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行业资讯 > 旗袍起源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

旗袍起源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

发布时间:2021-07-04 01:04:31

『壹』 旗袍起源于中国哪个民族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贰』 旗袍起源与哪个民族

满族。

旗袍改自满族妇女服装(旗服)。不同于沿袭了4000多年的汉服服制,清朝三百余年的中国女装以旗服为主流。

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但这并非一帆风顺,于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拉锯战”,便被缝在旗袍上。

(2)旗袍起源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扩展阅读: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叁』 旗袍起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旗袍的样式起源,在学术界争论很多,主要观点有四种:
第一种以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为代表,认为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
但也有学者认为:“民国旗袍虽然具有类似于旗女之袍的形式,却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义,如果完全认为民国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发展而来,未免有失偏颇”
第二种以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27] 以及包铭新教授《中国旗袍》《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为代表,认为旗袍和旗装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说:“有些人质疑旗袍是满族服饰……我认为这些认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汉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满族的袍和褂的历史渊源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亦认为:“昔诸葛亮造筒袖铠……满洲之服,其筒袖铠之绪也 。”将满族服饰的源头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服饰。
第三种以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为代表,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并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认为旗女之袍对民国旗袍有影响,但不认为二者有直接继承关系,因此认为民国旗袍称之为“旗”袍并不合适,所以他倡导旗袍改名为“祺袍”,并把“台北旗袍研究会”改名为“台北祺袍研究会”。多年以来,台湾服装界人士一直呼吁为“祺袍正名”。
第四种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因为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都是都市中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新女性、学生等社会群体,她(他)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她(他)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的、还是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所以旗装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

而民国之时“旗袍”的称呼之所以最终会流行开,是因为整个清代,汉族女装依然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除了贵族命妇礼服外,寻常女子一般并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论贵族女性礼服还是寻常女子的日常服饰却都是袍服。因此在长达近300年时间的潜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经习惯了“女子穿袍=旗女之袍”的历史记忆,所以在民国旗袍开始出现的时候会给普通人一种这是“旗袍”的联想。实际上民国旗袍首倡群体并不承认“旗袍”这个称呼,而是“只叫它做长衫、长衣或长袍,与男性服装混为一词,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议改称“中华袍”。又有人提议叫做祺袍的,但兜兜转转的,最后还是叫回旗袍了。”

『肆』 旗袍起源于我过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

旗袍起源于清代八旗女妇日常所穿的长袍。

『伍』 中国旗袍起源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服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

『陆』 旗袍起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1] ,被誉为中国国粹[2] 和女性国服[3]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4]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5]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6-7] ,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8]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9]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0]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13]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柒』 旗袍起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旗袍(男式又称长袍、大褂、长衫)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清朝的正式男装之一。 旗袍,意指“旗人之袍”。旗人即是满人。在清王朝建立之前,满洲民族的服饰在当时受周边民族影响颇大。特别是效仿了金、辽、蒙等马上民族之衣装习俗。而满人为适应游牧狩猎生活,在而后的女真服饰基础上,借鉴了蒙族袍装的瘦长,袖口狭小等特征。 旗袍在满语称为“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传统满族长袍的特点是圆领、右大襟、用纽扣而不是衣带,窄袖、袖子末端平时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礼掸下,称“马蹄袖”、男装系腰带、下面前后左右开叉以便于骑射。总的外形比汉族袍服紧窄。领口、前襟和袖口有时还镶花边。上身在长袍外穿有马褂。 满洲灭明建立清后,中国人改穿满洲服饰。因此满式服饰成为主流。旗袍由此成为中上层阶级男子的常装和平民阶级的礼服。另外式样也有所改变:开叉减少为左右两个甚至不开叉(称作“一裹圆”),不系腰带。非官服旗袍开始使用直袖而不是马蹄袖。棉旗袍外面一般罩单长衫。 在近三百年的时间内,满汉之间的民族界限逐渐模糊。到民国初期,由于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旗袍被作为中国的民族服饰继续沿用,民国一十八年四月,国民政府正式将旗袍作为“国服”。之所以启用旗袍,而不是明朝以前服饰,还有一原因是因为旗袍当时属于各朝服饰中最简化,且拥有轻便、易用省工、省料等优点,且纽扣的形式也便于穿著。这些都是适合当时历史潮流的。尔后,长袍改短袄流行,其用意是汉人将旗袍的狭长剪除,和剪去辫子同理。领型也出现了前高后低的元宝领。男式旗袍精简了繁琐的装点修饰,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领前低后高,加宽下摆,提高开衩,最后发展成了长衫。其流行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之后,长袍作为日常服装的使用变得稀少。例如50年代,李敖在台湾大学就读时,因为穿长袍被称为“长袍怪”。 女装旗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经民国各界人士的使用过程中的改良。女式旗袍袍身逐渐减短,腰身变窄,下摆收小,同时开衩变低,领型变矮。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兴起,女性接受维新思想,开始上学,于是旗袍作为轻便制服出现。 尔后,旗袍不断被改良,加入了汉族服饰的元素.

