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安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利用
目前,武安市已探明矿产有5大类、23个矿种,其中煤、铁、石灰岩、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图2.1)。煤炭总储量23.0×108t,其中地方占有储量3.13×108t;铁矿总储量5.62×108t,矿体104处;石灰岩遍及全市,总量达700.0×108t之多。
(1)铁矿:主要分布在市境中部的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呈南北长30km、东西宽20km的不规则矩形内。铁矿远景面积达600km2,国家探明铁矿石储量5.62亿t,地方和个体新增储量约0.2×108t,是全市支柱矿种。武安市铁矿资源分布在矿山镇、上团城乡、伯延镇、午汲镇、西土山乡、淑村镇、康二城镇、西寺庄乡、石洞乡9个乡(镇)。
武安市的铁矿资源全部属于接触交代型磁铁矿床,矿体埋深一般在300m以内,绝大多数只能井下开采。现有西石门铁矿和北洺河铁矿等大型铁矿场2处,锁会铁矿、洪山石板坡铁矿、马甲脑铁矿、西台地铁矿、矿山村铁矿区、五家子铁矿、玉石洼铁矿、尖山矿区、玉石洼铁矿区、云驾岭铁矿、杨二庄铁矿、团城铁矿、胡峪铁矿、胡峪东南铁矿等中型铁矿场14处,矿山村南一号矿、南二号矿、郭二庄铁矿、燕山铁矿、凤凰山铁矿、下团城铁矿、崇义东河湾铁矿、崇义西铁矿、东梁庄铁矿、小不里铁矿、百官铁矿、坦岑铁矿、锁会一号铁矿、上北石铁矿区、大贺庄铁矿、磁山村铁矿、白马寺铁矿、河西铁矿、暴庄铁矿、徘徊老虎山铁矿等小型铁矿场共20处。其中国有铁矿场13处(表2.1),其余为集体铁矿。另有峰店联办、八零八铁矿等铁矿场约100余处,群采铁矿点300余处[8]。
图2.1 武安市矿产资源分布示意
由于武安市的铁矿石产量70%~80%以上来源于乡(镇)集体和个体矿山企业,矿山用地分散。随着对小铁矿进行战略性改组,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之路,矿山用地走向集中。
表2.1 武安市国有铁矿山基本情况表
(2)煤矿:武安市的煤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南起万年、大淑村一线,北至郭二庄矿与邢台市相连,西起贺庄、上泉、云驾岭、郭二庄矿的西界,东至武安市与邯郸县的交界处,占据武安市的东半部,呈北东方向展布,面积约120km2。现有无烟煤矿13处,其中万年大型煤矿1处,郭二庄煤矿、云驾岭井田、武安周庄井田深部,武安邑城井田、武安康二城煤矿等中型矿床7处,贺庄煤矿、周庄井田、暴庄井田、康二城井田、灵山井田、曲周煤矿等小型煤矿有6处。烟煤矿产地共2处,其中,大型1处,大淑村井田;小型煤田有阳邑煤田。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半部,包括矿山、西土山等12个乡(镇),面积约120km2。
(3)建材:远景储量2.48×1010m3,按2.9t/m3计算,共计7.20×1010t。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鼓山周围的伯延、庄晏,西南部山区的冶陶、马家庄、刘家庄,西北部山区的管陶、翟家庄、上焦寺等乡(镇),建材资源分布面积497km2。
武安市西部山区重峦叠嶂,是广阔的石材分布区。石灰岩分布于午汲、伯延、徘徊、石洞一带,石灰岩矿层厚、质量好、矿体延续长,既靠近铁路、公路,又宜于露天开采,是理想的溶剂、化工、水泥用石灰岩基地。
武安市矿产资源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赋存面积大、分布集中;二是本区属于煤铁混合区;三是大中型矿床少,小型矿床多,群采矿点多,停采闭坑矿床多。
矿业开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矿产品,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群采矿业星罗棋布,蜂拥而上,掠夺性的粗放开采,追逐短利;忽视长效,使土地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矿产资源储量的消耗,闭矿也在所难免。改革开放初期到目前,全市境内约有3000多个井口,其中自行闭坑的有500多个,整顿取缔的有700多个,未见矿的废旧井有300余个。据武安市矿山企业用地调查情况,20家煤矿采场占地687.64hm2,16家铁矿采场占地919.88hm2,采场共占地1607.52hm2[104]。
