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西王吴三桂是几品官啊
平西王(藩王)不是官衔,是爵位,相当于亲王,但权利大于任何亲王,掌有兵权,但没有名义上的地方行政权。当时云南品级最大的官员为云贵总督(正二品),兼任云南巡抚(从二品)。满清削藩以后,从此不再封异姓王爷。
藩王又称蕃王:是在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相当于古代欧洲的贵族阶级。他们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
或者由天子册封统治某地区的统治者(这统治者将土地献上,然后天子再将土地册封给他)。藩王通常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通常为地名或地域名,由天子决定。
但当中央王朝崩溃后,部分藩王的藩国(又称藩王国、列国)仍会存在(通常会不再承认藩属)。比如中国明朝时期的燕国,朝鲜国,缅甸国等。
明代藩封制度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抵御侵略、拱卫王室的目的,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叹“朕无北顾忧矣”。不过朱元璋也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危险性,故规定诸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但未从根本上对藩王军事权利进行限制,最终造成了“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虽未继续“削藩”,但在政策上对藩王的限制越来越多,直至形成“藩禁”之制,甚至对省墓、入朝等作了事无巨细的规定。藩府成员不农、不工、不士、不商,只作为宗室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
藩府的爵禄有细致规定,等级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未有亲王、郡王品级者多隔世而降,直至六世都为奉国中尉。
另外,亲王、郡王之嫡长子、长孙可册封亲王世子、世孙,郡王世子、世孙。经济上,宗藩享有特权,除享受禄米外,凡“册封及宫室、婚姻、丧葬诸费皆给于宫”,④此外还有厨役、校尉等役,皆编于民。
⑵ 吴三桂的平西王在清朝诸王算什么级别
他的“平西王”爵位,在满清的封爵体系中是最高的“亲王”级,尊贵程度仅次于皇帝。比“郡王”高了一级,再往下排是“贝勒”、“贝子”等等。如楼上所说,满清体制中“伯爵”以上即列入“超品”,也就是地位超过了普通官衔中最高的“正一品”了。
吴之所以被封这个爵位,是满清为他的汉奸行径做出的奖饰,对与当时投降满清的汉族官员来说是少有的“殊荣”了。要知道,满清入关后被封为“世袭罔替”的八个本族开国元勋“铁帽子王”(含著名的多尔衮、多铎等人),其中也只有6人是“亲王”,尚有两个低一级的“郡王”。
不过吴的“亲王”并非“世袭罔替”,也就是说,每传一代就要降一级。吴的儿子袭爵后,只能被封为低一级的“郡王”,孙子则只能封“贝勒”,以次类推。如果一直这样传下去,用不了一百年,就成了芝麻绿豆的小官了。这一条是不能与袭爵不降级的满清“铁帽子王”相比的。
⑶ 如何评价吴三桂
有一种说法,吴三桂投降清朝是为崇祯皇帝报仇。这种说法不太靠谱。李自成帅众到达京畿地区,北京眼见不保,崇祯命吴三桂从山海关撤兵,保卫北京城。从山海关到北京几天的路程,吴三桂徘徊不前,崇祯等不到救兵,最后上吊自杀。如果吴三桂对崇祯非常在乎,救人如救火,十万火急,能如此缓慢?
崇祯死了,大明朝灭亡了。这时吴三桂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今后的路怎么走?
给出的条件很优厚,吴三桂保住自己在东北的大片土地没问题,将来打完仗还能给个王爷当当,这王爷还可以世袭,只是不能罔替,就是世袭后要降一级的那种。这待遇也算不错,要知道大清朝王爷只有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才能当。
有了这样优厚的条件,吴三桂便卖命为多尔衮打江山。多尔衮也不食言,最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到了康熙朝,康熙平三藩灭了吴三桂,那是后话。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⑷ 吴三桂积蓄力量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是如何做到的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起兵造反,这便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仔细分析这场持续八年之久的叛乱,发现其实早在顺治时期就已埋下隐患。三藩之所以要造反,主要还是由于自身实力的不断膨胀,而朝廷对其控制渐弱。我们以吴三桂为例,来看看他是如何积蓄力量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
总之,在吴三桂十余年的经营下,“云南十镇大帅,及贵州提督,四川总兵,陕西提督等,皆为旧部心腹。此外,又有胡国柱、夏国相、郭壮图等死党,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地方集团势力。
⑸ 铁血大清开国五大将军,你最佩服哪一个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入关以来,在诸多汉奸的帮助下,无论对明朝军队,还是无辜平民,都举起了屠刀。最终,在丝毫得不到人心的情况下,一统江山。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五个虎将,你最佩服哪一个
我最佩服多尔衮的军事能力。
⑹ 在历史上,满清时期的铁帽子王,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古代漫长历史之中,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奖励,这些奖励的核心内容就是“荣誉”。
历代都有一些赏赐是特殊的,不是给“死人”就是给“超级功臣”。比如明代的“三公”里面的“太师”,整个明代除了快死的张居正以外无人获得。再比如唐代的“尚书令”,由于李世民担任过,所以郭子仪当初被授予该职位的时候甚至吓得叩头拒绝。
历代的最高荣誉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谁要是能够获得这些最高荣誉,自然也是光宗耀祖,甚至可以荫庇子孙。而在清代,这份最高荣誉有两种,第一种叫做:“铁帽子王”第二种则是:“三眼花翎”。
那么到底在清代,谁才能获得铁帽子王和三眼花翎呢?这两份荣誉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上图_ 清军八旗兵
其实就算是王爷,清廷逼急了也不是不能封的,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咸丰帝面对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宣布:“谁拿下南京,就封王”,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他在世,由于他死了,所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拿下南京的曾国藩也并未能够封王。
对于清廷来说,这些虚衔有必要的时候是可以给的,比如当年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确实是可以强行给他们实权的,不过到时候还是要收回的。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封建王朝说到底,关键还是在“封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