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瑞蚨祥怎么样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19年(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瑞蚨祥的经营范围: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等。近几年来,瑞蚨祥已有了自己的“品牌”,以神话中形似蝉蝗一对母子“蚨”为图案,申报注册了自己的标识,加工制作体现东方女性和中国丝绸特有风韵美的多款式的“瑞蚨祥”牌民族服装。 瑞蚨祥创始人叫孟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万蚨祥。就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
清道光元年(1821年),瑞蚨祥在周村大街挂牌,1835年它的第一家分号——瑞蚨祥绸布店在济南开张,从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1876年当时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洛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在清光绪初年,由孟瓤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后,洋布大量涌入我国,孟瓤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八万两银在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成立北京瑞蚨祥绸布店。
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 (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 。
2. 我国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店铺
老凤祥
3. 北京瑞蚨祥绸布老字号有哪些发展历史
瑞蚨祥,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路北,是京城著名的百年绸布老字号。
瑞蚨祥的分界者是祖籍山东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的孟鸿外。孟家祖辈就是开布行的,实力较为雄厚,早在乾隆年间就在号称"山东第一村"的周村开设了"万蚨祥",以经营丝绸棉布为主,兼营金店和钱庄。"蚨"取"青蚨"的意思,寓意为铜钱。据说青蚨有还钱的本事,与商人逐本求利的愿望相符。
清同治九年(1870年),孟家兄弟分家以后,各自开了分号,孟鸿升在济南自己开了一间布店。
清光绪六年(1880年),孟鸿升的儿子孟洛川接掌店铺。由于他脑瓜灵活,善于经营,使瑞蚨号生意更为兴旺。之后又扩大了店面,并把"瑞蚨号"改为"瑞蚨祥",并且在章丘开办了织布厂,生产一种土布--大捻布。这种土布,用木机纺织,用土法印染,织成的布厚密,耐磨耐穿。
光绪十六年(1890年),孟洛川了解到北京的市场行情,于是派在店中做伙计的远房侄子孟觐侯将山东大捻布运到北京出售,竟然很快就卖完了。
之后,孟洛川出资,派孟觐侯在京城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开设了"鸿记布店",以批发自产的大捻布为主。为了节省运送布匹的时间,孟洛川还曾经修建了章丘到天津的道路。鸿记布店的大捻布都是用马车运进京,再销售,一时生意兴旺。维新变法之后,为适应消费需求,扩大销售规模,布店还经营洋货。
光绪十九年(1893年)孟洛川又投资百万两白银,在大栅栏正式创办了"瑞蚨祥绸布洋货店"。该店以经营丝绸、布匹、皮货、洋货等高档时尚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为主,还是由孟觐侯主要负责。新开张的瑞蚨祥,凭借其商品齐全、货真价实、服务周到的特色赢得了顾客的好评。不久就跻身于京城布店"八大祥"之首,这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有道有很大的关系。
瑞蚨祥开张的第七个年头,生意胜极一时。不幸的是,正当瑞蚨祥的生意蒸蒸日上之时,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瑞蚨祥惨遭洗劫,损失惨重。
浩劫之后,孟觐侯紧急从天津、青岛等地瑞蚨祥商号抽调存货,补充北京货源,从而使北京瑞蚨祥店铺得以恢复营业。同时又积极筹划重建瑞蚨祥。
孟觐侯在瑞蚨祥废墟上重建的二层楼铺坚固美观,外饰砖雕,是一座典型的西洋建筑。
重新开张后的瑞蚨祥,除主营绸缎布匹之外,又兼营呢绒、钟表、化妆品等洋货,生意日益兴旺发达。
民国年间,孟家看准商机,又陆续新开设了四个商号,扩展了地盘。瑞蚨祥的五大商号都位于大栅栏,自东向西分别为瑞蚨祥东鸿记茶叶店、瑞蚨祥绸布店(即总店,也称东号)、瑞蚨祥鸿记皮货店、瑞蚨祥西鸿记茶叶店和瑞蚨祥西鸿记绸布店。
新中国成立后,瑞蚨祥进行了公私合营,在京的五个字号合并为一,以经营绸缎、呢绒、皮货、布匹为主。改革开放后,瑞蚨祥申报注册了自己的标识,多品种的民族传统服饰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反映良好。百年老店瑞蚨祥,陆续以其独特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吸引了广大顾客,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瑞蚨祥旗袍1千多到4千多。
旗袍品种如此繁多,选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要根据自己穿用需要而定。如结婚礼服(旗袍)不仅面料质地上乘而且色彩鲜艳夺目,充满喜庆色彩;迎宾赴宴礼服(旗袍)面料应高级华贵,色彩柔和大方,外观稳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随心所欲,突出个性及体型美,穿着舒适大方。