据统计,由于数十年来的开采,矿山采场、压占、破坏土地4000hm2,其中耕地面积达1340hm2,主要分布在铁矿及煤矿集中开采区(图2.2),植被、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破坏面积每年以10hm2的数量递增。其中采场占地1607.52hm2,废渣压占土地400hm2(矿渣及尾矿的无序堆积、排放,压占大量农田,形成了泥石流的潜在物源,较大型矿渣堆9处,尾矿堆11处,选矿厂13个),塌陷破坏土地1300hm2(共有塌陷坑59处,尤以铁矿区最为集中,有一定影响的38处,露天采矿坑5处),地裂缝破坏土地700hm2(地裂缝破坏植被130hm2,地裂缝20处)(图2.3)。尾矿排放量5.00×106t/a,利用率小于10%,积存量达4.50×107t;煤矸石排放量2.30×106t/a,利用率小于20%,积存量3.00×107t;除少数企业合理排放外,多数随地排放或排入河道或沟谷中,西寺庄—西土山北洺河河床堆积了3.30×105t尾矿和大量废石,污染水土环境,影响行洪。
图2.2 武安市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情况示意
图2.3 武安市矿业废弃地类型
武安市地处丘陵山区,区内地形复杂,既有平地、坡地,又有冲沟、谷地。由于矿山开采,一些山体被挖除,沟谷被填埋,造成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加之矿种多,使土地复垦用途多,有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建设用地,以及保留矿业遗迹等多种利用方式。
B. 邯郸市有什么山
明山又称聪明山、洺山,距永年县城西行十余里,海拔262.8米。是一座孤峰突兀而起,山势峻拔,形如卧象,山底面积一平方公里。洺水北绕,蜿蜒如带。东有猪山、狗山、兔山诸峰逶迤相望。沿着弯弯的蹬道攀上峰顶,怪石嶙岣,峭壁悬崖,山乌啾啾,林木葱葱,一派仙山幽境,蔚为壮观。这就是冀南名胜被称之为平干八景之一。
猪山又名朱山,位于明山东南不远,海拔239米。山顶有西汉时期的“猪山石刻”。
狗山在猪山东不远,与猪山相连,海拔219米。
红山位于明山西略偏南,永年县与武安市交界处,海拔327米。为红山旅游区主峰,内有红山寺。
摩天岭为小摩天岭山脉主峰。位于武安市艾蒿坪村西,距武安市区49公里。海拔1747.5米。因其峰高可攀天而得名。岭上筑有峻极关,古为通晋要隘。南、北洺河分别发源于山之南麓和东麓。山体植被较好,长有松、楸、桦、青桐、刺槐等杂木及大片原始次生林。
马虎寨位于武安市马店头、活水、列江三乡交界处,距武安市39公里。海拔1570米。相传,汉大将马虎曾于此地建营设寨,故名。北侧峡谷现开发为七步沟景区。
板山海拔1550米,位于武安渠沟村和南桃园村之间,距武安市区45公里。南侧的渠沟村现开发为太行奇峡谷景区。
武华山也称小华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52公里的活水乡后柏坡村南。北与闻名遐迩的摩天岭接壤,南与七步沟罗汉洞毗邻。
大寨山位于武安市东山村东北,距武安市区22.75公里。海拔863米。因其主峰大寨而得名。此山为武安深山区与浅山区的分界线。
磁山位于武安市磁山村北,距武安市区15公里。海拔500米。因山产磁石而得名,山体呈红色,又名红山。山坡有梯田,但土壤瘠薄,粮食产量不高。山下有铁矿,有“磁山文化”遗址。
老爷山为老爷山脉主峰。位于武安市庙上村东,距武安市区35.25公里。海拔1437.3米。峰顶建有真武大帝庙,又称老爷庙,故名。
和尚山·茶壶山位于武安市后掌村北,距武安市40公里。远处望此山,北部山峰象身着袈裟端坐的和尚,南部山峰如一樽茶壶而得名。两峰海拔分别为1320米和1421米。
梅龟寨位于武安市东寨坡村北,距武安市区17.5公里。因山形似乌龟而得名。主峰海拔515米。主峰东部有四个山头,分别称二寨、三寨、四寨、五寨。
古武当山为道教历史史山,位于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主峰海拔1120米。山顶有一唐代古碑上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古武当山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青崖寨位于武安梁沟村西北,距武安市区47.5公里。因山顶呈青色,四周为悬崖故名。海拔1898.7米。山北峭壁有一羊肠小道可达峰顶。为邯郸市最高峰。
黑龙洞山位于武安市梁沟村西北,距武安市区47公里。因山东南有一山洞,称黑龙洞,山以洞得名。主峰海拔1789米。
车谷脑位于武安市车谷村西,海拔1030米,距武安市区25公里。西与涉县庄子岭相连。
青阳山位于武安市李甲村西,距武安市区31.5公里,山体青色,崖上有石洞名朝阳洞,故名青阳山。主峰海拔934米。山上有少量涧水溢流,多果树。
桃花山位于武安市桃花村东,距武安市区28公里。因山顶有庙,农历3月15日为庙会,正值桃花盛开之时故名,主峰海拔914米。山上有核桃、柿子等果树。
万寿山位于武安阳邑村西,距武安市区28公里,山脚下原有寿圣寺,故名。主峰海拔591米。
紫山又名紫金山,位于邯郸、武安、永年三县(市)交界处,距邯郸市区14公里。因山体呈紫色而得名,海拔498.4米。赵国大将赵奢死后葬于此山,故又称马服山。