『捌』 旗袍起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满簇

汉族。。其实旗人的马褂原先是无领式的有也是用的假领而且满人也没有所谓的旗袍满人的叫女式长袍,所谓的唐装和旗袍还有立领大襟袄等等不过是清中期马褂旗装受汉服影响加了立领后才有的产物。而且汉族人自清中期开始穿这种立领服饰的主流已经超过满族人穿的历史,已经成了汉族的一种主流了。就好比和服明明是唐朝吴地的吴服为什么偏称他为日本服饰呢?因为日本穿吴服的主流已经超过任何国家穿吴服的历史,已经成了日本的一种主流了。。立领又是哪个民族呢?立领即明立领。明立领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其前身源于周朝深交领深衣)深交领就是一种紧贴颈部的一种交领,明立领到了明朝后期的 中原和 江南已经广泛流行,立领应运而生。已经基本形成了现在旗袍的特色, 民族服饰中的立领即明竖领,其特点是方角,瘦高,领上通常装饰有两颗金属扣,因此此类衣服也被称为“扣身袄儿”,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至明后期在女性服饰中已广泛流行,有一种观点认为竖领的产生与当时气候变冷有关,但当时立领的形成结构来看,他更像是宽交领的一种变异形式。由于清初的易服制度所谓的“男从女不从”,明竖领与其它女装在相当长时间内得以保持,立领马褂装又是何时出现的?是在清朝中期马褂融入汉族特色,将马褂加入了汉族立领元素。除了马褂还有旗袍所谓的旗袍不过是旗装受了汉服影响在袍子上装领子后到了民国又受西方影响加以改良才有的产物。长袍长衫等等也融入了汉族元素清朝初期的长袍长衫又肥又大,长及脚面,并且没有领子,穿时,须别加领衣,俗称 “一裹圆”,此种服饰为清代官吏经常使用,无禊,后来成为天津地区一般平民所穿用的袍服。清朝晚期,长袍则演变成又短又瘦,并且加上了立领。。民国时期孙中山为了驱逐鞑虏,不能让中华民族重蹈覆辙不准中国人穿民族服饰,为了中华民族(五族)走向共和所以实行断发易服,当时只有5个民族属于中国也就是过去称的五族,也就是满汉藏蒙回现在这5个民族除了蒙古族已经演变了很多民族。当年孙中山为了五族走向共和,决定让5个民族统一穿一样的服饰因为汉服只能代表汉族所以让5个民族穿一样的服饰代表中国5个民族走向共和,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装旗袍唐装等等改良的立领服饰,后来少数民族将自己民族特色比如滚边加入马褂里,不同民族滚边图案就不一样,汉族则是没有滚边的。。马褂旗装历史,清朝前期是没有立领的,清朝中期加了立领也就形成了后来的唐装和旗袍,现在蒙古服饰和各大少数民族服饰也出现了立领,民国时期让全国人民不准穿满族服饰,统统穿旗袍唐装,所以后来中国大部分民族都是立领服饰。此次中国人只能穿唐装马褂和外国的服饰。五族里的汉:包括现在的汉族,以及西南、华南的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壮族等。过去一般都把西南的少数民族当作汉人的分支。
五族里的藏:包括现在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这几个民族其实生活习惯和语言都差不多的。

五族里的满:解放前的满族定义比现在大得多,除了现在的满族以外还有东北的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日本占领东北的时候,这些民族的人户口都算作满族。

蒙:基本上和现在没变化

回:包括现在的回族,以及西北地区所有信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保安族等。都被孙中山断发易服化了。解放后这些民族都演变成了多个民族...
朝鲜族、俄罗斯族这些外来民族旧时一般都被当作侨民,有中国国籍的叫做“归化族”(归化就是入籍的意思,这个词韩国、日本现在还在用,你加入日本国籍就叫“归化”),除了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时候,把朝鲜族算做“满洲国人”(反正都是日本人的地盘)

