钦察亲军都督府,后改为大都督府,置大都督,统辖钦察诸部侍卫军及地方镇戍军。
明朝初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节制中外兵马。
(5)清末民国
辛亥革命,起义各省多置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袁世凯上台后改称某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务。1916年袁死后改称督军,1922年又称督理。
❹ 古代都督是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汉魏时期基本以黑色、红色为主,在隋代末年,隋炀帝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明代一至四品官穿绯色。
❺ “都督”是怎样产生的
这一时期实际担任战区或方面军指挥职务的官职改称“都督”。起先这是一个全军总指挥职务,如公元216年曹操曾命令夏侯忄享以大将军身份“督二十六军”,222年曹真以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以后越设越滥,一个州、一个郡大小的军区也设都督。晋代以“都督诸军”、“都督中外”为全军指挥,“监诸军”为临时指挥,以下战区都督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三个等级,“使持节”有权杀地方长官以下之人,“持节”有权杀无官位人,“假节”只能处死违反军令者。这种制度被以后南北朝各代继承,除了指挥朝廷直属军队的一些将军职称外,只有加了都督衔的将军才是真正的武官。北周又另设“行军总管”作为方面军指挥。
❻ “都督”是什么意思
都督[dōu dū]的意思如下:
1、指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
2、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
3、同知、都督佥事官衔。
4、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❼ 都督是干什麽的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❽ 什么是都督
1、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在魏晋之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之职。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2、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都御史”,简称督军、都督,以监督诸军,与监军相同,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3、汉末、三国时期,都督一职获得较大发展,开始逐渐成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军事首长的正式官名。
4、晋朝初期,都督为持节使臣以督诸军,持节都督分为三级,都督诸军者地位最高,监诸军次之,督诸军地位最低。持节亦分为三级,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有权力杀二千石以下之官。持节可杀无官位之人,在军事上,权力与使持节相同。假节,则只能杀犯军令者。 假黄钺可杀持节武将,并非一般人臣所能持有的。 如晋在伐吴时,就曾以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后来各级持节都督逐渐成为各级军事首长的官职,太康中期,州都督负责军事,刺史则负责治人,各司其职。晋惠帝末年,乃将两官职掌合一,不是重点防卫之州则只设有刺史而已。
5、隋朝另设总管,大都督等职成为武官军衔,隋炀帝时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唐朝时改“大都督”为“骁骑尉”、“飞骑尉”,“帅都督”为“云骑尉”,“都督”为“武骑尉”。
6、唐朝虽广设都督府,但是实行府兵制,军权集中在朝廷,地方都督几无实权。后来府兵败坏之后,军权多为持节的节度使或观察使所有。
7、北宋时,都督多以亲王担任,但不常置。南宋时则多为军事首长的加衔,在需要时出兵时加衔。
8、元朝时,设大都督府,负责统辖诸部及地方军。
9、明朝初年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负责节制诸军,洪武年间又设五军都督府,分为中、前、后、左、右五军,但在明朝中叶之后都督又成为虚职。
10、清朝初期,都督亦为军事首长的加衔,后来被废止。
11、民国初年时,各省之军事长官又叫都督,但之后又改为督军。
❾ 古代周瑜都督戴的帽子叫什么
根据苏东坡的词周瑜不戴帽子,羽扇纶巾么,所以说他只带头巾。你可以看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的第一集,上面就说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