鼓山古时山上有二石,其形如鼓,故名鼓山。鼓山主峰老石台,海拔891米。鼓山四周煤田丰富,是我国主焦煤基地之一。山南端的“滏口”古为太行八陉之一。鏊子顶和天宫峰两处,分别建有南、北响堂山石窟。现代为邯郸市户外驴友的发祥地,主要山峰有老石台、凤凰台、草帽顶。
左权岭又名十字岭。在县北境偏城镇南艾铺与左权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323米。
五指山在境内河南店镇与神头乡之间,海拔1283米。太行五指山景区是邯郸涉县新开发的以原生态游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自然风光既具有太行山峰陡峭险峻的特点,又有着原始森林般茂密植被风光,以“雄、奇、险、秀”著称。
韩王山在涉城镇,海拔1191.1米。
青头山位于韩王山东南,海拔1114米。
唐王山位于涉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索堡村村东。唐王山峭壁悬崖,高耸入云,整个山体犹如一座巨大的屏风矗立在面前。传说在汉代时,文帝刘恒曾来此山游历,见峰崖如削,甚具灵气,便封此山为“中皇山”,现在娲皇宫崖壁上仍有“古中皇山”的凿壁碑,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到此,见中皇山形似巨大屏风,遂改名为“锦屏山”,待到明世宗朱厚熜时,又根据历史传说将此山改名为“唐王山”了。
贺兰山距磁县城西北30华里,今林峰村南。据载,宋代有一位名叫贺兰的道人在此修炼,故为贺兰山。另有一说,因山上长有一种花叫贺兰而得名。此山高约五丈左右,由鹅卵石堆成,蜿蜒十余华里。此山虽无灵峰幽壑,却也碎玉平铺,积雪凝素。
炉峰山俗称小金鼎,因山形酷似一香炉而得名,位于邯郸市西南70公里的磁县陶泉乡境内。炉峰山极顶海拔1088米。从东侧进山,山脚下有一座为纪念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而修建的药王庙。炉峰山腹底部有一处始建于隋代的流泉寺,断壁残垣,芳草萋萋,静寂幽秘。
母猪脑在岳城水库上游漳河北岸,海拔421米。
卧龙山位于磁县贾壁乡索井村,距磁县县城40公里,卧龙山海拔680米,景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
C. 生态网络体系整合
河流蓝线、山脊线、道路绿线、生态通道四线所组成的生态网络廊道体系是保护区域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最低底线,构成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生态绿道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它可以保持区域的整体性,是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是持续发展的根基。
5.2.4.1 生态网络廊道体系整合
武安市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如山、水、田、林、草,这些生态基础设施是建设生态矿区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对于武安市来讲,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就是建立“以太行山、洺河水及其周边生态控制区域为生态链,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矿山公园、水利风景区为生态源,以农田、林地为共生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武安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空间安全保障。使武安市区“两环两带六斑块”绿色空间向外延伸,与山水生态链、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矿山公园生态源、农田、林地等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连通,形成区域土地利用安全保障。
对矿业用地来说,在矿区建设中保持生态网络廊道的连通性,在大规模建设之前给生态用地留出空间,并在矿区建设中利用大好时机改进建设生态廊道。
5.2.4.2 土地利用空间组织
以生态网络为先导,采用“安全格局”指导土地利用配置,确保空间布局的生态合理性。采用生态网络为先导,指导区域土地利用配置,目标是基于区域中关键或重要生态环境组分及其空间配置方式的识别和保护,调整矿区的空间布置,使重要生态环境组分在空间上能够实现相互渗透,在保证经济、信息畅达的同时,能够充分尊重自然生态过程,使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193]。