市场上成衣旗袍的规格是按大众化的身材体型量制的。由于每个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趋于紧身、抱合性强的服装,尺寸规格则是选购旗袍的重要指标。所以,购买旗袍必须准确地测量出自己的“三围”,即胸围、腰围、臀围,并与旗袍:“三围”相适或略有余。然后,在更衣室试穿观其“三围”是否贴体舒适,其次还要观领子、衣身、袖子的长短与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的选购不同于连衣裙等服装,要求十分严格,否则将会失去其风格和独到之处。
5. 天津定制旗袍哪里好
瑞蚨祥世家旗袍店:time1026产品:4(非常好)环境:4(非常好)服务:4(非常好)
“瑞蚨祥世家”坐落于和平区赤峰道84号。该品牌是由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第五代嫡孙,孟子第七十三代后裔孟(庆)钢先生继承祖辈事业创办而成,专业从事高端旗袍、丝绸服饰、礼服的手工定制、研发、生产和销售。
“瑞蚨祥世家”倡导以“儒商精神”为核心的品牌理念,立足于儒家文化底蕴的优雅和自信,通过对中国文化儒家精髓的传承和创新,将传统的手工绣花、滚边、手绘等工艺与现代的裁剪、环保技术相融合,着力打造中国最具儒家文化历史厚重感的高端礼服 。
旗袍是中国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色彩绚丽醒目,款式独特别致。“瑞蚨祥世家”旗袍面料、里料皆为真丝材质。绣花工艺融合了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等特点,又将海派标新立异,灵活多样的时尚特点更好予以融合与借鉴,成为自身一大特色。
6. 关于瑞蚨祥
瑞蚨祥创始人叫孟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万蚨祥。生意兴隆,就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
何谓“瑞蚨祥”?据说是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青蚨代表古代的铜钱。当年的老板为店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鑫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
从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在清光绪初年,由孟瓤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后,洋布大量涌入我国,孟瓤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八万两银在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正式开办瑞蚨祥布店。
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 (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 。
瑞蚨祥经营特点是:商品齐全,货真价实,服务热情,经营的主要品种有:水獭、貉绒、黄狼皮、灰鼠皮等皮货,进口的各种“洋布”,河北、山东、江浙等地自制的花布、青布、绫罗绸缎等。
瑞蚨祥当年的货场分为前柜、二柜和楼上三大部分,前柜卖青、蓝、白布,二柜卖中高档布匹。楼上卖丝绸、皮货等高档商品。顾客到来时,先由四个年纪较大的职工拉开大门,含笑迎接,然后由售货员上来请坐、看茶,根据顾客需要,送上商品,顾客要不要均可。
瑞蚨祥以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赢得了广大顾客。瑞蚨祥的色布是选用上好的白布加工的,缩水率小,下水不褪色,,最受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和信任。
1900年,瑞蚨祥毁于八国联军的洗劫,不久重建开业。恢愎以后的瑞蚨祥仍然以货品纯正、花色新颖著称。现瑞蚨祥仍自行设计花样,派专人、选厂家“定产品”,并绣明“瑞蚨祥鸿记”字样。其优良的布匹、绸缎仍为海内外游客所称道。其开办的“传统服装服饰展”也是文商结合的典范。
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1954年,瑞蚨祥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五个字号合并为一,改成以经营绸缎、呢绒、皮货为主的布店。现在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天井式的房屋结构,门面上的石雕、罩棚等仍保存完好。营业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http://www.ruifuxiang.cn/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ProgramShow.html?ProgramShow_ProgramID=
7. 在瑞蚨祥做过旗袍的请进
我推荐你还是去北京紫禁丽人看看去。
他家无论是做工还是款式都可以与之媲美的。
我有几个国外的朋友在那里做了几件,真的不错。
关键是价格要比那里优惠的多呀!!!!
网上网络一下紫禁丽人,可以查到地址的。
好像是在广渠门外大街双井富力城A7-602,上次跟朋友一起去的。
还有是在万通三楼,找紫禁丽人,很好找到的。
8. 济南哪里专业定做旗袍,做的比较好
丽古龙是有名,但价格太贵啦!如果只是想买中档的话,还是去南外滩轻纺市场淘淘吧!那边一家叫伯勤的不错哒!~
9. 清末北京八家绸布业,为何被称为“八大祥”
这八家绸布店是:瑞蚨祥、瑞林祥、瑞成祥、谦祥益、益和祥、东升祥、丽丰祥。这最后两家分别位于东四和西四牌楼。这八家店都是山东章丘县人开办的。
瑞蚨祥对一些高官显贵还实行平时购货只帐不收钱,在年底统一结算的办法,使这些人成为瑞蚨祥的大主顾。
10. 北京清河毛纺城瑞蚨祥做的旗袍怎么样
很不错,我朋友从那里做过。