后来出现56个民族无非是一些人想谋求点优待而已。。。

『玖』 旗袍起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旗袍(男式又称长袍、大褂、长衫)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清朝的正式男装之一。

[编辑] 旗袍的雏形及发展
旗袍,意指“旗人之袍”。旗人即是满人。

在清王朝建立之前,满洲民族的服饰在当时受周边民族影响颇大。特别是效仿了金、辽、蒙等马上民族之衣装习俗。而满人为适应游牧狩猎生活,在而后的女真服饰基础上,借鉴了蒙族袍装的瘦长,袖口狭小等特征。

旗袍在满语称为“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传统满族长袍的特点是圆领、右大襟、用纽扣而不是衣带,窄袖、袖子末端平时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礼掸下,称“马蹄袖”、男装系腰带、下面前后左右开叉以便于骑射。总的外形比汉族袍服紧窄。领口、前襟和袖口有时还镶花边。上身在长袍外穿有马褂。

满洲灭明建立清后,中国人改穿满洲服饰。因此满式服饰成为主流。旗袍由此成为中上层阶级男子的常装和平民阶级的礼服。另外式样也有所改变:开叉减少为左右两个甚至不开叉(称作“一裹圆”),不系腰带。非官服旗袍开始使用直袖而不是马蹄袖。棉旗袍外面一般罩单长衫。

在近三百年的时间内,满汉之间的民族界限逐渐模糊。到民国初期,由于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旗袍被作为中国的民族服饰继续沿用,民国一十八年四月,国民政府正式将旗袍作为“国服”。之所以启用旗袍,而不是明朝以前服饰,还有一原因是因为旗袍当时属于各朝服饰中最简化,且拥有轻便、易用省工、省料等优点,且纽扣的形式也便于穿著。这些都是适合当时历史潮流的。尔后,长袍改短袄流行,其用意是汉人将旗袍的狭长剪除,和剪去辫子同理。领型也出现了前高后低的元宝领。男式旗袍精简了繁琐的装点修饰,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领前低后高,加宽下摆,提高开衩,最后发展成了长衫。其流行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之后,长袍作为日常服装的使用变得稀少。例如50年代,李敖在台湾大学就读时,因为穿长袍被称为“长袍怪”。

[编辑] 女装旗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经民国各界人士的使用过程中的改良。女式旗袍袍身逐渐减短,腰身变窄,下摆收小,同时开衩变低,领型变矮。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兴起,女性接受维新思想,开始上学,于是旗袍作为轻便制服出现。

尔后,旗袍不断被改良,加入了汉族服饰的元素.

另外,英文里的Cheongsam虽然是“长衫”的音译,在实际应用上仅指女装旗袍。

『拾』 旗袍起源于我过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满族旗人的长袍,宽袍大袖,三百年来没有改变。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世的歌谣,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当时的服装界占有多么显要的领先地位。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当时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追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国内外通商交流的机会越来频繁,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大量涌入,使得人们选择的范围广了、着装的观念也改变了。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会名门闺秀追赶时髦、享受奢华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骑马、跳舞、打高尔夫球,这也就要求服装更美观、和体。加上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就更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从而符合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

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后来,还出现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无所谓“海派旗袍”了。

与旗袍起源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士带帽子的尺寸 浏览:819
手机镜子外套批发价格 浏览:29
月子里的宝宝用不用穿裤子 浏览:453
系裤子步骤图片大全图片欣赏 浏览:117
男人裤子搭配图片欣赏 浏览:577
阳上花开帽子 浏览:136
旗袍2017年夏季对开襟 浏览:501
普及下高仿巴宝莉衬衫到哪里买 浏览:464
饥荒帽子和防具能叠加吗 浏览:648
虎门有童装批发市场场吗 浏览:878
男生喜欢制服什么心理 浏览:227
童装区促销卖场布置 浏览:20
站起来裤子太长 浏览:763
福州哪里有卖mlb帽子 浏览:998
蝴蝶结宫廷卷马尾假发旗袍油条卷 浏览:564
菱形脸男带什么帽子好看吗 浏览:226
粉色棉服配什么颜色裙子好看 浏览:617
长款棕色皮衣搭什么围巾好看吗 浏览:461
春衬衫多少钱 浏览:471
卖童装的卖零食违法吗 浏览: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