矿区是区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矿区于区域自然山水格局,犹如果实之于生命之树。背离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一大关键。因此,基于生态网络指导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配置,对传统矿业用地遗留下的大量废弃地在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以及环境治理中分类指导,使局部问题有了可操作性的实现途径。主要考虑功能分区组织(图5.5),网络廊道体系组织。
图5.4 基于生态网络体系指导的武安市矿区廊道恢复格局
(1)生态网络体系组织修复。
根据武安市整体生态功能分区要求,在绿色生态矿业发展区中合理组织生态网络体系。
根据武安市各主要矿区的位置与状态,结合所处生态网络位置(图5.4),将主要矿区依据廊道恢复种类归类,共分为4类,以指导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以及环境治理工作。
道路廊道单一廊道恢复建设主要包括:暴庄煤矿,贺庄煤矿,薛村煤矿,玉泉岭铁矿、上泉铁矿,广平铁矿。
道路廊道、绿色通道2类廊道恢复建设主要包括:县团城铁矿。
图5.5 武安市生态功能分区
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绿色通道3类廊道或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山脊廊道3类廊道恢复建设:其中恢复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山脊廊道包括周庄煤矿、临漳煤矿、矿山村铁矿、成安煤矿、曲周煤矿、万年煤矿;其中恢复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绿色通道包括云驾岭煤矿、小汪铁矿、东河湾铁矿、平顶山铁矿、县团城铁矿、玉石洼铁矿、北洺河铁矿、团城铁矿。
山脊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绿色通道4类廊道恢复建设包括:西石门铁矿、邱县煤矿、衡水煤矿、陶一煤矿、郭二庄煤矿、阳邑煤矿、康二城煤矿、漳村煤矿、显德汪煤矿、51002部队煤矿、车网口煤矿、小店煤矿、石板坡铁矿、玉石洼铁矿、马甲脑铁矿。
(2)西石门铁矿生态网络廊道修复内容详见4.3.3.3。
在区域和矿区尺度上,构建出和谐的网络体系格局,以及土地利用安全框架,仅仅是美好的蓝图。通过对残缺的山体、阻断的河流等生态通道的修复及农林牧景观生态元修复,实现景观现实整合。经过对矿业用地整合后,武安市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显著提高,对改善武安整体安全格局起到积极的作用。
D. 什么是脑矿
”。“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
1918年,晏阳初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第二天,他就应募以教育秘书的身份远涉重洋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战场为在那里的20多万华工服务,当翻译。那时战争快结束了,华工思念祖国、家乡和亲人,但是他们不识字,不会写算,要通信就由晏阳初代他们写。晏阳初目睹华工被美国、英国、法国的官兵瞧不起,称华工为“苦力”。就是这些“苦力”,在战场上很勇敢。挖战壕、救伤员,其中有几千人受到了表彰,表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定、沉着的献身精神,获得了如铁十字等各种勋。章他们并不“笨”,并不比外国人差,只是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已。晏阳初想起“人人皆以为尧舜”的道理,重视和尊重他们。他意识到应该把知识教给他们,使他们也能象他一样写算和认识中国的文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征得在法勤工俭学的领神李石增的支持,为华工办起了“识字班”,亲自选择中国简易文字,用白话文形式编写了《华工周报》。经过三个多月每晚一小时的学习,其中有40多名华工学习较好,获得了识字班毕业证书。晏阳初曾收到法国战场上的一封来信,信中称晏阳初为“先生大人”,说:“你自办报以来,天下事我都知道了,但你的报太便宜,恐怕以后不久会关门,我愿把战争中存下的三百六十五个法郎捐给你办报。”这件事对晏阳初思想震动很大,使他认识到中国人并不笨,他们所缺乏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他们不是不可教,而是无教。这20万华工代表了占四亿中国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苦大众,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过去一般士大夫阶层都认为,普通老百姓属于所谓“下等”阶层,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住在农村,他们没有“受教育的资格”,只能做工当“苦力”,他们“不可教”。但晏阳初在办华工识字班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所谓的“苦力”,他们不在于苦力的“苦”,而在于“苦力”的潜在力,只要发掘出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1985年9月,晏阳初在阔别40多年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在成都地区原乡村建设学院校友会欢迎会上深有感触地说:我有一个发现,“即三四千年来所未发现的,我发现了‘苦力’的力。”他还说:在六十年前,“我发现了一个新人物,这个新人就是‘苦力’”。“是‘苦力’教训了我。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苦力’的潜伏力。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发扬他们的潜伏力。五十年前回到中国,生意人知道开金矿银矿的重要,忘记了脑矿。世界上最大的脑矿在中国。我们中国一般知识分子没有这个知觉,……几亿中国农民穷在什么地方?为何穷得没饭吃?便是没有发现‘苦力’的力,没有发现他们的潜伏力,所以埋没了他们。许多中国的象林肯、爱迪生、杜威这样的英雄豪杰被埋没了,活埋了。考古学家发现了‘北京人’,那是若干万年的死人,我们发现的是活人,是这世界上有史以来的最大发现。”[1]他认为,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二是“苦力”,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苦力”,整个非洲、中美洲、亚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皆是苦力。发现这个“苦力”的“力”之后,对于晏阳初来说,这决定了他一生的志向和事业,他说:“我当时发现了苦力的力,我从此有了志愿,回到中国不发财,不升官,我找到了这个大矿。”并且一生要努力开发这个“人矿”、“脑矿”。
二、两大发明
晏阳初在为华工服务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矿藏“脑矿”之后,就立志要开发这个大矿,他说:“第二点便是发明。发明开人矿、脑矿。”
他的第一发明就是开脑矿的工作——“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从法国战场上回到祖国,看到各方面仍很落后,非常难受。他原在美国是学政治经济学的,对这些问题特别关注。过去一般留学欧美日本的青年回国后不根据中国的情况,只知道照搬照抄别人那一套,结果“救国”无门。晏阳初认为,中国有句古训,叫做“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不固,则邦不宁。他认为,中国人必知中国,然后才能救中国。因此,他回国后就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游历19个省,调查中国平民教育现状。1926年4月,他在《“平民”的公民教育之我见》一文指出,对于教育,要适合各自国家的情况,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有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亦当有我国所特有的公民教育,方能适应我国的需要。要知道什么是中国的公民教育,非有实地的、彻底的研究不可”[2]。
中国的教育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国情就是经济落后,人口众多,80%以上住在农村,他们差不多都是文盲。晏阳初指出,我国过去办教育,成效甚小,一个大的原因就是从事教育的人奴隶式的抄袭外人,漠视国情。他并不反对外国好的东西。他认为,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环境务必彻底研究,求得公民教育的根据;对于外国的东西,亦可引为参考,以期适应世界的潮流。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探索,晏阳初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教育”计划和方案,并说服各省有关当局重视平民教育,特别是农村青少年教育。根据当时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统计资料,全国有八千万学龄儿童,只有七百万就学,且大多是富家子第。此外还有一亿多青壮年,他们都已超过入学年龄,他们都不识学或识字不多。平民教育就是对十二岁以上不识字及识字而缺乏常识的全国男女所施的教育。这些儿童和青壮年是“平民教育”的重点。据此,晏阳初动员了一大批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归国留学生支持和参加平民教育运动。如当时国务总理熊希龄及夫人朱其惠,社会改革家、中华教育改进社干事陶行知,中华职业教育社会长黄炎培,教育部前副部长袁希涛,南开大学校长张伯岑,复兴运动领导人胡适,东南大学教授、著名白话文语言学家陈鹤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东南大学教授冯锐,耶鲁大学森林系和康奈尔大学乡村教育系博士,曾和晏阳初在法为华工服务的傅葆琛等,与晏阳初一道,于1923年8月23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由朱其惠任董事长,晏阳初任干事长,陶行知等任干事,负责具体部门工作。从此,中国平民教育终于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称“平教会”)成立后,就立即根据中国平民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编写教材。晏阳初、陶行知与陈鹤琴等人从中国常用汉字中选择最常用的1300个,编成四册《平民千字课》,每册24课,每晚学习一课,为一小时,共96小时学完四册,就能看书读报了。他们在编写教材时,注意到农民为生活而奔波,没有多少时间学习,经济情况低下,没有钱买更多的书,他们就以白话文形式编写这套《平民千字课》,注意以“最短的时间,最小代价、获最大限量词汇”,将四册《平民千字课》在四个月内学完。普通未上过学校的平民学习了这套教材后,就基本掌握了识字的工具。它的目的是:一,认识千余个基本汉字,二、输入这千余汉字所能代表的基本的知识,三、引起平民的读书兴趣。这三点中又以引起读书兴趣更为重要,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接受平民的“继续教育”。后来,晏阳初又根据实际情况编成《市民千字课》、《士兵千字课》在城市和部队中推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大发明是晏阳初发明了“乡村建设理论”。它是在“平民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和“平民教育”联锁进行、整体推进的理论。
1923年“平教会”成立后,晏阳初他们就选河北定县为“平民教育”整体推进计划的实验县。他们把四十万定县农民分成若干档次进行识字教育。“平教会”当时的口号是“除文盲,作新民”。他们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进行平民的“继续教育”。晏阳初根据他所总结出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存在的“愚、贫、弱、私”四大病症,计划施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它的目标有三:其一是养成自读、自习、自教的能力;其二是灌输公民常识,培养国民应有的精神和态度;其三是实施生计教育,补助、指导、改善平民的生活。1926年,“平教会”从北京迁到定县,1929年晏阳初及其同仁又举家离开大城市,迁到定县,调查和实施“平教会”的“平民教育计划”。晏阳初认为,“要想普及中国平民教育,应当到农村去”,对农民进行以扫盲为目的的“识字教育”。但识字教育只是给了平民以识字的工具,有了工具而不会应用也等于零。必须和乡村改造与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1933年7月,晏阳初在山东邹平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的报告中指出:“在定县乡村办平民教育,我们觉得仅教育农民认识文字取得求知识工具而不能使他们有用这套工具的机会,对于农民是没有直接效用的。所以从那时候起,我们更进一步觉悟,在乡村办教育若不去干建设工作,是没有用的。……不谋建设的教育,是会落空的,是无补于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的。”[3]晏阳初及其同仁从1926年冬开始在定县进行大规模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他们进行了三项重要的工作,这就是:农村教育,送知识下乡,传播农业基础知识,改良品种、防治病虫害;进行农民教育的研究与调查,离开大城市知识分子的象牙塔,钻进“平民”的泥巴墙,和他们生活、劳动在一起,研究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和他们对知识渴望的心理;搞农村普查工作,进行农村的社会调查、工业调查、农村人口调查,农村概况调查等。这些调查结合农民生活实际,材料可信。正如张世文《定县农村工业调查》附录三指出的那样:“定县的调查工作由于结合改善生活、办学治病、推广农技来进行,所以取得农民信任,调查对象愿意告诉真实情况,资料可靠。”[4]晏阳初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和定县实验,找到了适合中国农村特色的治国方略,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要建国,先要建民;要强国,先要强民;要富国,先要富民。”这就是以教育为工具,推动经济、政治、卫生、文化全面发展的乡村建设理论。
建设离不开教育。通过教育,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生、教育与文化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开拓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理论是一种新的思路,后来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乡村改造和建设运动。1988年,晏阳初在谈到乡村改造十大信条时指出:“国际乡村改造运动,沂其历史,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战区的华工教育,后来演变为中国的平民教育运动,成熟于定县实验时期。从五十年代起,以中国定县实验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乡村改造运动,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实践与理论又有了很大的发展。”[5]而乡村改造的目的,不只是使人们摆脱困境,增加生产。如果只是为生产而单纯地抓生产,不同时策划乡村的平民教育,不努力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与生产技能,不加强人们道德观念和社会认识方面的工作,不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与自治能力,不注意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不注意巩固和提高的措施,即使生产一时上去了,也是不能巩固和持久的。因为“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都是多方面的,并且彼此之间互相联系,满足了一个方面的需要,只是解决问题的某一方面,只是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都得满足时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6]。
E. 武安有什么特色小吃
1、武安熏肉
武安小吃首推熏肉。这里的熏肉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味道鲜美,肥而不腻,越嚼越香。
2、武安熏鸡蛋
武安熏鸡蛋香味俱全,表面微皱,颜色发紫,蛋清柔韧,蛋黄发干,越嚼越香,胜似板栗,熏蛋色泽光亮。那股特殊的香味,味道香醇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3、武安拉面
拉面也是武安市的特色饮食。武安拉面是武安当地广大民众普遍喜爱的一种面食,武安拉面起源于隋唐,其特点具有筋道有力,绵软爽滑的特点。
4、武安荞麦灌肠
武安河渠村的灌肠最有名,自古有之。吃灌肠时都要沾蒜沫儿,没有蒜沫儿不出味儿。还有一种凉调灌肠,把蒸好的面切成小三角儿,放入蒜沫儿和韭花,调调就可以吃了,这种凉调灌肠现在已经失传。
而煎灌肠在街头小摊还可以随处可见。其口味香软,口感极佳,是武安多少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地道小吃。
5、武安驴肉卷饼
武安自宋朝时代就有吃驴肉的传统,武安生长的肉驴,是专门喂当地饲料长到一岁左右时就宰杀的。驴肉色红,肉质鲜嫩,柔软细腻,含脂肪少,现在通乐村的驴肉最多。
F. 想知道: 大理州宾川县兴和村 属于哪个乡镇村委会
抱歉,我搜索不到大理州宾川县兴和村的相关 信息,不知道这个村属于哪个乡镇政府管辖
全国有好几个村名叫做兴和村
归类如下
一、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平原镇兴和村,地处平原镇北边,距平原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10公里
二、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郭家屯镇兴和村
三、玉溪红塔区兴和村镇
四、湖南省攸县网岭镇兴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